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景观设计方案

景观设计方案

景观设计方案景观设计方案「篇一」一、项目简介1、工程概况贮水山公园位于辽宁路东侧,贮水山公园又名儿童公园,占地18、54万平方米。

园内建有环山道路,两旁栽植雪松,山北侧修建儿童公园,增设一批儿童游乐设施和12生肖雕塑群像。

1984年辟为山头公园。

园内分为儿童游艺、文化娱乐、登高眺望、安静休息四大功能区。

每年元宵节期间,在此举办元宵山会。

二、园区景观设计依据1、建筑总平面规划设计图2、景观规划平面图3、其他有关规定三、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1、坚持社会化原则。

作为旅游城市,青岛必将扮演城市形象展示得功能。

也是市北区最北侧的公园,承载大量的休闲需求。

但主要为儿童服务。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2、坚持经济性原则。

在实事求是地基础上设计,软景为基石,注入文化与活力,拓展活动空间。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3、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四、景观设计基本理念规划目标打造一个儿童游乐的空间,认真研究基地现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考虑基地的功能间结构,合理确定交通系统和景观系组织、空统,用心构建一个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交通顺畅、环境宜人的“参与性、生态化、系统化、独特性”的现代儿童游乐空间。

充分解读本项目的区位特质,打造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土地使用集约化。

努力营造儿童公园内部高品质的景观环境,形成绿树如荫、碧水点缀、空气清新的可驻留空间。

注重儿童环境空间的设置。

协调各个功能性质使用的区域形成相互联系而又互不干扰的区域关系,从而提高内部功能之间的共享与共融,提高其使用效能。

国内十大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国内十大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
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
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
(3)空间定位: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
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
要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应用自相似的
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
个庭院成为空间定位的参照,使用者可
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
饶,
11
设计特点:永宁公园作为生态基础设施 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永宁公园的 生态服务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
自我感悟:岐江公园注释了设计者对“设计” 的理解: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 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或原有设计师的 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历史的积淀, 更是故事的载体。然后对旧有设计进行修饰 和增减,以图能更加艺术和戏剧化的表达旧 设计的精神。最后才是新形式的设计,其目 的是通过诗化的语言,将设计师的强烈场所 体验,传达给造访者,同时,更能满足新的 功能和审美需求。
落。另外,歧江一侧凿穿江岸,一方面满足水
利要求,同时也保留了江堤上的古榕树,形成江外有江的景观Fra bibliotek果。4
A
细部分析: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北区以 广阔的草坪为主,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 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作为公共休闲区 域也是工业遗产区。中区以内湖与保留下来 的工厂构筑物构成,作为公园的服务与后勤 管理的所在地,也建有中山美术馆属休闲娱 乐区。南区其内以保留的大叶榕构成的自然 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是自然生态区。从动 静来看,北区为动区,视野开阔,有大面积 铺装的广场。南区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
视我们田园的时代,在这个举“农转非”
的年代里,13亿的人口中每年有1%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 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 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 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室外管线及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并 预留室外风机、管线等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 的整体效果。应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 面的“二次施工”。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
1.住区内部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通风,如点条结合、 高低错落、底层架空等; 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宜构建绿化带、水道、花廊 等景观通道;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迎/挡风; 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1.2 适用性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等,也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住宅设计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1.3 社会性原则
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感,并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际交往,引导人(群)的交互行为及社区休闲健身活动。提倡公共参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
3.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1.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 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 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 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 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 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 和谐。

