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8e97d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2.png)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种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英语谚语被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翻译英语谚语因其复杂性,往往被认为是挑战性工作,而这项挑战又分四个层面:意群层面、语义层面、场景层面和文化层面。
首先,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该注意“意群”层面的翻译。
英语谚语是由一句或几句话组成的短句,它们单独有着某种含义,但是当它们被组合成意群时,那么它们的含义又会有所不同。
比如,英语谚语“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少学误人)表达的是一种警示:浅学习会引起危险。
所以,翻译时应注意它的意群结构,以确保翻译的正确性。
其次,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该注意“语义”层面的翻译。
英语谚语的语义涵盖了含义的多重层面,因此在翻译英语谚语时,翻译人员需要对谚语中每一个词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以便在本语种重新表达出谚语的真正含义。
第三,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该注意“场景”层面的翻译。
英语谚语中的每句话都是一个完整的场景,一个场景叙述着一定的事件、一些参与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完整的表述出谚语的场景,则容易导致翻译的错误。
最后,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该注意“文化”层面的翻译。
英语谚语的文化层面涵盖了当代的宗教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语言本身的文化特点等。
当翻译英语谚语时,必须理解这些背景信息,重点把握文化性,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把谚语的含义完整传达出来,以满足社会对此的文化诉求。
总之,翻译英语谚语并不容易,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上的几个问题。
正确地翻译英语谚语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能够传达非常有价值的文化和经验,从而拓展人们视野,提高文化交流能力。
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
![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9c0fbdfaa00b52acfc7ca2d.png)
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摘要] 英语谚语往往蕴涵丰富的寓意,这使得谚语翻译困难重重。
本文从对译法、意译法、借用法、直译加注法、对子译法、合并法对如何把英语谚语翻译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汉语谚语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谚语方法技巧谚语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以其简洁的句式、深刻的哲理,深受人们的喜爱。
各民族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结生活经验、表达文化传统、展示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通俗语言,这种民间文学形式便是谚语。
英语谚语是在历史改革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印记。
与英语语言民族的自然环境、人物风貌、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文化素养、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英语谚语结构固定,往往含又大量的比喻,形象思维广泛生动,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特征使得谚语翻译困难重重,所以,要把英语谚语翻译成中国人耳熟能详和广为接受的汉语谚语,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灵活性。
如何掌握其技巧性和灵活性,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如下初步探讨。
英语谚语的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实现求同存异的过程。
”同”就是寻求基本语义的对等,以不影响跨文化的顺利进行为准则;“异”主要指边缘语义上的不同,一般的翻译方法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译法有些英语谚语在内容,形式和修辞色彩上同汉语谚语相同或相近,两者的比喻也相同或相近,翻译时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套用汉语中的成语。
例如: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滴水穿石。
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re.无风不起浪。
He who will not learn when he is young will regret it when he is ol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论影响英语翻译的因素
![论影响英语翻译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6035aa13fc4ffe473368ab6f.png)
论影响英语翻译的因素摘要:英语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可能仅仅看的是词意的互换,在转换一个文本中的语言信息时,实际也在传达其蕴涵的文化意义。
了解对方的文化、风俗习惯、信仰尤为重要。
不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无法和对方达到心与心的对话和文化与文化的交融,也无法真正完成翻译。
影响英语翻译的因素,除了文化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
只有了解和解决这些方面问题才会更方便以后进行英语翻译工作和学习。
关键词:英语翻译,文化承载,其他因素正文:翻译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语言因素,文化因素,情景语境,译者个人因素(翻译动机和翻译观念,一折个人能力),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有人说,英语翻译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受到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困境。
摆正译者面前有两条道路:要么将英语的文化转化成读者原有的文化内容,将文章的作者变成和读者具有同样背景文化的朋友。
要么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将读者变成和作者具有同样背景文化的朋友。
所以说翻译实质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中介。
一:译者个人因素译者对母语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翻译的水平。
语法结构不仅仅是词汇之间排序的问题,而且更是一种逻辑能力。
同时,母语词汇量的掌握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翻译的效果,如果词汇量过于贫瘠,就很难完整翻译出英文原文词汇的含义。
有一种母语迁移的理论,就是指译者母语的习惯会对翻译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母语的迁移可以分为两类: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
正迁移会对翻译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负迁移则会对翻译产生消极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自觉套用母语的语法。
