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范文word版 (10页)
修辞学发凡读后感3000字
修辞学发凡读后感3000字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现象和修辞技巧的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通过修辞学的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对作品的美感产生的重要作用,也发现修辞学对于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我对修辞学的学习和思考的一些感悟。
首先,通过学习修辞学,我对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修辞手法是作家用来增强作品感染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也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和意图的重要工具。
我了解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对仗等等,这些手法具有一种隐喻和象征的特点,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作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和意象,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其次,修辞学的学习让我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不再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和表面意义的理解上,而是更加注重作品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也更能够品味到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在读后感中,我可以通过修辞学的知识分析作品中的细节,发现其中的艺术构思和审美价值,使得读后感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此外,通过修辞学的学习,我也发现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写作,修辞手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在演讲中使用比喻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中使用排比和对仗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美感等等。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让我们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总结来说,修辞学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修辞手法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也提高了我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能力。
同时,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使得我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对修辞学的学习,我意识到语言的表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力量,只有通过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才能够使语言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读《修辞学发凡》
读《修辞学发凡》摘要:陈道望的《修辞学发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科学系统的修辞学专著。
《发凡》树立了修辞学科学研究方法的楷模,尤其是在20世纪,没有任何一部修辞学著作能与它媲美。
本文就书中所展示的主要内容、影响、后人的评价进行了综述并表达了自己在读此书时所产生的疑问和所受的启发。
关键词:《修辞学发凡》疑问启发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要本质的区别于本科时期的学习,那就是研究精神,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在拥有一定理论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拓展认识问题的多种方法,延伸问题的深度。
阅读经典是就是一个好方法,笔者在上修辞学和语体课时,老师都有推荐的书中有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
近来买了一本,从头到尾读了一遍,阅读的过程中我好像是在直面与作者交流,虽然有些例子还不太好懂,但阅读中却时时令我欣喜,好像在面前开启了一扇新的亮窗,不断涌入新鲜空气,沐浴心灵,拓宽视野。
这是我第一次读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
让我在读此经典中获得了顿悟、启发与成长。
陈望道先生十余年不辞劳苦,遵循自己提出的“研究的注意必在同。
而平日的观察却在异。
”的原则,广泛阅读,深入观察,搜集信息,整理归类,精细研究各种修辞现象终于于1932年完成了自己提出的修辞学的主要任务“搜集事实材料,尽力观察、分析、综合、类别、说明、记述”。
其标志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科学系统的修辞学专著《修辞学发凡》。
我的阅读启示:由于才学疏浅,在阅读《发凡》时产生了很多不解的问题,1.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之说,按现在一般常人的理解,消极就是坏的,不好的意思,积极即好的向上的之意,所以在没看下文的情况下,我们容易把消极修辞理解为:修辞使用不当,而《发凡》中,积极与消极却有着异于常理的意义,消极修辞,即是“记述的,以平实的记述事物条理为目的,力避参上自己个人的色彩。
常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细周密地记录事物的态度、性质、组织等等,使人一览便知各个事物的概括的情状。
”积极修辞,“以生动的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虽然也以客观上为经验做根据,却不采取抽象化、概念化的法式表达,而用另一种特殊的法式表达,其表达的法式是具体的、体验的、情感的。
精读《修辞学发凡》,感受经典魅力
术著作 , 部经 历 了 时代 检验 的不 朽 巨著 ,我 国现 一 “ 代 修 辞 学 的奠 基 石 ”, 现 代 修 辞 学 史 上 的 重 要 里 程 “
的具 体 修 辞 现 象 陈 望 道 先 生 将 “ 辞 现 象 ” 确 定 为 这 个 学 科 的 修 明 研 究 对 象 , 发 凡 》的 研 究 对 象 自然 是 “ 辞 现 象 ” 《 修 。 通 读 全 书 , 发 凡 》 从 纵 ( 语 表 达 的具 体 过 程 ) 横 《 是 言 、 ( 辞 手 法 、 辞 成 例 的 具 体 表 现 ) 个 方 面 确 定 这 修 修 两
李 胜 梅
( 昌大学 中文系 、 南 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 江西 南 昌 30 3 ) 30 1
摘
要: 细读 、 精读现代修 辞学奠基作《 修辞 学发凡》 可采 用三种不 同层次 、 同性质的 阅读 方式。第一层 次 , , 不
基础性 阅读 : 了解全书主要 内容 , 包括研 究的对 象和现象 , 出的框架和结论 , 得 所用的理论和方 法。第二层 次 , 学术 背景性 阅读 : 了解经典著作产生的学术背景, 进一步评价 其在 学术史上 的地 位、 价值 和不足 。第 三层 次 , 究性 阅 研
细读一遍 , 了解 全 书对 每 一 个 具 体 观 点 的 详 细 阐 述 ,
收 稿 日期 :00—0 —1 ; 2 1 6 7 修 回 日期 : 1 0 2 0—1 一l 0 8
作者简 介: 李胜梅(95一) 女 , 16 , 安徽 含山人 , 南昌大学 中文系 、 客赣方言与语 言应用研究中心教授 ,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用语法研究
辞 定 着 之 间 往 往 还 有 一 个 对 于 语 辞 力 加 调 整 、力 求 适 用 的过 程 ;或 是 随 笔 冲 口一 晃 就 过 的 ,或 是 添 注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作于1932年,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开山之作,承前唐钺《修辞格》,启下科学的修辞学研究,大致可以看出如下闪光点:一、科学的分类体系科学的分类体系是陈望道在《发凡》中多次强调的其创新之一。
陈望道的分类体系,科学之处一是如他在文中所说,可以将几乎所有修辞现象都包纳在内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管是积极修辞还是消极修辞,具体到《发凡》的重点即积极修辞中的“辞格”部分,即使新出现的新的修辞手法,也能很快在陈望道的分类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为文辞语言不外乎材料、意境、词语与章句,所以他的分类方法包孕能力很强。
