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德格尔看中西哲学美学的互动影响(一)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6a511a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2.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德格尔的思想主要涉及存在论、语言、技术、历史和艺术等领域,他试图重新审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点。
海德格尔通过对存在的思考,提出了存在论的概念。
他认为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验,人们通过身临其境地存在于世界中,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
这与传统哲学关注对象的本质不同,海德格尔关注人的存在本身,他试图超越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将存在理解为一个综合的整体。
海德格尔将语言视为理解存在的工具。
他认为语言是理解和表达存在的唯一方式,人们通过语言的沟通才能建立起对世界的理解。
海德格尔也指出语言的局限性,我们很难通过语言完全把握存在的本质。
他主张通过语言的反思和思考,可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真相。
海德格尔关注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他认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力量,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
他也指出技术的本质是一种解毒剂,它使人们远离真实世界,陷入技术的迷宫中。
海德格尔警告人们要对技术保持警惕,并提出要寻找一种新的关系,使技术不再成为人们的奴隶。
海德格尔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试图揭示存在的历史性。
他认为存在是历史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和理解方式。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哲学将存在理解为一种固定和不变的本质,他认为存在是不断变化和演进的。
这也引发了对现代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反思。
海德格尔还对艺术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揭示存在的方式,通过艺术作品人们能够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庸,感受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海德格尔提出了“艺术的真理”这个概念,认为艺术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表达。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6040bc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0.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转向作用。
海德格尔对于传统哲学的批判和他提出的存在本体论理论,颇受关注。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的思想和其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海德格尔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传统哲学从柏拉图到现代都陷入了一种“遗忘存在”的状态,追求普遍规律和理论体系,忽视了个体存在的独特性和真实性。
传统哲学将存在看作一种客观存在,以“对象化”方式来解释。
而海德格尔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思路,强调存在的主观性和主体性,将存在看作一种“存在方式”或“存在意义”。
他主张人应该回归到存在本身,重新理解人的存在和存在意义,用本体论的方式来思考存在的问题。
海德格尔对存在本体论的理论贡献也是他对现代西方哲学转向的重要影响。
海德格尔将存在理解为一种独特的现象,他认为存在是由时间、空间和人的自我投射构成的。
他主张存在不是一种客观性存在,而是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来实现的。
海德格尔以他的存在本体论理论拓宽了现代哲学的研究范畴,引导了后来哲学家对存在的探讨。
海德格尔的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批判让人们更加关注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传统哲学中的一些问题。
他反对纯粹的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思维,强调主体性和主观意识的重要性。
这种批判倒逼着现代西方哲学家重新思考传统哲学观念,修正并创新哲学研究方法。
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本体论理论拓宽了现代哲学的研究领域。
他的研究方法不仅关注普遍的规律和理论,还注重个体存在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这种研究方法推动了现代哲学家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并促使他们对传统哲学概念进行重新解读和修正。
海德格尔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研究
![海德格尔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253c5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3.png)
海德格尔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研究海德格尔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研究海德格尔无疑是2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他在美学方面的研究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德格尔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发生了思想转向,从关注此在转向了关注艺术和语言。
在此转向中,他借用了中国道家的思想资源,由此,对比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与道家美学思想就有了历史的机缘。
一、“存在”与“道”海德格尔与道家对美的思考都与一个根本的终极的真实有关,即存在和道,皆是把美视作其显现。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提出“美就是真理的自行置入”。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品是真理发生的场所,美与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
海德格尔否弃传统形而上学的终极实在意义上的真理观,转而从希腊哲学的隐蔽历史中重新发现无蔽意义上的真理,即无蔽是真理的本质。
“存在者之无蔽从来不是一种纯然现存的状态,而是一种生发,这就开启出生成性的、非现成性意义上的真理。
海德格尔所说的真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真理是无蔽与遮蔽的统一。
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传统哲学把真理当成某种永恒现成存在者,这种真理观实质上只是无蔽的一个环节。
二是真理是一个从遮蔽到无蔽的过程。
进入无蔽状态的存在者来自遮蔽状态,海氏称之为真理的发生。
海德格尔明确提出:“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真理在艺术中发生意味着无蔽与遮蔽在艺术作品中完成统一,走向澄明。
艺术的真理是存在者自动显现自己的过程,其发生的机制是:当真理设立入作品中,就会生成一个存在者,这个存在者之前还不曾存在,此后也不再重复。
这个被生成的存在者照亮了他出现于其中的敞开领域,被生产者就是一件作品,这种生产就是创作。
“当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它便显现出来。
这种显现——作为在作品中的真理的这一存在和作为作品——就是美。
因此,美属于真理的自行发生。
”于是,美就成为显现真的一种方式,而且“美在这里显然比真更优越,美高于真而又包含这真”。
海德格尔认为呈现了存在之真理的艺术作品就是美的,但在道家美学那里,按其道的形而上的理论构架来说,艺术本不在道的问题域中,不应该成为其谈论的主题,只有当人生境界成为理论指向时,艺术精神才与道的境界不期然而遇。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67eb4a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7.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主要贡献在于他对于存在、时间和技术的独特探讨,以及他批判性地审视了传统哲学的一些核心概念。
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验和存在的方式。
