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张爱玲的作品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极为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独创性。
凡是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都会被她神奇的风格迷住,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盛赞张爱玲独具个性的艺术技巧。
张爱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和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审美品味,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加上她独特的艺术敏感、超常的想象力、女性的细腻、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笔力,创造出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一、现代的文学视角张爱玲突破了传统文学中好坏对立的一元论的简单价值判断和人物形象模式,进入了现代文学中对(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判断之中,通过现代的文学视角,把人性的悲剧提高到一个人类生存的总体背景上来把握,使作品和人物具有更加丰厚的美学内涵。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
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
” “现代文学作品和过去不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在人物塑造方面她说:“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例如佟振保,虽然他的人性中有自私、懦弱、虚伪的一面,但他的初衷还是想做个“好男人”,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
”虽然“出身寒微,”但他好学上进,“半(该部分内容被隐藏)会的事。
”尽管社会的要求与人性的背离使他只是在做大家眼中的“好男人”,但他不是个完全堕落的人,他的人性中一也有亮色(该部分内容被隐藏)愿意忍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戒烟,看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因而在她的未来被毁灭后使人倍感痛惜。
二、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对此傅雷先生这样评价:“第一是作者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张爱玲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于她有着艺术地使用汉语语言的纯熟手法和深厚的、融合中西两方面的文化素养,其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创造出了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本问试图从她的独特的创作主张、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世界三方面对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进行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毋庸置疑,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她以特有的芬芳吸引着喜爱她的每一位读者。
正如她的作品《传奇》一样,她本身也是一个传奇。
以下从她独特的创作主张、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世界三方面对张爱玲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独特的创作主张1关注世俗人生,描写熟悉生活首先,她往往选取“俗人俗事”作为小说创作的题材。
俗人是指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平庸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一些卑下的、没有特殊才质也无所建树的角色。
俗事是说小说表现的仅是当时的非主流生活,既没有描写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也没有探索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仅写了20世三四十年代在香港或上海的遗老家庭中的小事,如男女之间的情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琐屑纠缠,人生中的小快乐与无聊的失意,特别是乱世男女孤注一掷的爱情和注定要被冷酷的现实所嘲弄的欲求等等这些被一般人看来似乎是“陈谷子,烂芝麻”之类的故事。
其次,她对所写的题材有着切身的生命体验。
她在《写什么》中说:“我认为文人该是园中的一棵树,天生在那里,根深蒂固,越往上长,眼界越宽,看得更远,要往别处发展,也未尝不可以,风吹了种子,播送到远方,另生出一棵树,可是那到底是很艰难的事。
”那些家族旧事、家庭小事、人世间的悲欢是张爱玲熟悉的,也是张爱玲这棵树扎根的土壤,一旦离开这样的文化环境,要去另生出一棵树,其艰难程度正如旅居美国的张爱玲无法写出成功的作品一样。
2参差对照,剖析人性在《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这样说:“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朴素,因此容易被人看做我是有所耽溺,留连忘返了。
张爱玲特点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一位女性作家。
她的小说重点在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题材过于局限,有人说她的写作技巧过于新潮,掩盖了其它方面的描写等。
在我看来,张爱玲的小说视角独特,风格迥异,文字闪现着与其他作者不同的灵动之气,具有十分强烈的画面感,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很多字句都堪称经典。
本文拟从其艺术特色方面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雅俗结合的题材(一)市井气息浓郁张爱玲的小说题材选取大多为男女之情,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描写的是那个时代中小人物的种种境遇,她们为了在这个世界中安身立命,不得不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比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她们出身贫寒,为了换取物质的满足,不得不以自己的青春和婚姻为代价。
最终,她们成为了富家太太,但是她们的灵魂却早已经扭曲,行为也变得不近乎人情。
这些形象在张爱玲笔下写得十分生动,显示出了在当时社会中女性对于命运的妥协和无奈,显示了命运的多舛,正因为如此,作品也拉近了读者与书中人物之间的距离。
(二)弥漫着悲剧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她的小说笔触悲凉,描写的故事几乎都是悲剧,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调来叙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纵观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张爱玲在创作小说时,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影响十分深刻,这可以从她的身世中寻找到一丝根源。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一个受到封建传统思想和西洋进步思想共同交织影响的家庭里,由于父母离异,母亲流落欧洲,父亲另娶后母,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张爱玲过于早熟,并且给了她在乱世中顽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和性格,这直接影响到了她创作的心态。