优秀景观案例(铺装,水景,植物)PPT

优秀景观案例(铺装,水景,植物)PPT

SED新西林景观国际
SED延续江南水乡的诗画情怀,赋予 景观现代中式的风格与简约雅致的基调, 倾力表达质朴、内敛、自然、艺术、和谐 与宁静的氛围。 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运用多元的、现代的设计向中国的传统文 化致敬,全新演绎传统元素,成就多元的 独一无二的“韵”.
Wrth La Rioja博物馆花园
场地中无序的线条会让人想起自然、 树枝、树叶、通道、隧道、河流,设计师 通过这些线条形成一个虚拟的网络,并以 此划分和联系着整个场地。我们设法去控 制每个不同区域未来的景观,并使其成为 一个互有联系且整体平衡的花园景观
Wrth La Rioja博物馆花园
场地中无序的线条会让人想起自然、 树枝、树叶、通道、隧道、河流,设计师 通过这些线条形成一个虚拟的网络,并以 此划分和联系着整个场地。我们设法去控 制每个不同区域未来的景观,并使其成为 一个互有联系且整体平衡的花园景观
圣地亚哥学术庭院
冬眠的草坪和耐旱本土植物物种在圣 地亚哥的地面景观中占支配地位。细心而 缜密的排水和坡度设计,营造了近乎平直 的中心草坪,由此罕见的雨水能被收集用 以维持本土加州枫树,进而在景观铺地上 形成真正的室外空间。景观设计师和艺术 家共同调整小径的布局并确定艺术品的方 位。
美国Hocker DesingGroup事务所
镜面水景
3
植物案例
常用植物运用: 屋顶花园,园林景观,小型景观
瑞士花房植物园
建筑师在瑞士完成了一个花房式植物 园,植物园设计充分融入当地地理文脉, 此次设计灵感来源于周围的森林环境。花 房植物园的理念在于扩大森林的覆盖面。 植物园采用了多边形建筑形态,就像是四 个形状迥异的蓝色玻璃足球,表面的花纹 类似于棋盘。 这个如同自然界细胞分裂的几何形状 屋顶 就像是从周围的老树干分裂延伸出 来的,树干从树顶处向外分支,大约有5 米长,从而形成自然的屋顶。建筑的基本 架构是增强型钢制,外层是玻璃材质,包 裹在钢架上面,以便保持内部空间的温度 。

景观设计的五个要素

景观设计的五个要素

景观设计的五个要素景观设计通常包括以下五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对于创造出独特而令人愉悦的景观环境至关重要:1.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景观设计的基础,涉及到整体的布局和组织方式。

这包括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大小和相互关系,以及定义路径和连通性。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创造出流畅、舒适且易于使用的景观空间。

2.植物选择与配置: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能够赋予景观独特的美感和氛围。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尺寸和颜色,根据景观目标进行配置,可以实现季节性变化、景观层次和色彩对比等效果。

同时,考虑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态特性,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适应环境。

3.地形与水体:地形和水体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能够赋予景观独特的形态和动态特性。

通过地形塑造、起伏和平整的变化,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动感。

水体如池塘、喷泉或小溪,不仅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还为景观增添了生命力和活力。

4.材料与构造:材料与构造涉及到景观设计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和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和质感,同时考虑其可持续性和耐久性。

构造技术包括路径、座椅、围栏、照明等元素的设计和安装,以提供功能和舒适性。

5.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景观设计中常常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改变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氛围,延长景观的使用时间,并强调特定的景点或元素。

合理选择照明设备、灯光色温和照明角度,以创造出安全、温馨和戏剧性的照明效果。

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并根据项目的目标、场地条件和用户需求进行灵活的组合和平衡,可以创造出独特而具有魅力的景观设计。

同时,与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考虑相结合,能够营造出宜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环境。

环境景观设计

环境景观设计
• 2.尽可能与小区公共活动或商业服务中心、文化 体育设施等公共建筑设施结合布置,集居民游乐、 观赏、休闲、社交、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形成一 个完整的居民生活中心。
• 3. 应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地形、原有绿化基础进行 选址和布置。

用地规模
1.就小区规模而言,我国小区规模以 1万人左右为宜, 根据定额标准,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人,若 小区中心游园和组团绿地各占50%,则小游园面积以 0.5h㎡左右为宜,另一半可分散安排为住宅组团绿地。
buju
• 3.均好性的绿化系统。
居住区各类绿地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掌握) 二.居住小区小游园绿地规划设计 (掌握 ) 三.居住组团绿地规划设计 (掌握) 四.宅旁绿地规划设计 (了解) 五.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
( 了解 )
一.居住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1.2.2 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 注重合理使用当地材料和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 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2.3 生态性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 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 的可持续发展。
13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三要素环境绿化生态户外行为活动景观空间形象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硬地率1530多配活动场地内外结合借景绿满全景与众不同21环境绿化生态最大限度利用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作为景观场地环境绿化生态借景远山或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社区户外行为活动动态性娱乐活动与静态性休憩活动的结合如何在方案阶段把握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三阶段考虑内容第一阶段总体环境布局很重要