他提出了“存在性分析”的概念,通过对存在的基本结构和存在方式的研究来理解人类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一种凝视或指向,即向外观察世界和自身,这是人类存在的核心特征。
他认为传统哲学将存在看作是对普遍性和永恒性的思考,而忽视了对实际现实和真实体验的关注。
海德格尔试图通过存在性分析重新定义哲学的中心问题,并重新思考人类的存在意义。
海德格尔对时间的思考也是他哲学的重要方面。
他认为时间是存在的基本维度,时间不仅是一种线性的过程,而且是人类存在的基础。
与传统哲学把时间看作是存在之外的第三者不同,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是内在于存在的。
他提出了“存在性-时间性结构”的概念,强调时间与存在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时间的理解来透视人类存在的本质。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念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思考也是他哲学的重要内容。
他认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对人类存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哲学将技术视为工具或手段的观念不同,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是一种揭示存在本质的手段。
他批判性地审视了现代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并呼吁人类重新理解和思考技术对于人类存在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通过对存在、时间和技术的独特探讨,重新定义了哲学的中心问题,并挑战了传统哲学的某些核心概念。
海德格尔激发了人类对于存在意义和真实体验的反思,使得现代西方哲学追求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论海德格尔哲学与美学之关系_图文(精)
![论海德格尔哲学与美学之关系_图文(精)](https://img.taocdn.com/s3/m/539f79f7b8f67c1cfad6b891.png)
现象学所关注的与众不同的现象 , 是那种虽中是答 , 只有人被赋予语言。
什么是语言本身 , 回答回隐藏不露根据在。
, 但” “ 又从本质上包含在首先和通常显的现象“ , 语言。
语言以何种方式作为语言产生。
现着的东西中” 。
“ 它造就着它的意义与 , 语言言说海德格尔说语言并非只是将公开不如说。
这个不同寻常的东西 , 就是存在者的存 , 的和遮蔽的作为意图才转化到语句中去语言自身使其所是海德格尔说 , 从包含的事实情形来说现作为所是之物 , , 首先进人了、象学是存在者的存在的科学种探索本身出发冷释的性质。
即存在论… …从这敞开。
没有语言之处 , 如在石头。
、植物动物的。
结果就是。
现象学描述的方法具有存在中就没有所是的敞开 , 语言凭借给存在物上的意义就是解释此在现象学的 , 的首次命名在。
第一次将存在物带入语词和显象。
通过设释。
存在的本真意义这一命名才指明了存在物源于其存在并到达其存这种言说即澄明的投射。
与此在本已存在的基本结构就向居于此在本身的存在之领悟宣告出来诊释学〔〕。
投射是一种投掷的。
此在的现象学就是” 触发投射使存在者去蔽进入敞开诗是语言的本质。
而这种投射作为诊释学的。
, 的言说就是诗义上是诗的“ 。
语言在根本意现象学与语言的内在联系就更为密切了在海德格尔现象学中的重要作用构存在是只有在语言之中把自己送到人那里因此。
成了它与此在关系的最深厚的基础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认为本身是一存在者, “ 。
海德格尔在 , , 语言是存在对人的礼物” 。
语言是存在对于哲学考察来说。
之家“ 说话就是存在展现于人 , 。
但这里的按照古代存在论的方” 说话。
” 不是人的语言“ 因为人的饶舌展示不出” 。
向辑性… , 是一现成存在者植根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那么‟ , 的“ 逻存在而是语言在。
说话 , 人似乎作为语言的, ” 。
“只要陈述和存创造者和主人在活动着人的主人说中 , 可是事实上” 。
语言才是在的领悟是此在本身在存在论上的存在之可能 , 因为“ 人只是在他倾听语言的呼唤并无论是… ‟ 在在语言上以其自身表 , 回答语言的呼唤的时候才言说语言召唤我们不是说 , , 在语言的言。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0d07111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f.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是20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他的哲学思想被誉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向。
海德格尔不仅对现代哲学传统进行了大胆挑战,而且为后现代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和深度,对西方哲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展开阐述。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被称为存在主义,他认为存在是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而不是传统哲学中所强调的“认识问题”。
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主体”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人的存在不是由主体所支配的客体,而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
他认为人类存在具有“存在-世界-时”的三维性,人的存在不是被众多的事物和规则所支配,而是通过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来逐步认识自我。
这种存在方式与传统哲学认为人类是能够看到自己和外界的那种“主观客观一致”的方式完全不同。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还强调了历史、文化和语言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历史性的,每个人都处在一种特定的历史时刻中,历史环境会影响人类存在的方式和意义。
同时,文化也是人类存在的一部分,文化环境会对人类存在方式和意义产生深远的影响。
语言则是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语言不仅能够描述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够嵌入语境,影响人类存在意义的认识。
海德格尔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还体现在他对技术的审视上。
他认为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中心,但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存在的方式。
传统哲学认为技术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的,但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是为了生产的,是把世界变成生产工具的过程。
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对世界的占有和支配,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他认为,技术发展可能导致人类存在价值的丧失,必须警惕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现代哲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思想引领了后现代哲学的发展方向,启发了西方哲学新的思考视角。
他强调存在的根本性质,推动了“存在论”的流行,激励了后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a72b31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9.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密切相关,他对人类存在、技术、语言、历史等问题的思考,引领着哲学思想的新方向。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出发,探讨海德格尔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强调存在是最基本的问题,而不是传统哲学所强调的存在者。
他试图重新思考人的存在是什么,以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存在,它不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而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他提出了“存在性”的概念,将存在和人联系在一起。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它不仅包括思维和感知,还包括人对世界的理解和实践。
