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创新题目开题报告案例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新颖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新颖](https://img.taocdn.com/s3/m/2621460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d.png)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新颖一、引言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不再是被 passively 告知知识,而是被鼓励 actively 探索和研究问题。
研究性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在自选的兴趣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培养其探索、动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本文将为高中学生提供一个新颖的研究性课题范例,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并提供一种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背景本课题旨在探究如何利用植物生长状况来预测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之一。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诸多影响。
因此,如何及早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植物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植物生长状况来预测城市的空气质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事前了解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四、方法和过程1.样本收集:从不同城市选择若干个样本点,以代表不同的城市空气质量水平。
然后在每个样本点选择数种常见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
2.数据收集:记录每个样本点的气象数据,例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同时记录每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的颜色和形态等。
3.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到的数据,首先对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城市空气质量的基本情况。
然后将植物生长状况与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和关联分析,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4.模型构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建立一个预测模型,通过植物生长状况来预测城市的空气质量。
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
5.评估和改进:对模型进行评估,验证其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
五、预期结果我们预计通过植物生长状况来预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是可行的。
通过对植物生长状况和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的生长情况与空气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如果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种关联性,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模型来预测城市的空气质量。
开题报告创新
![开题报告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443eb1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f.png)
开题报告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是推动进步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科技创新、商业创新还是社会创新,都是以开拓新的思路、方法和观念为基础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创新的重要性,并辅以案例分析,展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创新与人才培养创新需要有创新型人才的支持。
人才是推动创新的核心要素,他们具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能够勇于冒险、接受挑战,并通过创造性的思考解决问题。
因此,人才培养是实现创新的基础。
通过创新教育和培训,学生将被培养成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后备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新知识和创新成果。
案例分析:世界顶尖科研机构——麻省理工学院(MIT),以其独特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出众多科技创新领域的杰出人才。
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坚实的学科知识,还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实践。
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的勇气,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一个孕育创新精神的温床。
二、创新与商业发展创新在商业领域有着明显的重要性。
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提供颠覆性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创新带来的产品创造和流程优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案例分析:苹果公司作为一个具有创新基因的企业,不仅在技术领域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如推出了iPhone等革命性产品,还在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赋予其独特的特点。
这种创新精神使得苹果能够持续引领市场趋势,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
三、创新与社会进步创新对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时,创新能够为社会提供解决方案,推动社会发展。
创新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同时,创新还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并推动社会转型。
案例分析: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通过手机上的各种应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便捷支付和社交娱乐,这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商业、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上海市中学生科创课题案例
![上海市中学生科创课题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a31e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f.png)
上海市中学生科创课题案例上海市中学生科创课题案例导语: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中学生科创活动则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关键环节。
上海市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之一,积极推动中学生科创课题案例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舞台。
本文将通过介绍若干上海市中学生科创课题案例,深入探讨中学生科创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上海市中学生科创课题案例介绍1.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医疗助手》该课题由上海某中学的李明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
该智能医疗助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通过与医生的深度学习,该助手能够精确诊断常见疾病,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该课题不仅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也有实际应用价值,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
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这个课题由上海市一所实验中学的王小伟同学带领团队完成。
他们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进行追踪和记录。
