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保健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保健

《学前卫生学》学案2016.05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保健预习印象一、填空1、自我概念包括:2、研究显示,儿童自尊的产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在儿童生活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

3、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是。

4、幼儿问题行为矫正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5、采用小红花、五角星等物品作为计数工具,每当儿童出现一个良好行为就获得一定数量的物品,当物品积累到一定数量,可换取一个孩子喜欢的强化物。

这种方法是6、在社会情境中,个体不与他人交往、游戏,而只是一个人独自打发时间的行为是7、幼儿有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教师应8、情绪障碍的行为有9、儿童做噩梦并伴有紧张、害怕、呼吸心跳加速、出汗等症状,通常患儿醒后对梦境多能回忆,醒后长时间不能入睡。

这是10、引起“口吃”的因素11、多动症属于儿童心理障碍中的12、感觉统合失调属于儿童心理障碍中的13、孤独症又称,是以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14、孤独症的症状有。

二、判断和改错:1、媒体对学前儿童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2、行为疗法的实施步骤包括调查评估、设计矫正方案、实施矫正、对实施效果评估等。

3、儿童的害羞行为通常是指儿童在陌生环境中因羞于与陌生人交往而表现出的退缩行为,但在熟悉环境中表现正常。

4、梦游一股发生在浅睡眠阶段。

5、梦游应及时治疗。

6、通常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7、游戏疗法是幼儿问题行为矫正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

8、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环境是儿童建构知识的基础。

9、预防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发生的关键是重视幼儿的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发展。

10、学前儿童焦虑症表现出来的紧张和恐惧往往有具体的指向。

11、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因大脑神经传递功能失常,导致儿童在视觉、听觉等某一方面出现通路障碍,使机体无法顺利接收、解释各种信息并做出反应的一种现象。

幼儿卫生学第四章《集体儿童保健》

幼儿卫生学第四章《集体儿童保健》

3.更好地安排教育活动 (二)制订一日生活日程的依据 (三)主要生活环节的安排 1.睡眠一般整日制幼儿园,3—6岁幼儿, 中午安排一次午睡。寄宿制幼儿园,3—6岁幼儿 一昼夜需要12小时左右的睡眠。 2.进餐进餐前可组织幼儿安静地做游戏,不 要剧烈运动。进餐应定时,端来饭再让幼儿有秩 序地去洗手,洗完就吃,不必等别的小朋友。一 般,每顿饭约20—30分钟。应教育幼儿专心吃饭, 细嚼慢咽。不要催促小朋友快吃,或比谁吃得快。 但边吃边玩的小朋友,要提醒他专心吃饭。 3.户外活动:一般,每日应有3—4小时的户 外活动。夏、秋季可安排多一些,冬季可适当缩 短,但不可取消。
工作人员检查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在参加工作之前,必须 经过全身健康检查,合格者才能参加工作。工作 期间,每年进行全面体检一次。若患有传染病或 为病原携带者,需经医院证明已无传染性时,才 能恢复工作。 二、一日生活日程 合理的生活日程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将 儿童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如睡眠、进餐、活动、 游戏等每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 等给予合理的安排。
思考与练习
• 1、如何做和幼儿园晨、午检和晚间检查? • 2、制定幼儿食谱有哪些原则?
4.盥(guan)洗:培养幼儿自己洗手、刷牙、洗脸 等能力,可以按一定顺序,习惯成自然。 5.入厕:应逐渐培养幼儿定时排大便的习惯。 在活动间歇,提醒幼儿入厕,不要憋尿。教育幼 儿大便后用肥皂洗手,拉稀要告诉老师。
三、 集体儿童膳食 集体儿童膳食的配制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提供合理的平衡膳食,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以 上工作涉及制订营养平衡的食谱,定期计算儿童 进食量和营养素摄取量,进行营养评价,以及进 行烹调指导和卫生监督等。
二、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 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在集居 的条件下保障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就是充 分体现健康的新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保健 两个方面。而且,卫生保健必须与教育相结合。 保健工作的具体任务是: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加强生活护理及教 养,促进入托(园)儿童的身心健康。 2.重视营养管理,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膳食,满足 入托(园)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防止发生各种 营养缺乏性疾病。 3.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并对儿童进行生长发育 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医学矫治。