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新引起人们对自身存在的关注,从而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海德格尔对技术问题的思考也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在《技术的问题》中,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已经成为人类存在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还改变了人对自身的认识。
海德格尔提出了“技术的本质”概念,认为技术并不仅仅是工具和机器,而是一种将事物框定在某种计划和目的之中的方式。
技术的本质是将一切事物都视为资源和工具,将万事万物都视为可以利用的对象。
海德格尔批判了现代技术对人的侵袭性,以及它对自然和人本身的破坏性。
他提出,人需要重新思考技术的本质,重新审视人与技术、人与自然的关系。
海德格尔的技术问题思考引起了人们对技术影响的警觉,激发了人们对技术和自然的重新思考,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存在问题、技术问题、语言问题、历史问题的思考,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自身存在的关注,重新审视了人与技术、人与语言、人与历史的关系,激发了人们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重新思考,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 德 格 尔 和 中 国 传 统 思 想 的 联 系
![海 德 格 尔 和 中 国 传 统 思 想 的 联 系](https://img.taocdn.com/s3/m/35eb6628482fb4daa58d4bb8.png)
海德格尔和中国传统思想的联系德格尔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主要以存在的思想为人熟知。
他从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家庭出身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给他成长初期的内心以深刻的影响,使他萌生了崇尚自然,重视人的存在的思想萌芽。
他的整个一生的大起大落的人生遭遇也为他思想的转折,最终回归自然,探索西方以外的世界提供了机会和窗口。
巧遇中国学者萧师毅并合作翻译老庄著作让他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并擦出了共鸣的火花。
这是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次重要沟通和建立共通体系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海德格尔传统思想老庄哲学共鸣一海德格尔与儒道哲学的共鸣马丁·海德格尔1889年生于德国巴登州的梅斯基尔希,这里有著名的黑森林,父亲是附近教堂的司事,家乡的田园风光特别是田野中的道路给他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而在其著作中这些田野道路不时成为其思想的重要映射。
后来在求学过程中他读到了布伦塔诺的关于“存在”的书籍,被启蒙进入了思想的道路,而后师从胡塞尔走上了现象学的道路,发表了著名的《存在与时间》,而后又走上了通向语言的道路,最后他试图解释老庄的“道”或中国的“天道”。
他的哲学的一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建立了以“存在与时间”为重要理论的哲学体系基础上,试图通过其他哲学体系的共通之处寻找存在的终极意义。
在我国古代,人们认为人的终极体验与人在世间的视角是分不开的,以人的所观所感为线索,儒学创造出了“六艺”,它与学习知识或冥想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可以让人在其中具体体会的思想与行动统一的交互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人会有深切的发展进步体验过程,而最终达到“至诚仁境”。
它是一种和谐而不封闭的存在状态,也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老庄与儒家不同,他们认为儒家把自然的生存状态用礼教等进行了制度伦理化,从而破坏了人的天然思想状态,而“道”就在人的天然思想之中,它是一种原本的,早已存在的世间朴素的真理。
而儒家说的是在文明之中的带有高度文化的和在客观的名利社会环境下的“道”,是在社会境遇之中经过主观取舍的主流意识。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bd9895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2.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和转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德格尔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哲学的一种批判和超越,他试图通过对存在和真理的思考来回应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传统哲学进行了一种根本性的批判。
传统哲学主要关注理性和理性思维,强调逻辑和推理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过于偏重于理性思考,忽视了人的真实存在。
他提出了“存在是第一哲学”的命题,强调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的私密性。
海德格尔试图通过对存在的思考来揭示人类的真正存在方式,以及存在的真理。
这使得他的哲学思想与传统哲学有了根本的区别。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德格尔的思想在20世纪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激发了学界的热烈讨论。
他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的哲学观念,对后来的哲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存在主义哲学家苏特(Jean-Paul Sartre)在海德格尔的启发下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
海德格尔的思想也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关注语言和认识论的问题,他们对海德格尔的思想尤其感兴趣,因为海德格尔的思想涉及到语言和存在的关系。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还对科学哲学产生了影响。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哲学对科学的理解,认为科学过于重视实践和工具化,忽视了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他主张要将科学和存在哲学结合起来,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这种将科学和存在哲学结合起来的思想在后来的科学哲学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a1496ce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6.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西方哲学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涉及到存在、语言、技术、历史、真理等多个方面,他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点,即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哲学对于存在的理解,他认为传统哲学把存在理解为一个客观的实体,而忽视了存在者自身的意义和存在的主观性。
他认为存在者是从自身出发去构建世界和意义的,存在才是主体。
他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即存在者应该首先体验到自己的存在,然后再去寻找自己的本质和意义。
海德格尔对于语言的思考也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语言是存在者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语言具有参与性和开放性,在存在者的使用中才得以真正呈现。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中的“主体-客体”二元对立,主张存在者和世界是相互关联的,不存在绝对的主体和客体的区分。
海德格尔对于现代技术的思考也是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认为现代技术使我们陷入了一种“遗忘存在”的状态,我们只看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率,但忽略了技术对于我们自身的影响和我们对于技术的依赖。
他警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技术,让技术为我们的存在服务,而不是被技术所控制。
海德格尔对于历史和真理的思考也是他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对于历史的线性理解,认为历史不仅是过去的事实的积累,而是存在者的意义和价值的展示。
他认为真理是由存在者通过语言和行动的实践中建构起来的,真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标准,而是存在者通过存在来实现的。
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对于存在的理解,强调存在者的主体地位。
