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康德哲学重要概念

合集下载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康德哲学中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揭示其深层含义和哲学价值。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由概念作为康德哲学的核心,体现了其对人的理性、道德和自由的追求。

通过对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康德的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在康德看来,自由不是简单的无拘无束,而是与理性、道德紧密相关的概念。

他认为,自由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是人类超越自然、追求更高境界的动力。

因此,康德将自由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认识自由,即人类通过理性认识世界、把握规律的自由;其次是道德自由,即人类在道德实践中遵循自己内心的法则、实现自我完善的自由;最后是实践自由,即人类在实践中运用自由意志、实现自我决定的自由。

本文将从这三个层次出发,详细阐述康德自由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康德自由概念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自由的本质和价值,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二、康德自由概念的第一层次:先验自由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的第一层次被称为先验自由(transcendental freedom)。

先验自由是康德整个道德和形而上学体系的基础,它首先被理解为纯粹理性的自由,是一种不受任何经验条件限制的自由。

先验自由的核心在于其绝对性,即它不依赖于任何经验世界的现象,也不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这种自由超越了因果关系的束缚,意味着理性主体能够不受外在强制和内在必然性的限制,独立地做出选择。

在康德看来,先验自由是纯粹理性的一种本质属性,它保证了人类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先验自由的提出,旨在解决传统形而上学中关于自由与决定论之间的困境。

康德认为,如果我们完全受自然法则的支配,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无法真正称得上是自由的。

相反,如果我们拥有先验自由,那么我们就能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保持对世界的超越性,从而真正实现自由。

