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
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与审美的起源,了解东西方原始艺术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能够初步尝试探讨这些美术作品与原始人的生活以及观念之间的关系。
2、理解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世界各文明古国与地区在这一阶段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观念对美术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4、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5、了解“独立审美”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理解东、西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
6、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尝试独立思考中国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7、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要了解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任务分析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美术作品的分析研究,系统的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历史分期、切入点、知识框架和与之相对应鉴赏和研究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分期——理解产生这种分期的原因——理解相应的鉴赏方法——进行初
步的研究分析这一环环相扣的途径来逐步的达到上述目标。
第一课:从了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了解美术的起源。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美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初步推断原始人的生活观念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国家、阶级以及相应的道德、法律观念的出现对美术创作所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第三课: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参考前述课程的教学思路,理解在人类历史上宗教流行的时候,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与宗教观念之间的关系。
第四课:了解在人类历史上政治观念比较松动、宗教思想影响逐渐减弱的时候,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并能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初步推断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从而掌握简单的分析研究视觉资料的方法。
第五课:理解“独立审美”这一美术发展趋势产生的原因;结合一些具体作品理解艺术家是如何打破流行的绘画程式,追求个性化的表现与自我表达的。理解在中国书法领域个性与情绪的因素对书法创作的影响;理解中国文人画的艺术观念与艺术特点。了解19世纪欧洲绘画领域的重要变革。
第六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具体作品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寻求创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初步尝试思考中国艺术的未来走向。
第七课: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要了解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尝试思考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价值以及自己从中取得的收获。
教学目标
了解艺术与审美的起源;理解视觉艺术在原始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初步尝试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设置了两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第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原始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形式特征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完成。学生完成之后,将思考的结果写到黑板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教材中的图片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规则的图案装饰。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彩陶器的表面装饰纹样上,这些装饰纹样的灵感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一些动植物或者一些自然现象,多为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它们在器物的表面形成一条或者多条装饰带。
2、符号化的形象。比如教材中的《人面鱼纹盆》,玉龙雕像(原始图腾),玉琮的造型以及表面的纹饰以及将军崖壁画。这些形象呈现一种符号化的特征,表现的内容包括一些想象中的形象或者现实中的形象,但是都对形象本身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和概括的处理。
3、夸张的形象,例如教材中的原始女性雕像,特别突出了与生育有关的特征。
4、较为写实的形象,比如欧洲的岩洞壁画。
在以上这四类图片中所出现的形象从总体来看都是比较质朴、粗犷的,它们表明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知道可以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与一定的观念。原始人的生活缓建和状况决定了在他们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上出现的形象往往都是他们觉得比较重要的因素,比如神灵(祈求生存、繁衍、生产等等)、图腾(部落或者族群的标
志,集合集体的力量)、动植物或者一些自然现象(1、万物有灵;2、与原始人生活密切)、女性(生育能力与部落繁衍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原始人的生存,所以他们主要就是表现上述形象。从作品上来看,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原始人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和对形象概括和组合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别对待装饰和巫术的需要。特别是在器物表面的装饰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原始人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比如说运用对称、均衡等法则来创造一些图案。
第二个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探讨原始人的观念,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书中所列举的作品的内涵。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或者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按照前一活动的方法,将教材中列举的中国上古时期的作品先加以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进行归纳处理,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俗话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并从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才是成功的教学。事实上,对于艺术的起源,现在学术界也并没有一个定论,也有人认为艺术的起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这个活动的目标不在结果,而在过程,关键是促使学生能够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比如说支持“巫术起源说”的同学可以列举良渚文化墓地的玉器、原始图腾、玉琮,彩塑女神像等等来说明。反对这一学说的人可以列举龙山文化的白陶规等器物来说明,因为这些物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