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灌肠法
中药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法(内容详细)
![中药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法(内容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722ccfa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9.png)
影响因素
药物分子量大小
– 小分子量:生物碱、蒽醌、黄酮及其他苷类物质的 药,如解表药、化湿药、清热解毒药等,易被直肠 吸收
– 大分子量:脂肪、淀粉、蛋白质、多糖类大分子物 质,如生地黄、何首乌、阿胶等,故不宜制备灌肠 剂
影响因素
肠道黏膜pH 值
– 人体正常肠道黏膜pH 值在8.3~8.4,呈碱性 – 若药液pH 值偏酸,易引起肠痉挛、腹痛等症
影响因素
药液温度
– 用药温度与肠道温度相近,保持在35~40℃,这样 可以减少肠道收缩,有利于药物吸收
– 病因寒热不同,选择不同灌肠药物的温度
寒证灌肠温度为40~42℃ 热证灌肠温度为37~38℃
影响因素
渗透压
– 药液与血浆渗透压决定药物有效成分是否能进入体 内
血浆渗透压>药液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药液渗透压
3、细菌性痢疾
(1)鲜柞树叶液:取鲜柞树叶500g风干,经切碎置入
搪瓷碗或砂锅内,加水浸泡,煎至1500ml左右,用 100ml药汁加水稀释后保留灌肠。 (2)梅连汤:乌梅20g,黄连10g,地骨皮15g。煎水做 保留灌肠。
4、虫积
苦楝根水:苦楝根皮60g,加清水500ml煎汤,浓 缩至200ml,保留灌肠,主治蛔虫和饶虫。
中药灌肠疗法的作用机理
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 直肠吸收药物后
通过经脉上输于肺
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
从而达到治疗
的目的
中药灌肠疗法的作用机理
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 的半透膜
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
–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 – 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 – 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
禁忌症
中药保留灌肠PPT
![中药保留灌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53ce180740be1e650e9a68.png)
• (二)目的
• 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 肠内,通过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三)禁忌症
• 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 患。
(四)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嘱病人排空大便。 2、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输液袋内,挂在输液架上或挂 衣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3、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 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4、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 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开关,调节滴速,每分钟60~ 80滴。 5、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盘中。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6、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臀让病人排空大便。 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 蠕动加强,腹痛加剧, 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 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 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 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 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
ICU:刘玲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范
•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 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 吸收,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能不 全、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 慢性痢疾等疾病。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 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意识、自理情况、 合作及耐受程度。 • 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 肤粘膜状况。
保留灌肠操作流程
![保留灌肠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6edf98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e.png)
保留灌肠操作流程首先,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灌肠操作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材料,包括灌肠器、灌肠液、润滑剂、纸巾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清洁消毒的工作台和手部消毒用品,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接下来,进行灌肠器的准备工作。
首先,将灌肠器进行清洁消毒,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然后,将所需的灌肠液倒入灌肠器中,注意灌肠液的温度应适宜,不宜过热或过冷,以免对肠道造成刺激。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为患者进行准备工作。
患者需要在舒适的位置上进行操作,可以选择侧卧位或仰卧位,以便于进行灌肠操作。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整个操作流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接下来是灌肠操作的具体步骤。
