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单选题附答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单选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001167102de2bd960588c5.png)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A、国民经济的核算B、国民收入的决定C、失业的通货膨胀D、经济的长期增长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帕累托C、萨缪尔森D、凯恩斯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A、资源的配置问题B、资源的利用问题C、经济的整体运动D、失业和通货膨胀4、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下面不属于总支出的是()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6、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A、出口B、折旧C、转移支付D、国家债务7、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A、政府支出B、转移支付C、税收D、消费8、通过()我们避免了GDP的重复计算A、剔除资金转移B、使用增值法B、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剔除未经过市场交换的产品9、若个人收入为550美元,所得税为70美元,消费为430美元,利息支付为10美元,个人存蓄为40美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A、500美元B、480美元C、470美元D、440美元10、实际GDP是通过()得到的A、名义GDP乘以GDP平减指数B、名义GDP除以GDP平减指数C、名义GDP乘以基期价格D、名义GDP除以基期价格11、若C=4000亿美元,I=700亿美元,G=500亿美元,X=250亿美元,则GDP=()A、5450亿美元B、5200亿美元C、4950亿美元D、4700亿美元12、当实际GDP为17500亿美元,GDP价格平减指数为160%时,名义国民收入为()亿美元A、11000B、15700C、28000D、1750013、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C、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14、假如总供给是540亿美元,C=460亿美元,I=70亿美元,在该经济中()A、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存蓄B、存货中包含有非计划投资C、计划投资等于非计划投资D、计划投资等于存货投资15、如果某国的资本存量在年初为5000亿美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耗费补偿为300亿美元,那么,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亿美元A、5800和800B、5500和5200C、500和200D、500和30016、净出口是指()A、出口加进口B、全部产品无内销,均为出口B、出口减进口D、进口减出口17、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A、折旧B、转移支付C、个人所得税D、间接税18、()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19、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表述才是正确的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增加了D、今年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至少有一项提高了20、下列计入GDP的是()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的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的10吨旧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的一笔贷款利息答案:1—5 BDBAB 6—10 DABBB11—15 ACDBC 16—20 CCBDD21、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A、B、C22、()不是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23、()不属于政府购买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建造办公大楼2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内生产净值NDPC、国民收入NID、个人收入PI25、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国内生产净值ND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PIB、国内生产净值NDP加资本折旧等于GDP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所得税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总投资的是()A、商业建筑物和居民住宅B、购买耐用品的支出C、商业存货的增加D、购买设备的支出27、当年计入GDP的消费支出大于当年生产的消费品,表明()A、购买了旧货B、购买了库存产品C、当年产品出口增加D、统计错误28、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变化将直接影响()A、GDPB、NNPC、NID、PI29、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DP=()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C、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D、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30、()等属于政府购买(多选)A、购买军需品B、购买机关办公用品C、社会保险D、政府债券利息31、()等属于转移支付(多选)A、购买办公用品B、社会保险C、退伍军人津贴D、政府债券利息32、国民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多选)A、间接税B、个人所得税C、公司所得税D、资本耗费补偿33、个人消费支出包括()(多选)A、住房B、耐用消费品C、租房D、非耐用消费品34、公司利润包括()(多选)A、租金B、股息C、公司所得税D、公司未分配利润35、GDP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则它等于()之和(多选)A、消费支出B、投资支出C、政府购买支出D、净出口36、GDP如果用收入法来衡量,则它等于()之和(多选)A、工资B、利息和租金C、利润D、间接税37、国民收入核算中几个总量之间的关系是()A、NDP=GDP-折旧B、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C、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D、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答案:21—25 DCBDA 26—30 BBDB AB31—37 BCD AD BCD CD ABCD ABCD ABCD38、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那么GDP将()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增加,其增加量大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39、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是()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40、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41、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42、消费函数中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平均消费倾向一定为负D、利率提高43、消费函数将家庭消费与()相联系A、其税收B、其储蓄C、利率D、其收入44、边际消费倾向是()A、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B、当自主性消费增加1美元时,收入增加的数量C、为使消费增加1美元,可支配收入必须增加的数量D、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消费增加的数量45、消费函数的截距和斜率分别称为()A、自主性消费、边际消费倾向B、非计划消费、边际消费倾向C、边际消费倾向、自主性消费D、非计划消费、平均消费倾向46、不决定于收入水平的那一部分消费是()A、基本消费B、随意性消费C、自主性消费D、固定性消费47、假如可支配收入增加50美元,消费支出增加45美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是()A、0.05B、0.1C、0.9D、1.0048、边际储蓄倾向是()A、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B、当自主性储蓄增加1美元时,收入增加的数量C、为使储蓄增加1美元,可支配收入必须增加的数量D、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储蓄增加的数量49、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间的差额()A、等于家庭支付的税收B、等于家庭的任何储蓄C、等于家庭支付的税收加上其储蓄D、等于家庭用于购买进口品的数量50、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的下降B、收入的增加C、储蓄的增加D、利率的提高答案:38—50 DDADB DDACC DBB5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总收入的比率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5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A、由于某些边际收入必然转化为边际的消费支出,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因而它们之和必定等于1B、由于可支配收入必定划分为消费和储蓄,它们之和必然表示现期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总额C、它们之间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D、它们之和必等于053、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愿意的消费支出()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C、增加,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D、保持不变么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54、可支配收入中,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A、0.25B、0.75C、0.1D、0.655、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的增加,()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56、根据相对收入假说,若某年收入下降,则APC()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57、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倾向在下述哪种情况较高()A、教育程度较低B、社会地位较低C、拥有较多流动资产D、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较高58、当政府降低税率后,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们会()A、减少消费B、急剧增加当期消费C、理智地根据终生收入调整消费D、不能确定59、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在长期中影响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是()A、当期可支配收入B、持久性收入C、暂时性收入D、劳动收入60、莫迪里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模型强调在()之间,储蓄具有使消费均匀化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doc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436e7c9a8114431b80dd80b.png)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及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A )A・失业率与经济増长率的关系; B.美国烟草歉收对世界烟草价格的影响;C.最低工资对青年工人失业的影响;D.汽车工业的产量水平变化。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3、卜•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D )A.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济人为一笔I口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Z间的差别是(B )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
5、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按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B )A.消费+投资;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消费+投资+净出口。
6、用收入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等于(B、)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C..工资+利息+屮间产品成木+间接税+利润;D.厂商收入■屮间产品成札7、已知消费额二6亿元,投资额二1亿元,间接税二1亿元,政府支出=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二1.8亿元,贝'J (B )A.NNP=8.7 亿元;B. GNP=7.7 亿元;C. GNP=8.7 亿元D. NNP=5 亿元。
8、对GNP采用的支出法和收入法:(B)A.是用来衡量GNP的不同方法,因而彼此间并不关联;B.使衡量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法;C.若GNP以实际价格衡量,二者均可得出相同数字;若GNP按名义价格衡量,则得出不同数字;D.与循环流动图毫无关系。
9、下列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是(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成的收入;B.我在1995年播放一张1900年录制的CD盘所获得的价值;C.拍卖毕加索作品所得的收入;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到的收入。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9173b5af45b307e9719788.png)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刘天祥4版)各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刘天祥4版)各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de1621e2bd960590c6773b.png)
《宏观经济学》版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是关于国民经济总量问题研究的经济理论。
它是以社会总体经济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总体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绩效提供理论依据,为消费者、企业和投资者等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提供宏观经济运行的背景知识。
2.实证分析:对于宏观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一种纯粹客观的、科学的考察和描述性的说明。
其实质是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不涉及对这些因果关系进行―好或坏‖、―应该或不应该‖的评价。
3.规范分析是对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进行主观价值判断性的考察,它要说明对于某种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其经济结果是好是坏,是否应该采取某种做法等。
4.存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5.流量分析:是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产出、投入的变动及其对其他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6.事前变量分析:指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的分析。
7.事后变量分析:指对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的分析。
二、问答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哪些问题?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主要研究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中的几个专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实证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存量分析方法和流量分析方法相结合、事前变量分析和事后变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即期分析和跨时期分析的方法相结合。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联系:①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相互补充、互为前提③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④两者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②解决的问题不同③研究方法不同④基本假设不同⑤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https://img.taocdn.com/s3/m/b15b9c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6.png)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第一章1。
