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环境中的有机锡化合物研究进展..
锡试剂参与的有机反应-毕业论文
目录目录 (1)摘要 (2)引言 (2)1.自由基反应 (3)2.烯丙基化反应和炔基化反应 (4)2.1烯丙基化反应 (4)2.2炔基化反应 (6)3.Aldol反应 (7)4.偶联反应 (8)5.Barbier类型的反应 (9)参考文献 (9)锡试剂参与的有机反应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锡试剂在一些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反应主要为自由基反应,烯丙基化反应,炔基化反应,Aldol反应和偶联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锡试剂大多数是有机锡试剂,如烯丙基锡和炔基锡等,反应生成相应的有机化合物。
从这些反应可以看出,锡试剂在有机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锡试剂有机反应有机化合物Tin reagents in organic reactionsZhou Jie(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Longdong University, GansuQingyang 745000)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in reagents in some organic reactions.As the main reaction of free radical reaction, allylation, Alkynylation, Aldol reaction and coupling reaction.In these reactions,Tin is most organotin reagent,Such as allyl tin and alkynyl tin, the corresponding reac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As can be seen from these reactions,Tin plays a vital role in organic reactions.Key words: Tin Organic reaction Organic compounds引言1849年弗兰克兰首次制的了有机锡化合物,乙基碘和锌共同加热得到二乙基锡电子碘化物。
锡及有机锡化合物
锡及有机锡化合物
锡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金属元素,其化合物具有多种应用和性质。
有机锡化合物是含有键合锡原子的有机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制备橡胶、塑料、农药和医药等工业中。
此外,有机锡化合物还具有抗菌、抗真菌、杀虫和防水等性质,因此在医药和农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毒性和环境影响,有机锡化合物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因此,在研究中需要考虑它们的环境影响和生物毒性,并寻找更环保和安全的替代品。
本文将介绍锡和有机锡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应用和毒性,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1 -。
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和研究进展
2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FAA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
在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锡时可用空气一
乙炔火焰,如车间空气中的锡及其化合物用此 法,但因其易形成很难离解的氧化物,灵敏度 较低。用富燃还原性火焰,可使锡的灵敏度高 些。采用一氧化氮一乙炔火焰,灵敏度较高, 在286.6 rim波长处测定锡,灵敏度约为1 mg·L一,稳定性也较好,一般用此吸收线测 定锡。
3 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
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 是测定锡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之一,利 用锡在酸性介质中和硼氢化钾作用下, 生成锡的氢化物,并由载气带人原子化 器中进行原子化。在特定锡空心阴极照 射下,基态锡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再 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 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锡的含量成正比。
4 电化学法
由于电化学分析方法灵敏、快速,仪
器价格低廉,对某些组分选择性高等 优点,有不少用电化学法测定低含量 锡的报道。在硫酸和四氧二炭介质中, 用Sn(IV)DDG(草酸铵联毗啶络合物) 体系测定水、空气中的锡大都测其络 合吸附波,方法的检出限一般在pg·L1 级。
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x射 线荧光光谱法
• 本项指令中关注的有机锡化合物包括三丁基锡、三苯 基锡化合物及二丁基锡、二辛基锡化合物,其中前两 者的正式开始限制时间为2010年7月1日,而后两者的 时间则为2012年1月1日。以上四种有机锡化合物被广 泛地应用于消费品中,例如鞋的内底,袜子和运动衣 的抗菌整理,聚氨酯泡沫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PVC 生产过程中的稳定剂或硅橡胶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等。
文献综述:有机锡含量测定
有机锡含量测定前言有机锡有机锡化合物(organoti ncom pounds)通常有一烃基锡、二烃基锡、三烃基锡和四烃基锡化合物四种类型。
通式为R-SnX4-。
,式中R代表烃基团,可为烷基或苯基等;n表)9<烃基数(。
为l一4);X可以为无机或有机酸根,或氟、氯、溴、碘、氧等。
本类化合物多为油状液体或固体,具有腐败的青草气味和强烈的刺激性。
密度空气大,常温下易挥发。
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机体,但三苯基锡不易透过无损皮肤。
主要经肾脏和消化道排出,有的可经呼吸道、唾液、乳汁排出。
在农业上用作杀虫剂、杀真菌剂、除草剂,在工业上用作电缆、油漆、造纸、木材、纺织品等的防腐三甲基锡(t rim eth yl t i n,TM T)化合物大多为液态,有异味。
曾被用作化学消毒剂和真菌、细菌、昆虫的杀灭剂。
近年来,甲基锡作为无铅塑料稳定剂的代用品得到广泛使用,二甲基氯化锡是主要成分,本身并无神经毒性,三甲基锡是主要的杂质之一。
