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15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人格类型(20080420 青岛)
![15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人格类型(20080420 青岛)](https://img.taocdn.com/s3/m/155efbf3f90f76c661371a8e.png)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大七"人格维度结构复杂 ,重合与交叉较 大七" 大七 多 1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评价性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评价性 的,而不是对现象的客观陈述 2 每一个人格维度或行为范畴中所涉及的行 有很明显的重合, 为有很明显的重合,每一个维度的意义相 对完整, 对完整,但并不全面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大五"人格结构反映了行为或人格特征的 大五" 大五 五个相互独立的方面 1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描述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描述 性的, 性的,是对现象的客观陈述 2 每一个人格维度或行为范畴中所涉及的 行为很少重合,都是相互独立的, 行为很少重合,都是相互独立的,任何 一个维度都有着完整的意义 (同质性 维度) 维度)
特点:尽管包含了自我,他人,事物指向的特点, 特点:尽管包含了自我,他人,事物指向的特点, 但总体而言,主要反映的是个体的成就取向 但总体而言,主要反映的是个体的成就取向
二,中国人的人格类型
3,他人指向(体谅他人 自我关注,暖-热)特点 ,他人指向(体谅他人-自我关注 热
正向: 正向: 利他
自我特点 诚信 他人特点 重感情 事物特点
172.79 170.71
166.96
166.65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表达方式"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表达方式"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
判断-知觉 判断 知觉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西方人格类型/结构理论的特点 西方人格类型 结构理论的特点
对所有外部刺激"一视同仁" ★对所有外部刺激"一视同仁"
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分析
![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26f1b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d.png)
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分析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和模式。
心理学中,人格类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本文将从中国人的思维角度出发,探讨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分析。
一、中国人的人格类型——内敛与外向中国人的人格类型常常被描述为内敛和含蓄。
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致。
在中国,人们普遍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强调个体的自我约束和内省。
因此,中国人往往表现出内敛、沉稳和谦逊的特点。
然而,中国人也具有外向的一面。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社交活动丰富的国家。
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善于沟通和合作。
在社交场合中,中国人常常表现出友善、热情和开放的特点。
二、中国人的人格类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亲情和社会责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
因此,中国人通常表现出顾全大局、服从集体的特点。
然而,中国人也具有个人主义的一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个体的自由和个人权利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现代中国的年轻一代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实现。
因此,中国人同时也表现出追求个人利益、追求自我价值的特点。
三、中国人的人格类型——稳定与变化中国人的人格类型也体现了稳定和变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强调传统和稳定,尊重长辈和权威。
因此,中国人往往表现出保守、谨慎和稳定的特点。
然而,中国也是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国家。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人格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现代中国的年轻一代更加开放、自由和创新。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表现出积极、乐观和开放的特点。
四、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分析对中国人的启示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分析对中国人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分析自己的人格特点,中国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其次,了解他人的人格类型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中国是一个社交活跃的国家,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十四章 中国人的人格
![第十四章 中国人的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511c6c7c011ca300a6c39047.png)
君子: 仁、义、礼、智、信;
三德具备(仁、智、勇)。
道家的文化思想
道教是中国本土最重要的宗教。 老子的“道”具有三大内涵:第一,道是“无”与 “有”的统一;第二,“道”作为万物本质和总规 律是“恒”与“变”的统一;第三,“道”是“无 为”与“自化”的统一。
庄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脉相承,仍以“道”为哲学体 系的最高范畴。道是庄子抽象出来的一个无所不有、 无所不能、没有意志、无法感知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道家的理想人格
道家的理想人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 之中。 道家理想人格总的倾向是: 顺任自然 长生久视 修性养生 超越逍遥 (内倾思维、养生得道、抱朴守拙) 君子: 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超然于世之外,精神上自 由独立的隐土,即道家式人格
儒道互补在人格上的体现
儒道互补体现在人格精神的高度熔铸上。 儒家的积极进取与道家的自然无为 儒家道德履践与道家精神超越 儒家的尚刚主动与道家的贵柔主静
天命观在民间——作用
个人日常生活的控制点。如结婚、盖房要择良辰择吉日, 农作物收成要占卦问卜。
道德评判的标准。民间有苍天有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的说法。 个体归因的根据。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人算不如天 算,意外收获要谢天谢地,飞来横祸而幸免于难就是吉人 天助。经常做命运的归因是中国人的一种独特归因方式。 宗教缺失的替代品。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缺乏一种统一人心 理的宗教,宗教观念的缺失使人倾向于心理对天的焦虑与 恐惧,因此形成一种“多神崇拜”的心理,见佛就拜,见 庙就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也 是一种畏天命的心理与外在表现形式。
“天命”,本义是指上天的命令,以及上天主宰之 下人的命运。
“天”一方面是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创生性,是一 切变化的根源,是无意志的,是天道、天理。另一 方面天是宇宙万物的支配者和主宰者,是无所不为 的力量,是有意志的,是宗教意识中的人格神。
中国人人格特征
![中国人人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b449321192e45361066f562.png)
相比之下,西方人更凸显“开放性”,中国人更强调“人际关系性”。
