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中学语文教学课题实验报告
以读促写,融汇共进——浅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学生作文指导以读促写,融汇共进因陈晓明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写作作为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有限,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阅读可以影响学生的语感。
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将此种教学方式应用到初中语文中,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
本文主要探究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的开展方法,借以指导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达到提高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读写结合属于优化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语文素养、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是保障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能够加强读与写的良性交互以及综合提升。
一、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读写结合教学包含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教育大辞典》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解释为吸收思想营养,学生采取阅读范文的方式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写作教学则指的是表达思想感情,学生运用动笔写作的方式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吸收和表达进行结合,可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读”重视以读促写。
阅读需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名家名篇进行阅读,学习其表现手法、立意、谋篇布局以及语言等,夯实仿写、改写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则重视以写带读。
写作是以阅读获取到的知识为核心,在作文中应用情节冲突、人物刻画以及环境描写等知识,加强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提高共情能力。
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一)引导学生带有目的性进行阅读。
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学生较为感兴趣话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被充分调动积极性。
并在课堂中设立一些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阅读,以此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养成优秀阅读习惯。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作者: 穆秀金来源:国学课总题组更新:202X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小学与中学的过渡阶段,仅仅是具有普通的叙事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标准,多学生往往停留在这一写作水平上,写作素材积累少,写作技能不足,写作思路受局限。
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进行修辞、炼字等写作技巧的训练,应该多接触除了记叙文之外其他文体的写作练习。
3.阅读和写作教育分离很多老师误把阅读和写作理解成为不相关联的两个概念,将其完全分离开进行教育,忽视了其内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发挥其互相促进的好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和别人成功的写作经验;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时更能理解文章内涵。
二、课题界定“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
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
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
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
阅读训练指导,具有阅读指导性,是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
习作训练指导,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写作的整体性指导。
练笔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
三、课题价值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课教学的新路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课教学的新路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两者间是互相弥补、互相促进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也可以对新路径进行探究,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等,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一举数得。
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其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路径研究前言: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当中,写作是非常难的一项内容,部分初中生在写作中常常无话可写,所写文章严重的缺少新颖性,就只是一种机械化的写作,很难达到预期中的写作成效。
因此,为了使这一现状得到改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实行一种新路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实现阅读和写作的紧密相连,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一、初中语文的现状分析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学生要进行的必要内容,阅读是学生获取到信息、资源的一个过程,是语言输入的过程;而写作恰恰相反,是学生表述自身观点、想法的过程,是语言输出的过程,两者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互相促进、互相弥补的。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思想出现了偏差,在阅读和写作这一方面是存在诸多弊端的,比如,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视作完全独立的个体,将两者间拆分来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会使学生在阅读中不得要领,也会使学生在写作中困难重重,很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顺利开展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地改善这一现状,对教学进行深入性的解析,找寻到阅读和写作间的关联性等,在此基础上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真正的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实践对策(一)实行文体转换,实现以读促写在语文教材中,往往含有着非常多的载体,如诗歌、散文、古诗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1]。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8-16T14:42:40.880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作者:王巧晶[导读]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是最重要的内容,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
阅读是知识吸收的过程,写作是技能输出的途径。
想要写出好的文章,心中有墨很重要。