译者自身的审美态度,对受者反映的态度,战略态度,专业,政治和伦理态度等也是很重要影响翻译的因素。
有些译者会倾向于原作者的艺术风格,而另一些会倾向于使用自己的风格。
自身审美态度或多或少受到历史文化背景定位的影响,偏好不同,导致翻译时候的选择不同。
从科勒等值理论分析英语谚语的汉译
![从科勒等值理论分析英语谚语的汉译](https://img.taocdn.com/s3/m/5bfbe64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7.png)
从科勒等值理论分析英语谚语的汉译作者:于俊靓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21年第10期【摘要】英语谚语的汉译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英语谚语的汉译是比较困难的。
如何做到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的等值是值得译者深究的。
科勒提出了五种等值概念,包括外延等值、内涵等值、文本规范等值、语用等值和形式美学等值。
本文笔者将科勒等值理论与英语谚语的汉译相结合,探讨科勒等值理论在具体的英语谚语汉译中是如何得到应用的。
【关键词】英语谚语;汉译;科勒等值理论【作者简介】于俊靓,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翻译。
一、引言谚语往往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出来的,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并且能反映出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引人深思。
做好英语谚语的汉译对于促进中西方交流至关重要。
由于从科勒等值理论方面分析英语谚语的汉译研究较少,所以本文笔者将从科勒等值理论出发,探讨它在具体翻译实例中是如何指导翻译实践的。
二、科勒等值理论科勒是一位来自瑞典的语言学家,他对翻译等值概念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等值概念的五类分法,分别是外延等值、内涵等值、文本规范等值、语用等值和形式美学等值。
简单来说,外延等值,指的是语言结构之外的文本内容上的对等;内涵等值与词汇的理解、选择与引申相关;文本规范等值涉及不同的文本类型,其译文与原文之间会呈现出不同层面的等值关系;语用等值则是侧重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形式美学等值与美学效果相关。
由此可见,科勒所归纳整理的这五种翻译等值概念较为全面,涵盖的信息也较广。
所以认为,科勒等值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它的缺陷在于并没有指出五种等值类型中哪些需要被优先考虑,哪些必须保留在译文中,哪些只是在翻译过程中起到补偿作用。
因此,针对科勒提出的等值概念,译者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到底是全部采纳,还是有选择地应用,就要依靠译者自己的决定了。
科勒等值理论可以为译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和广泛的翻译指导,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译者需要自己确定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该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fe4cb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8.png)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相关推荐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外国文字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一种字义最不容易对付。
”谚语是一种最富联想意义的语言现象,它是由一种简单符号传达复杂信息的方式,其特点是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故事等。
一、谚语的内涵何谓谚语?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谚语的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名著的警句妙语。
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在语言形式上,英汉谚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二、英汉谚语的特征(一)用词精炼、句式整齐。
经过长期的实践,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
汉谚:1、滴水穿石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眼不见,心不烦。
(二)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汉谚: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滴瓶不响,半瓶叮当。
(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谚语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汉谚: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三、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一内容的谚语,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因此谚语的翻译需灵活处理。
一般来说,谚语的翻译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同义谚语借用法同义谚语借用法就是运用相同意思的谚语相互翻译的方法。
虽然英语与汉语在语言习惯、民族特色、地方风情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
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浅析
![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77e66a27d3240c8447ef14.png)
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浅析摘要:谚语是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常常被用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英语谚语不仅在国际交往中经常被人们引用,在很多文艺作品,以及政治和科学论文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
对英语谚语的翻译程度是译文含金量的重要保证。
所以英语谚语翻译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关键词: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方法剖析谚语源于人们对生活想象的经验总结和概述,因而是人们张口便来的,容易得到广泛的认可。
简练的语言中富含一定的生动性,每一句谚语我们仔细回味都有一定的寓意,因此,更便于人们记忆和相互见的流传。
英语是世界五大交流语言之一,英语谚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能够能加确切的理解英语英语的含义,本文结合自己的看法,小谈英语谚语翻译的技巧。
1 英语谚语翻译方法常见的有五种1.1 直译法大量谚语都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在不影响译文的情况下,能够读者的理解,可尽量使用直译方法,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精神都注入到译文中,减少翻译给原文带来的损失。
例如: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禁果分外甜。
A good tree is a good shelter. 大树底下好乘凉。
1.2 直译加注法有些英谚在直译时不能很清楚地把原文意思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可用加注释的方法译出,例如:Cut ones coat according to ones cloth.看布裁衣,量入为出。
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好狗应该得到好骨,有功者受奖。
1.3 意译法英语谚语中,有些由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直译偏离原意。