宏观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得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得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与宏观得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得研究就是整个国民经济得经济行为,微观研究得就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就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就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就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得研究方法就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得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与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 行为主体得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与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与企业并不就是作为分散决策得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就是最为一个统一得行动得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与企业作为个别得选者行为加总,研究她们总体得选择行为,这就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4、宏观经济政策得主要治理对象就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得主要治理对象就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就是GDP与GNP?它们之间得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就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就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得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总与。
GNP就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得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总与。
两者得差别:(1)GDP就是个地域概念而GNP就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得就是一国公民得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就是从国内还就是从国外获取得;GDP衡量得就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得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就是本国公民还就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得关系.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与实际GDP得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得经济增长状况就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就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得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6314e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5.png)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这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的24章的课后习题,求高手解答,我要详细的计算过程!答案我已经知道,是变动0.4美元在长期中,糖果的价格从0.10美元上升到0.60美元。
在同一时期中,消费物价指数从150上升到300。
根据整体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后,糖果的价格变动了多少我要详细的解答过程,怎么算的就行了!由CPI可知,通货膨胀率=(300-150)/150*100%=100%糖果的原始价格P=0.1在这段时间通过通货膨胀变为0.1*(1+通货膨胀率)=0.2实际上糖果在后来卖到了0.6,所以糖果实际价格变动了0.6-0.2=0.4美元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曼昆宏观经济学26章课后题答案是不是错了假设政府明年借债比今年多了200亿美元,对于可贷资金市场的利率和投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动,答案是不是有错答案说是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右移,我认为是需求曲线不动,供给曲线左移……财政政策当然变动的是需求,供给怎么可能变动,你可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有些混淆,我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很清楚,多看几遍就明白了,供给曲线可能因为劳动力变动,而合财政货币政策无关.这些政策变动的都是需求.另外右移就是借钱多了,就是投资需求多了,就是G多了,那就是需求曲线右移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三): 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七章课后题答案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图1—62分上下两部.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时,此时的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点 ,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将和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现在假设P由下降到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点.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对应于上图的点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2、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3、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4、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5、解答: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63所示. 从图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 使短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新的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价格水平为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64表示.在图1—64中,AD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6、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7、(1)由得;2023 + P = 2400 - P于是 P=200, =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160 – PP=80 , =2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640 – PP=320 , =232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于是,由有:1800 + P = 2400 – PP=300 , =210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四): 宏观经济学问题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为().选项:a、兴旺,停滞,萧条和复苏b、繁荣,停滞,萧条和恢复c、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d、兴旺,衰退,萧条和恢复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选项: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下列哪种情况下执行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选项:a、LM陡峭而IS平缓b、LM平缓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和IS一样陡峭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政府财政政策通过哪一个变量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选项:a、进口b、消费支出c、出口d、政府购买.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选项: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出题号:16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选项:1、错2、对题号:17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选项:1、错2、对题号:1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选项:1、错2、对题号:1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选项:1、错2、对题号:2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选项:1、错2、对C,C,A,D,B对,对(NNP国民生产净值),错(可能还有摩擦失业),错,错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五): 一道宏观经济学的习题,求答案及解析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GDP的值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b 正确市场交易的可能有中间产品,如此中间产品加上最终产品,则重复计算的结果大于GDP;不在国内市场交易,出口销往国外的漏算,则计算结果会小于gdp;如果重复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则结果可能等于gdp。
宏观经济参考提及答案
![宏观经济参考提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3c050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a.png)
1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A、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B、什么决定就业和失业总量C、什么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D、以上各项均包括正确答案:D2存量与流量是宏观经济学中一对重要的概念,以下变量中哪一个属于存量?A、一位教师的月收入B、一个家庭的财富C、一家企业的年所得税D、一个国家对其它国家的债务支付正确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DP的核算同时包括最终产品价值与中间产品价值B、用支出法核算GDP的项目包括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C、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考虑到了环境污染和个人福利D、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B44.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正确答案:B5当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扩建其在美国的一个汽车厂时,这个事件对美国的GDP和GNP会有什么影响?A、GDP增加,而GNP减少B、GNP增加,而GDP减少C、GDP的增加大于GNP的增加D、GNP的增加大于GDP的增加正确答案:C6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这在国民收入的生产中是A、储蓄而不是投资B、投资而不是储蓄C、既非储蓄又非投资D、是储蓄,但购买证券部分是投资正确答案:A77.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正确答案:B88.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款D、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正确答案:C9如果枪支生产商提高了他们卖给军队的步枪的价格,则步枪的价格上升会A、提高CPI和GDP平减指数B、CPI和GDP平减指数都不提高C、CPI上升,但GDP平减指数不上升D、GDP平减指数上升,但CPI不上升正确答案:D10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B、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C、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D、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正确答案:D1假定某居民户每年的可支配收入为2万元,如果该居民户的消费支出为1.7万元,那么A、边际消费倾向为0.70B、边际消费倾向为0.85C、平均消费倾向为0.75D、平均储蓄倾向为0.15正确答案:D2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储蓄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8D、边际储蓄倾向为0.3正确答案:B3如果投资支出I突然下降,那么凯恩斯模型预期A、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I的下降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I的下降C、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I的下降量,但将没有进一步下降趋势D、GDP将开始持续下降,直至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I的下降量正确答案:D4在一个不存在政府和对外经济往来的经济中,若现期GDP水平为5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3900亿元于消费,计划投资支出总额为1200亿元,这些数字表明A、GDP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下降B、GDP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上升C、GDP处于均衡水平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正确答案:B5三部门经济中,政府征收所得税将造成按绝对值计算的A、政府支出乘数与税收乘数都增大B、政府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C、政府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D、政府支出乘数与税收乘数都变小正确答案:D6下列哪项经济政策将导致收入水平增长更大些?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的商品和劳务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C、税收减少50亿元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支付正确答案:A7以下哪一个是自动稳定器的例子?当经济陷入衰退时,( )。
宏观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24ab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b.png)
宏观经济课后习题答案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和总体经济变量的学科,它涉及到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
以下是一些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的答案,供参考:问题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答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问题2:通货膨胀是什么?答案: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购买力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衡量。
问题3:什么是失业率?答案: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愿意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问题4:经济增长率如何计算?答案:经济增长率通常通过计算两个时期GDP的百分比变化来确定。
