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课时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宪法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宪法是国家的一种法律,知道国家领导人要遵守宪法,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宪法,自觉遵守宪法,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教学难点: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宪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宪法案例、宪法知识问答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宪法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宪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4.案例分析:分析宪法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情景模拟:模拟宪法宣誓仪式,让学生体验宪法的庄严与神圣。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八年级政治下册 8.16.2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一课一练 鲁教版-鲁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政治试题

八年级政治下册 8.16.2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一课一练 鲁教版-鲁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政治试题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一课一练·提素能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C.宪法D.“四个全面”【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认识。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因此,选C。

【变式备选】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核心,可以不遵守宪法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可以不遵守宪法C.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可以不遵守宪法D.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提示】选D。

2.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这表明国家工作人员( )A.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B.不得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C.不同的机关单位和工作人员有不同的国家权力D.只要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去工作就行【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认识。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题干材料体现了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故选A。

3.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这警示我们( )①法无授权不可为②法定职责必须为③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最高行为准则的认识。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法律的基本特征

法律的基本特征

一、法律的基本特征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1)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a :b :(2)我国最高的立法机关:2.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1)什么是国家强制力?(2)为什么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布置阅读(2)举例说明不同规则的约束力不同,对象有区别(3)主要表现: ab4.法律的含义: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1.道德和法律的区别:(1)布置阅读,注意两者的三点区别:(2)边讨论,边列表进行区别对比(3)小结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1)布置阅读:(2)启发提问:3.全面准确认识道德和法律关系的必要性4.小结:一、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1.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1)原因:(2)准则:2.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1)有哪些法律管社会公共秩序?(2)公共秩序包括哪些内容?(3)法律是怎样维护公共秩序的?a 法律维护社会秩序b 法律维护公共场所秩序c 法律维护交通工具上的秩序二、法律严禁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1.维护公共安全利国利民(1)什么是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2)维护公共安全有什么重要性?2.法律严禁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1)违反的行为(2)违反的行为(3)违反的行为(4)违反的行为总结: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维护公共安全?三、法律严禁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1.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管理秩序?(1)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2)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有何重要意义?2.法律严禁的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有哪些?(1)(2)(3)(4)一、法律规定经济制度1.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1)法律规范和保障社会经济秩序首先表现为什么?(2)宪法规定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3)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各自在国民经济中处什么地位起到什么作用?(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我国法律如何对待它?2.法律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1)什么是社会主义公共财产?(2)为什么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法律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重点介绍了几部法律?各自管理哪方面的事情?(2)其他二、法律规范经济行为1.法律规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1)经济活动为什么需要基本规则?(2)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的规则及其含义是什么?平等含义公平含义诚实信用含义2.法律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1)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有哪些?(2)参与者各自应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三、依法打击经济犯罪1.依法打击侵犯公私财产犯罪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包括2.依法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打击走私犯罪什么是走私?走私有什么危害?(2)打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有哪些表现?(3)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扰乱市场秩序犯罪有哪些表现?(4)打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税收的地位“哪些行为是危害税收征管犯罪?3.打击其他经济犯罪一、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些内容?2.法律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2)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3)培养社会道德风尚为什么离不开法律的制约?3.法律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1)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2)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二、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1.法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性措施思想道德建设法律对教育事业科学文化建设2.法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性措施(1)促进性措施:(2)江泽民对此提出了什么要求?3.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4.我国法律禁止和制裁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1.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含义及两个具体表现(2)人们接触得较多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1)(2)(3)二、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原则1.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1)环境问题有什么重要性?(2)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含义: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2)(3)(4)三、青少年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1.努力提高环保意识2.认真落实环保行动(1)青少年应该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2)青少年要学会依照法律法规处理环境问题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1.为什么青少年需要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1)为什么?(2)法律可以为之做什么?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1)为什么?(2)国家可以为之做什么?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1)名称:第一部《》(2)保护的对象:4.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首要原则)二、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三、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那里能力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1)青少年为什么要有自我保护意识?(2)什么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2.提高自我保护能力(1)(2)(3)(4)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一、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1.违法行为的含义⑴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或。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1. 引言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基础和最高行为准则,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事项。

