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年级综合实践《观察的学问》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观察的学问》教案

《观察的学问》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片和实物的观察,明白什么是观察以及观察的方法。
2.通过演示和指导,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世界。
3.团体合作,共同提高。
4.激发兴趣,初步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体验活动。
三.教学准备(1)一些有关测试观察力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3)引导学生前置性学习。
四.教学过程1,奇思妙想,我来观看!(1)师:在老师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而事实上,世界上的人的确有智力的区别,不过,不要以为智商高就能有好的作为,我们大部分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当的,之所以有些人能成功,那是因为他有耐力,毅力,还有,就是敏锐的观察力。
可爱的孩子们,你有一双清澈而犀利的眼睛吗?让老师来考考你吧!这是美国智力趣题专家奇尔出的一道观察力测试题,许多成年人对此不知从何入手,而一些聪明的少年却轻而易举地解开了难题。
图中有辆公共汽车,有A和B两个汽车站。
问:公共汽车现在是要驶往A车站,还是驶往B车站?(2)学生分组交流和讨论,并且让每个小组来说出答案,并且要说说自己寻找出答案的依据。
(3)教师公布答案,并点评各个小组的表现。
答案:汽车驶往A方向。
因为图中的公共汽车面向你的一面没有车门,因此根据交通规则--靠右行驶,车门总是在车头的右手方向,推断出公共汽车驶往A方向。
图中虽然设置的情境是在美国,但是中美国家的规则是一样的,都靠右侧行驶。
(4)师总结:什么是观察?你怎么观察的?你知道哪些观察方法?(板书)观是看,察是想。
我们观察问题,不仅仅应该知道事物是这样,而且必须知道为什么是这样。
人们要认识一个事物,总是从观察开始的,有了观察,便开始有了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如果我们把观察比作蜜蜂采花粉,那么思维等心理活动就好比将花粉酿成蜜,没有花粉就酿不出蜂蜜。
没有良好的观察,思维就会因缺少材料而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所以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思维的触角。
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观察的学问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细致观察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或图片;2.备置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和思考,你能从一个物体中发现什么?观察有什么技巧?2.师生互动:听取学生观察的经验和技巧。
Step 2 观察的目的和意义(5分钟)1.导入:通过观察的故事或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2.教师解释:观察是通过用眼睛、用耳朵、用手等感官器官来了解事物的特点、规律、变化等。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有关事物的信息,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Step 3 观察的方式和技巧(15分钟)1.老师示范:选择一件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如鲜花或树叶,向学生展示如何观察。
比如,先用眼睛看,然后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试。
2.学生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学生可以用绘画、写字、贴纸等方式记录。
Step 4 观察的结果和思考(20分钟)1.学生呈现:邀请每组学生展示他们观察的结果,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2.教师指导:通过追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进一步思考,提醒他们注意观察中的细节和规律。
3.教师补充:补充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
Step 5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15分钟)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的观察结果,提出一些问题,如花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树叶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分组: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并找寻解决办法。
Step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1.学生回顾:要求学生回顾整个观察的过程和自己的收获,并讨论观察的重要性和意义。
2.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解决办法或观察成果。
《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

《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以“观察的学问”为课题,通过“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4个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观察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好方法准备。
“问题与思考”通过一段文字和一副小学生正在观察的图片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与探究”部分介绍了观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两种观察方法;“实践与探究”部分通过观察发现可以探究的问题,在于引发思考,发现问题。
“总结与交流”部分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观察法,包括观察工具、观察内容、观察记录、观察总结。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总是对陌生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始于观察。
而观察法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而让小学生掌握住最基本的方法并带着好奇的心去实践探索,才能让学生养成乐于质疑、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这才是现代小学生必备的一些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周围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和不同事物的观察,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初步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难点:观察体验活动。
三、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教师启发和学生看图片、观察实物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1、学生准备:(1)课前通过上网、访问等方式,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2)收集有关测试观察力的图片。
(3)上课前,通知学生将苹果、梨、橙子、香蕉等水果带到学校。
2、教师准备:(1)课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观察法的相关资料。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观察的学问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观察的学问》活动设计设计思想I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入门,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前提。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
观察法是孩子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只要善于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始于观察。
学习和生活都需要观察,没有观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活动,没有观察,就无法获取大量、丰富的感性知识。
因此,指导孩子学会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认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活动目标I1漣过课前游戏、观察图片和实物,认识观察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观察的基本方法。
2 '开展探究式观察体验活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
3、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激发探究兴趣,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磧重点: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观察体验活动,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I1、学生准备:课前通过上网、访问等方式,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2、教师准备: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观察的相关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观察工具等。
