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林学术报告之:基“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与实践(2016版通用)
【精品】吴江林学术报告之学科建设与基于策划的校本教研版-精品资料PPTPPT资料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能 力、基于教学目标设计 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的 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意识淡薄; 教学设计比较随意; 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差; 学习过程零散而缺少逻辑。
教研组建设的行动策略·研修
「活动策划」
通过一次由封闭到开放,由独立到合作的研 修过程,按照设计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 设计评价任务——基于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设 计教学活动的活动程序,让教师体验到教学目 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评价——活动一致 性的重要意义和设计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专 业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质量意识。
吴江林学术报告之 学科建设与基于策
划的校本教研版
教研组建设及教研活动问题种种……
—教研活动离学术远离行政近,离研究远离任务近,离系统远 离零散近,离合作远离单干近,失去了教师专业发展载体的功能。
—教研活动大多数时候是“一次性消费”,但教师专业发展的 许多深层次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跟踪式研究才能解决。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不过就是听课和评课,除此之外很难有 什么称得上研究的活动。即便是听课和评课,也有许多是走过场, 去专业化现象严重。
—教研组建设,不仅是教研组的事,更需要学校的支持与指导, 然而学校的力量在哪里呢?
—适合做教研组长的人在哪里?面对这个群体,很多时候没有 办法,你不满意?换个人也未必比他(她)好,将就着吧。
这种长期的活动,需要坚守,需要共识、需要扎实 有效的行动,更需要科学缜密的计划,落实得好将对 教研组的研修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常规的专业活动精心策划为不常规的研修方法,这 需要集体的智识,也是形成学科特色的有效路径。
教研组建设的行动策略·研修
【基于策划的教研活动 ·教学目标设计】
「发现问题」
• 备课即做课件 • 做课件即做教学流程 • 做教学流程即呈现内容 • 课堂教学即完成预设内容
“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则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可以提高教学工作效果。
基于此,本文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概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重要性展开论述,提出了树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根据学习评价调整教学目标、基于学习评价开展分层教学、教学方法多元化、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合理的学习评价方法这几项教学策略,实现了对“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分析。
关键词:道德法制;小学教学;教学评价引言: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丰富小学生知识、发展其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通过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效果能够达到预期,充分发挥该学科教学工作的效能,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总结和归纳,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以有效落实此项原则,推动相关教学工作水平的发展。
一、“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概述教、学、评是教学工作中的三个主要环节,教,即教师的教学,学,即学生的学习,评即学习评价。
而其中,一致性这一概念则通常被阐述为,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匹配吻合程度,因此,“教-学-评”一致性则可以被阐述为,课堂上教学、学习,与评价之间的吻合匹配程度。
基于此,“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就是让教学、学习、评价匹配的原则。
但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各项教学手段、方法、思路的应用,都需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所以,上述一致性原则落实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为此,在教学中,该原则落实的核心思路可以被定位为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工作能够基于教学目标,让教、学、评三者相互匹配。
而教、学、评三者的相互匹配,说明教与学、教与评、评与学也是一致的关系。
其中,教与学一致,是指教师所教的内容,要与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匹配,而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策略,应当与教师的指导策略一致,由此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与教师预设的目标一致。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与实践——学习吴江林专家讲座日志基于课程标准研制行为目标。
“目标法”基于课程标准研制行为目标。
第一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学习结果。
1.1分析课程标准课程性质——核心概念——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内容。
1.2基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
1.3明确学习结果。
课程资源,知识(知识、方法,思想),核心素养。
小结:别洗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明确学习结果的基本思路。
第二部:根据教材分析和确定重点和难点。
第四部: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目标条件。
第五步:综合呈现三维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性?学生要去哪里?如何去?到哪了?(目标、活动、评价)第一部分:如何设计适切的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之理论基础1、教学目标的内涵功能。
2、三维目标的逻辑关联。
3、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4、行为目标的构成要素。
5、课程目标或内容标准的学理关系。
①教学目标的意涵教学目标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它由“知识”和“认知过程”组成),它是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④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递进的不能分割的整体,无须分开叙写②教学目标的取向目标类型基本含义主要特征示例行为性目标指明学习行为,预期学习结果精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生成性目标指明学习行为,学习结果难预期过程性和体验性,描述心理感受、情绪体验阅读课文,就“皇帝是否应该爱新衣”发表自己的看法表现性目标指明学习行为,行为结束前学习结果不能被描述出来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遭遇”,学习结果常由学生而不是教师陈述出来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作品普遍性目标(目的)没有学习行为,是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具有普遍性、内隐性、规范性,可适用于所有课程领域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英语能力的活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应采取何种目标取向呢?以行为目标为主,生成性和表现性目标为辅,以结果性、体验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方式,反映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
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它强调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之间的有机联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评价活动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1. 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学目标一致性是指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明确的方向。
2. 教学内容一致性教学内容一致性是指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同时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教师应注重教材的整合,挖掘教材中的有效资源,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3. 教学方法一致性教学方法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相一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价方式一致性评价方式一致性是指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要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实现评价方式的一致性。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
同时,将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和评价方式相衔接,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一致性。
2. 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应注重教材的整合,挖掘教材中的有效资源,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 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迷失方向
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学科“课程标 准”意识,学习目标的设计往往会迷失
方向。
要正确看待、使用教材
正确看待教材 01
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要正确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
教材意识。
实现目标载体 03
教材中的内容绝非教学任务,也绝非教学过 程应该达成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实现目标的
测评内容与目标一致
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避免随意找几个相对简单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以确保测评内容与教学目 标保持一致。