宪法的设立与修订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以确保法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宪法作为最高法律,对国家和公民都具有至高的权威和约束力。

2. 宪法的基本原则2.1 法治原则宪法确立了法治的原则,即国家行使权力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任何人、组织和机构都必须遵守法律,并接受法律的制约和约束。

法治原则是宪法确保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2.2 人权原则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权利等。

这些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保障,也是国家依法行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2.3 民主原则宪法设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机构,确保了国家的民主运行和公民的参政权益。

宪法规定了选举制度、政府机构和职能等,为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决策的平等机会,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3. 宪法的权威与约束3.1 宪法的权威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普遍性。

它不仅对公民和组织具有约束力,也对国家机构和政府具有约束力。

宪法的权威来源于人民,是通过宪法的制定程序和公民的参与建立起来的。

3.2 宪法的约束宪法对公民、组织和国家机构都具有约束力。

任何人违反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能以任何理由逾越宪法的限制。

国家机构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不能滥用权力,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

4. 宪法的修订4.1 修订的程序宪法的修订需要一定的程序和程序,以确保修订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通常修订宪法需要经过立法机关的多数通过,并经过公民或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公开讨论和表决。

4.2 修订的原则宪法的修订必须遵循宪法的原则和宪法所规定的程序。

修订宪法的原则是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前提下,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求。

5. 宪法的意义与作用5.1 维护社会稳定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它为国家提供了政治制度和法律框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宪法重点总结

宪法重点总结

宪法学重点总结1、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普通法、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如果说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那么这种对公民权利的和自由的保障,则是民主最直接的表现,或者说是民主事实的必然结果。

2、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3、宪法的本质是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4、宪法分类的意义1)宪法分类是人们认识、了解宪法特征、本质的有效途径2)宪法分类是对宪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3)对于立宪和行宪具有重要意义5、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6、不成文宪法:是指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虽然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但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7、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8、柔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9、宪法产生的条件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10、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1)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共和是宪法的主流2)宪法强调公民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利,具有自由色彩3)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国家的作用主要被限制在政治生活领域,宪法具有政治法的特色4)从形式上看,成文宪法成为主要形式5)虽然亚洲的日本等国也出现了宪法,但在整个近代,宪法基本上是西方的一种政治法律现象,局限于西方文化圈的范围内11、宪法的发展趋势如何?1)宪法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发展趋势:从宪法对近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在传统的政治领域,行政权得以扩大行政权干预立法权紧急命令权委托立法权;随着国家权力进入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领域,宪法对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规定越来越多并且在宪法中形成基本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2)宪法越来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3)宪法保障得以加强,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一种潮流4)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5)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宪法渊源呈多样化;宪法修改频繁12、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政府行政权力在客观上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宪政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公民基本权利也将得到重大发展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13、宪法制定权(制宪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14、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特征:普遍性;特殊性;最高性;抽象性;稳定性15、宪法基本原则的作用1)宏观指导作用,由于宪法基本原则是从宏观角度和全局角度对各种宪法现象和宪法规范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因此从本质上讲,宪法基本原则决定着宪法的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必然会从整体上对立宪、行宪和护宪提供明确的思想指导2)整合和协调作用,3)补充作用16、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宪法原则是指人们在指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

下列属于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的是()A.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广大人民通过人民政府行使国家权利答案:C本题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

C:依据教材可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C 是正确的;A: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与题意不符;B:说法是错误的,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但这不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排除;D:说法是错误的,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这也不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排除;故本题选C。

2、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①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②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③以党章为根本的活动准则④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D本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

①②④:题文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要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说法①②④正确;③:中国共产党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说法③错误;故本题选D。

3、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最高行为准则是什么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最高行为准则是什么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最高行为准则是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过程与方法: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和规范,具备基本的辨别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认识到任何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通过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到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树立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首先是学生对什么是国家机关及相应行使的职责不太了解、较陌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进行引导,在教法上需多下工夫。

