中考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表现手法、详略安排)

合集下载

中考常考记叙文阅读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中考常考记叙文阅读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中考常考记叙文阅读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中考记叙文常考写作手法及作用1、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表达作用: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鲜明,从而深化主题,也有的会为后文做铺垫,吸引读者。

《故乡》:运用插叙,补充了我与闰土交往的故事,刻画了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形象,与眼前所见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表达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

3、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段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表达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突出主旨;使文章结构完整;造成悬念,使情节跌宕起伏。

《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补叙了吴用、晁盖等人的姓名和下蒙汗药的过程,使读者解开心中的疑团。

4、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反和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表达作用:运用这种手法,能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

《我的于勒叔叔》:将“我"和“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进行对比,揭露了菲利普夫妇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本性,尖锐地批判了金钱社会扭曲的人性。

《故乡》:将以往的乡村与如今的荒村加以对比,突出了故乡如今的萧索,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故乡无限失望与由此产生的无比悲凉之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人物活动和后文做铺垫。

5、线索线索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情况;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表达方式及作用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表达方式及作用

第十一讲表达方式及作用一、考点解析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即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常用的记叙顺序分三种,顺叙、倒叙(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插叙(补充交代背景、原因等;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曲折)。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与刻画,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常考的是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3.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人、事、物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人、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5.说明: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结: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

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二、课堂实战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2.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5.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讲解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讲解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其他经典设问◇◇◇ 2.[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 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 安排有什么好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映衬、烘托手法的运用) 3.[九上《故乡》思考探究]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 以此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小说→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铺垫、 照应、对比等)、环境描写、结尾妙处等。
注:在阅读小说时,要把握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的写作技巧(见 “文体知识梳理”之“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的写作技巧”)。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考点十八 表现手法[2013]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答题规范
表现手法 铺垫 对比
作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 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答 题语言借鉴)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其他经典设问◇◇◇ 1.[七下《驿路梨花》思考探究]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 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 达效果。 2.[九下《枣儿》思考探究]剧本开头和结尾用了同一首童谣,但 出现的方式不同。结合童谣两次出现时的情境,说一说:童谣在剧中 起什么作用?两次出现时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首尾呼应)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讲解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体 会表达效果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5课时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
在赏析文章特色时,要有文体意识,不同体裁的文章所呈现的美 感是不同的。而为了真正体味文章中的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品 味,我们在阅读时需要根据体裁的不同而关注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技 巧。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 表现手法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  表现手法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一、知识梳理表现手法及作用:(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1)比喻(略)(2)拟人(略)(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2)文章用典: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随着重视母语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语文在未来中高考中的重要性肯定会越来越大。

那么中考语文怎么复习好呢?下面来看看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考试复习知识点——记叙文。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和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它通过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等方式,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为了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记叙文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首先,描写是记叙文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增强读者的沉浸感。

描写可以包括细节描写、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等。

细节描写可以从感官上描述人物的外貌、服装、气味,以及环境中的声音、味道和纹理等,让读者通过感官感受来了解故事中的情景。

动态描写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情感表达来使故事更加生动。

静态描写则通过描写静物的形态和特点来表达情感或营造氛围。

其次,对话是记叙文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以及思想。

对话可以是直接的口头对话,也可以是人物内心的独白对话。

通过对话的手法,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之间的互动,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

再次,时间顺序是记叙文中重要的手法之一、通过合理地安排事件的前后顺序,可以展示出事件和人物的发展和变化。

时间顺序可以是直线性的,也可以是倒叙、插叙等非线性的。

通过灵活运用时间顺序的手法,可以在故事中产生悬念和张力,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此外,语言的巧妙运用也是记叙文中重要的手法之一、通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设问等,可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张力。

通过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中考语文必考记叙文的高分写作方法

中考语文必考记叙文的高分写作方法

中考语文必考记叙文的高分写作方法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

小偏整理了中考语文必考记叙文的高分写作方法,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中考语文必考记叙文的高分写作方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一)、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二)、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主题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三)、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四)、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五)、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五、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知识要点阅读记叙文,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记叙文阅读的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正确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准确概括段意。