目标一致才能检测学习效果
如果测评与目标不一致,就无法检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掌 握情况。
选择与学习目标一致的题目
为了确保测评与目标一致,我们应该选择与学习目标一致的题目作为检测,从而对学生一节课 的目标达成做出准确的评价。
评价设计要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考量学习目标
教学评价镶嵌课堂
教学评价应该“镶嵌”在课堂教学之中,是嵌入式的,教学的过程也应 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评价过程。
评价问题梯次有度
评价问题的设计也应该梯次有度,疑点难点要给学生搭支架、架梯子, 关键处应注明方法、步骤。
05
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测试评价
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测试评价
06
总结
总结
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由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引领课堂教学,在前进的过程中,也许会充满困 惑,遇到挫折。
教书育人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向着“教书育人”这个大目标迈进,教育就能真正走进 学生的心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THANKS
0目标进行重新审视
01 审视学习目标
设计教学评价是对学习目标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 ,确保目标的可测性和准确性。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与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与实践策略背景和目标近年来,教学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评价结果也越来越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尽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地在改进和优化,但教学评价仍未跟上步伐,评价结果往往只是简单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授课质量。
因此,需要一种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以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提出了一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目标在于通过集中涵盖课程内容、教师授课质量、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和科学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评价内容和指标为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节将提出一些可行的评价指标。
1.课程内容:考虑课程的设置和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
具体指标包括课程目标的清晰明确程度、内容的科学性、适宜程度、可操作性等。
2.教师授课质量:考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技巧,是否能够吸引和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
具体指标包括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信息量和难度相适应程度、课堂秩序管理等。
3.学生学习情况:考虑学生在课堂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具体指标包括学生参与度、主动性、合作精神、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4.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中所体现出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水平、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具体指标包括考试分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师生互动、课堂氛围等。
教学实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应用,以确保取得预期的效果。
本节将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实践方法。
1.课程设计:根据教学评价内容和指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调整及时、迅速地补充缺失的内容,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2.授课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手段,比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演示、项目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23-10-16作者简介:蒙炳丽(1982-),女,贵州都匀人,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蒙炳丽(贵州省都匀市第十中学,贵州都匀558000)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补足初中数学教学短板的关键。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提出,给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思路,不仅能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教学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依据评价建议,完善教学评基础设计;融评于教,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坚持教学评一致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教学质量;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101-04教学评一致性,即保持教学评价与“教师教”“学生学”目标与过程的一致性。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师通过评价定位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会了什么”“还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等,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评价过程同时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可在客观评价教学反馈情况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评价学习状态。
目前,教学评一致性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要实施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把握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这是笔者下面所要研究的内容。
一、教学评一致性要素解读教,教学———教师有目的地利用一系列工具和活动,将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
学,学习———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和教师指导,有策略地实现自身的多层次发展,并且保持该发展的持续性,如核心素养持续发展。
评,评价———教师和学习者主导的,判断已经过去的授课和学习的行为过程,对即将发生的授课和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教学评相辅相成,密切相关。
新课标提出教学评一致性,主张在同一目标下展开教学、学习、评价,让评价全面贯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最大化地发挥育人导向作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摘要:在新高考政策的推动下,高中物理教材也发生了变化。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必须对物理课堂进行优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结合新高考政策的改革方向和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高中物理课堂,构建和谐、稳定、健康的课堂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的应用性较强,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运用教学评一致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评;一致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高中物理课堂要顺应高考改革的趋势,物理教师要在物理课堂中高效利用时间,积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到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的工作,也就是需要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课堂管理的教学活动能够保证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着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评价方案,并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方式,最终保证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1]。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意义在高中物理教学推进的过程中,采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同时也能够更加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提出的各项要求。
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课程设计环节,并且将课堂评价作为重要的导向,更加密切的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最终保证教学与学生发展两者间的一致性,最终使得师生都能够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2]。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一)注重师生互动新高考政策的改革给高中物理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并且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业务水平,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3]。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与实践

程度(Degree): 学生对目标所 达到的最低表 现水准。用以 评量学习表现 或学习结果所 达到的程度。
行为 动词
行为(Behavior): 可观察、可测量、 可评价的具体外 显的学习行为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 理解教学目标的意涵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学习体验:怎么样?