“六维说”人格结构较完整地涵盖了“五维说”的内容,同时,新增的第六维度则更加突显了中国人所独有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的关系,但它更多地带有“被动”的意味,即从个人是否具有“待人真诚、热诚、友好、利他性”等特质,来判断他的人际关系好坏。但在中国人眼中,一个在宜人性得分高的人,只是一个“老实”,“诚实”和“高尚”的人,是一个“好人”。但中国老百姓还有一种说法,“老实人吃亏”。中国人将人际关系总有一种“主动”的味道,要看一个人会不会“做人”,懂得不懂得营造关系,能不能灵活地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等。因此,第六个人格维度恰好折射出中国人特别强调人际关系的独特文化特色。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如何区分?“大五”学说暴露缺口。
张建新研究员介绍,“五维说”又被习惯地称为“大五人格因素模型”。
“五维说”的始作俑者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由五个维度特征组成的抽象结构,这“五维”特征分别是:“外向性”、“情绪稳定性”、“责任性”、“宜人性”以及“开放性”。每个人都在这个“五维空间”中占据一个相对固定的点,其人格测量值即为该点向五个维度投影所得的坐标值。没有两个人在这个结构空间中是完全重合的,因此,可用测量值(或坐标值)的大小来区分人格的个体差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方心理学界尝试用“五维说”研究人格,并将其应用于鲜活的生活。可以说,在西方的背景下,他们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因为,他们总结的五维人格特征基本上能够界定西方人的人格。
但是当尝试用它界定中国人的人格时,它却暴露出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国际心理学界越来越多关注的文化特异性问题。
上个世纪晚期,西方心理学家在逐渐摸索区分个体人格差异的过程中,发现了人格的“五维模型说”。它假定,人的行为和人格最终能够由五个基本人格因素加以解释。但跨文化的研究显示,这个理论模型似乎并不能很好地涵盖生活于其他文化条件下的人的行为,当然也包括中国人。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https://img.taocdn.com/s3/m/43ad857e5acfa1c7aa00cce0.png)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与QZPS-SF)的常模Ξ王登峰1,崔 红2(1.北京大学 心理学系,北京100871;2.解放军总医院 医学心理科,北京100853)摘 要: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与QZPS-SF)的常模,明确每一个因素的含义,为QZPS的应用做好准备。
5000余名年龄在16~55岁之间的被试构成了常模群体,将被试分为青年组(16~25岁)、青壮年组(26~40岁)和中年组(41~55岁)后,比较了不同年龄、性别被试的人格特点。
关键词: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中国人人格七因素量表(QZPS-SF);常模;年龄;性别中国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4)04-0043-091 引言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与中国人人格七因素量表(QZPS-SF)[1~3]的建立为系统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特点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
由于从人格结构的确认[4~5]到项目的编写和筛选[2,6]都遵循了严格、科学的程序,从而保证了QZPS的构想效度和内容效度。
根据QZPS的测量结果,已经从理论上分析了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异同[7~8],并比较了精神分裂症、药物依赖以及罪犯与正常人人格特点的差异[2]。
然而,QZPS的广泛应用尚需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建立广泛、稳定的常模,为各项应用研究和理解个体的人格特点提供比较的基础。
其次,需要对每一个人格维度及其小因素的含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说明。
1.1 QZPS的项目构成与中国人人格维度的含义QZPS由180个项目构成,测量中国人人格的七个大因素,共18个小因素。
大因素和小因素的命名是根据词汇学研究的结果以及项目内容共同决定的。
表1列出了QZPS的各个因素及其所包含的项目数。
与西方人格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即人格的“大五”因素模型有显著的差异[7~8],如NE O PI-R测量的是人格的五个维度、30个层面[9~10]。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df5c3dace2f0066f53322fc.png)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演讲者简介:王登峰,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1年9月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本科学习,1990年7月取得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一、人格的界定讲到人格,是指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什么特点。
这里有三个概念经常容易混淆,一个是人格,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特点。
第二个概念是性格,指的是我们对这个人的特点的评价。
换句话来讲,人格是指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什么,而性格是我们对这个人表现出的特点的评价,是好还是不好。
还有一个概念叫做个性,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词,指的是这人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也就是说他的独特性。
[1]从这三个概念来看,最基础的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心理学里面讲到人格的时候,它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就是这个人跟其他人相比,他的外在行为上的特点,或行为的倾向性。
这些特点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的,但是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又不同。
第二个方面,人格指的是一种内部的整体性。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地点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这个人的整体来讲,他又有其内部的一致性。
因此讲到人格的时候,既是表现在外在的一种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内在的体验,或者内部的一致性。
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的方式,以及他内心体验的特点。
人格实际上就是讲这个人他的特点,而且了解了这样的特点,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到我们应该如何跟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打交道。
比如说,我们现在比较注重管理理论,对别人的管理应该怎么来进行呢?实际上讲到管理的时候,就是讲我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而人际关系的表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西方人的人际关系和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有它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用一套管理西方人的模式、方法来管理中国人,从直观上来讲肯定是不合适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7a739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2.png)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首先,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崇尚“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念,这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这一传统价值观念使得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追求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注重礼貌和仪式。
这一点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得到了深入的体现,从小就教导孩子要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守礼仪。