活动过程I课前师生互动:1、师生相互了解,感受观察的作用。
2 '互动做游戏“超级模仿秀”,考验学生观察能力。
大家玩得开心吗?可以上课了吗?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开启开心之旅。
课堂调査一你是一个有心人吗?你知道自己班的教学楼一楼到二楼共有多少个台阶吗?你知道桃花有几个花瓣吗?2、揭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充满无限乐趣,想要走进生活,留心观察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究《观察的学问》。
二、自由探究,明确方法:1、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不同的材料让大家观察,各小组要明确分工,做好记录。
2 '在观察前读一下温馨提示:(1)带着记录卡上的问题,认真仔细地观察。
综合实践活动《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

《观察的学问》【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的方法。
【教具、学具】:投影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画:观察这两幅图画,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谁用最快的速度找出来。
学生发言看来,观察也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方法,就能用最短的时间,观察到最多的内容。
2、板书课题:观察的学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观察的学问。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问题与思考要想学会观察,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都有什么方法。
小组交流指生发言师相机总结板书:A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幅图,按怎样的顺序观察,能最快找出它们的不同?生观察思考师总结: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顺序这样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B 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观察不同的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出示图画:观察此图中的桌椅,可以从-------、---------、----------等方面入手。
2、观察与思考观察一种学习用具,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学生交流指生发言3、实践与体验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的方法,下面请大家来实践、体验一下,测测自己的观察力。
出示图片:两幅图中的圆圈,你觉得哪个大?打个小?学生交流图中藏着几个人?你看到了什么?小提示:可以借助尺子等工具,使观察结果更加准确。
三、实践与体验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请独立完成书本第4页,观察水果的表格。
生填写表格是巡视指导。
生汇报观察结果四、总结与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6。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观察的学问

《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和不同事物的观察,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2、学会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周围事物,提高观察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4、激发探究兴趣,初步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主要的观察方法,学会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周围事物。
教具准备:拼图,杯子,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导入:观察一幅图片导入(二)、探究过程:1、活动一:找不同①探索按顺序观察法:找到了几处不同?说说你找到的不同。
(这样我们发现了第一个提升观察力的方法,就是,按顺序观察观察法。
)②体验按顺序观察法:用按顺序观察法再来完整的找不同。
不但快速,而且还不遗漏。
2、活动二:我说你猜①探索抓特点观察法:每个小组分别观察动物图片,由小白兔引出抓特点观察法。
猜动物图片。
学生由观察兔子发现了观察事物的另一种方法:抓特点②体验抓特点观察法:猜斑马,松鼠,燕子图片,猜身边的同学。
2、活动三:猜一猜①多角度观察法:杯子的多角度观察,体验多角度观。
②多感官观察法:由杯子醋,让学生体验多感官来观察的方法。
4、活动四:比一比①借工具观察法:比较线段长短,体验借工具观察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了:观察事物不仅要按顺序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为了全面认清楚一个物体还要多角度多感官的来观察,为了使观察结果更为准确还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观察方法并不止这些,比如,长期观察,对比观察,小组合作观察,等等还有很多。
(三)、课中实践与体验:1、实践:五子十童找童子,体验按顺序抓特点观察方法。
2、运用观察力想象力进行实际运用:公共汽车到底是开往A站还是B站呢?(四)、怠结交流与布置作业: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观察,完成观察记录表。
从现在开始重视观察力的培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1.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3)明确方法,学以致用下面就按照我们总结的方法观察第二、三组图片,谁能以最快的速度看出其中的不同?2.横看成岭侧成峰(1)观察图片,质疑探究同学们第一关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相信第二关也不在话下,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思考,总结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出来的?的确如此,观察的重点不同,看到的景象也不同,这种方法就叫“抓重点”也叫“多角度”地看。
(板书:抓住重点多个角度)(3)明确方法,学以致用按照这种方法观察第二幅图片,会看到什么,谁能到讲台上指给大家看?3.七嘴八舌话长短(1)观察图片,质疑探究进入第三关,同学们更得仔细了。
请看图片(课件出示图片)你感觉AB与CD谁长?(2)引导思考,总结方法要知道它们是不是一样长,有什么方法呢?师随机板书:测量、比较学生运用方法找不同.学生谈看到的景象学生总结方法学生运用方法谈看到的景象学生谈看上去的感觉学生谈方法图片,强化方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谈看到了什么,从而自己总结观察的方法是抓重点、多角度观察,并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同类图片,强化方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遇到此类问题要通过测量、比较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且(3)明确方法,学以致用现在我们就按照你们说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看来是你的眼睛欺骗了你。
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和实际情况并不一致,这时候就需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来验证一下了。
4.你说我猜最有趣同学们玩过“我说你猜”的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1)出示规则,组织游戏老师出示图片,一个人说,一个人猜,要注意说的人不能直接说出它的名字,可以通过它的形状、颜色等特点猜出是什么。
谁愿意来玩这个游戏?就请你们两个吧!你们谁来说?谁来猜?其他同学要注意听,老师请你们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说的怎么样?准备好了吗?(2)引导评价,总结方法谁能评价一下,他说的怎么样?师随机板书:抓特征(3)直示方法,继续游戏观察的方法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而且可以用耳朵听、鼻子闻、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一人说一人猜,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并随时评价学生玩你说我猜学生评价认识到错觉的存在和“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从而树立科学观察的意识。
《观察的学问》(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观察的学问》(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观察的定义和重要性2.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3. 观察的分类和应用4. 观察与思维、创新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观察的定义和重要性,明确观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方法和技巧观察身边的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