具备这些特征的教学目标应该以“外显行为”为核心!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 理解教学目标的意涵
学习者(Audience): 学生而非教师 条件(Condition): 影响学习结果的 特定限制或范围 等(如辅助手段、 提供信息、时间 行为主体 的限制、完成行 行为 为) 格兰伦的ABCD 条件 表述法
/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 五步转化法
第四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程度
教材分析 行为程度 说出 用生物学术语 学情分析 有前备经验 有前备经验 概述 用规范的学科语言 或图式准确表达 无前备经验 无前备经验 有前备经验 有前备经验
免疫主体(抽象)
免疫对象(抽象) (( 非非 免 识别 常常 疫 复抽 过 清除 杂象 程 )) 免疫特点(抽象) 免疫意义(具象)
学的活动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教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课 堂 教 学 实 施 教 学 结 果 评 价
• 适切的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 理解教学目标的意涵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 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 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可作为教学设计和评价依据的教学目标特征是? 可观察、可检测、可解释
吴江林感想

吴江林感想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适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高效课堂的基础李旭东3月26上午吴江林(杭州市塘栖中学副校长,浙江省高中生物教学与教研基地负责人,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高中校本教研专家组成员。
)给我们作了《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学评一一致性》报告。
听后受益非浅,感悟颇多。
他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从低效课堂的问题与原因分析入手,指出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核心要素,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目标是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依据来处理教材和选择方法,也就没有标准来评价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
吴老师认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应保持一致性,也就是所谓“三位一体教学设计”。
他认为教学即评价,教学评三位一体,结合成牢固的统一体。
教学评三位一体即有灵动的思维,又有居间的发展,内可以透视本质抓住要点,外可以延伸想像,拓展思维,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课堂目标和教学评价机制。
如何制定好教学目标?吴老师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教育观念及精湛的理论深深地加以剖析、定位,精准地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在平时工作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我们总是将主要的精力花费在方法的落实、教学评价的拟定、过程的实施上,只花费较少的精力粗糙制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适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高效课堂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基于教学内容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把握好教材体系,建构好知识体系。
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能够精细研读课本和大纲,认真分析学情,理解行为对象、行为程度、行为陈述和行为条件。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重难点和行为程度,然后确定出三维教学目标。
制定出来的目标可观察,可检测,可解释,要避免模湖不清,打造高校的教学课堂。
完整版)教学评一致性

完整版)教学评一致性我参加了全国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研修班,聆听了七位教育专家的报告,其中浙江省生物高考吴江林老师的报告《基于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让我受益匪浅。
吴老师讲述了“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重要性,即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必须共同指向研究目标。
这让我深刻反思了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关键。
研究目标规定了教学方向,因此必须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研究目标。
这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目标,并通过具体化技术将其确定为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同时,正确看待、使用教材也是重要的。
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素材,但其内容并非教学任务或目标,只是实现目标的载体。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材意识,不仅吃透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教材。
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评一致性,还需要从教学过程与方法、研究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学过程与方法应该围绕研究目标展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与目标一致。
同时,研究效果评价也应该与目标一致,注重学生的自主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
总之,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需要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正确看待、使用教材,并从教学过程与方法、研究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原点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研究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需要了解学生的起点和原点,以及他们通过自主研究和预所达到的“新原点”。
如果没有清楚这些,就会导致讲课偏离方向,可能会讲掉一些不必要的知识,或者漏掉一些应该讲的知识,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和讲课的有效性。
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有效途径来实现研究目标。
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将目标视为课堂的灵魂,将教学的关键行为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将教学过程视为评价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并做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而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教学评一致性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修心得体会2018年12月22日-24日,我参加了全国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研修班,聆听了七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学习了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我聆听了浙派名师、浙江省生物高考命题专家吴江林老师的精彩报告《基于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引导我们对“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
“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吴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是否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习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让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评价的关系。
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呢?我做了深深的反思。
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因而,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应有之意。
第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标准”在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国家对该学科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我们“基于标准教学”之本,是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学习目标制定的大方向。
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学科“课程标准”意识,学习目标的设计往往会迷失方向。
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第二、要正确看待、使用教材。
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要正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意识。
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是设计学习目标的参考,也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但教材中的内容绝非教学任务,也绝非教学过程应该达成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实现目标的载体。