三甲基锡受热时易挥发,在合成及使用甲基锡稳定剂过程中,均可发生中.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有机锡化合物,它最初是由格式试剂与锡的氯化物反应制备的,后来又发现了金属锡与卤代氢直接反应制备有机锡化合物的方法,并替代了前者为主要的合成方法. 20世纪40年代,各类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有机锡化合物在工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其产量逐年递增,从1965年的5千吨,到1985年即达到4万吨,5001年侧突破了20万吨.其用途日益广泛,目前大约有2/3的有机锡产品用于非毒性方面,其他的则用于生物杀伤剂.同时,一些在环境中的有机锡化合物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环境中的有机锡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其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近20年来,环境中有机锡的污染问题时有发生,有机锡化合物已成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环境保护组织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物,许多国家已将其列入优先污染控制的“黑名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注1:平时考核( %)=课程作业( %)+研讨交流( %)+期中考核( %);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熟悉、了解”等;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郝吉明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例题和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Noel De Nevers,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课程负责人(签字):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学院(系)、部(盖章)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部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师基本信息三、实验项目四、实验安排实验一 SCR催化剂制备一、实验目的:深入了解SCR催化转化研究领域,加深对催化剂制备的认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仲钨酸胺和偏钒酸胺加入40mL去离子水中,加少量草酸促进溶解,适当加热促进溶解,至其完全溶解,制备一系列的不同钒、钨质量比的V-W溶液。
2.将TiO2(P25型)浸渍于活性组分溶液中,搅拌1h后,缓慢加热搅拌至浆糊状,3.置于烘箱中,在110度下干燥过夜。
4.最后于马弗炉上500度焙烧4h,自然冷却至室温。
5.研磨制得40-60目的V2O5-WO3/TiO2粉末。
三、实验数据记录实验二催化转化法去除氮氧化物一、实验意义和目的随着我国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对烟/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NOx)在富氧条件下的排放控制变得越来越紧迫,而其中最有效易行的就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通过在SCR装置或催化转化器将NOx转化为无害的氮气。
第十章 生化过程优化详解
微生物体内不同底物和代谢产物的扩散过程
化合物 氨基酸 葡萄糖 乳糖 甘油 乙醇 乳酸 乙酸 二氧化碳 氧气
水
细菌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真菌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 C5H6O5
/ C4H4O5
摩尔质量(g/mol) 260 260 230 200 170 186 168 88 / 146 / 132
需要量(mol/g 细胞) 205 71 898 361 129 1496 519 2833 3747 1079 / 1787
• 次级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和生长过程偶联在一起的过程,称之为初 级代谢
• 1985年,德国学者卡尔许格尔提出生物反应工程 的研究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动力 学,它涉及生物、化学、物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是生物反应器工程,它主要涉及反应器本身, 特别是不同的反应器对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的影 响
• 目前一般认为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以生物反应动 力学为基础,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优化和控制以及 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放大与操作的学科
• 1954年, Hasting指出, 生化工程要解决的十大问题 是深层培养、通气、空气除菌、搅拌、结构材料、 容器、冷却方式、设备及培养基除菌、过滤、公 害
• 1964年Aiba等人认为通气搅拌与放大是生化工程 学科的核心,其中放大是生化工程的焦点
• 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了无菌操作的一整套技 术
2、生化过程优化原理
➢生化过程优化的微生物反应原理 ➢生化过程数量化方法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微生物反应优化的一般原理
有机锡化合物衍生技术(一)
有机锡化合物衍生技术(一)利用气相色谱法举行有机锡形态分析,虽有不经衍生而挺直以卤化物分别的状况,但因为它在进样前注入HCl或在载气中加入HCl或HBr 会缩短常规色谱柱的用法寿命,而且卤化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比较差,所以其应用并不常见。
目前有机锡分析最为通用的办法是利用衍生反应,将有机锡化合物转化成满足气相色谱分析要求的易挥发热稳定性化合物,频繁的衍生办法主要为烷基化或氢化办法,相应的衍生试剂有格林试剂、(NaBEt4)和(NaBH4),按照其不同特征,这些办法可应用于不同环境或生物样品的有机锡分析。
格林试剂衍生法是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锡化合物最为经典的前处理步骤之一。
它能针对不同复杂环境基体中的有机锡离子举行衍生,从而形成易挥发和热力学稳定的烷基化有机锡,这类衍生产物可以长久保存,特殊适用于测定很不稳定的苯基锡和甲基锡化合物。
然而它的缺点是操作步骤繁多,可能影响结果的精确性。
另外,用法格林试剂的衍生反应需要严格控制在无水条件下举行,这使操作过程趋于复杂化,然而因为该办法稳定,易于实现标准化,目前在国际上仍然是用法最多的有机锡分析办法。
讨论显示,格林试剂衍生法可广泛应用于水样、底泥样、污水污泥样、生物样及其他多种基质复杂的环境样品分析。
目前可采纳的格林试剂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和己基化格林试剂,其中戊基化衍生试剂最为常用。
因为格林试剂种类较多,人们可按照被分析物的种类挑选不同的衍生试剂以实现多种类有机锡污染物在气相色谱中的基线分别,与此同时,生成的相对稳定、较难挥发的衍生物石丁有效削减前处理过程中的挥发损失。
然而值得注重的是,因为自然环境中有机锡形态多样,常存在甲基锡、等化合物,因此在衍生过程中需要避开用法甲基或丁基等格林试剂,以免造成污染物分析的形态混淆。
另外考虑到乙基锡化合物毒性极强,因此,一些格林试剂如甲基、乙基或丁基格林试剂,仅用于特定场合以实现特别的分析目的,在常规分析中较少为人们采纳。
锡(Sn)及其化合物探索与研究资料
1/4/2019
7
一、锡的基础特性(一)
锡的基础特性(二):
1/4/2019
9
二、锡单质
锡疫
白锡的晶 体结构
三、锡的物理性质:
在常压下锡有3种同素异形体。以灰锡(α锡)、白锡(β锡) 或脆锡的状态存在。 • 灰锡呈粉末状,属金刚石型等轴晶系,为金刚石形立方 晶系,密度5.75克/立方厘米。 • 白锡属于四方晶系,密度为5.75克/立方厘米:白锡很软, 将锡条弯曲时,由于晶体间的摩擦,放出唧唧的响声,称 为“锡鸣”,它没有延性,不能拉成细丝:但富有展性, 可压成极薄的锡箔。当白锡处于低于291K的环境中时, 它会转化为灰锡,但转化速率极慢,225K左右转化的很 快。灰锡本身是这个转化反应的催化剂,因此一经转变, 速率大为加快。锡制品长期处于低温而毁坏成粉末,就是 因为这个性质,这种现象称为“锡疫”。最早由亚里士多 德发现。可以通过在锡中加入铋或锑,可以有效地抑制锡 的退化。 • 当锡处于高温状态时,例如接近熔点,它的特性又会进 一步改变,延展性变得较弱,在这个状态,锡块容易断裂, 1/4/2019 11 叫做脆锡。脆锡为正交晶系,密度6.54克/立方厘米。
