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的基本性质
立体几何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知识点:1.平面的概念:平面就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就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2.平面的画法及其表示方法:①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o ,横边画成邻边的两倍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面实背虚)②一般用一个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还可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等3.空间图形就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图形 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读法) 图形 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读法)A a A a ∈点A 在直线a 上 a αa α⊂ 直线a 在平面α内 A a A a ∉点A 不在直线a 上 a αa α=∅I 直线a 与平面α无公共点AαA α∈点A 在平面α内 a A αa A α=I 直线a 与平面α交于点AA αA α∉点A 不在平面α内 b a A a b A =I 直线a 、b 交于A 点l αβ=I 平面α、β相交于直线lα⊄a (平面α外的直线a )表示a α=∅I (a αP )或a A α=I4 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推理模式:A AB B ααα∈⎫⇒⊂⎬∈⎭. 如图示: 应用:就是判定直线就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可用于验证一个面就是否就是平面.公理1说明了平面与曲面的本质区别.通过直线的“直”来刻划平面的“平”,通过直线的“无限延伸”来描述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它既就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又就是检验平面的方法.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她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就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推理模式:A l A ααββ∈⎫⇒=⎬∈⎭I 且A l ∈且l 唯一如图示: 应用:①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位置;②判定点在直线上公理2揭示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主要特征,就是判定两平面相交的依据,提供了确定两个平面交线的方法.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BA α推理模式:,, A B C 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B C α∈ 应用:①确定平面;②证明两个平面重合 “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分两部分理解,“有”说明图形存在,但不唯一,“只有一个”说明图形如果有顶多只有一个,但不保证符合条件的图形存在,“有且只有一个”既保证了图形的存在性,又保证了图形的唯一性.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确定一个”,“可以作且只能作一个”与“有且只有一个”就是同义词,因此,在证明有关这类语句的命题时,要从“存在性”与“唯一性”两方面来论证. 5 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则称这个图形为平面图形,否则称为空间图形 6公理的推论: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理模式:A a ∉⇒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α∈,l α⊂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理模式:P b a =I ⇒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b α⊂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理模式://a b ⇒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b α⊂二、基本题型:1 下面就是一些命题的叙述语,其中命题与叙述方法都正确的就是( )A.∵αα∈∈B A ,,∴α∈AB .B.∵βα∈∈a a ,,∴a =βαI .C.∵α⊂∈a a A ,,∴A α∈.D.∵α⊂∉a a A ,,∴α∉A .2.下列推断中,错误的就是( )A.ααα⊂⇒∈∈∈∈l B l B A l A ,,, C.βα∈∈C B A C B A ,,,,,,且A,B,C 不共线βα,⇒重合B.AB B B A A =⇒∈∈∈∈βαβαβαI ,,, D.αα∉⇒∈⊄A l A l ,3.两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__ 部分,三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_部分.4.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真的打“√”,假的打“×”(1)空间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 )(2)两个平面若有不同的三个公共点,则两个平面重合( )(3)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4)若四点不共面,那么每三个点一定不共线( )(5)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6)三条平行直线可以确定三个平面( )(7)一条直线与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8)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5.瞧图填空 (1)AC ∩BD = (4)平面A 1C 1CA ∩平面D 1B 1BD =(2)平面AB 1∩平面A 1C 1= (5)平面A 1C 1∩平面AB 1∩平面B 1C =(3)平面A 1C 1CA ∩平面AC = (6)A 1B 1∩B 1B ∩B 1C 1= 6 6.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就是平面图形的就是 ( )A 三角形B 菱形 C 梯形 D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O 11D 1B C 1O D B A(2)空间四条直线每两条都相交,最多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就是( )A 1个 B 4个C 6个 D 8个(3)空间四点中,无三点共线就是四点共面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7.已知直线a //b //c ,直线d 与a 、b 、c 分别相交于A 、B 、C ,求证:a 、b 、c 、d 四线共面、 答案:1、 C 2、 D 3、 2,4,8 4、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5、⑴O ⑵A 1B 1⑶O ⑷OO 1⑸B 1⑹B 16、 答案:⑴ D ⑵ C ⑶ D7、 证明:因为a //b ,由推论3,存在平面α,使得,a b αα⊂⊂又因为直线d 与a 、b 、c 分别相交于A 、B 、C ,由公理1,d α⊂下面用反证法证明直线c α⊂:假设c α⊄,则c C α=I ,在平面α内过点C 作c b 'P ,因为b //c,则c c 'P ,此与c c C '=I 矛盾、故直线c α⊂、综上述,a 、b 、c 、d 四线共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
∴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有一个平面 (公理3)
∵B∈ ,C∈ ∴a (公理1)
∴过点A和直线a有一个平面
(唯一性)
又由公理3,经过不共线的三点A、B、C的平面
只有一个 ∴经过a和平点面的A基本的性质平面只有一个.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唯一确定一个平面。
a
βb
C
数学语言表示:
直 线 a bC 有 且 只 有 一 个 平 面 , 使 得 a, b.