这种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中国人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人格结构。
其次,社会背景对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也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庞大人口的国家,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塑造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中国是一个家庭观念非常强的国家,家庭对于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常常强调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的统一,强调家族的延续和家族荣誉的传承。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人形成了依赖性较强、注重集体利益的人格结构。
此外,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还受到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对于人的行为和思想有一定的规范和限制。
这种政治环境对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中国人更加谨慎、顺从、注重集体利益。
尤其是中国的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经济的发展和的推动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和自我实现,表现出更为自主和自信的人格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是多维度的,受到文化传统、社会背景、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
中国人崇尚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家庭观念,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都对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人格结构在不同的时代、地域和社会群体中有所差异,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整体上表现出依赖性较强、注重个人与集体的统一、关注人际关系和礼仪的特点。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人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e4aa35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6.png)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人际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以及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人民的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模式深受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教等多元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本文将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系统分析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如集体主义精神、谦虚谨慎、忍耐坚韧等,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特点如何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发挥作用。
文章还将关注中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变革过程,探讨其中的规则、策略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为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中国人的人格特点深受其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风貌。
在理解中国人的人格特点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集体主义精神: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个人的价值往往通过其对集体的贡献来衡量。
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人通常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归属感,愿意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他们倾向于避免直接冲突,而是通过沟通、妥协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工作、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体现。
面子观念: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涉及到个人的尊严和荣誉。
中国人通常会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避免在公共场合丢脸。
这种面子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交策略。
忍耐和坚韧: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和坚韧。
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这种忍耐和坚韧的精神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尊重权威和传统:中国文化强调尊重权威和传统,认为这些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因此,中国人在对待长辈、领导或传统习俗时,通常会表现出高度的尊重和顺从。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体现了其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
第二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第二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928708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2.png)
第二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受到了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集体主义,这在中国人的个人发展和人格结构中起了关键作用。
此外,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审美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特征也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可以总结为五个主要方面:社会性、家族意识、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整体观念。
首先,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中国是一个伦理观念深入人心的社会,重视社会和谐与稳定。
因此,中国人通常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更倾向于以集体为中心的决策和行动。
他们习惯于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注重人际关系的维系。
此外,中国人也更容易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
其次,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家族意识。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个人幸福和身份的重要依托。
中国人通常会考虑家庭的利益和声誉,尊敬长辈,关心和照顾家庭成员。
此外,中国人更重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如忍让、勤俭和尊重。
第三,中国人的自我意识表现出一种谦虚、内向、保守的特点。
中国人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更注重他人的评价和期望。
他们常常在集体中寻求认同感,并以集体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
