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题史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史
阶段一:统一前的德国概况
一、统一前的德国
1、政治状况: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
四分五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如果说统一前的德国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也不算过分。18世纪中后期,普鲁士和奥地利改革,国力增强,其中,改革后的普鲁士实力发展迅速,从原来相对落后的国家跃居欧洲强国之列。为了维护本国以及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普、奥积极干涉法国大革命,是反法同盟中的主角。
2、经济状况:15世纪莱茵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普鲁士经济发展较快。
3、思想状况:
①文艺复兴: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到德国(代表:伊拉斯谟),自然科学也随之出现(代表:开普勒)。
②宗教改革:16世纪早期开始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打击了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有利于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领导人物:马丁·路德,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 主张: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因信称义);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僧侣也可以婚配和还俗;还对教皇和教会的极端权力提出了异议;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授予的,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用德文进行翻译《圣经》。
B 性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C 影响: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教会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逐渐削弱;它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阶段二:德国统一和向帝国主义过渡
一、确立的政治前提:——德意志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1、背景原因
①封建割据状态阻碍了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民族、民主意识觉醒,要求统一的思想产生并发展。
③普鲁士的强大,促进统一条件的成熟
④目的:统一国家,发展经济,加强国际竞争力。
2、统一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①1864年普奥对丹麦的战争;
②1866年普奥战争(萨多瓦战役):结果奥地利退出联邦,普鲁士最终确立了统一大业的领导地位,这是完成统一的关键一步;次年北方统一。
③1870年普法战争(了解色当战役)。南方基本统一;不久南北合并。
④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标志统一。
3、评价:
①进步性:结束了封建割据的状态,形成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②局限性: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统一,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不利于近代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德国后来成为欧洲最富侵略性的国家。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内容
①实行联邦制:帝国政府控制各邦军事、外交、海关立法、民法、刑法等大权。地方留有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普鲁士占统治地位。
②皇帝的产生与权力:皇帝世袭: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军队统率权、立法权。拥有绝对实权。
③宰相的产生与权力: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内阁大臣只是其助手。
④议会的产生与权力:分为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作为立法机关。联邦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权力大,代表不经选举,来自保守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帝国议会有立法权,帝国议会的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行政监督作用。但有批准预算权。
2、特点
①皇帝和宰相权力较大。
②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③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保留了大量的专制主义残余。
3、影响
①宪法表明德意志帝国是皇帝和宰相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4、作用:
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帝国的专横统治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推进一战的灾难。
③对欧亚一些国家的政治体制,特别是日本的政治体制有很大影响。
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德国
1、德国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国内统一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效突出,到19世纪末,其工业生产总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垄断组织也随之建立并发展,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加上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德国成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①三次王朝战争,国家的统一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普法战争后获得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增加了发展经济的资金;
③得到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丰富矿藏,为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
④作为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
阶段三:两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前后的德国:以德国为核心建立同盟国,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法西斯统治建立和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四:二战后由分裂走向统一
一、二战后发展、分裂与统一
1、德国分裂与统一:
为适应霸权政策的需要,美国采取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民主德国无法改变苏联模式的束缚,发展艰难。在东欧巨变浪潮中,1990年,政权更迭后的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这样,德国以政治方式和平实现了近现代的第二次统一。
2、经济的发展:
①二战后,通过纽纶堡审判,彻底消灭了德国法西斯主义。联邦德国吸取历史教训,抓住机遇,发展经济。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②联邦德国的崛起: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表现与原因:
表现原因
在战后西欧国家中其经济发展最为迅速,是西欧最强经济大国。60年代初,经济发展已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①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较稳定。②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③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并进行大量经济援助(借助马歇尔计划恢复经济)。④在宏观管理前提下,严格按市场规律指定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教事业。⑤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⑥政治改革,社会形势稳定。
③1967年,联邦德国参与成立“欧洲共同体”。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之中,德法和解,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联合自强之路,并在经济上与美国展开竞争。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
2、基本认识
德国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是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和普鲁士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它使德意志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一度强盛又立即衰亡,给世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同时,德国军国主义的膨胀与西方大国的扶植、纵容密切相关。
3、史实提示:
①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甲午战后,参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1897年,派兵强占胶州湾。1898年,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为它的“势力范围”,掀起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屠杀义和团;参与签订《辛丑条约》。参与破坏辛亥革命,支持袁世凯等。
②其他事件:一战前的英法矛盾、同盟国的建立;一战的引发和战争中的表现;一战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内外政策;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对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三国轴心的形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审判和对德国的分区占领至东西德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