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隔离制度

合集下载

保护性约束操作常规

保护性约束操作常规
护理人员的注意义务属于专业注意义务。
只要护士在护士活动中违反护理工作有 关的法律法规、道德标准,没有履行应 尽的注意义务或有缺陷地履行注意义务, 都是对注意义务的违反,其行为就存在 过失。
如果主观上的不良作为,给患者造成严 重后果的则为渎职行为,而渎职者须负 刑事责任。
保护性约束中过失潜在的法律问题
当前管理与服务模式
法制化管理 人性化服务
病人取功能位,以平结固定于病床二侧。 胸部约束:以平结固定于床架上,以
“手掌自由进出"的空隙。
约束方法(二)
了解病人需要,给予支持。 每15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 每60分钟调整患者体位。 每二小时注意病人排泄及饮水的需要。
超过24小时须经主治医师诊视并另行开立医嘱
评估病人被约束原因消失与否。 解除约束并记录。
制定保护性约束质量控制流程
原则:人性化、规范化、程序化 流程:评估—辨证施护—信息控
制—报告医师一药物控制—保护性 约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效果 评价—解除约束。 关键:何因、何时、何地、如何使 用
保护性约束操作常规(试行)来自目的利用保护性约束控制患者的身体活动, 以保护患者及其他患者免于受到伤害, 也是精神科治疗的辅助措施的一。
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或能够预见 而没有预见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 避免的过失
评判行为人是否存在过失的标准
违反注意义务说:即如果行为人 未尽到其应尽的注意义务,其行 为就存在过失。
注意义务主要来源于法律制度 (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技术常规)和道德规范
过失与渎职
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解除约束(一)
评估须使用约束的原因是否持续存在。 确认病人目前状况。 依医嘱执行。 协助解除约束并同时与病人交谈,如给

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司法部令第127号

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司法部令第127号

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正文:---------------------------------------------------------------------------------------------------------------------------------------------------- 司法部令(第127号)《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已经2013年3月22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部长 XXX二○一三年四月三日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帮助吸毒成瘾人员戒除毒瘾,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教育和挽救吸毒成瘾人员。

第三条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对经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在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三个月至六个月后,或者依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执行方案送交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依法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第四条从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人民警察应当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尊重戒毒人员人格,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章场所设置第六条设置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符合司法部的规划,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审核,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司法部备案。

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单独设置收治女性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收治未成年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所。

第七条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其所在地地名加“强制隔离戒毒所”命名,同一地域有多个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命名。

专门收治女性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名称,为地名后加“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专门收治未成年人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名称,为地名后加“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 4、责任组长对高危患者每日督查并查看防范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在申报表上记 录。
• 5、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对科内发生的跌倒、坠床进行原因分析、有效控制、持续 整改,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护理处。
三、压疮管理制度
• 1、接收入院、转入患者时以及危重、生活不能自理及需要重点护理的患者,护士 应仔细交接和认真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 3、输血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
• (1)根据医嘱,需输血及血液制品时须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 血型(含Rh因子)、肝功能,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血。
• (2)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
• (3)检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 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聚。
• 9、抢救器材及药品定位、定数量,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由专人负责,定期 保养、检查。
• 10、用氧做到防火、防震、防油、防热,室内禁止吸烟(中心供氧防震改成 防堵塞)。
• 11、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微波炉定点放置,灭火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定 点并妥善保管。
• 12、树立“安全文化”新理念,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不以惩罚为手段的护理 “不良事件”自愿报告机制,以实现安全信息共享,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 进。
安全管理制度
•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循手 部卫生技术管理规范,按规定正确处理一次性用物和医疗废物。
• 8、毒、麻、剧、限药品定量,标签醒目,做到五专、落双锁,班班核对交接, 做到帐物相符。外用、内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用药、高危药品分柜放置, 标签正规、醒目,注意药物质量批号和有效期,口服药、注射药一定要保存 在原装盒内。
五、值班、交接班制度

应用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完整

应用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完整

应用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1、根据病情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如有创通气、各类插管、引流管,有精神、神志障碍,治疗不配合等。