先验和超验概念,以及出处,还有两者的不同,

先验和超验概念,以及出处,还有两者的不同,

先验和超验概念,以及出处,还有两者的不同,先验transzendental由于transzendental 的发展线索不仅仅以它的命名者康德为开端,而是肇始于自笛卡尔以来至今仍然起作用的欧洲近代哲学传统,因而对它的理解也涉及对整个近代西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为谨慎起见特在一般性的概念后开列了对此概念的发展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数位哲学家及其对此概念的影响与发展,从而尽可能的描述这个概念在哲学思想史上的传承与变化,以便于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其含义并根据用词语境作出词义判断和理解.在经院哲学中的意义经院哲学中先验意为超范畴的.存在之先验的规定,表示存在之普遍的,超感觉的,在一切经验以前被知觉认识到的特性在一般性概念中的意义,同“经验” 相对.意为先于经验的,但为构成经在康德哲学中验所不可获缺的.康德认为客观物质世界只能给人们一堆杂乱无章的感觉材料,而知识的构成全靠用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先天形式” 来加工整理,因此先天形式和后天的经验是构成知识的根本要素那些不是与对象有关,而是与我们关于对象之认识方式有关的认识,只要它们是先天可能的,都称作‘ transzendental' .'transzendental'并不意味着某种超越出经验的东西(那将会是‘超越的' ),而是某种虽然先于经验(‘先天的' ),但除了使经验成为可能以外还没有得到更进一步规定的东西先验transzendental 概念与超验transzendent 概念的统对立.它具体表现在:这两者都与“超越”有关:后者涉及意识的超越活动以及超越状态,前者则反思地回溯超越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后者是自然的、直向性的,前者则是哲学的、反思的.Transzendental 不仅仅是指先于感性经验的,或独立于感性经验的,康德的transzendental 概念康德本人对这个当时还特属于他自己哲学的概念做过两方关于对象之认识方式有关的认识,只要它们是先天可能的,都面的基本定义:“我将所有那些不是与对象有关,而是与我们称作‘ transzendental' . ‘ transzendental'并不意味着某种超越出经验的东西(那将会是‘超越的' ),而是某种虽然先于经验(‘先天的'),但除了使经验成为可能以外还没有得到更进一步规定的东西.”这里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康德首先用这个概念来指明一种哲学的提问取向:一门transzendental哲学所涉及的应当是这样一种认识,这种认识所探讨的并不是对象,而是我们对先天可能之对象的普遍认识方式.其次,康德用这个概念所表明的不是对所有经验的超越,而是某种虽然先于经验(先天的,apriorie),但却能使经验认识(Erfahrungserkenntnis)得以可能的东西.就后一点而论,中译名“先验的”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暗示了transzendental的后一种含义,即它与感性经验(empirisch)的对立.但是,更确切地看,后一种含义实际上只是对前一种含义有关的可能回答.如果概而论之,那么transzendental 的首要含义与主体的自身朝向有关,其次的含义则与这个朝向的先天可能有关.因此,“先验的”并不是一个能反映出transzendental全面意义的中译.而日译名“超越论的” 在这里则能体现出这个概念的第个重要内涵,即讨论认识(意识)的超越如何可能,因而值得借鉴和采纳.而更为确切的中译应当将超越论方面和先验方面的内涵都包容进来.我们在这里不妨参考新康德主义者鲍赫(Br. Bauch)对先验概念所做的相应界定,他认为,先验概念首先是指认识学说的问题,而后是指这门学说本身,第三是指这门学说的方法.康德本人也曾说“ Transzendental这一词,,在我这里从来不是指我们的认识对物的关系说的,而仅仅是指我们的认识对认识能力的关系说的” .他甚至认为可以用“批判的”(kritisch)词取代它.”我认为它与“反思的”(reflexiv) 一词也是基本同义的,因为它表明一种回指向我们认识活动本身的方向,一如谢林所说“ transzendental 知识就其为纯直观的而言,是一种关于知识的知识.”就此而论,transzendental 首先并且主要不是指“先验” .而且这一点也可以从它的基本构词上看出来.这个词的基本涵义中既不含有“先” ,也不含有“验”的意思.“先验”的译名, 更多是一种解释,而不是一种翻译.这是在思想翻译中特别忌讳的事情.尤其在涉及一个处在争议中的思想时,译者更应当把解释和理解的权利尽可能多地交给读者本人与此相反,“超越论”的翻译则是紧扣了这个词的基本词义康德所加的词尾-al, 指示出一个与transzenden(t 超越)相关、但方向相反的概念意义:transzendent意味着超越的状态,transzendental则意味着超越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如果我们可以把existenzell 译作“生存状态的” ,把existenzial 译作“生存论的” ,或者,如果我们可以把ontisch 译作“存在状态的” 把ontologisch 译作“存在论的” ,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把transzendent译作“超越〔状态〕的”,把transzendental译作“超越论的” 还需要指出一点:由于把transzendental 译作“先验” ,也给先验哲学”概念的理解带来麻烦,甚至造成误解,而这种误解不会在例如“分析哲学”的译名上出现.因为,“先验哲学”本身并不是“先于经验的” ,因为它并不把“先于经验”看作是唯一重要的、可靠的知识来源,它也并不使用“先于经验的”操作方法,否则它就是“先天论”(Apriorismus) 而不是“先验论”(Transzendentalismus).这个缺陷,在使用“超越论”译名时也可以避免,它与“生存论哲学” 、“本体论哲”一样明白学清晰.谢林的transzendental 概念康德“ transzendental”概念的第一个继承者是哲学神童谢林谢林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仅是在时间上、而且也是在含义上最切近康德的.只不过他没有像康德那样把自己的整个哲学称作“ Transzendentalphilosophie” ,而是只用它来命名其中的部分.谢林的哲学预设了一个二元论的前提:自然与理智的平行关系.他认为要想完整地描述这种关系,“单靠transzendental 哲学或者单靠自然哲学都是不可能的,而只有靠这两种永远对立的科学,二者决然不能变成一个东西.”这样,自然哲学与transzendental 哲学便处在对立的位置上,但它们同时也相互需求和相互补充.自然哲学的进路在于:使客观的东西成为第一性的,然后说明主观的东西如何会依附于它这是自然科学的讨论方式.Transzendental 哲学的进路则正好相反:使主观的东西成为第一性的,然后说明客观的东西如何会依附于它,这是哲学的讨论方式.Transzendental 哲学于是成为整个哲学的代名词.谢林对transzendental 的这个界定直到今天都留下清晰的痕迹:每当我们看到有人将“transzendental-natuerlich ”作为概念对来使用时,我们多半可以猜想他受谢林的影响较深显而易见,康德的transzendental 立场在谢林这里是经过一定的修改才得到维续的.康德的立场意味着:不讨论知识以及作为知识之总和的自然科学是否可能的问题,而只思考它们如何可能.谢林所做的修改在于,自然科学也是哲学所要讨论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自然哲学所要讨论的问题撇开这些差异不论,我们可以特别关注谢林一下对transzendental概念的定义:“ Transzendental考察方式的本性只能是主观的东西把自己变成自己对象的一种持续不断的活动.”他也提到“ transzendental 直观” ,这无非是指对直观者(主体)自身的反思直观在这个意义上,transzendental 根本不同于a priori 的概念.这在谢林那里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12] 因为在他的哲学体系中那么与它相对的应当是自然哲学.而a priori 只占如果说“ transzendental 哲学”是对主观的东西本身的思考transzendental 哲学中的一小部分.它与它的对立概念 a postriori 的关系只是在“以 transzendental 唯心论为原则的理 论哲学体系”的第三个时期才出现 和 a priori 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有多大 至于 a priori 和 a postriori 的关系 ,谢林曾言简意赅地说 ,“我们的认识原本不是 a priori,也不是a postriori,因为这里的全部区别都仅仅是从哲学意识方面被作出来的 .”换言之 ,a priori 和a postriori 的区别是一个由 transzendental 的思考方式所造出的、并且包含在它之中的区别 诚然 ,在谢林那里也出现诸如“ transzendental 抽象”、 transzendental 范式”的概念 ,就像在康德的论著中出现 “transzendental 自我”、“transzendental 认识” 等等一样.这些 概念最容易误导人将“ transzendental ”与“ a priori ”两者混 为一谈 .但在康德和谢林那里 ,这类组合概念的意思还是明确的,只要我们把“超越论的”和“先天的”概念通过中译名区 分开来: 它们都意味着: “为超越论所把握和探讨的 超越论范围内的” , 如此等等 .最后还需指出一点:即便我们把“先验”一词仅仅保留给 priori 使用 ,这个中译对 a priori 严格地说仍然是不合适的 .例如,10 的十次方的结果是一个 apriori 的认识;我们无法说它 .由此可见 transzendental” 或“在必定是先于经验或后于经验,但却可以说:它独立于经验而成立.因此,康德对“Erkenntnisse a priori气通常称作“先天认识”)又强调现象学transzendental 概念的本己性:“ Transzendental又强调现象学 transzendental 概念的本己性: “ Transzendental 的定义并不是“先于经验的认识” ,而是“绝然独立于经验而 成立的认识” ,而对“ Erkenntnisse a postriori ”(通常称作“后常译名如“先天” 、“先在”等等 ,也都不能说是理想的翻译 而是各自带有自己的缺陷 .但与“先验”的译名相比 ,它们还 算是更好的选择 .胡塞尔的 transzendental 概念 现在我们来看胡塞尔的 transzendental 概念 .他本人曾一再强调 ,他所创立的真正意义上的现象学是 transzendental 现象学 ,并且自 1908 年以后便始终用 transzendental 概念来规定自己 的现象学特征 .因此 ,transzendental 概念对理解胡塞尔的现象 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完成向 transzendental 现象学的突 破之后 ,胡塞尔指出 ,他自己的 transzendental 概念与康德的 transzendental 概念在这样一种意义上具有渊源关系: ,尽管我在基本前提、主导问题和方法上远离康德 ,但是我 对康德 transzendental 一词的接受却从一开始就建基于这样 个得到充分论证的信念之上:所有那些在理论上为康德与 他的后继者在 transzendental 标题下所探讨过的有意义的问 题最终都可以回溯到纯粹现象学这门新的基础科学之上[15] 但值得注意的是 ,胡塞尔后期在《笛卡尔式的沉思》中却 这个概念 ,, 唯独只能从我们哲学的沉思境况中吸取天认识”)的定义则是“源自经验的认识”.当然 ,这个词的通事实 .”[据此,兰德格雷贝甚至认为,任何从传统含义出发对胡塞尔transzendental 概念的解释都是错误的.这里隐含的矛盾主要起源于transzendental 概念在胡塞尔哲学中所具有的双重含义. 严格地说,胡塞尔对康德transzendental 概念的接受,主要还是在康德赋予这个概念的第一个含义方面.胡塞尔本人的transzendental 概念与此相应地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1) transzendental 首先被他用来指称一种“对所有认识构成之最终源泉的进行回问,认识者对自己及其认识生活进行自身思义的动机” .这个意义上的transzendental 动机最初发端于笛卡尔:“笛卡尔从在先被给予的世界向经验着世界的主体性以及向意识主体性一般的回溯唤起了一个科学发问的全新维度,即transzendental 维度” .类似的表述也出现在他最后整理发表的著作《经验与判断》中我们,, 将自己理解为transzendental 主体性;transzendental 在这里无非意味着由笛卡尔所原本动机,即:对所有认识构成的最终源泉的回问认识者对自己及其认识生活的自身思义.”因此,这个意义上的transzendental 的概念与康德本人赋予先验概念的第一个主要含义有渊源关系:它在胡塞尔那里首先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考察问题的方式,一种哲学态度. “Transzendental 问题”、是与这个意义上的先验有关transzendental 哲学”、“ transzendental 现象学”等等表述便2)transzendental概念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同时也表明一种在纯粹主体性本身之中寻找客观认识可能性的具体做法“transzendental 自我”、“transzendental意识”、“transzendental 主体性”等等意义上的transzendental 便是与这个含义有关.在胡塞尔看来,这是从前一个transzendental 概念中所导出的必然结果.而后一个transzendental 概念所指明的已经不再是对主体性中的客观认识,或者说,超越主体的认识如何可能的提问,而是更多地关系到从主体性或从主客体相互关系的维度出发对此提问的回答.胡塞尔自己认为,“康德试图在主体性中,或者说,在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相互关系中寻找对客体性意义的最终的、通过认识而被认识的规定.就此而论,我们与康德是一致的,, ” ;虽然康德所探讨的是先天认识之可能性的问题,而非客观性如何可能的问题,但胡塞尔认为,这两种提问原则上是同一的:康德的先天认识是一种本体论认识,而他自己所说的客体性也就是认识的客观性.尽管如此,在后一个含义上,胡塞尔与康德各自的transzendental概念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例如,与康德后一个意义上的transzendental 概念相对立的是(感性)经验,而与胡塞尔的后一个transzendental 概念相对应的相关概念则是transzendent或者说,世间的(mundan)或世界的(weltlich):在切世界之物的本己意义中都包含着超越,, 如果这种对非实在包含的超越属于世界的本己意义,那么自我,即这个自身承载着作为有效意义之‘超越'并且本身又是这个有效意义之前设的自我本身,在现象学的意义上便叫做transzendental 的.从这个相关性〔先验-超越的相关性〕中产生的哲学问题便与此相应地叫做Transzendental—哲学的问题.与此本质相关的差异还进一步表现在:在胡塞尔的transzendental概念中已经包含着transzendental 经验的内涵,而康德则因为缺乏本质还原的方法而忽略了transzendental 经验的可能性.超验在经院哲学中,意为经验界限之外的.超验德文transzendent在康德的哲学中,同“内在”相对,意为超出一切可能的经验之上,非人的认识能力可以达到.感觉之外的物质世界“自在之物” 是客观存在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产生感觉;但是人们通过感觉只能认识到它的现象而不可能是其本体.本体是超验的世界,如果试图以经验世界的认知逻辑来切入理解超验世界,就会因“超越”而使理性陷入“二律背反” .超验世界不是知识或者纯粹理性的对象,而是意志或实践理性的必要假设.。