首先,需要对灌肠器进行润滑处理,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然后,将灌肠器缓慢插入患者的肛门,注意要轻柔并避免造成伤害。
在插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感觉和情况来控制插入的深度,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当灌肠器插入到位后,需要缓慢注入灌肠液。
在注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感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注入,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控制注入的速度和量,以确保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当灌肠液注入完毕后,需要将灌肠器缓慢拔出,并帮助患者保持排便的姿势,以促进灌肠液的排出。
在排便的过程中,需要耐心等待,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最后,完成灌肠操作后,需要对器材和工作台进行清洁消毒,并妥善保存器材和材料。
同时,还需要向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和宣教工作,如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饮食调理等。
总之,保留灌肠操作流程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并注意操作的安全和舒适性。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灌肠法—大量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课件
![灌肠法—大量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8803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4.png)
灌肠法的历史与发展
灌肠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 当时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疾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灌肠法逐渐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 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目前,灌肠法已经成为一种常 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践中。
灌肠法的分类
大量不保留灌肠
是指将一定量的液体一次性灌入肠道内,患者不保留灌肠液。这种灌肠方法主 要用于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毒素,缓解便秘症状等。
灌肠液温度
保持灌肠液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 肠道。
灌肠速度
控制灌肠液流速,避免过快或过慢。
插管技巧
轻柔地插入肛管,避免损伤肠道黏膜。
观察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 止灌肠并处理。
灌肠后的护理与观察
观察排便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排便次数、量及性状, 判断灌肠效果。
评估患者状况
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是否达到预期效 果。
灌肠压力
应适中,避免过大或过小。
准备灌肠液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灌肠液, 如生理盐水、药物溶液等。
灌肠操作
使用适当规格的肛管,润滑肛 管前端,缓慢插入肛门约1015cm,然后注入灌肠液。
灌肠时间
灌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 过30分钟。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灌肠前应了解患者病情和适应 症,避免禁忌症患者接受灌肠
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反馈灌肠效果,鼓励患者 保持良好心态。
整理用物
清洁整理灌肠用物,消毒肛管,保持 环境卫生。
感谢观看
THANKS
灌肠法—大量不保留 灌肠保留灌肠课件
• 灌肠法概述 •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 保留灌肠法 • 灌肠法的临床应用 • 灌肠法的护理与观察
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afc16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c.png)
保留灌肠是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要点,具体如下:
1、动作轻柔:在注射灌肠剂的时候,灌肠剂从肛管由肛门进入时要缓慢、轻柔地往里推进。
当肛管进入到一定程度进不去时,前方被肠黏膜遮挡住,此时不能暴力地推进肛管,一定要往后退。
退1-2cm肛管以后,肛管头部受到直肠内自然压力的推压,自然会向直肠的中心空虚处移动,这时再推进肛管,也就是肛管的置入需要反复进进退退的状态,直到达到大概12cm的长度。
这个时候将灌肠液缓慢地推进到直肠内,1-3分钟之内推进完,保留1-2分钟,再缓慢地将肛管拔出肛门。
这个过程一定要缓慢,不能快速拔出,否则可能会有灌肠液沿着肛管漏出;
2、控制容量:直肠大概能够容纳50-200ml的液体,每个人有差异,通常需要灌50-70ml的液体保留在直肠内,有些人可能会容纳更多的液体。
也有一部分人容纳不了70ml,灌完后必须马上排出,此种情况下,下次再灌肠就要减少灌肠液,逐渐摸索出患者能够容纳的容量。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https://img.taocdn.com/s3/m/2c92dcd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8.png)
中药保留灌肠法一、定义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分类:根据灌肠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1、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①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排除肠胀气,减轻腹胀。
②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
③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④为高热病人降温。
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
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毫升,小儿200-500 毫升,溶液温度为39-41摄氏度,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用4摄氏度。
筒内液面高于肛门约40-60厘米,伤寒患者灌肠时,灌肠筒内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厘米,液体量不得超过500毫升。