这部分谚语大都没有太多比喻成分,这样一来,我们便没有必要去追求原文的形式,若强行进行直译,这样一来,很容易会使读者不知所云,或者导致译文牵强附会。
意译法能够帮助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
例如:Give a luck to catch a kite. 得不偿失。
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4 套译法汉语和英语中有很多相似的谚语。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c2eca6e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71.png)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谚语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
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很多英语谚语生动形象、寓意明显、富于哲理,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文化。
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
把英语谚语翻译成汉语,不仅仅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
因为两种语言、两个民族在很多地方是不相同的,这就形成了英语谚语汉译时的不对等。
例如: 英语谚语Love me,love my dog. 翻译成汉语时变成了“爱屋及乌”,英语谚语中的形象被改变了。
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译者应该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找到英、汉两种文化的契合点,能够运用汉语的多种表现手段,再现英语谚语的风格和丰富内涵,使译文更容易为读者接受,又不失英语谚语所具有的语言魅力。
一、英语谚语翻译中不对等性产生的原因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 Eugene A. Nida) 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
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历史传统、科学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必然存在不同。
1. 生存环境。
英汉民族有不同的生存繁衍的地理环境。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英、汉谚语会有不同的说法,从而反映出这些差异。
例如: 英语谚语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it’s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 ( 风起东方,人畜不安) 与汉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描述的正好相反。
英国的东风是从欧洲北部吹来的寒风,与中国从东海岸吹来的和煦东风恰好相反,而英国的西风则与中国的东风相似。
另一句英语谚语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the weather’s atthe best. ( 风起西方,气候最佳) 也说明了问题。
浅论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模板_0
![浅论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模板_0](https://img.taocdn.com/s3/m/41620d6ee45c3b3567ec8b37.png)
浅论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摘要:英语谚语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
英语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如何处理英语谚语是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1引言谚语民俗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火花。
英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欧洲多个民族语言的精髓。
英语谚语更是博采众长,特别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
英语国家的作家、思想家如培根、莎士比亚、蒲柏和富兰克林等更是为这座宝库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
但是,英语谚语的主体还是来自民间。
那些无从考证出处而又家喻户晓的谚语是一代代普通民众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思想火花与语言经典。
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谚语可以浏览英语国家思想与文化的精华,领略英语语言的精悍与传神。
优美的译文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谚语的含义,而且会带您走进一座智慧的殿堂、语言的宝库。
2英语谚语的特点英语谚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英语谚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英语谚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富予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可能包含几个意思,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
英语谚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
不少英语谚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
3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由于英语谚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时就应当尽量保持这些特点。
英语谚语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
英语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如何处理英语谚语是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译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想象、修辞效果及其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英语谚语的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
直译法“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
影响翻译的因素
![影响翻译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fabf02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a.png)
影响翻译的因素影响翻译的因素一、文本方面的因素1、语义理解障碍:阅读和分析原文阶段,原文的语义含糊性和句法复杂性是影响等值程度最主要的因素。
由于原文有意无意的语义含糊,译者很难确定原文的真实语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就产生不同的译文。
如,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常喜欢间接地或迂回地表达自己对一个男孩或女孩长相的看法,便说“她长得困难”——这就不能不给译者带来“别扭”的感觉。
如果直译为“She grows difficult.”老外读了可能费解;如果意译为“She looks ugly.”原文的风趣就丧失了。
要克服语义含糊,准确传达原文语义就要求译者对原语有较高的把握能力,尽可能综合考虑与原文语义相关的所有因素,挖掘出原文真实内涵。
即便如此也难实现绝对的“等值”。
原文句法过于复杂也是译者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翻译前译者不得不将复杂的句法重新梳理一遍,即先进行语内翻译,然后再转换成译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等值程度。