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平面的概念:
光滑的桌面、平静的湖面等都是我们熟悉的 平面形象,数学中的平面概念是现实平面加以抽 象的结果。
二.平面的特征:
观察思考
平面没有大小、厚薄和宽窄,平面在空间是 无限延伸的。
三.平面的表示方法:
平面可以用小写的希腊字母或大写的英文字 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字母表示。
察 思
问题2 如图,两个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是吗? 考
?
问题3 照相机架为什么只有三只脚?自行车只用
一只撑脚?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BAAB
B A α
l
如果直线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内就说直线l在平 面α内,或者说平面α经过直线l,否则,就说直 线l在平面α外 应用:
平面的基本性质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唯一确定一个平面。
βA
Ba b
C
数学语言表示:
直 线 a//b 有 且 只 有 一 个 平 面 , 使 得 a, b.
思考1:不共面的四点可以确定多少个平面? 思考2:四条相交于同一点的直线a,b,c,d并且任意三条都不在同一平 面内,有它们中的两条来确定平面,可以确定多少个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3
公理1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 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 个平面内.
A
B
A l , B l , A , B l
公理2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 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3) A1B1
(4)
A1 B1 (6)平面A1C1CA∩平面D1B1BD= oo1
_ (5) A1B1 __ , A1B1
BB1
D1 O1
C1
练习
平面的基本性质
2.根据下列符号表示的语句,说出有关 点、线、面的关系,并画出图形. B (1) A , B P (2)l , m
平 面
第一课时
平面的概念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特征:
(1) 平展性 (2) 无限延展性 (3) 没有厚度 平面的画法: 通常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 平面的表示:
(3)
有时也可以用其他平面图形来表示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表示: (1) 用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如平面α (2) 用表示多边形的各顶点字母来表示, (3)用表示多边形的对角线字母来表示Leabharlann lP
P l且P l
练习
平面的基本性质
1.正方体的各顶点如图所示,正方体的三个面所在平 面 A1C1 , A1B , B1C ,分别记作、、 ,试用适当的符号填 空.
(1) A1 _, (2) B1 _,
A _ D D _ A
O B
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1)
课题:10.1平面的基本性质课题:10.1平面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平面的三个基本性质,并学会应用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2. 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和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应用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创设主题式故事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唯物主义观念教育。
(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勇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
因为研究空间图形时,往往将有关点、线归结到一个平面内,再利用平面图形的性质解决。
所以要求学生对基本性质有较深刻的理解。
【教学难点】平面的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因为平面的基本性质既抽象又枯燥,而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想象和思维都较弱,所以掌握与运用三个平面的基本性质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多媒体将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动手与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进行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学法。
根据中职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尽量从直观入手,因此考虑通过创设既靠近生活,又体现数学本质,并且能从情感上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的有效情境(主题式故事情境)作为载体的启发式教法。
【教学过程】图9−5公理1作为判断和证明直线是否在平图9−8反映了只要“两面共一点”,就两面共一线,且过这一点,线唯把信封的一角竖立在桌面上,那么信封所在平面和桌面所在平面只交于一点,对吗?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是棱A1B1上的中点,画出C1三点所确定的平面α与长方体表面的交线。
平面的基本性质
三、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那么这条直线上 公理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这时我们说直线在平面内或平面经过直线. 注 : ①这时我们说直线在平面内或平面经过直线 ②符号表示:若A∈l, B∈l,A∈α, B∈α, 则 l ⊂ α . 符号表示 若 ∈ ∈ ∈ ∈ 是借用集合的符号,点 不在直线 不在直线l上 直线 直线l不 ③∈, ⊂ 是借用集合的符号 点A不在直线 上,直线 不 内记作什么? 在平面α内记作什么 A∉l l⊄α ∉ ⊄ 作用: 判断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 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 ④作用 判断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
