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说课稿(压强)【全文】

初中物理说课稿(压强)【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八年级物理说课稿: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普定县鸡场中学李树平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和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

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

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

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想想议议”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生活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_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压强学情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是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本节内容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探究,是力和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以后探究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奠定了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力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具有力的初步知识和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熟悉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实验探究积极性高。

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抽象思维不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

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

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效果分析一、学生的参与状态。

本节课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课堂学习,如师生谈话、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大部分学生很投入地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分组学习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

二、学生的交流状态。

一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建立了有良好、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不同小组学生之间自愿互相交往,与人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

三、学生的达成状态。

1、限时作业得分率统计2、限时作业得分率分析通过以上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尚可,掌握较好的知识有压强的概念、压强的物理意义。

初中物理_第一节 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一节 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的概念,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1.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设计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与知识并重。

【教具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小桌、砝码、海绵等。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气球、短铅笔、海绵、细沙、小桌、钩码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躺在钉床上的人为什么不受伤?通过“钉床气功表演”这一神奇的现象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压强》)板书:压强学生观看图片并引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使用在学生意识中“不太可能”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并愿意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一)压力1.什么是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多媒体课件:播放不同情况下的压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出示问题:图中的压力的方向有什么相同点?什么是压力?压力的作用点在哪个物体上?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回忆力的三要素和作用效果是什么,并与图片结合:得出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设计意图:为后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作铺垫。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教师演示实验:“压力与重力”(多媒体课件:压力与重力的不同表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思考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1 压强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根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压强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体现压力作用效果的重要物理量之一。

压强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材料力学、热力学的核心概念。

《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要求只有四条,压强是其中之一,可见压强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占用重要地位。

与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相同,压强的定义采用的是比值方法。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中学生还将学习另一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在形成速度、密度概念的过程,为本章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样,理解压强概念,反过来有助于速度、密度概念的巩固、深化。

本节内容由“压强”“怎样减小和增大压强”两部分内容组成。

两部分内容彼此关联,只要学生对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顺利解决减小和增大压强的问题。

压强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策略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初中物理_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解读课本图13.1—1、13.1—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解读课本图13.1—4、13.1—5、13.1—6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⒈压力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让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初中物理_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材分析1.压强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2.本节由“压力”、“压强”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三部分内容组成。

3.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4.本节内容集视频体验、实验探究、计算、应用于一体,涉及的知识多、综合性强。

☆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压强概念及应用。

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公式的应用。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知识多、综合性强,学生缺少压强方面的生活体验。

☆教具和学具1.多媒体课件;2.小桌、海绵、砝码、铅笔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1.播放雪地行走视频。

2.观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想,做一做。

阅读、体验、思考。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进行新课(一)压力1.什么是压力2.压力与重力的关系1.师生共同分析以下几种情况物体表面受到压力的情形,并画出表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问:它们所受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2.总结什么是压力及相关知识:(1)压力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压力作用点:被压物体的表面。

(3)压力方向: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且指向受压物体内部。

(4)压力产生条件:物体之间接触且互相挤压(压力本质是弹力)。

3.请同学们分别画出上面几种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4.讲述并总结压力和重力的关系:聆听、分析、画图、总结。

聆听、总结、记笔记。

学习从实例中总结知识。

学习压力和重力的(二)压强1.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压强(三)怎样压力重力区别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产生原因挤压(本质是弹力)地球吸引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指向被压物体竖直向下作用点被压物体表面物体的重心联系固体自由静止在水平面时,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初中物理_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课《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气球、水槽、沙子、砝码盒、压力小桌等。

五、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我们前面刚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现在老师挤压气球时,手对气球有力的作用吗?如果手对气球有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是什么力?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引出压力的概念。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先给学生出示一张踩气球的活动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我和同事通过在气球上放木板的方法,让一位同事真正站在气球之上的视频,并提出为什么放上木板后气球没有被全部压爆,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达到激发学生目的探究热情。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作出猜想。

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用手掌和指尖压气球。

实验二:用两手的中指去挤压一个铅笔或圆珠笔。

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做,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有了活动体验,可以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明确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章第1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3. 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我们先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吗?思考感知让学生亲身感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

学习目标进行新课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一、认识压力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常见的力-压力;压就是挤压的意思,生活中有哪些是物体对物体的挤压作用。

列举三个例子画出重力与压力的示意图.并讨论压力的作用点与方向。

引导学生认识重力与压力的关系阅读讨论并举手回答小组合作并讨论聆听并记录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道本节课的要点是什么。