我们阅读记叙文,首先抓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阅读时,依次理清行文脉络。

掌握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中常见的叙述顺序是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其作用是: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其作用是:对情节起到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理清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是记叙文组织和串连材料的纽带,把文章的人物和事件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以人物为线索;②以事物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感情为线索。

⑤时间线索。

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准确概括段意。

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有:①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发生的经过、表达方式变换等来划分。

②借助文章中过渡性的词语、句子、段落,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归纳层意或段意的方法有:①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进行适当删改作为段意。

②概括法,把段落表达内容组合成句,注意完整、简洁、明确。

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我们要善于抓住对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描写来分析人物,要注意从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来分析,还要紧扣作品中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对人物和主题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福楼拜、屠格涅夫、歌德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把握文章主题,概括中心思想。

202X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之写作手法

202X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之写作手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之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指作者根据叙事目的和叙事对象的特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故事性。

1. 描述描写:描述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写作手法之一,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故事中人物、事物、环境的形象和情感。

作者可以运用生动的比喻、强烈的形象语言、色彩、音响的描绘等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明。

2. 情感抒发:情感抒发是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作者可以通过人物的感受、内心的独白或者直接的陈述来表达情感,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

3. 对比与矛盾:对比与矛盾是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通过对比和矛盾的呈现,突出故事和人物的冲突和转折,增加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作者可以通过对比人物的形象、对比不同时间、空间、地点的描写,或者通过人物的内心矛盾来展现故事的复杂性。

4. 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运用闪回、预示、加速等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有条不紊地展开,使读者在时间跨度中体验到故事的起伏和转折。

5. 叙述角度: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叙述角度是指故事叙述的立场和视角,根据叙事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叙述角度。

常见的叙述角度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全知观察者等。

不同的叙述角度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记叙文中还可以运用其他的写作手法,如对话、对景、借景抒发心情等。

在写作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叙事目的选择合适的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记叙文之表现手法、详略得当精华版

记叙文之表现手法、详略得当精华版

记叙文之表现手法、详略得当精华版考向1 表现手法【方法指导】此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时,选项中一般会涉及写作手法及其作用,需要联系全文或某段的具体内容,结合写作手法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

以简答题考查时,要先做好审题,有时题干中会提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好处是什么(或者: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表达效果等,实质上都是分析表现手法。

题型1 判断表现手法并分析作用(1)看上下文的联系,从中分析文章所用的表现手法。

(2)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分析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①从文章的主题及其写作目的进行分析。

②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

作者一般巧妙设置开头和结尾,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

③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

可以从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等角度入手。

(3)根据分析总结作用。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总结出其作用即可。

题型2 给出表现手法,从文章中找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1)了解常见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常见表现手法的特点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相关知识详见P44“文体知识梳理”中的“5.(3)常见表现手法”】【课文链接】1.(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

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2.(统编七下《驿路梨花》“思考探究”)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行走在深山里的“我”和老余,在淡淡月光下,穿过梨树林,发现了竹篾泥墙的小茅屋,房门反扣,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

初中中考阅读总结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初中中考阅读总结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中考复习记述文阅读(一)一、知识系统梳理及运用(一)记述文六要素:时间、地址、人物、来由、经过、结果(二)主要表达方式:记述、描述为主,讨论、抒情、说明为辅(三)主要表达方法: 1、正叙、倒叙、插叙2、总叙、分叙3、详叙、略叙(四)写作手法:象征、烘托、比较、联想、想象(五)主要表达线索: 1、时间线索(明暗两种线索) 2、地址线索3、物件线索4、事件发展线索5、思想感情线索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比较、屡次、设问、反问、夸张、对偶题型一: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神情)。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感情。

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感情。

比方: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灿烂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旺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旺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又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形象的表了小草不意出的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可增气,内容,加重感情。

答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了+象+特点 +“使井井有条”或“奏和,得感情洋溢,富饶气”或“ 次清楚、描述、形象生”。

比方: 1、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形象地表了花的美,句式整、音律和、气如虹,表达了作者春花的喜之情。