α
A B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还有其它公 公理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它公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共点 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面,只要它们有公共点 只要它们有公共点,它们就是相 注: ①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面 只要它们有公共点 它们就是相 交的位置关系,交集是一条直线 且交线有且只有一条.) α 交集是一条直线.(且交线有且只有一条 交的位置关系 交集是一条直线 且交线有且只有一条 符号表示:若 ∈ ②符号表示 若P∈α, P∈ β ,则 α ∩ β =l且P∈l . ∈ 且 ∈ A 作用:判断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 找两个平面的交线, 判断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找两个平面的交线 ③作用 判断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 找两个平面的交线, 证明点共线或线共点的依据。 证明点共线或线共点的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注: ①过一点、两点或一直线上的三点都可以有无数个平面, 过一点、两点或一直线上的三点都可以有无数个平面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不一定有平面.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不一定有平面 ②“有 是说明图形存在,即存在性 只有一个” 即存在性;“ ②“有”是说明图形存在 即存在性 “只有一个”说明图 形唯一,即唯一性 本定理强调的是存在和唯一两方面. 即唯一性;本定理强调的是存在和唯一两方面 形唯一 即唯一性 本定理强调的是存在和唯一两方面 符合某一条件的图形既然存在且只有一个,说明图形 ③符合某一条件的图形既然存在且只有一个 说明图形 是确定的,因此 有且只有一个” 因此“ 确定”是同义词; 是确定的 因此“有且只有一个”和“确定”是同义词 过不共线三点A、 、 的平面又可记为 平面ABC”; 的平面又可记为“ ④过不共线三点 、B、C的平面又可记为“平面 ” 作用:确定平面的依据 证明两个平面重合的依据. 确定平面的依据.证明两个平面重合的依据 ⑤作用 确定平面的依据 证明两个平面重合的依据
9.1.1平面的基本性质
练习 下列命题:
(1)书桌面是平面;(2)8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6个平面
重叠起来厚;(3)有一个平面的长是50m,宽是20m;
(4)平面是绝对的平、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的抽象
的数学概念.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
A .1
B .2
C .3
D .4
1.常把希腊字母α、β、γ等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 一个角上,如平面α、平面β等 2.用代表平面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3.用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这个平面的名称
数学中的“平面”是指光滑并且可以无限延展的图形
思考:将一条直线向两端无限伸展得到 的图形是什么?将课桌面、平静的水面、 田径场地面向四周无限伸展得到的图形 是什么? 直线是否有长短、粗细之分?平面 是否有大小、厚薄之别?
平面的特点:
1.平的 2.四周无限延展 3.不计大小 4.不计厚薄 不是凹凸不平 没有边界 无所谓面积 没有体积
D A
C B
记作:平面 平面 ABCD 平面 AC 或平面 BD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当平面水平放置的时候,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 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 当平面竖直放置的时候,通常把平面画成矩形.
D
C
A
B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表示出正方体 ABCD A1B1C1D 1 (如图)的 6个面. 解 这6个面可以分别表示为:平面AC 、平面 A1C1、
生活中经常看到用三角架支撑照相机.
文字语言:
基本性质3 图像语言:
存在性
唯一性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
A
C
符号语言: A, B, C三点不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43平面的基本性质
∴P∈直线 DA.∴CE、D1F、DA三线共点. ∴P∈直线 DA.∴CE、D1 F、DA 三线共点. ∴P∈直线 A1=DA, 1 ∴P∈直线 DA.∴CE、D1F、DA 三线共点. D∩平面 ADD1DA.∴CE、D11F、DA 三线共点.
DA.∴CE、D1F、DA 三线共点.
变式训练 1
如图所示,四边形 ABEF 和 ABCD 都是直角梯形,∠BAD ∥ 1AD,BE 1FA,G、H 分别为 FA、FD // =∠FAB=90° ,BC 2 2 的中点. (1)证明:四边形 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C、D、F、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CE 与与DD1必相交,设交点为P,P, ∴CE 与 F 1 必相交,设交点为 P, ∴CE D , ∴CE 与 111 11 F 必相交,设交点为 D1,EF<CDDFF 必相交,设交点为 P, 则由 P∈CE,CE⊂平面 ABCD,得 P∈平面 ABCD. 则由 P∈CE,CE⊂平面 则由 P∈CE,CE⊂平面 ABCD,得 P∈平面 ABCD. F 则由 P∈CE,CE⊂平面 ABCD,得P∈平面 ABCD. 必相交,设交点为 P, ABCD,得 P∈平面 ABCD.
a
b
c
a // b a // c c // b
(3)等角定理 对应平行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___________,那 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要点梳理
2.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b
b
O
b
α a
O
a
α
a a
①定义:设a, 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 锐角或直角 作直线a′∥a,b′∥b,把a′与b′所成的___________叫做异 面直线a, b所成的角(或夹角).