2、通知家属,说明目的和必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3、对清醒患者需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讲清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4、对昏迷或精神障碍患者,先向家属讲清必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后实施强制性约束,以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5、注意做好约束处皮肤的护理,防止不必要的损伤。

6、对昏迷或精神障碍患者,若家属不同意保护性约束则需要签字注明,由此发生的意外后果自负。

孟津县公疗医院病区医用冰箱管理规定1、冰箱要设专人管理,每周由药班护士负责冰箱的清洁除霜。

2、冰箱内药物、试剂等用物要分类、放置有序,药品标签清楚,定期进行清点、检查,贵重药品要登记。

3、冰箱内物品要做到无过期、无爱潮、无霉点及无丢失。

4、冰箱内禁存私人物品。

5、需低温保存配制好的液体,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如肝素封管液、青霉素皮试液,应注明药物名称,配制时间、责任者。

6、抽吸好的针剂,需低温保存,应放在铺好的无菌盘中,注明床号、姓名、药品、有效时间,做好交接班。

7、若有血标本、病理标本应封存保存,防止倾倒污染其它物品,做好交接班及时送检。

8、冰箱内严禁放置痰标本、便标本和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孟津县公疗医院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1、对高难度、风险性有创操作,实施前必须提前告知。

2、操作前向患者告知该项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和操作方法以及由此带来的不适或意外,取得患者配合。

3、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

4、操作中关键环节仍要随时解释,尽量减轻患者痛苦。

5、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性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孟津县公疗医院标本采集核对制度1、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

2、采集标本严格遵医嘱执行。

3、标本采集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病人(必要时病人参与确认)。

保护性约束ppt课件

保护性约束ppt课件

激情
友爱
敬业
创新
2018年11月3日星期六
约束操作 - 体力控制
注意事项
1、移动不合作患者时,应将力气平稳地使用在 患者全身,不可强拉一肢体或部位,以防扭伤及 骨折; 2、过分躁动患者,要多安排几名工作人员,并 步调要协调一致,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控制步骤 或其他相关问题,预先要设计好方案;
激情
友爱
保护性约束
主要内容
概念 作用和应用原则
适用范围 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措施 常见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
保护性约束概念
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 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 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 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 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注意事项
5、约束时,病人平卧,四肢舒展,保持肢体功能体 位.约束带的打结处和约束带另一端不得让病人 的双手触及,也不能只约束单侧上肢或下肢,以免 病人解开套结发生意外.
6、约束带的使用一定要在护士的监视之下,并 保证被约束病人不受其他病人的伤害,更应防止 病人挣脱约束带而发生危险.
护理要点
1、做好被约束病人的生活护理,保证入量,每2小时 协助病人大小便,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2、15到30分钟观察一次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以 及约束带的松紧程度,并及时调整. 3、每1小时调整肢体位置一次,每2小时解除对侧肢 体约束5分钟(如右手和左脚),并作为特殊观察 记录。
激情
友爱
敬业
创新
2018年11月3日星期六
约束操作 - 体力控制
1、工作人员分别站在患者侧面和后面,与患者保 持一定距离,要使患者够不着,以防遭到袭击。 2、一名工作人员在面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另外 2~3人从背后及侧面和后面先控制患者双手。 3、如果患者靠墙站立,可用棉被等作为盾牌,直 接上前控制其双手,并同时防止患者用牙咬、脚 踢及吐口水等伤人行为,移送患者至隔离室。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摘要:探讨精神科临床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对病人的身心影响及应用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 2018 年1—6 月,对我院女性患者使用约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论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率尚有下降空间,约束保护有待进一步规范。

本文旨在探讨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应用过程中通过科学实施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提高约束保护的技能,及制定人性化模式,降低约束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病人的康复治疗。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护理措施;前言:在住院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受精神症状影响而出现冲动、伤人、毁物、外走、自杀、自伤、治疗不合作等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从而保障患者本身及他人安全,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

据有关资料统计,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应用率达到 40%。

然而,保护性约束是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护理行为。

大多数情况下,此项护理操作不能得到患者本人的认可,患者和家属也容易对采取保护性约束的目的产生误解,同时由于约束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强烈反抗,也会造成患者本身或工作人员的伤害,从而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保护性约束是涉及生理、心理、法律和伦理等方面的复杂课题。