公式为:经济增长率 = [(GDPt - GDPt-1) / GDPt-1] * 100%,其中GDPt是当前时期的GDP,GDPt-1是前一时期的GDP。
问题5:什么是财政政策?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府支出和其他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它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问题6: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实现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问题7:什么是经济周期?答案: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经历的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的循环过程。
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波动性。
问题8:什么是货币乘数?答案:货币乘数是指银行系统在存款准备金率约束下,将初始存款放大为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它反映了银行信贷创造过程的放大效应。
问题9:什么是贸易平衡?答案: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
如果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顺差;如果进口大于出口,称为贸易逆差。
问题10:什么是资本流动?答案:资本流动是指资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转移,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b057cd8762caaedd33d481.png)
《宏观经济学》习题选择题一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2、在国民收入支出法核算中,住房是属于( B )A、家庭消费支出;B、企业投资支出;C、政府购买支出;D、以上都不是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4、在短期内,居民以下哪一部分的数额会大于可支配收入?(C )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5、以下哪一项不列入GDP的核算?( C)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C、政府发给贫困户的一笔救济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的财产保险6、某国年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这说明该国家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7、社会保障支付属于( D )A、政府购买支出;B、政府税收:C、消费支出:D、政府转移支付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转移支付( C )A、退伍军人的津贴;B、失业救济金;C、出售国国债的收入;D、贫困家庭的补贴收入9、在广义的国民收入计算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下列哪一项有影响(D )A、GNP;B、NNP;C、NI;D、PI10、下列不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A )A、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的生活保障;B、政府为政府公务员增加工资;C、政府向国外购买一批先进武器;D、政府在农村新建100所学校1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计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中( B )A、租金;B、养老金;C、银行存款利息;D、拥有股票所获得的红利收入12、在下面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C )A、MPC为0.6;B、MPC为0.3;C、MPS为0.1;D、MPS为0.313、如果投资增加120亿元,MPC为0.6,则收入水平将增加(A )A、300亿元;B、200亿元;C、720亿元;D、400亿元14、MPC与MPS之和等到于1,这是因为( 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B、MPC和MPS都是直线;C、在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15、投资乘数等于( B)A、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B、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D、(1-MPS)的倒数16、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随着收入增加( C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17、在经济学中,下面哪一种行为被视为投资( C )A、购买公司证券;B、购买国债;C、建办公楼;D、生产性活动导致的当前消费18、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企业投资( A )A、过多;B、过少;C、正好:D、都不对19、决定投资的因素不包括( D )A、利息率;B、资本边际效率;C、投资的利润率;D、国民收入20、IS曲线表示满足( D )关系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C、储蓄和投资均衡;D、以上都对21、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B )A、一个;B、无数个;C、一个或无数个;D、零个22、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同时均衡,可以理解为( B )A、各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23、如果人们的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A、货币的交易需求;B、A和C;C、货币的投机需求;D、都不变动24、对利率变动反应最为敏感的是( C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预防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ABC相同25、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有( D )A、扩张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政策;B、紧缩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政策;C、紧缩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政策;D、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26、在古典区域内(A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C、货币政策无效;D、两者都有效27、在凯恩斯区域内(B )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C、财政政策无效;D、两者都有效28、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29、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 B )的财政政策A、扩大政府财政支出;B、减少财政支出;C、扩大财政赤字;D、减少税收30、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关系是(D )A、总是相等;B、实际GDP总是低于潜在GDP;C、实际GDP总是高于潜在GDP;D、实际GDP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潜在GDP,一般情况下,实际GDP小于潜在GDP3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 A)A、增加;B、不变;C、减少;D、难以确定32、加速原理断言(A )A、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B、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位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位增加;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33、下述哪一项说法正确地表述了加速原理( D )A、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数倍变动;B、消费支出随着投资的变动而数倍变动;C、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增长率数倍变动;D、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的倍数变动34、导致经济波动的投资主要是( D )A、存货投资;B、重置投资;C、愿意投资;D、固定资产投资35、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 D )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A、进口增加;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C、出口减少;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3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C )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A、银行存款增加;B、预算赤字;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增加37、按照(D)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A、凯恩斯主义;B、货币主义;C、供给学派;D、理性预期学派38、“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在( A)A、前者强调过去信息,后者强调现有的信息;B、后者以大量数学模型为论证依据,因而更科学;C、前者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假设,内容陈旧,应被淘汰;D、前者难以解释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未来经济变动39、货币主义坚持以( B )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制指标A、利率;B、货币供给量;C、信货流量;D、准备金40、下面哪一种排序是经济周期阶段的正确顺序?( A )A、扩张—顶点—收缩—谷底;B、扩张-顶点-谷底-收缩;C、扩张-谷底—顶点-收缩;D、收缩-谷底—顶点—扩张41、某人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以归类于( A)A、失业;B、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42、一个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这就意味着( D )A、人人都有工作;B、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C、失业率等于0;D、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水一43、减少失业的政策,很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 B )A、没有影响;B、物价上涨;C、经济增长速度降低;D、以上都不对44、煤炭有多种用途,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A )A、家庭用于做饭;B、餐馆用于做饭;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D、化工厂用作原材料45、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C )A、国内生产总值;B、总投资;C、一国的资本量;D、净出口46、下面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A )A、空军购买一战机;B、退伍军人津贴;C、失业救济金;D、退休金47、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则政府支出乘数是(D )A、8;B、1.25;C、4;D、548、可支配收入中,边际储蓄倾向如果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A、0.25;B、0.75;C、1.0;D、0.6449、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决定于(C )A、总收入;B、总投资;C、总需求;D、总供给50、平均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B )A、递减;B、递增;C、不变;D、不能确定51、如果MPC为0.8,则增加100亿元的投资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C)亿元A、100;B、200;C、500;D、80052、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 )A、MPC=0.9;B、MPC=0.8;C、MPC=0.75;D、MPC=0.255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2的正数;C、0;D、154、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55、根据加速原理,引起净投资的原因是( A )A、产出的增加;B、价格提高;C、利息率下降;D、工资下降56、两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 C )A、C=S;B、C=T;C、I=S;D、M=I57、三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 A )A、Y=C+I+G;B、Y=C+I+T;C、C=Y+I+G;D、G=Y-C+I58、下列不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情况是( D )A、税收减少;B、投资增加;C、政府购买增加;D、税收增加59、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D )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使用;C、CPI的降低;D、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60、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C )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率的波动61、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D )A、投机货币需求减少;B、交易货币需求减少;C、货币供给量减少;D、货币供给量增加62、LM曲线表示满足以下哪一种关系?( D)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C、储蓄与投资均衡;D、货币供求均衡63、如果某人因为某行业不景气而失去了工作,这种失业应属于( A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64、天气寒冷,游客大大减少,某旅游区部分人失业,这种失业应属于( D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65、下列哪一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D )A、季节性工人;B、对当前工作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人;C、正在寻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D、半日工66、如果某人大学毕业后刚进入劳动力队伍还尚未找到工作,应属于(B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67、为了降低失业率,应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B )A、提高税收;B、增加货币供给量;C、提高失业救济金;D、增加政府支出68、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实行的财政政策应是( B )A、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转移支付;D、减少货币供给量6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A )A、提高失业率;B、降低失业率;C、实现充群分就业;D、增加货币供给量70、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信息所引起的失业属于( D )A、非自愿意失业;B、结构性失业;C、需求不足失业;D、摩擦性失业71、自然失业率指的是( C )A、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B、是没有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D、恒为07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B )A、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B、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无效;C、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D、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并存7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增加公共设施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 A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74、“双紧”政策会使国民收入( B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75、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 B)A、卖出国债,降低再贴现率;B、卖出国债,提高再贴现率;C、买进国债,降低再贴现率;D、买进国债,提高再贴现率76、( D)不能使LM曲线产生位移A、公开市场业务;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C、通货膨胀;D、扩大政府购买77、假定自然失业率是5%,而实际失业率是9%,根据奥肯定律GDP缺口占潜在GDP的比例为 (B )A、4%;B、8%;C、10%;D、不确定78、已知2012和2013年的CPI分别为140.3和144.5,则2014年的通货膨胀率大约为( B )A、6.7%;B、3.0%;C、10%;D、13.6%选择题二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2、实际GDP等于( B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3、已知消费为100亿元,投资为40亿元,间接税为50亿,政府的物品和劳务支出额为60亿,净出口为10亿元,则( D)A、NDP=210亿元B、GNP=210亿元C、NDP=120亿元D、无法确定GNP4、假定A国2010年和2013年的名义GDP分别为12000亿元和20000亿元,GDP的折算数分别为1、0和1、5,可推论2013年比2010年(C)A、名义GDP上升33%B、实际GDP不变C、实际GDP上升11%D、实际GDP下降5、如果某人个人收入等于8700元,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530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500元,个人储蓄200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B)A、7300元B、7800元C、5800元D、无法确定6、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市场营销策划服务,双方约定报酬为10万元,事后乙公司为甲公司提供了价值6万元的产品直接抵消了部分策划费用,再用2万元的售后服务抵消了剩余策划费用的部分款项,最后支付2万元现金给甲公司。