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
资源信息表14.1 (2)平面及其基本性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三个公理三个推论.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公理1确定直线在平面上;公理2明确两平面相交于一直线;公理3及三个推论给出了确定平面的条件.这些是后面学习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基础.所以让学生透彻理解这些公理和性质,把现实中的具体空间问题抽象出来,初步认识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关系并体会立体几何的基本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立体几何.二、教学目标设计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能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解决简单的空间线面问题;了解一些简单的证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兴趣.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讲授新课(一)公理1如果直线l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上,那么直线l在平面α上.(直线在平面上)用集合语言表述:,,,A l B l A B l ααα⊂∈∈∈∈⇒≠ (二)公理2如果不同的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 ,那么α、β的交集是过点A 的直线l .(平面与平面相交)用集合语言表述:l A l A ∈=⋂⇒⋂∈且βαβα (三)公理3和三个推论公理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确定平面)这里“确定”的含义是“有且仅有”用集合语言表述:A ,B ,C 不共线=>A ,B ,C 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1: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证明:设A 是直线l 外的一点,在直线l 上任取两点B 和C ,由公理3可知A ,B 和C 三点能确定平面α.又因为点,B C α∈,所以由公理1可知B ,C 所在直线l α⊂≠,即平面α是由直线l 和点 A 确定的平面.用集合语言表述:,A l A l α∉⇒确定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的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用集合语言表述:,a b A a b α⋂=⇒确定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的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用集合语言表述://,a b a b α⇒确定平面 (四)例题解析例1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F 分别是111,B C BB 的中点,问:直线EF 和BC 是否相交?如果相交,交点在那个平面内?解:111111E B C E B C EF B C F B B F B C ∈⇒∈⎫⇒⊂⎬∈⇒∈⎭≠平面平面平面 又1BC B C ⊂≠平面,则直线EF 和BC 共面; 1111//EF BC BC B C EF BC EF B C E ⎫⎪⇒⎬⎪⋂=⎭与共面与相交 设直线EF 和BC 相交于点p ,则p 在直线BC 上,即点P 在平面ABCD 上.1D 1C 1B 1A DCBA FE[说明]利用公理1确定直线在平面内.例2 如图,若,,,a b c a b P αβαχβχ⋂=⋂=⋂=⋂=,求证:直线C 必过点P.解:a P b P P c P c c αββαχβχχβχβχ⋂=⎫⎫∈⎧⎪⎪⋂=⇒⇒∈⋂⎬⎨⎪⇒∈∈⎬⎩⎪⋂=⎭⎪⎪⋂=⎭[结论]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得到三条交线,若其中两条交于一点,另一条必过此公共点.例3 空间三个点能确定几个平面?空间四个点能确定几个平面?解:三点共线有无数多个平面;三点不共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所以三点可以确定一个或无数个平面.四点共线有无数个平面;有三点共线可确定一个平面;任意三点不共线能确定1个或3个平面.所以四点可以确定1个或3个或无数个平面.[说明]公理3的简单应用.例4空间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空间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解: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可以确定1个或3个平面; 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可以确定1个、4个或6个平面. [说明]推论2的简单应用.例5 如图,AB//CD ,,AB E CD F αα⋂=⋂=,求作BC 与平面α的交点.解:连接EF 和BC ,交点即为所求BC 与平面 的交点.(公理3和公理2)[说明]推论3的简单应用.三、课堂小结1.公理1:确定直线在平面内;2.公理2:平面与平面相交于一直线;3.公理3和三个推论确定平面的条件;四、课后作业练习14.1(1)2 练习14.1(2)1,2,3五、教学设计说明本章呈现了几何研究的范围从平面扩展到空间时的基本方法.把几何研究的范围从平面扩展到空间后,增加了新的对象——平面.空间几何学是平面几何学的推广,平面几何中研究点与点、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三种位置关系;空间几何中则增加了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三中位置关系.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运用这些公理和推论进行一些简单的证明.αFBCDEA公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的观察和检验中发现的.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情景来学习三个公理,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加深他们对公理的理解.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是空间几何学习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进一步研究空间中点与面、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和度量问题.。
平面的基本性质(3课时)
(3)相交两平面:
β B α α A
β B A
α β a A 图2 α a β B
四.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点、 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记为: 点A在直线a上: 记为:A∈a 在直线a 记为: 点B不在直线a上: 记为:B∈a 不在直线a (2)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记为: 点A在平面α内: 记为:A∈α 在平面α 记为: 点B不在平面α上: 记为:B∈ α 不在平面α
可以用来检验某一个面是否为 (2)公理 可以用来检验某一个面是否为 )公理1可以用来 平面,检验的方法为: 平面,检验的方法为:把一条直线在面内 旋转,固定两个点在面内后, 旋转,固定两个点在面内后,如果其他点 也在面内,则该面为平面。 也在面内,则该面为平面。
将一把直尺置于桌面上, 将一把直尺置于桌面上,通过是否漏光 就能检查桌面是否平整. 就能检查桌面是否平整.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用其中的两条确定 可以确定3个 平面,最多可以确定 平面,最多可以确定 个。
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 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 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
)、4条直线全共面时 (1)、 条直线全共面时 )、 )、有 条直线共面时 (2)、有3条直线共面时 )、 )、每 条直线都确定 (c)、每2条直线都确定 )、 一平面时
A 反证法 D B C
填空题: 填空题
(1)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用其中的两条确定平面,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用其中的两条确定平面, 最多确定的平面数是_______; 最多确定的平面数是 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呢?_____________。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前案-------知识回顾篇
↓问题导引 (详见提分宝典第30课,214页)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 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经过 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 公理3、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 经过这个公共点的公共直 2.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有 , , 等位置关系 3.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直线与平面有 , , 等位置关系
课中案----经典例题篇
↓目标导航
1.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能利用公理定理以及一些推论判断有关命题的真假
3.掌握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判断
4.掌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路径导学
题型一: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题型二:点共线,线共点,线共面的证
题型三: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