哲学大师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

哲学大师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

哲学大师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大师,他的理性主义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通过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系统阐述了他的理性主义思想,强调人类理性在认识世界和道德行为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并探讨其对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意义。

一、康德的认识论观点康德的认识论观点被称为“康德转向”,他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经验的。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不仅仅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的,还需要理性来加工和组织这些感觉和经验。

康德提出了“先验认识”和“后验认识”的区分,先验认识是指人类的先天思维结构,具有普遍适用性,而后验认识则是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得的具体知识。

康德进一步提出了“概念化”和“合成”两个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理性在认识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感觉和经验,而是主动地参与其中。

通过概念化,人类的理性可以将感觉和经验整理成有条理的概念,通过合成,人类的理性可以将不同的概念组合成更加复杂的结构。

这种认识过程使得人类能够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

二、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在道德哲学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人类的道德行为是由纯粹理性的原则所决定的。

康德提出了“无条件的道德律令”——“唯一合乎理性的行动,就是按照使之成为普遍性法则的意愿去行动。

”康德强调个体应该根据道义原则,而不是根据感性的欲望或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对错。

康德的道德观念与他的人类认识论观点密切相关。

他认为,人类的理性是有自律能力的,我们可以根据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种自律能力使得人类能够超越个人的欲望和动机,追求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

康德的道德哲学强调人类作为理性生物的尊严和自由。

只有遵从理性原则,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道德行为。

三、康德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对于社会科学领域也有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公正和平等的原则,强调了道德的普遍性和普及性。

论康德的三大先验原则

论康德的三大先验原则

论康德的三大先验理论《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哲学代表作,与《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合称“三大批判”。

这三大批判理论也即康德的三大先验理论。

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中,康德专门定义了“批判”。

简要说,他的“批判”相当于咱们通常所说的“分析”。

《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革命的开端,它彻底改变了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奠定了批判哲学体系及其后全部哲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基础,至今仍是西方哲学经久不衰的最本质源泉。