一、临床资料2018 年 1———6 月我院共收治了 512 名患者,使用约束保护 70例,均为女性,年龄 15 -55 岁,由精神科医师确诊:精神分裂症 27例,躁狂症 20 例,抑郁症 18 例,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 5 例。

二、保护约束带分析及效果1. 保护性约束用具常用保护性约束用具床档:防止老年患者坠床;传统条索状宽布约束带:约束患者肩部、手腕、脚踝:约束后不影响翻身和活动。

有研究对传统约束带和德国磁扣式约束带进行比较显示,德国磁扣式约束带不易脱出,不影响血液循环,患者活动度大,更加舒适,给患者及家属的感观好,无论是科学实用性、约束效果、患者舒适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约束带,但造价相对昂贵。

精神病患者隔离与约束管理制度

精神病患者隔离与约束管理制度

精神病患者隔离与管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精神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精神科患者的隔离与管束管理,包含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

第三条【定义】1.精神病患者:指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的患者。

2.隔离管理:指将精神病患者单独安排在特定的隔离区域进行管理。

3.管束管理:指对精神病患者采取必需的管束措施,以防止其自伤、他伤或逃走等不安全行为。

第二章隔离管理第四条【隔离区域】1.隔离区域应设在医院内具备相应隔离条件的特定区域,包含病房、病区或其他合适的空间。

2.隔离区域应具备必需的安全设施和卫生条件,确保患者及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卫生。

第五条【隔离申请】1.医院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行为特点推断是否需要隔离管理,并书面提出隔离申请。

2.隔离申请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情况、隔离的理由和期限等内容,并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条【隔离程序】1.隔离程序应严格依照规定进行,确保程序合法、公正和严密。

2.隔离程序包含医生的申请、审核、决议、实施、监督和解除等环节。

3.隔离期限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合理确定,期满后须重新评估是否需要连续隔离。

第七条【隔离措施】1.隔离期间,患者应住院治疗,依照医生的引导接受治疗和护理。

2.隔离期间,患者的活动范围、行为方式等应受到限制和监控,以确保其人身安全和治疗效果。

第八条【隔离期间的权益保障】1.隔离期间,患者的人身权益应得到有效保障,包含饮食、卫生、隐私等方面的合理布置。

2.隔离期间,医生、护士和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关怀和慰问,乐观开展心理疏导和病愈工作。

第三章管束管理第九条【管束申请】1.当患者存在自伤、他伤或逃走等不安全行为时,医生应书面提出管束申请。

2.管束申请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不安全行为的描述和管束的方式等内容,并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养老院消毒隔离规章制度

养老院消毒隔离规章制度

1.护理副院长/副主任负责监视、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一次性物品管理等制度,对全院养老护理人员发展预防、控制机构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设机构感染监控人员,检查催促本单元消毒隔离工作,养老护理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原那末。

3.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等。

4.体温计、便器、尿壶等专人专用,假设给他人使用必须先消毒。

毛巾、脸盆、牙刷、剃须刀专人专用。

5.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护理每位老人先后要洗手,协助老人餐前便后洗手。

6.各护理单元应定期通风换气,地面应湿式清扫,床头桌、椅每日湿式擦拭,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用有效消毒剂拖净。

抹布、拖把应分区专用,用后消毒、洗净、晾干。

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肘式或者感应式。

洗手用的肥皂或者液体皂应保持清洁,可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擦手毛巾应一次一用。

. v .7.老人出院或者死亡后,居室及室物品必须做好终末消毒。

对人住后患传染病的老人,按照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通知其托养人或者亲属转送专门的医疗机构治疗。

其用过的物品、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

8.定期消毒老人使用的餐具,定期清洗老人的被褥和衣服,老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更换。

脏被服不能在护理单元及走廊清点。

9.建立消毒工作记录册。

1.严格掌握保护具应用的适应证,维护被约束者的尊严。

实施保护约束时,工作人员态度温和,说明目的,消除老人和家属的恐怖,取患上监护人允许并签字前方可实施。

防止动作粗暴,严禁采取约束来惩罚老人。

2.对被保护约束的老人,应定时喂水喂食,保证足够营养,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床褥清洁枯燥,防止压疮发生。