也使得在她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三)延续了中国旧小说的基调张爱玲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采取上帝视角来进行叙述的。
这种视角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是旧小说的特点之一。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
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
以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经典之作《金锁记》为例,其中的人物形象曹七巧出生于小户人家,为了攀龙附凤,嫁入姜家做了二少奶奶,却得不到爱与尊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
后来曹七巧又把这种不幸转嫁到子女身上,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幸福。
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丧失了良知和人性。
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等人也是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缺乏独立的意识,但是又找不到生活的归宿,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出于对生计的无赖,她们不得不为了谋生费尽心机地为生存而挣扎。
张爱玲的作品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示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病态人生。
二、浓郁的市井气息和华丽的人生渴望日子。
例如其作品《等》,就描述了一群无聊的男男女女在候诊时的家长里短,她笔下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长着一副猥琐的嘴脸,尤其是描写那群长相丑陋的男子时,真的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虽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小市民,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华丽的人生渴望,她还是渴望大舞台,需要华丽的布景。
例如其作品《色·戒》, 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王佳芝为了革命,不惜以身犯险去勾引汉奸易先生,可是后来刺杀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她身边的人都开始渐渐地疏离她,她还发现自己爱上易先生。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张爱玲(1920-1995),华语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擅长写作小说、散文和剧本。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笔触精细细腻,常常揭示人性的复杂和伤痛。
本文将介绍张爱玲作品的三个特点: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思想深邃。
一、情感细腻张爱玲的作品以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触察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而著称。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纠结。
例如,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情感,还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二、婉约而优美张爱玲的作品以婉约而优美的文风而闻名。
她的文字流畅而雅致,富有诗意。
她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构建独特的意象与符号体系。
她的文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美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倾城之恋》中,她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凄美的爱情,她的文字如丝一般柔软,温婉而又动人。
三、思想深邃张爱玲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与深刻的思考与哲学意蕴相结合。
她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探究人类存在的意义与局限。
她的作品常常提出对于自由、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思索。
例如,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女主角的命运反思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命运的束缚,提出了对于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呼吁。
她的作品中透露出的思考和触动,常常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共鸣。
总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的文风与深邃的思想常常相结合。
她用她独特的文学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伤痛,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她对于人情世故的敏感触察和对于文字的精细塑造,使她的作品仍然深受世人的喜爱,并且对于华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论述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论述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浅论xxx小说的艺术特色
在现代文学史上,xxx是一个“传奇”式的作家。
她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成了一个“异数”,尤其是她的小说创作,真实地、历史地再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的层面,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xxx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灵活运用古典小说的创作手法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xxx是与民族传统联系最紧密的作家之一。
她的创作在继承和借鉴民族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风韵中凸显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透现代气息,可以说xxx是一个立于中国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作家。
1、结构上的“中国模式”
xxx大部分的小说都采用我国传统小说纵式结构的写法。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两点: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叙述描写要首尾一贯,前后照应;一是“憎而知其善,爱而知其丑”,充分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这两点,xxx把握的很好。