宏观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ed3ac4856a561252d36ffd.png)
第一次作业第1题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整体,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比如企业和家庭。
所以,二者有区别。
但是这两部分内容使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假设和前提,二者还有一致之处。
第2题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这门课主要是理论研究,宏观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第3题哪一本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经济学分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研究领域。
第4题以下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无法解释如何实现一国居民生活的普遍幸福的问题第5题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国家GDP如何实现增长第6题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原因是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因为凯恩斯认为一个国家短期的时候一个国家的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如果产出减少肯定是因为总需求不足第7题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古典经济学把劳动力看成是一种商品,它的价格也是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如果劳动力的价格能够自由的波动,那么劳动力市场将会实现均衡和充分就业。
第8题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的收入-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的收入。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大于的答案。
第9题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经济学不是根据商品而是根据购买商品的部门,把商品进行分类。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b9089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a.png)
11c110.8 K G K I22.52T11c(c1(1t)t)1100.8.8(1(100.225)5)K TRc1c(1t) 10.80.8(1 0.25)2〔2〕4.解:根据,可得I=300时的均衡收入为y=(1000+300)/(1-0.8)=6500;当I=500时,y=7500,可见,均衡收入增加了1000亿美元。
当投资从300增加到500时,收入从原来的6500增加到7500的过程中第1、2、3期收入将是:第1期收入=0.8×6500+1000+500=6700第2期收入=0.8×6700+1000+500=6860第3期收入=0.8×6860+1000+500=6988〔六〕简答题1、消费函数是指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决定消费的变量很多,但最具影响和决定意义的是收入水平。
消费函数集中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快,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的趋势,这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许多经济学家对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这种短期分析进展了修正、补充与开展,推动了消费函数理论的开展,表达在杜生贝里〔J.S.Duesenberry〕提出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莫迪格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的生命周期的消费函数和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的永久收入的消费函数以及影响消费的利率、价格水平与收入分配等其他因素方面。
2、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总供给由消费和储蓄构成。
可采用两种方法来决定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法和投资—储蓄法。
前者根据均衡条件:Y=C+I,利用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I=I0〕来求得,并可通过消费加投资即总需求与450度线相交的方式在几何图形中得到表示;后者根据均衡条件:I=S,利用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I=I0〕来得求得,并可通过储蓄等于投资的方式在图形中得到说明。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85be7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3.png)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B.李嘉图;C.凯恩斯;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B.滞胀;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B. 投资;C. 失业人数;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B.就业;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C.技术落后;D.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单选)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单选)带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e5589dad51f01dc281f1cd.png)
宏观经济学习题(单项选择)1、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C )。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变动与通货膨胀率变动无关2.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 A )。
A. 货币需求B.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C. 储蓄D. 储蓄与投资3.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随着收入增加( C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是( A )。
A.I=S B.I+G=S+T C.I+G+X=S+T+M D.I+T=S+G5.当经济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时( B )。
A.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B.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C.货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D.货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6.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7.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 A )。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8.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D )A、退休军人津贴B、失业救济金C、困难家庭补贴D、支付给公务员的奖金9.如果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 A.I<S, L<M B. I<S, L>M C. I>S, L<M D. I>S, L>M10.当失业者缺乏新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时发生的失业被称为( D )。
A.周期性失业 B. 摩擦性失业 C. 自愿性失业 D. 结构性失业1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12.对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来说( D )。
宏观经济学题库(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题库(带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5b1c13be23482fb4da4cc8.png)
宏观经济学最新题库(带答案版)————————————————————————————————作者:————————————————————————————————日期: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从个人收入中扣除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即得个人可支配收入。
人们可以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二、判断题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00543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四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M-X+Kr)。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宏观经济学答案
![宏观经济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76df2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e.png)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第一单元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二、判断题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三、简答题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第一单元答案:一、C、A、D、B、A、D;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NP;5、计入GNP的是400+300美元;因为GN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至于相互抵消多少与GNP计量无关;第二单元 IS -LM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确定;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A、边际消费倾向为;B、边际消费倾向为;C、边际储蓄倾向为;D、边际储蓄倾向为;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A、10;B、30;C、50;D、500;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D;A、20亿元;B、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8、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9、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10、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11、水平的LM曲线表示A;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A、右移10亿元;B、左移10亿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A、100%;B、90%;C、50%;D、10%;14、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15、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二、判断题1、若资本的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息率,则表示现有投资规模偏小;对2、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错3、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对4、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越小;错5、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方向变动;对6、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横截距增加;对7、若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提高,则在利息率下降相同时产出的增量减少;错8、投资乘数等于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错三、简答题1、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所得税降低对产出和利率有何影响四、分析说明题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五、计算分析题1、假定货币需求为L=,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2、假定一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1求IS 和LM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3、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1-tY,税率t=,投资I=900-50r,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1)IS和LM曲线;(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4、设IS曲线为:Y=5600-40r;LM曲线r=-20+;(1)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2)若产出为3000,经济将怎样变动5、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I=20+,C=40+,G=60;求:(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2均衡的Y、C、I;6、两部门经济中,如果在初始年份是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500亿元,现在:1每期投资增加100亿元,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试问国民收入要达到多少亿元才能使国民经济恢复平衡2如果不是每期投资都增加100亿元,而是每期消费增加100亿元,上述答案上否会变如果每期消费增加150亿元呢第二单元答案:一、B、A、B、D、C、D、B、A、A、D、A、C、B、C、C;二、对、错、对、错、对、对、错、错;三、1、凯恩斯认为:1企业投资水平决定于资本的边际效率与市场利息率的对比;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投资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3由于货币的流动偏好的作用,利率的下降是有限度的;4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的递减和利率的下降受阻,导致投资需求不足;2、所得税降低使乘数增加,从而使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产出增加,均衡利息率提高;四、1、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2、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四、1、1由Y=C+I+G得IS曲线为:Y=1200-25r;由L=M得LM曲线为:Y=1000;说明LM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000;联立IS和LM得到:r=8,I=100;同理得:r=12,I=80,Y仍为1000;2G增加20使投资减少20,存在挤出效应;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这是一种古典情况;2、1由Y=C+I得IS曲线为:Y=1250-30r;由L=M得LM曲线为:Y=750+20r;2联立得:Y=950; r=10;3、1由Y=C+I+G得IS曲线为:Y=4250-125r;由L=M/P得LM曲线为:Y=2000+250r;2联立得:r=6;Y=3500;4、1联立得:r=,Y=4572;2产出3000高出均衡收入,此时利率也高于均衡利率,利率将会下降;进而引起产品市场求大于供,产出趋于增加;又引起利率提高;最终经济趋于均衡水平;5、1边际消费倾向为0.65;边际储蓄倾向为=;2Y=C+I+G得:Y=600,C=430,I=110;6、1国民收入增加额=100×1/1-=1000亿元,即国民收入要达到2500亿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2不会变;如果消费增加150亿元国民收入增加额为1500亿元,即国民收入要达到3000亿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第三单元 