这使得中国人在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时经常显得含蓄和间接。
第四,道德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人对道德准则的遵守和维护非常重视,尤其是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
中国人注重公平和正义,尊重老师和长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这种道德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价值观有关。
最后,中国人的整体观念在人格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人更注重整体和谐而非个体的独立。
他们倾向于看待问题的整体,并更注重区别于西方文化中的逻辑和分析。
中国人的整体观念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中。
总之,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受到了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影响。
集体主义、家族意识、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整体观念是中国人的主要人格特征。
理解和尊重这些特点对于与中国人合作和相处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4abe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3.png)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人格是一个人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稳定特质和特点的总和,它承载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历史和环境的影响,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儒家强调道德、仁爱、孝道等价值观念,倡导社会良善行为和个人修身养性。
因此,中国人通常注重道德伦理、家庭关系、以及孝道和忠诚等方面。
在人格上,中国人常常表现出包容、尊重、忍让的特质,以及注重集体利益胜过个人利益的思维方式。
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注重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传统上注重人情往来、亲友关系和社交活动,并且在人际交往中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情。
这种强调社会关系的特点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体现为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以及关怀他人的特点。
三、家庭与集体主义观念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普遍存在家庭和集体主义观念。
中国人注重家庭关系、尊重长辈和传统的家族责任感,家庭是中国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石。
此外,由于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和农耕文化,中国人注重集体利益、团队合作和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种家庭与集体主义观念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表现为集体主义倾向、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等特点。
四、面子文化和谦逊中国是一个注重面子的社会,中国人尤其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注重保持面子和避免尴尬。
面子文化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体现为谦逊、礼貌和避免冲突的特点。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通常表现出谦虚、含蓄和顾及他人感受的态度。
总之,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受到儒家思想、社会关系、家庭与集体主义观念,以及面子文化的影响。
这些特点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中体现出来。
了解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不仅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有重要意义,也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国男性的性格特点分析
![中国男性的性格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e00d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1.png)
中国男性的性格特点分析中国男性一向以坚毅、勤劳和忍耐闻名于世。
他们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责任和压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男性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在特质。
首先,中国男性具有坚毅的性格。
由于历史、文化和家庭的影响,中国男性经常被教育和培养成有勇气和毅力的人。
无论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还是在事业和职业中的竞争中,他们通常会表现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不轻易放弃。
这种坚毅的性格使得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并取得成功。
其次,中国男性注重勤劳和奋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工作和努力被视为正直和值得骄傲的品德。
因此,中国男性通常会努力工作,力争上游。
他们不惧困难和繁重的劳动,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勤劳和奋斗的性格使得中国男性在事业发展中具有竞争力,并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
此外,中国男性的性格特点还包括忍耐和承受能力。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男性通常被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需要忍耐困难和艰苦,经受多种压力的考验。
这种忍耐能力使得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不轻易崩溃。
这种承受能力有助于他们在职场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此外,中国男性通常注重家庭和亲情。
他们看重家庭的稳定和幸福,认为家庭是支撑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基石。
他们愿意为家庭奉献时间和精力,并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这种重视家庭的性格特点使得中国男性在家庭关系中展现出温暖和关爱,使得家庭成员感受到他们的爱和呵护。
另外,中国男性还具有传统的绅士风度。
他们注重礼貌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特别是对长辈和女性持有尊敬的态度。
这种绅士风度使得中国男性在社交场合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高雅和友善,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总结起来,中国男性的性格特点包括坚毅、勤劳、忍耐、关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的绅士风度。
这些特点在他们的生活和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支柱。
了解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男性,也能够为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VI):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VI):人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9ad89aa312b3169a551a474.png)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VI):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包括宽和与热情两个次级因素,反映的是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