00385学前卫生学第四章

00385学前卫生学第四章

00385学前卫生学第四章第四章一、填空题1、了解促进和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因素是幼儿教师做好学前儿童心理保健工作的前提。

根据国内专家和学者众多的研究大致可将影响因素归为三类,即生理因素(遗传、发育水平、性别等)、心理因素(气质、个性、情绪、自我概念等)和社会因素(家庭、托幼机构、社会等)。

2、遗传是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3、幼儿控制排尿的意识和能力通常要到2岁左右才会初步具备。

4、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照看型三种类型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934)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序,并将其分为基本需要和衍生需要。

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要属基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衍生需要。

6、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识和自尊。

7、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婚姻状态、父母的个性特征等。

8、家长教育方式包括教育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等。

9、有学者将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分为五种类型,如高控制型、完美型、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10、有学者指出,幼儿表现出的某些不适宜行为,一方面是源于他们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些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与他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适宜的有关。

11、儿童所有的不适宜行为都起源于四种潜在的心理需要:即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为了权力和成人抗争;想“报复”成人;平衡因为不能达到成人某种合理的期望而产生的无助感和无能感。

12、“好动”是学前儿童特有的行为表现。

“多动”则指活动过度,超出正常范畴,属问题行为。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动”的程度和自我的控制情况。

13、问题行为的预防工作重点:围绕幼儿园环境创设、学前儿童自律能力培养、行为管理与指导等开展。

14、通常教师态度、班级氛围、教室布置、活动安排等环境因素均直接影响儿童行为的发生。

15、幼儿间的许多冲突通常与班级人数、教室空间大小、活动材料投放多少、活动区设置是否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学前卫生学ppt课件

学前卫生学ppt课件
49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一)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1、体型 胎儿时脑优先发育其次是躯干,发育最慢
的是四肢。所以新生儿的体型是头大,占 去身长的1/4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 成年人头部占身长的1/8,下肢占身长的 1/2。
50
2、头颈 新生儿颈部很短,颈部肌肉力量小头大而
沉。所以不要竖直抱,要采取摇篮式抱法。 (二)骨骼和肌肉 1、软骨 平时我们说人的骨头有206块,是指成人的。
异,出生后头发少并不预示着以后的头发 会少,一般到一岁左右头发才能长多。 6、皮脂腺 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新生儿的鼻子上有 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头皮上也可能形成厚 厚的痂皮。
56
(五)呼吸 1、呼吸 新生儿的呼吸时主要靠膈肌完成,所以呼吸时
腹部有明显的起伏状。 2、呼吸道 新生儿的呼吸道狭窄,肺泡较小发炎时容易被
女性的染色体是XX型。
47
(1)性别平衡 性别平衡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是保持
生态平衡的基本因素。 (2)性别的预测 性别是可以预测的,但预测只适用于对某
些遗传性疾病的诊治。
48
第二节、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一、降生的瞬间 (1)从寄生到独立 (2)从温室到冷热多变的居室 (3)从无菌到有菌
59
(七)消化 1、母乳喂养好 2、唾液:由于新生儿的唾液腺还未充分发
育,唾液分泌的较少,口腔干燥,口腔黏 膜比较柔嫩,不要用布擦拭。在两次喂奶 之间喂点温开水就可以达到清理的目的。 3、牙 有的婴儿一生下来就有门牙,要让医生决 定是否要拔除。
20
(2)唾液腺的生理作用
分泌唾液淀粉酶 与食物搅拌使吃到嘴里的食物有滋味 帮助吞咽 唾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细菌

00385学前卫生学

00385学前卫生学

00385学前卫生学绪论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与促进第二章学前儿童身体特点与保健第三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保健第五章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第六章学前儿童饮食营养与保健第七章学前儿童意外伤害与急救第八章学前儿童在园卫生与保健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

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等课程的基础。

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意义身心健康是学前儿童幸福快乐的基石。

学前儿童身心处在不断生长发育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来自自身和周围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及健康存在着多种可能。