AD-AS一、单项选择题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A、投资会减少;B、消费会减少;C、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2、总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而右移;A、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B、政府支出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D、税收减少;3、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A、工资提高;B、价格提高;C、需求增加;D、技术进步;4、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A、需求;B、供给;C、工资;D、技术;5、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A、需求;B、供给;C、工资;D、技术;6、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7、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8、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二、判断题1、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表明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3、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4、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5、若扩张总需求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三、简答题1、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2、在萧条经济中,价格水平下降;根据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将刺激总需求增加;这样,萧条将会自动走向繁荣;这种说法对不对试分析;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4、总需求曲线与单个商品的需求有何不同四、分析说明题1、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2、用AD-AS模型比较两种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五、计算分析题1、设消费函数C=100+,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货币供给M=50;价格水平为P;求:1总需求函数;2当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3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总需求曲线并计算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4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总需求函数;2、设劳动需求函数L=400-10W/P,名义工资W=20,未达充分就业时劳动供给弹性无限大,充分就业量为380;1求P=2时的就业状况;2求P=5时的就业状况;3价格提高多少能实现充分就业;3、已知:C=100+Y-T, I=900-25r, G=100, T=100, Md/P=+100-50r, Ms=500, P=1, 求均衡的Y和利率r;4、已知货币供给量M=220,货币需求方程L=+r ,投资函数为I=195-2000r, 储蓄函数S=-50+;设价格水平P=1,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第四单元答案一、D、A、A、B、A、D、D、D;二、错、对、错、对、对;三、1、1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息率上升;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利息率会下降;但由于价格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利息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2、不对;根据总需求曲线,价格下降确实会使总需求增加,但只是有可能性;是否下降还要取决于总供给;在萧条经济中,总供给处于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水平,价格不可能继续下降;因此,虽然由于可能性的价格下降,总需求会扩张,但是,该经济实际上不可能按照这种方式由萧条自动地走向繁荣;3、1名义工资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它表明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提高造成利润下降,迫使企业降低产量;2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表明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愿意增加产量;4、1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2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影响, 单个商品的需求受相对价格的影响;3二者都受到价格的影响,对前者的解释必须从利息率的变化入手,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四、1、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的决定;对财政政策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挤出效应,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的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2、发生通货膨胀价格水平过高,对付通货膨胀就是要使价格水平降下来;根据AD-AS模型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总需求,AD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二是增加总供给,AS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从理论上讲,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好;但实践中,增加总供给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旦通货膨胀来得比较快,采用的更多的仍是第一种方法;从长期来看,为防止通货膨胀,应采取措施改善供给尤其是有效供给;五、1、1由Y=C+I得IS曲线:r=60-1/8Y由M/P=L得LM曲线:r=-100/P+联立两式得总需求曲线:Y=190/P+114.2根据1的结果可知:P=10时,Y=133;P=5时,Y=152;3由Y=C+I+G得:Y=190/P+162P=10,Y=181;P=5,Y=200;4LM曲线为:r=P,再结合IS曲线r=60-1/8Y,得:Y=267/P+1142、1P=2时L=400-1020/2;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劳动需求决定就业,就业为300,失业为80;2同理,就业为360,失业为20;3380=400-200/P,得P=10,即当价格提高至10时,可以实现充分就业;3、由Y=C+I+G得:+25r=1030;由Md/P=Ms得:=400;联立得:Y=3075;r=;4、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S,故+2000r=245;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 ,故+r=200;联立得:Y=500, r=;第五单元就业与通胀一、单项选择题1、充分就业的含义是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2、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A、工资刚性;B、总需求不足;C、经济结构的调整;D、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3、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A、消费物价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C、GDP平均指数;D、以上均正确;4、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A、债务人;B、债权人;C、在职工人;D、离退休人员;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A、减少货币供给量;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D、增加财政赤字;6、货币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A、只存在于长期;B、只存在短期;C、长短期均存在;D、长短期均不存在;7、认为长短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均不存在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A、凯恩斯主义流派;B、货币主义学派;C、供给学派;D、理性预期学派;8、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债弥补财政赤字,导致高能货币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9、财政部向公众借债弥补财政赤字,高能货币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10、中央银行收购公众持有的债券,导致债券价格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1、由工资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A、需求拉动;B、成本推动;C、结构性;D、其他;12、由原材料价格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A、需求拉动;B、成本推动;C、结构性;D、其他;13、政府支出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A、需求拉动;B、成本推动;C、结构性;D、其他;14、通货膨胀使实物财产所有者利益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5、通货膨胀使货币财产所有者利益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6、通货膨胀使工资收入者利益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7、通货膨胀使利润收入者利益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A、收入初次分配;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D、其他;二、判断题1、在供给型通货膨胀情况下,若扩张总需求,则价格水平提高;2、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3、根据奥肯定理,在经济中实现了就业后,失业率每增1%,则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4、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5、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6、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7、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8、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9、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学派,围绕菲利蒲斯曲线的争论,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10、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一定增加;三、简答题1、凯恩斯是怎样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的2、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3、货币主义学派如何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4、如果现在社会上失业率很高,人们估计政府要实现膨胀性经济政策,这属于适应性预期还是理性预期为什么5、什么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是如何解释需求不足原因的四、分析说明题1、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2、试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3、通货膨胀有利论和不利论的理由各有哪些五、计算分析题1、设某国价格水平在1998年为,1999年为, 2000年为 ;求:(1)1999年和 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2)若以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值,计算2001年的通货膨胀率;(3)若2001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菲利普斯曲线为gp=36/U-10,其中P和U均为百分数表示;求:1失业率为2%时的价格上涨率;2价格水平不变时的失业率;使失业率下降20%时的价格上涨率的表达式;第五单元答案:一、B、B、A、A、C、B、D、A、C、A、B、B、A、A、B、B、A、C;二、对、错、错、错、对、错、对、对、对、错;三、1、凯恩斯认为:决定一个经济社会总就业水平的是有效需求,即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但它们一致时并不保证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国民收入也并不等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当实际的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将存在紧缩的缺口,从而出现失业;反之会发生通货膨胀;一般情况下,实际总需求是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2、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电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最大的经济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3、1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因此,扩张总需求的政策能够有效地降低失业率;2在长期,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这样菲利普斯曲线上移;一方面,失业率稳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即长期中,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无效;4、属于理性预期;这是根据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作出的判断;如果失业率较高,根据两者的关系,人们预计政府会提高通货膨胀率以联系人降低失业率;于是人们抢先一步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考虑到工资合同中去,这样在政府推行扩张性政策时,由于工资与物价同步上涨,实际工资没有下降,所以厂商并不扩大产量和增雇工人,即使短期中,政府也不能用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来降低失业率;这里,人们对通货膨胀所作的判断不是依据过去通货膨胀的经历作出,因此不属于适应性预期;5、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萧条阶段;凯恩斯将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投资需求取决于预期的利润率即资本的边际效力与利息率水平;因为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两种需求都不足,从而总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四、1、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在商品市场上现有的价格水平下,如果经济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就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而引起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根据引起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三种;3、1有利论的理由: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可以增加税收,从而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富人的储蓄倾向高,有利于储蓄的增加,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不利论的理由:价格不能反映供求,从而失去调节经济的作用;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投资风险加大,社会动荡,经济效率低下;所引起的紧缩政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2)五、1、1 gp1999= gp2000=实际利率 =6%%=%;2、1 gp=36/2-10=8;(2)gp=0, 36/U-10=0, U=;(3)U1=U1-20%=, gp1=45/U-10;。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7f306aa45177232f60a252.png)