▲思维导图题型四: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课后案。
平面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平面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2.1.1,主要内容是平面的概念和三个基本性质.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是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其它知识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观念的拓展,可以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顺应性的建构.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方法,初步了解从具体的直观形象到严格的数学表述形式,使学生的思维从直觉思维上升至分析思维.因此,掌握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至关重要.二、教学目标设置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及教材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平面的三个基本性质,并能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能力目标】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应用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增强学习兴趣.2.结合生活,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勇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内点和直线的概念和性质,可以进行顺应性的建构.但由于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较弱,一旦涉及到抽象的总结归纳,难免会束手无策.另外,从集合的角度来描述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所用符号与集合中本身符号的用法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因此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应用符号语言.四、教学策略分析1.教法——启发式教法一方面,考虑到生活中关于平面及其性质的实例很多,本节适合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实例;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尽量从直观入手.本节课以既贴近生活,又体现数学本质,并且能从情感上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的有效情境作为载体,并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串联而成.2.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多媒体将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动手与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前学生利用学案预习,课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体验、分析归纳、展示、质疑、答疑等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图片展示天安门笔直的旗杆、细绳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数学几何中的“直线”是从现实生活中笔直的物体中抽象出来的,然后通过海平面、镜面让学生认识生活中与平面有关的物体,并进一步借用成语“心若止水”、“水平如镜”使学生感知平面与我们紧密相连,引出课题.(二)提出问题,探索研究1.认识平面问题:(1)你能举出生活中与平面有关的物体吗?(2)生活中的平面有大小之分吗?(3)几何中的“平面”你如何理解?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平面与数学几何中“平面”的区别:生活中的平面有大小,而几何“平面”是从生活中平的物体抽象出来的结果,利用与直线类比得出几何中的“平面”无大小,向四周无限延展.2.平面的画法与表示问题:(1)用一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表示平面?(2)如何从图像上体现平面没有大小、向四周无线延展的这些特征?(3)平面怎么表示?学生各抒己见,如三角形、圆、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只要是封闭的平面图形都可以,通过类比直线,使学生明白,只要画出平面的一部分,加以想象——四周无限扩展即可表示平面.教师归纳总结平面的画法与表示.3.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借助正方体让学生明白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体会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的优点.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平移或旋转),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借用集合中的符号表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展示,规范使用数学符号语言.(三)合作探究、分析归纳1.学生用笔和书本演示直线和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和平面有两个公共点,通过实际操作概括出公理1,并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教师适时总结.2.小组合作探究:过1个点可以作多少个平面?过2个点?3个点?4个点?小组通过合作发现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特别是对“有且只有”这四个字的理解.3.通过生活中投寄信件实例的演示,学生归纳出公理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亲自参与动手操作、观察、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四)例题展示,规范表示例1 教材P43学生通过自己的展示,加深对用符号语言的理解,进一步规范用数学符号语言正确表示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推理、证明几何问题打下基础.(五)课堂小结由学生自己来讲,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及时回顾,再次加深对平面基本性质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同时老师也适当的补充.(六)课后作业完成学案的巩固训练(六)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1.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因此我采用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增进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既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跟踪、重组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
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
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2)学会用平面图形来表示和证明平面的基本性质;(3)能够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数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工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面的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的表示和证明;(3)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平面的性质的证明和理解;(2)平面图形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3)实际问题中平面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平面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2)教具:实物模型、平面图形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3)练习软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1)平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平面的基本性质及证明;(3)平面图形的分类及特点;(4)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平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第二课时:平面的基本性质及证明;(3)第三课时:平面图形的分类及特点;(4)第四课时: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2. 结果性评价:检测学生对平面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平面的基本性质共点共线共面
4,6或7 ,8 三个平面呢?_________________ 。
看看答案吧
3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
(1)、3条直线共面时 (2)、每2条直线确定一平面时
已知:直线a、b、c、d、两两相交,且不共点 求证:a 、 b 、 c 、 d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可能有两种: 一是有三条直线共点; 二是没有三条直线共点, 故证明要分两种情况.