他对于语言、技术、历史和真理的思考也开辟了新的思路。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于现代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5cbfc4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1.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发展。
海德格尔深刻地反思了现代技术与现代性对人类存在的影响,以及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引领了20世纪的哲学思潮,也对当代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1.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的哲学理念的核心是对存在和时间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时间性的存在,存在的本质就是“成为”。
他强调存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未来,而非静止的现在。
人类存在的本质是成为和发展,而时间是这一过程的基本维度。
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时”(Dasein)的概念,认为存在是一种向未来开放的存在方式,是在时间中向前延展的存在。
他反对把存在理解为静止的、被物质定型的实体,而强调存在是一种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2.技术和现代性海德格尔对技术和现代性作出了深刻的反思,认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存在的本质的被遮蔽。
他指出,现代技术将一切都视为资源和工具,人类也被迫适应这种技术的支配和规训,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本真。
他认为现代技术导致了人们对存在的忘却,忽略了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他也对现代性作出了批判,认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和计划性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异化,破坏了人类与世界的关系。
3.历史和语言海德格尔将历史和语言视为存在的重要维度,强调了历史和语言对人类存在的塑造和影响。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过去的事件和轨迹,更是在现在和未来产生影响的力量。
语言则是人类对世界的开放方式,它塑造了人类的认知和理解。
海德格尔强调了历史和语言对存在的决定性作用,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历史和语言,并从中寻找存在的根源和意义。
二、海德格尔的影响和转向1.存在主义的兴起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存在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在本质上是个体化的、不可知的、无法理解的,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需要由个体自行决定。
中国的为学日益与西方的为道日损——悟解海德格尔存在思想(一)
![中国的为学日益与西方的为道日损——悟解海德格尔存在思想(一)](https://img.taocdn.com/s3/m/e87154d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1.png)
中国的为学日益与西方的为道日损——悟解海德格尔存在思想(一)▽序篇:我们的非诗意栖居“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荷尔德林的这句诗,令越来越多的今人神往,此足以印证我们的非诗意栖居。
海德格尔早在1951年关于荷尔德林的演讲中,就已揭示了这种技术时代的生存困境:过度扩张的技术,把我们现代人聚集在它的控制之下,摆置到普遍的生活秩序之中。
我们习惯了把时间托付给各种琐碎的事务,甚至害怕停下来去想:这辈子可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劳绩与诗意。
一种栖居之所以能够是非诗意的,只是由于栖居本质上是诗意的。
海德格尔在大学时代就格外关注荷尔德林和特拉克尔的诗作。
在以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哲学生涯中,他始终致力于为漂泊无根的现代人寻找被遗忘的精神家园。
这是海德格尔思想特别触动心灵的原因。
在哲学家们纷纷放弃对神秘之域的寻求,采取不同面孔的实用主义态度,任凭本质性的虚无主义泛滥的时候,他却依然逆流而上,矢志不渝地为人类开辟通达本源的道路。
2006年初,我偶然通过一本《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开始走进海德格尔玄妙浩瀚、激荡人心的思想王国,12年来,海德格尔的真知灼见始终鼓舞着我不断上路,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劳绩与诗意。
如今,海德格尔越来越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由于他对西方哲学的彻底反思,以及对人之生存的深刻洞察,但是,海德格尔的著作又被公认为最晦涩难懂、几乎不可译的哲学文本之一。
大多数人很难通过阅读原著和相关论文去亲近他的思想。
于是乎,我想将自己对海德格尔长久的热爱,化作言说的赤诚,简明地但非简单地,严肃地但非学术地把他的思想分享给大家。
海德格尔的思想曾经改变我的人生,而且仍然在改变着。
我所说的改变人生,不是它给我带来了现实的成功,而是它使我毫无畏惧、坚定不移地追求本真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终有一死的凡人,难以避免地沉沦于非本真的生活。
但只要把心灵的无家可归当作真正的困境来思,就可能唤醒被遗忘的本性,让我们终将赢获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7bc0b87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d.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对后来的哲学及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本文将就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进行探讨。
一、海德格尔哲学思想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围绕存在主义展开,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对存在的思考和存在的体验。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哲学的困境在于将存在抽象化,将存在看作是一个已知对象,归结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海德格尔认为,这种抽象化的结果是失去了存在的实在性,忽略了人类存在的本真性。
海德格尔思考的核心是“存在”或者“被”的问题。
存在并不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而是人类真实的生活和体验,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存在感受和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海德格尔特别关注语言和时间的问题。
他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我们理解世界本真意义的途径。
海德格尔也指出,时间并不是线性的,而是被存在者实现的“尽头”。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密切相关。
这一转向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历了两个世界大战和众多社会变革的波动。
这种转变凸显出信念、道德和文化的缺失和巨大的不稳定性。
在这个背景下,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代哲学强调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成为现代文明的核心。
在这种背景下,人类视野的扩大、信息革命和新兴的技术赋予了人类新的能力。
这一变化加速了现代化进程,驱动了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二是现代哲学强调人类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
这种独立性和自由意志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更是文化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权利、自由和个体的尊重不断加强,理性、理念和思想的自由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象性、实在性和确定性的挑战,使得现代哲学得到挑战和修复。
首先,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哲学的转向相反,强调存在的真实实在性和体验。
浅谈海德格尔美学之思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发现(一)