研究学前卫生学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探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与儿童生活、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而为开展幼儿保健工作、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其次,通过对幼儿园保健工作内容、特点、方法的研究,阐明幼儿园保健工作的重点、要求及保育措施,指导幼儿教师和家长开展保健工作,创设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学前儿童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学前卫生学以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为宗旨,重点围绕以下领域开展砑究。

(一)健康与健康促进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与健康的因素,特别是托幼机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探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措施和方法;评价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开展健康检查。

(二)疾病与预防研究学前儿童疾病的早发现及常用护理技术;研究学前儿童常见病及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探讨幼儿园体弱儿和不健康儿童的管理和护理;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探讨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与预防。

2024年幼儿卫生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幼儿卫生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幼儿卫生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学教材第四章“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具体内容包括幼儿时期的口腔卫生、手卫生、饮食卫生以及个人卫生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时期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身卫生意识。

3. 增强学生对卫生问题的关注,提高预防和处理卫生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个人卫生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幼儿时期的口腔卫生、手卫生、饮食卫生以及个人卫生用品的选择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牙刷、牙膏、毛巾等)、卫生习惯宣传画。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操作所需物品(如牙刷、牙膏、洗手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幼儿时期的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卫生问题。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口腔卫生:介绍正确的刷牙方法、牙膏的选择等。

(2)手卫生:讲解洗手的重要性、正确的洗手方法等。

(3)饮食卫生:强调食品安全、合理搭配饮食等。

(4)个人卫生用品:介绍各类卫生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卫生问题对幼儿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处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幼儿卫生的宣传海报,并分享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口腔卫生刷牙方法牙膏选择2. 手卫生洗手方法洗手液选择3. 饮食卫生食品安全饮食搭配4. 个人卫生用品使用方法选择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结合自身实际,设计一个幼儿卫生宣传海报。

2. 答案:(2)创意设计,要求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更多幼儿卫生问题,如睡眠卫生、户外活动卫生等,提高学生的卫生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口腔卫生中的刷牙方法。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学前儿童营养培训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学前儿童营养培训
▪ ③碘的食物来源 :海鱼、海虾、海带、紫菜, 碘盐:KI:食盐=1:10万,一吨食盐加KI10 克,每人每日20-25克,获碘150-175毫克。
▪ 七、维生素〔维持生命的要素〕
▪ 1.生理功能
▪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 营养素,在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维生 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 ③维生素A缺乏症
▪ 有些人尽管白天视力很好,但到了黄昏或光线 暗的地方就看不清了,维持暗光下的视觉。这 就是夜盲症。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视紫 红质。
▪ ④维生素A中毒
▪ 维生素A摄入过多可致中毒。常因家长给儿童 服用过多浓缩鱼肝油或维生素A制剂所致。
▪ 〔2〕维生素D
▪ ①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具有抗佝偻病 的作用,故又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
▪ 在人体内含量甚微的无机盐称为微量元素〔痕 量〕。含量较多称为常量元素〔宏量〕
▪ 〔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 1、无机盐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如钙、 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 2、无机盐对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起着重要 作用,溶质指溶解在体液里的离子,溶质对水 的吸引力就是渗透压。
▪ 3、无机盐有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含金 属元素较多的食物称碱性食物,如水果、蔬菜、 啤酒。含非金属元素较多的食物称酸性食物, 如:肉、鱼、蛋、豆、谷。
▪ 必需脂肪酸有以下一些生理功能。
▪ 〔1〕为婴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膳食中缺乏 亚油酸可致生长发育缓慢,并可损害发育中的 中枢神经系统。
▪ 〔2〕维护皮肤的屏障功能。必需脂肪酸缺乏 时皮肤枯燥、脱屑、变厚,毛发稀疏。 由于 皮肤通透性增加,易被病原体侵入而发生感染。
▪ 〔3〕有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三、语言障碍
(二)口吃
口吃俗称“结巴”,是儿童较常见的语言发育障碍。口吃 时,儿童会出现言语节律障碍,不自觉地重复某些字音、 句子或延长、停顿,以致中断有节奏的语速。通常口吃儿 童智力正常,发音器官没有问题。
1.原因
导致口吃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是不良语言环境的影响, 如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周围有口吃的人,儿童模仿 学习养成了口吃的习惯;或儿童在学习语言之初,因发音 不准、吐字不清楚或单音词重复,受到大人指责,使儿童 一说话就紧张、焦虑,出现El吃;或家长要求过于严厉, 导致儿童紧张,说话不连贯。调查显示,口吃多呈家族性。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主要 因素
(四)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经济状 况、家庭结构、婚姻状态、父母的个性特 征等。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经历是婴儿和 年幼儿童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最初途径。尤 瑞·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的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预防 通常认为夜惊多与儿童大脑皮质发育不良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大多会 逐渐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疗。为了减少夜惊,家长平时应注意控制儿 童观看刺激性影视作品,避免儿童睡前过度兴奋或产生恐惧感,同时 给儿童养成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二、睡眠障碍
(二)梦魇 梦魇是指做内容可怕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发作。梦魇多见于5~7
1.病因 有关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 多动症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导致多动症的相关因素有:①遗传因素:医学研究发现, 多动症的发病常具有家庭聚集性,双生子研究也显示同卵 双生子多动症的同病率要高于异卵双生子;②神经一生物 因素:脑影像学、神经生化等研究显示,多动症患儿的神 经传导系统有障碍,脑抑制功能不足;③社会一心理因素: 教育不当、家庭环境不好等均可成为该病诱因。④其他因 素:如感染、铅中毒等。