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

地形改造
根据景观需求和生态目标, 对地形进行必要的改造, 如堆坡、挖湖等。
地形设计
利用地形变化创造丰富的 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同 时考虑水土保持、排水等 因素。
04
景观生态设计的实践与应用
城市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 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观生态设计 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合理配置植物 群落,营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城市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还应注重文化传承和历 史保护,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使 公园成为展示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城市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应注重生态平衡,通过 合理的植物配置和地形改造,改善土壤和水质, 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 调节能力。
城市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要注重人性化设计,满 足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市民的需求,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空间和设施。
居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
01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居住区的 景观生态设计应注重营造宜居的环境,提高居
民的生活品质。
03
居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应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 展,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
环境污染。
02
在居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中,应合理规划绿地 和开放空间,增加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为
水资源保护
通过雨水收集、污水处理、水源涵养等措施,保 护和改善水资源质量。
水景观设计
利用水体、水岸、水生植物等元素,创造具有观 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的景观水体。
水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减少对传 统水源的依赖,提高用水效率。
地形的利用与改造
01
02

论环境艺术中的景观设计

论环境艺术中的景观设计

论环境艺术中的景观设计一、环境艺术的涵义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

包括四部分:第一环境。

即自然环境,指自然界中尚未被人类开发的领域,是山脉、草原等自然形式和风、雨等的自然现象所共同构成的系统。

第二环境,即次生环境,指人类改造、加工过的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

它包括田野,被改造的山脉、河流等,特别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

第三环境,即社会环境,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环境系统。

每个人都处于各自的社会圈中,从而构成了特定的人文社会环境。

第四环境,即人工环境,人工建造的景观、建筑、艺术品及各项环境设施组成的人工环境系统。

景观包括公园、广场、庭园景观等。

建筑包括各种建筑物以及由它们围合的内部空间。

二、影响景观设计的因素人类对环境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更能够适应人们生活各方面需要的、丰富多元的、科学健康的生存环境。

今天,生活环境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进行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没有相当的人文素质与修养就没有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没有可能创造出崇高的艺术境界。

人文思想是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结晶,它包括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历史积淀、文化发展等。

2、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的建设不但要保证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还要使人们的心理上和精神上达到平衡与满足,城市景观就是人类精神和理想在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是精神的物质化。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区域景观、广场改造、街区拓建,还是园林建设等都要首先考虑城市整体环境构架,最大限度,最合理地利用土地、人文和自然资源,并尊重自然、生态、文化、历史等科学的原则。

使人与环境彼此建立一种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

3、环境保护。

一切景观建筑活动都应从认识环境的各种变化和生态因素出发,引入环境保护意识,将人们与环境同时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研究。