这表明,阅读与写作关系十分密切,教师需要将读、写结合到一起,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过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使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素质。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王巧晶摘要:在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是最重要的内容,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
阅读是知识吸收的过程,写作是技能输出的途径。
想要写出好的文章,心中有墨很重要。
这表明,阅读与写作关系十分密切,教师需要将读、写结合到一起,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过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使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前言: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十分基础且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积累字词句,掌握文章含义与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写作过程,将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糅合到一起,将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输出。
可见,写实现了对读的延续和发展,读为写进行了学习铺垫。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为教材编撰者精心挑选的文章,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是内容、结构、含义并重的范文。
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灵活使用读写结合方法,组织学生在以读促写的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一、深入阅读阅读是思考的过程,是学生成长的必然经历。
缺少阅读的过程,学生将很难积累知识。
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如果让学生细读文章,将会浪费过多的时间,所以并不重视阅读过程,严重浪费了阅读的机会。
新课标表示,阅读在语文教育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增强语感,能够很好的理解文章。
学生在默写、朗读和背诵中,可以积累语言[1]。
尤其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备。
学生熟背于心的学习课文,能够拓展学生学习思路,帮助学生丰富语言。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结题报告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三家子中心小学施清凌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乡镇学校,距离县城较远,学校拥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但生源复杂,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虽然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学习好,但由于为生活整日奔波,再就是自己文化水平所限制,既没时间、精力,也没有能力教育、辅导子女。
加上所处的区域限制,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
孩子们几乎是独生子女,整天过着家里到学校、学校到家里的“两点一线”的生活,生活空间极其有限,课余生活极其单调。
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没兴趣、没信心。
以往教师虽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批改作文,但收效甚微。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如何开辟一条省时、易行、学生愿意学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能用我笔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
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课题的价值:1、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疑难问题。
因此,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训练。
这样,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个好段、每个佳句、每个好词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着力点和最佳范例,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
当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训练课,当作文教学无处不在时,学生就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和感受”了。
同时,根据中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课堂上应尽力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课题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课题标题建议:《“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一、背景与意义: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阅读和写作作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读写分离、读写分离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1. 深入分析读写分离现象的原因及影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 探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其有效性和适用性;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效果。
三、研究内容:1. 读写分离现象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和案例,深入剖析读写分离现象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2.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3. 教学实践验证:选取实验学校和班级,开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收集数据,分析效果。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读写分离现象及“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2. 案例分析法:收集典型案例,对读写分离现象进行实证分析;3.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实践,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分析教学策略的实际效果。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份关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2. 在实验学校和班级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实践经验;3. 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可借鉴的推广方案,促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综上所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读促写,读写融合——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以读促写,读写融合——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教学研究摘要: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保障学生的未来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立足于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促使学生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教学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融合1 读写结合的内涵阅读和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双翼”,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