教学难点:1. 观察方法和技巧的掌握2. 观察与思维、创新的结合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观察示例、观察记录表等。
2.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笔、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观察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观察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观察的基本概念,明确观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讲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一些常用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如比较观察、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
4. 观察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下来。
5. 观察分享: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互相交流观察的心得和发现。
6. 观察与思维、创新的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观察过程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板书设计:1. 《观察的学问》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内容5. 教学过程6. 教学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某一事物,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记录下观察结果。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观察的学问》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观察的学问》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你观察过树的影子吗?它在一天之中都是什么样子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今天XXX 就来考考大家,看看谁会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活力游戏,第一关:找不同
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找到几处不同?”师出示图片1,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观察的方法。
师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出按顺序观察的方法。
像刚才这样,观察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的观察就叫做按顺序观察。
”师板书:按顺序。
课件出示十个童子图,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观察,试试能不能找到,十个童子。
”学生观察后,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指一指,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观察的。
2、活力游戏,第二关:猜猜看
老师来说谜面,同学们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一种动物?”学生认真听,思考后猜一猜,师进行总结:抓住事物的外貌特点和生活性是观察的一种好方法,叫做抓特点。
你想不想用学到的方法观察身边的同学呢?”师出示观察要求,学生练观察,并做到一边看,一边思考。
指生说一说观察到的情况,让其他同学来猜,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有的能猜出来有的不容易猜呢?。
观察的学问

《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以“学会观察”为活动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常常能看到昆虫,或是在《昆虫世界》、《昆虫小百科》等书中也见过昆虫,但是同学们对昆虫不是很了解,有的同学看到昆虫就害怕,有的同学上课下课总讨论蚊子苍蝇等昆虫的声音、形状等,他们很感兴趣。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昆虫的了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开设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昆虫有了初步的认识及了解,尤其通过观察活动主题的探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昆虫知识。
本课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昆虫知识基础上,进行观察的再次尝试练习,让学生对昆虫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比较、分析和理解等能力。
了解昆虫的一些知识,并学会自我研究,增长见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与热爱。
和利用信息技术等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观察昆虫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合作、创新能力。
本课重难点:能对昆虫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三、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1、教师演示和学生读图解、练习相结合。
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昆虫的行为特征。
2、引导学生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昆虫的食性等情况。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本课教学资源建议:1.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昆虫标本。
2、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等昆虫,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五、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观察昆虫饮食的速度、数量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观察的学问》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观察的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生活中有趣的观察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1)讲解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2)讲解观察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比较观察等。
(3)讲解观察的技巧,如注意细节、记录观察结果、与他人交流分享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观察天气变化、观察动植物生长等。
4. 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如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观察同学们的日常行为等。
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观察方法和技巧,记录观察结果。
5.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分享观察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讨论观察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提高观察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为期一周。
2. 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写出观察报告。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观察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观察实践活动的成果。
4. 学生对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了解程度。
5. 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1. 教育目标1.1 具体目标通过《观察的学问》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习惯;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通过践行观察学问,培养学生对周围的环境、事物的敏锐感知和细致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学生能学会观察并确认环境中物体的变化和规律。
2.学生能掌握常用的科学观察方法和技巧。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及能力。
4.建立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1.2 教学重点1.观察学问要点的学习和应用。
2.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3.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提高。