SnO的性质:
5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把SnO 溶于苛性钠中,可以获得 NaSn(OH)3 。 SnO+ NaOH + H2O === NaSn(OH)3 6、FeS与SnO混合并热到575℃时,SnO将部分Fe(Ⅱ)氧化为Fe(Ⅲ) : 4SnO + 3FeS === 3SnS + Fe3O4 + Sn 7、 SnO的制备:①由甲酸亚锡酸热分解可得: Sn(HCOO)2===SnO+2CO+H2O (250℃~350℃) ②热分解Sn(OH)2也可获得SnO。 8、用途: 用作还原剂,制备亚锡盐,还用于电镀和玻璃工业。
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方法新进展
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方法新进展许航线【摘要】有机锡污染状况、环境行为、生态毒理等对其形态分析有深刻影响,其中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对近几年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有机锡化合物未来的检测技术要求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安徽化工》【年(卷),期】2016(042)005【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方法;进展【作者】许航线【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2.1有机锡化合物(Organotin Compounds,简称OTC)在工农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如用作生产塑料稳定剂、农用杀虫剂及船体防污涂料等。
环境中极低含量的有机锡即能对生物产生毒性作用,并且不同形态的有机锡,其毒性和环境行为也有显著差异。
例如:三取代基有机锡毒性最强,ng级的TBT和TPhT即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可导致海洋软体动物性畸变以及其他生理、病理异常,其对幼龄动物的影响尤为明显。
因此研究有机锡污染状况、环境行为、生态毒理等对其形态分析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二十年来,环境中有机锡的分析技术发展很快,由于有机锡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具有有机物的性质,因此,将有机物分离技术如气相(GC)、高效液相(HPLC)、毛细管电泳(CE)与某些特征检测技术,如原子吸收(AAS)、原子发射(AES)、质谱(MS)等相结合的联用技术是目前发展的趋势[1]。
本文对近几年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有机锡化合物未来的检测技术要求进行了展望。
2012年,张晓利等[2]报道了通过GC-MS/MS法检测并确证纺织品中5种有机锡化合物快速有效的方法,有机锡包括一丁基锡、二丁基锡、三丁基锡、二辛基锡、三苯基锡。
样品经提取、衍生和正己烷液液萃取后,以GC-MS/MS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有机锡化合物
有关纺织行业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
• 自2009年7月起,欧盟执行2009/425/EC指 令,从而正式开始限制对消费产品中特定有机 锡化合物的使用。指令2009/425/EC中规定: 自2010年7月1日起,欧盟在所有消费品中限 制使用三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化合物,其限量要 求为商品中锡含量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小于0.1%, 如若检出超标,则该批消费品将遭到退货乃至 严厉的召回处罚。
• 限量规定 欧盟的规定, 凡含有有机锡化合物的产品必须根据其浓 度范围用标签注明: 凡浓度>0. 25% 但< 1% 时,标明 有 害!; 凡浓度> 1%时, 标明 有毒!Oeko-Tex Standard 100 明确规定: 婴儿用品的TBT(四丁基锡) 含量# 0. 5 mg /kg, DBT(二丁基)含量# 1. 0 mg /kg; 其它用 途的纺织品的TBT含量# 1. 0 mg /kg。欧盟法案76 /769 /EEC(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欧洲经 济共同体)附件1中也增加了禁止使用有机锡化合物的 有关规定。欧共体Ecolabel评价标准中规定,在聚氨酯 Ecolabel , 弹性纤维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 纺织成品 和半成品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 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 对于涂层、复合和覆膜产品, 规定由聚氨酯制得的产品 应满足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机锡化物, 纺织成品和半 成品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 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 对 于涂层、复合和覆膜产品, 规定由聚氨酯制得的产品应 满足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的要求。我国国 家标准GB /T 18885 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中参照Oeko Tex Standard 100标准规定, 对TBT和 DBT作了同样的限量要求。
有机锡化合物性能研究进展
2 有机 锡化 合物的 抗癌活 性
自从 18 年 Co e 90 r 等发现 了一些有机锡化合物具 有较好 的抗癌 w 活性后 , 关于有 机锡抗癌活性的研究越来越多 , 成为继顺铂 之后 的又一 热点 。时至今 日, 发现许 多有机锡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已超过 临床上广泛 使用 的顺铂 , 一些研究结果获得 了多项美 国专利和欧洲专利的保护 j 0 。 N t 等人对氨基酸类席夫碱有机锡配合物进行了研究 。 a h 不仅合成 了一系 列 的有机锡席夫碱的配合物 ,还测定 了一些配合物的体 外抗肿 瘤活性 。 试 验 表 明 ,它对 7种 人类 肿 瘤 ,如 M F 7 E S - , D , R V C 一 ,V A T WirI O , G M1M IA 9 9 E , 4 B和 H 2 26的活性 比临床使用 的抗癌药物顺铂 ( i l i) Cs a n 和 pt 卡铂 ( a 0l i) C r p t 还好。对含二茂铁基的酰腙和硫 酰腙的二烃基和 三烃 b an 基 的配合物进行的体外抗 癌试验表明 , 配合物对 M F 7 Wir E C - , D 和 C癌 细胞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a l T l t 等人合成 了一系列 的取代水杨醛缩 氨 a n 基 吡啶的有机锡配合物 , 并测定 了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 试验表明 , 配合物 对 L 2 , 5 2 H L 种肿瘤表现出较好 的抗癌活性 。 99K 6 ,ea 3 国内学者李青 山[】 1 2 等合成 的二烃基吡唑有机锡配合物 的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 这些配合物 的活性 比配体活性好得 多, 尤其是对 P 8 显示 了 38 很强 的活性 , 而对 A 4 和 S C活性很低 , 59 G 而且二正丁 基配 合物的活性 明显高于二苯基配合物。J 夕 , 比 对一系列六配位 R n 20 0 [】  ̄ 0 ( — )玎 型新配 合物测定的抗癌活性表明 , 有机锡中的基团 R是决定整个配合物 的抗癌 活性 的主要 因素, 中环 己基 、 其 正丁基和苯基的配合物抗 癌活性最强 , 乙 基次之 , 甲基最弱 , 但是配体 的结构对抗癌活性同样起重要 的作用 , 配体 促进 了配合物进人 癌细胞 的跨膜 运动 ,并由此而影响配合 物的抗癌活