. v .3.保护性约束措施只能短期使用。

约束时必须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保护带松紧度应适中,时常检查有无肢体发绀、肿胀情况,观察受约束肢体的末梢循环,及时协助被约束者翻身和发展皮肤护理。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1、为规范保护性约束、隔离措施的实施,依据我国《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七条和第七十五条之要求,制定本制度。

2、保护性医疗措施是指在对患者的进行医疗护理活动的同时采取的一切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措施。

保护性约束则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3、实施的法定指征为“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


4、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是指其他较少限制的帮助性措施(如解释、劝说、安抚、警示等)使用后无效的情形。

5、实施之前,医务人员应做好患方的相关解释工作,对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的危险性、必要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做出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具医嘱。

在事发突然的紧急情况下,可以立即采取保护性约束、隔离措施,事毕及时据实评估患者情况和补开医嘱。

6、病人约束保护期间,加强观察病人的病情、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做好生活护理。

7、做好约束病人的床边交接班工作,包括病人的病情、约束带数、松紧、皮肤以及床单位清洁情况等,尤其约束带数及时清点,防止病人以此为自杀工具。

8、被保护的病人与未保护的病人应尽量分开安置,并加强观察,防止
被被保护者被其他病人伤害。

9、执行约束病人后,护理人员必须完整、正确地填写约束保护登记单,并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及巡视记录单。

10、约束保护病人情绪稳定后,应与医师联系,医务人员应做好评估,根据病情及时解除约束,并做好记录。

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隔离制度

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隔离制度

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隔离制度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在病情发作期可能会出现伤人毁物的情况,为了保护患者和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对患者采取约束、隔离等措施,为了规范这种对患者采取强制措施的行为,制定了此制度。

1.采取对患者进行约束保护、隔离等强制措施的应用条件:1.1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包括门诊),发生自伤行为或自杀行为,伤害他人人身行为的患者;1.2对医护人员采取的正常诊疗、护理等行为拒不合作的患者;1.3唆使、挑拨其他患者扰乱医疗秩序,不听从医护人员的劝说的患者;1.4对于有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的患者为防止患者出现坠床。

2.为了维护医疗秩序,保证对患者的正常医疗、护理等行为的正常实施,保护患者或他人人身安全,在劝说无效后、方可对这些患者采用这些强制措施。

3.对患者采取约束措施时,执行人员应正确掌握约束带的正确方法,约束带下应垫有衬垫,松紧度应伸进1-2根手指为宜。

3.禁止医护人员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4.对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实施约束保护手段治疗时,须严格按照主管医师医嘱,并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执行,并做好解释工作。

在患者突然发作的情况下,需要值班人员采取紧急约束保护措施时,应在采取约束保护措施后,及时通知主管医师补开医嘱。

5.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与否,主管医师决定约束保护时间。

在对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持续约束保护措施时,约束时间,一般白天不超过4小时,夜间不超过8小时。

如需继续对患者进行约束保护,须经主管医师重新评估患者并重开医嘱后实施。

如果对患者实施持续约束保护时间超过 24 小时,须向主治医师报告,重新评估患者;如超过 48小时,应向主任医师报告,对该患者重新评估。

6.在对患者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措施期间,应把患者安置在重症或一级病室(隔离室)内,值班护士每 15-30分钟巡视记录一次,检查约束带松紧度是否合适,注意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每2小时松解一次,并改变患者的姿势,必要时对约束部位进行局部按摩。