这是本框的一个难点。

2、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学生对什么是“未授权”,可能存在一定的疑问,教师不要回避问题,可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讲解。

此处在教法上也有一定难度。

3、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社会上存在一些个别党员腐败堕落的现象。

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想法。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社会现象,学会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教法建议1、本框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治国安邦”方面的具体体现。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用一个相关的时事报道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最好是录像的形式)导入,令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明确无论是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还是个人的行为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2、为了能使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议一议”——谈谈你对“权大没有法大”的看法。

八年级第十六课第二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八年级第十六课第二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第十六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二框题、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

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维护宪法的最大权威.能力: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的能力。

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难点: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学习过程】第一关、课前预习1、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宪法是一切的最高行为准则。

A为什么?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把权力交给各类 ;②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据行使不同国家权力。

注意:我国的宪政体制包括人民、人民代表、国家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四个层次,通过依次授权,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利的最高准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 _________做宪法规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的事(2)宪法是一切和的最高行为准则。

为什么?①从党派、社会团体角度讲:所有团体和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章程,而宪法是一个,是我国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是的行为准则;②从中国共产党角度讲:中国共产党是 ,领导人民了宪法,把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方针、政策。

只有模范地遵守宪法,把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赢得人民的忠心拥护。

(3)宪法是全体的最高行为准则。

为什么?①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范围内活动,把遵守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决不允许存在;②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的和人民的 ,公民守法首先就要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案附课堂练习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案附课堂练习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以宣传宪法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 1.班会的主题( 要求:紧密联系材料和教材知识,中心明确。) 2.班会的目的( 要求:围绕主题进行。) 3.班会的步骤( 要求:紧扣主题,步骤清楚,形式活泼。) 4.发言提纲(要求: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观点正确,层次分明,简明扼要。)
析,结合课文内容, 得出结论。 (4 分钟)
第二目:宪 法是一切 团体和组 织的最高 行为准则
环节一:慧眼看世界
投影材料: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引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本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
——引自《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民主同盟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
本准则
制化。党更应该模范地遵守宪法。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 (5 分钟)
范围内活动”,否则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环节一:案例说法
播放视频:《王益受贿案》
组内小结归纳,加
强对问题的理解, 交流后说出问题答 案。 (时间约 3 分钟)
第三目:宪 法是全体 公民的最 高行为准 则
请同学们思考:
“王益受贿案”说明了什么道理?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如何遵守宪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 1、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收获平台 2、我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今后我打算怎么去做?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学生快速抢答) 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
国家
权力
全 国

委托
人 民
国 家 主 席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二、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内容标准三知道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重要体现,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认为“权大于法”,法对领导人没约束力,再者由于学生缺乏政治生活常识,对这些现象容易产生误解,因此,澄清一些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现象,理解宪法是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阅读《宪法》,初步了解宪法的相关知识。

. 搜集几个近几年我国查处的大案要案。

.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有哪些团体和组织。

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百姓故事。

胡新革高中毕业后跟着叔叔到海南去打工,有了点积蓄后,凭着肯吃苦和脑子灵自己做起了“小老板”,后来又准备大干一场,家里人死活不同意,怕庄严肃穆的大会堂、雄壮的国歌、热烈的掌声,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在我国,国家的权力属于谁?是如何行使的?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多媒体投出图示:讲解:(这样能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起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我国是一个拥有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群众不可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只能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就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又授权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边讲边指图)而宪法的许多规定就是依靠这些国家机关去执行的。

但它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三个原则,而这三个原则也正是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最高准则的具体表现。

多媒体投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可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案例:案例三:某县公安局为增加收入,招募民警,在国道设卡收费,记者在采访该县公安局局长时,局长却说国道在我县境内,我们有收费权。

在学生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的知识,分析三个案例,加深学生对三个具体表现的理解。

