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学案例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学习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的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
他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文,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作者介绍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作者情况。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咬文嚼字》教学案例
用
案
教学 目标 : 1 . 理清文章思路 , 并 对文章进行 分析评价 , 借鉴 吸收 。 2 . 深 入 领会 作 者关 于 “ 咬文 嚼
字”的观点 。
< < 嗯 嘧 > >国 学图徊
王 正 秀
3 . 王若虚删改 《 李广射虎》 。 4 . 贾岛 “ 推敲”的故事 。 5 . 苏轼 《 惠山烹小龙 团 》 诗里 的 三、四句分析 。 6 . 有关 “ 套板反应”的例子 。 ( 二)上述事例在文 中分别证 明 了什 么观点? l 、2 例说明不同的句式有不 同的
一
象, “ 西岭千秋雪”尽收眼底 。 5 . 西 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 白 发多。 ( 唐温如 《 题龙 阳县青草湖》 ) “ 老 ”字 照应 了后 句 的 “ 白发
多” ( 即风掀起 的层层 白浪) ,以一
④ 《 李广射虎》 删减后虽简洁却 索然无味。 ⑤更动 了文字就同时更动 了思想
意味 。
3 . 培养学生对句 中重点字词 的分
析鉴赏能力。
表达的思想感情 。 4 . 运用 语言要力求创新 ,谨防滑
人 “ 套板反应” 。
教学重点 : 理 清文 章观 点与 例 子 的对应 关 系 ,把握作者 观点 。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
5 . 本 文作者采用大量事例 ,分析
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
4 .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
( 四)本 文 的论证 思 路是 怎样
的?
船。 ( 杜甫 《 绝句四首》之三) “ 含”字 以比拟手法说 明诗人是
在屋 内通过 窗户 看 到外 面的 自然景
文章共分两部分 ,第 1 至7 自 然段 为分 析论证部 分 ,第8 自然段为总结 全篇 ,全文 由分而总 , 采用 的是分一 总结构 。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 第
(完整版)《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
《咬文嚼字》教案导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一、解题“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三、课文分析《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分两层。
第一层1—5段,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举三组典型例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三层意思。
第l、2段为第一层次。
文章开头先举郭沫若听从一位演员的建议,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通过这个例子研究炼字的道理.说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判断”,而“你这什么”句式则“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咬文嚼字》教案3
《咬文嚼字》教案3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咬文嚼字》。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一字之差导致巨大损失的故事,旨在让学生明白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及谨慎用词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字之差的含义及其导致的后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表达准确性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文字、严谨用词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字之差的含义及其导致的后果。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避免一字之差带来的损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则因一字之差导致损失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一字之差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一字之差带来的后果。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字之差的含义及其导致的后果。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一字之差带来的损失。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一字之差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例题讲解,进一步巩固对一字之差的认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咬文嚼字一字之差导致损失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答案:课文讲述了一个因一字之差导致巨大损失的故事,强调了语言表达准确性的重要性。
2. 请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避免一字之差带来的损失的。
答案:在生活中,我尽量做到仔细阅读、谨慎用词,尤其在重要场合,如填写表格、签订合同等,我会反复核对,确保无误。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咬文嚼字》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3.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咬文嚼字》的主题和观点,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提炼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引导他们猜测文章主题。
2.分段讲解《咬文嚼字》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逐段理解,并探讨每一段的主旨。
3.扩展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拓展对《咬文嚼字》主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
5.写作训练: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围绕《咬文嚼字》的主题展开写作,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分段讲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阅读法:开展相关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写作法: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表现。
2.作业表现:作文质量和独立思考能力。
3.考试成绩:期中、期末考试中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反馈1.及时总结:课后总结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学生评价: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反馛,根据反馛改进教学。
3.教师自评:自我评估,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以上为《咬文嚼字》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咬文嚼字优质课教案
咬文嚼字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概念,认识到咬文嚼字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细致品味文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分析和欣赏文本中的精彩语句。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讨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咬文嚼字的定义和作用2. 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欣赏文本中的精彩语句4. 咬文嚼字在生活中的应用5. 咬文嚼字的活动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咬文嚼字的概念、方法和作用。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分析和欣赏文本中的精彩语句。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本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咬文嚼字。
3. 实践:让学生阅读文本,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分析和欣赏文本中的精彩语句。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咬文嚼字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学生能正确理解咬文嚼字的定义和作用。