《纯粹理性批判》回答了人类最基本的问题:人类能够知道什么?康德之前,通常认为人类认识的惟一来源是经验(实际上现在还有N多的人这样认为)。

康德证明,经验在成为认识之前必须经过人类大脑的加工。

就是说,在认识过程中,人本身比客观事物更重要。

所谓“主观唯心主义”。

康德认为我们根本不可能认识客观事物,只能认识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

最典型的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看观察者站在哪个角度。

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哥白尼转向”。

哥白尼打破基督教会统治欧洲思想界一千年的“地心说”,指出太阳才是宇宙中心,人类并不是宇宙中心。

因此,即便上帝创造了人类,宇宙也不是他创造的。

康德在哲学上做了同样的事情。

如果,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人是决定性的,那么,人类眼中的“客观世界”,它的创造者就不是上帝,而是人自己。

康德认为人类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案不在经验,也不在上帝,而在纯粹理性。

宇宙中并没有不依赖于人类主观思想的“纯粹的客观存在”。

例如人类根据太古以来的肉眼观察一直以为太空中有两个星系是邻居,而21世纪最新观测的数据证明,它们相距几千光年,只有从地球的角度看过去,它们才“邻近”。

因此,我们相信了上千年的“邻近”这个“客观事实”,实际上并非“客观的存在”。

1788年,《实践理性批判》出版。

这本书回答人类的第二大问题:“我们应该做什么?”康德说,我们无法证明上帝存在,因为从来没人见过他老人家。

但上帝仍然存在,因为每个人——包括极恶之人——都能分清善恶。

康德唯心主义先验论

康德唯心主义先验论

康德唯心主义先验论
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

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

亦称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赋予知识以普遍性必然性的范畴形式,是主体先天具有的,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

先验论割断人们的认识(指理性认识)同感觉经验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必然否认认识同客观世界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联系,从而把认识变成与生俱来的、主观自生的。

先验论是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的理论基础。

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一种哲学思潮。

它认为由人的心智形成的观念和概念具有自主存在的性质,并且否认这些观念和概念只是人们对不断变化的经验时间的反映。

赋予人的智力以巨大的强力和力量,并且认为经验实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思想所构设或产生的观念形成的,其极端表现形式:认为宇宙的唯一支柱是人的思想,这种哲学颠倒了主客关系,否认实践的作用。

扩展知识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点。

它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把人的意识说成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物质世界反而是这种意识的产物。

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康德先验哲学的主要内容

康德先验哲学的主要内容

康德先验哲学的主要内容一、先验哲学的背景与定义1. 启蒙运动背景- 在康德所处的启蒙运动时期,科学知识不断发展,牛顿物理学等取得巨大成就。

哲学界面临着关于知识的基础、可靠性等诸多问题的争论。

经验主义者如休谟,对因果关系等概念提出了怀疑,认为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习惯和联想,没有必然的理性基础。

理性主义者如笛卡尔、莱布尼茨等则强调理性在获取知识中的主导作用,但也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的困境等。

- 康德试图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矛盾,构建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这就是先验哲学。

2. 先验哲学的定义- 先验哲学是一种研究认识能力的先天结构及其与经验对象关系的哲学。

它关注的不是对象本身是什么,而是我们认识对象的方式以及这种认识方式的先天条件。

康德认为,我们的知识有两个来源:感性和知性。

先验哲学就是要探讨感性和知性中那些先于经验却又使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要素。

二、先验感性论1. 感性直观形式- 康德认为,感性是我们接受外部刺激的能力,它通过直观来获取对象的表象。

而感性直观有两种先天形式,即空间和时间。

- 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我们通过空间来感知外部事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

空间不是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而是使我们能够感知外部对象的先验条件。

例如,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空间的外部物体。

- 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它是我们感知内心状态(如意识的相继、持续等)的形式,同时也间接地是外感官现象的形式。

所有的现象,无论是内部的心理现象还是外部的物理现象,都在时间中存在。

时间不是从经验中产生的,而是经验之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

例如,我们对事件先后顺序的感知是基于时间这一先天形式的。

2. 数学知识的先验基础- 空间和时间作为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为数学知识提供了先验基础。

几何知识是基于空间的先天直观形式的,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一几何定理,是基于我们对空间关系的先天直观。

算术知识则是基于时间的先天直观形式,因为数的概念与时间中的相继计数有关。

康德先验哲学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康德先验哲学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人 的主观能 动性 与创 造性 的集 中表现 ,正 因为 如此 ,他 得 出 “ 人为 自然立法 ” 的结 论 。 这 里我们 必须 指 出 :以往有 的学者 ( 无论 是 国 内还 是 国外 ) 把 康德 先验 哲学 看做是 贝 克莱 主观唯 心 主义 的 翻版 ,这是 一种误 解 。正如康德 自己指 出的 :我 的先验 唯心 主义与 贝克莱 的主观 唯心 主义 不能混
【 关键词 】 先验哲学 自由意志 先天形式 形而上学 [ 中图分类号 ]B 5 1 6 . 3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0 7 3 2 6( 2 0 1 7)0 7 . 0 0 1 4 . 0 7
康德这位从未离开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的著名科学家、哲学家 ,他耐得住寂寞 ,善于沉思 ;视 野开拓 ,关注全欧洲的学术 ;哲学观点独特,思想深邃。这真可谓 “ 秀才不出屋 ,能知天下事” 。就其
就第一层意思来说 ,正如 《 纯粹理性批判 》一书第 2 版序言中所形象地指出的:“ 理性必须一只手 拿着原则 ,拿着那些唯一能使符合一致的现象成为规律的原则 ,另一只手拿着 自己按照那些原则设计的 实验,走向自然, 去 向自 然请教 , 但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 , 老师爱讲什么就听什么 , 而是以法官的身份 , 强迫证人回答他所提 出的问题。 ”[ 2 】 这是一场思维方法 的革命。向来人们认为,我们的一切认识都必须 按照客观对象的规律而获得的,但是现在我们却设想 ,客观对象必须按照我们的认识来进行。就是说, 不是人的主观认识围绕客观对象 ,而是客观对象围绕人的主观认识的原则而旋转。这就是大家说的 “ 康 德的哥 白尼式革命” 。因为 “ 这个设想 同哥 白尼 当初 的想法非常近似,他原来认定整个星群 围绕观测者 旋转 ,可是 这样 解释天 体运动 总是不 能令人 满意 ,于是 他想换一 个法 子试一 试 ,假 定观测 者旋转 而星 群 不动,看看是不是可以得到 比较满意的解释。 ”【 3 我们认为,“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是其先验哲学强调