约束患者护理标准

约束患者护理标准
约束患者护理检查标准(总分:100分/人)
项目
质量标准
标准分值
扣分标准
1
见医嘱给以约束(紧急情况下先约束,30分钟内补开医嘱)。
10分
无医嘱扣10分,紧急情况下30分钟未补开医嘱扣5分。
2
约束部位符合医嘱要求。
5分
约束部位不正确扣5分。
3
约束方法正确
5分
约束方法不确每处扣2分
4
约束病人隔离管理,防止病人被自己和其他病人伤害。
说明:1、目标:约束患者护理合格率:100%。
2、计算公式:合格人数/检查病人总数*100%。
3、要求:约束患者合格分90分,需检查病区内所有保护性约束的病人,制度抽查2位护理班。
4、合
保护带不洁扣2分,有潮湿扣3分。
12
约束患者及时建立保护性约束观察记录单。
5分
未建立扣5分。
13
保护性约束观察记录及时。记录时,根据医嘱勾选约束部位,同时,要勾选是活动性约束还是固定性约束。固定保护根据情况勾选肩部和/或腰部保护。
记录首次约束时间按医嘱时间记录。活动保护时,按白班、中班、晚班三班交班时间记录约束情况;固定保护时,按每两小时记录一次约束情况。医嘱停止约束时,记录解除约束时间及皮肤有无破损情况。
10分
未隔离扣5分:受到伤害扣10分。
5
约束病人无皮肤破损、血运障碍、跌倒、骨折、压疮等不良后果。
5分
出现皮肤破损或无伤害的跌倒扣2分;出现血运障碍或有伤害的跌倒或压疮等扣10分。出现严重不良后果一票否决为不合格。
6
约束病人实行床头交接且交接清楚(包括是否为功能位置、松紧度、皮肤完整性、保护带的数量、衣裤及床铺的整洁、病人的病情等)。

保护性约束制度ppt课件

保护性约束制度ppt课件

• 约束期间的照护
• 每二小时注意病人排泄及饮水的需要,并 提供一切满足患者营养、排泄的需求。 • 必要时专人看护约束患者,并随时注意与 患者沟通。 • 每班固定由同一位护理人员照顾约束患者, 以持续性的评估了解患者感受与需要 • 每班详细交班病Biblioteka 接受约束情况,并给予 持续性照护。
• 解除约束
• 评估处置须使用约束原因是否持续存在 • 确认患者情绪稳定状况,行为控制能力, 能听劝说,无伤人或自伤的想法。 • 依医嘱执行。 • 解除约束时与患者交谈,了解病人在约束 期间的感受与需要,合理满足需要,并做 好心理护理。
• 护理注意事项
• 凡约束保护病人须遵医嘱方可执行,如情况 紧急,应在约束后立即报告医生; • 根据病人的接受程度,尽可能当场对病人或 家属作适当解释; • 保护带必须缚得松紧适宜,扣结处以通过一 个手指的松紧度为宜,保护带的结头必须远 离病人的手或头部可及之处;
• 巡视中要经常观察病人冷暖,大小便情况, 被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定时补充水分, 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及预防压疮护理;
谢谢!
• 约束前准备
• 由负责医生或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让患 者及家属了解被约束原因及可以解除约束的条件。 • 确认约束医嘱内容(包括方式,起止时间)。 • 组织足够人员(护理人员,保卫人员,医生至少 3-5人)。 • 备妥约束用品(约束带一套,便壶,一次性湿尿 垫等)。 • 视情况必要时根据医嘱先给予患者精神药物镇静 后再执行约束。
• 解除约束
• 护理人员及时书写保护性约束单约束、解 除记录,并执行密切观察记录。 • 填写保护隔离与约束治疗特别记录。 • 整理约束用物及约束单位。 • 检查约束带(约束带是否是否完整、无破 损、根数是否正确)并视需要送洗衣房清 洗约束带。 • 处置完后洗手。

保护性约束、隔离制度试题

保护性约束、隔离制度试题

保护性约束、隔离制度试题1、持续保护性约束一次约束医嘱白天(8:00至20:00)有效时间一般不超过:() [单选题]A 1小时B 2 小时C 4小时(正确答案)D 8小时2、紧急情况下,可遵口头医嘱实施约束,约束后()分钟内补录医嘱,并通知监护人。