(学前卫生学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

(学前卫生学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


பைடு நூலகம்
(三)睡行症(夜游症、梦游症 )
• 表现:一般发生在上半夜的深睡眠阶段。发作时, 患儿意识不清醒,但可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 如穿衣、开门、翻东西、走动等。发作时一般都 叫不醒,第二天患儿对夜间所发生的事情没有记 忆。 • 原因:幼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全、大脑抑制能力差; 躯体疾病;遗传。 • 发作时应予以保护:睡行症发生 时,患儿没有意识,容易导致意 外事故。
(三)暴怒发作
• 表 现: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时, 或受到挫折时,就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 头撞墙、撕东西、扯头发等过火行为 • 原因:通过学习而产生:儿童发作(遭受挫 折)——大人让步 (结局强化了行为);其他儿 童模仿获得这种行为 • 防治:(1)从小培养儿童讲道理、懂道理。第一 次发作时,家长不要妥协 • (2)培养儿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 (3)严重者给予行为治疗
(六)社会因素中的媒体因素
• 媒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暴力 行为、学习与想象力、消费行为等方面。 • 电视中的暴力行为,大量的食品和商品广 告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增多;长时问看电 视使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阅读能力下降; 优秀电视节目则促进儿童社会性和认知发 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及预防
• 家庭对儿童提供低支持,父母对孩子高度关注,问题行为产生的 可能性会随之提高(Maccoby,1992)。 • 父母对儿童拒绝、惩罚越多,儿童外显和内隐的问题行为越多; 父母对儿童的保护和担忧越多,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越多;父母 对儿童的接受性和鼓励独立性越高,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少(王利 燕,2003)。
(二)梦魇
• 指做内容可怕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发作, 多见于5~7岁的儿童。 • 表现:一般发生在深夜,儿童因做噩梦而 被吓醒。梦的内容大多是遇到妖怪、野兽、 坏人等。儿童从噩梦中醒来多伴有紧张、 害怕、呼吸和心跳加快、出汗,并能清醒 地讲述梦中内容,需要大人安抚才能平静, 很长时间不能入睡。

学前卫生学全

学前卫生学全

第四节 消化系统 一、概述
(一)消化道——口腔
整理课件
39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四节 消化系统 一、概述
(一)消化道——口腔
牙冠
形态结构 牙颈
牙根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髓
解剖结构
牙骨质
整理课件
40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膈肌中心部位回升,胸腔 容积缩小,肺借本身的弹性而回缩,迫使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完成呼气。 在平静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在深呼吸或呼吸急促时胸肌和腹肌也参加到活 动中,加大加快呼吸运动。 3.呼吸调节
呼吸运动是通过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实现的。
成年以前,骨干与骨骺之间的骺软骨不断增长、不断骨化,使骨逐渐变 长。到20~25岁时,这层软骨完全骨化,骨停止变长,人的身高就确定 下来了。
整理课件
11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一、概述
(二)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称骨连结,有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方式。 1.直接连结 直接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膜或软骨直接连结,直接连结 的活动范围很小。如颅骨之间的骨缝、椎骨之间的椎间盘。 2.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称为关节,是骨的主要连结方式。
整理课件
22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二节 呼吸系统 一、概述
(四)肺的通气功能
1.潮气量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如潮汐涨落)约500 ml。
2.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能反映个体呼吸机
能的潜在能力,可以判断健康人呼吸功能的强弱。肺活量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存 在差异,成年男子肺活量为3 500~4 500 ml,女子为2 500~3 500 ml。 3.每分通气量