在xxx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都是完整的。
人物的性格发展在情节推进中得到完成,具有整体美,而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她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全”人物,也没有一个作恶多端、坏透了的人
物,大都是些带有旧制度烙印、人格有缺陷、有弱点的人物。
xxx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鲜活、真实、可信,面目清晰得好象可以触摸得到一样。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风格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
1”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而文学语言则是作家创作艺术形象的手段。
在创作过程中,每个不同的作家都会有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
张爱玲小说作品的语言,朴素中透露着奢靡,凝重中流丽,有悲情苍凉的氛围,能用奇妙诙谐的比喻,运用独特生动的色彩,反复运用的不同的意象和象征等,逐渐形成属于张爱玲自己独特的语言。
但是张爱玲自身对于娴熟语言的驾驭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与她自身的成长社会家庭环境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张爱玲本是李鸿章的外重孙女,在当时社会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出挑的作家天赋。
张爱玲的小说独具娴熟、精湛的语言,文字中富有创造力,都给张爱玲的小说注入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这也正是她的小说会一直吸引读者阅读的关键原因。
这么一个身跨两界并雅俗共赏的作家,在当时来说却是第一无二;张爱玲自幼接受的是西洋学堂的孜孜教育,不过她却只钟情于她的中国小说艺术,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用心去观察,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在当时的众多新文学作家中,会选择走这条路子的人真的很少。
不过也正因如此,张爱玲作品和她的语言对我们现代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点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写的十分荒凉和赤裸,绝境中把生存的意义依托在短暂的肉身乐趣上,通过触摸去把握物质的动向。
所1蒙田.随笔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56.以她在对于语言的表达上有着充裕的物质和细琐的细节描写,渗透在平凡老百姓的日常琐碎生活中,通过自己非同凡人的细腻观察,灵活地融入自己对于人生的体验感受,用浓重的色彩涂上,用纷繁复杂抹上,以细腻的文笔,一笔一笔地勾勒出那虚无悲凉的人生旅途。
身处这篇繁华的喧闹里,处处暗示着大限的到来,警醒着人们注意到这繁华背后的苍凉,大喜过后的大悲,她牵引着这场曲径通幽的道路,披荆斩棘中品出当时社会生活底色的无奈与悲壮。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内容提要]: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
同时张爱玲对人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都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
她的文字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女性悲剧心理分析意象手法“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为‘上海’,‘流苏’改为‘张爱玲’,简直是天造地设”——张爱玲的老友,作家柯灵如是说。
那么,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943年她成为职业作家,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
张爱玲虽被评价为“旷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后魂断异国他乡。
张爱玲的生平让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这对她小说中悲凉气氛形成了影响。
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人格。
加之她命运多舛,导致了她的性格也极其矛盾:虽然贵为名门之后,却一生多孤独,还骄傲的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的文字悲天悯人、通情达理,而她本人却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她将生活艺术化和享乐化,但文字中却充满了悲凉和贵族没落、世事沧桑、处境逼仄……,因此不论她得人生,还是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悲伤,和难以把握的失落的凄凉。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伦理为题材,她以清贞决绝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绝的笔调,奇妙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苍凉的传奇。
论《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色
论《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色
《喧哗与骚动》是新古典主义小说家张爱玲的一部杰作,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
首先,《喧哗与骚动》采用了虚构的小说形式,将张爱玲的生活经历与情感投射到小说的文字中,以小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给读者带来诗意的感受。
其次,《喧哗与骚动》有着独特的叙事手法,使用多种叙述方式,如议论、描写、对话、假想等,让小说更加丰富,也更加生动,展现出张爱玲作品中特有的文学艺术特色。
此外,《喧哗与骚动》的文字语言也十分优美,用简洁而又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让人们能够深入地感受到小说情节的张力和内涵。
最后,《喧哗与骚动》也注重小说内容的现实性,在许多情节中,描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迁与现实,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张爱玲对这一时代的思考与看法。
总之,《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色十分多样,它不仅具有新古典主义小说的特点,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张爱玲的个人风格,在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学的审美之间,展现出一种极具诗意的艺术魅力。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
目录一、分析张爱玲小说有哪些艺术风格特点;------------------2二、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3三、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7四、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得极为准确;--------11五、张爱玲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16六、结束语;--------------------------------------------11内容摘要张爱玲的文字让您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