还有一个科学之处就是辞趣的提出,陈望道首先提出了“辞趣”的概念,辞趣指的是语言文字本身情趣的运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辞的意味,辞的音调和辞的形貌,辞趣的提出在某种意义上模糊了辞格运用与否的界限,即存在一些不那么完善的“辞格”,这种辞趣来源于人对表现力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使用界限分明的辞格才能让语言较强的表达能力,于是辞格运用与否之间,表达与记述两种法式之间呈现了一种顺滑而自然的连接,这对一门严格限定范围的学科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很明显陈望道是直接从经验材料入手对修辞活动进行研究,《发凡》受其时尚未建立为体系的传统修辞学框架影响较少,而又掌握材料较多,故而不是粗暴地根据构想出来的框架限定学科范围,他对修辞活动的产生机制了解较为深刻,才能在经验材料上直接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
二、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分野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他采取的研究范式的体现,陈望道在《发凡》第一篇的结尾声明是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研究修辞学,强调“内容决定形式”而“内容”本身又常为“立场、世界观和社会实践”所决定,任何“内容”都能产生各自的形式,而不是视原先的修辞概念为“有标记”的,而原先的白话概念为“无标记”的零形式,具体到这个分类框架中,我们可以发现,陈望道提出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的两大分野是难能可贵的,“没有修辞就没有任何表达”,在这里他赋予了各种“内容”同样的地位,即使是所谓“粗俗”的市民口语,也没有任何理由比积极修辞低级,如果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并不需要使用过多的积极修辞,只有所谓“平淡乏味”的修辞能帮助它们很好地适应情境与题旨,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嘲笑它们的语言“低级”呢?这是与原先的文辞本位相对的,从语义上看,修辞义为修整文辞,陈望道“消极修辞”的提出破除了这一观念,这里有两点积极意义,首先,旧有的纯粹雕琢形式的修辞不再成为少数人所享有的技术手段,而只不过是适应情境与题旨的工具而已,于是修辞学中雕琢词句的“美感”便让步了,语言修辞与表达真正成了所有人的共同能力,或许不应有人为自己不加修饰的“低等”语言而遗憾。
浅谈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浅谈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1932年是值得纪念得一年,这一年陈望道先生发表《修辞学发凡》,中国有了第一部科学、系统得修辞学著作.叶圣陶先生讲,《发凡》“是最完整得”“好书”,“有了这部书,修辞法上得咨询题差不多都已头头是道地解决了”.新加坡郑子瑜教授讲《发凡》是“千古不朽得巨著”,陈望道先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得修辞学家”.可见,陈望道先生是德高望重得,是令学术界所敬慕得.那么,他因何受到几代人乃至世界学术界得学者得尊重呢?其中得缘故自然是显而易见得——是因为他所取得得成就以及他为学术界所做得巨大得贡献.尤其体现在他在修辞学理论方面所做得贡献.陈望道得《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得一座丰碑.《发凡》得历史功绩并不仅仅在于它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得精辟见解和重要结论,还在于它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并确立了研究方法和范式.一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具体谈谈《发凡》得成就:(一)《发凡》中以“语言为本位”得准则,有独特得创新性.当有些修辞学家把修辞学划入文章学与美学或文学时,陈望道却能从语言学得角度来研究、论述修辞学,也确实是“以语言为本位”.我们都明白,索绪尔语言学讲得核心思想是认为“语言学得唯一得、真正得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得语言.”[1]所谓“以语言为本位”研究修辞学,按照陈望道得讲法,“用得确实是语言学得工具,把语言学得原理用到研究写作上来.”[2]在语言学原理得指导下,注重对更多更重要得现象得研究.陈望道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套用、照搬索绪尔得语言学理论,而是洋为中用,是语言学为修辞学所用,依据语言运用得实际对索绪尔得理论作了制造性得发挥.WcoM索绪尔得语言学研究得是共时得、静态得语言结构等要素.而修辞学要研究得却是动态得语言得运用,为此,陈望道确立了“以语言为本位”得准则,制造性得区分了语言诸要素得“固有因素”和“临时因素”.这是索绪尔得理论中全没有包含得,是与其与众不同得地点.这种以“语言为本位”中得“语言”并不是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得剔除了内容和意义得静态得纯粹得语言结构,而是包括了写讲内容和写讲形式得完整得语言,是抽象和具体相结合得、包含了语言文字得一切可能性得实际运用中得语言.这正体现了鲜亮得结构主义特征.(二)陈望道创建得修辞学差不多理论,指引着修辞学研究得新开拓.1961年,他明确宣称:“修辞学得对象是修辞现象”,并讲:“修辞现象,确实是运用语文得各种材料、多种表现方法,表达讲者所要表达得内容得现象.”[3]这是我国修辞学史中最早有关修辞学研究对象得较为科学得定义,此前还无人明确论述过这一课题.此后,关于修辞学研究对象得论述,引起修辞学界对此课题得深入探讨长达几十年.可见,他得这一理论得提出对学术界产生了非同得反响,也得到了学者们得足够重视.“调整语辞”讲是陈望道得创见,他把口语和白话文也纳入了修辞学得研究范围.他认为修辞学得研究对象不只是限于修辞现象,还应包括修辞观念.他还提出了修辞得最高原则——体制情景讲.我们认为这是贯穿《发凡》全书得一条最重要得原则.陈望道指出:“修辞以习惯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不应是仅仅语辞得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得修饰.”盛林等讲:“‘题旨情境讲’是提倡在言语交际中、在复杂得预警下考察语言得好坏、考察修辞效果得好坏,是一种辨证得修辞观,一种动态得修辞原则.”[4]这是陈望道对现代修辞学得一个重大得贡献,具有一定得理论超前性,比西方得语境讲还要略早一些.另外,他还论及了修辞研究得范围,有时侧重于表达,有时还侧重于理解(同意),有时又涉及言语交际全过程.由此可见,他不仅从表达者得角度,考虑到理解得重要,而且又从理解者得角度,论读听得重要和怎么样理解,强调了言语交际两端中,讲写者和听读者得重要及两者互相作用和依存得互动.这也是史无前例得.宗廷虎、赵毅[5]如此评价道:“陈望道是我国现代修辞学史上,最早并不止一次地从理论上阐述听读者在修辞中得重要性得学者”,因此我们讲这也是陈望道先生对修辞学得杰出贡献之一.(三)陈望道关于修辞史得论述,引领修辞史研究取得新突破陈望道在《发凡》中,阐述了有关修辞史研究得重要观点,这在我国学术史上也具有开创性,因为此前还无人有如此集中而鲜亮得表述.首先,《修辞学发凡》在“讲语辞得梗概”中专列一节论述了“汉语文变迁进展得大势”,这实际上确实是中国修辞史由古及今得演变大势.其次《发凡》立专篇论述“修辞现象得变化和统一”,集中提出了“修辞现象得进展观”.其中如“修辞现象也不是一定不易”、“修辞现象常有上落”、“修辞现象也常有生灭”等,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得光芒,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新加坡籍华人郑子瑜教授给了《发凡》非常高得评价:“我要从古籍中那些文论、随笔、杂记、诗话、经解之类得著作去寻修辞学史得资料,必须先要弄清晰修辞学得范围,这能够不必费劲,因为我们有现成得修辞学经典作依据.陈望道先生得《修辞学发凡》……这不是经典是什么?半个世纪以来,谈修辞学得……,几乎没有一个不以陈望道先生得《修辞学发凡》作依据.”[6](四)建立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得修辞学系统.他把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尽管这一学讲得提出并不是陈望道得发明制造,然而他得理论是最为完善、最有妨碍力得.我们一提到两大分野讲时,首先就会想到得确实是陈望道先生,事实上,他在《发凡》里并没有专门解释“消极”“积极”这两个词得含义,但他从修辞得角度,详细地阐述了这两种修辞现象得内容和界讲.第三篇要紧是引出“两大分野”讲,简要得介绍了它们得概观,然后用了五个篇幅,详细得分不得介绍了两大分野得内容.他先用力最勤,研究得最深入透彻,成就也最为突出得部分是积极修辞,在这一部分,他用了四个篇幅详细阐明了积极修辞得内容以及它与消极修辞得不同所在.专门是关于辞格得分类和研究.他将辞格分为四大类,进而有在此基础上分为38小类.比以往得修辞学讲理论更全面更透彻,充分展示了修辞理论得“丰富多彩”,他还批判了过去把积极修辞看作是修辞现象全部得片面看法,指出“华巧不是修辞现象得全领域”,“修辞以习惯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仅仅是语辞得修饰,更不应该是离开情境得修饰.即使偶然形成华巧,也当是如此习惯得结果”.这种见解现在已为大多数人所普遍同意,但在当时想必一定是非同凡响得.这种完备得修辞学系统得阐述,为后来学者得研究奠定了坚实得基础.修辞学在此基础上也不断进展而更加完善.此外,陈望道提倡要做“古今中外派”,即“屁股坐在中国得今天,一只手向古代要东西,一只手向外国要东西.”[7]在强调“继承性研究”得同时,他还强调“制造性研究”,强调在“认清对象”得基础上“探求规律”,要“有所制造和发觉.”(同[7])正是由于陈望道准确地把握了继承和创新得辩证关系,从而能提出新见解,开拓新思路.综上所述,《发凡》得成就功不可没.世人对它有非常高得评价.如“望道先生得《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得兼顾古话文今话文得修辞学书.”[8]“它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得重要著作.”