1.3 教学难点1.科学观察方法的掌握。
2.环境保护意识的建立。
2. 教学内容2.1 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学时第一讲科学观察与环境保护意识1第二讲日常生活中的科学观察方法1第三讲学会注意力引导和观察技巧2第四讲环境科学观察实验与演示2第五讲观察小动物生活习性2第六讲植物的观察与研究2第七讲通过船只观察动植物等2第八讲观察城市变化及空气质量2第九讲观察地质现象和人类生活的关系2第十讲本学期学习总结12.2 授课内容2.2.1 第一讲科学观察与环境保护意识1.科学观察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2.学习和认知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境的保护意识。
3.学会保护自然环境,从小事做起,共创美好未来。
2.2.2 第二讲日常生活中的科学观察方法1.观察的五感。
2.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方法和技巧,渐进式的交代注意力的培养。
2.2.3 第三讲学会注意力引导和观察技巧1.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2.对观察技巧的重视,如观察角度、观察范围、时间和目标的选择。
2.2.4 第四讲环境科学观察实验与演示1.举行一些科学实例和演示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体验。
2.以实验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2.2.5 第五讲观察小动物生活习性1.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观察的学问》一、教学目标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的方法: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比较观察、顺序观察等。
2. 观察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3. 观察的对象:自然现象、动植物、日常生活等。
4. 观察的技巧:保持客观、细致、耐心、记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培养观察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观察记录表等。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观察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观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观察的方法、角度、对象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观察习惯。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观察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观察的方法: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比较观察、顺序观察等。
2. 观察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3. 观察的对象:自然现象、动植物、日常生活等。
4. 观察的技巧:保持客观、细致、耐心、记录等。
七、作业设计1. 观察日记:让学生记录一周内的观察成果,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观察习惯得到了培养。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观察实践活动的次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身体验观察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
4. 教学拓展: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观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观察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观察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以及对观察习惯的培养。
小学综合实践《观察的学问》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观察的学问》教案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世界。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观察的学问》教案旨在通过观察,让学生培养观察力并掌握观察的技巧。
这份教案适用于小学各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观察的重要性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以下是针对《观察的学问》教案的详细描述。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观察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技巧,包括观察图像、观察实物等。
4. 引导学生将观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相关观察实物、图片等材料。
2. 给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的兴趣(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观察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只蜗牛,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和特征。
2. 讨论观察的含义(15分钟)在激发学生兴趣后,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含义。
提问学生观察的对象和目的,并从中引出观察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观察的含义,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 观察实物(25分钟)将不同的观察实物分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认真观察实物的外形、颜色、纹理等特征。
学生需要用笔记本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交换笔记本进行交流。
4. 观察图片(20分钟)展示不同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并尝试回答一些问题,比如“这张图片的主题是什么?”,“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观察图片,并帮助他们理解图片中的信息。
5. 小组讨论与总结(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的经验和技巧,比如如何观察细节、如何记录观察结果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比如“你们在观察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觉得观察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等等。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年级综合实践《观察的学问》教案

《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法与指导” 主题1 的内容,以“观察的学问”为活动主题,以谈话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与探究”部分让学生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和老师的引导,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图片。
“实践与体验”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对具体的事物分小组合作进行,自主选择主题,说出观察事物的特点。
整理出书面材料,请学生们自己表达出来。
总结与交流”部分教师通过总结交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观察法,包括观察工具、内容、记录、总结等,要引导学生交流实践的体验与收获,在交流过程中学会表达和倾听。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及了解。
但还没有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及技巧。
我班只有极少数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但大多数学生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事物,对于抓住特点观察事物这一技巧,普遍学生做不到。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片和不同事物的观察,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2.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周围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激发探究兴趣,初步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体验活动。
三、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教师引导启发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本课教学资源建议:教具准备:(1)课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观察的相关资料。