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汇贯通。
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就是冷峻的,甚至就是冷酷的。
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与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更趋于化境。
【关健词】: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我喜欢上张爱玲的小说,就是非常偶然的。
在读贾平凹的一篇文章时,里面引用了张爱玲这样一句话:“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睡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了,能说出如此精妙深刻的语句,一定就是一个目光敏锐、智慧非凡的女子。
这就是她对生命的理解,透彻准确、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地道出生存的尴尬与矛盾。
后来认真读了她的作品,竟发现她的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与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她用云端里瞧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就是生活的真实。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几乎病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
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我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瞧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本人做以下几方面来剖析张爱玲小水的艺术风格特点有哪些: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当大家读张爱玲的小说,会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意象了。
她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一个个意象让人目不暇接。
下面是关于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欣赏,欢迎大家阅读!一、雅俗结合的题材(一)市井气息浓郁张爱玲的小说题材选取大多为男女之情,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描写的是那个时代中小人物的种种境遇,她们为了在这个世界中安身立命,不得不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比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她们出身贫寒,为了换取物质的满足,不得不以自己的青春和婚姻为代价。
最终,她们成为了富家太太,但是她们的灵魂却早已经扭曲,行为也变得不近乎人情。
这些形象在张爱玲笔下写得十分生动,显示出了在当时社会中女性对于命运的妥协和无奈,显示了命运的多舛,正因为如此,作品也拉近了读者与书中人物之间的距离。
(二)弥漫着悲剧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她的小说笔触悲凉,描写的故事几乎都是悲剧,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调来叙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纵观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张爱玲在创作小说时,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影响十分深刻,这可以从她的身世中寻找到一丝根源。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一个受到封建传统思想和西洋进步思想共同交织影响的家庭里,由于父母离异,母亲流落欧洲,父亲另娶后母,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张爱玲过于早熟,并且给了她在乱世中顽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和性格,这直接影响到了她创作的心态。
也使得在她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三)延续了中国旧小说的基调张爱玲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采取上帝视角来进行叙述的。
这种视角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是旧小说的特点之一。
比如《沉香》在刚开篇的时候,她采取说书人的口吻来引出整篇的故事:“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率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听我说一段战前香港的故事。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读·闻·观91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有很多。
以《创世纪》中“全少奶奶年纪还不到四十,因为忧愁劳苦,看上去像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为例,张爱玲将全少奶奶比作淡白眼睛的小母鸡,暗示了生活的劳苦给全少奶奶带来的忧愁痛苦。
张爱玲在此没有采用直述的方法,而是借助一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用暗示性的比喻将生活对全少奶奶身心的摧残书写得淋漓尽致。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1.对色彩语言的极度热爱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特立独行,她对于色彩极度敏感和热爱,在她的小说作品中,她惯用鲜艳的色调,因此她的小说总是鲜活动人。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树一帜,不同于同期的作家,她善于在小说中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她笔下对于人、事、物的描写大都浓墨重彩。
在色彩的运用上,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成就最大。
标题就是红白色调,娇艳欲滴而又充满激情野性的红玫瑰与清秀纯净的白玫瑰,一热一冷形成了冲撞色调。
振保的情人王娇蕊衣饰大都颜色艳丽,和她野性的性情一般,是红玫瑰;而他的妻子孟烟鹂则娴静美丽,大学毕业,家世清白,是白玫瑰。
2.对音韵的熟练运用张爱玲的小说特征之一,是注重音韵的和谐美感。
女作家苏青在谈论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时这样说道:“张爱玲的作品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宛如凄婉的乐曲。
”为何她的作品会有这样的魅力,给人以音乐美感?从语言特征的角度看,这与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追求音韵美关系密切,尤其表现在叠音、拟音和反复手法的运用上。
叠音亦是修辞手法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汉语特有的。
张爱玲作为语言运用的高手,深知叠音的使用不但可以协调音韵、增强声势,而且具备夸大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张爱玲的《封锁》开篇写道:“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这里运用的光莹莹、老长老长、蠕蠕等一系列叠词都是曲蟮的特征,然而张爱玲在这里用曲蟮来比喻车轨,将曲蟮的生命特征复制到车轨上,没有生命的车轨似乎获得了生命感,更加营造了一种紧迫感。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摘要:张爱玲是我们国家现代文学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女作家。