有毒有机锡的危害与预防(3篇)
有毒有机锡的危害与预防毒有机锡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包括三丁基锡(TBT)、三(2-异丙基)锡(TPhT)等,它们在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广泛使用。
虽然这些有机锡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它们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有毒有机锡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有毒有机锡化合物主要通过吸入、皮肤接触和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内部。
其主要危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系统损害:有机锡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 免疫系统损害:有机锡化合物对免疫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患感染疾病。
3. 内分泌系统干扰:有机锡化合物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引起内分泌紊乱、激素失调等症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如不育等问题。
4. 毒性累积效应:虽然有机锡的半衰期较短,但由于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生物积累能力,长期接触会使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对身体健康造成更长期的危害。
为了预防有毒有机锡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生产管理:企业应遵循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选用相对无毒的替代物质,减少有机锡的使用和排放。
2.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者应戴防护用品,如呼吸面罩、防护手套等,避免有机锡接触皮肤和吸入。
3. 定期检测和监控:通过定期对工作场所空气、工人体内有机锡含量的监测,及时发现超标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增加室内通风:对于有机锡使用较多的场所,应增加通风设施,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5. 加强员工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有机锡危害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合理使用有机锡产品,降低接触风险。
6. 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有机锡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做好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
总之,有毒有机锡化合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预防有毒有机锡的危害至关重要。
有机锡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2018年第8可称为集合,如文献可以称为文献集合、索引可以称为索引词集合、图书馆人员可以称为图书馆员集合……。
在农业图书馆管理中情报检索系统(如词表系统、目录系统)常常使用的集合论思想和相应的方法。
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目录检索系统可以看成不同集合的并集,用这些集合之间的交、并、差、包含等运算表示检索过程。
这样就可以将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用集合间的数学计算式子表达出来。
同样,可以使用集合论描述检索方式,如利用多层主题索引查找可以用集合间的包含计算关系进行表达,概念组配索引查找都可以用集合集合之间的交、并、差、包含等计算关系进行表示和描述。
4农业图书馆管理中应用数学方法的优点。
图书馆管理研究过程中除了需要有图书馆特殊专业的方法论、思想和模式外,还需要运用大量数学的模式和方法论。
农业图书馆管理中很多的因素数量关系要应用几何图形、数学公式,方程式、函数等数学模式和相应的方法论。
在数学模式和方法论中,可以运用一系列公式化的数学模式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论表示各种因素数量间的关系、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数量之间进行计算和推导。
数学模式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论为农业图书馆研究中复杂的管理问题提供了严谨的,最合宜的解决方式。
图书馆学从描述研究对象的定性研究,发展到使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和推断分析进行定量研究,是图书馆学进一步发展并达到比较成熟阶段的标志特征。
数学中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方法比我们认知上的经验层次先进科学,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能够在原有的定性研究基础上,根据量的规律,去发现所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质的规律,进而对很多表面化的问题进入深入研究。
数学方法在图书馆管理组的应用可以揭示复杂因素和问题的内在关联,从而使农业图书馆管理活动更加科学化、精准化、数字化。
数学中的命题、公式都是数学家经过严格地证明后从逻辑上确立的。
数学中的推理过程遵守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进而保证在确定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在逻辑推理上是准确无误的。
所以,在农业图书馆管理中使用数学方法从已知的量和关系推理得到未知量和关系时,不管进行多长推导,其结论都是可靠的。
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污染物具有来源广泛、性质复杂、难以降解等特点,传统的污染治理方法往往难以有效应对。
开展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探索其产生机理、迁移转化规律及治理技术,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新型有机污染物开展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关注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还深入探讨了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同时,针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生物降解、高级氧化、吸附分离等多种方法。