该系统不仅可以准确追踪食品的来源和质量,还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避免食品欺诈等问题。
该课题获得了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文化体验平台》该课题由上海市一所优秀中学的陈静同学领导团队完成。
他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了一个沉浸式历史文化体验平台,让人们能够通过VR设备亲临历史场景,与历史人物互动。
这种体验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还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二、中学生科创课题案例的评估与展望中学生科创课题案例的评估应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进行考量。
深度方面,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是评价标准的重点。
科学性要求课题具备一定的研究深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性则要求课题能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产生新的发现或解决方案;实用性要求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
中学创新写作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创新写作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cf980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1.png)
中学创新写作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被越来越多地视为一项基本技能。
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业、社交、职业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写作思维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中学生的写作教学大多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摸索,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缺乏创新。
而创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可以为中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写作体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诉求和探索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创新写作教学的探究,探讨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指导如何诱发创新性写作思维,进而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本研究着眼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旨在探究以下内容:1. 中学生写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2. 创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手段和策略。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教育观察法和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设计如下的研究步骤:第一步:调研文献,搜集相关的写作教学理论、方法和案例,并深入反思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效性。
第二步:通过问卷调查、询问个案、访谈等多种方式,调研中学生的写作现状,了解他们的写作习惯、思路、技巧等方面的情况,针对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步:通过教育观察法,观察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和实践效果,并分析对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的影响。
第四步:在实验室设置不同的写作教学实验组,采用新型的写作教学模式,以探究其对于中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实际效果,同时结合教师推荐文集,鼓励学生主题创作。
第五步:基于上述调研和实验,总结中学创新写作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出完善的教学方案,并检验其实效性。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本文的预期成果为:1.系统、全面地梳理中学生写作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总结创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和策略,探寻合适的教育课程和教学设计,提高中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探究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手段和策略,并分析其实际效果;4.加强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个性的角度思考和创作作品,促使中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0442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b.png)
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 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正逐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向“素质教育”模式。
在此背景下,数学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理念和形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中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业量大,学生负担重;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研究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本课题通过研究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旨在解决现有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2.1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形式,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创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为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2 研究内容1. 分析现有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及成因;2. 梳理国内外数学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3. 提出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形式;4. 设计实证研究方案,验证创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5. 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推广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3.2 技术路线1. 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数学作业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其经验和教训;2. 实证研究:设计中学数学作业创新的实证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3.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作业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剖析;4. 总结提升: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推广建议。
四、预期成果与研究期限4.1 预期成果1. 提出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形式;2. 验证创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3. 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学数学作业设计创新理论体系。
4.2 研究期限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b57e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3.png)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初中语文课程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直致力于设计创新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然而,目前对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探索。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索并研究初中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我们将尝试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通过设计个性化、趣味性强的语文作业,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探究精神。