她的文学成就高,同时,她的小说中的语言也独具魅力。
从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智慧、才情和敏锐。
而她的语言特色则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到母语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她驾驭祖国语言的能力。
本文从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出发,探究其多方面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希望能够从她的小说的语言艺术探究中,更好地展现出张爱玲在文学领域的才华。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有着张爱玲气质的小说作家。
她的小说,可以说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不论是故事的结构、或是独特的视角、或是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效果等。
和其他作家相比,她的小说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她的是独具优雅且深刻。
可以这么说,张爱玲小说的成功,离不开她高超的语言艺术。
一篇好的小说,它的语言不仅能够在描述事件和人物以外,而且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的。
而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艺术恰是如此,她在小说中的语言使用可谓是出神入化,富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张爱玲的小说的语言特点不同的作家,其语言风格各有不同。
如鲁迅的一般比较冷峻、犀利;沈从文的则是清谈、质朴;钱钟书的则显得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林语堂的也不失幽默机智……同样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也有她独特的风格,正是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她在文学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
其语言特色如下:(一)古典和现代的糅合从张爱玲的出身看,她所在的家庭,是一个走向衰落的官宦家庭,虽然走向了衰落,但是也毕竟是书香门第。
这给了张爱玲很高的文化熏陶的环境。
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许多经典作品,而她又尤其偏爱小说。
在阅读时,她一遍又一遍地去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探究其中的语言风格。
企图在优秀的作品中探究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规律。
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渐积累了许多有营养的写作养分,这些东西,给她以后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奠定了她的文学基础。
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红楼梦》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张爱玲作品特点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
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
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
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由于张爱玲社交范围窄,朋友不多,知心者更少。
她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在这样的创作心态支配下,其笔端写出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
把读者逐步引入她营构的苍凉世界,同时,也展示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美。
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2]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
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
他们在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全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张爱玲小说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她坚持写凡人琐事,展示普通人的生活,视角也是平民化的;张爱玲的文学语言显出特立独行的女性韵味,委婉细腻;心理分析出神入化;还能巧妙运用意象手法。
《倾城之恋》、《金琐记》更透彻、更深刻地体味出她小说所蕴涵的独有的艺术特色.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优秀的作家,虽处于三四十年代中国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但她是为数不多的“为创作而创作”的现代作家之一。
张爱玲小说主题内容的表达离不开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都体现出她不懈的艺术追求,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其中《倾城之恋》、《金琐记》很具有代表性。
《倾城之恋》是个反传奇,她在两个层次上显示了冷嘲的,反讽的态度。
一个层面是面是不存在美色与倾城的联系,就小说女主人公而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
她只是笑吟吟地站起身来,将蚊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继《倾城之恋》之后,张爱玲又创作了她的代表作《金锁记》,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
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金锁记》之所以震惊文坛,是因为张爱玲成功地塑造了曹七巧这一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曹七巧在与残忍的生存困境的较量中失去自我,从而导致她的人性扭曲。
张爱玲以《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告诉我们: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自我来说,物质生存更为重要。
惟有活着,才有寻找自我归宿的可能。
下面我结合《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作品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张爱玲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然而引起她极大关注的不是历史中那些英雄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历史变化中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人物、琐碎的事件,也就是世俗人生里饮食男女的生存状态、婚恋生活等世俗化生活。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读张爱玲的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意象了。