学前卫生学 教案(第四)章Microsoft Word 文档

学前卫生学 教案(第四)章Microsoft Word 文档
动物肝脏、鱼肝油、禽蛋类含维生素D3丰富;奶类含量不高,吃奶的婴儿需要补充适量的鱼肝油。晒太阳是最方便、最经济的维生素D来源。经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这是人体获取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如摄入过量,每日口服4万国际单位以上,可引起中毒症,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嗜睡等等。
幼儿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
什么样的孩子特别要注意不要缺少维生素C?
①便秘的孩子 ②贫血的孩子 ③受铅威胁的孩子 ④流鼻血的孩子
维生素A、B、C的生理功能及缺乏时的表现
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1)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2)维生素A与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成有关;(3)维生素A能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当维生素A缺乏时,人易患夜盲症。
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它是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能促进骨胶原的形成;增进组织生长,促使伤口愈合、止血;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有解毒作用;是水溶性抗氧化剂,脂溶性维生素的保护剂;预防和治疗坏血病,对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尤其是绿色蔬菜、番茄和酸味水果中含量较为丰富。某些野果如酸枣、猕猴桃含维生素C也很丰富。不能生吃的蔬菜,其维生素C保存量与烹调方法有很大关系。只要保证供给足够的蔬菜水果,并注意科学的烹调,一般来说不会缺乏,在动物性食物中,肝和肾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C。
粮谷类是主食,也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在麸皮和糠中维生素B1的含量很高,但在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多。因此,未精细加工的粮谷及杂粮的维生素B1含量较高,加工越细,维生素B1的含量越低。
幼儿缺乏维生素B1易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育迟缓等,严重缺乏时可患脚气病、水肿、肌肉萎缩和心动过速等。

《学前卫生学》 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   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72学时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幼儿教育卫生学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就是形成幼儿教师完备的知识结构的一个关键部分。

主要使学生介绍幼儿教育儿童的生理解剖学特点和和生长发育规律,为以后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卫生学与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专研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指导等学科都有著密切联系,并为自学这些有关的学科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能忘记、认知教材中个关键的术语、概念和观点。

2、能主动自学幼儿教育卫生学。

3、能够运用《学前卫生学》的一般原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建议绪论【教学目的与建议】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理解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了解本学科主要内容、关联学科及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和愿望。

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控人体的基本形态(2)熟识人体的基本结构(3)了解人体的调节及化学成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奇妙的人体1.人体的基本形态2.人体的基本结构3.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第二节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1.运动系统2.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1-4.消化系统5.排泄系统6.内分泌系统7.神经系统8.生殖系统9.感觉器官(三)教学形式及方法课堂讲授、图示法和讨论。

(四)作业布置儿童声带、消化器官、膀胱和尿道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对幼儿进行卫生保健?第二章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一)教学目的及建议(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和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2)熟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3)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1.幼儿生长发育的通常状况2.作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幼儿健康检查1.健康检查的时间2.康检查的内容3.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第三节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1.评价指标2.评价标准3.评价方法(三)教学形式及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学前卫生学资料

学前卫生学资料

学前卫生学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到(B)A.生后12天B.生后28天C.生后3月D.生后100天2.凡胎龄满37~42周,体重(B),为“足月正常体重儿”,这样的新生儿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A.不足2500gB.等于或大于2500gC.等于或大于4000gD.等于或大于5000g3.出生时,新生儿头围和胸围的关系为(A)A.头围比胸围大1~2cmB.头围比胸围小1~2cmC.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D.头围比胸围小2~3cm4、胎儿时期,身体各部位发育顺序为(C)A.躯干一脑——四肢B.脑——四肢——躯干C.脑——躯干——四肢D.四肢——躯干——脑5、新生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为(D) A.40次左右B.100次左右C.120次左右D.140次左右6、有的男婴和女婴出生数日出现乳房肿胀,这时应(D)A.按摩乳房B.挤压乳房C.找医生治疗D.顺其自然7、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A)季。