![浅谈海德格尔美学之思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发现(一)](https://img.taocdn.com/s3/m/d9c5c76fcf84b9d529ea7a04.png)
浅谈海德格尔美学之思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发现(一)论文关键词:海德格尔美学中国传统美学解读构建论文摘要:海德格尔的美学之思不仅对西方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民族审美精神的理解。
以海德格尔的精神实质为指引重新解读中国传统美学、为传统美学“去蔽”,实现当代中国美学在回归中超越,将会为建构有民族特色的当代中国美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引言:哲学的转向—存在之思海德格尔的思想博大精深,融会东西。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海德格尔关注科技时代中人类总体的生存状况,他的思想充满了浓郁的危机意识和现实的人文关怀精神。
作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精神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宣告了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终结,堪称对西方两千年哲学思想的总体性反思。
“存在”(Sein)无疑是海德格尔思想的标志性概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德格尔思想的重心就在于重新阐释“存在”的意义,“‘存在’毋宁说是最晦暗的概念”。
传统哲学将“存在”与“存在者”混为一谈,将“存在”定义成为“存在是什么”,而“……是……”正是形而上学对表象世界进行说明的“根据律”。
由于作出这一判断的主体是人,世界因此便人为地划分出认识的主体“人”和被认识的客体—“世界”,主体与客体二元分裂的格局由此产生。
西方传统哲学自柏拉图开端,无一不是把追问普遍最高的本质作为目的。
这一普遍本质在柏拉图那里是“理念”。
他通过把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对立起来,确立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分离。
笛卡尔正式确立了“我思故我在”这个第一哲学原则,人成了一切事物的中心,主体性原则被正式确立起来。
在海德格尔看来,主客二元对立的错误是由于首先人为地设定一个孤立的主体,这完全是对实际存在状态的虚构。
由于这种传统在哲学史上是自柏拉图开始的,因此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终极任务就是要承续前苏格拉底之宗,通过追问“存在”,化解主客二元对立,为哲学开辟新的道路。
这条新的哲学道路的开辟以对“存在”的追问为起点。
“存在”在海德格尔的著作中是以一个活跃的动词形式出现的,即以“怎样”的方式来追问而不是规定它是“什么”。
海德格尔和中国传统思想的联系
![海德格尔和中国传统思想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bf75272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2.png)
海德格尔和中国传统思想的联系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哲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视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
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思想界影响深远,但其实他与中国传统思想也有联系。
一、海德格尔对中国哲学的关注海德格尔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体系有浓厚兴趣,多次发表关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演讲和论文。
在他的著作《寻根之路》(1962年)中,他提到道家、儒家和佛教思想,研究这些思想对人的生存和存在的影响。
海德格尔认为,中国哲学所关注的是如何保持人的内在和谐,以及如何超越二元对立中的一切问题。
他认为,中国哲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带领人们走向超越现实和寻求宇宙真理的方向。
二、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的联系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有许多可以与道家思想相映成趣的地方。
首先,海德格尔的“存在”的问题可以与道家“道”的问题相比较。
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就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和发现,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关键。
类似地,道家的“道”也是一种认识和领悟,也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键。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道家的“道”都强调超越性和统一性,是存在世界和自我认识相互调和的过程。
其次,海德格尔的“宇宙凝视”(Himmelsschau)概念和道家思想中的“观”也有相似点。
道家思想中有许多“道观”、“天人观”等思想,其核心是通过统观万物,达到心境的平衡和沉静。
海德格尔的“宇宙凝视”概念强调对宇宙整体的关注,将人的存在置于宇宙的视野中。
这种关注也让人超越了单纯的自我意识和主观感受,达到一种超越性和统一性。
三、海德格尔与儒家思想的联系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与儒家思想之间也有一些联系。
首先,海德格尔强调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这也是儒家哲学的核心。
儒家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通过为人处世来实现道义的追求。
海德格尔也强调行动和存在的关联,认为人通过对自身存在的认识和实践,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点与儒家哲学中的“知行合一”有相似之处。
其次,海德格尔强调人的存在和世界的联系,强调人作为存在者需要与世界相互作用。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3ed2e52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0.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德国哲学界和西方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并对后来的荷尔德林、萨特等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密切相关,本文将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和其在现代哲学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探讨。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存在”(Dasein)。
他认为,人作为存在者,与其他存在不同,具有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意义。
他将存在理解为“存在于世界”,强调个体的存在是通过与世界的互动和投射来实现的。
这种存在方式使得人成为一个“在世”(In-der-Welt)的存在,与其他存在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哲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人类存在的遗忘。
他批判现代哲学将人类存在纳入到一个普遍的理性体系中,并将存在理解为对象的存在。
他强调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主张恢复对人的存在的本真理解。
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的任务是揭示存在的存在方式,并探讨存在的根源和意义。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的西方哲学的转向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他的思想反映了20世纪哲学从传统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重要变革。
海德格尔的思想与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转向密切相关。
在传统哲学中,存在被视为思维的对象,而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存在被视为人自身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引发了对人类存在的反思,促使哲学从对普遍规律的探索转向了对个体存在的关注。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也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海德格尔批判了现代科学对存在的逻辑化和技术化的趋势,主张回归人类存在的本真经验。