2、但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不测。

一是当局者竟会地残忍,一是流言家竟至这样之下劣 ,一是中国的女性竟能如是之沉着。

3.:引起者注意和思虑;答格式:运用,引起者的趣,启者+象+特点的注意和思虑,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比方:中学生立怎的金?(第一⋯⋯)答案: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引起者的趣,启者中学生立怎的金注意和思虑,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中考记叙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中考记叙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中考记叙文写作方法及技巧1.确定故事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确定故事的主题,例如友情、成长、团结等。

主题的选择要符合中考要求,并与所给的素材相符。

2.分析素材:仔细阅读所给的素材,理解其背景、环境和人物关系。

根据素材的特点和要求,判断何种写作方法和结构适合该故事。

3.故事结构的选择:中考记叙文的结构可以选择线性结构或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适合于故事发生在一段时间内,并且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非线性结构则可以通过回溯、倒叙等手法进行叙述,给人以跳跃感,适合于时间跨度较长的故事。

4.确定故事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中考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体现写作连贯性的关键。

起承转合要有合理的过渡,使故事更加连贯流畅。

-起:通过展示情景和人物,引起读者的兴趣,描述故事背景和人物特征。

-承:展示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描述事件的具体细节,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发展。

-转:有一个或多个转折点,使故事有新的转变,增加悬念和紧张感。

-合:最后,故事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束,既能解决问题,又给读者以启示或思考。

5.刻画人物形象:中考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写作的重点之一,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言语等因素,使人物栩栩如生。

要注意避免人物形象的刻板化,需要合理且具体地描绘人物。

6.运用语言技巧:中考记叙文要求使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述事件和人物,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感官描写。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7.注意结尾:结尾是提供一个合理结局的关键部分。

可以通过总结、反思、表达感悟或提出问题等方式,使作文更具有思考与感染力。

8.修改和完善:完成初稿后,要仔细校对,检查语法、句子结构和逻辑等方面的错误。

可以请他人帮助修改,丰富故事细节,增加修辞手法。

总之,中考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于抓住素材的重点,在分析素材的基础上确定故事主题和结构,合理运用故事起承转合和人物刻画等手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一个感人而真实的故事。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1.伏笔特点:①伏笔是“隐性”的。

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模板:××(句、段、物),表明/表现……,为下文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铺垫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以引起读者注意;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模板:通过对……的描写,表现(渲染)了……,突出了……,为下文……做铺垫。

3.前后照应特点: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模板:……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托物言志特点: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和感情。

作用:表达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感染力强。

模板:抓住了……与……相似特点,通过对……准确的刻画,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情感。

5.衬托(正衬、反衬)特点: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模板:用……的……村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对比特点: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

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答题指导

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答题指导

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答题指导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答题指导阅读指导给生命配乐①有时候走在路上,总想哼一种调子。

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不跑调,就是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拍的。

②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

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也许是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

③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④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很随意地哼着。

父亲是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檐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枝铅笔。

他一边挥动斧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

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

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的声音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

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

他们是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⑤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快起来,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应该很艰难的路。

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⑥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都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⑦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第14讲写作手法、详略、感悟】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第14讲写作手法、详略、感悟】
方法: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 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 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开放性题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考查角度比较灵活;谈 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 做法等等,内容大多与我们 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 习实际密切相关,应该说, 每个考生都有的可说,但要 说好却不容易。

写作与表现手法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想象: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 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 生动感人。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 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作用:含蓄 的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给人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11、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的描绘。以动衬静:突出事物的静态 特征,如静谧、安静、寂静等;以静衬动:突出事物的动态特征,如热闹、灵活 敏捷等。 12、设置悬念:在情节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某种关心事物发 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13、卒章显志:通常是前文层层铺垫,结尾处才用一两句揭示文章主旨。
文章举例: 象征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 欲扬先抑
《海燕》 《故乡》
《珍珠鸟》 《春》 《陋室铭》《爱莲说》 《爸爸的花儿落了》 《藤野先生》
写作与表现手法
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 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 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 基调。 F、开门见山。

中考记叙文阅读:描写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描写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描写方法及其表达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2分)母亲的快乐丁立梅①入秋,街上第一缕烤山芋的香味飘起来的时候,我给母亲打电话,让她给我准备一袋子山芋带过来。

②母亲每年都会在地里种些山芋。

从前山芋是当口粮的,现在不同了,家家都有大米吃,不吃这东西了。

但母亲还是会种一些。

③母亲接到我要这要那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连声说有有有,语调是欢欣的,雀跃的。