(2)学生能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在阅读文本时进行分析欣赏。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咬文嚼字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组。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的过程,发现和欣赏语言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组。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咬文嚼字。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咬文嚼字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咬文嚼字的定义、例句、运用等。
2. 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咬文嚼字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文章、句子等素材,用于学生练习和互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的含义和作用。
2. 讲解:通过PPT展示咬文嚼字的定义和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词组。
3. 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运用。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咬文嚼字进行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估他们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咬文嚼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咬文嚼字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自评: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有效等。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咬文嚼字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十一章“修辞与语言艺术”,详细内容为《咬文嚼字》一节。
该文通过对“咬文嚼字”的含义、修辞手法及实际运用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修辞方法,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咬文嚼字”修辞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分析并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这一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和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兴趣。
教师展示一句名言:“文字是心灵的窗户。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咬文嚼字”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教师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课文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咬文嚼字”的修辞手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例句,体会修辞手法的美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
教师选取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中是否运用了“咬文嚼字”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修改。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其他运用“咬文嚼字”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内容:定义:对文字进行推敲、琢磨作用:增强语言表现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例句:展示典型例句,分析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原句:夜晚的星空很美。
2. 答案示例:夜晚的星空如同深邃的宝石,璀璨夺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含义和修辞手法掌握程度如何?在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意义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与语文素养的关系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2.1 咬文嚼字的起源2.2 咬文嚼字的历史发展脉络2.3 咬文嚼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第三章:咬文嚼字的类型与特点3.1 字义咬文嚼字3.2 字形咬文嚼字3.3 字音咬文嚼字3.4 词语咬文嚼字3.5 句子咬文嚼字第四章: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1 字义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2 字形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3 字音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4 词语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5 句子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咬文嚼字在文章写作中的应用案例5.2 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应用案例5.3 咬文嚼字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案例5.4 咬文嚼字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案例第六章:咬文嚼字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6.1 咬文嚼字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6.2 咬文嚼字在日常沟通中的实际应用6.3 咬文嚼字在不同场合的沟通策略第七章:咬文嚼字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7.1 咬文嚼字对提高学术写作质量的作用7.2 咬文嚼字在学术论文中的常见应用7.3 咬文嚼字在学术写作中的注意事项第八章:咬文嚼字在媒体传播中的价值8.1 咬文嚼字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8.2 咬文嚼字在广告宣传中的创意运用8.3 咬文嚼字在社交媒体传播的影响第九章: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9.1 咬文嚼字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9.2 咬文嚼字在小说写作中的重要性9.3 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第十章:咬文嚼字的实用技巧与练习10.1 咬文嚼字的实用技巧总结10.2 咬文嚼字的练习案例及解析10.3 咬文嚼字练习的反馈与改进方法第十一章:咬文嚼字与语文教学11.1 咬文嚼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1.2 咬文嚼字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1.3 咬文嚼字在写作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第十二章:咬文嚼字与跨文化交流12.1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2.2 不同文化背景下咬文嚼字的差异12.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策略第十三章:咬文嚼字与认知心理13.1 咬文嚼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13.2 咬文嚼字对提高认知能力的作用13.3 咬文嚼字在认知心理中的应用案例第十四章: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14.1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联系14.2 咬文嚼字在各种修辞手法中的应用14.3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综合练习第十五章:咬文嚼字的评价与反思15.1 咬文嚼字学习的自我评价15.2 咬文嚼字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调整15.3 咬文嚼字学习的目标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讲解了咬文嚼字的定义、发展、类型、方法、应用和练习等方面的内容。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最新-《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2篇