(2)收集有关测试观察力的相关图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1)课前通过上网、访问等方式,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2)收集有关测试观察力的图片。
(3)将苹果、梨、香蕉、橘子等水果带到学校。
3.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五、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建议: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观察的学问》(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观察的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物和图片的观察,明白什么是观察以及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
2.学会用不同的感官观察物体以及学会实用工具观察。
3.小组合作,初步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观察的方法会使用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
难点:观察体验活动。
三、教学准备:图片和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奇思妙想,我来观看!在老师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而事实上,世界上的人的确有智力的区别,不过,不要以为智商高就能有好的作为,我们大部分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当的,之所以有些人能成功,那是因为他有耐力,毅力,还有,就是敏锐的观察力。
可爱的孩子们,你有一双清澈而犀利的眼睛吗?让老师来考考你吧!这是一道观察力测试题,许多成年人对此不知从何入手,而一些聪明的少年却轻而易举的解开了难题。
图中有辆公共汽车,有A和B两个汽车站。
问:公共汽车现在是要驶往A站还是驶往B站?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且让每一个小组说出答案,并且要说说自己寻找出答案的依据。
教师公布答案,并点评各个小组的表现。
答案:汽车驶往A方向。
因为图中的公共汽车面向你的一面没有车门, 因此根据交通规则——靠右行驶,车门总是在车头的右手方向,推断出公共汽车驶往A方向。
师总结:什么是观察?你怎么观察?你知道哪些观察方法?板书:观是看,察是想。
(二)火眼金睛,我来寻找!刚才已经小试牛刀了,现在,就让我们(板书)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1.找不同仔细观察下列两幅画,你能找到哪些不同?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出下图中的七处不同吗?2学生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到七处不同。
大家真是火眼金睛,谁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自下而上,从右到左, 先看小女孩,再看背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事物,这样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2.比眼力哪组铅笔长?有的说竖着的长,谁有办法快速判断出哪组铅笔长吗?我们量一量,一样长。
我们的观察要细心,巧观察,用工具。
小学综合实践《观察的学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观察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片和不同的食物观察,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培养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体验活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请两名同学到讲台上,观察一下,他们的相同与不同。
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积极自由回答。
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观察的得到的。
板书课题(观察的学问)二、自主探究,明确方法1、创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观察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给同学们十秒钟,看谁最快找出图中的不同。
请找的最快的同学汇报结果。
并把找的快的方法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板书: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
同学们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们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
我们身体上还有一个乐于挑战的小器官就是我们的小耳朵。
下面听老师讲故事《瞎子摸象》,你们认真倾听。
讲故事。
一位盲人水说大象是绳子,一位盲人说大象是一面墙,一位盲人说大象是一扇扇子。
你觉得他们说的大象是你所认识的大象吗?为什么不是?引导出观察不全面。
板书:全面多角度观察。
2、完成学习卡。
从左到右、按一定顺序观察全面多角度观察学生汇报,找到多种不同的方法。
3、视觉冲ft,学习探究。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观察的技巧,现在考考你们的观察力。
请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一位老人、老奶奶、……师:你们的眼睛会不会欺骗你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是一位公主。
三、小组合作,实验体验。
眼睛所观察到的是最形象与震撼的。
只用眼睛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它有时也会欺骗你,你被眼睛欺骗过吗?自由发言。
其实在生活中,不仅仅可以用肉眼观察,还可以用嘴巴尝。
尝到他们的酸甜苦辣……老师准备来了一些食物。
想不想观察一下!请同学们阅读温馨提示,读完后坐端正。
小组合作,完成《我观察的食物》记录单。
四、总结与交流。
投影展示孩子们的成果。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观察方法?你还想学习有关观察的什么知识?课下作业:我们离不开家里的生活习惯,家是爱的港湾,每个家都有不同的特点。
《观察的学问》(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观察的学问活动目的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将带领三年级下册的学生一起深入探讨观察的学问。
通过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事物,借助科学工具与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增强学生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为学生打下科学学科的基础。
活动内容1.了解观察的基本知识。
我们将通过讲解探究“什么是观察”、“为什么要观察”、“观察的步骤与方法”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观察态度。
2.进行动手实践。
我们将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自然观察、实验观察等活动,比如观察校园中的植物、昆虫、天空气象等,观察成果将进行记录和绘制图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多元思考和分享。
我们将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多种思维方式思考观察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并带领学生分享归纳和分析的结论,展示大家观察的成果。
4.认识观察工具。
我们将介绍常见的观察工具,如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等,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观察工具,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物体形态变化的规律。
活动形式1.经验分享:了解观察的基本知识。
我们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的基本知识,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态度。
2.野外探究:进行动手实践。
我们将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各种自然观察、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自然,深入了解和体验观察的奥妙。
3.多元互动:探究与分享。
我们将组织学生在小组互动环节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和互动,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和分享。
4.学习工具:认识观察工具。
我们将利用实物展示、经验模拟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观察工具,学会正确使用观察工具,并练习观察实物进行形态变化的实验。
活动总结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希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我们相信,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的学问》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法与指导”主题1 的内容,以“观察的学问”为活动主题,以谈话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与探究”部分让学生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和老师的引导,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图片。