以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忽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致使阅读和写作教学处于割裂状态,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阻碍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读写结合的中心思想就是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紧密的结合,实现共同进步。
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挖掘阅读与写作的发展规律,就可以实现两者的结合,更好地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换句话来说,读写结合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对学生的写作思维加以锻炼,在写作教学的课堂中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进而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免会发现,拥有比较扎实的阅读能力,就可以为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最终会回到阅读中。
由此可知,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与语文的教学原则相吻合。
随着当今时代新课改的深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因此,教师就有必要在教学时对其应用。
2 目前我国初中阶段语文读写能力训练的实际现状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离不开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就在于计划。
老师在教学中对于像倒叙这类写作手法的教学,往往是轻描淡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真正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写作能力没有因为课时的延长而得到增长。
甚至一些老师在发现学生写作技巧缺乏时,便盲目的开展相关的作文技巧教学,没有限度和计划的教学会使得学生长时间的在某一种写作方法中过于投入,使得学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教学效率也大大降低,无法由浅入深的教学是无法推动系统性教学体系构成,读写能力训练的缺乏,也使得学生作文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摘要:初中阶段是行为、思想、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故教师需要贯彻“提质增效”的教学原则,通过细化教学重点,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过程中完成阅读与写作的学习,这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审美体验中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为了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尽可能地凸显语文阅读及写作教学的价值,通过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见解,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引言阅读和写作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不仅在升学考试中占据较大比重,同时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发展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阅读和写作是紧密关联、密不可分的。
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而写作练习则能锻炼学生对信息素材的提炼及应用能力,是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的有效路径。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对阅读和写作结合的重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但是从当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阅读和写作脱节现象仍然十分明显,影响了阅读及写作教学的质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路径,推动了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1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现状虽然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备受一线教师关注,但调查当下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情况,读写结合实践仍有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范围局限在教材内,缺少对语文的持续阅读,通过阅读形成的有效积累不足,在写作中无话可说、缺少灵感。
再比如,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写结合习惯,缺乏将阅读所得应用在写作活动中的意识,形成了模式化思维,导致作文缺少新意与可读性。
而深究以上现象的本质原因,读写结合不当是主要影响因素。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时只注重二者在表层的相互渗透,忽略了深层融合,以至于学生没有在阅读中建立夯实写作基础、探寻写作思路的意识,没有形成在写作中迁移阅读经验的习惯,最终影响了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整体实践效果。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实验报告表格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实验报告表格---1. 实验简介本实验旨在探究通过读书促进写作能力的有效性。
参与者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后,完成写作任务,并对其写作进行评估。
---2. 实验设计2.1 参与者选择选取了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要求他们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阅读-写作实验,对照组仅进行写作任务,以比较两组之间的写作成果差异。
2.3 实验流程- 实验开始前,参与者填写基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写作评估测试。
- 实验组参与者在阅读器材后,有一定时间准备写作任务,然后开始作答。
- 对照组参与者直接开始写作任务。
- 所有参与者完成任务后,进行作品评估并填写问卷调查。
2.4 阅读材料实验组参与者被要求读取三篇文章:一篇小说、一篇散文和一篇诗歌。
对照组参与者没有阅读要求。
2.5 写作任务参与者完成一篇短文写作任务,主题与阅读材料有关。
---3. 结果与分析3.1 写作成果比较通过对参与者完成的写作任务进行评估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实验组参与者的写作成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参与者。
- 实验组参与者的写作内容更有深度和思考,表达更为准确和流畅。
3.2 问卷调查反馈对实验组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参与者认为读书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 较长时间的阅读和反复思考能够激发创意和提升写作技巧。
---4.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 阅读能够帮助参与者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思维深度。
---5. 实验建议基于本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阅读活动,特别是与写作有关的文学作品。
- 设计更多的阅读-写作结合的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
- 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在写作过程中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初中阅读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实践与探索——以人教版
百艺学问○初中阅读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实践与探索——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5Section B2b Beauty in Common Things为例□欧蓉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湖南长沙410000摘要:本文结合初中一节介绍中国传统艺术品的阅读公开课,探究“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阅读课教学模式,试图解决阅读课堂中读写整合存在的问题:输入与输出的时间分配、如何铺垫与输出、写作活动与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知识、总结的篇章结构、激发的情感思维灵活地应用到写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写作活动在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其中阅读属于语言学习的输入范畴,是学生获取词汇、语言结构、篇章结构和思维情感的重要途径。
