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施性教学计划.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
三、学习年限三年或2+1模式四、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叫强的法律意识。
2. 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 身心健康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增强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为职业生涯需要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
4. 专业理论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工艺知识,包括常见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基本电路的分析和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常用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维护和调整方法等。
5. 专业技能依据国家相关职业标准要求,掌握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仪器测量、电子工艺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等专业理论知识。
通过课堂实验、技能训练和实训基地实习,获得识别、挑选和使用常用电子元器件、工具、检测仪器及焊接印制板等基本操作能力;获得单元电子线路的分析和测试能力;获得安装与调试电子、电器整机的能力。
五、主要课程设置和要求(一)文化基础课程1. 德育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识教育,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常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者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能力,成为具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和企业欢迎的从业者。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是培养学生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能力的关键课程。
为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验设计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几点具体的有效措施。
要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
专业课程的内容要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行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维修案例,确保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在教学计划中要合理安排课程的时间分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仅限于知识传递,很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入、讨论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要设计有意义的实验内容。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离不开实践操作环节,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验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可以结合实际维修案例,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维修能力。
要合理选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与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采用笔试、实践操作考核、课程设计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其中实践操作考核和综合评价的占比要适当提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体现。
要提高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质量,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
通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意义的实验内容,并合理选择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生初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在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安装,调配,经营与维修人员.二.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电器设备的生产企业,销售和服务部门,从事日用电器,音频视频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销售,检修等工作.其主要的业务工作岗位群是:1.在生产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电器设备和相关产品的一般技术工作.2.在维修部门和检验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的维修和商业常规检验工作.3.在营销部门, 可以从事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的采购,推销,调拨,储运及办理索赔等业务工作.4.在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宾馆,可以从事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的保养运行和维护等技术工作.三.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一.知识结构及要求1.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2.熟悉上述电子电器设备采购,推销,调拨,储运及办理索赔等基础知识.3.掌握被专业所必须的电工,电子,机械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基本理论知识.4.掌握音频,视频,日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三大类电子电器设备中至少一大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保养知识.5.掌握相关电子电器设备的控制元件及典型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6.掌握相关常用元件性能及功能的基本知识.7.熟悉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检修,经营职业岗位的规范和职业道德.二.能力结构及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焊接基本功.2.具有相关电子元器件和电冰箱,空调器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和选购能力.3.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含仪表,设备)和工具.4.具有安装,调式,检测与维修家用音频,视频产品,日用电器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中某一类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5.具有操作,维护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6.具有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经营中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7.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8.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9.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10.具有查阅电子电器相关资料及其产品说明书的能力.11.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政治课1.政治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武装学生,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的教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的科学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职业道德使学生了解道德基本原则和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掌握职业道德范围的主要内容的理论依据,帮助树立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观,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3.就业与创业通过学习使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前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准备.走上岗竟业的成材之路.(二).文化课1.语文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科学文艺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及专业相关的说明文和应用文,能阅读一般的文言文.2.数学通过讲授初等数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中级工作必须的数学基础技能,培养学生的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3.物理着重教授力学和电学,教电学时,注意与(电工学)内容衔接,其它内容作适当讲授.4.体育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增强体制,促进简单的听,说,写的训练.5.英语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借助词看懂简单的有关本专业方面的交际语,进行简单的听,说,写,的训练.6.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电子电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千阳县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二、招生对象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三、学习年限 2+0.5+0.5 年四、培养规格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能够从事电气控制设备或电子设备、日常家用电器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
五、方案介绍(一)《千阳县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三年制专业教学指导性方案,在校学习两年半,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每学期18 周,每周5 天,每天 6 学时,共计2250 学时。
(二)电子电器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德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其他课程。
德育课程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所必修的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部分。
专业方向课程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侧重强电方向或者弱电方向,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两门专业方向课程。
注:在第一学期中由于德育课和公共基础课程所占学时比重比较大,因此各学校为了强化专业课教学,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机动的安排专业课的教学补充,或者把公共基础课程安排一部分到晚自习时间,把专业核心课程增加的课时安排至白天当中。
