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过程:
选择课文中几个典型的描述大自然的语言的段落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表达方式和艺术效果,让学生全面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提升观察力和表达力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描绘自然之美。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大自然中的元素,如山川、动植物等,进行深入讨论。
7.拓宽文学视野,了解大自然语言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8.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倡导绿色生活。
板书设计
①知识点: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
-自然元素的语言表达(山川、流水、动植物)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②关键词:
-美丽景象
-语言表达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自然的语言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概念、表达方式和案例分析等。
强调大自然的语言在描绘自然之美、提升写作能力方面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重点题型整理
1.简答题:
-请列举课文中三种不同的自然景象,并简要描述它们所表现的大自然语言。
-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的?
答案举例:
-课文中提到的三种自然景象包括山川的诉说、流水的歌声和风的轻吟。山川的诉说表现了大自然的庄严和沉静,流水的歌声展示了大自然的清新和灵动,而风的轻吟则传达了大自然的温柔和多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自然奥秘,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课文通过讲述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来源和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中的语言丰富多彩,充满智慧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自然界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相关术语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增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引起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

5.实践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大自然语言,分享自己的感悟。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提醒学生关爱大自然。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设计 (有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设计 (有答案)

5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了解简物候相关知识。

2.学会根据关键词语,筛选重要信息,并概括内容要点。

3.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关键词语筛选重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准确性。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20世纪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你还记得说明文的这些知识吗?①根据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常见的说明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常见的说明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②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④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2、自读课文3遍,勾画出不会读或难理解的语句。

3、给课文“读读写写”下的生字词注音,并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连翘()风雪载()途【答案】qiáo zài4、按要求填上词语或解释。

⑴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作为一本优秀的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本学案展现了大自然中丰富的语言,同时也向学生提供了探索大自然的机会。

以下是我对这本学案的一些看法。

首先,这本学案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探索机会。

通过数字采集,学生可以了解到大自然中不同生物的习性、特点和分布情况,了解我们生态环境中的各种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其次,这本学案还是一本“知识库”。

它包括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如生物的分类、遗传规律、生态平衡等。

这些知识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开阔视野,启迪思想,提升科学素养。

此外,学案中还植入了大量的科学史和实践案例,使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考究性。

最后,这本学案还具有很强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学案中设有小组合作、课堂活动和互动教学等环节,让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学会心灵沟通和合作精神。

这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总体评价方面,我认为这本学案是具有很高价值的。

它呈现了自然界的绚丽,解析了生命的奥妙,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提升了他们的学科素养。

这也符合现代生命科学教学的理念,倡导学生立足现实、打破界限、开拓创新。

当然,这本学案也有其不足之处。

例如,它缺乏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图像、视频等;学案的安排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的冗杂和重复等。

不过,在总体来看,这些小小的不足不影响学案本身的重大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是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一本优秀学案。

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多彩和丰富,深入理解自然界中的奥秘和规律。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案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观察力、动手实验能力等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应该通过学案来鼓励中学生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学科学习中收获愉悦和风险综上所述,我认为“大自然的语言”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学案,它不仅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还具有趣味性和深度。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文本学习和感受科普文章的特点,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并能对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作出简要解释。

2.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准确严谨,还可以具有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过程与方法:1.激趣导入法,由解题引出物候与物候学。

2.课文解读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3.话题活动由“面”到“块”再到“点”,逐层深入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1.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体会“说明事物要有条理,有主次,有详略”的特点。

2.体会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体会“说明事物的语言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清全文,第三部分段落之间,第十一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感受说明文语言的逻辑力量。

2.品味鉴赏第一段的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优美。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语言揣摩法,写作训练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图片欣赏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揭示课题大自然的语言二、复习回顾说明文知多少?“说明文”文体知识回顾:1、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或阐述某一种道理;或解说事物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2、说明文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说明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征(3)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等。

初中语文_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其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物候学有关知识的过程中,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

2.理清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的说明顺序。

(二)教学难点:学习分析、推理,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积累本教学设计一、问题导入师:同学们,白居易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似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四月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诗人却在高山古寺之中意外发现了始盛的桃花,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笔下的《大自然的语言》。