该研究依据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及其两个次级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均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体上看,女性比男性对人更宽和,男性比女性对人更热情;年龄越大,人际关系分数越高;行政管理者比工人农民与和教科文卫人员人际关系分数更高,而婚姻状况也与年龄和性别一起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倾向。
标签:人际关系;宽和;热情;中国人人格;性别;年龄;职业1 引言根据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1]以及对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系统收集和评定[2-4],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被确定为由七个大的维度构成[5-7],并已经编制了测量这七个维度的综合性人格量表(QZPS)[8-11]和形容词评定量表(QZPAS)[12]。
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个维度包括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而西方的人格结构由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神经质和开放性等五个维度构成[13,14]。
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模型不仅与西方的“大五”人格模型存在差异,也与中文人格量表(CPAI)测量的人格维度[15,16]存在明显的差异。
根据中国被试对西方大五人格量表[14]项目的反应所做的因素分析表明,西方人格量表的项目重新组合成为七个因素的结构,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非常接近[17,18]。
研究者对中西方这种人格结构内容的“重构”已经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提出了解释[19-21]。
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包括宽和与热情两个次级因素,反映的是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
高分者待人友好、温和、与人为善并乐于沟通和交流;低分者把人际交往看作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自我中心、待人冷漠、计较和拖沓盲目[8-11]。
其中宽和反映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高分者待人温和、友好、宽厚和知足;低分者表现计较、暴躁易怒、冷漠和自我中心。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国心理学会年会资料)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国心理学会年会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e8d36ea45177232f60a2ce.png)
警
理
学
工
部
军
管
大
业
企
党
政
干
文
卫
35.00% 最符合中国
文化要求 (情境化 )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企管 党政 文教 大学生 工农
最符合西方 文化要求 (个人化)
和暖敏 和暖慎 和热敏 和热慎 卓暖敏 卓暖慎 卓热敏 卓热慎
一、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社会行为的关系 启示四:
陈仲庚 王登峰,1984 王登峰等,1994 王登峰 崔红,2003
大七的确定
杨国枢 王登峰,1999 王登峰 崔红,2004,2005 2006,2007,2008 崔红 王登峰,2002,2003
论证1: →“大五”测量中国人时会发生什么?
Wang, Cui, & Zhou, 2007
“强制的五”
王登峰 崔红, 2005
五 或 六
论证: →CPAI+QZPS:人格素材的完整性
王登峰 崔红, 2005
七
三、总结与展望
1、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四、五、六 或 七?
“因为相信,所以坚持” 有两种“相信”: 宗教信仰→出于天性的自我珍视,超现实 科学证据→经过科学研究证明了的理念和信念
2、两种文化:性善文化 性恶文化
Wang & Cui, in press2
QZPS与NEO PI-R对心理健康的预测
分层回归:QZPS的维度或次级因素先进入回归方程,NEO后进入 NEO的维度或次级因素先进入回归方程,QZPS后进入
ΔR2 0.383 ΔR2 β值 ΔR2 0.236 ΔR2 WX3 乐观 0.181 0.301 RG人际关系 0.110 WX1 活跃 0.235 -0.434 N神经质 0.236 WX2 合群 0.288 0.368 N4 自我意识 0.383 -0.342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的评价与反思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的评价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684e4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e.png)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的评价与反思注:本文由AI智能写作助手完成,仅供参考。
近年来,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备受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研究现状人格结构是指个体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一致的和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心理特征。
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大五人格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特点,探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特点和构成要素。
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相关理论和模型也不断完善和更新。
目前,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主要包括大五人格模型、三因素人格模型、六因素人格模型等。
其中,大五人格模型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人格结构模型,它包括宜人性、尽责性、外向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五个因素。
三因素人格模型则将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宜人性、尽责性和外向性三个因素作为基本的人格结构要素,认为这三个因素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六因素人格模型则在大五人格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诚实-谦逊因素和恶意因素,认为这两个因素也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评价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其取得的成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1. 理论贡献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不仅丰富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还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影响,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该领域的研究还为人格教育和心理治疗等实践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2. 方法创新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在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创新,比如采用了大样本、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方法,以及结合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全面。
此外,该领域的研究还探索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人格发展、人格与健康等,为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局限性和不足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564e9844fe4733687e21aa58.png)
A. 中国人的人格特质——善恶
a. b.