[9]“在中国,《修辞学发凡》是大伙儿公认得独一无二得权威巨著”,这一“巨著”是“千古不朽得”;陈望道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得修辞学家”,〔[10]“《发凡》早已成为我国现代修辞学得奠基石和修辞学上得重要里程碑.那个结论后来为全国得修辞学研究者所同意.”[11]这些评价,基本上实事求是得.凡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我们讲《发凡》得成确实是非凡得,是独一无二得,然而,这并不代表它没有瑕疵.有不足才会有前进、进展得动力,事物不断进展,更新,有更高得成就从而才会有更先进更完善得理论,这是人类进展得必定,也是社会进展得必定所在.二正如闻名修辞学家、首都师大张炼强教授在他得报告[12]中讲到:“陈望道先生得《修辞学发凡》关于中国现代修辞学科学形态得建构作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然而,也存在不足,而‘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是学术进展得必定.”因此,从那个意义上讲,《发凡》只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得开端,不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得终结.进展正未有穷期.而陈望道自己也讲:“一切科学都不能不是时代得”[13]. 首先,我们得承认,陈先生对修辞学两大分野得划分得确是非常有价值得,然而,我们依然要提出一些还不甚完美得地点.《发凡》对积极修辞得划分非常细,从材料、意境、词语、章句四个角度,共分四大类38个小类.然而有些辞格,我们认为不是非常合理,例如:省略、错综、节缩、倒装这些辞格,不应划入修辞范围内.这应当是属于语法或其他方面得内容,总之,不应作为修辞手段.还有像示现、呼告、避讳这三种是否属于辞格,是否应划到修辞学范围,我们认为依然有待于商榷和做进一步深入得研究.其次,对修辞格得定义,有些非常模糊,例如《发凡》对“比拟格”得定义尽管没有讲错,但绕来绕去容易把人绕糊涂了,是不是能够换一种表述法?比方讲“拟人”确实是将人所具有得思想、动作和行为给予物;而“拟物”则是将某一事物所具有得某一特性给予人.如此,不仅简洁得多,而且也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再次,我们认为《发凡》还存在如此一些欠缺之处,比如:消极修辞得论述单薄不充实,没有什么理论基础,与积极修辞得篇幅不成比例.篇章结构因格无定局没有涉及;具体辞格得归类、解讲还有可商榷之处,例如,感叹、警策不应单拿出来;讽喻应归入比喻;示现和摹状不应单设格;跳脱和倒装不是辞格;设咨询不应单设,等等.这些不足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发凡》得某些论述,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得地点.比如《发凡》在论及修辞技巧时讲“技巧是临时得、贵在随机应变,应用什么方式应付当前得题旨和情境,大抵没有定规能够遵守,也不应受什么条规得约束.”[14]在论及积极修辞如何习惯情境时讲:“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境随机措施.”[15]关于修辞行为如何习惯题旨清境,《发凡》认为无规律能够遵循.此讲显然同修辞学要现代化、科学化、周密化得要求有距离.三综上所述,尽管《发凡》有着一定得不足,但我们讲,它得“功大于过”.也确实是讲它所取得得成就,及它给学术研究带来得重大成果,还有他对修辞理论得非凡妨碍,基本上举足轻重得,是有着巨大价值得,是史无前例得.我们也讲了,只有有欠缺才会有前进进展得动力和方向,有不足才会有更大得成就出现.因此,我们承认《发凡》得伟大贡献,我们要在《发凡》得理论得基础上,在它得成果得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再接再厉,制造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得新理论.我们也相信,一定会收获更多得丰硕成果.总之,陈望道以《发凡》得出版完成了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得转变,功在创新,功在历史;《发凡》作为中国现代修辞学得开端,引导着中国现代修辞学在科学形态上更其日趋完善,功在当代,功在今后.【注释】[1]索绪尔《一般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323页[2][3][7]陈望道《陈望道修辞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308-309页,243页[4]盛林等《二十世纪中国得语言学》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版[5]宗廷虎,赵毅《弘扬陈望道修辞理论,开展言语同意研究》《复旦学报》[6]郑子瑜编写《中国修辞学史稿》得体会[a]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8]刘大白修辞学发凡·序,转引自宗廷虎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9]张志公《修辞学发凡》给我得教益[m]同上[10]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得变迁,转引自郑颐寿试论陈望道得“大修辞学”观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2月[11]宗廷虎现代修辞学得第一座里程碑——陈望道得《修辞学发凡》同上[12]张炼强《中国现代修辞学科学形态得建构与完善》修辞学习,2002年第5期[13][14][1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283页,11页,10页【参考文献】[1] 王敏《陈望道得修辞学方法论》修辞学习,2002年第3期[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版[3] 郑颐寿试论陈望道得“大修辞学”观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2月[4] 于建凯论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得继承与创新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10月[5] 盛林等《二十世纪中国得语言学》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版[6] 李冉与时俱进,推动修辞学得学木创新修辞学习,2002年第6期[7] 索绪尔《一般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8]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版[9] 陈望道《陈望道修辞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10] 宗廷虎陈望道修辞学思想引领中国修辞学新开拓复旦学报,2007年第3期。
【最新文档】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word版本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篇一:韩雪萍:《修辞学发凡》读书报告第2稿.docx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修辞本来是一个极熟的术语,自从《易经》上有了“修辞立其成”一句话以后便常常连着用的。
连用之久自然提起了辞字,便会想起了修字,两字连接简直分拆不开。
但是解说起来终究还是修是修,辞是辞的,本人当作两个词看。
知道现在讲究修辞还是这样。
各人对这两个单词的解说,又颇不一致,大致可分为广狭两义: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是修辞还是语辞?其一:文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又常常是受口头语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的影响的,有事成人下游的文辞的修辞方式,便没理由可以排斥上游的修辞方式了。
其二:文辞和语辞的修辞方式又十九是相同的,要是承认文辞的修辞方式,也没有理由可以排斥语辞上同等的修辞方式。
其三:即使文辞语辞共有的修辞现象,即不追寻源头也绝没有理由可以认为文辞独得之秘。
就修辞现象而论修辞现象,毕当坦白承认所谓辞实质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非单指写在纸头上的文辞。
修饰或调整?其一:专着眼在文辞,因为文辞较由修饰的余裕。
其二:专着眼在华巧的文辞,因为华巧的文辞较由修饰的必要。
而实际无论作文或说话,又无论华巧或质拙,总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
我们从修辞的观点来观察使用语辞的实际情形,觉得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尽可分作下列三种境界: 1,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的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务实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即消极手法。
2,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即积极手法。
3,糅合的境界—是以上两境界糅合所称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研究生读书报告——《修辞学发凡》
读书报告——读《修辞学发凡》有感著名学者陈望道先生的著作《修辞学发凡》共分十二篇。
引言部分简单地探讨了何为修辞以及概括了修辞学全貌。
第二篇介绍了说语辞的梗概内容。
第三篇描述了积极修辞及消极修辞两大分野的概观。