吴江林学术报告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与实践

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学习活动的关系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教学质 量保证: 评价任务设计 过程评价
教的活动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
结 果 评 价
•制定适切的表现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保持一致性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保持一致性
☆ 一种解决办法: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评一致 性”的操作化 策略: “二 阶设计法”, 教 学 设 计 思 维 导 图
运用水平:完成一道例题(略)
巨噬细胞、 T细胞、B细 胞的识别过 程和特点
☆ 一种解决办法: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 二步分析法
教学目标(2): 通过观看动画、模型构建、小组讨论,用专业术语概述巨 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识别与清除的过程与特点。 了解水平:学生应清楚说出巨噬细胞中的溶酶 体、白细胞介素-2、细胞毒作用、抗体的作用与 特点 理解水平:学生应清楚区别巨噬细胞中的溶酶 体、白细胞介素-2、细胞毒作用、抗体的作用与 特点 本节课应达水平 运用水平: (1)画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概念图 (2)完成一道例题(略)
教师备课过程 •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 •阅读以前课件或教案 •寻找课外的备课资源 •找开电脑备教学流程 缺 •学生需要学什么? •布置外订的资料作业 失 •学生最好怎么学? •学生是否学到了?
重 •我要教什么? 大致清楚 问 点 •我要怎么教? 题 凭经验
关注教,忽视学;关注内容,忽视目标。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现象(二)
基于表现性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与评价
课前 目标设计:通过观看动画、模型构建、小组讨论,用专业术
活动设计 创设动画情境,设计问题链 设计过程模型,设计问题链 组织小组讨论 课堂实施 课中 落实教学目标,获取评价 信息,调整教学预设。 评价设计 学生的观点 学生构建的 模型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实践策略、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实践效果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教学评价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启示,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并对结论进行了总结。
本文对于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评价、影响因素、重要性、实践策略、应用、效果评价、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学评价在学科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之一。
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却长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一致性指的是不同教师对同一学生或同一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评价标准不统一、主观性较强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们往往很难做到评价的一致性。
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也挑战着教育公平与公正的基本原则。
一些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受到学生的外貌、性别、种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评价的不公平现象。
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不同因素对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探讨学科教学中教学评价一致性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比较,揭示教学评价一致性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3. 提出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实践策略,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成果,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评一致性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4. 探讨教学评价一致性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不同学科对教学评一致性的需求和挑战,为跨学科教学评价一致性研究提供参考。
(完整版)教学评一致性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修心得体会2018年12月22日-24日,我参加了全国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研修班,聆听了七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学习了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我聆听了浙派名师、浙江省生物高考命题专家吴江林老师的精彩报告《基于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引导我们对“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
“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吴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是否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习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让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评价的关系。
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呢?我做了深深的反思。
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因而,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应有之意。
第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标准”在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国家对该学科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我们“基于标准教学”之本,是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学习目标制定的大方向。
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学科“课程标准”意识,学习目标的设计往往会迷失方向。
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第二、要正确看待、使用教材。
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要正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意识。
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是设计学习目标的参考,也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但教材中的内容绝非教学任务,也绝非教学过程应该达成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实现目标的载体。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受个人主观情绪和偏见影响,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具有一致性。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评一致性一直被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教师个体经验、专业水平、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差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一直面临挑战。
随着教育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一致性已经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如何保证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关于“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效果,分析其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探讨不同实践方法和评估工具的应用效果,旨在揭示“教学评一致性”对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也旨在激发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重视,促进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评价准确性和一致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为教学评价制度的改进提供有益建议,从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 研究意义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教师们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保持一致性和公正性,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学生在接受评价时往往会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学习策略和目标,如果评价标准不一致,会造成学生困惑和不公平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3篇)