研究内容1. 分析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和问题;2. 探索和研究创新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思路和方法;3. 实施设计的语文作业,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4. 总结创新语文作业设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探索和实施:1.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和问题;2. 实地调查:通过访谈和观察,了解教师和学生对现有语文作业的看法和反馈;3. 教学实验:设计一系列创新的语文作业,并在不同班级进行实施;4. 数据分析:收集和整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效果,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来评估作业设计的效果。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改进和创新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设计个性化、趣味性强的语文作业,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综合能力。
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参考和启示,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了解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和问题,确定创新思路和方法,制定教学实验计划;2. 第二阶段:进行教学实验,实施创新的语文作业设计,并收集相关数据;3.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4. 第四阶段:答辩和论文撰写。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得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效果。
中学教研活动创新案例(3篇)
![中学教研活动创新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c7c92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3.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教育正逐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向能力培养型教育转变。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创新案例。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掌握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方法;2. 促进教师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3. 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项目式学习模式。
三、活动内容1. 项目选题与设计本次教研活动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选取了以下项目:(1)绿色出行:研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出优化方案;(2)垃圾分类:探索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3)节能减排:研究城市节能减排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2. 跨学科合作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我校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优秀教师,共同参与项目研究。
各学科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提出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
3. 项目实施与指导(1)学生分组:将学生按照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每组5-8人,每组选出一个组长;(2)制定计划:各小组根据项目要求,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步骤等;(3)资料收集: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项目所需资料;(4)项目实施:各小组按照计划开展项目研究,教师进行指导;(5)成果展示:各小组以PPT、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项目成果。
4. 评价与反思(1)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和项目成果的质量;(2)反思与总结:各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成果1. 学生方面: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教师方面:教师通过跨学科合作,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3. 学校方面:学校对项目式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503c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2.png)
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依据随着现代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意味着今天的中学生需要培养出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化学实验作为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往往是照本宣科的,缺乏具体实践操作的引导和培训,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来发展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2. 探讨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3. 建立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对模式进行实验验证,评价其效果。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1. 分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将解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包括其中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设备等,分析当前的问题,包括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对理论内容缺乏深入了解以及探究化学问题时缺乏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为之后的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导向。
2. 探讨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本部分将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调查问卷等途径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新建实验课程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如何引导创新思维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收集中学生的反馈意见,交流中小学生的发展思考。
3. 建立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部分将根据前期研究的实验基础,建立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围绕着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实验论文的写作,发布和展示展开,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善于挑战、改进方案以及探索新的思维模型。
4. 对模式进行实验验证,评价其效果。
本研究将使用实践验证的方法对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课前、实验课中、实验课后的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评价,以检验所研究的实验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作用。
浅谈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浅谈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af19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6.png)