第四篇详说了消极修辞的主要要点。
第五篇至第九篇详细描述了积极修辞的主要内容。
第十篇是说修辞学现象会随着历史及人们的生活而变化与发展。
第十一篇简述了文体、辞体。
最后结余部分简要记述了修辞学的起兴与发展。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大部分篇幅分析记述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书中所说,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必须事事同事理相符。
说事实必须符合事情的实际,说理论又须合乎理论的联系。
然而积极修辞却是具体的、体验的。
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
只要能够体现生活的真理,反映生活的趋向,便是现实界所不曾经见的现象也可以出现。
按我的理解而言,消极修辞是符合生活,符合现实的常轨的;而积极修辞则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前者力求意义的明白,而后者讲究语辞的情趣。
在第四篇消极修辞中,除了简要地介绍了消极修辞的纲领外,作者主要列了四个消极修辞所当遵守的最高标准: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妥。
一、意义明确意义的明确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明确,二是表出方式(形式)上的明确。
内容上的明确顾名思义,即将自己的表达、头绪整理清楚,面面都想到,节节皆认真,读者才可理解。
形式上的明确,作者列了如下三端:(一)应用意义分明的词;(二)应使词和词的关系分明;(三)应分清宾主。
此三点分别从词、链接语以及语法的角度论述了意义明确这一方面。
二、伦次通顺对于我的理解,伦次通顺主要是语法正确以及上下文衔接得当。
语无伦次便不成其为语。
陈望道先生说,所谓顾及上下文,便是上文所谓相衔接,普通也称相贯串。
另外,又要有照应,此处,陈望道先生给出了一系列例子:大夫不得造车马。
润之以风雨。
造字对于马、润字对于风都欠照应。
“车”可以“造”,“马”如何“造”呢?“雨”可以“润”,“风”如何“润”呢?三、词句平匀此部分是讲遣词造句的方法。
修辞学发凡
读《修辞学发凡》简介读了陈望道所著的《修辞学发凡》后,我学到了许多关于修辞方面的知识,了解到许多先人前辈在修辞学上做了许多精心刻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也为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我们就是直接的受益者。
因此,读了陈望道先生所著的《修辞学发凡》让我们真的觉得受益匪浅。
凡是中文系的学生大都知道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是修辞学当中的经典著作,尤其是里面关于修辞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即将从事教师职业人来说,是有必有去读一读的。
这也是作为一名老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
从全书上看,《修辞学发凡》有十二篇,第一篇为“引言”,主要向我们介绍修辞学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修辞学在修辞方面的作用,让学习者在学习“修辞学”上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篇为“所语辞的概括”,它含着血多丰富的内容,语辞就是普通所谓的语言,语言是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
那么有哪些语言用来修辞?有态势语(通过动作表达来交流思想),声音语,文字语,声音,形体,意义。
第三篇为”修辞的两大分野”,而这两大分野分别为积极修和消极修辞。
第四篇为“消极修辞”主要是具体而详细的说明了消极的有关知识内容。
第五篇到第九篇都为“消极修辞”,由于积极修饰内容较多,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第十篇为“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对于运用修辞的人来说,修辞的格局是随不同情境和意旨以及各人的设计而变,没有固定的格局。
可能显得随意些。
第十一篇为“文体或辞体”,这是从文学修饰的风格进行分类,如豪放与婉约,简约与繁丰等。
第十二篇为“结语”,是全书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全书的一个总结。
可见《修辞学发凡》是一部系统而全面的修辞学著作,它涉及到的修辞方面的知识非常的丰富而详细,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实用价值。
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
在“修辞学发凡”中,陈望道提出了修辞的两大分野,分别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书中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也是我们学习修辞的手法所要着重掌握的内容。
在消极修辞方面,一般都是要让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得非常明白,让别人没有丝毫的误解,这种消极的修辞特点是比较抽象和概念化的。
品悟《修辞学发凡》,滋养学术精神
c h
品悟 《 修辞 学 发 凡》 ,滋 养 学术精 神
华 中科技大 学 郑 州拜范 学院
【 要】 摘 陈遵 望酌 《修辞 学发 凡》是中 国历史上第 一本科学 系统约修辞 学专 著。 《发F 》树立 了修 辞学科 学研究 方法 酌槽模 ,尤其是在2 世纪 , 【 o 浸 香 任 何 一舒 修 辞 学 著 作 能 与 它 维 美 。 《修 辞 学 发 F 》 。 q} 出 了修 辞 学 酌 任 务 。 其 中 酌 许 多 基 本 观 点 , 幻 两 六 分 野 说 ,题 旨 情 境 谠 、 调 整 语 t 付l 提 辞 说 、 修 辞 J 说 等 等 影 响 深 远 , 凡 乎 是 所 有 的 中 国 修 辞 学 著 作 ,无 不 从 中吸 取 营 养 。 本 文 就 书 中 所 展 示 酌 主 霉 内容 、 影 响 、 后 ^酌 评 价 进 行 i 堇程
料 ,尽 力 观察 、分 析 、综 合 、 类别 、 说 明 、 记 述 ” (第2 5 )。 其 标 志 就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先 , 作 者 陈 望 道 为 修 辞 学 研 究 指 出 了 方 向 。 文 学 史 家 刘 大 白 曾 与 陈 望 道 在 浙 江 第 一 师 范 7页 第 一 本 科 学 系统 的 修 辞 学 专 著 《 辞 学 发 1 3 年 < 辞学 发 凡 》 由上海 大 江 书铺 出版 学 校 、 复 旦 大 学 、 上 海 大 学 等 校 同 事 多 年 , 修 92 修 问 世 后 , 我 国 修 辞 学 研 究 者 几 乎 都 是 沿 着 他 友谊 甚 笃 。他 的评价 集 中在 < 凡 序 》 中。 凡 》。 发 指 出 的 方 向 探 索 研 究 。 到 1 3 年 , 竞 出 版 了 在短 短2 0 多 字 的 < 》中 ,五次 称赞 《 97 00 序 发 修 辞 学 著 作 二 十 多 本 。 这 些 著 作 中 有 些 观 点 凡 》为 “ 国第 一部 有 系 统 的兼 顾 古话 文今 中 《 发凡 》的 主要 内容 本 书 共 2 5 ,共 分 1 篇 , 内 容 翔 实 ,从 或体 系 就直 接 取 自于 《 辞 学发 凡 》。如 徐 话 文 的 修 辞学 书 ”。 《 凡 >建 立 了我 国修 8页 2 修 发 修 辞 理 论 , 消 极 修 辞 , 积 极 修 辞 , 修 辞 的 文 梗 生 《 辞 学 教 程 》 、 章 衣 萍 《 辞 学 讲 辞 学 史 第 一 个 比较 科 学 的 体 系 。 (胡 浴 树 ; 修 修 体 风 格 , 修 辞 学 现 象 等 都 有 论 述 (见 目 话 》、 宋 文翰 <国语 文 修 辞学 》都 把 《 辞 袁 辉 : 宗 庭 虎 、 吴 礼 权 : 姚 永 铭 、 刘 晓 修 录 ) 《 。 发凡 >树 立 了修 辞学 科 学研 究 方法 学 发 凡 》列 为 重 要参 考 书 , 以及 赵 景深 < 修 红 )。 发 凡是 我 国现 代 修 辞学 的奠基 之 作 , 的楷 模 , ( 辞学 发 凡 >是一 切修 辞研 究 者 辞 讲话 >、 郭 绍虞 《 辞 学通 论 >无不 收益 是 修 辞 学 史 上 的 重 要 里 程 碑 (邹 光 春 : 宗 庭 修 修 的课 本 , 尤其 是在2 世 纪 ,没 有 任何 一 部修 于 《 0 修辞 学 发 凡 >。 徐 梗 生 《 辞 学教 程 》 虎 、 吴 礼 权 : 袁 辉 : 姚 永 铭 、 刘 晓 红 )。 赵 修 辞 学 著 作 能 与 它 媲 美 。 全 书 共 有 十 二 篇 。 第 参 考 其体 例 ,以消 极 修 辞和 积 极 修 辞 为框 架 景 深 认 为 : “ 修 辞 学 , 到 现 在 为 止 , 恐 怕 讲 和 第 二篇 为 引言 和 概 说 ,第 三 到第 是 一篇 进 行 讲述 。 赵 景深 的 《 辞讲 话 >依 据 < 修 修 谁 也 不能 超过 陈 望道 的 《 辞 学发 凡 )”。 修 集 中 研 究 修 辞 , 主 要 包 括 积 极 修 辞 和 消 极 修 辞 学 发凡 》对 辞格 分 类 ,也是 从材 料上 、 意 章 衣 萍 说 : “ 辞 学 的 著 作 虽 多 , 比 较 好 的 修 辞 以 及 不 同 修 辞 的 修 辞 现 象 、 文 体 或 辞 体 , 境 上 、 词 语 上 、 章 句 上 讲 述 修 辞 。 郭 绍 虞 是 陈 望 道 著 1 3 年 出 版 的 修 辞 学 发 凡 。 ” 认 92 最 后一篇是 结语 。 《 辞 学 通 论 》 中多 次 引 用 《 修 修辞 学发 凡 》 为 这 “ ~ 部 很 详 细 的 力 作 。 ” 新 加 坡 学 者 是 目录 设 计 均 衡 合 理 , 逻 辑 清 晰 , 中 心 突 的观 点 。4 至 5 年 代 出 版 的修 辞 学著 作 ,大 郑 子 瑜 说 : “ 正 不 顾 复 古 派 的 对 抗 , 采 用 0 0 真 出 。 