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公德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x
(2)两者的最高目标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 现阶段公共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 共同目标
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 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两者的最高目标
道德→人类的自律 法律→人类的他律→人类的自律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从调整范围上看
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 一个领域和一切社会关系;法律调整的范围 通常限于那些要求并且有可能由国家评价和 保障的社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是 广泛调整与局部调整的有机分工。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虐猫事件
一双青绿色的高跟凉 鞋,残忍地在小猫身上踩 跺。这个画面在数以万计 网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 去,这个身材高挑的女人 是谁?她为什么会做出这 么残暴的行为?在这些图 片背后还隐藏着多少罪恶?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现象提问
接电话真的纯属私人行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3.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和私人意识的矛盾
(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从调整对象上看 2.从调整范围上看 3.从调整内容上看 4.从调整手段来看 5.从追求秩序
1.从调整对象上看
道德主要是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 思想动机活动的调整,来影响人们的外部 行为;法律则主要指向人们的外部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是内在调整与外在 调整的有机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答案
5、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题
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
2、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有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地对具体行政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3、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三、简答题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克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4、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家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5、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

绪论1、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一门课程,对于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者的关系如何?答:是体现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国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其基本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举什么样的旗,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居统治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走什么样的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体系精髓,解决应具备什么精神状态和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答: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5、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6、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在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1.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们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想既信仰的两个侧面,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自身未来的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所以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1.1 公共生活与社会公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1.1 公共生活与社会公德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1、私人生活(1)什么是私人生活: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2)私人生活的特点:具有封闭性和隐秘性。

2、公共生活(1)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

(2)公共生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3)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人类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展)以及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不同阶段。

提问:你是如何看待下列两段话:①以追求个人自由为目标的私人意识常常会把个人生活看成是公共生活完全相隔绝的领域,对社会公德及法律规范的介入产生强烈的抵触和提防心理,排斥站在社会普遍价值的立场上对个人生活进行“品头论足”,把“私人生活”完全变成个人自由的标签。

②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私人意识只有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公共生活秩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健康合理的发展。

在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增强公共生活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来发展自己的个性。

结论:第一段中,私人意识同人们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生活的法律意识的确立和发展相背离。

第二段是理性地对待两者的矛盾,这和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自由不能没有纪律、个性并不排斥共性是同样的道理。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新兴的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的虚拟世界等。

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以往“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

链接案例:大学生张某每逢周末,经常邀请老乡来寝室唱卡拉OK和跳舞至深夜,高兴时常大喊大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P145※题目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第5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第5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的:阐明三大领域中道德与法律的具体要求及必要性、积极性;强化公德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教学难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影音播放、学生讨论⇔学时安排:3学时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什么是公共生活?一般来说,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是人作为一种个体的存在物对社会的客观要求的表达,它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封闭性、独立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私人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而所谓“公共生活”,实际就是不同背景、利益、兴趣的人们彼此在一起的生活。

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质的丰富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它强调对话、交流、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则随着国家调控规范化、理性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工作之间闲暇时间的增多,及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也在迅速拓展。

(二)公共生活的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扩展,社会公共生活的场所也在不断地扩大,从传统的医院、体育场、商店、公路、公共交通工具、车站、学校、影剧院、图书馆、码头、公园等扩展到人才市场、证券交易所等等,及至现在的网络世界。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传统公共生活领域主要局限于“熟人社会”,而现代公共生活则更像是“陌生人世界。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如购物、歌厅娱乐、上网、健身等等。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公共生活的特点及其对公共秩序的需要,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培养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程是教材第五章的第一节,第五章是讲道德在公共领域中的体现,是第四章的延续,作为第五章的第一节,本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了解,为以后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重点是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特征和主要表现。

把握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特征和主要表现,就为下面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3、教学难点是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要让学生接受这一观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学时(本章):4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1、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有什么不同?2、人类的公共生活如何发展起来?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主要是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威胁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

在血缘群体内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

为了应对荒蛮的自然环境、维持群体的繁衍和抵御其他群体的侵犯,相邻的血缘群体之间会进行某些交往,结成某种暂时的、松散的联合体,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调查主题:当代大学生校园公德意识与日常行为规范调研调查背景: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且代表了个人的公众形象,而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的我们,理应该更加自觉的践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一个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讲文明,遵守社会规范的人。

然而,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周围,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却时时出现,诸如插队、公交车上抢座、自习室中无原则地占座等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在当今高校校园十分普遍,并引起广泛争议。

调查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中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以及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引导,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我们为此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2日调查人员:肖强、马睿、赵阳、吴常德、郭金金、刘玉岩(学号:2011301289~2011301294)调查对象: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调查形式:以询问形式为主调查情况概述:发现问题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且代表了个人的公众形象,而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的我们,理应该更加自觉的践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一个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讲文明,遵守社会规范的人。