他认为,现代科学将存在解释为对象的存在,忽视了人类在世界中的根本位置和角色。
他主张将科学的研究对象从客观世界转向人类存在,并通过对存在方式和存在的本质的研究来揭示科学认识的边界和局限性。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密切相关。
从海德格尔看中西哲学美学的互动影响
![从海德格尔看中西哲学美学的互动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9c24c5eb52acfc789ebc961.png)
从海德格尔看中西哲学美学的互动影响毫无疑问,海德格尔研究已成为近十年来主导中国学术界研究方向的显学之一。
这一研究从一开始就沉浸在一种罕见的喜悦之情中,这种喜悦之中既包含着欣慰,也包含着一种拈花微笑般的自得;既包含着豁然开朗后的惊喜,同时也包含着憧憬与期待。
喜从何来?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学界如此热衷于研究海德格尔,这一研究到底给中国的学界带来了什么?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从中西思想之互动的角度加以解释的现象。
自19世纪中后期西方的科学与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学界在总体上就体现出两种倾向,一是盲目排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二是科学主义及与之相应的西方中心主义。
前者仍然是晚清以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落后民族心态的延续,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完美无缺、不可更改的,对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许多先进东西包括科学和民主精神等都一律采取敌视、排斥的态度。
这种倾向已被中国的革命实践和现代化进程所冲决,并被证明为是保守、过时的。
后者则相反,体现为把科学主义凌驾于一切之上,总是以自然科学尺度作为评价自然与人文现象的最高标准,把自然科学所遵循那一整套精确、量化的方法看成为包括人文、精神学科在内的一切研究的不二法门;与之相应,一切以西方为标准,对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加以彻底否定,或者以西方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造,这在人文社会学科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这并不仅仅是说我们应用了西方的术语,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与方法上的根本转变,比如在语言、艺术、历史、医学等等人文领域,西方的现成的方法与分类等消解、改造了传统的中学。
与前者相比,由于西学的传入过程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基本是同步的,所以,在不少人心目中,“西方的”成为了“先进的”代名词。
于是两个问题被提了出来,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是否在今天仍有可能被现代性所吸收、改造因而成为有现代意义的东西?第二个问题是“西方的”是否一切都完美了、无须发展、改造了,更无须向东方包括中国的思想文化吸收营养了?第二个问题是一个被事实回答了的问题,异化,世界大战、环境污染,核军备竞赛,生态平衡、全球化等等问题向我们说明“西方的”并不等于完美的。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50f185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4.png)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他对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哲学思想被认为是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对传统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引导了哲学向新的方向发展。
海德格尔在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他独特的存在论。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方式,与其他存在形式(如生物、客观事物)有本质区别。
他将人的存在描述为“开放性”和“无限性”,并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不断地超越自身的过程。
海德格尔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他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哲学对存在的分析过于抽象和理性化,忽视了人的具体存在情境;二是传统哲学过度强调主体性和意识,忽视了人的客体性和身处世界的关系;三是传统哲学对人的存在本质的认识是片面的,没有理解存在的原初经验。
海德格尔的批判促使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在他之前,哲学主要关注普遍性的真理和概念,强调理性思考和科学。
而海德格尔将哲学的关注点转向了具体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的存在。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独特的经验,无法仅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来理解。
海德格尔的思想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方面。
他的存在论促使了对主体性和客体性的重新思考。
他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具体的存在情境,人与世界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的时刻”和“沉默”概念,对后来的现象学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存在是一种具体的体验,只有通过直接体验才能理解它。
他的思想挑战了传统哲学关于理性和抽象的观念,强调直接体验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也对社会和政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具体的历史情境,受到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他的思想促使了在社会和政治理论中关注具体存在的观点,提出了对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批判。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给传统哲学观念带来了重要的冲击和转折。
学者深度观察: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学者深度观察: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0aec073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2.png)
学者深度观察: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于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西方现代哲学的转折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海德格尔自身的哲学思想中可以看出,海德格尔主要是以存在论作为主要的批判点,对于历史的逻辑演绎转向进行了分析。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展示了现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他反对传统哲学对于有无地位的研究,更通过自身的语言观阐述了思维语言和存在之间的关系。
他的理论对于现代西方哲学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映。
20世纪作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辉煌时期,在西方哲学中存在了多个学派,从哲学思想的形态中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同于任何时代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让哲学的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海德格尔更是对于人生存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即哲学思想理念、本性的历史追溯以及对于现代哲学发生的功能以及方向都尝试在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中。
海德格尔自身对于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西方哲学的转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思想发展并不仅仅是传统哲学中某种变化和问题的掩饰,他曾经在传统的形而上学理论中形成了属于自身的思维逻辑。