本 书 主 要 探 讨 积 极 修 辞 和 消 极 修 辞 ,首 都 是 按 照 《 辞 学 发 凡 > 的 系统 框 架 来 组 由 东 方 传 人 的 科 学 方 法 , 彻 底 将 中 国 的 修 辞 修 先 在 第 三 篇 研 究 了 修 辞 的 两 大 分 野 。 (1)修 织 , 少 数 从 其 他 角 度 进 行 体 系 建 构 。 如 两 学 加 以 革 新 , 把 中 国 各 种 修 辞 现 象 做 过 归 纳 辞 的 形 式 和 内 容 , 修 辞 要 讲 究 内 容 和 形 式 的 <发凡 >中 的许 多 基 本观 点 ,大 分野 说 ,题 的 功 夫 , 写 成 了 一 部 有 系 统 的 兼 顾 古 话 文 今 统一 : ( 2)内 容 上 的 准 备 要 注 重 生 活 上 的 经 旨情 境 说 、 调 整 语 辞 说 、 修 辞 过 程 说 等 等 影 话 文 的 修 辞 学 专 书 的 , 却 是 中 国 有 史 以 来 最 验 、 学 问 、 见 解 和 趣 味 作 到 日积 月 累 , 与 时 响 深 远 , 几 乎 是 所 有 的 中 国 修 辞 学 著 作 , 无 伟 大 的 修 辞 学 家 陈 望 道 。 ” 认 为 这 是 一 部 俱 进 以 及 随 时 细 心 观 察 , 临 时 检 阅 报 章 、 杂 不 从 中 吸 取 营 养 。 “ 千古 不休 的钜 著 ” 。 < 凡 》 “ 发 标志 着 现 志和 书 籍 ,从 字 里行 间去 推 求事 情 的 真际 : 陈 望 道 先 生 是 我 国 最 早 培 养 研 究 生 的 修 代 修 辞 学 正式 建 立 ” (易 蒲 、李 金 苓 《汉 语 ( )两 种 表 达 法 式 即 记 述 的 和 表 现 的 : 辞 学 导 师 ,所 以很 多修 辞 学 家 是学 习了 < 3 修 修 辞学 史纲 > ) 页 。 第4 ( 4)语 辞 的 三 境 界 和 修 辞 的 两 分 野 。 后 面 的 辞 学 发 ��
修辞学
读《修辞学发凡》中消极修辞后的想法10文本3班吴丽霞摘要:陈望道先生的修辞两大分野值得肯定,但他界定的"修辞"内涵必须重新解读。
同时关于两大分野的命名也值得考虑,全文中仅个人观点对两大分野的命名提出一点小的看法。
关键词:《修辞学发凡》消极修辞想法昨晚整理资料发现自己盘里有《修辞学发凡》的电子版,甚喜!便决定略读一下。
打开书,大概浏览一下目录,一个修辞概念进入我的眼球,消极修辞!它是属于《修辞学发凡》划分修辞现象的两大分野之一,与“积极修辞”相对。
看到消极修辞的时候,给我一种奇怪的感觉,也或许是接触修辞学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少吧,第一感觉是为什么修辞还会有积极和消极只分呢?什么样的修辞才是积极修辞,什么样的修辞又是消极修辞呢?它们之间是怎么区分的呢?《修辞学发凡》中对于消极修辞的是这样介绍的“大概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
必须处处同事理符合。
说事实必须合乎事情的实际,说理论又须合乎理论联系。
”[1 ]它的要求是:思路明确、词义明确、语句通顺、语言平稳、布局严谨。
而积极修辞的定义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积极的修辞,却是具体的,体验的。
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
只要能够体现生活的真理,反映生活的趋向,便是现实界所不曾见的现象也是可以的。
”[2 ]读到这些的时候,我更是奇怪,这样的定义好像应该是感性和理性之分呐,为什么陈望道要把它们命名为消极和积极呢?我觉得可能定义成感性修辞和理性修辞更好点(个人陋见)。
当然我不会认为把它们定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带着这个问题我又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关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其实是由来已久,始于龙伯纯的《文字发凡》(1905),他引进日本村泷太郎的《新美辞学》观点,将辞藻分为了语彩和想彩两大类,在各分为消极与积极两个部分。
在到后来,似乎成了惯例,比如说云六的《国语修辞法述概》(1921)一文,把文章中的“平叙的”称为“消极的修辞现象”,“修饰的”称为“积极的修辞现象”。
修辞学发凡读后感
修辞学发凡读后感陈望道先生讲修辞,那可不是干巴巴地讲些大道理。
他就像一个特别有耐心的老师傅,一点点地把修辞的各个零件都拿出来给你看,告诉你这个是怎么用的,那个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能发挥最大魔力的。
从词语的选用,到句子的构造,再到篇章的布局,就像一个大厨在教你做菜,从选食材到怎么切,再到最后怎么装盘,那叫一个细致。
就说这比喻吧,以前我觉得比喻就是简单地说“这个像那个”,但看了书才知道,这比喻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好的比喻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你理解的大门。
比如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个比喻多妙啊,把那种月光洒下来的感觉,就像流水一样轻柔又连续不断的样子,一下子就呈现在眼前了。
而且先生还把比喻分成了好几种类型,什么明喻、暗喻、借喻的,就像把一群相似的小精灵按照它们的特点分成了不同的小家族,这样一分类,我就更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
还有那排比句,以前我写作文也会用,但是用得那叫一个生硬,就像硬把几个不太熟的人拉在一起,看着就别扭。
看了书才知道,排比句得有节奏感,就像一群士兵整齐地踏步前进,每个句子之间要有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这样才能有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书中讲到的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区分也特别有趣。
消极修辞就像是语言的“基本功训练”,要把话讲得通顺、明白、准确,就像盖房子得先把地基打牢一样。
而积极修辞呢,就像是在房子盖好之后,给它进行精装修,让它变得美轮美奂。
这两者缺一不可啊。
我感觉读完这本书,我看周围的文字都像是戴上了一副透视眼镜。
看广告语的时候,就能发现那些商家是怎么巧妙地运用修辞来吸引我们的眼球的;看文学作品的时候,更是能体会到作者字里行间的那种精心雕琢的美感。
而且我自己在说话和写东西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去想,我这样表达是不是符合修辞的要求呢?能不能用个更好的修辞方法让我的话更有意思呢?。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
《修辞学发凡》笔记陈望道第一篇引言一修辞两字习惯用法的探讨1、修辞的定义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2、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二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3、三境界:(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消极手法)(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积极手法)(丙)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4、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的,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
(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5、消极手法是以明白精确为主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他意义,又不为其他意义所混乱。
(求适用,不计华质和巧拙)三修辞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6、三阶段:(1)收集材料;(2)剪裁配置;(3)写说发表7、语辞形成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一定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在语辞上常被具现为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主意或本旨。
8、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往往还有一个对于语辞力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晃而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
这个过程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过程;这个过程上所有的现象,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现象。
9、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可说是修辞的资料、凭藉;题旨和情境可说是修辞的标准、依据。
情境是拘束的、理智的,或题旨是抽象的、概念的(这时只能用消极手法);情境是自由的、情趣的,或题旨是具体的、体验的(这时只能用积极手法)。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读完某一著作后,咱们心中必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但是读书笔记怎样写才适宜呢?下面是xx精心收拾的《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协助到咱们。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作于1932年,为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开山之作,承前唐钺《修辞格》,启下科学的修辞学研讨,大致能够看出如下闪光点:一、科学的分类系统科学的分类系统是陈望道在《发凡》中屡次着重的其立异之一。