[单选题]A 10分钟B 20分钟C 30分钟(正确答案)D 1小时3、患者约束保护期间护士每多长时间到患者身旁巡视:()。

[单选题]A 15-30分钟(正确答案)B 1小时C 2小时D 1-2小时4、患者约束保护期间多长时间活动肢体1次,并做好记录。

()。

[单选题]A 1小时B 2小时(正确答案)C 3小时D 30分钟5、保护性约束期间应注意患者肢体处于:() [单选题]A患者舒适的位置B患者喜欢的位置C接受治疗的强迫位置D功能位置(正确答案)6、使用保护性约束、隔离措施的应用原则:()A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正确答案)B为保证治疗、保护患者本人或他人的安全,在努力劝说无效、无其他可替代措施时实施(正确答案)C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正确答案)D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质(正确答案)7、做好约束患者的床边交接班工作,包括()A患者的病情(正确答案)B 约束带数(正确答案)C 松紧度(正确答案)D皮肤(正确答案)E单位清洁(正确答案)8、护性约束期间的基础护理及病情观察,如()A倾听技术肢体处于功能位(正确答案)B约束部位的松紧度(正确答案)C局部皮肤颜色(正确答案)D局部皮肤温度(正确答案)E局部血运(正确答案)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被连续约束或隔离达24小时,应通知主治或以上职称的医生评估患者(正确答案)B患者被连续约束或隔离达48小时,应通知具有副主任或以上职称的医生评估患者(正确答案)C患者被连续约束或隔离达48小时,应通知主治或以上职称的医生评估患者D患者被连续约束或隔离达24小时,应通知具有副主任或以上职称的医生评估患者E患者被连续约束或隔离达12小时,应通知具有副主任或以上职称的医生评估患者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实施保护性约束可遵口头医嘱实施约束(正确答案)B实施保护性约束治疗须严格按医嘱执行,并做好解释工作(正确答案)C遵口头医嘱实施约束后30分钟内补录医嘱,并通知监护人(正确答案)D实施保护性约束治疗须向患者说明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正确答案)E实施保护性约束治疗无须向患者说明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保护性约束制度

保护性约束制度

保护性约束制度目的:为了确保患者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范围:各临床科室及辅助科室。

定义:保护性约束是精神障碍治疗的辅助措施之一。

为了确保患者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对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暂时性保护性约束措施。

标准:(一)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只有当患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时,在劝说、安抚、心理疏导等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二)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应向患者监护人告知约束有关事项,并签署《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

如患者监护人拒绝签署,则要求其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看护职责,确需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在其签署《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实施。

(三)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对患者耐心解释,说明约束目的,消除患者恐惧感,尽量取得其合作。

(四)约束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约束指征进行评估,需约束时,医师开具保护性约束临时医嘱,将被约束患者安置在重症病室,实施特级或一级护理,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对持续约束患者应定时评估,评估间隔时间白天不超过4小时,夜间不超过12小时。

如评估后不能解除约束,应再次开具保护性约束临时医嘱。

(五)如遇到突发事件(患者突发冲动、自伤、伤人等)可先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医师应在患者紧急约束后及时补开医嘱并记录。

(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保护性约束操作规范》进行约束操作,加强巡视,预防并发症,防止他人袭击、伤害或挣脱约束带等意外的发生。

在医嘱有效期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可间断解除约束,观察患者的行为及合作程度,如约束指征消失可解除约束。

(七)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或综合科患者,为防止发生跌倒、坠床、输液拔管等意外,可以不经医师医嘱,由当班护士决定使用或者解除保护性约束。

(八)患者监护人不在场时,约束后24小时内需告知患者监护人(与监护人之间有免告知约定者除外)。

(九)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上级医师应对持续约束的患者进行日查房,提出治疗意见,并对持续约束的必要性作出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性约束隔离制度
1、约束隔离措施适用对象
(1)门、急诊和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且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时,可暂时采取约束或者隔离等保护措施。

保护性措施应以保障患者自身的安全、他人安全、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等为目的。

(2)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书面告知并征得同意。

不能及时告知者,应在实施约束24小时内通知家属,并记录告知内容及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

2、约束隔离措施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1)保护性约束措施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下达医嘱并记录;紧急情况下,护士可采取紧急约束措施,并立即通知医生,医师在2小时内补录书面医嘱。

(2)保护性约束应由经过约束隔离技巧培训的护士等人员实施。

约束后应专人看护,保持功能位、松紧度适宜,避免肢体受伤,每2小时应当松解约束保护带一次,并做好记录。

(3)持续保护约束时间,白天不超过4小时,夜间不超过12小时。

患者被连续约束48小时,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是否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措施作出评估。

(4)对保护性约束患者应进行床边交接,约束指征消失后应及时解除约束,做好安抚工作。

护士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