二、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提出问题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带领学生分析引导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参与实验思考回答根据力的平衡,两个手指受力相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教案第九章压强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学习压强的知识,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强调学生实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章共4节:1.第1节为“压强”,本节主要讲述压力、压强的概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2.第2节为“液体的压强”,本节主要介绍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3.第3节为“大气压强”,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的特点和应用;4.第4节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主要讲述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同时在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使学生能将物理与生活相结合.本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能通过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明确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会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会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结合生活实例来解释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原因;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连通器的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大气压的测定;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实际问题.本章课时安排【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8课时:第1节压强第1课时初步认识压强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2.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素养.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性笔、压力小桌、砝码、细砂、海绵及周边其它物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挑战中考训练”中的习题(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课件:厚厚的积雪,人们在雪地上玩耍,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而滑雪者穿着雪橇不仅不会陷入雪地,而且还能飞奔疾驰.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用两个大拇指顶住中性笔笔尖和笔帽,观察笔尖和笔帽陷入两个指头的深度,体验两个手指头的感觉.教师提问:问题一:雪地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问题三:捏住笔时,手指为什么会感到疼痛?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并思考、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雪地上留下脚印是因为雪地受到人的压力,手指感到疼痛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师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进压强的概念.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压强.【进行新课】知识点1 压力的产生及其作用效果1.压力的产生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在前面学习过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师:回答正确,人站在雪地对雪地有压力;手指顶住中性笔有压力,那压力如何产生的?生:人们走在雪地里,鞋底与雪地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形变产生了力;手指顶住中性笔,中性笔与手指间发生形变产生了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发生了形变.师:回答正确,由此可见,压力是弹力的一种,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也可以说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板书: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力产生的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互挤压而产生力的作用.3.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压力的大小与重力大小有何关系”,并讲解.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有何关系(多媒体课件)压力是弹力的一种,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作用点在重心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压力与重力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力,二者不能混淆.虽然压力与重力性质不同,但有的时候,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引起的,故它们的大小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观察下列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图甲:杯子(物体)放在水平支承面上,而且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时,压力是由杯子的重力引起的,大小上有压力F等于重力G;(2)图乙:图钉(物体)被压在竖直墙面上,物体对墙面的压力跟图钉的重力无关,只取决于外力——手作用在图钉上的力.(3)图丙: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着重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小明用10N的水平方向的力把重1.2N的黑板擦挤压在黑板上,并使黑板擦贴着黑板匀速直线下滑,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中作出黑板擦受力示意图,并标出各个力的大小.解析:在竖直方向上,黑板擦受到重力G和摩擦力f;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F和黑板对它的支持力N.由于黑板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受到的合力为零,即重力G与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压力F与支持力N是一对平衡力.答案:受力示意图如图乙所示,G=f=1.2N,F=N=10N.2.压力的作用效果师我们刚才看到小孩站在雪地里,双脚陷入雪里;运动员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却几乎没有陷入雪里;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用的力越大,皮肤陷入越深;用手指顶住中性笔的两端,笔尖、笔帽对手指有压力,笔尖扎进手指深些,笔帽扎进手指浅些.请大家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生1: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了形变.生2: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师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师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那么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可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师:那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请大家就利用自己手头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如海绵\,细砂\,砝码、压力小桌等)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如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小桌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板书: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说明你的探究结果:(1)探究的某一因素是__________;(2)选用的是图________;(3)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解析:比较图A与B,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不同,泡沫凹陷的程度不同,压力越大,凹陷越深.比较图C与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不同,泡沫凹陷的程度不同,受力面积越小,凹陷越深.答案:(1)压力大小(2)A与B(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或:(1)受力面积(2)C与D(3)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知识点2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师: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引进“压强”这个物理量,即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速度、密度的定义,请大家回忆下.生回忆: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师:压强的定义也是这么制定的.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师: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请大家根据前面学习的密度、速度的定义,说出压强的定义式.生: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用公式表示为p=F/S.师:回答正确,像这种下定义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方法,请大家要熟悉.师:下面我们学习压强公式中各个符号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m2师: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的科学家帕斯卡.在工程应用中,常用千帕作单位.从公式中可以看出1Pa=1N/m2,那么请大家思考,压强为1Pa表示什么物理意义?生:表示1 m2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板书:注意:(1)在应用压强定义式p=F/S进行计算时,S指的是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的接触面积,不一定是物体的面积.(2)公式p=FS中,不能简单地说压强与压力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物理学中的公式不同于数学公式,它除了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外,更主要的是表示特定的物理意义,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当压力大小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例题3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31页例题,并讲解.例题4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用50N的力F把砖分别压在水平桌面上和竖直墙壁上.如果砖重为20N,砖与受压物体的接触面积均为200cm2,则桌面和墙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多少?分析:在解答有关压强问题时,首先要把与压强有关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辨析清楚,再应用压强公式解题.本题的常见错误是:错误地认为砖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砖的重力,或误认为砖对墙的压力等于砖的重力和外加压力之和.解:由甲图可知,桌面受到的压力F1=G+F=20N+50N=70N,受力的面积S1=200cm2=0.02m2,桌面受到的压强p1=F1/S1=70N/0.02m2=3.5×103Pa.