三、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景观设计立项(1)人文环境的分析人文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人们对物质功能、精神内涵的需求以及地域群体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
功能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是否满足校园内师生的使用需 求,如休息、交流、学习等。
生态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对校园生态环境的贡献,如空 气净化、噪音降低、雨水收集等。
美学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的视觉效果,包括色彩、形态、 空间布局等是否具有美感。
文化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是否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与校 园历史、传统相据校园功能分区和学生活动特点, 合理规划绿地布局,提高绿地的使用 效率。
01
02
增加绿化种类
引入更多具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的 植物种类,丰富绿地景观的层次和色 彩。
03
完善设施配套
在绿地中增加座椅、灯光、标识等设 施,提高绿地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展望未来发展
关注校园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结 合新技术和新材料,推动绿地景观设 计的创新和进步。
人文关怀
人性化设计
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 需求,提供舒适、安全、 便捷的校园环境。
文化传承
将校园文化融入景观设计 中,体现学校的历史、传 统和特色,增强校园文化 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互动与参与性
创造互动性强、参与度高 的绿地景观,满足师生交 流、休闲、娱乐等需求。
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
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节约土地、 水、能源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游戏设施
设置沙坑、攀爬架、滑梯等儿童游乐 设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望。
自然教育
种植果树、蔬菜等,让孩子们了解植 物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 践能力。
互动空间
创造开放式的草坪、花坛等空间,鼓 励孩子们自由奔跑、交流互动,培养 他们的社交能力。
05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评价与优化
设计评价方法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林业科 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1 0 0年 第 7期
居 住 区环 境 景观 设计
李 艳 刘 玉婷 贺 玮
( 郑 州牧 业 工程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生物 工程 系 , 南郑 卅f 5 0 1 河 南水 木 石 景 观 设 计公 司 ;’ 河 0 1; 4 中国 人 寿财 险 公 司 )
对居 住区 需求 已经 从 “ 者有 其屋 ” 居 的普 通居 住 区逐渐 转 向
以美 化小 区环 境 、 强住 宅 的识别 性 , 成有 变化 、 增 形 有韵律 、 疏密 有致 , 植物 和谐统 一 的居住 空间 。 与 小 品在 居住 区硬 质景 观 中 具 有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心 精
需要 。
关键 词 居 住 区环境 ; 景观设 计 ; 构成要 素 ; 在 问题 ; 存 趋势 中图分类 号 T 8 .2 U9 4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7 9(0 0)7 0 6 — 2 07 5 3 2 1 0 — 22 0
随着社 会经 济 的发 展 , 人们 生 活水 平 的 日益 提 高 , 民 居
区环 境设 计 的关键 是要 以人 为本 , 可持续 发 展为原 则 , 以 以
生态 学 为基 础 , 居住 区 环境 进 行 人性 化 、 态化 的设计 , 对 生 创造 有序流 动 的小 区环 境空 间 序列 , 造 自然 、 谐 、 康 、 营 和 健
舒适 的居 住 区环 境 , 到 “ 建 筑一 境 ” 规 划设 计 中 的 达 人一 环 在
摘要 环境 景现在 居住 区中逐 渐发挥 着重要 作 用 , 通过 对居 住 区景观构 成要 素 的解 析 , 结合居 住 区环境 景观 设 计 中存在 的 问题 。 讨 探 居住 区环 境景观 设计 的发展 趋 势 , 以期在 发挥 景观环 境 功能 的同 时, 大限度地 提 高居住 区的生 态环境 质 量 。 最 满足居 民进 行社 会性 活 动的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

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景观空间设计基本方法是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涉及到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这些方法旨在创造一个功能完善、美观舒适、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景观空间设计基本方法:1. 需求分析:了解客户和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是设计的第一步。

这包括对场地特点、功能需求、环境要求、社会文化背景等的分析。

2. 研究景观背景:在设计之前,对场地的环境背景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这包括了解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植被、历史文化等,从而将设计与环境相协调。

3. 建立概念:根据需求分析和景观背景研究的结果,设计师需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

这个概念将成为设计的基础,包括设计的整体思路、主题和风格。

4. 空间规划:在设计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师需要进行空间规划。

这包括确定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及人们在空间中的流线和连接方式。

5. 设计细节:在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师需要进行具体的设计。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植被、家具、灯光等,以及设计元素如颜色、纹理、比例等的运用。

6. 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节能减排、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目的是实现景观空间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7. 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设计过程中,与利益相关者如业主、使用者、政府部门等的合作至关重要。

他们的反馈和建议可以帮助设计师确保设计符合各方利益和期望。

8. 试验和评估:在设计完成之前,设计师需要进行试验和评估。

这包括原型制作、实地勘察、用户反馈等,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进,确保最终设计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

9. 施工管理:设计完成后,施工管理是确保设计顺利落实的关键。

这包括施工期间的监督、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等,以确保最终的景观空间符合设计意图。

10. 持续的管理和维护:设计完成后,景观空间需要进行持续的管理和维护。

这包括定期的植物养护、设施维修、环境管理等,以保持景观空间的良好状态。

总之,景观空间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众多的要素和关系。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1 总则1.1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 总体环境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 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环境景观设计要素