文化根源—性善论 具体表现: a)道德评价:‚好人‛与‚坏人‛ b)通过‚做人‛成为人
关于做人的拓展性思考
‘做人’的含义就包括道德完善的理想追求和 社会适应的现实运作两个基本方面。做人的关 键在于如何使两者恰当地统一起来。中国人做 人的特色就体现在这二者的合与分之中 。 ——王小章.中国社会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8,pp51-52.
差序格局示意图
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 ② ③ ④ ⑤
自我主义 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 差序格局与法律 差序格局与差序人格 差序格局与腐败行为
面子
‚面子是一把可以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特征之 锁的钥匙‛ ——[美]亚瑟·亨·斯密斯,陈新峰译.中国人 的德行[M]金城出版社,2008,pp64. ‚但‚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想还好, 一想可就觉得糊涂。它像是很有好几种的,每 一种身份,就是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 ‘脸’。‛ ——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M]人民文学出 版社,1973,pp631,128-130.
才干 勤俭 志趣 人际关系 外在表现 善恶 个人风格
精明干练 - 愚钝懦弱 勤俭恒毅 - 懒散放纵 淡泊诚信 - 功利虚荣 温顺随和 - 暴躁倔强 外向活跃 - 内向沉静 善良仁慈 - 狡诈卑鄙 豪迈粗犷 - 计较自私
六、中西方人格的比较分析
I. II. III.
中西方人格的共性 西方人特有的人格特质 中国人特有的人格特质
结语
1.
2.
社会的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决定着一个 国家国民的人格,从社会整体上看,大 多数人的人格是否健全,也折射出该社 会基本体制的健全与否。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幸福、 一个民族的幸福;决定着一人的命运、 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_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_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https://img.taocdn.com/s3/m/59e97707cc1755270722081d.png)
因素 1 可靠性 (DEP)
0.75 -0.73 0.73 -0.66 0.65 0.61 0.59 0.57 -0.57 0.54 -0.11 0.26 0.00 0.00 -0.54 0.27 0.00 0.00 0.26 -0.15 0.24 -0.38
因素 2 人际关系性
(IR) 0.14 0.00 0.28 0.36 -0.21 0.00 -0.20 0.32 0.20 0.21 0.73 0.71 -0.60 -0.57 0.55 0.49 0.00 0.15 -0.41 0.00 0.38 0.44
本文通过总结我们过去 20 多年中进行的系列 实证研究结果,尝试提出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结构 假说,并试图回答人格结构的文化普遍性和文化特 殊性的问题。
2 中国人人格测量表(CPAI)发现的四因素 人格特质结构
早在西方人格五因素模型开始被人们广泛认 识之前,我国学者就已引进了大量西方著名的人格 测验工具,如 MMPI,16PF,EPQ 等[28,29]。这些研 究表明,西方人格测验在中国人群中使用过程中也 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30,31]。但引进的人格测验在 我国人群中使用时,也存在着诸如文化偏差等无法 从根本上加以克服的问题[19,25,30]。因此,一些心理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4):574~585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
张建新 周明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研究人格特质背后潜在的结构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存在着人格结构 因素(维度)之争;而论证某一人格特质结构的文化普适性(etic)或者文化特殊性(emic),则成为当今 人格特质研究者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因而存在着彼一人格结构与此一人格结构能否相容之争。文章回 顾总结了 20 多年来有关《中国人个性测量表 CPAI》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假 说(SFM),并通过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样本在“六因素”结构中的“人际关系性(IR)”和“开放性(O)” 因素上的显性/隐性表现,指出人格因素数量及其理论定性之争很可能仅具有方法学意义,对于真正了解 人格的本质并非关键。真正找到人类共有的和某一人群特有的人格特质结构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各种文化 背景下的人格心理学家超越各自理论、彼此平等接纳、从文化的、乃至遗传的角度共同探索。 关键词 人格特质结构,CPAI,NEO-PI,六因素模型,人际关系性,开放性,文化普适性/文化特殊性。 分类号 B848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651d323968011ca3009151.png)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王登峰崔红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摘要】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化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并探寻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
根据词汇学假设进行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