浅谈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创新作文是指在叙事、描写、议论等常规写作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创造性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作者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但是,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写作表现大多数只是在基础能力的巩固和提高方面,很少具备创新意识。
因此,加强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对于推进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和文学教育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旨在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实践的经验,促进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1. 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理论基础2. 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现状分析3. 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使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现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来验证培养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1. 探究中学生创新作文的本质和特点,深入了解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内涵和外延。
2. 分析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现状,把握中学生在创新作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 探讨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为提高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4. 加强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推动文学教育的深化,提高中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六、研究结论通过对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入手。
可以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相互协调地推进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提高。
3. 中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创新实验开题报告doc
![创新实验开题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68776958f12d2af90242e6e5.png)
创新实验开题报告篇一:创新实验开题报告创新实验开题报告题目:纳米碳化钨的制备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班级:材料122、材料123、材料124 学号:36、56、30 、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年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纳米材料自问世以来, 因其具有特异的性能, 几乎渗透到各个学科和各个工程技术领域, 引起了世界性的开发热潮。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都有国家级的纳米材料研究计划和实验中心。
硬质合金被誉为“工业的牙齿”。
近几十年来, 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使用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 轻质强韧材料的使用日渐增多, 加工难度日益增大,碳化钨粉(WC)是生产硬质合金的主要原料。
纳米晶硬质合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工具材料, 它是以纳米级的WC 粉末为基础原料, 在添加适当粘结剂和晶粒长大抑制剂的条件下, 生产出的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韧性的硬质合金材料, 其性能比常规硬质合金明显提高,在难加工金属材料刀具、电子行业的微型钻头、精密模具、医学等领域已呈现出越来越广泛的用途。
碳化钨的晶粒尺寸决定了硬质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其性能将会得到显著提高,如果我们将碳化钨粉的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碳化钨的强硬度,弹性模量以及耐磨性都会有个更高层次的飞跃,以使得所得硬质合金强韧性都会得到改善。
另外, 碳化钨因其具有类似铂的表面电子特性, 因此被用来代替铂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应用在某些有机反应中。
WC的制备方法、表面组成与结构等对催化活性均存在较大的影响[1] , 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WC晶粒细化, 达到微米及纳米级以增大其反应的真实表面积, 提高WC及其复合物的催化活性。
但由于制备碳化物时碳化物表面因附有一些未反应的游离碳而减少了有效接触面积而导致催化效率的降低,这也是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决的难题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923年德国的Schroter发明了碳化钨硬质合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又发现烃可在碳化钨上发生氢解,碳化钨因其具有类似的表面电子特性,因此而被用来替代铂等贵重金属作为催化剂运用在某些有机反应中;自人们认识到纳米材料的优越性以来,制备纳米碳化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创新性作业开题报告
![创新性作业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276fe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6.png)
创新性作业开题报告创新性作业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许多学校开始引入创新性作业。
本次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我对创新性作业的理解和计划,并探讨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二、创新性作业的定义和目的创新性作业是指在传统作业形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创新性作业的特点1. 自主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主题和形式,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多样性:创新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研究报告、实验设计、产品设计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3. 实践性:创新性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想法。
4. 合作性:创新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合作交流和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创新性作业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性作业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性作业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合作交流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五、我的创新性作业计划我计划以科学实验设计为创新性作业的形式,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
我将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设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我将运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改进实验设计和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实验结果。
《第二课堂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探究》开题报告
![《第二课堂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探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2fc8f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b.png)
《第二课堂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探究》开题报告<《第二课堂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探究》开题报告》一、开题说明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创新意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一个社会的发展的关键。