而写作是语言输出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最高要求。
中学生作为英语的初学者,语言运用能力普遍较弱,“英语写作存在不少问题,如内容空洞,语句呆板;句式单一,机械套用句式;表达不得体,语篇结构不合理,缺乏连贯性等。
究其原因,一是写作能力的提高费时多,见效慢;二是学生缺少词汇和基本技能。
”(李曼2017)老师批改作文心力交瘁,许多学生听到写作文也是叫苦不迭。
解决目前困顿的局面得从源头出发---优化英语写作教学,将读与写相结合即将输入的信息经过或模仿或加工或创造变成输出信息。
如何将读与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读促写,既能提高学生文本分析的能力,又能提高其语言运用的能力,这便是笔者想要探讨与实践的问题。
一、阅读课堂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需解决的问题(一)文本阅读与语言输出的时间分配问题阅读与写作分属于两种课型,本需两个课时的内容得浓缩在45分钟内完成,效率虽高,操作难度却很大。
“读写结合课型需要在短短45分钟里既要处理“读”,要读到位,为后续的“写”做好多层次、多维度的铺垫;又要处理“写”,要给足学生时间来体验写作,甚至在课堂上要预留时间进行学生自评或教师自评,那么时间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中学语文教学课题实验报告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中学语文教学课题实验报告为了探索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我校从2002年起在岳阳市教科所的指导下由语文组承办开展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改实验,多年来,该实验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严重存在“少慢差费"的问题。
多年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90年代中后期,社会各界在《羊城晚报》上对语文教育的尖刻批评,足见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不尽如人意的语文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索,认真对待,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展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教学思想正在步贴近生活,教学过程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教得活泼,学得生动,学有实效,学以致用,在教学改革的高潮中,第三次人教会提出的“创新教育”,又为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校选定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作为语文科改革的实验课题.二、理论依据从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来看,古人十分重视阅读和写作把读和写作为学习语文的一条根本途径。
古人提倡“多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要读得多,知识丰厚,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能如神助,读又讲究“化”,要求对所读之书真正有所领悟,把书中有价值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谈到对“破万卷”的理解:“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酿者蜜,非花也”。
这就是道出了由读到写的一个重要条件:读书要吸收精华,培养自身才能,才能写出精美的文章,在写作上强调多写,因为“多读乃藉人之工夫,多优秀乃切实求已之工夫”(清,唐彪),而写又不是盲目的多写,要有所本,因此古人又重视模仿和借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初学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模仿和借鉴,甚至模仿和借鉴还会作为一种学习手段。
“以读促写”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读促写”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因谢金燕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大模块,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阅读是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认知过程,写作是进行语文能力的外在展现过程。
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另外,从人们的身心规律来分析,阅读带来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变化,也是促进写作展开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结合实践教学研究,对“以读促写”模式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以读促写;初中语文;应用研究写作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形势下,“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得到普遍推广,而且相关的教学研究也是层出不穷。
本文也是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运用价值和运用策略问题提出一些经验分享,希望能发挥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一、“以读促写”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价值首先,写作需要具备综合的条件才能展开,语言组织能力,素材积累能力,思想情感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缺乏足够的阅读视野,各种语文知识和能力都不够扎实。
这就导致他们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无法熟练地迁移运用和灵活运用。
而“以读促写”是在阅读之后,学生认知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将所思所想所感直接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这既可以达到复习巩固,深化认知效果的目的,也有利于学生顺利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其次,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实现,学生需要养成常规化的练笔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组织专门的写作教学活动,每次都是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引导或者启发,然后规定一篇作文内容。
通常是每周或者每两周一次,这样的练笔频率根本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还有,部分教师也会通过要求记日记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但是由于其隐私性,学生们在具体的落实情况下大打折扣。
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常态,教师在组织阅读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写作要素的内容,从而组织相关的练笔活动合情合理。
这样,学生的练笔频率就可以有效增加,从而实现写作能力循序渐进地发展进步。
二、“以读促写”的具体运用策略(一)结合文本特点,确定写作内容。
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合 法 描 写 法 景 法
合 法 正 侧 面 交融 法
《春》 春花 图 春风 图 春花 图
春花 图 春草 图 全文 春 雨 图
(二 )2011年 10月 2012年 9月 :实 施 阶段 (调
《济 南
查研 究法 、行动研 究 法 )
的 冬天》
1.开展 问卷 调 查 研 究 与 分 析 ,有 针对 性 地 做 好
见 ,阅读与写作是相通 的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 的 设 ,通过 实验 验证 效果 ,不断进 行 总结 的过 程 。具 体
基 本策 略之 一 。
操 作 如 下 :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处城 乡结合 部的全寄
(一 )2011年 6月 ~2011年 9月 :准 备 阶 段 (文
宿制学校。本地学生大部 分是城市化过程 中“被居 献研 究 法 )
一 、 课 题 的提 出
水平 是一 项 非常 重要 的举 措 。