待三个案例分析透彻后,教师总结: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宪法,受宪法的约束。

多媒体投出: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宣传宪法演讲稿50字

宣传宪法演讲稿50字

宣传宪法演讲稿50字宣传宪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宣传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加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将从宪法的重要性、宪法的精神内涵、宣传宪法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力,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

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宪法的精神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宪法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

宪法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法律的权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再次,宣传宪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方法。

宣传宪法是维护国家法治、巩固国家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宣传宪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编写宪法宣传读本、举办宪法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宪法、尊重宪法、遵守宪法,增强国家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最后,宪法宣传教育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教育工作,让宪法的阳光普照大地,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让宪法成为我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共同维护的法律底线。

在宣传宪法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全民宪法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建设法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努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主要包括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但是对于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等内容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的重要性,提高宪法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活实例视频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宪法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2.新课导入:讲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3.案例分析:出示一些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宪法的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宪法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化宪法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宪法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

宪法基本知识(1)

宪法基本知识(1)

宪法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二、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共同纲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一致通过。

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重大问题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分别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部宪法。

1982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是我国现行宪法。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全国人大五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修正案确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等,这些重要修改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三、国家宪法日的设立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作出《关于设定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四、宪法规定了哪些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宪法的地位是什么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2.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3.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4.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中考政治《法律常识》知识点整理

中考政治《法律常识》知识点整理

中考政治《法律常识》知识点整理一、法律0、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1、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5、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

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

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人身权生命健康权地位: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

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生命一旦失去,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宪法是公民最高的行为准则

宪法是公民最高的行为准则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 行为准则
1.在我国,为什么要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学习宪法,增强宪法观念?
3.怎样在全社会树立宪法观念?
4.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梦想
材料一:2010年5月21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市原司法局 局长文强犯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罪行一案进行 二审宣判,仍维持死刑判决,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隆重纪念宪法颁布实行20周年大 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宪法,让宪法家喻 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 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各级各类学 校尤其是各级党校和干校都要开展宪法教育。”“要坚持把依法治 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全民族的思想建设,促进依法治 国方略的实施。” (1)国家对文强的处理说明了什么道理? (2)议一议:在我国,为什么要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说一说: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学习宪法,增强宪法观念?
小龙的父亲是某省的交通厅长。小龙的一个 远方亲戚,在官场上不得志,找小龙的爸爸帮忙。 远方亲戚拱手送上了人民币10万元,当时小龙也 在场,他提醒爸爸不要受贿。爸爸说:“我是有 功之人,地位又这么高------”小龙的爸爸没有 听从小龙的劝告,继续收受贿赂。结果被人检举, 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多年,相关赃款予以追缴。 如果你是小龙,在听爸爸说“我是有功之人, 地位又这么高------”后,你将会怎样劝说他?
梦想
(3)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①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内 容; 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 惯; ③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 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 卫宪法的尊严。逐步增强宪法观念。

宪法最高效力的表现内容是怎么样的?

宪法最高效力的表现内容是怎么样的?

宪法最高效力的表现内容是怎么样的?宪法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所有的法律关系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那么关于宪法最高效力的表现内容是怎么样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个大家都明白,主要是因为是其他法律的母法,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

宪法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所有的法律关系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那么关于宪法最高效力的表现内容是怎么样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个大家都明白,主要是因为是其他法律的母法,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

▲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哪里?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宪法相关知识: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二、宪法宪法内容的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一般而言,宪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序言就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宪法序言的内容都是有关宪法本身的规定,诸如制定宪法的宗旨、目的和依据,制定宪法的经过,宪法的构成,宪法的演变,宪法的修改,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地位等。