在中学,科技教育也在逐步成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它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很多限制,这就促使学校采用第二课堂的方式来提高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了。
因此,本研究将以第二课堂的模式,来探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研究意义推动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投入,是前景无限的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
本研究将深度剖析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实施方法和措施,并全面探究第二课堂对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的效果,为发展中国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第二课堂的活动,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聚焦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第二课堂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实施方式;(2)探究第二课堂对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的效果;(3)提出以政府、学校与家庭鼓励参与科技创新的建议;(4)分享与传播学习科技创新的经验。
四、研究设计本研究将采取以调查法和实地考察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最大程度的获取有效的客观数据。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1)梳理国内外有关科技创新教育的文献;(2)设计问卷,了解中学生科技创新课外活动参与情况;(3)实地考察,了解学校科技类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实际情况。
五、总结科技发展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推动力,而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聚焦第二课堂,探究如何通过学校以及家庭的努力来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为推动我国的发展,将技术的想法付诸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创新探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创新探究课题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74a69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3.png)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自然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自身的生活,也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耗已经导致了许多问题,比如水资源的短缺、土地的退化、空气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如果我们不改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那么地球的生态环境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其次,我们也需要反思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态度。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态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种态度导致了我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无度地浪费和挥霍。
最后,我们也需要改变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环保和节约资源。
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比如发展清洁能源、推广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也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自己和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总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改变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态度,改变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也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自己和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谢谢大家!。
中学创新教育案例(2篇)
![中学创新教育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e8a45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a.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育在创新教育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本文将以某中学为例,探讨中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二、案例介绍某中学是一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普通中学,学校秉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将从学校整体创新教育策略、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介绍该校的创新教育案例。
1. 学校整体创新教育策略(1)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学校将创新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优化课程体系。
学校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特色,构建了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学科课程为基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创新教育水平。
(4)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 课程设置(1)学科课程。
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了特色课程,如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3D打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开设了科学实验、社会实践、艺术欣赏、体育竞技等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新,激发创新潜能。
(3)校本课程。
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和地方资源,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如环保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 实践活动(1)科技节。
每年举办科技节,开展各类科技竞赛、科技展览、科普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2)创新实验室。
学校建设了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创新能力。
(3)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青少年创新教学实践案例(3篇)
![青少年创新教学实践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b5b32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f.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STEM课程(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案例以“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为主题,探讨如何在青少年中开展创新教学实践。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案例实施(一)课程设计1. 课程内容: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包括机器人基本原理、传感器应用、编程控制、机械结构设计等。
2.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