师出示古诗,让其发现信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于物候现象的初步思考,体会物候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新授过程(一)明确目标,抓重难点师: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够事半功倍,学习也一样。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课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抓住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摩拳擦掌显身手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多音字,辨析并组词。

2.学生齐读在文章中筛选出来的经常应用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的字词,并做好积累。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语文预习的重视,引导学生时刻注意积累。

】(三)物候知识我来谈明确说明对象“物候学”,通过默读,对关于说明对象的主要信息进行筛选,进而总结出说明文筛选信息的方法。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默读练习,学会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筛选课文中相关信息,总结出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通过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3、通过合作探究,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难点:学以致用,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课堂练习法四、课前准备:1、钻研好教材,理清思路,备好课。

2、搜集积累相关素材。

3、制作好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文题中的“语言”一词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找准教学重点)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

我想请问同学们,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呀?对,语言。

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

语言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一个国家还有许多方言。

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感知科学的魅力。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明确:是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2、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

那么,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套(2019最新编辑)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套(2019最新编辑)

5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学生对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物候观测。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学习重点】说明顺序的合理运用一预习导航1.激趣导入: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大自然怎么也有语言呢?原来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简介作者3.给生字注音萌发()孕育()载途()翩然()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4、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4)载途:(5)销声匿迹:(6)周而复始:(7)草木荣枯:(8)年年如是:二、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2、根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三、研读提升1.品读第二段,揣摩语言(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醒我们要干什么事了?(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精读6--10自然段。

小组合作,细致分析本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

看哪个小组讲的细致、准确。

(可以列出结构图辅助讲解)提示: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片段练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019最新编辑)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019最新编辑)

5大自然的语言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照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分配课时进行课文详尽感知的交流展现及当堂检测。

可合适调治。

1.积累“萌发、序次、翩然、藏形匿影、风雪载途”等词语 , 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

知识与技术2. 认识物候的相关知识。

教 3.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序次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目 1. 训练做读书大纲的能力。

标过程与方法2. 训练生动形象地进行口头描述光景的能力。

感神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与价值观作者简介课写作背景前预习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平和象学的确定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开创人。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天气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本文是依照《科学大众》1963 年第1 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

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翩然( pi ān).簌簌( sù).悬殊( shū).衰( shuāi )衰败哀(āi )沉痛孕育( yùn)风雪载途(zài)..物候(hòu)农谚(yàn)..纬度( wěi)经度(jīnɡ)..壤( r ǎnɡ)土壤攘( r ǎnɡ)攘除酷热( yán).连翘(qi áo).藏形匿影( nì).理解词语萌( ménɡ)萌发销(xiāo)销毁荫( yīn)荫凉消(xiāo)消失序次:一个挨一个地。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

这里指生长。

藏形匿影: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藏形匿影了。

衰草连天:好多草枯黄衰败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大自然的奥秘》:一本介绍大自然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普读物,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
-《气象万千》:一本关于气象学的通俗读物,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物候学入门》:一本介绍物候学的入门书籍,适合对物候学感兴趣的学生阅读。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这些材料,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与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思维品质。例如,评价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等。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有效地与组员合作等。
板书设计:
1.课文结构:
引言——正文——结语
2.关键概念:
气象学——物候学——大自然的语言
3.生活实际联系:
观察物候现象——运用气象学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或案例,引出《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5《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5《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5《大自然的语言》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声音和语言,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声音和语言来理解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自然和科学的课文,对大自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关于大自然声音和语言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学生对大自然声音和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2.难点: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语言。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声音和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和语言,如鸟鸣、兽叫、风吹雨打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声音和语言,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 新人教版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知识达成练习
板书设计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语言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 经度、高下 空间 古今---时间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作业布置
A级
B级
课后习题
C级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教学反思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5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能按照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

2.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预习内容】1.熟读课文,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识记文中生字词。

连翘.( ) 翩.然( ) 销声匿.迹( )农谚.( ) 载.途( )销声匿迹:载途:翩然:孕育:周而复始:花香鸟语:草长莺飞:3.复习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选择重点内容做笔记。

说明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拟、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的时间顺序;按照空间关系来安排的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4.搜集有关物候的谚语。