尽管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例如,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使得治理难度加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影响了治理效果现有治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之处。
本文旨在综述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来源、性质、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治理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定义与分类新型有机污染物,也被称为新兴污染物或新污染物,是指那些新近被关注并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风险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通常源于工业、农业、医疗和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包括药品、个人护理产品、塑料添加剂、橡胶制品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排放和积累对人类健康及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分类可以根据其来源、性质和生态效应等多个方面进行。
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工业有机污染物、农业有机污染物、生活有机污染物等。
根据化学性质,可以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抗生素、微塑料等。
这些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有机化学张岐教案
有机化学张岐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1.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史介绍有机化学的概念回顾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特征讨论有机化合物的沸点、熔点和溶解性规律1.3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介绍烷烃、烯烃、炔烃等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讨论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1 烷烃的命名介绍烷烃的命名规则练习烷烃的命名实例2.2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介绍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练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实例2.3 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介绍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练习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实例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3.1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讨论烷烃的结构特点介绍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2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讨论烯烃的结构特点介绍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3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讨论炔烃的结构特点介绍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4.1 加成反应介绍加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讨论烯烃和炔烃的加成反应类型4.2 消除反应介绍消除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讨论醇和卤代烃的消除反应类型4.3 取代反应介绍取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讨论烷烃、苯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类型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5.1 烷烃的合成介绍烷烃的合成方法讨论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和Friedel-Crafts芳香化反应5.2 烯烃的合成介绍烯烃的合成方法讨论Wittig反应和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5.3 炔烃的合成介绍炔烃的合成方法讨论Paal-Knorr合成和Diels-Alder反应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6.1 红外光谱(IR)介绍红外光谱的原理和应用讨论红外光谱图的解析方法6.2 核磁共振光谱(NMR)介绍核磁共振光谱的原理和应用讨论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方法6.3 质谱(MS)介绍质谱的原理和应用讨论质谱图的解析方法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色谱分析7.1 气相色谱(GC)介绍气相色谱的原理和应用讨论气相色谱图的解析方法7.2 高效液相色谱(HPLC)介绍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和应用讨论高效液相色谱图的解析方法7.3 薄层色谱(TLC)介绍薄层色谱的原理和应用讨论薄层色谱图的解析方法第八章:有机合成策略与设计8.1 有机合成的策略介绍逆合成分析法和绿色合成方法讨论有机合成计划的制定8.2 有机合成的设计介绍有机合成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讨论有机合成路径的选择和优化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的应用9.1 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讨论有机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介绍有机化合物作为农药和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9.2 有机化合物的材料应用讨论有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介绍高分子材料、有机半导体和光电子材料9.3 有机化合物的环境与应用讨论有机化合物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介绍有机污染物分析、处理和降解方法第十章:有机化学实验技能10.1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规范练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10.2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提纯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提纯技术练习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和提纯实例10.