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与习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走进化学世界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2)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3)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仪器使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 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3.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体药品滴入接收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导语】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

作者搜集的《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期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1.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样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点有三个(1)均一性;(2)稳固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根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样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样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九年级上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精选全文完整版

九年级上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第1单元《化学的魅力》知识点第一节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两种变化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两种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举例:3、实验第二节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垫石棉网—受热均匀)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等(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取液体体积所用的实验仪器有:规格合适的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一般用于固体药品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称量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添加酒精使用漏斗和玻璃棒。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等发生变放热、发光、放出气体、产生沉淀、化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石蜡熔化、湿衣服晾干、水结成冰、酒精的燃烧、火药爆炸、铁生锈、光合作用、酒和醋的酿造等实例酒精的挥发、铜丝弯曲、海水晒盐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相互关系易错警示判断物质的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关键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有些化学变化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现象,而物理变化有的也可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

思考:1、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 内容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 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性质 确定1、氢气能燃烧,具有可燃性2、水能发生电解实例2、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区别 方法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1)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 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即:决定性质变化性质(2)判断某一叙述是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理解者两个概念,准确把握它们的区 别与联系。

同时还要善于抓住叙述中的关键词,加以分析。

叙述中有“能、难、易、会、” 可以等用语时,往往叙述的是某物质的某种性质。

叙述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 等现在时的用语时,则往往是叙述物质的某种变化。

如: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是体现了物 质的性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体现了物质的化学变化。

(3)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而用途又是物质的性质的体现。

即:决定性质用途体现知识点三常用的仪器1、反应仪器(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专题:06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 练习(含答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专题:06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  练习(含答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专题:06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比原子大B. 分子和原子都不显电性C.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证据结论A 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体积很小B Cu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和Cu(NO3)2 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的强C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固体一定是Na2CO3D 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A. AB. BC. CD. D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硅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 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D. 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4.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 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C. 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 并不是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B. 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 已知铁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6,可以求出核外电子数,无法求出其核内中子数6.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与元素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A. B. C. D.7.不合格家用花岗岩石材中常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50B. 136C. 86D. 2228.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OB. 2HC. 2O2D. Hg9.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这里的“钙”指()A. 钙离子B. 钙原子C. 钙元素D. 钙单质10.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B. 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C.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D.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填空题11.用化学符号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2)2个氢原子________;(3)锌离子________;(4)8个硫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__;12.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构成粒子是①________,铁的构成粒子是②________。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1.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中净化水的方法: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硬水和软水1.化学中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化学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2.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明亮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co2燃烧更旺,白光,产生无色无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2mg+o2=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生成水:2h2+o2=2h2o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水雾生成3.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习题

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习题

期中化学知识点回顾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注意※:①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例:汽油易燃烧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②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③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练习: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B. 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 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D.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酒精挥发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C.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氢气难溶于水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液态氧是淡蓝色液体4、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

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B. 均为化学变化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D. 均为物理变化答案:C C D B考点二:氧气的制备一、实验室制氧气(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种类和反应条件)(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B(制取少量)或C(漏斗要浸入液面以下,达到液封的效果)或D(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所示)过氧化氢水+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二、气体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1)排水集气法:如图E(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如图F(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三、气体检验方法(1)排水集气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抢分必背(1-4)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抢分必背(1-4)

考试抢分必背(14)1.化学贡献:①道尔顿——原子论;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②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③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④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常考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干冰升华、水蒸发、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活性炭吸附色素、气球爆炸、轮胎爆炸、铁水铸锅、水的蒸馏、石油分馏……3.常考化学变化:物质燃烧((如:石蜡燃烧)、火药爆炸、食物腐烂、食物发霉、酿醋、酿酒、金属生锈(如:钢铁生锈)、煤的干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各种化学反应……4.易错性质(物理性质: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毒性……】5.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体现化学性质);(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于金属切割、炼钢(体现化学性质);(3)氮气具有稳定性,可以作保护气((体现化学性质)/氮气可以制造低温环境(体现物理性质)(4)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体现物理性质)(5)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既体现物理性质、也体现化学性质)6.实验操作:(1)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防止药品损失;细口瓶的标签必须朝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2)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容器的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胶头滴管应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腐蚀胶帽;(3)试管加热前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试管炸裂;加热时先预热,后固定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加热后不能用立即冲洗——防止试管骤冷炸裂;(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5)装置气密性检查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且长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现有一包由6.5g锌、5.6g铁、6.4g铜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滤渣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滤渣的质量可能是()A.49.6g B.34.8g C.32.7g D.18.5g2、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3、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 +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4、一氧化氮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