然而,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周围,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却时时出现,诸如插队、公交车上抢座、自习室中无原则地占座等现象,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中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以及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引导,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我们为此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们最终完成了对我校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绝大多数的同学具有社会公德意识,能够自觉地以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约束自己,少数表现为良好,还有极少数同学公德意识比较淡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之PPT—社会公德之网络生活道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之PPT—社会公德之网络生活道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黄鑫
公共基础部 政治语文教研室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校区
社会公德 网络生活道德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即虚拟世界中社会公 德,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 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 则,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大学生应当正确 使用网络,提高 信息的获取能力, 加强信息的辨识 能力,增进信息 的应用能力,使 网络成为开阔视 野、提高能力的 重要工具。
大学生应通过网络 开展健康有益的人 际交往,树立自我 保护意识,不要轻 易相信网友,避免 受骗上当,避免给 自己的人身和财产 安全带来危害。同 时,不能以网络交 往代替现实交往。
大学生应当合 理安排上网时 间,约束上网 行为,避免沉 迷网络。
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 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 空间里,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大学生应当带头引导网络舆论,对模 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 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 正,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交往仍然是 人与人的现实交 往,网络生活也 是人的真实生活, 大学生应当遵守 网络生活中的道 德要求,成为营 络生活道德基本 要求
难点:
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 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 为习惯。
Thanks!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社会公德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社会公德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社会公德教育摘要:要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厘清概念内涵,澄明问题根源:莫把公共治理低效误判为社会公德低下;莫把社会公德失效归因于市场经济理性;让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学会感恩,用好激励。

其次,在教学理念上,问题导向意识突显与底线思维警钟长鸣:问题导向意识要突出;政治要有底线思维,情绪要传播社会正能量;破除社会上对思政老师的刻板印象。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提升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互动中的应用频次和效果;用“对分易”做好课堂互动工作,注重案例教学,警惕“三个滞后”,学以致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年修订版)》在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中专门讨论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人个品德的内涵和要求,这一章内容知识点整合有序,条块归整,逻辑结构清晰明朗,与高中教材《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中专题二“公民的道德生活”知识点自然衔接,一一对应。

在第五章第一节“社会公德”中,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公共生活的特征与公共秩序必要性,然后水到渠成地论述了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最后与时俱进地论述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教师要引领学生解决好“什么是社会公德,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怎么遵守社会公德”等问题,这是教学重点与难点所在。

一、教学内容:厘清概念内涵,澄明问题根源(一)莫把公共治理低效误判为社会公德低下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高低,折射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明程度与现代化水平,亦是国民性与文化底蕴的缓慢释放,更是公共治理规章制度配套完善和生效发力的过程。

保护环境,交通违章,公物破坏等问题有时候就是一个公共治理缺员、缺位、缺失的问题。

如在2022年5月,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鹅被两位快递小哥偷回家宰杀炖萝卜煮着吃了。

事发后,公安机关马上介入立案侦查,最后以杀害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罪名把这两位30岁左右外地来沪打工的快递小哥刑事拘留。

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串讲

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串讲

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串讲考点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内容是对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1. 文明礼貌2. 助人为乐3. 爱护公物4.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5. 遵纪守法遵纪守法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纪律。

这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考点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社会公德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规范作用。

(一)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人必须自觉遵守。

(二)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三)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基础性工程。

考点三: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一)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自觉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自觉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

(二)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个人品德建设的目标要求是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建设与社会道德建设相辅相成。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社会或阶级集团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的构建、道德教育系统的形成、道德评价活动的进行,其最终目的无外乎要使这种道德规范体系、道德观念深入人心,使其由外在的要求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使人们能自觉地遵循和践行其道德原则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来维系的人们公 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 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 秩序、网络秩序等。 •如果没有血液的流通、呼吸的延续,人身上 的每一块肌肉就不会有生命。社会的集体也 是这样,每一个专业都不能独自存在。公共 事务,社会公德,是社会的血液和呼吸。 ---------余秋雨
案例:
• 终极对话——两个青年因上网导致抢 劫犯罪……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准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大 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请比较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 (1)范围 (2)性质 (3)作用
社会生活 开放性、透明性
私人生活
家庭或个人 封闭性、隐秘性
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结论: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90年代及其以后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 ‚送温暖‛、‚志愿保护母亲河‛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3、 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2)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 行为
第三、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共同生活正常进行 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 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应当把社 会公德作为其行为的最低标准,所以,社 会公德从其适用对象上看具有广泛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讲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讲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法律规范
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目标一致
联系
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道德规范的调整范围更为广泛
区别
道德规范通过对内心调整,影响外部行为, 法律主要指向外部行为 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律规范强调权利保护,权利义务一致性。
主要观点: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道德是高要求,法律是低要求。
恶法非法
恶法亦法。
第一条 为维护社会治安 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 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 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 定本法。
第五条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 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 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 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 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 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说来,权利的界限 有二: 第一,基本权利的行使 不得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 益; 第二,基本权利的行使 不得侵犯公共利益。 合起来称之为“权利不 得滥用”的原则。
《宪法》第51条: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
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 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网络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 • • •
网络暴力盛行—“网络暴力第一案” 网络色情泛滥-“裸聊” 网络欺诈猖獗-“网络钓鱼” 网络恶搞不断-无极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 生活 与法 律规 范
公共 生活 中的 相关 法律 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一)指引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 无法正常运行。
案例:文化盛宴中的“不文明”
表演者台上致意,迟到观众无动于衷 小孩哭闹声伴奏音乐会 一名小伙跑进演奏家的队伍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 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公共生活 和公共秩序的本质、基本特点和基本要求;在公共生 活中正确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强化公德意识,遵守 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能运用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来 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内容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文明礼貌
• 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的基础性内容,是调整和规
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你让座了吗?
视频:不文明阅读
(二)助人为乐
•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 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 义的基本要求。 • 思想家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差 异,其实只有一点点。但这一 点点,恰恰是人的善良的本性。
教学内容
3、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 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第一,经济状况的改善、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 公德的建设创造了基本的社会物质条件 第二,公民的权利意识、独立意识增强是 现代社会公 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第三,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交往范围的扩大丰 富了公民之间的道德联系,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
看看我国的环境资源的统计数据表
• 环境保护部分数据: (13亿多人口) • 淡水资源2.83万亿m3,人均淡水资源2200 m3,世 界人均量 1/4。 • 废气年排放(2000年)年递增5.1%; • 废水排放(2000年)373亿吨,86%的城市河段受到污 染; • 生物植物物种15~20%处于濒危状态; • 自然灾害损失(1949~1995年)年递增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说课设计--以“社会公德”为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说课设计--以“社会公德”为例