A.冬B.秋C.夏D.春8、(B)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品。

A.牛奶B.母乳C.奶粉D.葡萄糖9.提高母乳成功率的新措施是(C)A.早开奶和按时喂哺B.晚开奶和按时喂哺C.早开奶和按需喂哺D.晚开奶和按需喂哺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A.婴儿出现“生理性腹泻”时,除拉稀外,其他均正常B.“生理性腹泻”与母乳稀有关C.“生理性腹泻”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最好用药D.“生理性腹泻”与婴儿的消化功能无关11.以下不属于新生儿的本能是(C)A.一侧面颊被触及,头即转向该侧B.用手指触及新生儿的手心,立即被他握住C.出生十来天的新生儿,刚把他抱起来,准备喂奶,他就“知道”要喂奶了D.将新生儿扶至立位,身体略向前倾,脚底着床,新生儿能两脚交替向前迈出几步12.(C)年,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抚触研究与应用中心”,专门从事抚触对婴儿身心发育影响的研究。

A.1980B.1985C.1991D.199513外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包脐带的纱布要保持清洁,湿了要及时换干净的B.包脐带的纱布不能打开,因为脐部受了“风”会得“四六风”C.“四六风”也就是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D.“四六风”因多在4~6天发病而得名14.约有半数的新生儿,于生后(A),皮肤、巩膜出现轻度黄疸,一般经过7~10天,黄疸消退。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5篇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5篇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5篇第一篇:学前卫生学第四章《学前卫生学》第四章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本章学习要点一、使学生熟悉合理的生活制度对幼儿生长发育的意义二、掌握幼儿一日生活各主要环节的组织及卫生要求第一节学前儿童生活制度一、安排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一)有利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二)有利于学前儿童养成良好习惯(三)有利于保教人员更好的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二、制定一日生活日程的原则(一)根据年龄特点安排各项活动(二)动静结合,不同类型活动交替进行(三)根据家长工作需要安排入园离园时间(四)结合季节变化适当调整三、执行生活制度的注意事项(一)严格执行(二)家园同步(三)个别照顾(四)预防为主四、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一)进餐(二)睡眠(三)盥洗(四)如厕(五)教育活动第二节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一、体格检查制度(一)学前儿童体检1、入园前体检2、定期体检3、晨午间的检查(一问、二摸、三看、四查)4、全日观察二、预防接种制度三、隔离制度:1、患儿隔离;2、可疑病儿隔离3、加强对发病班的观察四、消毒制度五、环境卫生制度第二篇:《学前卫生学》1、论述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设计一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教案,并对所设计教案进行分析。