下列是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 D.以上方法都可以5、能除去铁锈的试剂是()A.氯化钠溶液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加入固体粉末B.读取液体体积C.加热液体物质D.倾倒液体物质7、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A.①B.②C.③D.④8、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1)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1)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1)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1)一、挑选题(培优题较难)1.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2.下列有关水的讲法中正确的是()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讲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3.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讲法正确的是()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4.石墨烯是一种XXX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不在脚量的氧气中彻底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别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讲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5.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讲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C.电子数别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讲法,错误的是()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楚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别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落雨、灭火7.关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讲法正确的是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A.能表示一具分子的是①④⑥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8.河水净化的要紧步骤如下图所示。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1.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2.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初三化学上学期 期中考试复习

初三化学上学期 期中考试复习

期中考试复习课 第一课时说课:【目标】:1、气体的制备方法及装置选择。

2、CO 2和O 2的性质与用途。

【重难点】重点:1、3、5 难点:4、7 【文本问题】一、气体的制备(联系教材P38—4、7)1、我们学过的制取气体装置有两套,分别是 、。

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由 、 来决定。

收集方法由 、 来决定。

2、对一些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验?使用长颈漏斗与分液漏斗时分别应注意什么?那个在制气时更好一些,有什么优点?3、观察下面装置图,回答问题:(联系教材P55—3、7)Ⅰ、如何检验常见装置气密性?Ⅱ、对比作图,简述优点。

多孔隔板的作用?如何进行尾气处理? 4、多功能瓶的使用Ⅰ、集气⎩⎪⎨⎪⎧排气排水Ⅱ、洗气除杂 Ⅲ、测速二、CO 2 、O 2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实验。

5、有关CO 2的性质及用途。

性质: 用途:灭火参与光合作用 制取饮料干冰生化吸热O 2的性质及用途:氧化反应包括 ,试举例:6、O 2的检验及验满方法: ,。

CO 2的检验及验满方法: , 。

7、描述下列现象并解释原因。

蜡烛实验两个,描述现象并解释:→火灾时怎么逃走?【提升演练】第二课时① ②板书安排:一题:前黑板二题:后黑板说课: 【目标】:1、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

2、会议并巩固前四章的实验内容。

【重难点】重点:书写方程式 难点:5、9 【文本问题】一、书写方程式: 1、2、联系实际应用,用相关方程式出题 二、实验:1、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现象(两个)结论结果偏差分析⎩⎪⎨⎪⎧大于五分之一小于五分之一 教材P32—72、紫色小花变色实验教材P423、气球实验现象及原理:⎩⎪⎨⎪⎧现象原理4、蒸发、过滤实验操作教材53—65、铁树开花全品P20—选做题 类似题如右图:6、电解水教材P53—47、烧不坏的手帕,解释原因。

8、粒子散射实验,解释三种现象9、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三种导致天平不平衡情况的原因。

【提升演练】第三课时CO 2COCaCO 3 +O 2+Ca(OH)2 +HCl C H 2CO 3 NH 4HCO 3SO 2 H 2 MgO 2 +O 2通电 H 2O+P 点燃 K M n O 4 H 2O 2 M n O 2 F e +Fe 3O 4 MgO板书安排: 一题:前黑板 二题:后黑板说课:【目标】:1、复习前四章概念,能理解并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复习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3.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②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2)取用方法:①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立”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②液体药品的取用: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

使用时要注意: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胶头;不要把滴管放在桌上,以免玷污滴管。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用滴管取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赶走空气,再伸入瓶中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注意: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4.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部分加热;(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①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要垫上石棉网;②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有药品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试管)。