由乙图可知,墙壁受到的压力与砖的重力无关,所以F2=F=50N,墙壁受到的压强p2=F2/S2=50N/0.02m2=2500Pa=2.5×103Pa.【教师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我们还知道了压强的定义式,并能进行压强的相关计算.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2.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在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这一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与科学家的创新发明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两样.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还对学生渗透求知方法的教育,在帮助学生理解压强概念时,采取了与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进行类比的比值法下定义,正是这些方法的不断深入领会与应用,帮助学生丢掉“拐杖”,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而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去,这些方法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教学板书第2课时压强的综合运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2.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好习惯.2.通过观察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树立爱护公共交通设施的意识.【教学重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综合运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钉、细绳、橡皮泥、钩码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实验1: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木板.(如图甲)实验2:挂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如图乙)生:它们的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丙\,丁,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丙:铁轨铺在枕木上丁:书包带上有个较宽的垫肩生:它们的受力面积大,产生的压强小.师:你们知道实际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师这就是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好,下面一起来继续探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进行新课】知识点1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师:从上面甲、乙两个图中,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运用数学方法,大家归纳出增大压强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师: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增大压强的实例,分三个小组,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多.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就学生举例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分析、按不同的方法归类整理.同时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效果会更好.师: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损坏.例如,在田间劳作时,为了不使拖拉机陷进泥地里,便要设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请大家再就上面的丙、丁图中的方法,分析归纳减小压强的办法.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受力面积;②减小压力.师: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减小压强的实例,分三个小组,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多.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给予表扬,并分析归类整理.同时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效果会更好.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了实际的需要,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好,下面请看例题.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答案:C知识点2 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教师播放课件1:(视频)视频:(1)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用细长而坚硬的尖喙叮咬树木中的虫;(2)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在沙漠上行走的情景;学生欣赏,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器官不断地得到完善,自然选择了生理器官,以适应生存的环境.类似的还有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鹰有锋利的爪等都是为了增大压强捕捉猎物.师:压强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请大家欣赏课件2:(视频)视频:(1)锯、剪刀、斧头等用了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2)儿童玩具、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棱角尽量要做得圆滑些,以防伤及别人.学生思考、分析哪种方式是为了增大压强,哪种方式是为了减小压强,并积极回答.师压强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请大家思考以下情景:(1)当有人不小心陷入泥潭、沼泽、冰窟窿中,采取怎样的方式营救?(2)当列车出现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工具如何敲打玻璃窗爬出来?学生思考、讨论:第一种情况,我们必须设法减小压强,以防施救者也被陷入其中,因此,往往用木板铺在泥潭、沼泽、冰面上,然后人才能爬过去抢救.第二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设法选择能增大压强的工具击打玻璃窗,如选择锋利的安全锤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注意:增大或减小压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例如:重型拖拉机安装两条履带,原因是拖拉机重力很大,对地面的压力大,要减小压强,不能减小压力,只能考虑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板书: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1)压强与生物生理器官的自然选择密切相关.(2)压强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3)压强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器官不断地得到完善,以适应生存的环境.下列给出的动物器官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A.啄木鸟的嘴B.老虎的牙齿C.骆驼的蹄子D.蝙蝠的耳朵解析:A项中啄木鸟的嘴,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嘴对树的压强,容易啄开树皮.B项中老虎的牙齿,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嘴对肉的压强,容易撕开肉.C项中骆驼的蹄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沙漠的压强,不容易陷下去,符合题意.D项中蝙蝠的耳朵是起着收集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不符合题意.答案:C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00kPa以内,但有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重2t的6轮汽车,标准载货量为4t,实际装货8t,如果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g取10N/kg)(1)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2)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超载的危害.分析:(1)由p=F/S计算轮胎对路面的压强,压力F等于总重力G,受力面积S为6个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然后与规定的压强要求比较即可判断;(2)超载即是汽车的总质量增大,那么车的惯性增大了,不容易操纵,出现紧急情况时,刹车难以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压力增大,对路面的压强增大,造成对路面的破坏增强,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解:(1)p=F/S=mg/(nS)=(2+8)×103kg×10N/kg÷(6×0.02 m2)=833kPa>700kPa.远远大于国家规定的载货车辆轮胎对地面的最大压强,因此该货车超载了.(2)超载造成的危害很多,如:车辆对路面产生巨大的压强容易使路面变形,从而大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超载汽车质量过大,惯性大,不易操纵,易发生交通事故等等.例题4 学过压强以后,王丹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她的质量为50kg,为了测量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她绘制了每一小格的边长为2cm的方格纸,穿上平底鞋站在方格纸上,描出的鞋印如图所示.(g取10N/kg)(1)王丹每只鞋印的面积为____m2.(2)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3)张燕想到了另外一种测量鞋印面积的方法.她先让王丹站在泥地上,踩下一个柱形的鞋印坑,测出鞋印坑的深度为h,然后把密度为ρ、质量为m的沙子倒入坑中刚好把坑填满.请你根据这些物理量推导出鞋印面积S的表达式.解析: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就等于人的重力,所以计算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时,首先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先算出重力,然后再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压强,计算时要注意用双脚的着地面积等.测算鞋印面积时,可以把填满的沙子看作柱体,然后结合密度公式来计算推导.答案:(1)1.52×10-2(大约有38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面积S=2cm×2cm=4cm2)(2)王丹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p=F/S=G/S=500N/2×1.52×10-2m2=1.64×104Pa.(3)鞋印坑的体积:V=m/ρ鞋印的面积:S=V/h=m/ρh【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压强的概念,熟悉了压强的定义式,知道了减小、增大压强的方法,同时,还明白了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在应用压强的知识,总之,压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在分析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由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让学生观看课件,然后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它们的共性,分类整理,归纳方法.最后,还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举例,进一步强化.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定义式,为运用定义式进行压强的计算打下坚实基础,起到双重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新课程理念.2.在探讨压强在生活中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将压强的应用从三种情况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探究分析、思考,感受自然、人类生产、生活与压强密切相关,接着通过例题的讲解,进一步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损坏.教育我们必须爱护公共设施.这种教学方式符合这个年龄。