环境景观设计要素

陶砖
透水瓷砖
陶瓷锦砖 俗称马赛克。指边 长不大于40㎜、具有多种色彩和 形状的小块砖镶拼组成各种花色 图案的陶制品。色泽鲜明、图案 美观,装饰效果好。
金属工字钢 槽钢 方钢 角钢 圆钢 螺纹钢 扁钢
玻璃幕墙
中空玻璃窗
钢 化 玻 璃 地 台
合成材料
塑胶地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色 彩,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力,具有平整度好、抗 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
五、喷泉常用的控制方式 1、手动控制方式 2、时间继电器控制方式 3、音响控制方式 4、混合控制方式波光喷泉ຫໍສະໝຸດ 超 高 喷 泉程控喷泉
雕 塑喷泉
干池喷 泉
感应喷泉
工 艺 喷 泉
激光喷泉
激浪喷泉
悬 挂 喷 泉
烟 火 喷泉
音乐喷泉
水幕喷泉
水幕喷泉
便 携 喷 泉
(1)静态的水:规则式水景池、自然式水景池、镜湖小区环 境景观游泳池
(2)动态的水:流水、溪流、落水、瀑布、喷泉
一.喷泉的定义 喷泉是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利 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 喷泉状态。
壁泉:由墙壁、石壁和玻璃板上喷出,顺 流而下形成水帘和多股水流。
2、我国目前经常使用的天然石材种类 (1)湖石 (2)黄石 (3)石英 (4)斧劈石 (5)石笋石 (6)千层石
软质环境设计
(一)植物
1、植物在环境景观中的作用
(1)空间塑造上的作用。 (2)改善环境的作用。 (3)美化环境的作用。 (4)生态的作用。
2、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
卵石 经自然河流冲刷形成的
圆形、椭圆形等外观光滑的天然 石头。有黑、黄、灰、白等色。 常将鹅卵石按色彩、粒径大小 分类铺地,构成图案。也可贴 各类装饰墙面, 自然而有野趣。

环境艺术设计优秀案例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优秀案例分析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贝多芬音乐花园
1
贝多芬音乐花园
贝多芬音乐花园是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公共空间,位于德国波恩。这个项目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通过将音乐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为公众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休闲场所
贝多芬音乐花园
1.1 设计理念
贝多芬音乐花园的设计理念是将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手法,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设计师通过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深入研究,从中汲取灵感,将音乐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天空之城——未来主义风格住宅区
2.2 设计风格
天空之城的设计风格以未来主义为主,运用流线型的建筑造型和大量的玻璃幕墙,营造出一种未来感十足的视觉效果。在色彩上,设计师选择了白色和银色为主色调,象征着未来的科技感和现代感。同时,住宅区内的绿化和公共设施也充分考虑了人性化和智能化设计
天空之城——未来主义风格住宅区
森林城市的设计风格以自然为主,运用大量的植物和生态元素,营造出一种森林般的城市氛围。在色彩上,设计师选择了绿色和棕色为主色调,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和和谐。同时,城市内的建筑和公共设施也充分考虑了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
森林城市——绿色生态城市设计
4.3 创新性
森林城市的创新性在于它将自然生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打破了传统城市规划的设计模式。通过在城市中营造大面积的森林和绿地,打造出一个充满绿色和生机的城市空间。此外,城市内的绿色能源利用和智能化设施也增强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水墨画博物馆——文化艺术建筑
5
水墨画博物馆——文化艺术建筑
水墨画博物馆是一个文化艺术建筑项目,位于中国杭州。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打造一个展示水墨画文化的专业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景观设计蔺宝钢吕小辉何泉编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目录第一章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概念、内涵及设计原则一、环境景观设计概念的界定二、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三、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原则第二章环境景观艺术设计测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的环境设计一、中国古典园林二、西亚环境艺术设计三、欧洲古代环境艺术设计第二节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第三章环境景观的空间构成要素一、基本要素二、影响基本要素的变量三、要素的组织第四章环境景观空间中的复合界面要素第一节区域地形要素一、地形二、地理气候(微气候)第二节基面要素一、硬质要素二、柔性要素第三节围护要素一、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立面二、独立墙面三、台阶和坡道第四节环境景观中的设施小品要素一、环境设施小品的类型二、环境设施的功能特性和设计原则三、环境设施的设计要求第五节城市环境中的景观雕塑一、城市雕塑的基本形式二、城市雕塑的的表现类型三、城市雕塑的类型四、雕塑材料的选择第五章空间行为和行为在空间中的秩序第一节环境—行为概念一、行为的含义二、行为的特点三、影响行为的因素第二节空间行为一、领域和领域性二、个人空间和人际距离三、私密性和拥挤感第三节行为在空间中的秩序一、行为在空间中的流动与分布二、环境空间的组织构成第四节行为的类别和具体内容一、行为活动的类别二、几种具体的行为方式三、年龄差异引起的行为差异四、行为发生的内在因素对空间的要求第六章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一、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二、办公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三、商业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四、文化、纪念性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第七章道路环境景观设计一、道路的比例二、路面设计三、道路种植设计四、停车场设计五、道路设施设计第八章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第一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概述一、居住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的要求特点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第二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内容及要点一、居住区空间的划分与设计二、步行与坐憩行为及其休憩空间设计三、活动场地设计四、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五、学生作业评析第九章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一、学生的行为特点二、校园外部环境景观设计三、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四、学生作业评析第十章城市广场环境景观设计一、城市广场的类型二、城市广场中人的行为及活动内容三、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点四、城市广场设计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略)5、《城市景观》魏向东、宋言奇【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6、《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王向荣、林菁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10、《建筑外环境设计》钱健、宋雷【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22、《外部空间设计》日本卢原义信【M】中国建筑出版社,198528、《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30、《风景园林设计资料集——园林绿地总体设计》【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31、《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美)约翰.O.西蒙兹. 俞孔坚译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33、《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洛琳.弗朗西斯俞孔坚译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第一章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概念、内涵及设计原则一、概念的界定二、内涵1.功用性2.生态性3.文化性4.社会性5.心理性6.美学性三、设计原则1.动态性原则环境景观的整体性、复杂性与系统性,要求在设计中必须以动态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就是将景观环境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