第一部分国民收入核算第二部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三部分 IS-LM模型及政策分析与实践第四部分总供求+失业与通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第一部分国民收入核算一、判断正误并改正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错)2.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
(错)包括:物质产品与劳务(goods and services)3.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错)只有商品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而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
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小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
(错)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
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
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
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共10篇)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ac521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5.png)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共10篇)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一): 宏观经济学习题3 ,请大家帮忙做做!非常感谢!5、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C=50+0.8Y,I=50。
(C为消费,I为投资)• (1)求均衡的国民收入Y、C、S分别为多少(2)投资乘数是多少• (3)如果投资增加20(即△I=2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若充分就业的YF=800,经济存在紧缩还是膨胀其缺口是多少6、假如某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恒等于1/2,他的收支平衡点是8000美元,若他的收入为1万美元,试计算:他的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7、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0Y;Y=C+I+G。
•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2)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
• (3)在均衡的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1 Y=C+I=0.8Y+50+50=0.8Y+100 ,Y=500,I=50,C=450,ki=1/(1-0.8)=5I增加20,Y增加100,紧缩,缺口800-500=3002 边际消费倾向1/2设消费函数c=a+0.5y收支平衡点80008000=a+4000,a=4000c=4000+0.5yy=10000,c=9000,s=10003 dc/dy=0.75*0.8=0.6y=c+i+g=20+0.75(y-0.2y)+380+400=0.6y+800,y=2023预算盈余bs=t-g=400-400=0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二): 宏观经济学习题:当政府通过提高税收来增加政府支出时的挤出效应是指:A.刺激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下降B.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下降,投资下降C.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上升D.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下降,投资上升E.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帮帮忙啊~说明理由~分不多~麻烦了Y=C+G+I~G增加的挤出效应是C I减少因为y=c-s 税收增加后Y=C(1+T)100%-S(1+T)100%即储蓄消费同时下降.因为S=I 投资下降了当然利率就上升了所以答案是E楼下的对投资和消费的说明正确,但利率问题错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三): 求解一道宏观经济学习题……已知C=200+0.25Yd,I=150+0.25Y-1000R,G=250,T=200,(L/P)^d=2Y-8000R,M/P=1600.试求:IS曲线方程LM曲线方程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均衡利率水平均衡水平时的C和I,并将C、I和G相加来检验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Y.【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IS曲线:y=c+i+t=200+0.25(y-t)+150+0.25y-1000r+200,t=200LM曲线:2y-8000r=1600自己化简方程,然后两方程联立,解得y,r.分别代入就好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四): 宏观经济学习题在某国,自发消费支出是5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0.8.投资是3000亿美元,政府购买是2500亿美元,税收T=3000+0.1Y(亿美元,假定没有转移支付等项,税收为净税收),出口为100亿美元,进口M=0.12Y.1.消费函数是什么2.总支出曲线的方程式是什么3.均衡支出是多少4.政府购买乘数是多少消费函数C=500+0.8*(Y-3000-0.1Y)自己化简就行了总支出 AE=Y=C+I+GP+(出口-进口) Y就是NI国名收入 C用第一题的式子带入 GP是政府购买带进去就行了均衡支出就是吧y求出来就行了政府购买乘数与税收乘数相差一个负号购买乘数是正的税收乘数=-MPC*MULT MULT=1/(1-MPC)算出来的是负的把符号除了就是购买乘数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五): 一道宏观经济学的习题,求答案及解析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GDP的值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b 正确市场交易的可能有中间产品,如此中间产品加上最终产品,则重复计算的结果大于GDP;不在国内市场交易,出口销往国外的漏算,则计算结果会小于gdp;如果重复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则结果可能等于gdp。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c1bf4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0.png)
选择80第一章第一81.国民生产总值(GNP)包括(A)47A.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B.外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C.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D.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D)29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C)29A.一国的所有国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的总收入B.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部分C.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D.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销售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4.表示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47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5.表示一个国家领土上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B)29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6.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的一部著作是(C)10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B.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C.凯恩斯的《通论》D.萨缪尔森的《经济学》7.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16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8.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是(D)5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歇尔D.凯恩斯第二81.“面包是最终产品, 而面粉是中间产品”, 这一命题是(C)29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 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2.“苹果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29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以是对的, 也可以是错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3.当煤炭有多种用途时, 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29A.家庭用于做饭和取暖B.餐馆用于做饭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D.化工厂作为原料4.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B)29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饭店为居民提供面条所使用的面粉D.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面粉5.下面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B)29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6.下列各项中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是(D)45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7.在下列几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A. 当年生产的衣服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的衣服C.某人去年购买今年转售给他人的衣服D.别人赠送的衣服8.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C)43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第三8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时, 企业用于存货的支出属于(B)43A. 消费B. 投资C. 政府购买D. 净出口2.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时, 本国国民购买私人住宅的支出属于(B)43A. 消费B. 投资C. 政府购买D. 净出口3.在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 不属于投资的是(A)43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500辆汽车的存货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床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4.从经济学意义上讲, 以下各项不属于投资的是(A)43A.人们购买土地B.厂房增加C.企业存货的增加D.新住宅的增加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43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6.用支出法核算GDP时, 投资包括(C)43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7.按支出法, 应计入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C)43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B.个人购买的游艇C.个人购买的住房D.个人购买的股票8.下列各项属于投资的是(D)A.企业新建厂房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增加的存货D.以上都是第四81.支付给公务员的薪水属于(A)43A.政府购买B.转移支付C.税收D.消费2.下列不属于政府购买的是(B)43A.地方政府建立的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补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的工资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 政府购买是指(C)43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对居民户的转移支付(D)43A.政府为其公务员支付工资B.政府为购买飞机而进行的支付C.政府国防建设支出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5.净出口是指(A)44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6.下面哪一项不是用要素收入法计算GDP时的一部分(D)45A.租金收入B.雇员报酬C.公司利润D.净出口7.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 下列各项中不必要的是(B)45A.工资、利息和租金B.净出口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资本折旧8.下列说法中, 不属于国民生产总值特征的是(A)29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B.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C.它是流量D.它没有计入中间产品第五81.在四部门经济中, GDP是指下列哪一项的总和(B)44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2.用支出法核算GDP不包括(C)44A.CB.IC.TrD.G3.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最重要的是核算(B)46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个人收入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C)47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D.国民生产总值5.在一般情况下,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 数值最小的是(B)47A.NDPB.NIC.DPID.PI6.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47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7.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C)47A.直接税B.间接税C.折旧D.政府津贴8.实际GDP等于(B)30A.GDP折算系数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GDP折算系数C.名义GDP乘以GDP折算系数D.GDP折算系数乘以潜在GDP第六8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 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的关系是(A)46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不能确定2.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 说明(A)46A.GNP>GDPB.GNP=GDPC.GNP<GDPD.GNP与GDP不可比3.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A)48A.C+I=C+SB.I+G=S+XC.I+G=S+TD.I+G+(X-M)=S+T+Kr4.在两部门经济中, 决定均衡产出的条件: I=S, 表示(B)48A.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B.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C.实际投资等于计划储蓄D.计划投资等于实际储蓄5.在两部门经济中, 均衡发生时(C)48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6.三部门经济是指(B)48A.企业、家庭、银行B.企业、政府、家庭C.政府、家庭、外国消费者D.政府、企业、银行7.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C)48A.C+I=C+SB.I+G=S+XC.I+G=S+TD.I+G+(X-M)=S+T+Kr8.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D)50A.C+I=C+SB.I+G=S+XC.I+G=S+TD.I+G+(X-M)=S+T+Kr第七81.