(1)已知:d∩a=P,d∩b=Q.d∩c=R,a、b、 c相交于点O. 求证:a、b、c、d共面. 证明:∵d∩a=P, ∴过d、a确定一个平面α(推论2). 同理过d、b和d、c各确定一个平面β、γ. ∵O∈a,O∈b,O∈c, ∴O∈α,O∈β,O∈γ. ∴平面α、β、γ都经过直线d和d外一点O. ∴α、β、γ重合. ∴a、b、c、d共面. 注:本题的方法是“同一法”.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共点共线共面
知识回顾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 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 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 共点的直线。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 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 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P P 平面ABC
同理Q、R也为公共点 所以P、Q、R共线
P
P 平面ABC
R
Q
3.已知: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 平面 经过D,E 两点 (1)求直线AB 与平面 的交点 P A (2)求证:D,E,P三点共线.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章节一:平面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的基本概念,包括平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让学生掌握平面的性质,如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和平面的包含关系。
1.2 教学内容平面定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无厚度的二维空间。
平面表示方法:用希腊字母“π”表示平面。
平面性质: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平面内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1.3 教学步骤引入平面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平面例子。
讲解平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通过图形和实例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理解平面的性质,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证明来加深理解。
章节二:平面的基本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包括平面的连续性、平行的性质和平面的包含关系。
2.2 教学内容平面连续性:平面上的任意两点都可以用一条直线连接。
平面平行性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
平面包含关系:一条直线可以包含在平面内,也可以不包含在平面内。
2.3 教学步骤回顾平面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平面的性质。
讲解平面的连续性,通过图形和实例进行说明。
讲解平面的平行性质,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证明来加深理解。
讲解平面的包含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证明来加深理解。
章节三:平面的画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面的画法,包括平面在坐标系中的表示和平面的方程。
3.2 教学内容平面在坐标系中的表示:平面可以用方程表示,如Ax + By + C = 0。
平面方程的求法:通过已知的平面上的点和平面的法向量来求解平面方程。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平面的概念和性质,引出平面的画法。
讲解平面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通过图形和实例进行说明。
讲解平面方程的求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证明来加深理解。
章节四:平面与直线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面与直线的关系,包括平面与直线的相交和平行。
4.2 教学内容平面与直线的相交:平面与直线相交时,交点称为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平面与直线的平行:平面与直线平行时,直线上的任意点都不在平面内。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回顾:包括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其中公理3,推论1,推论2,推论3分别提供了构造平面的四种:(1)选不共线的三点(2)选一条直线与直线外一点(3)选两条相交直线(4)选两条平行直线二、证明共面的两种方法:1、构造一个平面,证相关元素在这个平面内;2、构造两个平面,证能确定平面的元素同在这两个平面内(同一法)。
例1.已知a//b, A∈a, B∈b, C∈b.求证:a,b及直线AB,AC共面。
思路(1):由a//b可确定平面α,再证ABα,ACα;思路(2):由a//b可确定平面α,由直线AB,AC可确定平面β。
因为α,β都经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所以α,β重合。
思路(3):在思路(2)中的平面β,还可以由不共线的A,B,C三点来构造,或者由点A与直线b来构造。
另外,同学们在书写证明过程的时候,一定要把公理及推论的题设交待清楚,建议同学们书写时注明理由,如下所示:写法(一):证明:∵a//b(已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论3)∵A∈a, b∈b, c∈b(已知)∴A∈α,B∈α,C∈α∴直线ABα,直线ACα(公理1)∴a,b,AB,AC共面。
写法(二):证明:∵a//b(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3)∴A∈α,B∈b, C∈b(已知)∴a经过A,B,C三点,∵AB∩AC=A ∴直线AB,AC确定一个平面β(推论2)∴β经过A,B,C三点,∵A∈a,B∈b, C∈b, a//b(已知)∴A,B,C不共线∴α与β重合(公理3)∴a, b,AB,AC共面。
关于同一法证题的思路,请同学们再看一道例题。
例2.如果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和同一条直线相交,求证:这四条直线共面。
分析:这是一个文字命题,要求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另外,在写已知,求证时,要尽量忠实原文的意思。
已知:a//b//c,a∩d=A,b∩d=B,c∩d=C求证:a,b,c,d共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共点共线共面
“共点”、“共线”、 “共面” 问题 1、理论依据:
(1)公理1: 判断或证明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确定两个平面的交线, (2)公理2: 判定两平面相交 (“点共线”,“线共 点”) (3)公理3, 推论 1、2、3: 确定平面 证点、线共面的依据, 也是作辅助面的依据 2、反证法
点共面、线共面、三点共线、三线共点 问题的一般方法.
例、两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若其中两
条相交于一点,证明第三条交线也过这一点.
