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分类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翼手目动物生物学杨帆 200900140147

09级生物工程<2>班

中国翼手目动物生物学

翼手类(Order Chiroptera)是哺乳动物中最为神秘的类群之一。它们也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真正具有空中飞翔能力的动物,而且多数物种还具有回声定位功能。翼手目分布十分广泛,除南极洲之外全球几乎任何地方都有分布,其数量约占整个哺乳动物种类的20%。翼手目在中国共有7 科30 属120 种,占世界的118% ,种类十分丰富。

翼手目是一群古老而特化的种类,是由古食虫类演化而成的一支能飞翔的兽类。前肢特化为翼,故有翼手类之称。第一指很短,不包围在翼膜内,具有钩爪。第二-第五指很长,尤以第三指特别长,至少相当于体长。各指之间有翼膜,前自肩部,沿体侧与后肢相连。后肢短,而发生扭转,使膝关节向后,足掌朝前,具五趾和钩状的爪,适应于悬挂身体。跟部还有软骨质或骨质的距,后肢间有股间膜。大多数种类具长尾,完全或部分地被包于股间膜。眼小,耳大,有耳屏或无。鼻端具鼻叶。毛柔软。骨骼的愈合程度高,坚固而轻。咽颅较短。前颌骨小,且骨化不完全。眶后显著收缩,眼眶与颞窝相连,听泡特别发达。门齿退化,犬齿长而大,具基脊,为典型的肉食型。前臼齿在前的两枚为圆锥形单尖齿,最后的一枚显著增大。臼齿具两齿根,三角形或四方形。瘤切型齿尖,具W形外脊。肩带发达,胸骨具龙骨突起,锁骨发达。雄性具阴茎骨。夜行性。

蝙蝠栖息于岩穴溶洞、岩石缝隙、房檐瓦缝、树洞或树冠下。温带生活的蝙蝠或有冬眠习性,或迁飞至较温暖而有食料的地区越冬。通常秋季交配,精子在雌体生殖道内越冬,至春末产仔,每产常为1仔。主要在夜间活动,大多数蝙蝠依靠特有的回声定位能力判定外界物体及其自身的位置。由口腔或鼻部发出的高频短波可达30~100千赫,被外界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可由蝙蝠的耳朵接收。各类蝙蝠所发出的声波不同。食果蝠视觉较好,能不依赖回声定位而在弱光下飞行。蝙蝠的飞行速度约为15~50公里/小时。翼膜狭长者的飞行速度高于翼膜宽短者。

1.我国蝙蝠的种类及分布

1.1我国蝙蝠的种类

中国的蝙蝠究竟有多少种, 由于分类学家的分类方法、原则及具体种和亚种界定的差异而说法不一( 表1)。

1.1.1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体一般较大,第1、2指有爪,眼大,臼齿齿面平滑,

具有纵沟。除个别种类外,一般无回声定位能力。一般以果实为食,对果园有害,有

的以花蜜和花粉为食,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狐蝠、果蝠、犬蝠等。

1.1.2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体较小,仅第1指具有爪,眼小。臼齿具锐齿尖。耳翼

手目骨骼廓外一般有耳屏。能发出超声波,有回声定位能力。一般以昆虫为食,对人类有益,如蝙蝠、大耳蝠、菊头蝠、蹄蝠、鼠耳蝠等。此外,有少数特化为能吸牛、马或人血的吸血蝠,食鱼的食鱼蝠,还有吃花蜜和花粉的长鼻蝠等。本目种类较多,全世界约有900种,仅次于啮齿目。

蝙蝠科是小蝙蝠亚目下的一科,约有300多种。

蝙蝠科:棕蝠属梓蝠属伏翼属拟伏翼属长翼蝠属宽耳蝠属南蝠属山蝠属长耳蝠属斑蝠属黄蝠属扁颅蝠属蝙蝠属鼠耳蝠属毛翼管鼻蝠属

管鼻蝠属彩蝠属

狐蝠科:长舌果蝠属小长舌果蝠属犬蝠属狐蝠属果蝠属球果蝠属

菊头蝠科:菊头蝠属

蹄蝠科:三叶蹄蝠属无尾蹄蝠属蹄蝠属

假吸血蝠科:假吸血蝠属

鞘尾蝠科:墓蝠属

犬吻蝠科:犬吻蝠属

1.2我国蝙蝠的地理分布

我国的翼手目有90多个物种,环境因子对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和种数密度分布的有很大的影响。

按其影响程度大小,影响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的连续型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平均气温、大于零度日数、一月份平均气温、无霜期日数、年降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七月份平均气温、海拔高度和年日照时数,其中年日照时数和海拔高度为负影响; 影响翼手目种数密度分布的决定环境因子是年降雨量,但年平均气温也有明显作用。作者认为,气候因子影响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的机制是限制性因子的作用,受冬眠和活动及摄食时间长短的限制,而种数密度分布则决定于环境资源的丰富度,即主要受到由降雨量决定的食物种类多少的影响。另外,对类别环境因子的研究表明: 植被类型对翼手目的种数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具有多洞穴特点的喀斯特和火山熔岩地貌具有较多的翼手目种类,但红层地貌由于分布于南方和分散分布的特点而具有最高的翼手目种数密度。