(一 )课题 研究 背 景
(二 )课题 概 念 的界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 文
“读 写结合”是以文本为载体 ,从文本的内容 出
素养”,要让 学生作文达到“能具体 明确 、文从 字顺 发 ,设计 与之相关 的“写”的训 练 ,使 阅读 、写作 、思
民 ”的农民子弟 ;而外地生 的父母大 多无暇顾及子
1.精选 研 究成 员 ,明确分 工
女教育。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 ,因缺素材 、缺
我们成立由三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 工作 ,具有
方法导致没兴趣 、没信心。教师虽煞费苦心指导作 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组成课题 组 ,并明确课题
文 ,但收效甚微 。因此 ,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 研究的分工与职责。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四篇)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语文教学任务的半壁____。
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许多中高年级学生也畏怕写作文,甚至厌恶作文,从而使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普遍存在着动嘴多动笔少的现状,即使有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伪练笔”、错过时机的“空练笔”、缺失引领的“浅练笔”等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
希望借助该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提高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从“读写结合”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有效地将____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____,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加写作素材,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小练笔入手,变“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最后达到“我爱写”“我会写”的目标。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浅谈
27教学研究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浅谈邵晓涵(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层台中学,贵州 毕节 551709)摘要: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锻炼初中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是目前阅读与写作教学方式融合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处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成为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现状;策略前言:语文作为初中基础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知识学习的质量不仅仅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知识系统的建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综合能力的提升。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性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以语文教学目标为依据,从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汲取语文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达到充分的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的目的。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以读促写,重视阅读积累经历了小学六年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思维,但是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相较于小学阶段难度有所提高,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以读促写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实施方案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三年多以前,我学科组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在我校相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在学校教研室和科组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经过将近四年的努力,基本完成课题方案规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推广语文课程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该课题研已于2011年的7月结题。
为了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我们有必要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开展创新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特别是经过几年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施真正意义的课程改革,就必须更新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养;要善于发现和研究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反思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或不良倾向。
目前,全国课题组提出了当前改革的迫切任务是如何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转化为基层学校师生的教学行动,使课程改革的精神得到具体的落实,。
因此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重点理应向着写作教学的行动策略方面转移。
为了实现这个一目标,提高科研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师应对新挑战,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
语文教师要通过专题研究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解决自己面对的实际问题。
参加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工作不仅可以促使语文课改,而且锻炼出一支科研型的语文教师队伍。
时代赋予我们要推进语文课改,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主人。
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赋予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特别是中学阅读教学,其理想境界应该是:读写结合有效沟通,以读促写实现工具人文和谐发展。
以读促写中期报告
遵循课改理念实施立体教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强弱及写作水平的高低与他的阅读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密切相关。
语文教学的每一知识起点都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迁移联系,每一招每一术都可以唤超学生自主学习感知的萌发追求,每一知识点的落实和运用都能引领学生进入更高的精神状态。
正是这样,我们申请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作为语文教学的研究课题。
这个课题的意义是指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多维空间的立体化教学,它以课堂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使课内语文训练与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的结合。
这一课题研究让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验目标,同时也促进了课题实验老师教育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实验的初期我们作了大胆的实验设想:①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目标。