成人插入7-10厘米,小儿插入深度约4-7厘米。
保留5-10分钟。
2、小量不保留灌肠: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者、小儿及孕妇等。
灌肠液:按医嘱配制,常用有〃1、2、3〃灌肠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水90ml)或甘油50毫升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毫升,溶液温度为38摄氏度。
筒内液面高于肛门部超过30厘米,成人插入7-10厘米,小儿插入深度约4-7厘米。
保留5-10分钟。
保留10-20分钟。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慢性盆腔炎、慢性痢疾等疾病。
常用溶液,药物及计量遵医嘱准备,灌肠溶液量不超过200毫升,温度:38摄氏度,①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剂量按医嘱准备;②抗肠道感染用2%小柴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
插入肛门15-20厘米。
药液注入完毕,在注入温开水5-10毫升,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在1小时以上。
中药保留灌肠法课件
![中药保留灌肠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f99a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7.png)
灌肠液的制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选择适当的中药配方,并 按照医嘱进行配制。
煎煮药物
将中药放入锅中,加入适 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 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 解在水中。
过滤药液
将煎煮好的中药液过滤, 去除药渣,得到清澈的药 液。
灌肠的操作方法
调整患者体位
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臀部抬高。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由于药物不经肝脏代谢,因此可以减 少肝脏的首过效应,降低药物对肝脏 的毒性。
方便易行
中药灌肠法操作简便,患者可以在家 中自行操作,方便快捷。
避免口服药物的副作用
中药灌肠法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 道的刺激,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 应的发生。
局限性
适用范围有限
中药灌肠法主要适用于肠道疾病 的治疗,对于其他系统疾病的治
溃疡性结肠炎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促进肠 道黏膜修复,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的炎症反应。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
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缓解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 状。
慢性支气管炎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
泌尿系统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
中药保留灌肠法有助于缓解慢性肾盂 肾炎的尿频、尿急等症状,减轻肾脏 负担。
膀胱炎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促进膀胱炎 症消退,缓解膀胱刺激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
脑梗塞
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
癫痫
中药保留灌肠法可辅助治疗癫痫,缓解发作时的症状,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
04
中药保留灌肠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https://img.taocdn.com/s3/m/83385732647d27284b7351c8.png)
• 5胆石症:茵陈 10g 延胡索10g 黄柏10g 川楝子10g 木香12g 栀子 10g 金钱草12g 海金沙(包煎)10g • 、 • • 6肝性脑病:水牛角(先煎)20g 川连5g 茵陈 10g 大黄(后下) • 12g 白蔻仁10g 石菖蒲 15g 黄芩10g 郁金10g 通草 10g 滑石 10g 全 蝎 3g 水煎灌肠,1/日 • • 7肠结核:百部 10g 怪柳 10g 矮地茶 12g 石吊兰 12g 鳖甲(先煎) 15g 地骨皮 10g 黄柏10g 二冬(各)10g 水煎灌肠,1剂/日 •
Powerful
Free
中药保留灌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念
•
中药保留灌肠法将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 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适应症
•
1溃疡性结肠炎:马齿笕50g 青黛50g 白头翁50g 黄柏50g 丹皮 50g 大黄50g 珍珠粉 60g 煎250ml/次,保留灌肠,1次日
• • • • •
4、灌肠前排尽大小便。
5、灌肠液的温度和体温相当即37度左右时,即可灌肠,不宜过热或过凉,以 免刺激肠黏膜。
护理体会
• 中药保留灌肠是使药液保留肠内达到治疗目的,因此,病人取适当体 位,抬高臀部,注意保留灌肠方法,选择肛管要细,掌握插入的适宜 深度,液面的高度,药温,药量,保留时间等是本法成败的关键。此 法对于妊娠,不明原因的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肠癌,严重心血管病均 禁用。插管前要认真,检查有无痔疮,肛裂等,插管动作要轻柔,以 免损伤肠粘膜,增加病人痛苦。采用液体石腊为肛管润滑剂为好。插 管时若遇到阻力或流速不畅,可能肛管被粪块堵塞或肛管紧靠肠粘膜 之故,移动肛管或挤压橡皮管阻力可消失。若患者感到腹胀,或有便 意,可告知患者是正常现象,嘱患者张口深慢呼吸,放松腹肌减轻腹 压,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在1h以上。临床证明保留灌肠适宜晚上临睡 前进行,灌肠后可力争做到1~2h不排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越长, 疗效越好。
保留灌肠法
![保留灌肠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e04261bceb19e8b9f6ba1b.png)
2、卧位:慢性细菌性痢疾——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右侧卧位
3、要点: 肛管细(20号以下) 插入深(15~20cm) 液量少(200ml以下) 压力低(﹤30cm) 保留时间长(1h以上)
4、肠道感染宜晚上睡眠前灌肠 肛门、直肠、结肠等术后及大便失禁的病人不宜 作保留灌肠
素质要求
评估
用物准备
大便情况、耐 受性、心理、 做好解释宣教
患者准备
排空二便,卫 生纸
体位
插管
推注药液
观察
拔管
整理
记录
充分润滑肛管 前端,分拔臀 部,轻轻插入 15cm
推注药液时有 无阻力、病人
反应
协助患者平卧, 抬高臀部,平卧 1小时,整理床 单位,清洁用物、
洗手
.