【合作探究】活动一:筛选信息,畅所欲言。

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有自己的观点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活动二:观察分析,感悟严谨。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活动三:细嚼慢咽,品味生动。

1.生动是本文语言的特点之一,请同学们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说说好在哪里,做好批注。

帮帮你:分析语言的角度很多,可以从运用词语..的角度等等。

..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2.优美的语言需要及时积累,背诵你找到的优美语句。

【课堂练习】1.课外你肯定搜集了很多谚语,课后请把你课外的积累拿出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看看在你的这些谚语中包含了哪些物候知识。

例:关于火烧云的一那么农谚:“早烧阴,晚烧晴。

〞(早晨出现火烧云,当天阴天;晚上出现火烧云,第二天晴天。

)2.联系课文的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大林寺桃花》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参考答案【预习内容】2.qiáo piān nìyàn zài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的意思是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4、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习重点:1、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导学案设计导学语: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么,竺可桢为什么写了一篇文章叫《大自然的语言》,莫非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也有它们的语言?今天,我们就跟随竺可桢一起走进大自然,一探究竟。

1、阅读材料,了解作者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他一生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学科——物候学》一文改写的。

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完成字词练习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看它们在说些什么?(展示图片)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种种消息。

2、小组交流就学案上的问题,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看看能否借助同学的智慧帮助你解决困惑。

3、合作探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还可以提出老师预设之外的问题,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合作探究。

(预计⑦⑧⑨⑩题)●在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之前,我想先提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也算对同学们课前自学情况的一个检测风雪载.途这是一个多音字zǎi zài 那什么时候读zǎi,什么时候读zài?【让学生借助字典寻找规律】练习:准确读出“载”的正确读音登载、载运、超载、三年五载、载歌载舞、满载、号泣载道●对预计问题的解答:⑦逻辑顺序首先描写四季景物引出物候和物候学,接着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介绍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5 大自然的语言1.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3.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积累物候知识,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态度。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提示:教师展示有关物候图片或者视频)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

大自然仿佛会说话似的,会告诉我们许多有关气候的信息,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生产。

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资料助读,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人物介绍。

竺可桢(1890.3.7—1974.2.7),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

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2.事理说明文。

定义: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

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方位、类别、功能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目标导学二:筛选信息,明确说明对象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明确: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2.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明确: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

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能按照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

2.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
【预习内容】
1.熟读课文,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识记文中生字词。

连翘.( ) 翩.然( ) 销声匿.迹( )
农谚.( ) 载.途( )
销声匿迹:
载途:
翩然:
孕育: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3.复习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选择重点内容做笔记。

说明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的时间顺序;按照空间关系来安排的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4.搜集有关物候的谚语。

【合作探究】
活动一:筛选信息,畅所欲言。

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有自己的观点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活动二:观察分析,感悟严谨。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活动三:细嚼慢咽,品味生动。

1.生动是本文语言的特点之一,请同学们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说说好在哪里,做好批注。

帮帮你:分析语言的角度很多,可以从运用词语
..的角度等等。

..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
2.优美的语言需要及时积累,背诵你找到的优美语句。

【课堂练习】
1.课外你肯定搜集了很多谚语,课后请把你课外的积累拿出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看看在你的这些谚语中包含了哪些物候知识。

例:关于火烧云的一则农谚:“早烧阴,晚烧晴。

”(早晨出现火烧云,当天阴天;晚上出现火烧云,第二天晴天。

)
2.联系课文的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大林寺桃花》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参考答案
【预习内容】
2.qiáo piān nìyàn zài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的意思是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文中的意思是生长。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花香鸟语:鸟儿叫,花儿香,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景象。

莺,黄鹂。

4.有关物候的谚语:①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

②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

③荷花开,秧正栽。

菊花黄,种麦忙。

④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合作探究】
活动一:作者依次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影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②表示限制等词语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如: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其中“较”从程度上表示限制,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活动三:1.如:“次第”一个接一个。

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第1自然段,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形象生动。

【课堂练习】
1.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

)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下阵雨或冰雹。

)
立春落雨至清明。

(立春日若落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

)
2.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因素: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