第1篇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评一致性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以下是明确教学目标的一些策略:1. 研究课程标准: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 分析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3.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
二、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一些策略:1.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2. 创设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教学环节:合理规划教学环节,如导入、新授、巩固、总结等,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4. 课堂互动: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
以下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一些策略:1.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2.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
3. 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评价反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以下是调整教学策略的一些策略:1. 分析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2. 调整教学内容: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一致性驱动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量期刊文献资源系统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定义及其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并提出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驱动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包括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内容,旨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
并且该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助力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过程获得法制观念的发展,对落实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与实践引言:“教-学-评”一致性即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致力于发挥出学科教学价值的课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不同,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侧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始终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而该课程模式始终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深度研究课程改革标准,并以课程教学标准、学习目标为中心规划教学评价,以此保障教师展开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获得思维、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其对外界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而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学科学习是枯燥的,此外受到学生本身活跃的思维的影响,导致学生对课程并不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也不足。
因此在学习中难以投入充足的精力甚至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抱有敷衍的态度,很难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价值。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学方式方面,部分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如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甚至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照读的教学方式。
虽然有部分教师会采取相应案例讲解一些重难点,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依旧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
究其原因,道德与法治课程晦涩难懂,因此若想完全依赖于口头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十分困难,所以教师应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而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则综合了教学、学习、评价多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教学、学习过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应意识到该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该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

以确保这门课程的健康实施,确 课标 保我们的课程设计更好地转化为 学习目标 学生的素养。 教材 制定
评价: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了哪里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编写学期课程纲要
2.如何编制学期课程纲要:一致性地呈现“四要素”
逆向教学设计模式
• 逆向教学设计的过程: • 第三步: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指导
• 确定预期学习结果、完成教学评价设计之后,教师 需要安排明确的教学活动计划,其中包括学习经验 的选择与组织、方法与策略的选择等。学习经验的 选择和组织以及具体教学指导都应指向目标的实现 。当然逆向教学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设计过程, 它同样也需要教学过程中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适应 当时的教学环境,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 学 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 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 果的质 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三.教学评一致性 的教学设计的制作
教学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1.编写学期课程纲要
2.单元课程纲要
3.课时教学设计的制作
3.课程纲要编制操作要领
(2)课程内容 基于目标处理教材,可以对教材进行统整;选 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教 师要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依据课 程标准、学材及现场学习资源进行设置。 (注意体现:第一课时分享课程纲要;学习时间和 内容的安排。)
(一)学期课程纲要
3.课程纲要编制操作要领
保证四要素的 “一致性”: 第一,要确保关 键目标在内容、 实施、评价部分 的落实;
第二,要确保评 价框架与目标的 一致性; 第三,内容实施 与处理是否有利 于学生更好的表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步转化法制定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
第一步:基于内容标准,分析教材,建构知识体系 例:小学三年级数学:辨认平行四边形
•分析内容标准 辨认平行四边形
了解层次 核心概念
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边形有哪些内容需要学生辩认?(教材分析) 基于学情,可以辩认到什么程度?(学情分析) 提供怎样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辩认?(条件分析)
设计一个有四边形的图案
☆ 二步转化法制定评价方案 ·案例分析
第二步:确定本课的评价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学会用四边形的三大要素 判断几何图形是否属于四边形。
了解水平:指出下列图形属于四边形的是
。
A
B
理解水平:
C
D
E
F
①G和H是四边形吗?原因是? ②H中有四边形吗?为什么?
G
H
本节课应达水平
应用水平: 设计一个有四边形的图案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学会用四边形的三大要素 判断几何图形是否属于四边形。
教学环节一:
(阅读课本第34、35页后)指出下列图形属于
四边形的是
。
A
B
C
需要解决的问题:
D
E
F
评价任务以什么方式出现?
如何组织学习过程?(完成时间?问题由谁解答?
由谁理答?生成性教学资源如何利用?还需要
准备哪些学习资源?)
行为对象
提供信息、时间
的限制、完成行
程度(Degree): 学生对目标所 达到的最低表
马杰《程序教学 目标的编写》
行为 条件
为)
现水准。用以 评量学习表现 或学习结果所 达到的程度。
行为 程度
行为 陈述
行为(Behavior): 可观察、可测量、 可评价的具体外 显的学习行为
建议阅读的理论著作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 一种解决办法: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学会用四边形的三大要素 判断几何图形是否属于四边形。
教学环节二:
G
(1)G和H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
教 材 分 析
感知四边形
认知四边形(归纳要点)
•
教 材 分 析
认知常见的四边形
认知四边形的特点
☆ 五步转化法制定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
第一步:基于内容标准,分析教材,建构知识体系
例1:三年级:辨认四边形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问题出在哪里?