(三)为加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从第二学期开始即可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颁布的技能等级考核标准展开专业技能培训,专业证书的考核一般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之间进行,第二学期可以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证书,第三学期可以考取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第四学期可以考取家用电器维修工。
(四)“其他课程”是指各学校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等因素自主开发的特色课程,如礼仪、口语表达、 3 书法、音乐欣赏、安全教育、环境保护、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备受青睐的热门专业之一。
在这个领域学习的学生们能够掌握电子电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由于这个专业的知识内容较为复杂,教学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学工作的基础。
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电子电器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必须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工作能够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电子电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注重案例分析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和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案例分析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采用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考察教学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类专业,涉及到电子电器的应用和维修知识,培养学生对电子电器设备的运用和维修能力。
在这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关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有效措施。
1. 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且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 紧密结合实际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紧密结合实际,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维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
3.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强化这一点。
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实践能力是学生应用知识的关键。
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理解知识,又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维修。
4. 提供多样化教学资源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这些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科书、多媒体教学材料、网络资源、实验设备和实际维修设备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5.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
可以采用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实际维修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6. 倡导多元化评价在教学中,应该倡导多元化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多方面的评价。
评价可以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实际维修操作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电子电器领域内各种传感器、电路、电器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实现相关维修工作。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效的教学措施,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应用实例教学法电子电器应用实例对课程中的学习理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实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的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应用实例教学法来授课。
例如,以智能家居为例,通过对常见家电、传感器、控制器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智能家居系统的构成原理、各种设备之间的联系和如何通过这些设备来实现智能生活等。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身边的实际应用,并能够理解和开发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电子电器应用设备。
二、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际性,认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中,我们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将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践,让他们选择一个具体电子电器应用场景,如交通、医疗、智能家居等,并通过自选或指定的电子元器件来设计和实现一个符合该场景需求的电子产品或电路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各种电子器件和电路的作用和应用,还要进一步掌握测量、分析、设计和维护的技能,这对其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模拟实验教学法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涉及到实验操作,但由于电路元器件的价格昂贵,其测试故障不仅耗费时间,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所以对学生来说实验操作成本较高。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模拟实验教学法,利用由电子电路软件仿真器搭建环境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对软件的技术操作,可以快速、准确、交互地进行电路的构造、分析及修改,观察电路工作状态与逻辑运动,提高学生对电子电器的应用和测量处理的理解能力。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涉及到电子电器的基本原理、电路设计与分析、电器设备的维修与调试等内容,是电子电器类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有效提高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将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实践环节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些有效措施。
一、教学内容设计1. 针对专业需要进行内容调整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内容应该根据当前电子电器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将最新的电子电器技术和设备引入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
2. 设计实用性强的案例分析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选择1. 结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大量的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2. 实验教学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实验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子电器原理和技术。
三、实践环节设置1. 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建立适合学生进行实习的基地,让学生实地参与电子电器设备的调试、维修工作,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践项目设计针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学生,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实践项目,如维修某种特定电子设备、设计一个小型电子电路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1. 强化师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业内专家、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了解最新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注重实践经验在招聘教师时,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实际电子电器维修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指导。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器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实验教学实验是学习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的核心环节,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实验,结合教材和电子电器的实际使用和修理情况,注重实验中的技巧和应用。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电子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更好地掌握各种电子电器的使用和维修技能。
2. 复习课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安排一到两节复习课,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3. 学习笔记对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这类实用性强的课程,学习笔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应该认真做好笔记,注意整理、分类、标注和注释,以便于日后复习。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笔记交流,互相学习和改进,提高学习效率。
4. 信息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趋势。
可以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电子教学设备上,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课外学习和交流。