智库观察 智库时代·15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说课设计曹亚萍(宁夏理工学院,宁夏石嘴山 753000)摘要: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重要环节。

说课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教学准备、研究,而且有助于教师及时反思教案和教学行为。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说课;社会公德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3-0156-002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中的“社会公德”内容为例,从教材、教学任务及重难点解析、教法和学法、教学思路和环节、教学反思等5个方面开展说课设计。

一、教材(一)从“基础”课教材改版中解读“社会公德”部分(见表1)从划分类型看,“社会公德”部分在2010版教材中是以章的形式出现的,在2013版教材中是以节的形式出现的,在2015版教材中是以节的形式出现的,在2018版教材中是以目的形式出现的。

从名称看,随着教材的改版,“社会公德”最终简化为四个字,郎朗上口,容易识记,与“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形成并列。

从内容看,这一部分内容在2010版和2013版教材中既包括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也包括法律规范,在2015版和2018版教材中省去了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从所在位置看,这一部分知识在2010版教材中位于道德部分结尾,在2013版教材中却又位于法律部分结尾,出现了位置混乱。

正是由于在内容上省去了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才能更加清晰地把这一部分知识定位于道德部分中,最终在2015版教材和2018版教材中,都放在了道德部分。

(二)“社会公德”部分的学时分配与结构特点计划学时为2个学时,其中2/3学时用于理论教学,1/3学时用于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的形式主要是案例讨论。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公共生活、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三个主要概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公德说课PPT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公德说课PPT课件
第14页/共16页
谢谢观看!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共16页
5.2 头脑风暴 4分钟
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不讲社会公德的现象?
请举例!
5.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链接实际生活,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引发学生的公德心,并引出教学主题。
第9页/共16页
5.3讲授新知 15分钟
5. 教学过程
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区别和联系,公共生活特征; 图片展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目录
1. 教材和学情分析 2. 教学目标 3. 教学重难点 4. 教学方法 5. 教学步骤
6. 教学反思
第1页/共16页
1.教材和学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思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必修课之一。 社会公德是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内容。
第2页/共16页
பைடு நூலகம்
1.教材和学情分析
维持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风俗、纪律、道德、法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学会明辨是非,用合理、合 法的
方式解决问题,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第11页/共16页
5.5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5分钟
小结: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作业:记录江西洪州职业学院的十大不文明行为,并作报告。
设计意图:以图片形式展现生活中没有社会公德的现象,让学生一目了然,加 深印象,反思自我。
第10页/共16页
5.4 小组讨论 18分钟
5. 教学过程
大学生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知识、意识、能力)
网络生活中需要道德要求吗?大学生应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道德自律? 给出案例,请学生讨论分析,并回答。展示相关法律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5、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 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 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4、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如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 秩序等。
件。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
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认真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前提 和基础。
(2)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一个具有社会公德的人,不仅要熟知社会公德规范,更要有自觉遵 守、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
(3)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社会公德需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践行。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 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而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大学生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 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 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 断扩展、空间不断扩大,特别 是网络使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 到虚拟世界。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公共生活是最普遍、最基本 的社会生活,是由社会成员共同 参与、共同创造的公共空间,象的复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 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 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2、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关系
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
领域更为广阔,对他人和 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 社会影响更为直接广泛 动为主要领域 开放性和透明性 封闭性和隐秘性
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的含义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 的活动及其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 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
(3)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 也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4)保护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 民福祉,关系人民未来。
(5)遵纪守法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 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 德培养的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 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 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 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 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 活的健康与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