预热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来回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③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④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

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

5.量筒的使用:量筒放平,倒液体到接近刻度时,用滴管逐滴滴至刻度线。

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和俯视读数都不准确(如图1-4-2所示)。

6.仪器的洗涤: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仪器已经洗涤干净。

7.检验装置气密性1.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B.光合作用C.水结冰D.木炭燃烧2.“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洗菜B.酿酒C.碾米D.淘米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锭轧成钢板、木棍受力被折断,B.汽油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液态水凝成冰D.铁受热熔化、石蜡燃烧4.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B.轮胎爆炸C.蜡烛融化D.蜡烛燃烧5.下列叙述中,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酒精易挥发C.酒精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D.酒精的密比水的密度小6.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7、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应用决定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天然气做民用燃料B.用铜做金属导线C.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D.用双氧水制氧气8.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量筒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

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______ 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9.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10.图2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1.根据实验规范,图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用手捂住烧瓶(试管),产生气泡手松开后,导管内水柱上升12.下列仪器中,能作为物质之间反应容器的是……………………………………( )①试管 ②烧杯 ③烧瓶 ④量筒 ⑤集气瓶A.① ② ③B. ③ ④ ⑤C. ② ③ ⑤D. ① ② ④13、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 、B 、C 、D 、14.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 )A .放置酒精灯B .固定铁圈位置C .点燃酒精灯D .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1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向上排空气法收气体A B CD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物质的分类: 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氧化物一定是化合物)1.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是 ( )A. 一定是纯净物B. 一定是混合物C. 不可能是化合物D. 一定是单质2.在下列物质中既有游离态氧,又有化合态的氧的是 ( )A. 河水(溶有部分氧气)B. 蒸馏水C. 氧气D. 二氧化硫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汽水B .大理石C .氧气D .澄清石灰水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B .空气C .冰水混合物D .红墨水5.我们熟悉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液氧 C .食醋 D .牛奶6.以下是氧化物的是 ( )A .O 2B .KClC .KClO 3D .MnO 27、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 2B 、H 2OC 、KMnO 4D 、C a (H C O 3)2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几种物质 一种物质(如:空气、矿泉水、汽水) 纯净物 一种元素 几种元素 单 质:如氢气(H 2)、铁(Fe )、氮气(N 2) 游离态 化合物:如氯酸钾(KClO 3)、氯化钾(KCl)、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合态物质体积分数 78% 21%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氮气D .氧气2.食品袋中充入氮气用于防腐,主要是因为氮气 ( )A .没有颜色B .没有气味C .化学性质不活泼D .不易溶于水3.下列物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A .氮气B .氧气C .氦气D .氢气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①用富氧空气供登山者呼吸、②点燃蜡烛照明、③烧煤用以取暖、④点燃乙炔(一种可燃气体)产生高温用以切割金属、⑤用红磷作烟幕弹原料、⑥燃烧硫磺进行杀菌消毒A .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⑤⑥5.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6.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C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 .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7.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右图。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人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 ;(2)该实验的原理 ;(3)该实验整个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4)实验成功必须保证 , , 。

8.用下图A 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

(2)小倩设计了如下图B 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只写一点)。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 (填“1”、“2”、“3”、“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相关链接题目右图装置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有何优点?1.试管容积为20ml,注射器目前刻度为10ml,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刻度为。

2.某同学通过查资料了解到铜在空气中加热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该实验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中左边的针筒固定在0刻度,右边的针筒刻度为20,当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左边针筒刻度为0时,右边针筒的读书为。

该实验成功必须保证,,。

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氧气的性质和制取1.以拉瓦锡为代表的早期科学家对空气研究后确认,空气中约有1/5的气体比较活泼,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这种气体可能是()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2.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D.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氧气有可燃性B生石灰用于食品干燥剂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C可以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飞艇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D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预先要装少量的水防止瓶底炸裂6.下列关于O2 的说法不科学的是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B.硫在O2 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D.加热KClO3 制O2可用MnO2做催化剂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可供给呼吸D.氧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8.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实验室在B装置中用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填编号)装置;在收集过程中,当氧气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出移开,在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