证法:先证两条交线交于一点,再证第三条直线也过改点
已知:如图1-26,α∩β=a,β∩γ=b,α∩γ=c,b∩c =p. 求证:p∈a. 证明:∵b∩c=p, ∴p∈b. ∵β∩γ=b, ∴p∈β. 同理,p∈α. 又∵α∩β=a, ∴个。
2个平面分空间有两种情况:
(1)两平面没有公共点时
(2)两平面有公共点时
两个平面把空间分成3或4个部分。
3个平面 个平面把空间分成4,6,7或8个部分。
( 1)
( 2)
( 3)
( 4)
( 5)
求证:直线AB和CD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A
反证法
D B C
小结
1、要证“点共面” 、“线共面”可 先由部分点、直线确定一平面,在证 其余点、直线也在此平面内, 即纳入法 2、反证法的应用的意识
1.空间四点A、B、C、D共面但不共线,则下列 结论成立的是( ) A.四点中必有三点共线. B.四点中有三点不共线. C.AB、BC、CD、DA四条直线中总有两条 平行. D.直线AB与CD必相交.
例2、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E,F分别
是AB,BC的中点,G,H分别在CD,AD上,且 DG:DC=DH:DA=1:m(m>2) 求证:直线EH与FG,BD相交于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条公理及其重要推论来刻划的,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从具体的直观形象到严格的数学表述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从直觉思维上升至分析思维,使学生的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个与平面的特征有关的公理来规定的.1.公理1说明了平面与曲面的本质区别.通过直线的“直”来刻划平面的“平”,通过直线的“无限延伸”来描述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它既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又是检验平面的方法.2.公理2揭示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主要特征,提供了确定两个平面交线的方法.3.公理3及其三个推论是空间里确定一个平面位置的方法与途径,而确定平面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重要条件,这个转化使得立体几何的问题得以在确定的平面内充分使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决,是立体几何中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的主要的思想方法.4.“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分两部分理解,“有”说明图形存在,但不唯一,“只有一个”说明图形如果有顶多只有一个,但不保证符合条件的图形存在,“有且只有一个”既保证了图形的存在性,又保证了图形的唯一性.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确定一个”,“可以作且只能作一个”与“有且只有一个”是同义词,因此,在证明有关这类语句的命题时,要从“存在性”和“唯一性”两方面来论证.5.公理3的三个推论是以公理3为主要的推理论证的依据,是命题间逻辑关系的体现,为使命题的叙述和论证简明、准确,应将其证明过程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表述.(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由模型示范到三条公理的文字叙述培养观察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2.通过由公理3导出其三个推论的思考与论证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将三条定理及三个推论用符号语言表述,提高几何语言水平.(三)德育渗透点借助模型和实物来说明三个公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通过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的学习,逐步渗透事物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更由于对三个推论的证明培养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和公理法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1)体现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其作用.(3)两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中的“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3)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4)理解用反证法和同一法证明命题的思路,并会证一些简单问题.2.教学难点(1)对“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理解.(2)对公理3的三个推论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的证明及书写格式.(3)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3.解决办法(1)从实物演示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阐明公理的条件和结论间的直观形象,加深对“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理解.(2)通过系列设问,帮助学生渐次展开思维和想象,理解公理的实质和作用.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准备好两块纸板,一块薄平的泡沫板,四根长15cm左右的小竹针,其中三根一样长,一根稍短.针对三条公理设计不同的活动,对公理1,可作如下示范:把直尺的两端紧按在玻璃黑板上,完全密接;对公理2,可用两块硬纸板进行演示(如图1-9);对公理3,使用图1-10所示的模型进行演示.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理解井熟记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2)掌握这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互译.(3)理解“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以公理3为主要依据,推证其三个推论.(4)能够用模型来说明有关平面划分空间的问题.(5)理解并掌握证明命题的常用方法——反证法和同一法.(二)整体感知本课以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为主要内容,既有学生熟悉的事实,又有学生初次接触的证明,因此以“设问——实验——归纳”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对于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因为是“公理”,无需证明,教学中以系列设问结合模型示范引导学生共同思考、观察和实验,从而归纳出三条公理并加以验证.其中公理1应以直线的“直”和“无限延伸”来刻划平面的“平”和“无限延展”;公理2要抓住平面在空间的无限延展特征来讲;公理3应突出已知点的个数和位置,强调“三个点”且“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三条公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加深对“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理解.对于公理3的三个推论的证明,学生是初次接触“存在性”和“唯一性”的证明,应引导学生以公理3为主要的推理依据进行分析,逐渐摆脱对实物模型的依赖,培养推理论证能力,证明过程不仅要进行口头表述,而且教师应进行板书,使学生熟悉证明的书写格式和符号.最后,无论定理还是推论,都要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并且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且忠于原意.三、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与完成过程A.公理师:立体几何中有一些公理,构成一个公理体系.