④隔一日,一袋子山芋已托人捎到城里来。

不用倒出来查看,我便知道,那里面一只只山芋,都经过母亲的手,细细挑选过。

稍稍破点儿皮的,母亲肯定扔了。

个儿不大的,母亲肯定扔了。

长得不齐整的,母亲肯定扔了。

母亲认为不甜不粉的,也肯定扔了。

⑤母亲的电话随后而至,母亲问我,山芋收到了?我答,收到了。

母亲便又问,好吃吗?我笑,你种的山芋,当然好吃。

母亲就快乐得很了。

母亲说,吃掉还有,吃掉还有,家里多着呢。

我说,哦,吃掉我一定回去拿。

⑥事实上,我还未曾来得及吃,也吃不下那么多。

但过一段日子,我肯定会再问母亲索要一次山芋。

不止山芋,我还索要菠菜、青菜、萝卜、香菜、大葱、豌菜头等蔬菜,母亲的地里有多丰富,母亲就有多快乐。

⑦最喜欢听母亲在电话里这么跟我说,梅啊,地里的黄瓜又能吃了,地里的香瓜也能吃了。

这个时候,我总是十分惊喜地说,啊,是吗,是吗!我的惊喜也总能激起母亲的兴奋,隔天,我准会收到母亲给我准备的一大袋子的瓜果菜蔬。

⑧母亲为我准备这些东西时,是无比快乐的。

父亲曾笑话她,说她嘴里还唱着歌的。

我能想象出那样的情景:屋檐下,母亲半蹲着,用手一一梳理着要带给我的东西;阳光碎碎的,落在母亲灰白的短发上,母亲的心中,漾着甜蜜,哼着她才懂的歌,她在想,这一棵青菜是我女儿要的呢,这一只山芋是我女儿爱吃的呢。

母亲因此而幸福。

⑨我单元楼里,也住着这样一位老母亲。

老母亲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就她一个人住,几乎无声无息。

但一到秋天,她就变得忙碌起来,每日里楼上楼下跑,人仿佛变年轻了。

中考记叙文阅读方法与答题技巧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中考记叙文阅读方法与答题技巧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中考记叙文阅读方法与答题技巧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表现手法、详略安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2分)
“利胚”师傅老葛
明前茶
①“小时候,家中还没有洗衣机,洗了粗重的床单被罩,母亲都喊孩子们去
帮忙绞拧。

但她不许我沾手,因为,我要学利胚。


②三十年前,老葛还是小葛的时候,就深受管束,父母不让他掰手腕玩,不
让他帮家里割稻子、扬谷子、捣年糕,不让他做任何有可能扭到手腕,或导致手
部震颤的活计,原因就是“你师父说的,孩子的手腕要是不小心吃到力,利胚这
一行就不能做了”。

③利胚,是制作薄胎瓷的重要一环。

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好器型以后,碗还是混沌初开的模样,厚墩墩的,憨态可掬,碗口、碗腰、碗
底处都有少许蓄泥,拿在手上有点坠手。

而利胚就是把这胚体尽可能地削薄,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

一只一百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不到二十克。

在利胚的过程中,器型的风骨开始呈现。

清冷孤傲的气韵,并非上品,极品薄胎瓷看上去有一
种很柔和的暖,“微微冒汗”。

这种毫不孤冷的视觉效果,完全由利胚师傅所赋予的弧线来体现。

④利胚的第一步是磨刀,小葛上到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学习磨刀。

光这一步就学了两年。

利胚用的刀,其实都是用细长的钢条再次淬火,经锻打锉磨而成。

师父不会把他用熟了的刀给你,因为你使不惯。

每个人的手形不一样,利胚的速度不一样,“咬刀”的习惯也不一样。

老葛跟我解释说,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
万化,所以刀刃的弧度必须跟随器型变化。

胚体越修越薄,刀刃越要与泥胚的弧线咬合得天衣无缝,不然,“哧”的一声,你精修了两个钟头的胚体,一秒钟就
被修废了。

⑤三十年光阴倏忽过去,小葛变成老葛,跟随他的利胚刀,从二三十把,变
成一百多把,板刀、条刀、挽刀、底足刀、外形刀、蝴蝶刀,这些刀就像他的兵
器一样,每天都要在手中掂量磨砺。