《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2篇[1]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咬文嚼字 教案 (4)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通过咬文嚼字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让学生从字、词、句到篇章的各个层面更好理解和运用语文。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咬文嚼字?–解释咬文嚼字的定义;–呈现不同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2.咬字篇章–教学学生如何咬字,包括发音、字义解析等;–引导学生从字的层面理解篇章;–跟学生一起分析篇章的结构和逻辑。
3.嚼字解文–安排学生阅读并理解一篇相关文章;–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词语、句子、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含义、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作文、作文、辩论等;–提供学生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呈现: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咬文嚼字的例子和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朗读绕口令、剧本表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咬文嚼字的技巧。
4.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针对性地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咬文嚼字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2.相关教学资料:咬文嚼字的例子、文章初步解析等;3.教师手册和学生教材: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六、教学评估1.口头回答问题:定期进行口头提问,评估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程度。
2.书面作业:布置书面作业,如解析篇章、写作文等,评估学生对咬文嚼字的运用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咬文嚼字》教案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设计精选教案章节:一、教材分析1.1 课文背景:本文选自朱自清的《咬文嚼字》,是一篇关于文学修辞的散文。
文章通过举例说明,强调了文字表达的精确性和美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修辞的基本知识,提高对文字表达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教案章节: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修辞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体会文学修辞在实际表达中的应用。
教案章节: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表达,激发学生对文学修辞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学修辞的基本概念。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学修辞的定义、类型和作用,结合课文例子进行分析。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例子,体会文学修辞的实际应用。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章节: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对文学修辞的应用,评估教学成果。
教案章节:五、教学反思5.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吸纳学生的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5.3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反馈,对后续教学进行适当调整。
教案章节:六、教学策略6.1 讲授与互动相结合:在课堂讲解中,结合学生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学修辞的特点和效果。
6.3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文学修辞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案章节:七、教学方法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7.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咬文嚼字教案(详案)
咬文嚼字教案(详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意义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3 咬文嚼字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2.1 咬文嚼字的起源2.2 咬文嚼字的发展历程2.3 咬文嚼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三章:咬文嚼字的分类与特点3.1 咬文嚼字的分类3.2 咬文嚼字的特点3.3 咬文嚼字的辨别方法第四章:咬文嚼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4.1 咬文嚼字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4.2 咬文嚼字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4.3 咬文嚼字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第五章:咬文嚼字的训练与提高5.1 咬文嚼字的训练方法5.2 咬文嚼字的提高策略5.3 咬文嚼字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第六章:咬文嚼字与文学鉴赏6.1 咬文嚼字在文学鉴赏中的重要性6.2 咬文嚼字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6.3 咬文嚼字在散文鉴赏中的应用第七章: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7.1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7.2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7.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中的作用第八章:咬文嚼字的教学策略与方法8.1 咬文嚼字的教学策略8.2 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法8.3 咬文嚼字教学案例分析第九章:咬文嚼字的评价与反思9.1 咬文嚼字的评价标准9.2 咬文嚼字的评价方法9.3 咬文嚼字的反思与改进第十章:咬文嚼字的拓展与延伸10.1 咬文嚼字的拓展资源10.2 咬文嚼字的延伸活动10.3 咬文嚼字在语文教学之外的运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咬文嚼字的定义与意义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咬文嚼字的含义理解不深,容易将其与一般的文字游戏混淆。
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例句和实际语境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咬文嚼字的内涵。
二、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咬文嚼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不够了解,难以理解其在语言学中的地位。
教学中应结合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发展脉络。
三、咬文嚼字的分类与特点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咬文嚼字的分类和特点区分不清晰,容易混淆。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导语:《咬文嚼字》是一本经典散文集,作者柳如是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中华文化中字词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思维和表达的影响。
本教案将以《咬文嚼字》为主题,通过深入解读文章的内涵,设计一堂精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意识,明白字词对思维和表达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咬文嚼字》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字词的观点。
2.掌握如何运用正确的字词进行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复印或准备《咬文嚼字》课文。
2.背景音乐素材(具有古典气息的音乐)。
3.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4.提前准备或复印学生练习作文的纸张。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出古朴的氛围,并展示《咬文嚼字》的封面,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丽和深远。