初中物理_初中物理第九章第1节 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初中物理第九章第1节  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

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学情分析】要研究压强,必须提到压力,而现在学生很可能把压力和重力混为一谈,所以教师得先引导学生弄清什么是压力、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再进行新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2)通过实验,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经历实验探究过程;(2) 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3) 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 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器材】投影机、压力小桌、海绵、砝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一块木板上钉了几百个钉子,钉子尖朝上,都在一个平面上.你敢躺在上面吗?图片展示:小男孩安逸躺在钉床上呢?嗨!他练过什么功夫?不会吧!年龄这么小!难道他不拍扎吗?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呢?要解释其中的原因需要用到有关压强的知识。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2)一人手指牙铅笔学生实根据你的体验,结合H常生活,猜想影响验:压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铅笔体3、猜想与假设:验压力根据你的体验,结合日常生活,猜想影响的作用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效果。

4、制定实验方案小组之间讨论,对于如何验证猜想, 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实验器材学生自选,实验器材:小桌、沙子、钩码盒、一海绵、气球,橡皮泥,毛线,硬纸片垫板。

实验前讨论如下问题(1)上面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

大小有(2)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而积和压力的时,应该保持不变,改变压力让学生大小。

如何改变压力大小? 先猜想(3)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关在设计系时,应该保持不变,改变受实验培力面积,如何改变受力而积? 养探究(4)实验中通过观察显示压精神。

力的作用效果?,(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或海绵凹陷程度或橡皮泥卬痕的深度等等)放在坚硬的桌子上行吗?5、进行实验,交流评估(同桌之间合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再把自己的结论在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结论与全班同学分享。