老葛在他的工匠生涯中,养成了习惯:每天
都要磨刀,一磨就是一下午。

从他吃完午饭开始磨刀,家人就知道,无事不可扰
乱他的心神。

这三十年,老葛成长为顶尖的利胚师傅,靠的就是高度的自律:他
从不喝酒,因为酒精容易使手腕震颤;他不看情节粗暴的影视剧,怕自己沉溺分神;他也从不在白天工作,因为利胚时需要绝对的心神宁静。

⑥下午把刀磨好,前半夜老葛都在喝茶、读经,看他从西安碑林带回来的碑帖拓片。

他并不练习书法,他只是看,捕捉那笔锋的走势,水墨的速度,连笔的
弧度。

他细细观瞧,即使酷暑天,身上也凉荫荫的没有一滴汗。

这样,到了后半夜,他做利胚的心气就养成了——身体微.倾,耳朵紧.贴在钢条刀具的另一端,靠
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

此时市声已消,灯火渐暗,猫走在瓦楞上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刀条擦过泥胎卷起飞扬的细浪,瓷泥特有的涩味钻入鼻孔。

老葛已经锻炼出这样的本能——无需盯着泥胎反复观瞧,只要耳听手摸,就能判断胎体的厚薄。

听一下刀在泥胎上走的声音,如果是“噗”,说明胎体尚厚;如果是“嘶”,说明开始走薄了,越往后,声音变化越是在毫微之间。

⑦午夜,老葛的左手,一直小心翼翼地托举着泥胎,犹如正托举一个脆弱的婴儿。

他在这四个小时中不.喝水,不.看手机,不.上厕所,不.交谈。

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节奏和旋律里,如此忘我,直到一气呵成。

⑧利胚成功的喜悦是怎样的?老葛说,形同十二岁那年的春天,在油菜花田里伸出手去,一只蝴蝶停在他的手背上。

他失去了欢呼雀跃的本能,只是感受那痒酥酥的幸福。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 作者将利胚前后克数的变化进行对比,写出了利胚这一过程的难度之大。

B. 第⑥段写“噗”“嘶”的辨别,是为了突出老葛利胚时的神情专注和技术高超。

C. 第⑦段中连用四个“不”,强调老葛利胚时的枯燥乏味,不是普通人能够忍受的。

D. 文章细腻形象地描写了老葛利胚的过程,读来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
其境。

2.第①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
(1)清冷孤傲的气韵,并非上品,极品薄胎瓷看上去有一种很柔和的暖,“微微冒汗”。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分)
(2)身体微.倾,耳朵紧.贴在钢条刀具的另一端,靠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

(写出加点词的词性并赏析)(3分)
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磨刀?请简要分析。

(3分)
5.如何理解老葛“利胚成功的喜悦”。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分)C 【解析】四个“不”字连用,表现了老葛高度的自律精神,这也是
他成长为顶尖利胚师傅的原因。

C项表述有误。

故选C项。

2.(4分)①强调老葛小时候保护手腕,是为了表现利胚的工艺精细,对人要求高;②为下文老葛从事利胚工作,并成为顶尖的利胚师傅做铺垫。

3.(6分)(1)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

“孤傲”“冒汗”赋予胎瓷以人的神韵和风骨。

同时,把极品薄胎瓷和普通胎瓷作对比,突出极品薄胎瓷的特点,表现了利胚环节的重要及利胚功夫的神奇。

(2)“微”“紧”是副词,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老葛“听走刀的声音”时身体倾斜、
耳朵贴得近的姿势,突出老葛利胚时的凝神专注。

4.(3分)①磨刀是利胚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利胚的成功与否;②利胚用的刀
无法统一,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万化,要求磨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刀;③磨刀能体现老葛的高度自律,能养气、养神;④详写磨刀情节更能表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6分)①表现老葛对利胚这一职业的热爱;②老葛虽然失去了很多常人的生
活乐趣,但他愿意用一生坚守这一传统工艺;③在老葛看来,利胚是如此美好,
他将利胚当成一种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