更加着眼于它连续的变化,使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与弹性。

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

2. 地域性原则包括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和人文条件。

研究环境景观地域性特点时,要解析不同地域内部的结构,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地域整体中的作用,地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在发展变化中的制约关系。

3. 多样性原则 含两个层次:在在设计中,对已有多样性予以保护与维持, 同时通过设计手法创造多样性。

4. 人本性原则:舒适性、可选择性、可参与性、方便性、可识别性(有层次感、标志物、指示信息、文化感,并环境良好)。

第二章 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现代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现代主义园林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包括:1、 大众化设计2、 形式与功能相结合。

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形势与功能有机结合。

3、 园林与环境相融合4、 注重空间,5、 简洁的构图,自由的布局6、 创新与丰富的设计手法第三章 环境景观的空间构成要素二、影响基本要素的变量 1、数量 2、位置 3、尺寸4、方向—要素的形状会加强方向感,特别是线或线性形状。

5、形状—环境的整体性设计中,平面形状的和谐统一很重要。

6、间隔——要素之间以及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的艰巨是设计整体的必要部分。

7、质感与颜色三、要素的组织第四章环境景观空间中的复合界面要素第一节区域地形要素一、地形1、平坦地形无私密性和围合感,视觉连续性和统一感,不足引起刺激效果,具有多方向特性,因此布置于平坦地形上的设计构筑物和设计元素,极具延伸性或多样性。

设计中通过颜色鲜艳、体量巨大、造型夸张的构筑物或雕塑增加空间趣味,形成视觉焦点。

通过构筑物强调地平线和天际线的水平走向,形成大尺寸的韵律或通过竖向构筑物形成水平走向的对比,增加视觉的冲击力;也可以依靠植物、沟壑或者其他因素的帮助进一步划分空旷的空间,从而建立具有较好的私密性空间。

2、凸起地形更具动感和变化,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视觉中心,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的要素,可在高处设置构筑物或建筑物来突出焦点特性。

3、山脊地形形状更紧凑、更集中,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动势感。

山脊地貌与凸起地貌都可以限定户外空间边缘,还可以调节微气候,同时可以提供具有外倾与周围景观的制高点。

设计时要顺应地形所具有的方向性和动势感,道路、构筑物以及各种场地均以线状形式沿山脊线或至少平行于山脊线布局。

4、凹形地形具有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属性,稳定、安全,可做观演空间。

5、谷地一系列连续和线性的凹形地貌,成线状,具有方向性。

二、地理气候(微气候)设计中考虑:一、如何利用特定的气候条件进行最佳场地和构筑物设计;二、用何种手段修正气候的影响以改善环境。

必须合理利用阳光的功效、主导风向、下垫面,合理布置。

1、阳光在活动场所的南面和东南面应选择落叶树木,夏季遮挡阳光,冬季可让阳光穿过,此外树冠伸展的高大落叶树应种在南面,夏季可提供更多的荫蔽。

西北面选用常绿树木或灌木,浓密的常绿植物。

2、风向可以利用简单的构筑形式如座椅、小径、凉亭、藤架、游廊等对空气进行引导、集中和加速,通风降温于构筑物和场地的正确朝向相结合,景观要素的适当布置能创造出被动式微气候。