2、表达方式相异:分析完原文后,在原文转换成译文阶段,译者同样遇到很多影响等值的因素,大都与表达方式、文体风格有关。
原文里同一个句法单位,译文通常都有几种等值程度不一的表达方式与之对应(固定用法除外),表达方式的取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等值程度的高低。
我们的取舍原则是选择最自然的对等物,即采用最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及惯用语搭配的表达方式。
例如:(1) Shoe the goose. (A)给鹅穿鞋。
(B)对牛弹琴。
[徒劳无益](2) Teach fish to swim. (A)教鱼游泳。
(B)圣人面前念《三字经》[多此一举](3)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A)凡是结果好的事就是好事(B)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每个英文词语的第二种[B]译法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汉语历史较长,其词语非常丰富多彩。
光一个“死”字至少有42钟说法[如,长眠、安息、登仙、圆寂、谢世、驾崩、见马克思去了……等等],英语或其它语种往往很难找到其“等值”的对应词。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770a09bed5b9f3f90f1c72.png)
浅析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浅析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7609907a216147917112876.png)
浅析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摘要]谚语是语言的精华,谚语折射和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是非观和审美观。
从语言学、翻译学等层面对英语谚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揭示出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谚语语言来源翻译技巧一、什么是谚语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熟语,也是语言的词汇单位。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谚语取材广泛、风格通俗、结构凝练、语感生动、寓意深刻,堪称民族语言的精华。
《辞海》(2000年版,491页)是这样定义的: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
《朗文当代高级辞典》给谚语下的定义是:“a short well-known supposedly wise saying in simple language”。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表现在它的谚语中”。
R.R.K.Hartmann和Gregory James从文化的层面作出界定:“a culturally significant pithy saying with a moral or practical message”。
英语中有这样两句关于谚语的谚语:Proverbs are the daughters of daily experience(谚语是日常经验的女儿),Proverbs are the cream of a nation’s thought(谚语是一个民族的思想精华). 英语谚语源远流长的历史及其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正是英语精华之所在。
二、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谚语(proverb or saying)是语言的精华,不只是表现在其意义上,也表现在起结构形式上,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使其有别于成语(idiom)、歇后语(xiehouyu)、成对词(Siamese twins)、俚语(slang)和名言(quotation)等固定性的语言形式。
英语谚语汉译方法浅析
![英语谚语汉译方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b3da2a168884868762d6fb.png)
英语谚语汉译方法浅析作者:孙晓蕾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年第03期[摘要]谚语是指民间流传的固定用语,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出深刻的生活道理。
各种语言的谚语当中,英语谚语历史悠久,既体现了英国文化的特色,也体现了英国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处世智慧。
本文通过对英语谚语的特点分析,归纳并总结出了几种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以期对读者在今后关于英语谚语汉译的翻译中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谚语;原则;重要性;翻译方法谚语是一种特殊的习惯用语,集中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凝结着各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精神熏陶。
谚语的哲理深入浅出,感染力强,作用大、用途广,是祖先馈赠后人的一份非常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所以,高尔基说:“谚语和诗歌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来的智慧。
”[1]英语中的谚语是博大的英语文化中的瑰宝,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习惯用语,是经过千家万户的传诵、锤炼和完善,形成的句式精短、语言简练的固定的语句或固定的词句,寓意深刻,内容也较为丰富。
一、英语谚语汉译的原则语言的互译是文化交流的手段与方式,有利于各国间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语言自身的发展。
英语谚语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语言表现形式,尤其显得突出。
在英译汉的文章中,谚语翻译的好坏,对译文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在英语谚语的汉译过程中,需要从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寓言神话等方面综合考虑影响谚语含义的因素,才能正确理解和翻译谚语的深层含义,从而翻译出英语谚语的文化特色,更加贴切地表现出原文的意思。
[2]因此,英语谚语汉译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忠实: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意义和文体风格。
第二,通顺:译文语言要通顺流畅,“力求其易解”。
也就是说,在忠实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要译文通顺流畅,读起来像母语作者写出来的东西。
因而,怎样在译文中表现出这些背景不同的内容,既保留异国文化风格,又能博得译文读者的认同,这是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所要坚持的总原则,也是衡量其翻译水平的试金石。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294c19964bcf84b9d57b63.png)