康德哲学—先验分析论

康德哲学—先验分析论


第二,职能不同。感性所形成的感性认识,只是个别偶然的、 无条理的和杂多的东西,其任务只在为关于客观对象的普遍必 然知识提供材料。知性的职能就是运用主体固有的纯粹概念去 思维对象,即综合统一感性所提供的材料,将它们组织到逻辑 形式的范畴系统中去,使之具有规律性和普遍必然性。
须 要 由 感 性 上
第三,它们与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不同。感性和对象的关系是
区 别
先验逻辑立足于认识论,它必然要研究认识论的一个基 本问题——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的问题,在这里,就是 要研究我们关于对象的先天知识从何而来的问题——这 样的先天知识当然不可能来自经验、来自对象。
(1)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区别三)
由于形式逻辑抽掉了一切内容及与对象的一切关系, 只研究思维的抽象形式,它建立的只是思维的分析 活动(作出分析判断)的法规,因此,形式逻辑的 分析活动只能说明而不能扩展现有的知识。
——康德 《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 启蒙运动?”》( 1784年)
第三节 先验分析论
一、先验逻辑的理念 二、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发现 三、范畴的先验演绎 四、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说 五、纯粹知性的原理体系 六、区分现象和本体的根据 七、对“原理分析论”的短评
一、先验逻辑的理念
1、一般逻辑 2、先验逻辑


由于先验逻辑立足于认识论,是与认识内容有关的逻辑,
它不能完全脱离经验的原理和其他认识能力,因此先验
逻辑表现为对人类一切认识能力包括感性接受对象的能
力的一种综合的原理。即,先验逻辑要研究和说明先天
综合判断之可能性条件,并由此推演出一切经验的综合
判断所必然遵循的法规,因此它致力于为不断扩展人类
现有知识而制定出一套先天原理。

康德哲学的先验逻辑及其意义

康德哲学的先验逻辑及其意义

・外国哲学・康德哲学的先验逻辑及其意义强 以 华先验逻辑作为康德认识理论的核心内容,其意义不仅超越了逻辑学,而且超越了认识论,成为康德清算旧形而上学、实现形而上学革命的关键环节,也是康德哲学通过形而上学的意义转换贯通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关键环节。

探讨康德哲学的先验逻辑,对于理解西方哲学的演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先验逻辑的基本内容先验逻辑属于康德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广义的)理性认识学说,包括知性认识和(狭义的)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康德认为,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其联系而言,它们都能提供真理的消极条件(必要条件),因为形式逻辑像先验逻辑一样属于纯粹理性的学科,探讨纯粹理性的先天规律和原理,考察概念等思维形式的连接方式,确保思维自身的不相矛盾。

就其区别而言,形式逻辑仅仅考察纯粹的思维形式而不关注概念的来源,特别是不关注思维形式与经验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它也不能增加新的知识,只能为真理提供消极条件,而不能提供积极条件(充分条件)。

先验逻辑则不同,它探讨概念的来源,特别是关注思维形式(通过感性直观)与经验对象之间的(间接)关系,因而能够提供新的知识,并为真理提供积极条件。

简言之,先验逻辑把逻辑学与认识论统一起来,从而关注被形式逻辑忽视了的知识形式与知识内容之间的关系,而真理正是知识与对象的统一,所以,只有先验逻辑才是“真理的逻辑”(局限于知性阶段)。

先验逻辑如何在探讨概念来源的基础上关注知识形式与知识内容之间的关系呢?康德将它看成是认识主体通过判断将纯粹理性的先天认识形式(范畴)能动地运用于感性认识所提供的经验材料、从而构成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

因此,他把自己的先验逻辑的任务规定为:探讨先天的认识形式(范畴)的来源,范畴运用于经验对象从而构成知识的范围,以及这些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

并且在他看来,由于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具有某种联系,所以先验逻辑应该以形式逻辑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以形式逻辑的划分为基础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康德的先验哲学是什么

康德的先验哲学是什么

康德的先验哲学是什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首先提出了“先验感性”,即一切知识的形式都必然直接或间接与感性(或习性)相关,称为“直观”。

感性代表的是感觉(接受表象)的能力,“习性”是我加上去的,非指“习惯”(habit),而是指“操习”(practice),代表行为(支配对象)能力,行为指令的形式与感觉的感官刺激形式相反,是刺激器官的形式,而这同样是构成知识的直观形式。

之所以做这样的补充,是因为我们并不是在讨论一种只有来源而没有结果的知识,那样的“知识”没有价值,也使我们避免“纯粹理性”的问题。

知识的来源与结果终止于“直观”的感觉和行为,感觉与行为的直观的直接关联构成一些“直观效应”。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饿了要吃东西,“饿”是一种感性的直观体验,这种感觉体验使我们需求相应的“动作直观”去解决它,概括起来就是要“吃”,这构成了一个由直观体验建立的直观效应。

但是这种直观效应在人的生存行为中并不直接反映出来,也就是说我们不会一有“饿”的感觉就马上吃,因为还有许多形式上的要求是人们要讲究的,比如食物要弄熟了,而且还要美味;所以现实中我们往往要通过许多行动步骤才实现这一效应,这需要在一个思考上整体的安排去执行一个复杂过程,在执行的过程中,这个由原始直观形式构成的并不是直接的效应,而是一种“理念形式”,一种叫“纯粹”的东西。

“纯粹即表象中无感觉/行为成分的存在者”,也就是说纯粹的东西并不是被感觉到的。

比如说我看到前方的一样东西,然后反应道:哪里有匹马。

事实上我所看到的只是我的感官——眼睛对前方光现象的一个视觉投影,整个视觉投影画面时间性的大量不同影像信息,这些信息没有完全一样的,是一组复杂的不断变幻的画面,怎么会发生了一个叫“马”的存在呢?因此说明“马”是被一种纯粹捕捉到而不是被直观到的,也就是说“马”在这里是一个纯粹的存在者。