根据消费函数, 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D)61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储蓄倾向C.国家的税收D.国民收入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60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投资量3. 消费是下列哪个变量的递增函数(B)61A. 物价B. 收入C. 利率D. 汇率4.若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 则消费函数将是(B)61A.在纵轴上有一正截距的直线B.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C.一条相对于横轴上凸的曲线D.一条相对于横轴下凹的曲线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64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等于02.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 )64A.边际消费倾向B.1+边际消费倾向C.1-边际消费倾向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 则(A)64A.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B.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C.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D.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14.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64A.边际消费倾向大B.边际消费倾向小C.两者之和等于1D.不能确定第八81.关于APC和APS之间的关系, 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64A.APC>APSB.APC<APSC.APC=APSD.APC+APS=12.根据APC.APS、MPC和MPS之间的关系, 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64A.如果MPC增加, 那么MPS也增加B.MPC+APC=1C.MPC+MPS=APC+APSD.MPC+MPS>APC+AP3.根据APC和MPC之间的关系, 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61A.APC>MPCB.APC<MPCC.APC=MPCD.不确定4.根据APS和MPS之间的关系, 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64A.APS>MPSB.APS<MPSC.APS=MPSD.不确定5.某家庭在收入为0时, 消费支出为2000元, 后来收入升至6000元, 消费支出亦升至6000元, 则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B)62A.3/4B.2/3C.1/3D.16.投资乘数等于(A)74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D.(1-MPS)的倒数7.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B)82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B.前者为负, 而后者为正C.两者互为相反数D.后者是负的, 而前者为正8.三部门经济里, 投资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的关系(C)82A.大于B.小于C.相等D.不确定第九81.两部门经济中, 投资乘数与(A)74A.MPC同方向变动B.MPC反方向变动C.MPS同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2.在三部门经济中, 影响政府支出乘数大小的因素是(A)81A.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B.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利率C.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D.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税率3.以下四种情况, 投资乘数最大的是(C)74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储蓄倾向为0.1D.边际储蓄倾向为0.34.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B)82A.增加投资B.增加税收C.增加转移支付D.减少税收5.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 收入水平会(B)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相关6.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83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7.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最多(A)82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抚养开支增加250亿美元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美元C.政府增加购买250亿元, 同时增加税收250亿元D.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美元8.下列哪一项财政政策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A)82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 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C.税收减少50亿元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 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第十81.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101A.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B.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C.投资与利率是非相关关系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2.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 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B)101A.与利息率不相关B.与利率负相关C.与利率正相关D.随利率下降而下降3.IS曲线表示(C)103A.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B.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C.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D.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4.IS曲线为Y=500-3000R, 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在IS曲线上(A)103A.R=0.02, Y=440B.R=0.03, Y=400C.R=0.10, Y=210D.R=0.15, Y=2005.如果投资对利率变的很敏感, 那么(B)104A.IS 曲线将变的更陡峭B.IS 曲线将变的更平坦C.LM 曲线将变的更陡峭D.LM 曲线将变的更平坦6.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 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 IS曲线将(C)105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7.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 会使IS(B)105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8.如果政府支出有一增加(C)105A.对IS曲线无影响B.IS曲线向左移动C.IS曲线向右移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第十一81.根据凯恩斯理论, 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B)106A.供给B.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C.储蓄D.储蓄与投资2.根据凯恩斯理论, 利率水平取决于(B)106A.货币需求B.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C.储蓄D.储蓄与投资3.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观点, 人们持有货币是由于(D)98A.交易性货币需求动机B.预防性货币需求动机C.投机性货币需求动机D.以上货币需求动机都正确4.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C)98A.交易性货币需求B.谨慎性货币需求C.投机性货币需求D.其它5. 对利率变动最敏感的是(C)98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相同6.当利率降得很低时, 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B)99A.将变得很小B.将变得很大C.不确定D.不变7.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 当利率上升时(D)98A.货币的交易需求将增加B.货币的交易需求将减少C.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增加D.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减少8.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 利率降低, 将引起货币的(C)99A.交易需求量增加B.投机需求量增加C.投机需求量减少D.交易需求量减少第十二81.货币需求(B)99A.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与利率成正比B.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与利率成反比C.与收入水平成反比, 与利率成正比D.与收入水平成反比, 与利率成反比2.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如果利率上升, 货币需求将(C)99A.不变B.受影响, 但不能确定是上升还是下降C.下降D.上升3.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107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4.货币供给一定, 收入下降会使(C)107A.利率上升, 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下降B.利率上升, 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上升C.利率下降, 因为投机需求会上升, 交易需求会下降D.利率下降, 因为投机需求会下降, 交易需求会上升5.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 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 则收入增加时(A)107A.货币需求增加, 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 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 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 利率下降6.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 货币需求取决于(A)106A.实际收入和实际利率B.名义收入和实际利率C.名义收入和名义利率D.实际收入和名义利率7.若LM方程为Y=750+2000R, 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候利率和收入为(C)107A.R=10%, Y=750B.R=10%, Y=800C.R=10%, Y=950D.R=10%, Y=9008.价格水平上升导致(A)109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 LM曲线左移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 LM曲线右移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 LM曲线左移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 LM曲线右移第十三81.引起LM曲线向右方移动所原因是(D)109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名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比例增加C.名义货币供给不变, 物价水平上升D.名义货币供给不变, 物价水平下降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货币供给量增加将使(D)108A.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B.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C.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D.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3.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 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 则会使LM(C)118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政府支出增加将会导致(A)112A.均衡收入与利率同时上升B.均衡收入与利率同时下降C.均衡收入增加, 均衡利率下降D.均衡收入减少, 均衡利率上升5.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货币供给量增加将导致(D)112A.均衡利率上升, 均衡GDP上升B.均衡利率下降, 均衡GDP下降C.均衡利率上升, 均衡GDP下降D.均衡利率下降, 均衡GDP上升6.LM曲线成垂直状的区域被称为(A)109A.古典区域B.凯恩斯区域C.中间区域D.以上都不是7.LM曲线水平状的区域被称为(B)109A.古典区域B.凯恩斯区域C.中间区域D.以上都不是8.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 LM曲线的左上方区域中, 则表示(A)111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第十四81.在下述何种情况下, 挤出效应可能最大的是(D)168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 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有敏感性B.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 私人支出对利率没有敏感性C.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 私人支出也缺乏利率敏感性D.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 私人支出很有利率敏感性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 由IS-LM模型, 财政政策更有效(D)150AA.边际消费倾向小,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弹性较大B.边际消费倾向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弹性较大C.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灵敏,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弹性较大D.投资对利率的反应不灵敏,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较小3.“挤出效应”发生于(C)168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 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私人部门增税, 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所得税的减少, 提高了利率, 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 引起消费支出下降4.不存在挤出效应的条件是(C)148A.实际货币需求总体上对利率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应B.实际货币供给总体上对利率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应C.投资需求总体上对利率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应D.投资需求总体上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应5.如果投资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 货币供给的增加将(B)169A.收入不变, 但利率降低B.没有挤出, 利率降低的同时收入亦会增加很多C.利率不变, 但收入增加很多D.利率和收入水平均有提高6.货币供给增加使 LM右移△ M•( 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 则必须是(C)168A.LM陡峭, 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7.货币供给增加使 LM 曲线右移, 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 LM 曲线的移动量, 则必须(C)150A.LM 曲线陡峭, IS 曲线也陡峭B.LM 曲线与 IS 曲线一样平缓C.LM 曲线陡峭, 而 IS 曲线平缓D.LM 曲线平缓, 而 IS 曲线陡峭8.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 若要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于IS 的移动量, 则必须是(D)168A.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陡峭B.LM曲线垂直而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坦D.LM曲线平坦而IS曲线陡峭第十五81.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 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 则必须(A)149A.LM曲线平缓, 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 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 IS曲线平缓2.IS曲线斜率不变, LM曲线斜率越小, 则财政政策作用效果(A)149A.越大B.越小C.零D.为负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LM曲线的弹性大, 则(B)150A.采取财政政策的效果好B.采取货币政策的效果好C.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好D.无法确定4.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C)168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5.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 可能是因为(A)169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C.支出乘数较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6.若同时使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其经济后果可能是(C)169A.利率上升, 产出变化不确定B.利率下降, 产出变化不确定C.产出减少, 利率变化不确定D.产出增加, 利率变化不确定7.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99ee24aaea998fcc220e4e.png)