陈望道的分类系统,科学之处一是如他在文中所说,能够将简直全部修辞现象都包纳在内而不受时刻地址约束,不管是活跃修辞仍是消沉修辞,详细到《发凡》的要点即活跃修辞中的“辞格”部分,即便新出现的新的修辞手法,也能很快在陈望道的分类系统中找到自己的方位。
由于文辞言语不外乎资料、意境、词语与章句,所以他的分类办法包孕才能很强。
还有一个科学之处就是辞趣的提出,陈望道首要提出了“辞趣”的概念,辞趣指的是言语文字自身情味的运用,大体能够分为三个方面:辞的意味,辞的音谐和辞的描摹,辞趣的提出在某种含义上含糊了辞格运用与否的边界,即存在一些不那么完善的“辞格”,这种辞趣来源于人对表现力的寻求,并不必定要运用边界清楚的辞格才能让言语较强的表达才能,所以辞格运用与否之间,表达与记叙两种法度之间出现了一种顺滑而天然的衔接,这对一门严厉限制规模的学科来说是有活跃含义的,很明显陈望道是直接从经历资料下手对修辞活动进行研讨,《发凡》受当时没有建立为系统的传统修辞学结构影响较少,而又把握资料较多,故而不是粗犷地依据设想出来的结构限制学科规模,他对修辞活动的产生机制了解较为深入,才能在经历资料上直接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
二、活跃修辞和消沉修辞的.分野其次需求留意的是,这个分类办法自身就是他采纳的研讨范式的表现,陈望道在《发凡》第一篇的结束声明是选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研讨修辞学,着重“内容决议方法”而“内容”自身又常为“态度、国际观和社会实践”所决议,任何“内容”都能产生各自的方法,而不是视原先的修辞概念为“有符号”的,而原先的白话概念为“无符号”的零方法,详细到这个分类结构中,咱们能够发现,陈望道提出活跃修辞与消沉修辞的两大分野是难能可贵的,“没有修辞就没有任何表达”,在这儿他赋予了各种“内容”相同的位置,即就是所谓“粗鄙”的市民白话,也没有任何理由比活跃修辞初级,假如一个人日子的环境并不需求运用过多的活跃修辞,只要所谓“平平庸俗”的修辞能协助它们很好地习惯情境与题旨,咱们又有什么资历讪笑它们的言语“初级”呢?这是与原先的文辞本位相对的,从语义上看,修辞义为修整文辞,陈望道“消沉修辞”的提出破除了这一观念,这儿有两点活跃含义,首要,旧有的朴实雕刻方法的修辞不再成为少数人所享有的技术手段,而只不过是习惯情境与题旨的东西罢了,所以修辞学中雕刻词句的“美感”便退让了,言语修辞与表达真实成了全部人的一起才能,或许不该有人为自己不加润饰的“低一级”言语而惋惜。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一)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一)修辞学发凡读书什么是修辞学?•修辞学是一种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中运用语言、意象和形式来表现、描写、抒发情感和思想的规律和技巧。
•修辞学也包括修辞手法、修辞格和修辞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为什么读书要学习修辞学?•修辞学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修辞学可以提高读者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更好地评价作品的优劣。
•修辞学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写作时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学习修辞学需要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含义和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熟悉常用的修辞格,如对仗、反复、倒装、省略等,并能在阅读中正确识别和分析。
•学会用修辞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风格,如建构、披露、隐喻等。
•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修辞现象,要能够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如何学习修辞学?•阅读文学作品,注重体会其中的修辞手法、修辞格和修辞方法。
•学习相关的修辞学理论和概念,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论文。
•运用修辞学的知识和技巧来写作,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
•深入地阅读经典作品,善于感受文学作品的精华,并能够聚焦于修辞现象,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学习修辞学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人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学习内容。
修辞学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修辞学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也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
•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可以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修辞学的应用•修辞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于文学分析和写作,也可以用于广告、演讲、宣传等方面。
•在广告中,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可以让产品更加引人注目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演讲中,合理运用修辞学的知识和技巧可以更好地传达演说者的思想和情感,提高演讲的效果和影响力。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阅读笔记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P20现在人一说到文字,总以为文字是语言的标记,或说“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这就现在而论,也符事实。
假若追溯源头,文字实同语言别出一源,决非文字本来就是语言的标记。
文字从起初到现在约略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1.记认时期2.图影时期3.表意文字时期4.表音文字时期在文字未同语言连合的过渡时代,大抵先用结绳、刻符、串贝等方法,补助人类的记忆。
这是文字史前的记认时期。
其次便是用种种的图形,写录种种的意思的时期。
这是文字史前和文字史的过渡时期,称为“图影文字”。
象形文字是表意文字的第一步。
中国的汉字普通用作六书“象形”之例的(日月),用作“指事”之例的(上下)等,就是这一步的表意文字。
由此再进一步,拼合了这等象形文字来表意思,便成了一种完成的表意文字。
这在中国的汉字如六书中的所谓“会意”,合“人”“木”两字作一个“休”字,合“刀”“牛”“角”三字作一个“解”字等,就是适例。
表意文字以后便是表音文字了。
这里有一个显著的分歧:一面埃及楷书的象形文字发达为行书(僧侣文字)和草书(民间文字)之后,腓尼基人采取楷书及行书造了拼音字母的原形,递嬗下来,成为今日世界通行的拼音字母。
一面如我们中国的汉字,虽然也有六书中称为“形声”“转注”等半表音文字及称为“假借”的纯表音法,却始终只借固有文字为表音记号,知道注音字母以及其他种种拼音字母出现为止,不曾定出什么以简驭繁的拼音字母。
文字是诉之视觉的,从记认记号、图影记号、象形文字等等诉之视觉的方面发达起来,也是自然的趋势。
但单单诉诸视觉,直接表示意思,不同语言连合,必如“态势语”似地,繁重二不便应用。
既同语言连合,文字就不但表示意义,也且表示语言中诉之听觉的声音。
文字就称为语言的标记。
修辞现象1.消极的——明确、通顺、平匀、稳密2.积极的——辞格、辞趣P42消极修辞纲领记述的境界,如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都以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事物的概况为目的。
《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
《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作者:李爱菊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8年第01期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1932年出版,此书集修辞学之大成,创造了比较完备的修辞学理论体系,在学术界被称为“现代修辞学的奠基石”和“现代修辞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修辞学发凡》的影响,在修辞学史上也是空前的。
它不仅建国前被各大学用作教材,建国后也被多所学校采用,它的修辞学体系和研究方法影响后世数十年,被许多学人仿效和学习,孕育出了一批批修辞学研究人才,如著名学者郑子瑜、张志公、倪宝元、吴士文等都声称是读了《发凡》,才走上修辞学研究道路的。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和中国修辞学的传承关系于此可见。
通过读完这本书,我才清楚地了解修辞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学科以及在我们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我将此书的主要理论思想总结如下,并运用其中的理论知识对语言现象做一下自己的解释。