图1 中国翼手目动物的分布点 (由张荣组等 1997 资料绘制) 中国翼手目90 个种的地理分布如图1 所示。从1 339 个翼手目动物的分布栅格(10 ×10 km2)提取的9 个环境变量计算得到的相关矩阵(表2)可以看出,年日照时数和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两者与其它7 个环境因子均为负相关,说明这两个因子的变化与其它因子呈相反趋势。年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七月份平均气温、无霜期日数、一月份平均气温和大于零度日数这7 个因子均呈正相关,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

表2 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影响环境因子的相关矩阵

2.翼手目动物的生态学特征

2.1栖息地

按蝙蝠的栖息环境可分为3 个类型:

2.1.1洞穴型在洞穴中和石缝中栖息、繁殖及冬眠的种类。主要包括菊头蝠科( Rhinolophidae)

和蹄蝠科(Hipposideridae) 的所有种类。

2.1.2房屋型在房屋的屋顶、墙缝等处栖息、繁殖和冬眠的种类。主要有中华山蝠

( Nyctalusveluti -nus)、伏翼属的一些种类。

2.1.3树栖型在树洞、树缝或竹内栖息、繁殖和冬眠的种类。主要有伏翼属的部分种类、扁

颅蝠( Ty lonycter is p achyp us)。

2.2食性

2.2.1食果性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蝙蝠一般以野果为食, 如无花果、木棉、胡椒的果实。

此外, 它们也取食一些栽培果树如芒果和桃等。如果蝠属( Rousettrus )。

2.2.2食蜜性主食花蜜和花粉。此类蝙蝠的舌长且细有很大的伸展性, 可伸入花管中吸蜜, 如

长舌果蝠( Eonycter is spelaea)。

2.2.3食肉性主食其他蝙蝠、小型啮齿类和小鸟。如印度假吸血蝠( Megadrmalyra) 。

2.2.4食虫性以夜间活动的鳞翅目( Lepidoptera)、双翅目( Diptera) 等农林、卫生害虫为食。

主要包括犬吻蝠科( Molossidae )、菊头蝠科、蝙蝠科( Vespertilionidae)、蹄蝠科的一些种类[ 13]。蝙蝠的食量惊人, 一个20g 的蝙蝠在一夜便能够吃掉5~10g。

2.3昼夜活动节律

蝙蝠的昼夜活动节律在不同地区因气候不同而异。绒山蝠( Nyctalusnoctula ) 在6~ 7 月,傍晚无雨时,一般多在17:30~ 20:00 飞出活动,黎明4:00~ 5:30 返回栖息处。8 月下旬以后,多在17:50~ 19:00飞出,全部归回时在5:00~ 5:50。

2.4冬眠

许多生活在温带和亚热带的蝙蝠因冬季气温的降低和食物的减少而冬眠。它们大多从11 月上旬开始,到12 月上旬的一个月左右时间,先后进入冬眠状态。随着气温的下降,蝙蝠的皮脂积累不断增加。同时,蝙蝠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并且,蝙蝠的体温下降,呼吸与脉搏频率降低,减少能量消耗,度过不良环境。

越冬蝙蝠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居民点越冬的蝙蝠对低温的抗逆性较强,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较低,通常在相对湿度60%左右。岩洞中越冬的蝙蝠对温度的要求较为复杂。当蝙蝠深眠期时,大多分布于洞温10~ 16℃的洞段,少数个体可在洞温为4℃和22℃的洞段冬眠, 可见其有的冬眠环境温度比居民点的高。但其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 通常相对湿度为925% ~96%。蝙蝠越冬的方式也各异。居民点越冬的种类如小伏翼,一般是单只或数只挤缩在墙缝、屋檐和阁楼杂物堆内冬眠。岩洞中越冬的种类,冬眠时栖息习性比较复杂多样。栖息的岩洞部位不同:一类是潜匿在洞顶岩缝中冬眠,如宽耳犬吻蝠( Tadaridateniotis ) 多是雌雄成对或3~ 4 对同栖于一条岩缝深处;另一类则悬于洞的顶壁上冬眠, 主要有菊头蝠类、鼠耳蝠类等。

2.5繁殖与育幼

蝙蝠一般在秋季发情交配,经冬眠后,于次年夏季产仔,每胎1~ 4 只。许多蝙蝠有育幼和哺乳期雌雄分穴的习性,一般由雌性个体单独抚育幼体。中华山蝠的幼蝠一般不择母体,而母蝠则只哺育自己的幼仔。中华山蝠幼体刚出生时,体裸无毛,除翼、耳、吻部皮肤黑色略带红外,其余皮肤肉红色,有皱褶,双耳向后紧贴在头侧颞部,闭眼。但出生后生长迅速,4 周龄开始学飞,5 周龄能独立飞翔。

2.6蝙蝠的回声定位

根据蝙蝠所发出的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FM 蝙蝠和CF/ FM 蝙蝠。所谓FM蝙蝠就是利用调频信号进行回声定位的一类,该类占回声定位蝙蝠的大多数,如白腹管鼻蝠( Murina l eucogaster ) 和萨氏伏翼(Pip istrellussavi i )等。所谓CF/ FM 蝙蝠是指回声定位的信号持续的时间可达30~ 60ms 乃至200ms,信号的主要部分是由一个约80kHz 的恒频( constant frequencyCF) 组成,在该信号尾部则是一个向下扫描的F信号,持续约2~ 6ms,频率下降2~ 25kHz 的一类蝙蝠。但研究进一步发现,CF 信号也有时程较短的,短至8~ 10 ms以下的。因此,该类蝙蝠又进一步被分为两个亚型:长CF/ FM 蝙蝠如大蹄蝠和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