而后课件回顾实验,师生集体将实验结论升华。

讨论交流交流实验结论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分析论证:当受力而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汗力相回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以IN.一生交流答案,介绍帕斯卡物理学家,进行思想教育。

基础练习: 1. 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压力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 压强是物体表而上受到的压力 2、 坐在有海绵垫的沙发比坐硬木板凳要舒服,是因为坐 在沙发上面时增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减小了课堂的结果。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自主体验感知压力作用的效果。

⑵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⑶能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⑵通过分析如何在不同条件下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⑶利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压强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学会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科学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3、能用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教学难点】:利用科学探究的结论和转换法建立压强概念。

三、教学方法和资源【教学方法】:1、教法:引导探究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

2、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转换法。

【教学资源】:钩码、完全相同的长方体三块、海绵、太空泥、钢钉、注射器、气球、平底玻璃杯,方形小桌。

四、教学过程一、探索现象,引发猜想1、激趣游戏,引入新课小游戏:在两个透明塑料盒中分别装有相同的沙子,有两个外观瓶相同的金属饮料盒(一个有底,一个没底),放在沙面上,邀请两名同学参与游戏(一男一女,有意识让女生压没底的那个铁盒),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铁盒压入沙子中。

生:踊跃上台参与游戏。

师:扮演记者赛前采访,请同学们预测谁将获胜。

营造气氛,吸引学生们注意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望,由此引出课题。

简要实录:比赛结果有点出乎同学们预料,女生很快将铁盒压入沙子中,而那名大个子男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把盒子压进去。

同学们一脸疑问?出乎意料的结果引发认知冲突,教师接着引发思考“这其中有什么玄机呢?”,本节课我们就可以揭晓其中的奥秘,顺势引出课题。

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同学很快进入了角色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2、学生动手体验,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钢钉、气球、海绵、太空泥、钩码等等请同学们体验并思考。

初中物理_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压强物理初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学情与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平时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且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融洽。

2.教材分析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 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矿泉水、海绵、砝码盒、钩码盒、气球、小桌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钉床视频:钉床上的同学会有危险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压强。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结论: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如图)结论: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总结三条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压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得到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方向两者关系重力压力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7.1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实验探究为主。

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应用。

五、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弹簧秤、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出示2016年3月10日的鲁中晨报头版刊登孟德豪巧用梯子冰面救人的事迹,由此引入课题,出示目标并开始进行新课探究。

(二)实验探究过程:问题一:什么是压力?画出图中的茶杯对桌面,图钉对墙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学生:压力跟重力一样吗?压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一样么?什么是压力?教师:引导学生各图压力与重力的比较的出定义。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它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挤压作用,比如我们所说的按住,压住,推住,握住等,都能对物体产生压力。

初中物理_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

教学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与知识并重。

3.充分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4.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小木板、重物(砝码等)、橡皮泥等较软物体。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㈠情景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㈡规律探究提出问题老师提出:“人走过雪地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雪地中的脚印为什么有的深有的浅?借助媒体演示情景,提出问题。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

为下一步学生猜想做准备。

体现出老师的主导作用。

猜想假设请同学们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问题发现后,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

设计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在设计实验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加以指导:(1)控制变量。

(2)怎样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增大或减小)(3)如何使实验的效果更明显。

各小组相互讨论,设计实验。

请一至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假设后,立即让学生去设计实验,学生必定会感到茫然。

老师的指导便成了本节课学生实验成败的关键。

学生设计实验时不受器材的限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设计完毕,让组与组相互交流,互相“切磋”,实现思维的碰撞。

㈡规律探究进行实验各小组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时,可用生活中任何物品进行实验,让学感到“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解读课本图13.1—1、13.1—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解读课本图13.1—4、13.1—5、13.1—6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⒈压力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让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④以按图钉为例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让同学们想一想:在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不同的接触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一样呢?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接着演示图10-3的压强小桌的实验。

介绍实验器材和步骤。

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再把小桌腿朝上放在泡沫塑料上,再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

比较两次实验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

从而得出: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由此引出压强。

⒉压强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压强单位除了帕斯卡外,还有千帕(KPa)、兆帕(MPa)。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MPa=103KPa=106Pa=106N/m2。

④课堂练习:单位换算⒈ 1.56MPa = = Pa;⒉ 78000 Pa = = K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 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⒊例题(题目略)边讲述边板演解题过程,给学生利用压强公式解题的示范。

讲完后,一定要特别交待在解题时面积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课堂练习2:⒋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