九年级下《道德与法制》复习考点10: 依法治国

九年级下《道德与法制》复习考点10: 依法治国

比普通法律
最高行为准则
更为严格。其目的是 1.一切 的最高行为准 则 表现: 2 一切 的最高行为准则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也要遵守宪法: 3.全体 的最高行为准则: 4.青少年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尊严:
依法治国
1.含义: 2.要求:国家公职人员: 公民: ① 3.意义: ② ③ ④ 基本要求 ① (前提)② 法制建设 ③ (重要条件)④ 青少年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贡献: 内容: 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
考点10 依法治国
(八年级第16、17课)
【课标要求】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 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 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 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重点、难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依法治国的意义 4.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5.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知识梳理】
1 规定国家生活中 宪法是 根本大法 2。具有最高的 的问题 区分国家生活中根本的问题和一般问题黑”风暴。截至8月15日,成功破获黑势 力团伙104个,逮捕陈明亮、马当等67名涉黑涉恶团伙首犯及骨干人员。 累计破获查处各类案件1009起,其中破获刑事案件892起。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①我国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违法犯罪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③惩治腐败,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 要保证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4.(莱芜)下侧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每个公民都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②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督促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 ③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 ④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能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教版 部编版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习题(3)

人教版 部编版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习题(3)

保障宪法实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小题)1. 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某校开展了“宪法在我心中”宣传活动。

在活动现场,发现多数同学对宪法的知识懵懵懂懂,还仅仅停留在单薄的教科书话语上,宪法观念也十分淡薄。

如果你也存在类似情况,今后的打算是( )①认真学习宪法,深入领会宪法知识②把宪法作为主要学习任务③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④把宪法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如果自己对宪法的知识也不了解,那就要积极认真的学习宪法,还要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提高自己对宪法的认识,①③是正确的。

②是错误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宪法并不是主要任务,排除。

④是错误的,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有很多,宪法不是唯一的,排除。

故本题选A。

2.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第一条中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说明( )A.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B.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具体化D. 民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答案】B3. 宪法至上,法治才有权威和尊严。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这是因为( )①宪法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而且宪法还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①是错误的,宪法是变通法律的总纲,不是总和,排除,故选D。

考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4. 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谜语:法律地位它最高,若论效力也难超;时时都在你身边,敢为普通法撑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内容标准
三3.1 知道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重要体现,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二)能力: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

(三)知识: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从而全面认识和理解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意识,使他们崇尚宪法,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积极同违宪行为作斗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直接决定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能否实现。

现实生活中,许多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法律意识不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往往认识不清,再加上宪法引不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往往对遵守法律可以理解,而对遵守宪法却认识不够,因此,引导学生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用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党员干部凌驾于宪法之上的腐败现象,甚至有人认为“权大于法”,法对领导人没约束力,再者由于学生缺乏政治生活常识,对这些现象容易产生误解,因此,澄清一些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现象,理解宪法是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 阅读《宪法》,初步了解宪法的相关知识。

2. 搜集几个近几年我国查处的大案要案。

3.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有哪些团体和组织。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百姓故事。

胡新革高中毕业后跟着叔叔到海南去打工,有了点积蓄后,凭着肯吃苦和脑子灵自己做起了“小老板”,后来又准备大干一场,家里人死活不同意,怕万一政策变化,连本都捞不回来,当小胡看了修改后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时,高兴地说:“这样我们以后的底气就足了,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用这一贴近生活的实例,能够唤起学生对上一课内容的回忆,并激发起学生探求本节课内容的欲望。

待学生了解了故事,急切地想知道这一小故事说明了什么大道理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私营企业老板为什么底气足了、干劲大了?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表达了看法后,教师归纳,引出课题:修改后宪法的这一明确规定,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后顾之忧,因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还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多媒体投出本节课题: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多媒体投出: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的情景
庄严肃穆的大会堂、雄壮的国歌、热烈的掌声,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在我国,国家的权力属于谁?是如何行使的?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多媒体投出图示:
讲解:(这样能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起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群众不可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只能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就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又授权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边讲边指图)而宪法的许多规定就是依靠这些
国家机关去执行的。

但它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三个原则,而这三个原则也正是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最高准则的具体表现。

多媒体投出: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可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案例:
案例一:2003年3月17日晚,大学生孙志刚因未带暂住证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错误收容,并送至广州市民政局收容遣送中转站。