教师也可以建立各种电子教学管理系统,方便学生的作业提交和打分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 课外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技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企业实习和调研活动,亲身了解电子电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和需要维修的常见问题。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有效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加强实验教学、组织复习课、鼓励学生做好学习笔记、应用信息化教学、开展课外拓展等。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电子电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具实用价值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人才。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1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基本学制1.5年)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一)专业及专门化方向名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日用电器设备应用与维修、音频视频设备应用与维修)。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基本学制1.5年。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电子电器设备的生产企业、销售和服务部门,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日用电器、音视频家用电器的装配、调试、销售和检修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机械等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电子电器设备采购、推销、调拨、储运及办理索赔等基础知识;2.掌握相关电子电器设备的控制元件及典型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常用元器件性能及功能的基本知识;3.掌握音频、视频,日用电器设备中某一类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保养及维修知识;4.具有相关电子元器件和电冰箱、空调器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和选购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含仪表、设备)和工具;5.具有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家用音频、视频产品,日用电器产品的能力。
熟悉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检修、经营职业岗位的规范;6.具有操作、维护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和电子电器设备经营中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7.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电子电器维修等法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8.具有查阅电子电器相关资料及其产品说明书的能力;9.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10.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客户服务意识、和较强的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
(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三、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一)专业核心课程。
(二)专业限选课程。
(三)综合实训课程。
1.教学综合实训内容。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下: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在教学之前,需要详细讲解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电路原理、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等。
在课堂上,要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需要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亲手操作虚拟仪器或实际电路,掌握基本的电子技能和维修技能。
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场景,模拟现实问题,鼓励学生使用工具和测试设备,积极进行电路分析和故障排除。
三、设置科学的实验环节为了增强学生对电子电器应用的感性认识,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例如基本电路的简单制作、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故障诊断实验等。
实验的设计要科学合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同时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辅导。
四、合理控制课堂时间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的课时一般较多,需要合理控制授课时间,尽可能保障每个环节的有效时间。
为此,可以拆分为多个小单元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每个知识点,同时分阶段进行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设置科学的实验环节、合理控制课堂时间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方面:1. 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最新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技术和设备,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并掌握最先进的维修技能。
2. 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入实际案例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解决电子电器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方面: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2. 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故障情况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方面:1. 加强实践环节,增设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2. 提供实践实习机会,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并参与实际的维修工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师资力量方面: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了解最新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技术和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以更好地传授知识。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以上就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的一些有效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是如何有效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一些关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有效措施。
一、合理的教学内容设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该紧密围绕实际应用来设置。
在电子电器应用方面,可以将课程内容设置为基本的电子电路原理、电子元器件的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等。
这些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实验、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电子电器维修方面,可以将课程内容设置为电子电器维修基础知识、常见故障分析与技术处理、维修实践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设置,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的专业课,因此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维修实践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保障在进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教学设备、教学材料、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只有有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在教学设备上要求能够充分保障教学需要,包括投影仪、实验台、设备仪器等,以保证教学设备能够配合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方面,要求能够丰富多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摘要】本文讨论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措施。
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创新教学方法,如引入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师资力量建设也是关键,要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总结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措施,并展望未来的教学改进,为培养更多优秀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电子电器应用、维修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师资力量、课程评价、教学有效措施、展望未来、教学改进。
1. 引言1.1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是培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教学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包括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环节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以及课程评价体系建立。
教学内容设置要符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
要紧跟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设立完善的实践基地,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师资力量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
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提供师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是评估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外部评价等,全面了解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进和提高。
2. 正文2.1 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设置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2+1>。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经济建立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的,在电子电器设备装配、生产、售后、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安装、调试、售后、维修和电工作业人员。
(二) 就业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电器设备的生产企业、销售和效劳部门,从事日用小电器、音频视频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销售和检修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护等工作。
其主要的业务工作岗位群是:1. 在生产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电器设备和相关产品的一般焊接、装配、调试等技术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调试工、电子技术员。
2. 在维修部门和检验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的修理和产品质量常规检验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质检工。