一、引言 谚语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英语语言及文学的著名学者王 佐良这样回答:文化差异,如这种文化中显而易见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 就要详细解释。因此译者需非常认真谨慎地处理文化差异。英国文化人 类学家Edward Ta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 提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作 为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内涵丰富。谚语来源于生活,是 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 多彩的文化现象。它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某些部分,经过 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而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语 言精品: 给谚语下一个固定的定义比较困难,因为不同的人对谚语理解不 同。如: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 的道理:“Proverbs are the daughter of daily experience.”(谚语是日常生活 的产物);英国人类学家Tomas Fuller则认为:众多的事理经过煎熬,凝 练成寥寥数词,这便是谚语。总之,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 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练而简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 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 的真正意义。英汉谚语直接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 差异;一是隐含意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文化差异 的具体反映。 二、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
浓,西域的直译就有了它的特殊重要性。”直译法更好地保留了英文中 原汁原味的成分,因此,如果读者能对译后的谚语寓言一目了然,我们
首先用直译法。例如: A home without love is no more than ababy without asoul.没有爱的家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c55ab5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2.png)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英语谚语是英语中的一种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其特点在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一个道理或真理。
谚语通常是以固定的句型、固定的词汇、固定的语法形式出现的,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象征意义。
翻译英语谚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保留谚语的原意和语法结构:谚语的意义往往是一句话中每个单词的组合所表达的,因此在翻译时尽量保留原意和语法结构。
2.注意文化差异:谚语往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在翻译中出现歧义或不通。
3.尽量使用常用词汇:谚语通常是由常用词汇组成的,因此在翻译时尽量使用常用词汇,使译文更加流畅。
4.避免直译:谚语往往是一种比喻手法,因此直译可能会使译文不通。
在翻译时要注意捕捉谚语的隐喻意义,并使用相应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谚语"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意思是"现在拥有的东西比渴望的东西更重要"。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例如"现在握在手里的鸟比林子里的两只鸟更有价值"。
另外,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还要注意译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使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
可以借助英语谚语的格言、俗语或俚语来表达英语谚语的意思。
例如,英语谚语"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的意思是"时间和潮水不等人"。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时间不等人,潮水不休息" 或"时不待我,潮不停息" 等表达方式。
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
![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9c0fbdfaa00b52acfc7ca2d.png)
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摘要] 英语谚语往往蕴涵丰富的寓意,这使得谚语翻译困难重重。
本文从对译法、意译法、借用法、直译加注法、对子译法、合并法对如何把英语谚语翻译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汉语谚语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谚语方法技巧谚语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以其简洁的句式、深刻的哲理,深受人们的喜爱。
各民族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结生活经验、表达文化传统、展示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通俗语言,这种民间文学形式便是谚语。
英语谚语是在历史改革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印记。
与英语语言民族的自然环境、人物风貌、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文化素养、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英语谚语结构固定,往往含又大量的比喻,形象思维广泛生动,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特征使得谚语翻译困难重重,所以,要把英语谚语翻译成中国人耳熟能详和广为接受的汉语谚语,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灵活性。
如何掌握其技巧性和灵活性,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如下初步探讨。
英语谚语的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实现求同存异的过程。
”同”就是寻求基本语义的对等,以不影响跨文化的顺利进行为准则;“异”主要指边缘语义上的不同,一般的翻译方法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译法有些英语谚语在内容,形式和修辞色彩上同汉语谚语相同或相近,两者的比喻也相同或相近,翻译时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套用汉语中的成语。
例如: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滴水穿石。
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re.无风不起浪。
He who will not learn when he is young will regret it when he is ol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探索英语谚语翻译的综合因素
![探索英语谚语翻译的综合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2681a0476c66137ee0619a3.png)
探索英语谚语翻译的综合因素【摘要】谚语是普通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本文主要从影响谚语翻译的历史原因、生存环境、天气气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五个方面来阐述英语谚语翻译的习惯,通过比较,对谚语的翻译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英语谚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02-02一引言何谓谚语呢?谚语是一种民间自主创造、广为流传、简洁明了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谚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的内容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而形成的具有固定格式,寓意深刻的民间用语。