2. 导入主题(5分钟)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汉字的重要性上,提问学生对汉字有什么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阅读课文(10分钟)学生们轮流读课文,教师适时解释生词,确保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解读和讨论,逐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并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 讲解主题(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咬文嚼字》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6. 拓展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考,例如:a. 在现代社会中,字词的使用是否仍然重要?为什么?b. 在博物馆、古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汉字的展品和字画,你们对此有什么感受?7. 写作练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练习的题目:“字词的力量”。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或者课文的启发,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字或词对他们产生过的深刻影响。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语。
2. 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
2. 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咬文嚼字》相关课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学作品和案例分析。
3. 小组讨论材料:案例分析题目和讨论指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篇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这个词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咬文嚼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和水平?3.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注意其中的“咬文嚼字”用法,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咬文嚼字》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分析文本,解读作者如何巧妙运用文字表达情感;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在写作中注重文字的推敲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文字在表达情感、描绘事物方面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解读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文字推敲和运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文本,解读作者情感,并在写作中注重文字的推敲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在日常沟通中,如何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新课导入: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字在表达情感、描绘事物方面的重要性。
3. 文本分析: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分析作者如何巧妙运用文字表达情感,解读文本内涵。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文本,尝试分析并解读作者情感。
7.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主要内容:“咬文嚼字”的含义文本分析方法写作中注重文字推敲和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分析其中的一段文本,解读作者情感,并说明如何通过文字推敲和运用来表达情感。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明确指出分析的文本段落,详细解读作者情感,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咬文嚼字》详细教案
《咬文嚼字》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文阅读》教材第四单元“咬文嚼字”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词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通过咬文嚼字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着重分析朱自清的《背影》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精彩片段,探讨作者如何巧妙运用词语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内涵,提升阅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咬文嚼字的技巧及其在阅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黑色水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a. 分析《背影》中“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的句子,讲解如何通过咬文嚼字理解作者的情感。
b. 分析《长恨歌》中“她那娇滴滴的样子,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的句子,讲解如何通过咬文嚼字欣赏文学作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文学作品,尝试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分享心得。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的意义与作用2. 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3. 作品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篇你喜欢的文学作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写出你的感悟。
2. 答案:教师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咬文嚼字现象,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文学作品,尝试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咬文嚼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本课为第一课时。
文章主要论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提倡一字不放松的严谨精神。
详细内容涉及:1. 作者朱光潜的观点阐述;2. 咬文嚼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4. 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重要性;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咬文嚼字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文章观点的阐述及论证方法;2. 教学难点: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观点、论证方法及其现实意义;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修改前后的文章片段,让学生分析修改前后的差异,体会咬文嚼字的作用;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阐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进行咬文嚼字的实践;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感悟;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观点:咬文嚼字的重要性;2.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 咬文嚼字的作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严谨治学态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对一篇文章进行咬文嚼字的实践,并写出心得体会;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文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进一步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必修5文艺评论及随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美学文学选集》。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汉语的独特神韵和深厚意蕴。
选择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咬文嚼字》是一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富有理趣的文化随笔。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还可以学会怎样既严谨又不乏趣味的阐述一个观点。
本堂课力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经典诗句,感受炼字的妙处;尝试运用课文的观点解决在文艺欣赏方面问题。