中国文化比较强调整体性、联系性以及评价性是造成中国人与西方人行为归类差异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看法的差异。
中国人人格量表有着比较理想的预测效度,而且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相比更高的预测效度,这些均表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合理性。
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文化,人格结构,行为归类假设,中国人人格量表。
1 引言:什么是人格什么是人格?每个人都知道,但没有人能说得清。
40多年前,美国人格心理学教科书上的这段话至今仍然是对人格定义的真实写照,即不同的理论家对人格的界定存在显著的差异[1]。
但既然是“每个人都知道”,那一定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西方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尽管相差悬殊,却基本上都来自拉丁文persona,即面具的含义。
Persona是舞台上的演员所戴的面具,因此既有表演的功能,又代表这一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特点,因此包括表现在外的行为特点和蕴涵于内部而外人无法直接观察的特点两部分[2,3]。
例如,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对人格的定义是由Funder提出的[4],即人格是“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异性模式,以及在这些模式之下、能够或不能够被观察到的心理机制”(p.1~2)。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格的界定虽然存在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但也同样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内在和外在特点的综合[5]。
人格的“格”的本义是树木的长枝条,并被引申为品格、格调及标准、规格。
“人格”强调的是行为标准(表现在外、有章可循)和对内心世界的把握。
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同样认为个体的人格是内在特点和外在特点的综合品质,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对内部和外部特点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已。
中国人人格特点
![中国人人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d5518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1.png)
中国人人格特点
下文所谈的中国人性格是从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宽度上提取的。
一、勤劳、朴实、性情温和、爱好和平
不得不说,中国人是很勤奋的,在中国,除了少数无所事事的富人,懒汉的比例实际上很少,每个人都在忙碌,应该说中国人的传统是习惯于勤奋。
从今天的公考、升学考试等来看,甚至出现一万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读书人为进这个考场会花费不少心思。
中国人是很害怕得罪人的,这是天性,儒家教育“中庸”、“仁义”思想有关,使得中国人温和谦卑,不争强好胜,不尚武,爱好和平。
某种方面,中国人又表现出过度的顺从,中国人很少野蛮的拒绝别人的指责,有时又会耐心专心诚心的接受你指出缺点,还总喜欢说“是我的错”。
二、好面子
面子,是打开中国人特性的一把钥匙。
面子也是有好处的,国人喜欢用面子进行“巴结”,万一有好处呢,另外也可以让摸不清底细的人拿出真金白银来讨好自己。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在职场上,如果你犯了什么错误或者拒绝做某些分内的事,当他知道领导即将辞退他时,会主动提出辞
职,以保住自己的“面子”。
三、固执和实证主义
中国人有时候坚信会捉老鼠的猫,就是好猫,一件事做好了,每件事都能做好,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安排了和他们能力并不相符的职位。
大部分底层国人过着基础而简单的朴素生活,为生存奋斗就是唯一关注的事,精神上来说相对匮乏,过于关注经验和实证主义,不能理解自己没见过没听过的东西,对于抽象的东西就自然没有了概念。
生活在成年人眼中,是一系列的事实。
在这点上确实佩服西方人在人的生命以及自我存在方面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道家文化的人生态度
• (三)佛教思想及理想人格 • 1、空 • 2、诸行无常 • 3、诸法无我 • 4、一切皆苦 • 5、戒律 • 6、禅定 • 7、般若 • 8、涅槃
烦恼就是烦扰恼乱众生身心,使之迷惑、苦恼、不得寂 静的作用,是一切众生的痛苦的直接根源、生死轮回的 原因。 在五位法中,烦恼属于心所法,共有六种: 1、贪,2、瞋,3、慢,4、疑,5、痴,6、恶见.
SL1 利他:友好和关注他人的特点。
对人宽容、友好和顾及他人;或
辑任性无为。
• 马祖道一言: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
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 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 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 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尽是道。
• 3、领悟疗法——禅修
• 谁来悟?觉悟什么?如何觉悟? • 《菩提本无树》歌词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我心非我心 他心皆我心 • 我执非我执 空望天下事 • 空了何时空 心念有种种 • 忘了何时忘 佛也念众生 • 明月当头照 苦乐入禅中 • 生性当自悟 阴缺何时休 • ——我们从中悟了什么?
第八讲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中西人格差异
问题
• 1、中国人是谁?中国人什么样的人? • 2、传统的中国人与现代中国人的异同在哪
里?
• 3、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何不同,为什么出现
人格差异?
• 4、如何研究中国人的人格? • 5、人格研究的本土化和现代化、实践意义
的出路和方法?