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介绍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实验方法练习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实验技能第十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11.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手性碳原子和立体异构体讨论旋光性和偏振光11.2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介绍E、Z构型和顺反异构体讨论立体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1.3 立体化学的测定方法介绍旋光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讨论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光谱在立体化学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天然有机化合物12.1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介绍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特征讨论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12.2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应用讨论天然有机化合物在药物化学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介绍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结构鉴定方法12.3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介绍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光谱在天然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讨论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实例第十三章:有机化学与生活13.1 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讨论有机化学品在食品、化妆品和日常用品中的应用介绍有机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3.2 有机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讨论有机污染物监测和分析方法介绍环境友好型有机合成方法和绿色化学原则13.3 有机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讨论有机化学在新能源材料和生物降解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介绍有机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第十四章:有机化学的前沿领域14.1 有机合成化学的新进展介绍有机合成方法的创新和发展趋势讨论新型有机催化剂和合成策略14.2 有机材料科学的进展介绍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半导体和光电子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有机材料在电子器件和能源存储中的应用14.3 有机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介绍有机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和合成讨论有机化学在生物催化和生物成像领域的前沿应用第十五章:有机化学实验实训15.1 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与环保介绍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讨论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和环保措施15.2 有机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实践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练习有机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技能15.3 有机化学实验的考核与评价讨论有机化学实验的成绩评定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特征、沸点、熔点和溶解性规律,以及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有机锡
有机锡化合物的降解
有机锡化合物降解的方式很多,主要 有紫外线降解、微生物降解、化学降解、 γ射线降解、热裂解。
有机锡化合物的降解
化学降解 Sn-C键的极化可以使亲核和亲电试剂都 能引起化学反应,使Sn-C键断裂。 如:(CH3)3Sn++Hg+→(CH3)3Sn2++CH3 Hg+ 甲基锡能与汞(‖)作用将甲基转移到 汞(‖),从而产生甲基汞,这一现象是 所谓的“汞-锡交叉”规律。
(C6H5)3SnX SnX4 (C6H5)2SnX C6H5SnX3
微生物降解
在各种介质中微生物对有机锡的降解特 别重要,因为在很多介质(如土壤内部和 水域沉积物)中阳光不可能或很少到达, UV光降解效应在这种条件下不会发生。 微生物对有机锡的降解过程是一个连续 去烃基化的过程,其最终产物为无机锡。
1.有机锡及其应用
(1)有机锡分类
有机锡化合物是一族至少含有一个碳、锡 (carbon-tin, C-Sn)键连接的化合物, 可分为四类,即: 一元取代:RSnX3; 二元取代:R2SnX2; 三元取代:R3SnX; 四元取代:R4Sn。
• • • •
其中R为烃基,如烷烃、芳烃等;X为阴离子,如 Cl 、F 、Br 、I 、OH 、COO 、RS 等。
2. 中毒途径 有机锡在工业上用作油漆、木材加工、 造纸、纺织及电缆制作中的防霉剂,在 塑料、合成橡胶、聚酯工业中作为稳定 剂和接触剂,在农业中作为杀菌、杀虫 剂。从事以上工作,可因接触有机锡而 产生中毒。
有机锡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 道和皮肤黏膜进入体内。不同的品种经 皮肤吸收的程度亦不同。进入体内的有 机锡的分布和代谢因品种不同而异。
目前为降低有机锡的污染 危害,延长防生物油漆的寿 命,人们研制出多种由有机 锡聚合物配制的油漆。
环境中痕量有机锡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Organotin in Environment
作者: 朱珊珊 胡富陶 干宁 曹玉廷 潘道东
作者机构: 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出版物刊名: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页码: 65-7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萃取 有机锡 前处理方法 检测方法
摘要:有机锡的痕量与超痕量分析技术是当今环境安全分析领域的前沿技术,由于有机锡的种类繁多,理化性质存在差别,所以在提取、衍生和测定中均存在较大的困难。