答:现状: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目前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吸吮手指、情绪障碍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预防 虽传染性强,但终身免疫
(1)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 (2)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21天) (3)接种水痘疫苗,对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
二、麻疹(P97)
1、病原体: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体液及分泌物中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传染性极强,但终身免疫
3. 症状及分期
⑷恢复期:可在7—10天内痊愈,不留疤痕
水痘的不同分期
水疱 丘疹
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
4. 护理
(1)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居室通风,常洗手洗脸勤换衣; (2)衣物和用具消毒;嘱患儿不可抓挠,防止庖疹破溃感染; (3)多喝水,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忌辛辣鱼虾等食物; (4)预防受凉感冒,如出现持续高烧,需送医院治疗。
3、晨、午、晚间检查及全日观察。认真做好: 一摸(有否发烧); 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 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为什么要掌握儿童疾病的基本知识???
一摸——有无可引起体温升高的疾病 二看——有无咽喉红肿、皮肤及精神状态异常 三问——有无消化性疾病的症状 四查——预防突发性事件,如:气管异物等
特异性 预防措施
非特异性 预防措施
非特异性预防措施
【1】体育锻炼 【2】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免疫力
特异性预防措施——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有计划计地划将免生疫物制的品核接心种到工人作体:体内,
确保机体获得可靠的免疫力,从而达到
预防、控制乃预至消防灭接相种应传染病的目的
疫苗
一类疫苗
二类疫苗
免费提供 强制接种
第二节 幼儿常见 的传染病(P95)
了解:传染病的临床分期
1、潜伏期: 病原体侵入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阶段
2、前驱期: 患者开始感觉不适但无该传染病的典型表现
3、发病期: 由轻至重逐渐出现传染病的典型症状
4、恢复期: 症状逐渐消失病情好转,完全康复
一、水 痘
1、定义: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 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个人卫生 (2)环境卫生
个人卫生: 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
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口杯、手帕等个 人专用;不吃变质和不清洁的食物,不 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
环境卫生: 要保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
蟑螂、老鼠;室内通风换气要好;用 紫外线、消毒剂消毒用具、食具;保 证饮水和食品清洁卫生等。
3、保护易感人群
公民自费 自愿接种
预防接种程序表
√ √
儿童计划免疫:“五苗防七病”
卡介苗(结核病) ——出生时
乙肝疫苗(乙型肝炎) ——出生时、1月、6月
麻疹疫苗(麻疹) ——8月
小儿麻痹糖丸(脊髓灰质炎) ——2月、3月、4月、4岁
百白破混合制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3月、4月、5月(1岁半~2岁、6岁)
乙肝 丙肝 AIDS
医源性传播:病原体通过输血, 注射等途径进入健康人体,引 起感染。
乙肝 AIDS
母婴传播:病原体由亲代传至 子代而引起感染。包括经生殖 细胞传播、妊娠期经胎盘传播、 分娩期经产道传播及产后经哺 乳传播。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
请1、大传染家源思考
第一节 幼儿常见 传染反应, 并能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殊的病原体 2、具有免疫性、流行性、季节性 3、具有可预防性 4、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 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体 外后经过一定的途径侵入他人体内, 所经过的途径为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 (2)饮食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医源性传播 (6)母婴传播
流感 肺结核
非典 H1N1 H7N9
空气(飞沫)传播:病人和病 原携带者鼻咽部的病原体,可 随打喷嚏、咳嗽、唾液、飞沫、 痰、呼吸等方式排出体外而污 染空气,导致他人感染。
2如、传何播途阻径止
传染病的发生 3、?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发生:三者缺一不可
二、传染病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隔离患者
教室消毒 开窗通风 勤洗双手 饮食卫生
增强免疫 注射疫苗
1、控制传染源
(1)早发现 (2)早报告 (3)早隔离 (4)早诊断 (5)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第四章 幼儿常见疾病 的预防与处理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P150)
1、入园检查。幼儿入园前必须在指定的妇幼保健院进行全面 健康检查,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 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园。 对离园一个月以上幼儿,须重新体检方可回园。
2、定期体检。每半年为幼儿测身高、体重、视力一次,每年 为幼儿进行全面检查一次,
VZV生存能力较弱,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中存活, 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 + 直接接触传染
患者为唯一传染源
3. 症状及分期
⑴ 潜伏期:2周左右 ⑵ 前驱期: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不适
(1~2日内出皮疹)
⑶ 出疹期: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
*皮疹先见于头面部、躯干、延及全身,刺痒 *皮疹初为红色小点样丘疹 *水疱周围有红晕,中央呈脐窝状 *3~4天结痂
幼儿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儿童常见病的基本知识, 才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预防
幼儿常见疾病的种类
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鼻咽喉) 下呼吸道感染(肺)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
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麻疹、幼儿急疹 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
营养缺乏性疾病 ——缺铁性贫血、佝偻病
甲肝
戊肝
痢疾
饮食传播:病原体污染了食物、
水,再经口进入人体而使其受
到感染。
水痘 结膜炎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传染源的分泌物
间接接触——病原体污染的衣物、手、 用具、医疗器械等
流行性 乙型脑炎
伤寒 痢疾
虫媒传播:通过节肢动物叮咬 吸血或机械携带,病原体直接 或间接侵入易感者,使其受到 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