3. 教学资源: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如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同时引入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二)教学过程1. 项目启动:教师向学生介绍项目背景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讲解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对项目有初步的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让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项目角色,如组长、设计师、程序员、工程师等。
3. 方案设计:每组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讨论和方案设计,包括机器人功能、结构、控制方式等。
4. 制作与调试: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机器人制作,并进行调试,确保机器人能够正常运行。
5.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完成机器人制作后,进行成果展示,包括机器人功能演示、项目心得分享等。
四、案例效果(一)学生成果1. 学生成功制作出多种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如自动跟随机器人、垃圾分类机器人、家居服务机器人等。
2. 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掌握了机器人基本原理、传感器应用、编程控制、机械结构设计等知识。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学科技创新活动实践案例
![中学科技创新活动实践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e7f6e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5.png)
中学科技创新活动实践案例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了鼓励学生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许多中学开展了各种科技创新活动。
本文将以某中学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为例,对中学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一、科技创新活动背景及目的某中学定期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旨在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创新的科技解决方案。
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科技能力培养,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该科技创新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阶段,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每个队伍提交一个科技创新项目的提案,包括项目的背景、目的、方法等内容。
经过初赛评审,优秀的提案将被选入决赛。
决赛阶段,进入决赛的队伍需要进行完整的科技创新项目实践。
他们需要撰写完整的实验方案,并按照方案展开实验操作。
在实验阶段,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获得指导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三、实践案例分析: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以小组成员张三和李四为例。
他们的科技创新项目是设计并实现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旨在解决城市垃圾分类的困难和不便。
1. 项目背景和目的由于城市垃圾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垃圾分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为了改善垃圾分类效率和减少人工错误分类的问题,他们决定开发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利用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垃圾的自动分类。
2. 方法和实施步骤张三和李四首先进行了大量文献调研,了解了智能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然后,他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选型、系统结构和数据采集方式等。
在实践阶段,张三和李四购买了所需硬件设备,并进行了系统的搭建和测试。
他们通过收集大量的垃圾图像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训练和优化,以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结果和启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张三和李四成功实现了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原型,并在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中展示了他们的项目。
中学生创新题目开题报告案例
![中学生创新题目开题报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19b936a300a6c30c229f99.png)
开题报告案例案例一:《电动自行车刹车能量收集器》开题报告摘要:本产品主要是通过对电动自行车刹车时的能量的收集和储存,达到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本产品的主要特点是环保,无污染,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影响原车的结构和安全性。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能量收集、能量储存一、立论依据电动自行车的主要好处:1、成本低;2、操作简单;3、经济环保。
因而电动自行车的拥有量在全国的各大城市急剧上升,但是当前电动自行车的一个主要缺点就是:一次全充电所行驶的路程有限,一般电动自行车的标称行驶路程为50公里,但是实际行驶能力并达不到标称值。
针对这个问题,电动自行车开发商的主要解决途径是增加电池的容量和改变电池的性能,这在现阶段有一个技术可行性和成本问题,如何能够在相同电池量的情况下让电动自行车行驶得更远,无论是从环保,还是从资源的有限性方面都是一件值得尝试和推广的事情。
由于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难免要刹车,当刹车时车的动能就白白在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掉了,因此我们想通过回电动自行车刹车时的能量,并将其储存起来用于其行驶,从而达到提高电池的能量利用率的目的。
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⑴研究目标:通过对电动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进行研究,采用有效的方式收集电动自行车刹车时的能量并将之储存起来用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然后通过对样品的实验测试制作出产品,并进行推广和生产。
⑵研究内容:对现有电动自行车的一次行驶能力进行调研。
对各种电动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考察。
分析电动自行车中采用刹车能量收集和储存的可行性。
现有电动自行车是否有能量收集储存功能。
制作出一个样品,经过对样品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测试。
将样品装到电动自行车上进行对比测试。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对样品进行改进并进一步测试。
对样品的成本和经济性进行分析。
将样品申请专利并投入生产。
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高效地收集自行车刹车时能量并储存收集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⑴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制作实践。
开题报告文学创新案例
![开题报告文学创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7060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0.png)
开题报告文学创新案例文学创新案例: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小说创作中的应用一、引言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文学创作者带来了新的创作空间和方式。
通过将读者置身于虚拟的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并推动文学作品的创新。
本文将探讨几个非同寻常的文学创新案例,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如何在小说创作中催生出新的可能性。
二、虚拟现实技术与小说创作的结合1. 小说游戏: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小说创作中,创造出游戏化的阅读体验。
读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入小说中的虚拟世界,与角色互动、进行决策,甚至改变故事的发展。
这种结合不仅增加了读者的参与度,还为作者展示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2. 虚拟写作工具: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作家提供创作的虚拟环境,通过与作品中的角色进行互动,帮助作家更好地理解并描绘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作家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背景,提高创作的真实感和写作的效率。