学习英语不可能不接触谚语,但是英语谚语是长期的文化和生活的沉淀,特别是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大大增加了我们学习和理解的难度。
谚语的翻译对于我们理解谚语本身的意思及其涵盖的民族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这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人尝试从影响谚语翻译的因素入手,通过比较,对谚语的翻译做一些探索。
二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谚语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制约了今天的谚语翻译,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把握翻译的要领与文化内涵,通过英语语言国的生存环境、天气气候、历史原因、宗教信仰等全方位考虑,正确理解谚语自身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1.生存环境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生活和劳动的环境息息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气候适宜。
英吉利海峡是欧洲不少国家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入口,这使得它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从而也造就了英国繁荣的航海业和渔业,雄霸世界几个世纪。
因此留下了很多与航海业和渔业有关的谚语。
例如:(1)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起风时就要扬起风帆出海。
(喻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
)(2)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 大鱼吃小鱼。
英语谚语翻译策略探析
![英语谚语翻译策略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921958ba1aa8114431d999.png)
英语谚语翻译策略探析作者:周荻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1期【摘要】英语谚语普遍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当中,因此,谚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译文的质量。
谚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体现了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特点。
本文从英语谚语翻译技巧以及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英语谚语的翻译提出建议。
【关键词】英语谚语翻译策略“谚语”在我国《辞海》中的解释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易懂而富于意义的语句。
而在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中,谚语的解释是:short well-know saying that states a general truth or gives advice。
一、英语谚语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谚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喻意,多数用来比喻事物,因此,谚语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以及地方色彩。
谚语的形成是人类历史沉淀的结果,是基于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所产生的民族语言。
比如love me,Love my dog;When Greek meets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
这两句谚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要想充分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就必须全面了解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2.口语化。
谚语就是流传于人们口头的语言,口语化特点鲜明,而且浅显易懂。
所以,在读谚语时会感觉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记忆。
比如,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
非常口语化,也特别容易记忆,因此,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使用。
3.艺术性。
很大一部分谚语是以比喻的形式出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生哲理。
比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其中的water喻意深刻,隐藏着较大的内涵,使得Spend money like water更加形象,引人深思。
了解英汉谚语翻译的关联翻译理论视角
![了解英汉谚语翻译的关联翻译理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a6c596b00242a8956aece437.png)
了解英汉谚语翻译的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导读:英汉谚语翻译的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张庚为(中北大学外事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51)摘要:为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译者必须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英汉谚语;最佳关联性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2-0160-02一、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因素(一)地域的影响.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域内的,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的自然风貌,具体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
如:“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在英语中是无法找到相同的谚语的。
英谚也是如此,如:AllroadsleadtoRome,TakeaFrenchleave,等等。
因此要充分理解谚语,就必须先了解这些谚语中用作比喻的事物的文化内涵。
(二)风俗习惯的影响汉语文化中以“狗”为喻体的谚语几乎无一不带贬义,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人急造反,狗急跳墙”等;与此恰恰相反,英美民族却视狗为忠诚的伙伴,以“狗”为喻体的谚语却常带褒义。
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Barkingdogsneverbite,(爱叫的狗不咬人)等。
(三)宗教信仰的影响每种文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谚中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等都是以佛教中特有的事物来做比喻的。
在英语文化中受宗教影响更深,特别是基督教文化基本上控制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有关的谚语如:aspoorastheChurchmouse(像教堂里老鼠一样穷)。
还有Bettertoreigninhell,thanserveinheav-en.(宁愿在地狱里为王,也不愿在天堂里为臣)。
二、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翻译理论是格特以认知心理学和关联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和精神的体现。
本文对影响谚语翻译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进行了剖析,对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做了一些浅层次的探索。