11
.
7
保留灌肠注意事项
1. 灌肠液应温度适宜:一般为39℃~41℃。可根 据药性、年龄及季节作适当调整。清热解毒药温度 宜偏低,以10℃~20℃之间为宜;清热利湿药则稍 低于体温,以20℃~30℃为宜;补气温阳,温中散 寒之药温度以38℃~40℃之间为宜。老年人药温宜 偏高。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
10
标准化流程
仪表大方,态 度和蔼,护士 洗手,带口罩
药液、50ml注射 器、小肛管、石蜡 棉球、治疗巾、水 温计、水杯或量杯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 膝胸位腹部垫1-2个 软枕或左侧卧位抬高 床尾10cm臀部垫软
枕
缓慢推注药液 边推边再插入
肛管10cm
缓慢拔出,分 离肛管,用草 纸按压肛门
灌肠液量、 过程、时间、 病人反应等
保留灌肠相关知识
.
1
灌肠法(enema)
中药保留灌肠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202e2a0242a8956bece4e5.png)
中药保留灌肠护理保留灌肠是以少量液体(50~100毫升)和药物混合,注入肛门较深部位(直肠或乙状结肠),保留10~15分钟以上。
此种方法适用于便秘病人以软化粪便。
对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病人,也可采用保留灌肠方法,减少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促进结肠粘膜炎症消散、收敛、康复。
对高热、惊厥、抽搐或躁动病人,灌入冰盐水或镇静药(常用水合氯醛),可以降温、镇静。
护士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明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
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如下:(1)热水袋1个,250ml无菌输液瓶1个,细肛管1根,常规灌肠用物一套。
(2)中药煎剂100~200ml,药温为39~41℃。
将药液倒入无菌输液瓶内,加1%奴夫卡因20ml;(3)用一次性输液管连接肛管,将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盘成环状置于热水袋下保温(水温60~66℃)。
(4)治疗安排在病人晚间睡前进行,嘱病人排空二便并做好休息前的一切准备。
(5)按常规灌肠操作法,肛管插入深度为25~35cm,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点滴法灌肠,速度30滴/min,以病人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灌肠完毕即休息。
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做好病人心理护理药液制备与液量药液是根据医嘱。
100例病人方药主要是银花、地丁、天癸、蒲公英、甘草煎成水剂,经纱布滤过备用,一次灌入液量以100~200ml为宜。
具体方法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灌入方法。
其中50例按照传统法进行保留灌肠,另外50例按照改进法进行保留灌肠。
传统法是根据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两组患者在接受保留灌肠的同时常规服用甲氰咪呱。
1.3.1做好灌肠前病人心理护理护士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明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
1.3.2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1)热水袋1个,250ml无菌输液瓶1个,细肛管1根,常规灌肠用物一套。
护理操作保留灌肠
![护理操作保留灌肠](https://img.taocdn.com/s3/m/2af12af4998fcc22bcd10df4.png)
保留灌肠法
目的:1、将药液自肛门灌入,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2、用于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人员: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标 实 扣 准 得 分 分 分 肠筒、肛管(14号或16号)、 量杯、温开水(5~10ml)、弯盘、卫生纸、尿垫、润滑 5 准备 油、棉签、手套,血管钳,另备便盆,屏风、常用溶液: 药物及剂量遵医嘱。溶液量<200ml,温度39~41℃ 病人:评估病人病情、肠道病变部位,排便情况、心理状况,关 闭门窗、屏风遮挡病人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解释取得合作,嘱病人先排便 根据病情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慢性菌痢病人采取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病人采取右侧卧位),脱裤至膝部,抬高臀部约10cm 戴好手套,分开病人臀部,暴露肛门,轻轻插入肛管15~20cm (小儿4~7cm),妥善固定肛管 5 5 8 13
操 作 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溶液(如采用小灌肠筒灌肠液面距肛门不超 流 过30cm)。溶液完毕后再抽吸温开水5~10ml并抬高肛管末端,使 程 溶液全部注入
13
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拔出,擦净病人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 13 1h后再排便。对不能下床者,帮助排便,处理用物,脱手套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致谢 洗手、记录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病人,体位正确,保护病人隐私 质量 程序正确,动作轻柔,达到灌肠目的,病人安全 评定 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理论 提问 总分 签名 12 4 4 6 4 5 100