她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一个个意象让人目不暇接。
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在她丰富的意象间游刃有余,加强了作品的寓意。
用意象暗示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张爱玲以人物心理为依托创造出了独属于她的艺术风格。
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
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创造出了独属于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现代女作家,笔名梁京。
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
其身世颇具传奇色彩,父张志为晚清名臣张佩纶第三子,祖母李菊耦系李鸿章之女。
她七岁开始创作,熟读古典文学名著。
父亲给了张爱玲古典文学方面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母亲教她英语并在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方面给了她西式的熏陶。
贵族世家的没落、世事的沧桑,形成了她敏感、脆弱、悲观的心理气质。
后来张爱玲又在中西文化交杂的香港接受了大学教育。
因此,张爱玲的文化修养既有满清贵族的豪华,又有西洋文化的时尚,中与西、新与旧的冲突及互渗,自然而然地表露在她的作品之中。
1943年张爱玲回到上海,成为职业作家。
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具有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特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这位天性内敛、不善与人交流的才女,在通俗与先锋、古典与现代之间,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里,站在女性的.角度,用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揭示那个时代背景下,女人生存困顿、无奈与苍凉。
对笔下的女性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我愿意尝试分张爱玲的一花一沙,并以此证明张爱玲的成功。
一、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张爱玲钟爱的意象很多,即使那些已经包含了一些设定的象征意义的传统性较强的意象,不但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还加强了作品的寓意。
张爱玲也能用她那超强的推陈出新能力,将这些意象营构得出神入化。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一)、长袖善舞——高超的写作技巧“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
这是他所怀念的古中国……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
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
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金锁记》)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
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
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
上述特点可以说是张爱玲作品呈现的最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即被评论家所承认。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
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
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
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
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处奇幻的境界。
张爱玲小说特点
张爱玲是一个别致的女子,她用作品写就了一生的传奇,她的故事里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物,让人欲罢不能,无意间的走近而成为永恒的张迷,她的文字雅俗相触,中西合璧,传统意让与现代的技巧相统一,时隔50年她的作品依旧新鲜,她笔下的人物依然是前精神的,虽然她已远离人世,而她的文字依然在滚滚红尘中徜徉.一、俗与雅的结合,雅至俗时俗亦雅1、作品中浓郁的市井气息张爱玲的小说中没有大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是小人物的种种俗欲,为了安身立命,而不得为之的命运。
贫穷的白流苏,葛薇龙;都不得为之的生计而以婚姻,青春为代价,换取物质的满足。
出卖一生,终于成为富有者的梁太太,曹匕巧,在扭曲的灵魂中挣扎。
葛薇龙对衣饰的喜爱,白流苏为长期饭票——婚姻的算计。
梁太太那唯一的乐趣,曹匕巧死守着用青春换来的金钱。
在她笔下那么生动,那么无耐,让我们在摇头叹息之后重又省视自己,自己身上有多少她们的影子,俗拉近了与人物的距离。
她们就在我们身边,张爱玲说:“我喜欢听市声。
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声才睡得觉的。
”2、浓郁的旧小说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几乎都采取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以“说书人”的身份来讲故事。
如《沉香》,第一炉香一开篇就是说书人的口:“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率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听我说一段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中国旧小说多是单条线索,按时空的先后演变顺序来结构故事。
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张爱玲的小说多市如此,无论穿插多少倒叙,插叙补叙总体线索不变。
例如《倾城之恋》,《封锁》等《金锁记》《十八春》尽管开头使用了倒叙,但文章展开,很自然转为以时空变化为序,以人物性格命运为线的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依次铺开。
她的小说有无巧不成书,曲折性,传奇性,一波不平,一波又起等传统的旧小说方式。
俗增加了耐谈性。
俗雅——华美后的苍凉。
张爱玲的作品在这俗人俗欲里,又有一丝深层的味道。
(完整word版)试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艺术特色
摘要:张爱玲笔下有着无数充满个性色彩的意象。
在《金锁记》中,象征女性命运的月亮意象反复出现,点染出人物的命运和心理。
此外,华美的语言、出色的人物刻画、细腻的心理描写、比喻、通感也在其小说中如鱼得水。
《金锁记》的语言技巧就是非常高妙的。
关键词:意象;语言;心理《金锁记》写于1943年,是张爱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说。
傅雷称为“张女士至目前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①张爱玲以过人的写作技巧与想象力、洞察力和对生活、对人性近乎残酷地剖析,把她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感悟诉诸笔端,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旨在从意象、语言、修辞、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试着对《金锁记》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力求通过分析、论述,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张爱玲的艺术风格。