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

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

根据压强的公式可知:在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接着让学生读图3-6和3-7,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然后,观看“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的录象,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⒌根据上一课的作业中的“想想议议”制作一小课件,让学生观看来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小结:⒈压力,压力不是重力。

⒉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⒊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

板书设计:第一节压强一、压力⒈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⒉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⒊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的中心。

⒋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二、压强⒈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⒉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⒊公式:⒋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⒌例题(略)三、减小或增大压强⒈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

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学生本章知识以前,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力的感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二李平衡以及浮力的知识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概念都有所接触或使用沟,并不陌生,但是很少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特别对压强。

浮力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显认识不足、理解不深。

在实际教学当中,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注意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科学同年级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压强、浮力奥秘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效果分析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

并积极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

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

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其次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

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压强的实例,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压强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是在学习了力学,力与运动的知识之后的章节。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会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压强的概念;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③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④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⑤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

②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受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②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的计算压强典型例题例1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4—1),关于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放时压力最大,压强最小B.侧放时压力最小,压强最大C.立放时压力最大,压强也最大D.三种放法压力一样大,立放压强最大例2如图1—4—2所示,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A.气压升高,水温升高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例5如图1—4—3所示,两长方体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受重力10牛,B受重力30牛,已知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图1—4—3例10如图1—4—6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容器重忽略不计)底面积都相同、高度也相同,如果三个容器都装有同种液体,求:图1—4—6(1)哪个容器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最大?(2)哪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最大?例12(温州市中考试题)下列四个事例中,用于增大压强的是()A.推土机上安装两条履带B.铁轨铺在枕木上C.用滑雪板滑雪D.把刀刃磨薄例15甲、乙两个等高的柱形容器,它们的底面积之比为2∶1,且都装满了水,若两个容器的水面上分别浮着质量比为1∶3的两个木块,则甲、乙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之比为()A.1∶2B.1∶1C.2∶3D.1∶6例16(重庆市中考试题)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底面积分别为S甲=40cm2,S乙=30cm2,高度之比h甲∶h乙=3∶2,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如图1—4—10所示,把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0Pa.把乙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时,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多少牛?例18(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4—1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图1—4—12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B.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D.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例19(北京市中考试题)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压力之比为9∶4,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A.2∶3B.3∶2C.1∶1D.4∶9例20(北京西城区模拟题)如图1—4—13所示,A和B是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它们的边长分别为L A和L B,且L B=2L A.将物块A放在物块B的上面的中央.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B对地面的压强是9×103Pa,则A对B的压强是()图1—4—13A.1×103 Pa B.1.8×103 Pa C.4.5×103 Pa D.4×103 Pa例21(北京市中考试题)有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A的高度是B的高度的3倍,将A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竖直放在A上,如图14-21(a)所示,这时A对地面的压强与B对A的压强之比为3∶1.若将A、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面上,如图1-4-21(b)所示,则A对B的压强与B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是()A.1∶3B.1∶2C.4∶1D.1∶1例22(北京市中考试题)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等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1—4—15所示.设液体对两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____ 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例24如图1—4—17所示,M为固定在铁架台上两端开口的梯形管,N为轻质塑料片,被水槽中水托住,并封住下端开口.若向M几慢慢注入1kg的水正好能将N压掉;若不注入水,而是将质量是1kg的金属块轻轻地放在N上,则N将________被压掉.(填“会”或“不会”)图1—4—17例25已知外界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如图1—4—18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_______,槽内B点的压强为________..图1—4—18例26如果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它的上端蒙上一层橡皮膜,灌水后,用手堵住开口端倒过来插入水槽中,如图l—4—19所示,放手后,橡皮膜形状是平的?凸起的还是凹进去的?图1—4—19例27(1998年北京)在水平面上竖直立着A、B两具实心圆柱体,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2∶3,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且p A∶p B=1∶3.把A叠放在B上后,B对地面的压强为p B′,则p B与p B′之比是().A.11∶9B.9∶11C.2∶9D.9∶2例33(1998年陕西西安)把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浸没在水中,如图1—4—23所示,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部分().A.充满水B.有水,但不满C.没有水D.依次出现上述过程例35 (1997年北京)如图1—4—25(甲)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A、B叠放在一起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2∶1,底面积之比S A∶S B=1∶4,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2∶3,B对地面的压强为p B.若把B叠放在A 的上面,如图(乙)所示,B对A的压强为p B′.甲图中,A放在B的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