一、《修辞学发凡》的结构框架全书共分十二篇。
第一篇概括地述说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
第二篇述说修辞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
第三篇讲了消极和积极两大修辞分野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系。
第四篇述说消极修辞的一般情况。
第五篇到第八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格。
第九篇述说积极辞格中的辞趣。
第十篇述说修辞现象随种种不同情况而变化,以及它的统一的线索。
第十一篇讲了语文的种种体式,特别详述了体性方面的体式。
第十二篇是结语,简述了修辞学的变迁、发展,并指出研究修辞学应有的努力。
可见,《修辞学发凡》结构非常的清晰,重点很突出。
二、《修辞学发凡》的理论贡献本书是把存在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方向。
《修辞学发凡》被称为“现代修辞学史上的奠基之作”必然较以往修辞学理论有一些创新。
其中最主要的理论分别为:基本修辞观、三个境界、题旨情境说、两分野。
(一)《修辞学发凡》基本修辞观在本书的第一篇陈望道先生称:“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读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有感
2017.1-2选择阅读《修辞学发凡》这本书有三个原因:一是觉得需要“读几本磨脑子的书”,磨过脑子,才会有真正的收获,由此变得蕙质兰心;二是希望探究这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著作,藉此拥有比较系统的修辞学知识体系,从而在工作中更有底气;三是希望借助书中理论解释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惠及更多的一线教师。
然而,几次捧起,几次又放下,毕竟读这类书,需要的不仅仅是厚实的学科背景,更需要沉静的心态,深知此乃修炼也。
所以,边读此书,边翻阅解读此书的相关文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触类旁通,希望利用这颗种子,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
也许,这便是阅读的意义。
《修辞学发凡》的作者是陈望道(1891~1977),中国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浙江义乌人。
陈望道先生是中国第一个完整中文本《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辞海》第二任主编。
当年他与陈独秀一起做建党工作,因脾气不合,就去做学问,又成了中国研究修辞的第一人。
该书初版于1932年,由大江书铺在上海刊行,后多次再版重印,我手上的这本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再版的。
张志公先生评价此书:“这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著作……使我认识到:修辞学是一个宽广的、很值得探索的领域,是一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意义的学问。
”全书共十二篇,第一、二、三、十篇为修辞学理论,第四篇为消极修辞,第五至九篇为积极修辞,第十一篇为文体风格,第十二篇为修辞学小史及结语。
修辞学是一个很小的、专业的学术分支,做语文教师的、写文章的不可不读。
近几年,我致力于“儿童立场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实践研究”,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不少,有不少困惑在此书中找到了答案。
择其三点来谈。
“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追根溯源,西方古典修辞学即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把修辞学分为两种功能,以逻辑来说服论证和以审美来打动人。
据此,陈先生在“引言”第二小节中谈到修辞在使用中的“三境界”:一是“记述的境界”,二是“表现的境界”,三是“糅合的境界”。
其实重要的是前两种境界,即一个是“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陈望道和《修辞学发凡》
2
第五章 积极修辞一 1 1 1 第一节 辞格的分类 1 1 1 第二节 《 发凡》 的分类 1 1 8 第三节 三十八格的来源 1 1 9 第四节 譬喻一词二解 1 2 7 第五节 明喻和直喻 1 2 9 第六节 君子之德, 风 1 2 9 第七节 借喻和混喻 1 3 0 第八节 借代的定义和分类 1 3 1 第九节 跟唐钺《 修辞格》 的比较 1 3 4 第十节 例证的系联 1 3 6 第十一节 烧畲 1 4 0 第十二节 鲁迅诗两首 1 4 0 第十三节 《 肖淑兰情寄菩萨蛮》 1 4 1 第十四节 映衬 1 4 1 第十五节 《 费德利克小姐》 1 4 4 第十六节 映衬例非映衬 1 4 5 第十七节 本文 1 4 6 第十八节 双关 1 4 7 第十九节 《 齐东野语》 优语 1 4 8 第二十节 宁止蒲萄之树 1 4 9 第二十一节 墨派 1 5 0 第六章 积极修辞二 1 5 2 第一节 比拟 1 5 2 第二节 班酿 1 5 4 第三节 示现 1 5 5 第四节 呼告 1 5 7 第五节 倒反 1 5 9 第六节 宣和中反语 1 5 9 第七节 “ 鲁人以为敏” 解 1 6 0 第八节 狼籍 1 6 1 第九节 师辟伯 1 6 2 第十节 设问用例 1 6 3 3
第三编
9 0 5~1 9 3 2) 中国修辞学的建立(1
第一章 《 修词学教科书》 作者考 2 5 4 第一节 《 修词学教科书》 2 5 4 第二节 汤振常简介 2 5 6 5
4
第九章 积极修辞五 2 0 4 第一节 造形的表现 2 0 4 第二节 情趣和烧点 2 0 6 第三节 关系包晕之感 2 0 7 第四节 符号的相对任意性 2 0 9 第五节 修辞上的标点 2 1 0 第六节 刺戟、 未来派 2 1 1 第十章 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 2 1 5 第一节 成性的传记 2 1 5 第二节 文坛的辞趣和社会的辞趣 2 1 5 第三节 对其他辞格分类的批评 2 1 7 第十一章 文体或辞体 2 1 9 第一节 对象或方式上的分类 2 2 0 第二节 语文的体式 2 2 3 第三节 知、 情、 意 2 2 6 第四节 体性分类的四组八种 2 3 0 第五节 《 文则》 例 2 3 2 第六节 简约繁丰的用例 2 3 3 第七节 《 月夜的美感》 2 3 4 第八节 体式交叉图之出处 2 3 6 第九节 概略的见闻 2 3 8 第十二章 结语 2 3 9 第一节 鸳鸯蝴蝶 2 3 9 第二节 修辞和文法的混淆 2 4 0 第三节 云六并非王云六 2 4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篇一:韩雪萍:《修辞学发凡》读书报告第2稿.docx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修辞本来是一个极熟的术语,自从《易经》上有了“修辞立其成”一句话以后便常常连着用的。
连用之久自然提起了辞字,便会想起了修字,两字连接简直分拆不开。
但是解说起来终究还是修是修,辞是辞的,本人当作两个词看。
知道现在讲究修辞还是这样。
各人对这两个单词的解说,又颇不一致,大致可分为广狭两义: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是修辞还是语辞?其一:文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又常常是受口头语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的影响的,有事成人下游的文辞的修辞方式,便没理由可以排斥上游的修辞方式了。
其二:文辞和语辞的修辞方式又十九是相同的,要是承认文辞的修辞方式,也没有理由可以排斥语辞上同等的修辞方式。
其三:即使文辞语辞共有的修辞现象,即不追寻源头也绝没有理由可以认为文辞独得之秘。
就修辞现象而论修辞现象,毕当坦白承认所谓辞实质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非单指写在纸头上的文辞。
修饰或调整?其一:专着眼在文辞,因为文辞较由修饰的余裕。
其二:专着眼在华巧的文辞,因为华巧的文辞较由修饰的必要。
而实际无论作文或说话,又无论华巧或质拙,总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
我们从修辞的观点来观察使用语辞的实际情形,觉得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尽可分作下列三种境界: 1,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的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务实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即消极手法。
2,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即积极手法。
3,糅合的境界—是以上两境界糅合所称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语辞的形成,凡是略成片段的,无论笔墨或唇舌,大约都经过三个阶段:一,搜集资料;与生活经验或社会的指示有关。
二,剪裁配置;与见解,识力,逻辑等有关。
三,写说发表;与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势的遗产有关。
三个阶段的条件顺次递积,道理邪说发表的时候便已成为生活,经验,自然社会的指示,与见解,识力。
罗杰,与言语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等无不有关的条件复杂的景象。