一、意象读张爱玲的小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她笔下众多的意象.在《金锁记》里就有白团扇、月亮、酸梅汤、longlong ago的调子、长安那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等众多缤纷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
张爱玲的小说大都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她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具有具体的形态,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从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
她在进行小说创作中意象艺术的探索实践,所使用的意象都是人所共见、俯拾皆是的,但她却能够在意象的运用上匠心独运,获得了超越意象本身的意义内涵,使作品中的数量众多的意象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意蕴,将小说的题旨传达得更为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一)月亮意象《金锁记》开篇便是:“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②如今,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永远沉下去了,然而半个世纪前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却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
直到今天歌手品冠还唱:这月色有点张爱玲。
张爱玲的月亮不会衰亡,它是她意象世界里一盏奇异的灯,又是上帝的眼睛和夜晚的太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程兰兰[摘要]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一段传奇,而她所写的小说更是一个个风格独特的“传奇”故事。
张爱玲的成功,不止在她传奇的一生,也不止在她笔下的“传奇”故事,更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
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地运用意象手法,展现给世人的是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Analysi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ZhangAiLing novelChengLanLanAbstract:ZhangAiLing's life is a legend, and the novel she wrote is a unique style of "legend" story. Zhang AiLing's success, not only in her legendary life, also more than in the "legend" of the author's story, more lies in her unique novel art. She describes a series of women's survival tragedy,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ration, and able to skillfully use image technique, is presented to the world fail in that era, and unique to sad and deep sense of desolation.Keywords: ZhangAiling Novel Artistic Features一、鲜明夺目的意象(一)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在《张爱玲传》中,就记载着年轻的张爱玲曾说的:“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都不能克服这种齿咬性的烦恼。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
”○1从这一句便可以看出她对生活对生命的独道见解。
小说《金锁记》是以月亮始,以月亮终的,月亮具有非常强的结构作用。
不同的环节,对月亮意象的书写也有不同,试看以下几段:“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2这是小说的开端,以月亮来写时光流转,并无新意,但将“三十年前的月亮”转到“朵云轩信笺”上的泪珠,洇得“陈旧而迷糊”,这样的意象果然带上了岁月的沧桑感。
它已奠定了小说基本的调子:凄凉。
“天快亮了。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想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
”○3月亮沉下去,而七巧的故事,开始了。
但开始也就预示了结局。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
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等淡淡的圆光。
”○4这是七巧的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她已经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离开学校,而这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
○5这里的月亮意象有中诗意的,但不能确定的意味。
“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
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
“......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清,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
”○6这是长白的妻子寿芝的绝望,她生活在一个疯狂的世界了,“丈夫不像个丈夫,婆婆不像个婆婆”,月亮好得“反常”,像一个令人惊怵的太阳。
这样荒诞的月亮意象充分表达出寿芝的恐怖之感。
(二)代表人生苍凉的镜子《金锁记》中的一段“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子............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7作者凭借“镜子”意象,利用蒙太奇结构和手法将十年光阴流逝和人物事情的变迁剪接处理十分巧妙,同时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千变万化、不可理喻的人生世界的奇妙感受,传达着她“苍凉”沉重的人生态度。
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镜子的意象,则代表了一种生命的脆弱、生存的不安和自我分裂、自我认同。
白流苏在镜子前面完成了灵魂的裂变,从一个清纯的女人最终到人格的完全丧失,走向堕落,毁灭的罪恶深渊。
她的苍凉而曲折的恋爱历程是建立在生存的威胁之上的,求爱的本身是为了生存,以及代表性的“玫瑰香”的琴音,对揭示人物性格、增添人物色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运用通感方式营构意象在营构意象时,张爱玲最擅长以通感方式将声音、气味、色彩、触觉等感官印象调动起来,或贯通,或跳跃,或糅合,或剥离,使意象更为新奇,更富于弹性。
她还善于运用不同感觉方式的变幻,将意象的具象一样仪与抽象意义自由转换、穿插,将意象中极为微妙的情感色彩表现得更为立体。
看下面的例句:“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两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