后又被送至收容人员救治站。

3月19日晚救治站护工乔燕琴指使李海婴等8人先后两度对孙志刚轮番殴打。

20日上午孙经抢救无效死亡。

6月9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乔燕琴死刑,其他11名案犯分别判死缓、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孙志刚案涉及的原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李耀辉等6人,构成玩忽职守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至3年。

案例二:2001年9月11日20时50分左右,被同学们称为“未来书画家”的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高二学生殷梦麒和同学肖纯骑自行车结伴回家。

当他俩行至离蔡甸区树藩大街1110米的十字路口时,一辆柳州五菱小客车违章超速行驶,撞上两名少女。

殷梦麒当即被撞到20米的马路对面,鲜血直流,同行的肖纯被撞成轻伤。

事发后,司机肖雄生既不报警,也不积极实施救治措施,反而迅速逃离现场。

在场群众见此情景,纷纷向110报警,据准确记录的第一报警时间为20时57分,但该区交警在接警后,迟迟无人出警。

而在现场焦急守候的群众因为怕移动现场而不敢进行施救,眼睁睁看着孩子倒在血泊中。

半小时后,警车才到。

愤怒的群众当场将警车掀翻,并支持孩子的父母将110告上法庭。

案例三:某县公安局为增加收入,招募民警,在101国道设卡收费,记者在采访该县公安局局长时,局长却说国道在我县境内,我们有收费权。

在学生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的知识,分析三个案例,加深学生对三个具体表现的理解。

待三个案例分析透彻后,教师总结: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宪法,受宪法的约束。

多媒体投出: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明了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教师引领:利用你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教材第88~89内容,谈一谈:
1. 你所知道的我国团体组织有哪些?
2. 这些团体组织都有自己的章程,宪法与这些章程之间是什么关系?
3.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因此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待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鼓励学生发言,了解他们课前准备的情况和对这节课知识的认知情况。

待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总结:所有的党派、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的章程,而宪法是总章程。

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说明宪法既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又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主张,中国共产党更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否则会降低党的威信,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针对社会上个别党员干部腐败堕落的现象,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强调: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党员干部,目无法纪,把手中的权力变为特权,以权谋私,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肆意破坏最高准则,所以党和国家一直把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而且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严厉打击清除腐败分子。

在学生有所悟的时候,适时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 你还知道哪些反腐大案?
2. 这些大案要案的查处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踊跃发言、情绪激动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这些大案要案的查处说明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否则将受法律制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维护宪法的尊严将关系国家命运,社会的稳定,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实施,因此,一切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都应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多媒体课件展示: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全体公民的最高
行为准则。

(四)收获平台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宪法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待学生思考后,多媒体课件展示:
(五)走进生活
针对学生普遍认为自己还小,与国家的根本大法还很遥远,并且学生对遵守法律可以理解而对遵守宪法则认识不够,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知道自己与宪法息息相关。

教师提出问题:宪法最大(国家的根本大法)、最高(最高行为准则),是否与我们青少年有关?如果有关,你打算怎么做?
在学生若有所思后,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了解各组讨论情况,对学生想法做到心中有数,3~5分钟后,由各组推荐代表发言,共同交流看法。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听取,及时给予必要的归纳、引导和评价。

对于学生超出教材观点的做法,只要切实可行,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同学们学习了宪法、了解了宪法后,就要积极向他人宣传宪法,在实际行动中依照宪法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维宪、遵宪、护宪的好习惯,做一个民主素质高、法律意识强的合格公民。

课外作业
2005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我校准备开展送法下乡和法律进社区等活动。

请同学们课下精心搜集相关资料,为这次活动准备一份宣传稿。

(设计教师:禹城市齐鲁中学秦玉霞)
点评
该教学设计,采用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的步骤,思路清晰。

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各个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语言精练准确,而且在栏目的设计上
不拘一格。

由于时间准备较仓促,难免会有不足之处。

如果教学形式再活泼些,情境创设再到位些,在某些语言上再添加点“彩”在事例的展示上再充实点,会是一篇更好的教学设计。

(田建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