灌肠法
![灌肠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4e5e9408a1284ac85043e9.png)
灌肠法
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病员排出粪便和预存的气体。
1、大量不保留灌肠。
①备好物解释清楚。
②取左侧卧位(肠道解剖位置,借重力作用使溶液顺利流入)。
③灌肠袋成人每次用500—1000ml,儿童每次用200—500ml,0.1—0.2%肥皂水,液体距肛门约40—60厘米,润滑肛管前端,放出少量液体,轻轻插入直肠7—10厘米(儿童2.5—4厘米),固定肛管,使液体缓缓流入。
④如液体流入受阻,再稍移动肛管,嘱病员深呼吸以减轻腹压。
⑤灌完时夹好橡胶管,拔出肛管,嘱病员平卧尽可能保留5—10分钟以上,以利粪便软化。
2、小量不保留灌肠。
①相同。
②相同。
③用注射器吸取溶液连接肛管排气压,润滑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厘米,注射器溶液从肛管缓缓流入,完毕将肛管末端抬高,然后灌入温水5—10毫升,反折肛管拔出。
④嘱病员忍10—20分钟,以利粪便软化。
3、保留灌肠。
①②相同。
③灌肠时臀部应抬高10厘米。
④操作和小量不保留灌肠同,但插入肛管要深,约10—15厘米左右,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厘米,嘱病员保留1小时以上。
中药保留灌肠演示模板.ppt
![中药保留灌肠演示模板.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c16a0e9ec3d5bbfc0a7488.png)
5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沅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 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筒内滴入)。
6分离注洗器,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封闭式灌入法 直接关上开关,开放式灌入法则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 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遗臭万年病人屈膝仰,抬高臀部, 待10~15分钟后取出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 卧1小时以上。
中药保留灌肠法
最新.课件
1
定义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 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 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最新.课件
2
目的
1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 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 腺炎等。
6老年人药温宜偏高。
7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最新.课件
10
最新.课件
11
最新.课件
12
最新.课件
4
用物
最新.课件
5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 核对治疗卡。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 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 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10cm。 3检测药液温度,注洗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 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 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 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 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 4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筒滴入速度视病情而 定),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最m新.,课注件 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6
灌肠法怎么做
![灌肠法怎么做](https://img.taocdn.com/s3/m/5aeffe8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d.png)
灌肠法怎么做 灌肠是很多⼈的,在治疗疾病⼀些特殊疾病的时候,都是会选择灌肠。
那么灌肠法怎么做呢?灌肠⼜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下⾯⼩编为您解答。
灌肠的操作步骤 保留灌肠:嘱病⼈先排便、排尿。
取适当卧位,臀部抬⾼10cm。
嘱病⼈深慢呼吸,轻轻插⼊肛管15~20cm,液⾯距肛门不超过30cm,缓慢灌⼊药液。
拔出肛管后嘱病⼈⾄少保留药液1⼩时以上。
整理床单位,清理⽤物,观察病⼈反应和疗效,做好记录。
清洁灌肠:⾸先⽤肥皂⽔灌肠,然后⽤⽣理盐⽔灌肠数次直⾄排出液清晰⽆粪便为⽌。
灌肠时压⼒要低,每次灌肠后让病⼈休息⽚刻。
每次灌肠的溶液量约500ml,液⾯距肛门⾼度不超过40cm。
不保留灌肠:嘱其排尿,屏风遮挡。
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
挂灌肠筒于架上,液⾯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夹紧肛管。