三、文学创新案例探析1. 《千新罗》VR小说:作者在该小说中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一个迷人的虚拟世界。
读者可以通过VR设备进入小说中的虚拟城市,与主人公一同探索城市的历史和秘密。
这一创新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VR技术为小说赋予了更加真实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2. 《噩梦之鼠》VR写作工具:该作品的作者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一个恐怖的虚拟环境,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写作。
通过戴上VR设备,作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角色面对恐怖场景时的真实情绪,进而更加生动地描绘角色的心理状态。
这一虚拟写作工具使得作家在创作中能够更好地捕捉到情感和细节。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小说创作中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虚拟现实技术在小说创作中带来了较大的创新和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设备的高昂成本限制了其普及。
其次,小说创作者需要克服技术和创作理念的融合难题,确保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噱头,而能够真正增强作品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集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⑴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制作实践。
⑵技术路线:
调查访问(用户、厂家、商家、专家)查阅相关资料
决策确定制作方案制作样品对样品进行对比测试
改进样品再进行对比测试申请专利并投入生产
⑶实验方案:
收集资料:调查电动自行车用户;调查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商
5、研究计划
2004年2月-2004年4月:提出设想,进行申报,并撰写开题报告。
2004年5月-2004年7月:进行相关调查研究。
2004年8月-2004年11月:设计模件,并制作模型。
2004年12月-2005年1月:样品试用,收集数据。
2005年2月-2005年4月:根据试用效果分析,改进形成产品,并申请专利,进行推广。
分析电动自行车中采用刹车能量收集和储存的可行性。
现有电动自行车是否有能量收集储存功能。
制作出一个样品,经过对样品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测试。
将样品装到电动自行车上进行对比测试。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对样品进行改进并进一步测试。
对样品的成本和经济性进行分析。
将样品申请专利并投入生产。
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并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专访一些自行车制造专家、工程师进行能量收集和储存方案的设计。
设计制作模型,投入试用;
收集试用效果数据,改进并形成产品;
⑷可行性分析:
这种技术在丰田的一新款汽车上己经投入使用,这一方面说明其技术上是可行的,同时也说明这是今后交通工具的一种发展趋势。且由于普通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在中国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拥有大量用户,因而拥有相当广阔的市场前景。
时代的步伐在前进,人们常常白天忙于工作、学习,晚上才有空闲时间活动、锻炼。喜欢羽毛球运动的人们在晚上只能到羽毛球馆或光照条件好的空闲场地打球。羽毛球馆少、收费高,光照条件好的空闲场地较难找到。这对喜欢羽毛球运动的人们来说是个大难题。如果有一套能发光包括球、拍、网等在内的夜光羽毛球运动器材,那么就能在光线很差的地方打球了。从网上查询得知,现在已出现夜光羽毛球,无夜光羽毛球拍和夜光羽毛球网,夜光羽毛球的发光部件为发光二极管、电池、开关等,成本高,而羽毛球属于易耗品,打一小时的球损坏二到三只羽毛球很正常,但发光二极管却不容易坏,造成浪费。另外,羽毛球拍如果能发光,就能看到挥拍的动作,加上发光的球网,能增加打球的乐趣,效果更好。我打算制作一套包括球、拍、网等在内的夜光羽毛球运动器材,有两个设计方案,和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型夜光羽毛球相比有很大改进,具体见下表: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⑴研究目标:通过对电动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进行研究,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然后通过对样品的实验测试制作出产品,并进行推广和生产。
⑵研究内容:
对现有电动自行车的一次行驶能力进行调研。
对各种电动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考察。
开题报告案例
案例一:
《电动自行车刹车能量收集器》开题报告
摘要:本产品主要是通过对电动自行车刹车时的能量的收集和储存,达到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本产品的主要特点是环保,无污染,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影响原车的结构和安全性。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能量收集、能量储存
一、立论依据
电动自行车的主要好处:1、成本低;2、操作简单;3、经济环保。因而电动自行车的拥有量在全国的各大城市急剧上升,但是当前电动自行车的一个主要缺点就是:一次全充电所行驶的路程有限,一般电动自行车的标称行驶路程为50公里,但是实际行驶能力并达不到标称值。针对这个问题,电动自行车开发商的主要解决途径是增加电池的容量和改变电池的性能,这在现阶段有一个技术可行性和成本问题,如何能够在相同电池量的情况下让电动自行车行驶得更远,无论是从环保,还是从资源的有限性方面都是一件值得尝试和推广的事情。由于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难免要刹车,当刹车时车的动能就白白在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掉了,因此我们想通过回电动自行车刹车时的能量,并将其储存起来用于其行驶,从而达到提高电池的能量利用率的目的。
3、作品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环保高效,通过这个装置能够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并且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影响。
简单安全:本作品成本低廉,效果好,且不会对电动自行车原有的安全性和结构产生不良影响。今后并可通过改造应用于普通自行车或汽车。
4、预期效果
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在刹车时的能量回收并储存。
形成产品,进行市场推广。
四、研究工作与分工
指导教师宏观把握;牛声爽负责直接前往维修站进行调查;刘鹏负责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三人在取得大量可靠、有效信息后进行了实地测量与计算,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奠定了基础。
五、课题预期的成果
论文。
案例三:
《夜光羽毛球的研究》开题报告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器材 夜光 发光二极管 荧光
摘要:在光线不佳的场地是很难开展羽毛球运动的。研究开发可以在夜里打的羽毛球运动器材,目的是使许多人(上班的人和学生)能利用晚上充足的时间和空闲场地开展羽毛球运动。通过上网查询得知,目前出现的发光二极管型夜光羽毛球具有使用成本高、浪费资源等缺点,且无夜光羽毛球拍和夜光羽毛球网配套。我打算制作一套包括球、拍、网等在内的夜光羽毛球运动器材,并改进现有发光二极管型夜光羽毛球的缺点。
b.下楼梯及后门的设置移至车尾,下楼梯为直楼梯且与车体的宽平行,人员在上下楼梯时没有垂直坠下的危险。
c.楼下的四排坐椅改为三列或两列是楼下空间增大,在车轮处增加座位(改变方向),利用空间。
d.增加并使之人性化,合理化
e.司机前的挡风玻璃稍稍倾斜,在车体受碰撞时使挡风玻璃有一个缓冲的时间不至于撞碎,节约了钱财。
6、经费来源:学校拨款及自筹
案例二:
《对长春市公交双层车内部结构的改进研究》开题报告
一、题目的确定和研究目标
通过申报者的亲身经历发现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由于双层车的内部设计不合理造成了流通不畅的现象,通过内部结构的设计及改进,使双层车更好的为市民服务。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案
⑴基本思路即“双层车双楼梯”想法是人潮在上车时即迅速分流,解决堵塞现象,在不浪费空间的情况下更合理地利用。
⑵研究方法:我组人员初期在维修站及网上分别调查了,有关双层车的内部设计的资料,我们分头以及和老师一起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在取得大量的信息后进行了实地测量和计算,验证了一些设想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设计奠定了基础。
⑶方案及设想
a.在司机的后方即减震器处凸起部分作为旋转上楼梯,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前提下使人潮迅速分流。
f.反光镜的弧度增加,拓宽司机的视野。
三、工作的进度与安排
⑴2004年3月——2004年5月 提出问题,讨论,确定课题,调查,实地测量
⑵2004年5月24日——2004年7月 系统整理资料,提出并讨论方案和设想的科学性、可行性,确定论文框架
⑶2004年8月——2004年5月 将论文细化、充实,准备相关展示材料,参加省、全国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