3. 在营销部门,可以从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设备的采购和售后等业务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子产品采购工、电子产品销售工。
4. 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宾馆,可以从事电气设备的保养、运行、维护和线路检修等技术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气线路安装工、维修电工。
(三) 技能要求二年一期考“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工证,二年二期必须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证。
三、知识、能力构造及要求(一) 知识构造及要求1. 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需的文化根底知识。
2. 熟悉上述电子电器设备采购及售后等根底知识。
3.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办公自动化设备等根本理论知识。
4. 掌握视频,日用小电器与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四大类电子电器设备中至少两大类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保养知识。
5. 掌握相关电子电器设备的控制元件及典型控制系统编程的根本知识。
6. 掌握相关常用元器件性能及功能的根本知识。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是现代技术类专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
随着电子电器产品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更新换代,对于掌握电子电器维修技能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需求,因此需要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维修技能水平。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的背景可以说是紧跟着科技发展的步伐,涉及到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和维修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电子电器产品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能够熟练操作常见的电子设备,并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和修复电子设备的故障。
这不仅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要求高,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维修技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探讨该专业课教学的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案例分析、实践教学、评估与反馈等方面,旨在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维修技能水平提供有效措施和建议。
【背景介绍】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是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人才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的专业之一。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需求: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电器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技术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满足。
2. 培养人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是培养电子信息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3. 推动行业发展:优质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知识,提升他们的维修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电子电器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
加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能够有效促进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日用家电维修教学计划一、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一) 知识结构及要求1. 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熟悉电子电器设备等基础知识。
3.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设备等基本理论知识。
4. 掌握视频,日用小电器与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保养知识。
5. 掌握相关电子电器设备的控制元件的基本知识。
6. 掌握相关常用元器件性能及功能的基本知识。
7. 熟悉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检修的规范。
(二) 能力结构及要求1. 具有较扎实的焊接、装配和调试基本功。
2. 具有相关电子元器件和电冰箱、空调器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和选购能力。
3. 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含仪表、设备)和工具4. 具有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家用音频、视频产品,日用小电器产品的能力。
5. 具有操作、维护电气设备和检修电气线路的能力。
6.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7. 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10. 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11. 具有查阅电子电器相关资料及其产品说明书的能力。
12. 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二、课程教学计划1、小家电的原理与维修讲授饮水机、洗衣机、电风扇、吸尘器、抽油烟机、电饭煲、电磁灶、微波炉等日用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微电脑、模糊技术在日用电器中的应用及其检修方法。
使学生掌握典型日用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了解微电脑、模糊控制原理,并能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进行典型日用电器的拆装和维修及相关工具使用等训练。
使学生熟悉各类日用电器的结构和常见故障维修(含微电脑控制部分的维修) 。
掌握常用工具及仪表的正确使用。
2、录音机原理与维修讲授录音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其检修方法。
通过实训初步掌握录音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3、收音机维修原理与实训讲授收音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其检修方法。
通过实训初步掌握收音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与系统、模拟电路与系统、嵌入式系统、电机与电磁场等方面展开,涉及电子电器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学生能否成为优秀电子工程师的重要关键。
针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一、建立现代化实验室和教学设备建设现代化实验室和教学设备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应具有较高的实验平台与实验设备,支持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如集中讲解、研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三、重视课程实践、项目实践与竞赛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围绕着实践展开,这既有单一实验任务的实践、也有学生自主设计的课程项目实践、以及参加专业竞赛等多元化形式的实践。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建立适合学生的课程测评体系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测评体系,如课堂小测、实验报告、项目演示和综合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水平。
五、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国内外电子电器行业现状,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深入了解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方向,提供拓展职业视野的课程设置与活动安排,帮助学生方向明确、规划职业,增加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需要紧密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市场需求,实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舞台。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有效措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器应用和维修技能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1. 定期组织实践教学: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实际应用和维修的技能。
定期组织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
2. 引入案例研究: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领域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在教学中引入案例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讨论和分析真实案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学生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引入实例、故事、游戏等互动环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 分层教学: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学习。
5. 建立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因此建立实训基地和实验室非常重要。
这样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6. 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项目实践:参加电子电器应用和维修的竞赛和项目实践是学生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7.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内容繁多,学生难以把握整体框架和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2+1>。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经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在电子电器设备装配、生产、售后、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安装、调试、售后、维修和电工作业人员。
(二)就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电器设备的生产企业、销售和服务部门,从事日用小电器、音频视频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销售和检修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护等工作。