“实践与体验”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对具体的事物分小组合作进行,自主选择主题,说出观察事物的特点。
整理出书面材料,请学生们自己表达出来。
总结与交流”部分教师通过总结交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观察法,包括观察工具、内容、记录、总结等,要引导学生交流实践的体验与收获,在交流过程中学会表达和倾听。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及了解。
但还没有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及技巧。
我班只有极少数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但大多数学生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事物,对于抓住特点观察事物这一技巧,普遍学生做不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片和不同事物的观察,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周围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激发探究兴趣,初步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体验活动。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教师引导启发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教具准备:(1)课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观察的相关资料。
(2)收集有关测试观察力的相关图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1)课前通过上网、访问等方式,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2)收集有关测试观察力的图片。
(3)将苹果、梨、香蕉、橘子等水果带到学校。
3.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建议: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评价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突出自我参照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六、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一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3分钟)
教师走上讲台放下教材提问:老师今天要考考同学们,刚才老师进来时哪只手里拿着书?(左手或右手)
教师重新再从门口走一遍。
学生自由回答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有鲜花、有绿树、五彩缤纷,十分美丽。
要想走进生活,了解生活,就离不开观察。
观察是同学们获取信息的重要的渠道之一,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你知道有哪些观察方法?怎样进行观察?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观察的学问”吧!
板书课题:观察的学问
(设计意图:以谈话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师生互动,分组汇报(7分钟)
分小组讨论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问题:(1)观察有哪些方法?(2)如何养成观察的习惯?(3)使用放大镜观察东西是否看的更清楚呢?
分小组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观察法的资料,对观察法进行初步的了解。
(三)自主探究,明确方法(12分钟)
观察既要抓住事物的全面特征,又要关注它的局部特点。
观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观察的事物、观察的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观察方法,这样会受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5分钟)
提问: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下面两幅图这两幅图中A、B、C、D哪一处不同?
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我们小组认为C部分不同。
我们是按照从A、B、C、D图每一块比较发现C图不想同的。
我们组是从D、C、B、A的顺序观察的。
……
师生评价:同学们,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观察的仔细吗?(仔细)
你们真是“火眼精金”老师就奖励你们一颗“火眼金睛”观察星。
总结: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像这幅图我们可以按照A、B、C、D,也可以按照D、C、B、A的顺序进行。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事物呢?
(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事物,这样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2、抓住特点进行观察(7分钟)
观察不同的事物,除了按照一定的顺序还有其它的观察方法,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能说出它们的样子吗?
分小组交流汇报。
(因为小狗的种类很多很相似,所以要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来描述。
)
总结:我们不仅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还可以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观察。
我们观察不同的事物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入手。
课件出示:
(1)观察课桌可以从、、方面入手。
(2)观察同学可以从、、方面进行描述。
(3)观察一件感兴趣的事,可以从、、等角度进行。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在学习与探究环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让学生主动对知识技能进行构建,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但综合实践活动又离不开必要的引导,这里的引导,要建立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合作探究交流仍然无法掌握、获得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引导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
)
(四)实践体验,深化认识(13分钟)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的方法,下面请大家来实践体验一下,测测自己的观察力。
测测你的观察力(6分钟)
投影显示第三页四幅图。
(提示:观察时,可以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
)
分小组合作进行,自主选择主题,说出你观察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整理出书面材料,请学生们自己表达。
观察水果,填写表格(7分钟)
学习指导语:水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下面就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不同的水果的特点吧!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小组合作完成。
(投影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同学们对这一小组的观察报告有何评价?
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适时总结:通过对各种水果的颜色、外表、形状以及味道等特点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我们对这些水果又多了一些了解,真棒!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
(五)总结交流,分享收获(5分钟)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观察实践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可以谈自己对观察学问的心得,也可以谈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收获。
)
填写自我评价表。
(设计意图: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老师、同学。
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的,可以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
八、板书设计
观察的学问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观察的方法
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老师的引导对图片、事物的观察探究,明白什么是观察以及观察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与老师的引导,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