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对环境中复杂背景下的超痕量有机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有机锡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固相微萃取(SPME)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机锡测定的主流前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及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最新的有机锡形态前处理技术发展趋势和检测方法进行展望。
t12有机锡催化剂
t12有机锡催化剂T12有机锡催化剂T12有机锡催化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的催化剂。
它具有高效、环境友好等特点,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T12有机锡催化剂的特性、应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T12有机锡催化剂的特性T12有机锡催化剂是一类以有机锡化合物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
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可在常规有机溶剂中有效催化多种有机反应。
T12有机锡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提供有效的催化位点,从而实现高效的催化反应。
二、T12有机锡催化剂的应用1. 碳-碳键形成反应:T12有机锡催化剂在碳-碳键形成反应中表现出色。
例如,它可以催化烯烃的加成反应、烯烃的环化反应等。
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T12有机锡催化剂的应用为这些反应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方法。
2. 碳-氧键形成反应:T12有机锡催化剂也可用于碳-氧键形成反应。
例如,它可以催化醇的烷基化反应、醚的合成等。
这些反应在药物合成和天然产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T12有机锡催化剂的应用为这些反应提供了可行的催化体系。
3. 其他应用:除了碳-碳键和碳-氧键形成反应外,T12有机锡催化剂还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有机反应。
例如,它可以催化酮的还原反应、酯的加成反应等。
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T12有机锡催化剂的应用为这些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T12有机锡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T12有机锡催化剂的研究不断深入。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有机锡化合物的结构和配体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T12有机锡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探索了T12有机锡催化剂在新领域的应用,如不对称催化、多组分反应等。
这些研究为T12有机锡催化剂的应用拓宽了新的领域,为有机合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T12有机锡催化剂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其特性、应用和研究进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T12有机锡催化剂在有机合成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玻璃仪器进行采样和样品保存,容器需用稀硝酸或盐酸浸泡。避免
使用PVC塑料容器。 (2)样品的提取方法
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有液-液萃取、固相(微)萃取、超声波萃取、微
波萃取等。 ①液-液萃取:常用萃取剂包括苯、甲苯、乙烷、乙醚、二氯甲烷等。水相
PH值在1~3时,萃取率较高。
10.3 环境样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2.有机锡化合物在水-沉积物分配行为的研究
(1)沉积物中有机锡的浓度为水中浓度的100~200倍,为憎水性分配。 同时有机锡是可电离的有机污染物,其吸附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和中性 分子的疏水分配共同控制。研究表明,离子交换快速发生,被吸附的有 机锡可起到架桥作用,引起引起中性分子的慢吸附。 ①在离子交换起主要作用时,黏土矿物的表面电荷性质和结构性质对吸 附的影响较大,具有可膨胀结构以及阳离子交换容量大的黏土矿物远远 超过非黏土矿物。 ②当主要形态为中性分子,而颗粒物中有机质的含量又不高时,另外一 种吸附机理可能成为主要过程,即离子一偶极、偶极一偶极作用,这时, 吸附能力与有机锡化合物的极性相关。
第十章
环境中的有机锡化合物研究进展
孙红文,戴树桂,黄国兰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目10.1 引言 Nhomakorabea录
10.2人体暴露途径
10.3环境样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10.4有机锡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多介质行为研究
10.5有机锡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
10.1 引言
有机锡化合物:指分子中至少有一个Sn-C键的金属有机化 合物,其结构表达式可写为RmSnX4-m ,其中R为烷基,X为 带负电的有机或无机基团。 Sn-c很稳定,加热到200℃都不易断裂,所以有机锡在环
境中很难降解,只有紫外线、强酸、强碱、氧化剂才能断开
Sn-c键。
有机锡的主要用途:①聚氯乙烯((PVC)塑料的稳定剂;②防
生物附着涂料;③其他杀菌用途;④用于催化剂。
10.2 人体暴露途径
有机锡化合物被广泛用于聚氯乙烯(PVC)材料的稳定剂、 工农业上的生物杀灭剂、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和船舶防污涂 料等,因而导致各种环境介质普遍受到污染。研究表明,食品、 饮料、饮用水、城市废水、淡水、海水和各种水生生物都受到 有机锡污染。此外,许多家用商品也含有有机锡化合物。 有机锡可经呼吸道吸收,皮肤和消化道吸收,程度因种类
而异。人体暴露于有机锡的途径较多,主要通过饮食和使用含
有机锡化合物的材料两条途径暴露于有机锡,但在作业时可因 防护不当,设备故障或违章操作而致作业者大量接触有机锡。
具体暴露途径主要有:
(1)饮用水输水系统中使用的聚氯乙烯(PVC)通常含有有 机锡稳定剂,如一甲基锡、 二甲基锡 、一丁基锡、二丁基锡 和辛基锡等,有机锡会从 PVC管材中沥出,进入饮用水中; (2)二丁基锡作为塑料的添加剂,可通过食品包装,特别是
(5)作为一种农药,有机锡在作物上的残留同样会危害人类; (6)填埋PVC塑料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以及污水处理厂活性 污泥的农田施用等; (7)由于防护不当、设备故障或违章操作等急性事故,导致
人体大量接触有机锡。
10.3 环境样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预富集、色谱分离,然后配合灵 敏的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