在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体系中并不是断裂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从形而上学思想结构中来构陷出自己本身的探索,他对于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同时它也开阔了西方哲学体系中的新的天地和领域。
01海德格尔视域中语言学转向从上世纪开始在西方哲学中存在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对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成为了哲学发展中的潮流。
对于一些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于其主体性的原理和理论。
海德格尔的语言学不仅站在哲学的思考方面,通过语言学进行语言的分析而其思想也动摇了西方传统语言的观念,让哲学的发展趋势从语言学角度不断的衍生。
从西方哲学思想中开始,对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进行了批判。
虽然在西方传统哲学中,胡塞尔也一直对于传统哲学思维进行批判,但其根本并没有摆脱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而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上则是以终结者的身份对于传统哲学提出了不同的观念、主题方式,对于哲学派别的存在方式、表现方式,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理念和思想。
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对黄玉顺生活儒学导论的批评
![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对黄玉顺生活儒学导论的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01b422a15a8102d277a22f61.png)
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对黄玉顺《生活儒学导论》的批评黄玉顺教授的论文《生活儒学导论》[1][①] 是一篇很有意思的论文,其中涉及到了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由于该文只是“导论”,具体内容语焉不详,加之我对中国哲学没有什么知识,所以我对黄玉顺论文的批评不是针对“生活儒学”的,而是针对该论文对海德格尔的理解的。
个人意见,论文对海德格尔哲学存在着一些误解。
这不是个别现象,海德格尔通常总是处在被误解之中。
虽然由误解――也许说“误读”更中听――而受到启发乃至形成新的创见并非不可能,但这毕竟不符合积极对话的要求。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意见一定是正确的,不过是一种批评性的参照系而已。
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的关系是近年来比较受人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借鉴西方哲学构成了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生长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海德格尔的确与中国哲学有其因缘。
我也曾经写过海德格尔与老庄的论文,那里面关于老庄的理解肯定是外行的,在论文中我就一再声明我是从海德格尔对老庄的解读来理解海德格尔的,而不是通过海德格尔对老庄的理解去理解老庄,我的学术背景肯定会影响我对中国哲学的判断。
我们当然希望看到学贯中西的专家,这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太难了。
我们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刚刚起步,最应该做的是基础性的研究和个案研究。
1、现象学、存在哲学与中国哲学如果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都可以叫做哲学的话,那它们一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哲学形态。
虽然不同,毕竟可以相互比较,取长补短。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西哲学之间处在互相补充的关系,不过现象学是一个例外。
在某种意义上说,现象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理论视野或者思维方式,这就是所谓“面向事情本身”。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从广义上说,“家”即本源之源始境域,“面向事情本身”就是回溯到本源处,回归家园。
欧洲人有欧洲人的家,中国人有中国的家。
现象学的好处是不会强使中国人去生活在欧洲人的家中,也不会迫使欧洲人生活在中国人的家中,而是让个人面向自己的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德格尔看中西哲学美学的互动影响(一)毫无疑问,海德格尔研究已成为近十年来主导中国学术界研究方向的显学之一。
这一研究从一开始就沉浸在一种罕见的喜悦之情中,这种喜悦之中既包含着欣慰,也包含着一种拈花微笑般的自得;既包含着豁然开朗后的惊喜,同时也包含着憧憬与期待。
喜从何来?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学界如此热衷于研究海德格尔,这一研究到底给中国的学界带来了什么?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从中西思想之互动的角度加以解释的现象。
自19世纪中后期西方的科学与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学界在总体上就体现出两种倾向,一是盲目排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二是科学主义及与之相应的西方中心主义。
前者仍然是晚清以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落后民族心态的延续,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完美无缺、不可更改的,对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许多先进东西包括科学和民主精神等都一律采取敌视、排斥的态度。
这种倾向已被中国的革命实践和现代化进程所冲决,并被证明为是保守、过时的。
后者则相反,体现为把科学主义凌驾于一切之上,总是以自然科学尺度作为评价自然与人文现象的最高标准,把自然科学所遵循那一整套精确、量化的方法看成为包括人文、精神学科在内的一切研究的不二法门;与之相应,一切以西方为标准,对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加以彻底否定,或者以西方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造,这在人文社会学科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这并不仅仅是说我们应用了西方的术语,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与方法上的根本转变,比如在语言、艺术、历史、医学等等人文领域,西方的现成的方法与分类等消解、改造了传统的中学。
与前者相比,由于西学的传入过程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基本是同步的,所以,在不少人心目中,“西方的”成为了“先进的”代名词。
于是两个问题被提了出来,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是否在今天仍有可能被现代性所吸收、改造因而成为有现代意义的东西?第二个问题是“西方的”是否一切都完美了、无须发展、改造了,更无须向东方包括中国的思想文化吸收营养了?第二个问题是一个被事实回答了的问题,异化,世界大战、环境污染,核军备竞赛,生态平衡、全球化等等问题向我们说明“西方的”并不等于完美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除了社会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根源又是什么?西方在走向现代化乃至后现代的进程中,其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负面影响日益加剧,以科学主义压抑人文精神所造成的片面的、异化的危机与恶果愈加明显。
这也就涉及第二个问题,东方思想特别是传统中国的思想文化对于克服与避免这些问题与危机是否有借鉴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也就是中学的现代意义问题。
中国的学界正是带着这两方面的问题来研究海德格尔的,而研究的结果是令人喜悦的。
海德格尔是公认的20世纪西方思想的巨匠,他深入反思了时代困境的思想根源,这一根源在海德格尔看来,是形而上学以及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科学主义。
那么化解这一症结的药方是什么?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和科学最终根源,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一思维方式基础上的“符合的真理观”,问题在此转变为有没有可能突破这种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海德格尔在前期和后期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海德格尔思想的前期,也就是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通过对存在之意义问题的探讨,海氏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特别是近代以笛卡儿为代表的“知识形而上学”传统的根基进行了彻底的检验。