当然在康德的定义中,并没有指出“饿”是非直观的体验,而之所以我们这样认为,是我们提到或想到这个概念时跟我们是否真有这种直观体验没有必然联系,这种非必然性在直观与纯粹之间划上一条界线,一个是被感觉直观到的,一个是思考分析到的。

康德先验辩证论

康德先验辩证论

康德先验辩证论康德提出了两种先验的认识形式理论,一是先验感性论,另一个是先验分析论。

他把空间和时间看做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

感性直观形式所接受的是杂多表象,思维将这些杂多表象综合构成了知识,所用的方式就是先验的逻辑形式。

他的意思就是说,认识对象不是事物自身而是人意识中的杂多表象,这些表象的某种结合,是由自我意识的先验统觉的某种形式结合而成的。

在自我意识和意识中的对象之间发生作用的就是先验形式。

这就是说知识不是感性直观所给的,而是由先验形式范畴的某种综合统一功能形成的。

这样的先验形式,是独立于经验的,是独立于客观事物的。

这样的说法的确可以说明某些知识的普遍存在,并且可以说明知识的形成并非是人完全被动的接受外来刺激。

也可以说明人在认识上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有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可以说明人是有认识能力的。

由于康德的先验认识形式只能作用于表象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自身,这就意味着人的理性认识将被限制在经验表象范围内,而无法包括客观事物,那么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即怎样确定先验形式产生的知识是否与客观相符合。

这个问题,康德没有答案,而是留给了黑格尔。

关于自由问题,康德将不受认识形式限制的领域当作自由的领域,在这里起作用的是实践理性,他认为实践理性才能说明自由的存在。

他说人也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服从自然法则,但人也是一种理性的存在,也可以遵从理性法则行动。

自然法则支配的是人的自然性的一面,而理性法则影响的是人的理性。

人应该遵从理性法则,因为这个理性法则将人们引向至善,这就是道德法则。

康德提出道德理性法则是要说明人虽然在自然法则下是不自由的,但可以遵从自己的理性法则在实践领域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人是自由的。

他自己也承认不认识自由是什么,只是根据意志自律是道德法则的前提和基础,而自由也是道德法则的基础,因此就说自由是自律。

他对自由问题的研究自然地涉及到了主体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即内在目的性。

他在人的理性法则上看到了这种目的性。

康德的先验哲学

康德的先验哲学

康德的先验哲学彭聪08036010康德是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总是在努力着,在古希腊哲学的古老渊源中,在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的争论中,在牛顿的力学知识和法国卢梭的民主倾向中游走,他毕生研究哲学,总希望找到一个最好的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最后给我们奉献上他的先验哲学的深刻而丰富的哲学理论,使我们的哲学有了深远的发展和新的突破,康德的伟大也许就在于他的纯粹的哲学精神和希望哲学问题解决的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些与他的理论一样对如今的这个利欲熏心世界中的人们一些启示,使人们开始关心自己和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

康德的理论总体来说是调和的,但是又超越调和论而有独创性的见地,他熟读很多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家的作品,甚至科学方面的书籍也多有阅读,比如他曾经提议将负数的概念引入哲学的矛盾概念中去,以及他对于牛顿力学的崇拜。

根据他的理论,我认为康德基本上反对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不足之处,比如他认为经验论最终到休谟那儿逐渐成为了怀疑论,而唯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信仰主义的意味。

而怀疑论具有极坏的影响,当年古希腊的后期也正是由于怀疑派等的兴起,使得古希腊纯粹思辨的氛围受到破坏,人们更多的不再关心事物的本体论,而是使哲学发生了一次功利主义的转型,这对于纯哲学的思辨不利。

更重要的是怀疑论在破坏所建立起来的秩序,使得所有确定的东西都没有安身立命之本,而只能在一种不确定性中挣扎,这也许来源于怀疑所带来的恐惧,根据霍布斯的观点,人总是倾向于避免恐惧,人可以为了避免死的恐惧而与别人修好关系,订立契约,这样虽然人不能在自己的幻梦中和别人的评价中,不能再战胜和超越别人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但是人获得了确定性中的平和状态,这是一种人本能的倾向。

而且前人也曾证明怀疑论有不能怀疑的几点,不能怀疑我的存在,不能怀疑我在思维,不能怀疑怀疑本身,因此,怀疑的理论又是不彻底的,而且是走向灭亡的。

而唯理论则是一种独断论的论调,这样就会造成哲学上的专制主义,这是无论对于政治等使用学科还是哲学这样的思辨学科都应该避免的。

先验、反思判断及康德哲学、美学体系批判

先验、反思判断及康德哲学、美学体系批判
康 德还 建立 了一个关 于意识 水平 的理论 。他把 意识 分为感 性 、知性 和理 性 三种 ,实际上 是理
性 的不 同水 平 。感 性和 知性属 于现象 领域 ,而理性 属 于本体 领域 ,理 性对 象越界 进人 现象界 ,就 会产 生先验 幻象 。但思 辨理性 趋 向于越过 现象界 ,从 而形成 关于理 念 、物 自体 的假设 ,而且 这个 假设 在本 体领域 与实践 理性 同一 ,成为信仰 的对 象 ,从而具 有 了合 法性 。理性 的最 高形式是 实践 理性 ,这 是价值 论和本 体论 的领域 。感性 、知 性和 理性 都 有经 验 与先 验 之分 ,先 验 的 即纯粹 的 , 先验 的决 定经验 的 。纯 粹直 观 ( 感性 )形 式是 时间和 空间 ;纯粹知 性概 念是 :“ 赋予 一个 判 断 中 的各 种不 同表象 以统 一性 的那 同一 个 机 能 ,也 赋 予 一个 直 观 中各种 不 同表象 的单 纯综 合 以统 一 性 ,这种 统一性 用普遍 的方 式来表 达 ,就 叫纯粹 知性 概念 。 ” 在现 象 领域 ,先 验理性 构 成思 辨 理 性 ,它遵 从 自然 规则 。在本 体领域 ,先验 理性越 界变 为超 验理 念 ,构造 实 践 理性— —道 德 。 “ 只 要 我们借 助于 我们 的理性概 念仅仅 把感官 世界 中诸条 件 的总体性 以及在 这总体 性方 面可 以为理性 所 用 的东 西 当作 对象 ,那么 我们 的这些 理念就 虽然是 先验 的 ,但却 还 是宇宙论 的。但 一旦 我们把 无 条件者 ( 事情 真正 说来毕 竟要 涉及 到它 们 ) 置 于完 全外 在 于感 官 世界 ,因而 在 一切 可 能 经验 之 外 的东 西之 中,那 么这些 理念 就成 为超 验 的 了 。 ” “ 它们 ……是 基 于纯 粹先 天 概念 …… 因此 就 是 一个单 纯 的思想 物 。 ” 康德 认 为 ,超验 理念就 是 意志 自由 ,它构 成 了绝对 的道德命 令 。 最 后 ,康 德还 划定 了知 、情 、意 三种意 识形式 ,它们 对应 了认识 论 、美 学 和价值论 一本体 论