1.有机锡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有机锡化合物结构不同,发生毒性作用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种类有机锡 对于不同的生物物种的毒性不同,一般认为三有机锡毒性>二有机锡>一有机 锡>无机锡。四取代有机锡在生物体内的毒性出现延缓现象,被认为是在生物 体内代谢为毒性较高的三有机锡。 TBT对水生生物的毒作用机理有多种模式: (1)扰乱动物线粒体功能,阻碍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ATP生成和能量代谢; (2)抑制酶,如ATP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3)抑制由肾上腺素诱导的Na、H的交换,影响血液内氧气的运输; (4)破坏生物膜结构; (5)对水生生物的免疫毒性。
当有机锡在沉积物和间隙水之间接近平衡时,底栖生物对有机锡的摄
取主要通过溶解态。当水相的浓度远远低于平衡态时,特别是对于那 些浅海生物和浮游生物,从沉积物中摄取和从食物中摄取可能成为主 要途径。
4.有机锡化合物在水环境多介质中的降解
有机锡化合物的降解可看做是连续地除去锡原子上的有机基团:
主要涉及Sn-C键的断裂,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①紫外线降 解;②生物去烷基化;③化学断裂;④γ 辐射;⑤热裂解。 有报道表明,有机锡化合物在空气中200℃以下都是稳定的。γ 辐射在 自然界很少出现,所以在自然环境中,有机锡的降解主要是通过①一③途 径进行的。
(2)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则不受样品挥发度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对有机锡化合物进 行分析时,不需要衍生化等,只需将有机锡从样品基质中释放出来。 适用范围:分子质量较大、难气化、不易挥发或对热敏感的物质、离子 型化合物及高聚物的分离分析。
优点: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节省了分析时间,方法更加简便、快速。
常用分离模式:离子交换色谱、反相色谱、 离子对色谱、胶束色谱以及正相色 谱,前两种最为常见。
经过加热后进入食品,危害人类;
(3)由聚乙烯、聚氨酯、硅树脂为原料制成的家用商品,如 尿布、餐巾纸、烘烤用的羊皮纸以及手套、围巾等,都含有 有机锡;
(4)海洋中易于受到有机锡污染的软体动物(如牡蛎、贻贝 等)和各种鱼类(如鲑鱼、鲈鱼等)都通过商业活动供人类
食用,人类可能通过食用这些受污染的食品而暴露于有机锡;
决定于它们的滤水速度、栖息地及体内脂肪含量等。 (3)有机锡在水生生物不同部位和器官的富集倍数不同。
(4)有机锡的精细形态同样影响其生物富集行为。
(5)有机锡为离子型有机污染物,Dmw(反映生物膜性质的脂质膜分配 系数)更能精确地预测TBT的生物富集趋势,而只能反映分配行为的辛醇
-水分配系数(Kow)对于生物富集的预测能力降低。
TBT致藻类〔扁藻,Platymonas sp.)叶绿素片层结构的损害
2.有机锡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性
环境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都具有 干扰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这些化合物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质。 目前已发现了至少有近百种这样的物质,有机锡化合物便是 其中的一类。这些物质会影响生物最基本的生殖功能,干扰 体内激素的分泌,造成生殖和遗传方面的不良后果。 目前,三有机锡引起软体动物性畸变的现象在美国、加拿 大、英国、法国都有发现,亚洲是有机锡污染较严重的地区, 因为亚洲各国对有机锡的使用没有限制或限制措施采取过晚, 在日本和中国台湾,某些港口发现牡蛎已经100%发生了雌化。
体焰炬(ICP),火焰光度检测器(FPD)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法(ICP-MS)等。
10.4 有机锡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多介质行为研究
1.有机锡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精细形态及理化性质 (1)有机锡化合物在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受其化学结构影响很大, 有机锡的取代程度及取代基不同,其理化性质有很大变化。 (2)作为可解离的有机污染物,随着水化学条件的变化,每个 有机锡具有不同的精细形态。 (3)有机锡的精细形态随环境条件变化,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 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5.无机锡的甲基化 无机锡在环境中的甲基化是甲基锡的一种主要来源,根 据供体不同,可分为生物甲基化和化学甲基化两种。 无机锡甲基化的机理主要包括:甲基的碳正离子、碳负离 子及自由基分别对无机锡离子进行加成、双电子及单电子氧 化加成。 碳正离子供体有:腐殖质,甲基钴胺素等。
10.5 有机锡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
(2) pH值变化不仅影响有机锡的精细形态,而且影响颗粒物表面电荷性 质。在pH值为6左右(因沉积物不同,峰值对应的pH值会发生变化)时,离 子态有机锡与表面电荷量乘积最大,吸附达最大,随后则降低。在pH>8 时,憎水分配作用机理占了上风,所以随着pH值增大,吸附再度上升。 (3)一般认为,沉积物的腐殖质是吸附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吸附机 理为憎水性分配。 Arnold等系统地调查了TOTs(TPT和TBT)与溶解性腐
水生生物摄取污染物有两种途径,一种为从水中直接获取,另一种为通过食物链 富集。达稳态时,水生生物体内污染物的量可以写成两部分来源的加和:
式中 C一一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 Ku ——摄食速率; K' ——考虑了生长稀释作用的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消失速率; Cw 一一水中的浓度; α ——对食物中污染物的同化效率;
殖酸的结合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pH=3~9之间变化时,TBT和TPT在
溶解性有机质的分配系数受pH值的强烈影响,最大的吸附发生在pH值接 近于酸度系数时。在所研究的pH值范围内,TOT+被腐殖酸(主要是富里酸)
的负电荷配位基(即羧酸基和酚羟基)吸附是主要机理。
(4)盐度对TBT的吸附也存在复杂的影响模式,pH值偏碱时,TBT以中 性分子存在,吸附的机理为憎水分配,所以盐度对吸附没有影响。当 pH<pKa时,TBT主要以阳离子形式存在,离子交换对吸附有较大的贡献。 这时盐度增大,对有机锡的吸附产生竞争作用。另外,有报道指出盐度增 高,不利于吸附态有机锡从沉积物向间隙水中释放。 (5)DBT主要以离子吸附为主,在富含蒙脱石的沉积物上亲和力最大。 MBT的吸附在某个pH值出现峰值。 (6)不同形态有机锡对沉积物各成分有不同的亲和力。 (7)有机锡在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随有机锡的结构变化很大,范围为1 00.7~104.5,大小排序为无机锡>一取代有机锡>二取代有机锡>三取
生,以增加化合物的挥发性。
衍生方法主要有三种: 1)氢化衍生法; 2)格氏试剂衍生反
应; 3)四乙基硼酸钠衍生反应。
衍生方法:
1)氢化衍生法 在酸性条件下,利用氢化反应将有机锡化合物转变为相应的
氢化物。衍生化试剂: NaBH4与 KBH4。 缺点:有机锡氢化衍生物不稳定、易挥发。 2)采用格氏试剂进行衍生反应 剂中进行。 缺点:产生有害气体,需分解多余的衍生试剂,条件苛刻,操作繁琐; 3)应用四乙基硼酸钠进行衍生反应 乙基化衍生的。 优点:衍生和萃取可一步完成,无需分解过量的衍生试剂,大大简化了反应过 程,节省了分析时间,并且形成的衍生物很稳定。 在水溶液中加入四乙基硼酸钠直接进行 用格氏试剂衍生时必须在绝对无水的有机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