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将多媒体网络引入语文课堂。
③建立明确的目标体系,依据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原理,遵循读写相互依存的关系,联系学生的心理和语言实际,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与学生的情感修养、人格健全、生活创造等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立善于思考,大胆怀疑、善于挑战、大胆创新的学习风格,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中学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课题研究在整个实施阶段综合采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实践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其研究时间和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
1、学习准备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
2、实验研究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3、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中学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课题研究在我校已开展了两年。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一、问题的提出:“写作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高”为目标高,不顾学生客观实际,人为的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层次,还要讲究表达的技能,结构的安排,真是面面俱到,使学生无所适从。
“难”为操作难,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教师从审题到中心,从内容到语言,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则听得一头雾水,习作时更是步骤繁多,选材、提纲、草稿、评议、修改,抄写,教师批改后还得再改,再抄,真是一道没完没了的工程。
“死”为形式死,教师常常不肯像准备阅读课那样去创设生动活泼的作文情境,构建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起来老是走老路,规定要求、圈限思路,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不投入,,写作无激情,为作文而作文。
正是上述的“目标太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乃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术,让它变得加倍平易近人!按照以上情况,制订“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研究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一、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地步,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气氛,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发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格式、遣辞造句,谋篇面局的方式直观地呈此刻学生眼前,形象地告知学生如何习作。
学生从范文中不但可以学习到语言和表达方式,还可以学到范文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式和规律,而这些知识如果在作文课中直接讲解,易引发学生的厌倦,而通过学习范文,学生能自然领悟写作手法,此时作文,等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连成一气,减少了作文的困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中学语文教学课题实验报告为了探索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我校从2002年起在岳阳市教科所的指导下由语文组承办开展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改实验,多年来,该实验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严重存在“少慢差费”的问题。
多年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90年代中后期,社会各界在《羊城晚报》上对语文教育的尖刻批评,足见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不尽如人意的语文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索,认真对待,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展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教学思想正在步贴近生活,教学过程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教得活泼,学得生动,学有实效,学以致用,在教学改革的高潮中,第三次人教会提出的“创新教育”,又为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校选定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作为语文科改革的实验课题。
二、理论依据从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来看,古人十分重视阅读和写作把读和写作为学习语文的一条根本途径。
古人提倡“多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要读得多,知识丰厚,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能如神助,读又讲究“化”,要求对所读之书真正有所领悟,把书中有价值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谈到对“破万卷”的理解:“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酿者蜜,非花也”。
这就是道出了由读到写的一个重要条件:读书要吸收精华,培养自身才能,才能写出精美的文章,在写作上强调多写,因为“多读乃藉人之工夫,多优秀乃切实求已之工夫”(清,唐彪),而写又不是盲目的多写,要有所本,因此古人又重视模仿和借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初学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模仿和借鉴,甚至模仿和借鉴还会作为一种学习手段。
如我们习字时的描红,临帖。
韩愈所说的“学以耕,文以为获”更是把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并把读作为写的前提,汉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这就告诉我们,阅读要真对写作产生作用,必须对所读之书熟读精思,融会贯通,清人唐彪谈到熟读的作用;“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书读得少,又尝辄止,就会如陆游说的:今后生用力有掩而起,已十点三四,而有望得于古人,亦难矣。
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这样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可见,语文训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四者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由于学生的说话,听话能力,习惯从他们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而且几乎随时随地都在接受这种训练,再有,阅读和听话,写作和说话,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叶圣陶先生说:“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
”所以,读写结合是以唯物主义辨证法为指导,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特点,在借鉴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设想,它的酝酿要求是: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为重点,以教材为本,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读促写,在读写训练过程中带动听说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实验步骤1、成立课题组,直接组织领导实验的开展。
2002年3月,我校就成立了以教导主任牵头,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组。