康德的先验对象概念

康德的先验对象概念

康德的先验对象概念康德的先验对象概念,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迷人的话题呀!咱先来说说啥是先验对象。

你想想啊,就好比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先验对象就像是那个我们还没摸到,但知道它一定存在的东西。

它不是我们能直接看到、摸到、感觉到的具体物件,而是隐藏在我们认识背后的一种神秘存在。

康德认为,我们的经验和知识可不是随便来的,它们得有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先验对象。

它就像一个幕后大老板,操控着我们的认知过程。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朵花,觉得它很美。

但为啥我们会觉得它美呢?是因为我们心里早就有了关于美的一些标准和概念,而这些标准和概念的来源,康德就认为和先验对象有关。

再打个比方,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那些定理和公式为啥能成立?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吗?康德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是先验对象在背后起作用,给了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些数学知识的能力。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先验对象到底是啥模样呢?康德自己也没说清楚,这就好像是蒙着一层面纱的神秘女郎,让人捉摸不透。

但正是这种神秘感,才让哲学家们不停地思考和探索。

我们的认知就像是一场冒险,先验对象就是那个隐藏在深处的宝藏。

我们不断地挖掘、寻找,试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康德的这个先验对象概念,对哲学的发展影响可大了。

它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知识的来源和本质。

你说,如果没有先验对象这个概念,我们是不是还在认知的迷宫里乱转呢?它就像是一盏明灯,虽然光芒还很朦胧,但至少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

总之,康德的先验对象概念虽然复杂难懂,但却为我们理解人类的认知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的认知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神秘和深奥。

“先验”——康德哲学重要概念

“先验”——康德哲学重要概念
• “先天”只管在事情发生之前进行断言, 但它可以毫不关对象、事实,它不一定具 有真理性,不一定能证伪,故还不成其为 知识。“先验”除了要先天断言,还要反 思、讨论先天断言是否可能、知识是否形 成。例如,形式逻辑是先天的,但不是先 验的,因为它根本不管真理性,它不是知 识。
“先验”和“先天”的区别
康德康德哲学中的先验实现康德认识论的重要概念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之前西方近代哲学主要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派康德哲学的出现初步调和了两派在认识论上的分歧
“先验”
——理解康德哲学的重要概念 ——理解康德哲学的重要概念
•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 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 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 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先验”和“先天”的区别
• 先验真包含于先天,先验的一定是先天的, 先天的不一定是先验的。“先天的”是指 在事情发生之前可以断言它,“先验的” 不仅可以先天断言,还包括关于这个断言 如何可能。先验是先天知识的反思,它有 关经验,要讨论判断先天断言如何可能、 如何能符合经验事实。
“先验”和“先天”的区别
“先验”在康德哲学中的意义
• 先验是既先于经验(先天),又与经验有关, 这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康德在一定程 度上调和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其处理方法 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先验”的概念。先于经 验的“先验”,是作为经验的判决者,作为知 识的知识出现的,因为它考察的是“知识如何 可能”。有了先验来考察知识如何可能,主观 就可以对外物进行择别。知识是离不开经验的 离不开外物的,这承认了经验主义的观点,另 一方面,主观却要用先验去裁判,去作为知识 结构之网、知识结构之固有框架。
• 在经验之先但又能够在经验之中得到验证 的,能够运用于经验对象的就是先验的。 先天就不一定了。当然先验的也是先天的, 有些先天的虽然在经验之先,但和经验没 有关系。

康德先验哲学

康德先验哲学
康德哲学就像一个大蓄水池,在他以前的哲学都汇入其中, 在他以后的哲学都能从其中找出它们的源头。
中国学者的评价
➢ 康德哲学是进入哲学王国的桥梁和关隘。 ➢ 虽然康德大部分著作都很艰涩,读他的书需要勇气,但要
研究哲学,康德却是无法回避的一座高峰。他对德意志心 灵的影响非常巨大。 ➢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思想使哲学 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不仅对近代哲学进行了一番 彻底的清理,引发了蔚为壮观的德国古典哲学运动,而且 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外,哲学教师们发现,学生们在学习哲学的时候 首先应该破除那些独断的观念,也就是未经审查就盲目地 相信某种教条的成见,必须树立某种批判精神。对此,再 没有比读康德哲学更合适的教材了。
康德:“现代尤为批判之时代,一切事物皆须受批判。”
四、康德名言
➢ 始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能把人当作工具。 ➢ 没有人,全部的创造将只是一片荒蛮、毫无用处、没有终
➢ 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 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五、康德的问题与体系
人能够知道什么? 认识论 《纯粹理性批判》 人是什么? 人应当做什么? 道德哲学 《实践理性批判》
人可以希望什么? 道德神学 《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
《纯粹理性批判》 批判哲学 《实践理性批判》
➢ 现象:人类认识的对象是由人的先验认识形式参与构建的, 不是事物自身,而是现象;
五、康德理论哲学的性质
➢ 先验唯心论:从先验层次看,康德哲学是先验唯心论,因 为先验形式不是物自体的存在方式,而是人类认识的主观 形式;
➢ 经验实在论:虽然先天认识形式只是人类所具有的主观形 式,而不属于物自体,但物自体向人显现的一切都在这些 形式之中;就是说,先验认识形式是一切现象所具有的特 征或形式,是现象的客观形式。在经验层次,康德哲学是 经验实在论;