她(七巧)到了窗前,揭开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色窗帘,季泽正从穿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裤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鸽子......”○8——这《金锁记》中七巧与姜季泽的“决裂”,勇士也是她对自己埋藏已久的爱情的诀别。
酸梅汤的意象转为更漏这一时间意象,而更漏本身还有单调悠长的声音的感觉。
另外,更漏作为一种传统意象,本来就常常与“怨女”形象相关联。
七巧的“怨”就这一层一层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鸽子的意象也是从七巧眼中出现的。
迟来的爱情转眼又无望,被她赶走的“坏男人”季泽却被“白鸽子”这样温柔、美好的意象围绕着,这是七巧对季泽身体的渴望,也是她对自己那种温柔情感的既留恋不舍,又无法留住的怅惘。
张爱玲的小说通过意象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批判力量和悲剧感染力。
二、参差对照的写作方法张爱玲写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她反而在写“旧女性”,尤其是“新女性”表象之下的旧女性。
这些女性有说得过去的教育,有的大学毕业,甚至还留过洋,可谓是新女性了。
但她们往往出身败落的大家庭,又有着旧式的文雅修养,旧式的妻道“训练”,但惟独没有自立于这个已经变化了的时代与社会的本领,在时代浪潮的涤荡之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抓住一个看似可靠的婚姻,“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花雕》)○9而她们所受的新派教育,也只是她们待“嫁”而沽的筹码,她们依然在辛苦地走着旧式的婚姻路。
比如《沉香屑.第一香炉》里的葛薇龙,原来是一个新女性,可是她不愿意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把上学当作嫁入豪门的资本。
在不正经的姑母的栽培下,葛薇龙为了金钱和享乐而背弃了传统道德,最终成为了一个“家养妓女”。
正是对欲望的无尽追逐,才使得她的人性扭曲。
作品最后写道:“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10又如《花雕》中的少女川嫦得了不治之症,父亲的空虚无聊、母亲的自私残忍、昔日情人的变心使她精神压抑,心灵痛苦,在死亡阴影中咀嚼着悲哀。
张爱玲因对家的体验沉痛悲观,自幼寄人篱下的艰辛,父亲的冷酷自私给她早熟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令其批判的锋芒入木三分。
川嫦死后的墓碑碑文及大理石雕旧像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家庭的虚伪,人情、亲情的自私、做作。
张爱玲以其对人性幽微的犀利洞察与冷静分析将人类情感中的自私与残忍呈现给读者。
严厉的父权统治如一张黑色的网笼罩着女儿川嫦的生活,物欲横流的社会更以巨大的阴影投注于她的心灵,她的一切希望,一切反抗,只能在愤懑、悲哀中一点点破灭,包含深深的悲剧感,给人们以独特的心理感悟:一方面是永恒的讽刺,一方面是压抑了的悲哀,这两者的巧妙结合,使整个小说笼罩着苍凉之美。
再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傅雷誉为“我国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
○11出身小户人家的曹七巧,为了攀附权贵,做了姜家的二少奶奶,门户的不匹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使她得不到爱与尊重,受尽了凌辱和践踏,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她的“燃烧得像找了火”的情欲得不到满足,导致她对金钱和财富的疯狂追求和占有,金钱锁住她的一生,折磨了她一生,她觉得什么都靠不住,只有财产可以囤积,疑忌、自危使她丧心病狂,“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12不仅如此,她还要用这枷锁砍杀了自己的一双儿女的幸福。
她知道周围的人恨它,但是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在绝路上越走越远。
最终她绝望和压抑,泯灭了良知和人性,在挣扎中扭曲了人格,变得疯狂狠毒。
曹七巧是无奈的,悲剧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金锁记》也成为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的典范之作。
张爱玲小说带着对现代都市生活悲剧意味和思考,以其荒凉孤凄的生命感受展示了特定的历史时代与文化困境普遍的病态人生,使我们感觉到为“理想”而牺牲“现实”的女性悲剧命运的残酷。
三、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不可否认,张爱玲小说笔锋的犀利娴熟,想象的丰富深远,意境的苍凉悲壮,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我认为她的独特的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揭示,更令许多张迷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张爱玲小说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人物的举动,对话,背景的移换,甚至光线、气味,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
“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
○13在《金锁记》里,张爱玲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枯燥烦琐的解析,而是利用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把人物心理分析得入木三分,同时呵出了一片苍凉的气氛和风格,足见张爱玲洞察忍耐物心理之深与表现技巧之高了。
在童世肪与长安恋爱的一段中,她完全用眼光、气味和感觉表达出了沉浴爱河的心理状态:“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里带一点对方衣裙一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饿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的栏杆,栏杆把他们与大众隔开了。
空旷的绿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回廊。
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
”○14又如《金锁记》里,七巧用黄金的枷锁砍杀了自己和她身边亲人的幸福,放弃了自尊,压抑了性欲,牺牲了十年的青春。
十年后当她青年时的爱情幻想——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隐蔽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地喜悦......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棉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啊!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念便使她暴怒起来了......这一转念赛如一个闷雷,一片乌云,立刻掩盖了一刹那的光辉,被暴雨无情地扫荡了......她的痛苦到了顶点,从心头沉到心底,越来越无名的仇变成了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不择对象,季泽被打得夺路而逃......而她却还要掉转身上楼去,在楼上的窗户边望他一眼......毕竟她曾经爱过他,且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15通过七巧的心理描写,可以清楚地看到金钱对人性善与美的瓦解,对正常健康欲望的摧毁,以及七巧由最初的引人同情的被害者到最后变成人人憎恶的虐待狂的变质过程,七巧的行为实质是长期被压抑的女权的一次爆发,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人的君临、威压和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