此后,该实验就一直处于课题组的直接领导之下,确保了实验顺利有效的进行。
2、制定周密方案,统一实验评价办法。
我们明确了“理论学习一课堂实践一总结提高”的实验路子,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实验方案,把实验教师的学习,考核,实验等情况作了具体要求,并根据实验反馈的情况,适时修正方案,高速评价方法,使之日趋完善。
3、培训实验教师,提高实验效率,2002年以来,我校共派出教师学习达63人次,请市教科所蒋大光老教授授课3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我校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了明显提高,使得该项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4、课堂实践,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有了读写结合的理论,只有把它用于实践,才能产生效应,实验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课堂实践(见实验做法)。
5、组织实验教师经验交流会,取长补短,总结提高。
四、实验的几点做法1、按教材特点划分训练重点,实行各个击破式训练。
据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体系,我们把实践阶段“读”和“写”划分为“四个板块”,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再根据各块的文体特点划分若干训练环节,进行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各个击破式的训练。
例如:初一学生写记叙文,往往一叙到底,从而使文章空洞,缺乏可读性,如何让他们自觉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我们紧紧扣住《背影》中“父亲”为“我”买桔子这一范例,进行精讲精练,具体操作如下:预习时,我们布置学生写一片断:你远行时,坐在车上,你行动不便的父亲要穿过马路,去对面店子给你买水果,请你用一个片断写出父亲对你的深切。
结果,大多学生用很短的篇幅,有的甚至是一两句话就把事情叙述出来,再加下一两句空洞的抒情,他们以为只有“啊啊”几声,就把父亲的深情表达出来了,课堂上,我们重点分析上述段落,真正让学生懂得“父亲”的深情就蕴含在他过铁路买桔子这一具体而细微的描写中,而不直接抒情的道理,然后要求学生重写该片断,结果有很多同学写得真实感人,对描写手法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们按照编排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记叙的要素,描写手法以及真情实感,结合我校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确定单元训练题目《记一次田径运动会》,事先,我们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运动会上火爆的场面摄制下来,作文训练课上,先让同学们再次感受运动会上的气氛,甚至看着自己那天的表现,然后再作文,因为有了前面片断训练作铺垫,单元训练的效果有了明显好转,描写的表达方式也就在这几次训练中得到了强化。
对于其他各训练重点,我们都是按教材编排特点,一一列出,找到范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设计训练题目,较好地完成训练目标。
2、注重“入格”训练。
拿跳舞来说,任一个人都必须先学会走基本的舞步,并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然后才可能达到挥洒自如,随心所欲的境界,这中间就蕴含了一个普遍真理,任何事物要做到熟能生巧,随意挥洒的程度,首先要“入格”,就是学会它基本的步骤,作文也同样如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入格”问题。
学习了《口技》一文后,作文训练重点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恰当安排详略,试试《记一次田径运动会》为例写一篇说明文。
作文指导步骤如下:1)学生回忆运动会的项目如:跳高,跳远,赛跑2)让学生选择自己亲眼目睹了的印象最深的一到两个场面,告诉他们,运动会项目有很多,不必要也不能都详细写下来,只要求写好一到两个场面就行,至于其它方面可简略带过。
3)对所选定的项目进行扩句式描写,如“赛跑“是由什么人比赛,到底是100米跑,200米跑,还是1000米跑;比赛开始前,选手们有什么细微的动作表现,围观的同学又有什么样的表现,结果如何,获胜者的表现,失败者的表现……这些都要求学生细致具体的描写下来。
4)要求学生补齐开头和结尾,(注意艺术化,结尾处注意挖掘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或精神)。
这样一来,尽管文章趋于僵化呆板,甚至有千人一面之嫌,但训练目标一般都能较好的完成,然后反复练习几次,学生们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恰当安排详略关系,理解就深入,运用也就较为得心应手了。
3、作文评改,变老师评改为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关于作文评改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早有明确精到的见解:“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要求”初步养成改作文的习惯“。
可见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检验老师的能力,故此,我们改变过去”不改学生作文,是不负责任“的错误认为,鼓励要求实验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作文,一般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布置学生按训练要求当堂作文,教师巡视,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定出优劣标准,(严格按训练目标要求确定),然后自评或互评,课上或课后再把修改稿填上作文本。
这样一来,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迎合了中学生注重自身存在,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个性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作文被老师选作范例又读又评,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对身边同学赞许,钦佩的目光更是慕名的欣喜,他们往往为了证明自己的意见,又是重温教材寻根究底,又是请教争论,学生在这种情绪高涨的气氛中学习作文,效果当然要更好。
五、实验成绩:1.该实验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2.从2002年至今我们坚持“读写结合“教改实验,几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以数据来说明(实验班,对照班为抽签产生)实验前平均分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班级组学生个体所得成绩见附件8)实验后平均分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班级学生个体成绩见附件8)同时,在2002年市教委组织的阅读作文竞赛中,实验班中有熊尚,黄海同学获一等奖,付敏等同学获二等奖,岳阳市教委组织的“三小”作品竞赛中,实验班张磊同学的两篇科技小论文均获岳阳市一等奖。
近年来,有大批学生在省、市、县各级阅读、写作比赛中获奖。
(具体情况见附件)该实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习惯。
实验开展前,学生的课处阅读仅限了一些故事书,很少涉及文学性读物,实验开展后,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学校图书室的文学类书籍的借阅率大幅度提高,并且,学生阅读正逐步向深层次发展,他们不只停留在浏览故事情节上,部分同学还能坚持写读后感,对作品的思想,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3.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实验的实施为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该实验有系统性的理论基础,从事该实验的教师都迫切要理论的指导,引导实验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使我校语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2001年元月,岳阳市教科所组织的“构建读写结合中学语文教学新体系”第二次总结会上,我校就有9位教师被评为“读写结合”优秀实验教师,有龙寅等7位教师的论文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六、实验的研究价值1、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1)“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改实验,深深扎根于传统语文教学理论的沃土。
我国两千多年的学校教育,为语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实验继承了传统语文教学理论和经验的精华,并加以改造和发展,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说,韩愈的“学以为耕,文以为获”的学说等,巧妙地融入“读写结合”实验中,成为该实验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