3、下垫面可利用植被散热,砖石、瓷砖、混凝土板铺地吸收和储存热量。

第二节基面要素一、硬质要素1、作用1)增加耐用性2)诱导与指示方向3)提供休憩场所4)划分用地用途5)影响空间的比例感觉6)统一作用具有易识别性7)背景作用8)创造视觉趣味并加强空间个性9)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通过控制铺装的材料、宽度、间隔。

铺装的无方向性和稳定性,常使用与道路的停留点和休息地。

或用与景观中的交汇空间。

2、设计原则1)统筹考虑功能与视觉美观的需求。

首先根据功能的要求,对铺装材料、结构、形式、色彩等加以选择,同时注意美观。

3、用材种类:不宜太多,应以一种材料作为设计的主要用材,再一其他材料作为对比以造成视觉的多样性;同时,为了整个环境的统一与呼应,主要用材可以贯穿于整个设计中的不同地点,以便建立统一性。

材料种类(见表)1)结合平面图与透视图两方面来考虑。

平面图上,应着重于考虑创造一个引人注目的平面样式,而且能与其他设计要素相融合。

从透视图角度研究铺地的设置,平行于视线的铺装材料,强调铺装面的宽度,垂直于视线的铺装线条,则强调其深度二、柔性要素1、植物建筑功能: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也是空间造型功能。

工程功能:防止眩光、土壤流失、噪音及交通视线诱导。

调节气候功能:遮阴、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

美学功能:强调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设计元素,使其作为景观的焦点或背景。

1)对空间的划分——开敞空间:利用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界定要素,形成流动的、开放的、外向的空间。

半开敞空间:在开敞空间的一侧利用较高的植物造成单向的封闭,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延伸性,用以突出主要的景观方向。

开敞的水平空间:利用成片的高大乔木的树冠形成一片顶面,和地面形成四面相对开敞的水平空间。

封闭的水平空间:在水平空间的基础上以低矮的灌木在四周加以限定,特征是与周围环境相对隔离。

垂直空间:将树木的树冠修剪成锥形,形成垂直向上的空间态势。

2)对空间的改造——利用建筑和植被相结合来塑造空间○1包被○2连续○3遮蔽○4私密性控制3)色彩和质地深色、浅色使景物后退和前进。

质地:个体或群体在视觉上的粗细感。

粗质地易吸引视线,生命力充沛,有逼近感,应有节制使用,避免因过于分散而使设计尺度失调。

中质地植物枝叶大小适中,适于作为粗质地和细质地植物的中介物。

细质地植物教师和布置在小空间,使空间显得宽敞,适用于已经较为拥挤的空间内。

4)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木本植物、花卉植物和草坪植物)木本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孤植——画龙点睛,位置应从环境整体构图的协调考虑,其背景应有强烈对比,并植在开阔地方,一般在自然是园林中不植在中央,而应偏于一侧。

对植——一般不做主景,而作配景强调陪衬主题,庄重、整齐、对称平衡的感觉。

多用于公园、道路、建筑、广场的出入口,丛植——个体之间既有统一联系,又有各自的变化,分别以主、次、配的地位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组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植物群体。

还可作为屏障分割空间,常用于园林绿地入口或主要道路的分道、弯道尽端的处理,亦可作大型公共建筑物的配景和局部空间的主景;景物的背景;或用以增加空间的层次和作为夹景及框景。

设计注意:1)在位置上要达到均衡,里面已有大小、高低、层次、疏密、色彩、亮度等方面的变化。

2)栽植底标高,最好高出四周的草地或道路,以利排水,同时在构图上要显得突出。

群植——设计注意:1)布置在有足够空间的开敞地上。

2)树群内部最好采取郁闭和成层的组合。

3)栽植地标高于外围草地、道路或广场,并向四面倾斜,以利排水4)树群林缘线的纵轴和横轴切忌相等,最好不超过3:1,若大于4:1则为带状树群或林带。

林带——主要用于屏障视线、分隔园林、防尘、防风,作为背景及河流与道路两侧的配景。

列植——多用于规则园林式园林造景设计中,如道路、广场、办公楼前等。

2、水体利用静水、流水、动水(跌水、落水、喷水)此外,还可利用水声、倒影的声、像技术创造更丰富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