先验主义哲学

先验主义哲学

先验主义哲学先验主义哲学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理解是通过先天的概念和原则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经验和感知。

先验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先验”,指的是在经验之前或超越经验的知识。

这种观点的主要支持者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

先验主义哲学的基本理念是人类具有内在的能力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这些内在的能力被称为“先验概念”,它们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独立于个体的经验。

先验概念包括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等,它们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使我们能够组织和理解感觉和经验。

根据先验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类的知识和理解不仅依赖于经验和感知,还依赖于先验概念的运用。

我们通过先验概念来解释和理解感知到的事物,从而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

例如,我们在感知到一只红色的苹果时,不仅仅是通过感官接收到了红色的视觉刺激,还能通过先验概念“红色”来认识和理解这个物体。

先验主义哲学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基于先验概念和经验的综合。

先验概念提供了对世界的理解框架,而经验则为我们提供了与现实相符的具体情境。

这种综合使我们能够获得更深入和全面的知识。

先验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类思维的活动性和主动性,认为我们通过运用先验概念来主动地构建对世界的认识。

然而,先验主义哲学并不否认经验和感知的重要性。

相反,它认为经验和感知是先验概念运用的基础。

我们的先验概念是通过感官接收到的经验来形成和发展的。

先验主义哲学强调了理性和经验的互补性,认为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在科学研究中,先验主义哲学也有一定的应用。

科学家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往往会基于一些先验的理论和假设来引导研究方向和解释实验结果。

这些先验的理论和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它们为科学家提供了对现象和规律的理解框架。

然而,先验主义哲学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先验主义过于强调了理性和先验概念的作用,忽视了经验和感知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理解应该更加注重经验和实证研究,而不是依赖于先验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验”和“先天”的区别
• 先验真包含于先天,先验的一定是先天的, 先天的不一定是先验的。“先天的”是指 在事情发生之前可以断言它,“先验的” 不仅可以先天断言,还包括关于这个断言 如何可能。先验是先天知识的反思,它有 关经验,要讨论判断先天断言如何可能、 如何能符合经验事实。
“先验”和“先天”的区别
• “先天”只管在事情发生之前进行断言, 但它可以毫不关对象、事实,它不一定具 有真理性,不一定能证伪,故还不成其为 知识。“先验”除了要先天断言,还要反 思、讨论先天断言是否可能、知识是否形 成。例如,形式逻辑是先天的,但不是先 验的,因为它根本不管真理性,它不是知 识。
“先验”和“先天”的区别
• 在经验之先但又能够在经验之中得到验证 的,能够运用于经验对象的就是先验的。 先天就不一定了。当然先验的也是先天的, 有些先天的虽然在经验之先,但和经验没 有关系。
“先验”和“先天”的区别
• “先验”比“先天”层次更高。 • “先验”是先天的先天,是知识的知识。
“先验”在康德哲学中的意义
• 先验是先天的、普遍的、固有的、绝对的。先 验先于经验,又涉及经验,要讨论先天的可能 性,要讨论知识的可能性,是先天的先天,是 知识的知识。先验固有在思维本身之中,给予 了先天、知识可能性的讨论,由此才有经验、 知识,先验涉及的是认识论。先验的思想,表 现了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核心思想,即 是有一种“先验”来讨论知识的可能性,那么 从外物得到的经验就必须通过“先验”这一关, 这才有了客观服从主观、对象服从主体,即 “哥白尼式的革命”。
• 谁来充当这个知识之网? • 康德说,我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者,我是先 验唯心主义者。
康德哲学中的“先验”
• 什么是先验唯心主义 • “先验”和“先天”的区别 • “先验”在康德哲学中的意义
什么是“先验唯心主义”?
“先验唯心主义”有似于“客观唯心主 义”,“先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的主观 的概念,而是指一切可能的思维主体,他 的思维结构就是这样的结构。每个思维主 体的主观里都有“先验”,但它不是主观 的,而是思维结构本身固有的,一切思维 主体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固有结构。
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
• 康德既承认了认识的来源包括经验,但又 不全是经验,经验必须经过主观固有认识 形式——这张知识之网——的过滤、判决 才能形成认识。这张知识之网是思维本身 固有结构,这就保证了认识会具有普遍性。 如此以来,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定程度 上被康德糅合了。
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
“先验”
——理解康德哲学的重要概念 ——理解康德哲学的重要概念
•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 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 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 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 康德认识论的创新——“哥白尼式的革命” • 康德哲学中的“先验”——实现康德认识 论的重要概念
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
• 康德之前,西方近代哲学主要分为理性主 义和经验主义两派,康德哲学的出现初步 调和了两派在认识论上的分歧。 • 康德解决的办法是,颠倒以往主观去符合 客观的基本认识,认为是客观来符合主观。 这就是康德自称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
• 客观符合主观,并不是说对事物的认识完 全由认识主体决定。客观符合主观,是说 经验得来的东西要经过主观固有认识形式 的“检验”,才能形成主体的认识。这种 固有认识形式不是哪个主体自己决定的, 而是思维本身固有的结构。客观服从主观, 这里的“主观”也是一种客观(固有、不 变)。如康德所说,他不是主观唯心主义 者。
“先验”在康德哲学中的意义
• 先验是既先于经验(先天),又与经验有关, 这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康德在一定程 度上调和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其处理方法 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先验”的概念。先于经 验的“先验”,是作为经验的判决者,作为知 识的知识出现的,因为它考察的是“知识如何 可能”。有了先验来考察知识如何可能,主观 就可以对外物进行择别。知识是离不开经验的 离不开外物的,这承认了经验主义的观点,另 一方面,主观却要用先验去裁判,去作为ຫໍສະໝຸດ 识 结构之网、知识结构之固有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