其主要的业务工作岗位群是:1.在生产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电器设备和相关产品的一般焊接、装配、调试等技术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调试工、电子技术员。
2.在维修部门和检验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的修理和产品质量常规检验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质检工。
3.在营销部门,可以从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设备的采购和售后等业务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子产品采购工、电子产品销售工。
4.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宾馆,可以从事电气设备的保养、运行、维护和线路检修等技术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气线路安装工、维修电工。
(三)技能要求二年一期考“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工证,二年二期必须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证。
三、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一)知识结构及要求1.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熟悉上述电子电器设备采购及售后等基础知识。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视频,日用小电器与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四大类电子电器设备中至少两大类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保养知识。
5.掌握相关电子电器设备的控制元件及典型控制系统编程的基本知识。
6.掌握相关常用元器件性能及功能的基本知识。
7.熟悉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检修、经营职业岗位的规范和职业道德。
(二)能力结构及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焊接、装配和调试基本功。
2.具有相关电子元器件和电冰箱、空调器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和选购能力。
3.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含仪表、设备)和工具与控制编程原理技术。
4.具有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家用音频、视频产品,日用小电器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中某两类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
5.具有操作、维护电气设备和检修电气线路的能力。
6.具有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经营中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8.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9.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10.具有查阅电子电器相关资料及其产品说明书的能力。
11.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政治课1.经济政治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及其规律,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制度和经济结构,分配制度及对外经济关系,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认识科学技术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法律和职业道德法律使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职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思想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基本常识教育,特别是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具体内容,树立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提高辨别、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为学生形成与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3.就业与创业指导使学生了解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就业市场及其运行机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理解我国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行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就业技巧、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就业手续的办理程序等,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与创业能力。
(二)文化课4.语文通过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读说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素养,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适应本专业需要的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
5.数学讲授代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复数等基本内容,使学生理解其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侧重于应用。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英语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接受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使学生借助词典读懂难度略低于所学课文的英语材料,能处理简短的一般信函;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7.物理重点讲授电学基础知识,注重实验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计算机基础学习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并通过规范化训练,为学生应用操作微型计算机打下基础。
9.体育进行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养成用科学方法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不断增强体制,并具有从事本专业需要的身体素质。
(三)专业课程10.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机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非机类相关专业工作所必备的机械常识和钳工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培养非机类专业学生解决涉及机械方面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11.机械制造基础本课程是以机械设计的标准化问题和以机械制造中的金属加工、材料及工艺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技术学科。
是制冷与空调技术、汽车运用与修理等非机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
12.电子工艺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实习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是工程训练的环节之一。
其作用是为以后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准备必要的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子工艺的一般知识,通过进行电子工艺实习实践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焊接等基本技能;了解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命名方法及识别方法;初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分析与处理简单的电路故障。
通过一周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一些电工电子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获得一定的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细致、实干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3.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电器专业的一名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的特性和常见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基本分析方法14.电子测量仪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关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电子产品检验实习课程打下基础。
15.制冷与空调技术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技能课。
主要研究用于空气调节工程、冷库工程和生产工艺等场合的制冷设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系统的掌握制冷系统的各种设备和工作原。
主要任务是介绍以蒸发压缩式制冷为重点的人工制冷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制冷设备的性能及构造,并根据工程需要叙述制冷设备和管道的选择计算方法以及制冷系统的工艺设计等内容。
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6.电子技术技能训练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电子线路知识的能力和从事电子产品生产与开发的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17.电子整机装配实习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电子整机装配知识和直接从事电子整机装配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电子技术技能训练”、“电子整机维修”等课程打下基础。
18、音响设备原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音响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而掌握电子整机理论和电子整机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电子整机维修课程打好基础。
19、家电维修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技能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含仪表、设备)和工具,具有安装、操作、调试、检测与维护、维修家用音频、视频产品、日用电器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
专业选修课20、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熟悉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和流程,掌握自动化设备、生产线调试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21、ProtelDXP熟练应用ProtelDXP设计电工、电子产品。
22、音响设备原理与技能训练掌握集成电路收音机、录放音机、功率放大器、CD唱机、VCD 机的装接、调试方法和基本技能。
23、电子电路基础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材料、型号、分类、识别。
24、制造工程师CAXA25、数控仿真加工26、PLC五、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实践性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