什么是存在者的存在?如果存在的意义问题没有被理清,那么任何存在判断都是没有根基的。
这样一来,作为形而上学之基础的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就是值得怀疑的。
因为这种认识论把人与世界设定为现成存在的主客体关系,“把这个‘主客体关系’设为前提”,设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
然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它们仍旧是而且恰恰因此是一个不祥的前提”,因为它“把这种关系理解为现成存在”,那人(此在)与世界在“实际性”上被分割为“现成存在”的两个“存在者”——主体与客体,两者在分立、对立的“前提”下,“一个‘主体’同一个‘客体’发生关系或者反过来。
”在海氏看来,这种预设的前提在存在论上是错误的,而且正“由于存在论上不适当的解释,在世(按:即“在世界之中存在”)却变得晦暗不明了”,造成“人们一任这个前提的存在论必然性尤其是它的存在论意义滞留在晦暗之中。
”因此海德格尔说:“笛卡尔发现了‘我思故我在’,就认为已为哲学找到了一个可靠的新基地。
但他在这个‘基本的’开端处没有规定清楚的正是这个思执的存在方式,说得更准确一些,就是‘我在’的存在意义。
”1](P28)“无疑,必须首先厘清存在的意义问题,但应当从何处下手呢?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总是某种存在者的存在,不可怀疑的不是“我”这个“思”的主体,而是作为存在问题之提问者对存在的在先的领会,因而这一提问者(人)作为存在者之一具有存在论上的在先地位,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
他认为“各种科学都是此在的存在方式,在这些存在方式中此在也对那些本身无须乎是此在的存在者有所交涉。
此在本质上就包括:在世界之中存在。
因而这种属于此在的对存在的领会就同样源始地关涉到对诸如‘世界’这样的东西的领会以及对在世界之内可通达的存在者的存在的领会了”1](P16)。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存在论就是其它一切存在论所源出的基础存在论,而这种基础存在论就在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之中。
在此,海德格尔提出了此在的存在论的基本命题,即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在世”)。
他首先强调这一命题与二元论相反,从其“复合名词的造词法就表示它意指着一个统一的现象”,而非主客二分式的;其次,他又指出,此在“在之中”不是人(身体物)在世界“一个现成存在者‘之中’现成存在”,而是“意指此在的一种存在机制,它是一种生存论性质”,是此在“把世界作为如此这般熟悉之所而依寓之,逗留之”,因而是“融身在世界之中”,所以“此在”与“世界”决非“现成共处”、“比肩并列”的两个“存在者”;再次,他用“此在生存论上的基本机制的亮光朗照”“此在在世”命题,揭示出此在“能够领会到自己在它的‘天命’中,已经同那些在它自己的世界之内同它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缚在一起了”,换言之,“这个此在具有在世界之中的本质性机制”。
通过这种此在的生存论分析,诸存在者被带上前来,存在者之是什么也被揭示了出来。
这是对思维/存在、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一个重大超越。
以此在的生存论取代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这是一条新的道路,一种新的ontoiogy。
对康德来说,哲学的耻辱在于它从来没有成功地证明一个外部世界,而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的真正的耻辱是企求这样一个证明,因为当我们企求这样一个证明的时候,我们已经处在一种对世界的领会之中。
此在在世界中,此在生存着,这就意味着不存在孤零零的绝对主体,也不存在和此在决然对立的客体,此在在时间、空间中在世并将诸存在者带上前来,它们相互启蔽而又相互遮蔽,存在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可跨过的鸿沟被生存,被共同在世消解了。
后期的海德格尔沿着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所开辟出来的道路,创造出一个新的思之境域。
借助于字源学的考察,海德格尔赋予了一些基础性的哲学范畴全新的含义,如存在,他阐释为涌现与聚集;真理,他阐释为无蔽,澄明;逻各斯,他阐释为采集,收集。
通过这种再阐释,海德格尔为哲学勾勒出一个全新的开端,按照他的开端即是结果的思路,这也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思想的新境界和存在的本然状态——“在之中”一切都是活泼泼的,万物浑然一体、相辅相成,总是处在一种生机勃勃的涌动之中;没有僵化的体系,也没有现成化的方法,万事万物总处在一种缘发状态和当下生成之中,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化之中。
海德格尔称这种运化为天地神人之四方游戏,并且将这种新境界总称为“Ereignis”(大道)。
相应于这种新境界,海氏提出以非概念性的“思”来征服形而上学,征服存在的被遗忘状态(这两个方面在海德格尔看来本身就是一致的)并作为哲学终结以后人们体认世界的方式。
思与大道是共属一体的,大道之显现自身为“诗”,领会这大道之显现就是思,由此,海德格尔开辟出一个诗、思、道圆融一体的终极境域,这个境域是比二元对立更加源始,是二元对立之所从出的源域。
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超越与征服以及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化解是人类思想史的一座里程碑,是对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形态的总体性反思,但这还不是海德格尔研究能够在中国学术界成为显学的全部原因。
它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海德格尔的新方法,他所开辟的新的道路极大的启发了中国学界对自身文明的反思与深入理解。
首先是此在的基础存在论,也就是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
华夏文明本身是没有形成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它是以天人合一为根本文化精神的。
这一点曾被视为华夏文明在近代落伍的主要思想根源,因为没有主客二分就难以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不可能产生以形而上学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而且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已经学习西方,突破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框架,形成了自己的主客二分思想格局,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无法绕过的必由之路,至今也还需要继续,当然,不能片面地推向极端,重走西方用科学主义侵吞人文精神的老路。
所以,这一点不应也不能成为为西方中心论辩护的论据。
那么传统的中国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与把握世界的呢?海德格尔提出从此在的生存为出发点来把握诸存在者的存在并将之提升为一种方法,这一点对中国学术界极有启发。
它为我们重新阐释与评价中国哲学与美学的元典籍提供了一个新的出发点。
学者们发现海德格尔提倡的这种方法正与中国先哲们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相吻合,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总是从人的现实生存与具体的生存体验来把握、感受与评价事与物,这在孔子、庄子甚至老子的著作中都能体现出来。
这种方法告诉我们,不能把华夏民族的元典籍简单地归为“老练的道德教训”(黑格尔语)或者近乎庸俗的实用生活哲学,它是一种不能用西方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哲学体系来衡量的另一种哲学思维,它对于超越西方主客二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克服现代性的负面作用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种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对于中国美学的研究来说尤其重要,对于我们理解民族美学的特质、民族艺术的内在精神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这表现为两点:一是对中国传统美学之名相的理解上。
中国美学的基本名相并不是西方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范畴,它是开放的,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内含,它总是在对具体艺术现象的当下品评中才获得自己的意蕴。
举例说明,要想理解如“刚健”、“神韵”、“风骨”、“远”、“意境”、“妙悟”等范畴的意蕴,必须进入具体的审美境域,在当下的审美活动中构成对这些范畴的体认,需要审美者用全部的生命体验与人生境界去领悟与感受。
因此,中国古代美学家们从不回答也从不追问“什么是……”这一问题,而是以比喻,比拟等方式“立象以尽意”,让欣赏者在与“象”的交融与感悟中实现对审美对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