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法知识全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语法纲要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三中学校

王正平

中学文言语法知识纲要第一节:文言实词

一、文言常用实词的积累

二、古今异义现象

(一)古多单音词;今多双音词;

(二)古今词义的变化;

(三)一词多义与词义的引申;

(四)偏义词;

三、通假

第二节:文言虚词

、_ .、两个常用的助词:者、所;

两个常见的语气副词:其、曾;

三、兼词:诸、焉、盍;

四、有待补充的内容;

第三

节:

实词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_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三、名词作状语名词作补语

四、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第四节: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一)主语省略(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二)谓语省略;

(三)宾语省略(代词宾语“之”常被省略)

(四)介词的省略(介词“以” 、“于”常被省略)

(五)介词的宾语省略(代词“之”做“以、与、为”

宾语常省略)

(六)定语或状语的中心词有时被省略

四、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

(二)动宾倒装(即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提前;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提前;

3、强调性提宾

(三)介宾倒装(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可提前)

(四)定中倒装(即定语后置)

(五)介宾词组的后置;

文言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同现代汉语比较,总的看来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也有一些不同或差异较大的地方。相同之处就不谈了,下面只谈一下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从实词、虚词、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四个方面来谈。

第一节文言实词

一、文言常用实词的积累

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准确理解其词义, 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逐渐积累,此外没有什么捷径。

二、古今异义现象

(一)古多单音词、今多双音词

我们随便把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就会发现译文比原文长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古汉语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而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汇为主。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山野出产奇异黑色质地白色花纹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 无御之者。

死亡没有抵御

在这样一个短短的句子里,就有十个词在翻译时应变成双音节词,所以译文的字数要多于原文的字数。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要把两个文言单音词的词组,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例如:

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二下。(一、拍)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④复行数十步,豁然也朗。(开阔、明亮)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

⑥遂与外人「间隔。(分离、不接触)

⑦无论魏晋。(不用、说)

⑧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着)

⑨阡陌交通。(交错、连通)

必须注意这一现象,不要把它们误认为是一个单词,而笼笼统统地理解成一个意思。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字的词义都解释出来。

(二)古今词义的变化

1、有些词汇一直沿用至今,词义和用法没什么变化。如:人、

日、月、星、牛、羊、马、山、水、风、东、西等;这一类词多属于基本词汇,读书时不会造成障碍,相反却能起

到沟通古今语言的作用。

2、有些词的词义有一些变化。例如

“劝”现代含义是“劝解”、“规劝”

Y

古代的含义是“勉励”、“鼓励”

例句:荀子的文章《劝学》,是鼓励人们学习的意思。

访”今义是“探访”访问”

古义是“咨询”,即征求意见。例句:“王访于箕。”

(《尚书.洪范》)向箕子征求意见。

“给”今义是“给予”

古义是“供给”、“供应” 例句:“孟尝君使人给其食

用。”是供应他食用。

“河”今义是指一般较小的流水。

古义是专指黄河。例句:“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这类词的古今含义之间有着细微的不同,要仔细掌握,否则就不能准确地翻译古代汉语。

3、有些词的词义变化很大,古义和今义完全不同。例如:

①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

“走”字的古义是“跑”

②孟子去齐。(《孟子•公孙丑下》)

“去”字古义是“离开”与今义正相反。

③涕泗滂沱。(《诗经•泽陂》)

“涕”字的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

对这类词的词义掌握不住,就将把古代汉语译错了。

4、有些词今天已经不用了,或者换成新的词了。例如:

①及厉王薨.,武王继位,和又奉其璞献之武王。

②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③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

“薨”专指古代王侯之死;“刖”古代砍脚的刑罚。这类事物今天没有了,所以这些词也没有生命力了,不用了;“履”今天换成了“鞋”字;“曰”今天换成了“说”字。

(三)一词多义与词义的引申

在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现代汉语中还多。例如:

“言”

①广故数言.欲亡。(动词:说)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名词:话)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书)

④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名词:字)

“数”

①范增数目项王。(副词shu Q屡次)

②蒙冲斗舰以千数。(动词sh u,计算)

③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名词sh u,数目)

除一词多义外,有时为了确切翻译文言文,还要使用词的引申意思,因而使词义变得灵活复杂了。

例如下列各句中的“计”字,其基本词义是同一个,就是“计策”(名词)。但是要想确切翻译每个句子,不能生硬地用“计策” 一词来对译每一个“计”字,应根据句子的内容,把“计策”这个意思,引申出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