高二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筛选整合能力,因此,对于文章的重要观点及整体思路,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可得出。
本文虽是一篇文艺随笔,但朱光潜先生运用了许多贴切生动的实例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根据对实例的研究讲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只要引导得当,总结出作者观点应该不是难事。
本文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主要任务是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在对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体悟“炼字”的必要性;对“推敲”部分进行推敲,找出疑点。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将本文与马南邨先生的《不求甚解》进行比较阅读,一方面引导学生将两种读书方式的优劣进行对比,寻找出最恰当的读书方式,另一方面学习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
本文所描述的是第一课时。
案例描述:
一、导入
“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达到积累成语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设置悬念,引出学生的质疑,诱导其进入学习状态。
)
二、简介作者
三、把握文章整体思路
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文章共分8自然段。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的筛选能力,使其能够迅速把握住文章的观点性语句,找出文章的中心,在分析文章时,能有据可依。
)
追问: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呢?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再看1-7段的内容。
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
总共有几个实例?每个例子的角度是什么?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推敲”的推敲(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生发联想,意蕴丰富)
5、“套板反应”(套板反应,易生流弊)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实际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既能迁移利用原有知识,即怎样抓关键句关键词,又能通过讨论形式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而且整个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过程。
)四、对“推敲”重点把握
有的修改会使文章增色(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有的修改会使文章失色(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改好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让我们对“推敲”进行推敲。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为言。
简要讲解诗歌大意后,我请学生在仔细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考虑“推”和“敲”到底哪个好,并说明理由。
学生或选“推”或选“敲”,谁也不能说服谁。
选“推”的同学意见基本与朱光潜先生相同,认为“‘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现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才‘推’。
”能写出他的独来独往,写出他的胸襟气度。
选“敲”的同学认为“敲”比“推”要温暖一些,更重要的是古人作诗常会有“以动衬静”的写法,“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如此,这个“敲”字也恰恰暗合了题目《题李凝幽居》中的“幽”。
学生能有如此的见解已经使我有些欣喜了,可一个同学的观点阐述,更是将同学们们带入到一个新的疑惑中去。
“诗名为《题李凝幽居》,那‘闲居’自然指的是李凝的住所,那和尚去别人家,一定是要敲门的啊,不可能直接推开别人家的门,难道李凝是和尚,这里的僧就是指李凝?否则作者认为好就不恰当了。
”“不对,如果李凝是和尚就不会是‘幽居’了,该是寺院才对。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那个和尚去李凝家小住,夜半时分出来赏月,再返回幽居,这时用‘推’就比较恰当了。
”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一些文章中读到过,许多人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但对于我们的学生能够提出如此有新意的问题,诚属不易,这个问题使全班同学都陷入思考之中。
我便就此将我从课外文章中读到的见解说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琢磨谁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明白一个“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道理。
(附:首先明确李凝此人已不可考;其次,有人认为此诗为贾岛去李凝幽居小住几日后的临别赠诗,但若为此,“推”“敲”完全可以基于真实的生活去选择,“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可见其并无幽居的经验,但根据史料记载,贾岛去拜访李凝是无疑的,因此可以大胆推测此诗是贾岛在一边想象着去拜访李凝幽居时的情形,一边希望将作成的诗作为题赠送于李凝,路遇韩愈,才会有“推敲”之美谈,朱光潜先生在一开始就写到“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此处就错了;再次此“僧”不是归寺的僧,而是贾岛的自称,访友之人用“推”似乎有失于礼节;最后,贾岛此诗意境更符合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所强调的动静结合、以动称静。
)
(设计意图:本着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变“学会”为“会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习的能力,以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注重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倾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思考习惯,力求在有效的时间内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
五、拓展练习
1. 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文字更改可以改变作者思想感情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2. 在横线上填上准确的词语,并指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限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眩晕。
情感:骄傲、自豪、令人叹服
3.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设计意图:对于知识性较强的课文,不仅要理解作者观点,更要掌握文中的知识,学以致用,特别是在写作上的运用。
)
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对照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学生明白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及如何去炼字,并且这是在老师的点拨下自己归纳整理出来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算是实现了。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积极投入学习情境,懂得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教师的讲解没有代替学生的学习,只是一种适时点拨,过程和方法的目标也实现了。
更重要的是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假设,提出了与作者不同的观点,体现了学生学习质疑的态度。
当然,受课时的影响,可以讲的和需要讲的内容很多,虽经取舍,依然觉得教学进度很匆忙,时间显得不够用。
二、课堂生成的可预设性及非可预设性
我的预设是让学生从各自所赞同的“推”或者“敲”中品味到诗歌的炼字之妙,通过讨论和引导,我们基本实现了这个预设性生成。
但当学生提出“闲居”为李凝的处所后,学生开始对作者的见解产生质疑,这就是课堂非预设性的生成,我也就此拓展了他们的课外知识,没有拘囿于课本,引发了学生新一轮的思考。
三、“活动式”教学的建议
本课的教学设计试图将“活动式”教学思想体现在常规阅读教学中,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会不自觉地落入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窠臼
之中。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识到:第一,阅读课的“活动式”教学必须充分
重视课前的准备活动,特别是高中课文不是较长就是较深,若仅仅依靠课
堂的现场阅读,学生将难以对文章进行有效的分析,将使讨论活动流于肤
浅化和形式化。
第二,每节课的活动项目应尽可能单一集中,不宜宽泛分
散。
应使学生思维兴奋点集中于一、二点,精心安排好活动程序,活动讨
论的成效方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达
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