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把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归纳成三条公理.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用幻灯显示).问题1:直线l上有一个点P在平面α内,直线l是否全部落在平面α内?问题2:直线l上有两个点P、Q在平面α内,直线l是否全部落在平面α内?(用竹针穿过纸板演示问题1,用直尺紧贴着玻璃黑板演示问题2,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这就是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这里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生:条件是直线(a)上有两点(A、B)在平面(α)内,结论是:直线(a)在平面(α)内.师:把条件表示为A∈a,B∈b且A∈α,B∈α,把结论表示11).这条公理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可用于验证一个面是否是平面,如泥瓦工用直的木条刮平地面上的水泥浆.在这里,我们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那么平面是不是只有平行四边形这么个范围呢?生:不是,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师:对,根据公理1,直线是可以落在平面内的,因为直线是无限延伸的,如果平面是有限的,那么无限延伸的直线又怎么能在有限的平面内呢?所以平面具有无限延展的特征.现在我们根据平面的无限延展性来观察一个现象(演示图1-9-(1)给学生看).问:两个平面会不会只有一个公共点?生甲:只有一个公共点.生乙: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应当有很多公共点.师:生乙答得对,正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所以有一个公共点,必有无数个公共点.那么这无数个公共点在什么位置呢?(教师随手一压,一块纸板随即插入另一块纸板上事先做好的缝隙里).可见,这无数个公共点在一条直线上.这说明,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此时,就说两平面相交,交线就是公共点的集合,这就是公理2,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生:条件是两平面(α、β)有一公共点(A),结论是: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直线.师:条件表示为A∈α,A∈β,结论表示为:α∩β=a,A∈a,图形表示为图1-9-(2)或图1-12.公理2是判定两平面相交的依据,提供了确定相交平面的交线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用幻灯显示):问题1:经过空间一个已知点A可能有几个平面?问题2:经过空间两个已知点A、B可能有几个平面?问题3:经过空间三个已知点A、B、C可能有几个平面?(教师演示图1-10给学生看,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这说明,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即公理3,其条件、结论分别是什么?生:条件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结论是:过这三点(A、B、C)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A∈α,B∈α,C∈α,图形表示为图1-13,公理3是确定平面位置的依据之一.以上三个公理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其中公理2和公理3中的“有且只有一个”有两层含义,在数学中,“有一个”是说明“存在”、但不唯一;“只有一个”是说明“唯一”,但不保证图形存在.也就是说,如果有顶多只有一个.因此,在证明有关“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命题时,要证明两个方面——存在性和唯一性.B.推论师: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除公理3外,还有它的三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说出推论1的条件和结论.生:条件是: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结论是:经过这条直线和这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求证:经过a和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证明:“存在性”即存在过A、a的平面,在直线a上任取两点B、C.∴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A、B、C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公理3).∴B∈α,C∈α.即过直线a和点A有一个平面α.“唯一性”,假设过直线a和点A还有一个平面β.∴B∈β,C∈β.∴过不共线三点A、B、C有两个平面α、β,这与公理3矛盾.∴假设不成立,即过直线a和点A不可能还有另一个平面β,而只能有一个平面α.这里证明“唯一性”时用了反证法.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其条件、结论分别是什么?生: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结论是:经过这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师(板书):已知:直线a∩直线b=A.求证:经过a、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证明:“存在性”.在a、b上分别取不同于点A的点B、C,得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则过A、B、C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公理3).∵A∈a,B∈a,A∈α,B∈α,∴平面α是经过相交直线a、b的一个平面.“唯一性”.设过直线a和b还有另一个平面β,则A、B、C三点也一定都在平面β内.∴过不共线三点A、B、C就有两个平面α和β.∴平面α与平面β重合.∴过直线a、b的平面只有一个.这里证明唯一性时,用的是“同一法”.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证明作为思考题)C.练习1.下面是一些命题的叙述语(A、B表示点,a表示直线,α、β表示平面)A.∵A∈α,B∈α,∴AB∈α.B.∵a∈α,a∈β,∴α∩β=a.其中命题和叙述方法都正确的是. [ ] 2.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D.A、B、C∈α,A、B、C∈β,且A、B、C不共3.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____部分,两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___部分,三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___部分.4.确定经过A、B、C三点的平面与已知平面α、β的交线.(图1-16)四、总结、扩展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平面的基本性质,有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推论.其中公理1用于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公理2用于判定两平面相交,公理3及三个推论是确定平面的依据.“确定一个平面”与“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是同义词.“有”即“存在”,“只有一个”即“唯一”.所以证明有关“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命题时,要证两方面——存在性和唯一性.证明的方法是反证法和同一法.五、布置作业1.复习课本有关内容并预习课本例题.2.课本习题(略).3.确定经过A、B、C三点的平面与已知平面α、β、γ的交线.4.思考题:(1)三个平面把空间可能分成几部分?(2)如何证明推论3?六、答案练习:1.D,2.C,3.图1-18.作业:3.图1-19.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