想当初管理学死掉后对《市场营销》的担忧,班上又一个人都不认识,那种无助。
这些题目,本来只是想浏览哈,看看不懂的就了事。
打开电脑后想起下载那天有童鞋说要答案,又正好能力范围之内。
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填了一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童鞋。
另外,不接受批评与抱怨哈!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之间的关系。
1(1)失业与通货膨胀(2)失业与产量(3)总需求与总供给(4)通货膨胀与产量(5)就业与通货膨胀(6)2.随着人均资本增加,如果人均资本的增加并未导致人均产量的较小增加,则--------抵消了-------的影响。
2(1)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2)收益递减规律,技术进步(3)劳动力增长,较低投资(4)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5)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4(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应增加将:2(1)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2)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3)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4)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5)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增加总需求。
5.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下的移动?1(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6.为了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
5(1)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2)降低法定准备率。
(3)降低贴现率。
(4)购买国库券。
(5)以上都不是。
7.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商业银行发现其:4(1)持有的准备金太少,这可供其发放更多的贷款。
(2)持有的准备金太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
(3)需要更多的准备金,这意味着要停止发放贷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答案版想当初管理学死掉后对《市场营销》的担忧,班上又一个人都不认识,那种无助。
这些题目,本来只是想浏览哈,看看不懂的就了事。
打开电脑后想起下载那天有童鞋说要答案,又正好能力范围之内。
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填了一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童鞋。
另外,不接受批评与抱怨哈!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之间的关系。
1(1)失业与通货膨胀(2)失业与产量(3)总需求与总供给(4)通货膨胀与产量(5)就业与通货膨胀(6)2.随着人均资本增加,如果人均资本的增加并未导致人均产量的较小增加,则--------抵消了-------的影响。
2(1)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2)收益递减规律,技术进步(3)劳动力增长,较低投资(4)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5)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4(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应增加将:2(1)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2)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3)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4)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5)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增加总需求。
5.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下的移动?1(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6.为了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
5(1)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2)降低法定准备率。
(3)降低贴现率。
(4)购买国库券。
(5)以上都不是。
7.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商业银行发现其:4(1)持有的准备金太少,这可供其发放更多的贷款。
(2)持有的准备金太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
(3)需要更多的准备金,这意味着要停止发放贷款。
(4)持有超额的准备金,这允许其发放更多的贷款。
持有超额的准备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
8.以下除了一项以外都是投资的决定因素。
请选出除外的一项:3(1)预期。
(2)风险的感知。
(3)乘数。
(4)利率。
(5)承担风险的意愿。
9.假设名义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20%,实际利率是:2(1)10%。
(2)—10%。
(3)30%。
(4)—30%。
(5)不确定。
10.利率的下降: 4(1)降低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多的项目有利可图。
(2)降低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少的项目有利可图。
(3)对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没有影响。
(4)提高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多的项目有利可图。
(5)提高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少的项目有利可图11.在总支出的组成部分最,投资趋向于是:4(1)最不易变的,因此它只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动的一个次要因素。
(2)最不易变的,因此它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
(3)最大的,因此它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
(4)最易变的,因此它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
(5)最易变的,因此它只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动的一个次要因素。
12.假设在封闭经济中,税率是0.25,相对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
在收入—支出分析中,要使均衡水平的国民收入增加2.5亿元,投资需要增加多少?2(1)0.5亿元。
(2)1亿元。
(3)1.5亿元。
(4)2亿元。
(5)2.5亿元。
13.以下哪一项正确描述了政府在收入—支出分析中的作用:3(1)政府开支增加总支出,征税增加可支配收入。
(2)政府开支减少总支出,征税增加可支配收入。
(3)政府开支增加总支出,征税减少可支配收入。
(4)政府开支减少总支出,征税减少可支配收入。
(5)政府开支增加总支出,征税对可支配收入没有影响。
14.家庭消费函数可以写成C=A+bY,在此,C表示家庭消费支出,Y表示可支配收入,以下关于这个函数的描述只有一项是不正确的。
请指出不正确的一项:1(1)如果家庭可支配收入1元钱,将1—b的比例用于消费,其余用于储蓄。
(2)A是家庭的自主消费,b是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
(3)家庭的边际储蓄倾向是1—b。
(4)如果家庭可支配收入为零,将用于消费的数量由A给定。
(5)如果家庭可支配收入为零,将有负储蓄。
15.总支出由四部分组成,以下哪一项不是这四个部分之一?2(1)消费。
(2)储蓄。
(3)投资。
(4)政府开支。
(5)净出口。
16.总支出曲线:1(1)是向上倾斜的。
(2)是向下倾斜的。
(3)是垂直的。
(4)是水平的。
(5)是一条45度线。
17.财政政策是指: 5(1)改善货币供应量以改善宏观经济运行。
(2)用征税和补贴的方法对外部性进行修正。
(3)改变利率以改善宏观经济运行。
(4)征税以补贴公共物品的供应。
(5)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以改善宏观经济的运行。
18.假设工资是粘性的,当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1(1)目前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2)目前工资低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3)工资下降到新的市场出清水平,但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4)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导致失业。
(5)工资低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导致失业。
19.周期性失业是一种--------失业。
1(1)在衰退时期上升繁荣时期下降的(2)在那些求职者失去找到工作的希望时出现的(3)当(比如说)失业者缺乏新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时出现的(4)在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5)随季节性变化的20.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5(1)一国的所有居民在一特定时期的总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总收入,但不包括支付给国外的报酬。
(2)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的部分。
(3)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4)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过的数值总和。
(5)在劳动力和机器均得到充分利用时,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21.学生在教育上的投资是投资在:3(1)研究和发展。
(2)物质资本。
(3)人力资本。
(4)股票市场。
(5)厂房设备。
22.在索洛模型中,含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的条件是:1(1)sf(k)=(δ+n+g)k.(2)sf(k)=δk.(3)sf(k)=(δ+n)k.(4)sf(k)=( n+g)k.(5)MP K=δ+n+g.23.随着---------,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4(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24.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25.为了增加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
2(1)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2)降低法定准备率。
(3)提高贴现率。
(4)出售国库券。
(5)以上都不是。
26.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商业银行发现其:4(1)持有的准备金太少,这可供其发放更多的贷款,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2)持有的准备金太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3)需要更多的准备金,这意味着要停止发放贷款,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4)持有超额的准备金,这允许其发放更多的贷款,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5)持有超额的准备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27.以下除了一项以外都是引起投资曲线移动的因素。
请选出除外的一项:4(1)预期。
(2)风险的感知。
(3)经济运行状态。
(4)利率。
(5)承担风险的意愿。
28.假设名义利率为12%,通货膨胀率为8%,实际利率是:1(1)4%。
(2)20%。
(3)8%。
(4)—4%。
(5)不确定。
29.利率的提高: 4(1)降低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多的项目有利可图。
(2)降低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少的项目有利可图。
(3)对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没有影响。
(4)提高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多的项目有利可图。
(5)提高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少的项目有利可图30.总支出中最易变的组成部分是:5(1)出口。
(2)进口。
(3)政府开支。
(4)消费。
(5)投资。
31.假设在封闭经济中,相对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
在收入—支出分析中,引入税率为0.25的税收,将使乘数降低到未征税前的-------。
2 (1)80%(2)75%(3)60%(4)50%(5)25%32.在收入—支出分析中,投资的增加:4(1)改变总支出曲线的斜率,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倍数增加。
(2)改变总支出曲线的斜率,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等额增加。
(3)对总支出曲线和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都没有影响。
(4)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倍数增加。
(5)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等额增加。
33.假设当可支配收入等于20 000元时,消费等于18 000元。
当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2 000元时,消费就增加到19 200元。
那么边际消费倾向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3(1)0.9;0.1。
(2)0.87;0.13。
(3)0.6;0.4。
(4)0.4;0.6。
(5)0.13;0.87。
34.对于总支出曲线的描述,以下哪种正确?2(1)斜率小于45。
线的斜率,它从上方与45C。
线相交。
(2)斜率大于45。
线的斜率,它从上方与45C。
线相交。
(3)整条线都与45C。
线重合。
(4)斜率大于45。
线的斜率,它从下方与45C。
线相交。
(5)斜率小于45。
线的斜率,它从下方与45C。
线相交。
35.当经济存在大量超额生产能力时,总需求的移动:4(1)转化为产出的变动。
(2)转化为价格的变动。
(3)对产出和价格都没有影响。
(4)等量地作用于产出与价格。
(5)导致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36.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它是希望:1(1)增加私人投资,增加总需求,提高产出。
(2)减少私人投资,增加总需求,提高产出。
(3)增加私人投资,减少总需求,提高产出。
(4)增加私人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产出。
(5)增加私人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产出。
37.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控称为:4(1)需求冲击。
(2)财政政策。
(3)对市场失灵的修正。
(4)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