内容提要
• 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人格 • 二、中国人的现实人格结构 • 三、西方人的人格结构及与中国人的比较 • 四、中国人的人格现代化问题
(四)中国人传统人格的特征 ——君子风范
• 1、重义轻利,忠君爱国的道德型人格 • 2、顺从依赖,重视家族的无我型人格 • 3、正道直行,不偏不倚的中庸型人格 • 4、自我克制,压抑型人格 • 5、安静含蓄,内向型人格 • 6、勤劳节俭、乐天之命 • 7、自强不息的精神 • 8、人情、关系、面子、自尊
二、中国人的现实人格结构
(一)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总体特点——王登峰的研究 “大七”人格维度结构更复杂 ,重合与交叉较多 1 虽然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特点,但主要属于评价性的,而不是对现象的 客观陈述。每一个人格维度除对所涉及的行为 进行归类以外还带有明显的评价和社会判断, 行为本身的含义反而并不那么重要 2 每一个人格维度或行为范畴中所涉及的行为有很 明显的重合,每一个维度的意义相对完整,但 并不全面 (非同质性维度)
中国人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包括五十六个民族,
所有的民族都是中国大家庭的一员,都是中国人!
• 中国文化包括了多民族的文化,但是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道家文
化以及佛教思想为支持,以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文 化为支线,相辅相承,不断融合发展而来。
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人格
我执的人具有追求完美主义的性格特征,凡事追求 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做事小心谨慎,生怕出 错而承担责任。因为执著于“我”,所以过分关注自己 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花很大的力气进行自我调节,在自 我的小天地里兜圈子,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禅修疗法
1、作业疗法 持戒 行善 忍 精进 其它
2、静心疗法 3、领悟疗法
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结构 ——王登峰的研究
维度
因素1:外向性 因素2:善良 因素3:行事风格 因素4:才干 因素5:情绪性 因素6:人际关系 因素7:处世态度
1 活跃 利他 严谨 决断 耐性 宽和 自信
小因素 2
合群 诚信 自制 坚韧 爽直 热情 淡泊
3 乐观 重感情 沉稳 机敏
1、外向性
人际交往中表现活跃、积极,擅长与人交往,容易与人沟通, 受人欢迎,乐观;或被动、拘束、不易接近,个人情绪消极 和低落。 WX1 活跃: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和人际技巧。 与人交往中主动、积极、活跃、自然和擅长组织协调,或 不善言辞、社交场合表现拘谨、沉默
• (一)儒家文化及理想人格
• 1、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2、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
• 3、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 君子: 仁、义、礼、智、信;
•
三德具备(仁、智、勇)。
• 4、儒家文化的人生态度
• 豁达乐观、正道直行、自强不息、中庸平和、与
人为善、淡泊宁静等
(二)道家文化及理想人格
• 1、道家思想的产生、发展 • 2、道家文化的价值观念 • 3、道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 君子: 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超然于世
“幡动与心动”之辩? 神秀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
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我执又称我见,就是错误地以为存在着“我”这个 能够支配自身和环境的主体,以为主观努力可以改变一 切,因而蠢蠢欲动,忙忙碌碌。诸法无我否定了“我” 的存在,不但人无我,而且法无我,不但人不能主宰任 何事情,连神也主宰不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 2、静心疗法
• “静坐敛心”。道信说:初学坐禅看心,独坐一
处。先端身正坐,宽衣解带,放身纵体……即滔然 得性,清虚恬静,身心调适,能安心神,则窈窈 冥冥,气息清泠,徐徐敛心,神道清利,心地明 净,照察分明,内外空净,即心性寂灭,如其寂 灭,则圣心显矣。
• 所谓“无心”就是随顺心体,依照清净心体的逻
WX2 合群: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 待人亲切、温和、易于沟通和受人欢迎;或 不易亲近和不受人欢迎
WX3 乐观:反映个体积极乐观的特点。 积极、乐天和精力充沛;或 情绪消极和低落
126 125 124 123 122 121 120 119 118
企业管理
工农
党政干部
军警
文卫
2、善良
中国文化中“好人”的总体特点。对人真诚、友好、顾 及他人、诚信和重情感;或对人虚假、欺骗、以及利益 为先、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