【关键词】谚语翻译因素
一、引言
何谓谚语呢?英国作家和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曾经说过:“The genius,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
谚语是一个民族天赋、智慧和精神的体现。
谚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手段的集中体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而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语言精品。
学习英语语言不可能不学习英语谚语,但是英语谚语是几千年英美文化的沉淀,特别是英美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加了我们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尤其是谚语的翻译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谚语本身的含义及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人试图从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对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做一些浅层次的探索。
二、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谚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积淀。
谚语的翻译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影响其含义的因素,正确理解和翻译谚语自身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1.历史背景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旧的语言会逐渐衰亡,新的语言会不断产生。
在历史的进程中,谚语好比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其历史的变迁。
因此我们在翻译谚语时需要考虑其历史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谚语的含义。
公元前55年,古罗马统帅恺撒征服不列颠岛,并且占领不列颠达400年之久,所以罗马文化对英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今天的英语谚语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历史的痕迹。
例如: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在罗马就要过罗马人的生活。
(喻:入乡随俗。
)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 (喻:殊途同归。
)
这两条谚语足以反映出“罗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对英语谚语的影响,足以反映出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
2.地理环境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生活和劳动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南面有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东面隔北海。
这里的海上运输业和渔业特别发达,因此留下了不少与航海业和渔业有关的谚语。
例如: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教鱼儿游泳。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不要在行人面前卖弄自己”。
相当于汉语谚语“不要班们弄斧”。
大不列颠岛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风大雾多,降雨量特别大。
因此产生了一条谚语: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雨则己,一雨倾盆)。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倒霉的事情总是一起发生的”,相当于汉语成语“祸不单行”的意思。
3.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
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方面的影响,又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谚语更是与风俗习惯紧密相关,英语谚语的翻译离不开对英美风俗习惯的了解。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
中国人一般都鄙视狗,常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
但英美国家大都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其中一部分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没有贬义。
在英美文化中,“狗”经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派生出许多谚语。
Every dog has his own day. (每只狗都有他的好时光。
)
这条谚语比喻“人人都有得意的一天。
”
Love me, love my dog. (喜欢我,也要喜欢我的狗。
)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思是:任何希望与我保持友谊的人,都必须接受和容忍所有属于我的东西,我的个人爱好和我的观点意见。
同这条谚语相近的汉语习语有“爱屋及乌。
”
猫也是英美文化的宠物,多用来比喻女人,猫和狗一样,常被比喻成人,自然也引出不少谚语。
例如:
A cat has nine lives. (猫有九命。
)
在英美文化习俗中,传说猫天资聪明,动作灵敏,在很多其他动物会被伤害的情况下,猫都能逃脱劫难。
这条谚语比喻“生命力极强”。
A cat in gloves catches no mice. (戴手套的猫捉不到老鼠。
)
这条谚语比喻“四肢不勤的人,什么事也做不出来”。
4.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谚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
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谚语的影响。
英美国家,基督教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谚语源自《圣经》,或与基督教有关。
了解英美人的信仰对翻译相关谚语起重要作用。
例如:Every man must carry his own cross. (每个人必须背他自己的十字架。
)
这条谚语来自《圣经》,cross(十字架)是耶稣走向死亡之地所带的十字架,钉上十字架而死。
cross一词就有了“苦难”的转义。
这条谚语的意思是,人人都要忍受生活中的苦难,承担自己的生活负担。
Forbidden fruit(禁果)一语也出自《圣经》,并为众人所周知。
在《创世纪》中,亚当在伊甸园所吃的苹果是禁果,这个典故使“Forbidden fruit”一语获得“因被禁止反而想弄到手的东西”的转义。
从而产生: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禁果是甜的。
这句谚语表示“不让得到的东西格外有诱惑力”。
在英语谚语翻译的过程中,除了以上四个主要的因素需要认真考虑外,我们还要考虑到寓言神话、文学艺术和体育美术等因素还会影响到我们对英语谚语的翻译和理解。
三、结语
英语谚语是英美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是英美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所以在翻译时我们必须全面考虑到其历史演变、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灵活地运用翻译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准确表达谚语的意思,才能全面地理解谚语的深刻含义。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曾自立.英语谚语概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