将肛管轻轻插⼊直肠(成⼈7~10cm,⼩⼉4~7cm),松开夹⼦,使溶液缓慢灌⼊。
观察液体灌⼊情况,如灌⼊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深呼吸。
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卫⽣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
嘱病⼈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灌肠的注意事项 保留灌肠:肛门、直肠、结肠等⼿术后病⼈、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
肠道病病⼈在晚间睡眠前灌⼊为宜。
慢性菌痢取左侧卧位;阿⽶巴痢疾取右侧卧位。
不保留灌肠: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和液量;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
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反映,若出现⾯⾊苍⽩、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慌、⽓急等,⽴即停⽌灌肠并通知医⽣进⾏处理。
灌肠的⽬的 保留灌肠: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清洁灌肠: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粪便,常⽤于直肠、结肠X线摄⽚和⼿术前的肠道准备。
不保留灌肠:刺激肠蠕动,解除便秘,排除肠胀⽓;应⽤低温溶液为⾼热患者降温;清洁肠道,为某些⼿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稀释和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肠科 朱霞
灌肠法(enema)
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 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 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 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达 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分类
保留灌肠 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清洁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
Hale Waihona Puke 保留灌肠是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 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标准化流程
仪表大方,态 度和蔼,护士 洗手,带口罩 药液、50ml注射 器、小肛管、石蜡 棉球、治疗巾、水 温计、水杯或量杯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 膝胸位腹部垫1-2个 软枕或左侧卧位抬高 床尾10cm臀部垫软 枕 缓慢推注药液 边推边再插入 肛管10cm 缓慢拔出,分 离肛管,用草 纸按压肛门 灌肠液量、 过程、时间、 病人反应等
目的 镇静、催眠 治疗肠道感染
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常见溶液:
10%水合氯醛、2%黄连素、 0.5-1%新霉素、或其它抗生素。 药物剂量遵医嘱, 灌肠溶液量不超过200ml, 温度为39-41℃。
保留灌肠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安置卧位 润管排气 插管灌液 拔出肛管 整理记录
保留灌肠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先排便、排尿;臀部垫高
素质要求
评估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体位
插管
推注药液
观察
拔管
整理
记录
大便情况、耐 受性、心理、 做好解释宣教
排空二便,卫 生纸
充分润滑肛管 前端,分拔臀 部,轻轻插入 15cm
推注药液时有 无阻力、病人 反应
协助患者平卧, 抬高臀部,平卧 1小时,整理床 单位,清洁用物、 洗手
2、卧位:慢性细菌性痢疾——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右侧卧位 3、要点: 肛管细(20号以下) 插入深(15~20cm) 液量少(200ml以下) 压力低(﹤30cm) 保留时间长(1h以上)
4、肠道感染宜晚上睡眠前灌肠 肛门、直肠、结肠等术后及大便失禁的病人不宜 作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注意事项
1. 灌肠液应温度适宜:一般为39℃~41℃。可根 据药性、年龄及季节作适当调整。清热解毒药温度 宜偏低,以10℃~20℃之间为宜;清热利湿药则稍 低于体温,以20℃~30℃为宜;补气温阳,温中散 寒之药温度以38℃~40℃之间为宜。老年人药温宜 偏高。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
保留灌肠注意事项
2. 灌肠时嘱咐病人排 空大便,采用膝胸卧 位,下腹部垫 1-2 个软 枕,可使药物顺利布 达整个结肠。药液灌 完后,让患者抬高臀 部姿势大约 1 小时,使 药液不易流出,从而 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保留灌肠注意事项
3. 选择合适的灌肠容器及肛管。保留灌肠的剂 量较少,一般中药灌肠约 100ml ,西药灌肠约 40ml,使用传统的灌肠器容易浪费药液,而且肛 管较粗硬,容易损伤肠道粘膜,增加患者的坠胀 感。改用50ml注射器连接细软的肛管,对肠粘膜 刺激小,可减少肠道损伤,降低灌注速度,减轻 患者不适感,提高患者舒适度,延长药物在肠道 的保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