写说本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写说者同读听者的社会生活上情谊交流的现象。
以传达给读听者为目的,也以影响到读听者为任务。
而对于读听者的理解,感受,乃至共鸣的可能性,从头就不能顾及到。
尤以发表这一阶段为且要。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
周人怀朴过郑贾日,“欲买朴乎?”郑贾日,“欲之。
”出其朴,视之,乃鼠也。
因谢不取。
(见《战国策~秦策》)这就等于放了一个谣。
缺失最大。
也有缺失不到这样程度的,例如钱大昕说的:《论语》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也就两解:一,把“攻”作攻治解,“已”作助词“了”解;二,“攻”作攻击解,“已”作动词“止”解。
根据这种事实上的缺失及其他事实的需要,所以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妥间还有个对语辞力加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晃就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
即修辞过程。
此过程所有的现象即修辞现象。
与着现象有关的具体的实现极为复杂。
即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社会知识,见解识力,逻辑因明,语言文字即体裁形式的遗产,又有读听者的理解力,感受力等等的关系。
而普通作文书上所说的“六何”关涉的只不过六个问题—“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
我们从修辞的观点看,上述关系不妨综合两句即: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修辞所须适合的是题旨和情境。
消极手法与积极手法虽同是依据题旨情境调整语辞的手法,却也不是何物什么侧重:前者侧重在应和题旨,后者侧重在应和情境;消极手法侧重在理解,积极手法侧重在情感;前者的辞面子和辞里子之间,又常常有相当的离异,不像消极手法那样密合。
自然地积极修辞多是对应情境的;或对应写说者和听说者共同的经验。
因此在山东常见泰山,便把泰山来比喻是事情的重大,生在古代的常见飞矢便把飞矢来比喻事情的快速。
因此,修辞应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修辞的来源由两个:第一是题旨和情境的洞达,着要靠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第二是语言文字可能性的通晓,着要靠平时对于现下已有的修辞方式又充分的了解。
技巧是临时的重在随机应变。
前者是关于语言文字之外的,后者是关于语言文字本身的。
因此平时应当两面并重。
一方面充实生活,同时也不当荒废语言文字的观察和研究。
平时对于修辞方式颇要有精密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精密的观察两层意思:1)个性的观察。
每个体切实的修辞现象都应适应具体的题旨和情境。
每次观察也应该吧这种语言个性连同注意。
还有体式风格不同也颇会形成了大同中的小异。
2)功能的观察。
即如藏词,是在将过去的词藏去。
单将所有的词藏去,旁人将必无从领悟,故必取一句中间含有的这个词的人人熟悉的成语来贴现本词。
系统的研究这也有两层意思:1)每式之内的系统。
即藏词,藏去后面的,古来名叫歇后,如“友于”“殆厥”等。
也有藏却头部的,即藏头,如曾有人成十五岁为“志学年”,三十岁为“而立年”,便是藏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等。
像这样的修辞研究需要耗费相当的时日,又不是人人一时所能并进的。
修辞学的任务是告诉我们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
它担负实地观察,分析,综合,类别,记述,(来自:WwW. : 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 )说明一)各体语言文字中修辞的诸现象二)关涉修辞的诸论著修辞研究之所以比较地有贡献是因为他们极之中实例的缘故。
实例除了赞助归纳之外,本身还可显示修辞如何碧玺适合题旨情境的实际,故在条理归纳清楚后还当将它保存,借更翻阅原文细玩他的意味。
至于修辞学本身,它应告诉我们一下几件事:一,修辞方式的构成如譬喻,应说明他由1)思想的对象;2)譬喻语词;3)另外的事物三者构成。
二,修辞方式的变化如譬喻由三种变化:1)明喻—譬喻语词指明相类,形式为“君子之德如风”。
又有时隐去。
2)隐喻—譬喻语词指明相合,形式为“君子之德风也”。
又有时隐去。
3)借喻—思想的对象和譬喻语词都隐去,单说“风”,“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三,修辞方式的分布如譬喻遍布在古今文中,又遍布在文言和口语中,不过口语中把譬喻语词该做好像“如同”“一样”“就是”等等就是了。
四,修辞方式的功能或同题旨情境的关联五,各种方式的交互关系如譬如同借代相近,而同前句藏词则相距颇远之类。
在修辞学中,大抵把一,二,三说的较详,四,五说的较略。
因此这样,比较可以免掉挂一漏万,而且条理比较清楚些。
修辞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的过去实验成绩的一个总报告。
旨在使人对语言文字由灵活正确的理解。
与读和听的关系最大:一)确定意义修辞现象可以言传的。
我们即知道他的构成,又知道他的功能,打扮就可以确定意思所在,扩大了所谓言传的境域。
二)解决疑难偶然有修辞上的疑难,也比较容易解决。
三)消灭歧视人旺旺以为文言可以做美文,口语只能做应用文。
而所谓美文又大抵是指词彩美富。
其实文言的辞彩,口语大抵都是可以做到的。
四)其次是顺次做系统的练习。
修辞学已把同类的辞例汇集在一起了,要做系统的练习实际很容易。
其次彩是写说。
从好的方面来说,大抵可以治疗两种病象:一)屑屑模仿病不知修辞的条理,只知屑屑模仿古人。
例如现在已经不常见飞矢,为什么还要用飞矢来比喻快速,已经知道泰山不是异乎寻常的大,为什么还要用泰山比喻重大或高达?二)美辞堆砌病不注意语言文字和题旨情境的关系,错觉以为有些字眼一定美,摘出抄起备着做文的时候用。
殊不知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存在。
基于此种情况,还要看听得人看的人态度如何,写的说的人方法如何。
一切健全的说写都是内容决定形式的,而内容又常为生活所决定。
没有健全的生活就不会有健全的内容,也就不会有健全的形式。
修辞学的本身也是如此。
应当尽量搜集实际的材料,根据实际的材料来强调修辞的条理不应当影印陈说来作新书内容。
因此对于修辞学研究的诸论著无论中的外的古的今的,都应只备作参考。
自己应切实负责地寻求各种眼见耳闻的修辞事实来逐一加以分析。
一切科学都具有时代特性,更何况修辞学其成事成例原本是日在进展的。
所有说修辞学的论述即便是切实到了极点,也不过是从空前的大例,出空前的调理来做后来居上者的参考。
要超越其所述说只要能够提出新例证,支出新条理,开拓新境界。
即便如此我们没有墨守陈例旧说的义务,却也有采取古今中外所有成就来作我们学习研究的基石的权利。
在讨论修辞所形成的三个阶段时,陈望道写生说:“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
”这里所说的就是修辞所利用的材料,他虽未明确指出字形是修辞所利用的材料,但其中的“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实际上就包含了汉字的形体。
本书中将“修辞现象”明确定位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发凡》的研究对象自然是“修辞现象”。
通过阅读本书,《发凡》是从纵(言语表达的具体过程),横(修辞手法,修辞成例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确定这一研究对象,阐述这一现象的。
反复的阅读此书,方知汉字形体可修辞,标点符号可修辞,物理符号及图表亦可修辞。
总之,修辞并不只是语言的专利,而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修辞。
有了这样的意识,平时在阅读语言作品时可以有意识地注意一些生活中的修辞现象。
然而,由于受其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等方面的影响,《发凡》在其贯彻历史性及科学性相统一实现其现实价值方面还存在不足。
因此要从科学研究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研究,这对修辞学研究的未来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修辞学研究是一个关于几代人共同参与,持续关注,不断挖掘的过程。
篇二: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院系:班级:学号:姓名: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历时半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结束了,在听张教授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学习心得和体会。
于是在结课之际,来谈谈自己的关于学习古汉语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文化始终传承的文明古国,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
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考古发掘的斑驳甲骨文,再到历朝历代遒劲奇秀的书法艺术,无不散发着历经数千年洗礼的汉语言的神奇魅力。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去了解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学习古代汉语使我们更便捷的阅读古代优秀典籍,去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