直观感知四边形
(平面图形)
认
识
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第三部分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评价设计
☆ 二步转化法制定评价方案 ·案例分析
第一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学会用四边形的三大要素 判断几何图形是否属于四边形。
•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 (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内容标准的表述形式:
内容标准能作为 教学目标吗?
A.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概述特异性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B.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 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交际
教师备课过程 •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
重 点
•我要教什么? 问 •我要怎么教? 题
大致清楚 凭经验
•阅读以前课件或教案
•寻找课外的备课资源 •找开电脑备教学流程 •布置外订的资料作业
缺 失
•学生需要学什么? •学生最好怎么学? •学生是否学到了?
关注教,忽视学 关注教什么、怎么教,忽视为何教、教得如何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现象(二)
教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
教
教
课
教
学
学
堂
学
目
活
教
结
标
动
学
果
设
设
实
评
计
计
施
价
• 适切的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第二部分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目标设计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理解教学目标的意涵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 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 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4)的通整过体合认作识学,习并,能形用成四四边边形形的知特识征体解系释的生建活构中线有索关,四体边验形交 流与分的享事的例学。习意义,形成正确的空间图形观念。
例:通过比较分析,学会用四边形的三大要素判断 几何图形是否属于四边形。
如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达成了?
教学起点
教学目标
可见,制定教学目标后,应制定清晰的评价任务, 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到了什么程度!
①G和H是四边形吗?原因是? ②H中有四边形吗?为什么?
G
H
☆ 二步转化法制定评价方案 ·案例分析
第一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学会用四边形的三大要素 判断几何图形是否属于四边形。
•应用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 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下列图形属于四边形的是
。
A
B
C
D
E
F
☆ 二步转化法制定评价方案 ·案例分析
第一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学会用四边形的三大要素 判断几何图形是否属于四边形。
•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 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可作为教学设计和评价依据的教学目标特征是?
可观察、可检测、可解释
具备这些特征的教学目标应该以“外显行为”为核心!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理解教学目标的意涵(目标要素)
学习者(Audience): 学生而非教师
条件(Condition): 影响学习结果的 特定限制或范围
等(如辅助手段、
行为程度应规避模糊不清的现象,明确应“学到什么程度”
☆ 五步转化法制定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
第四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条件
教材分析
行为条件
学情分析
(四条边直(四、观平边四感形个面知的角图四定、形封义边)闭形图形) 通观过察通图阅图过形读形观说课说察出本出、和比较有学基语础言比表,较述不抽象会/有用基数础 认识四边形四边形(四进封边四四闭一(边边 (形图步它辨形形几的形认们认的的种、(特几识的几常区四易性何何见长角分条变特图的直方都形四征形四的)形是边((边边、直形难重形、点正角点)四))方)个形角通动)通归图过手过纳形通通较通构作阅做判比几过过说过概学读实断较种对围出找念习课验、常比图、图阐本简分见分形画、述和述析的析、、 小、比简拼组有性成统有验能述建合关认有认一,力于识关识定对要比抽础抽四,四的空求较象象边但边抽感间高复/象形没形杂无性想/有/的有的有基经像基基感形系础础
四边形的特性
抽象/无基础
学情分析最重要的是分析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 五步转化法制定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
第三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程度
教材分析
行为程度
学情分析
(四条四直边(边、观平形四感面的个知几角图四何、形边定封)义闭形图形)说的出三说构个出成关四四键边边要形形素的特有学征语基言础比表,较述不抽会象/用有基数础
有效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意涵与设计
吴江林 浙江省塘栖中学 教育部、华东师大、北京师大国培专家 教育部基教二司高中校本教研专家组成员
吴江林学术报告系列之五
让我们一起思考:
☆ 低效课堂: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种解决办法:三位一体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低效课堂:问题与原因分析
☆ 低效课堂:现象与原因分析 ·现象(一)
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 评价学习经验
1.目的/目标
2.选择学习经验
5.评价
4.组织和整合学习 经验和学习内容
3.选择学习内容
泰勒课程编制过程模式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
惠勒课程编制过程模式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理解教学目标的意涵(三维关系)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学会用四边形的三大要素 判断几何图形是否属于四边形。
如何引领学生实现这个目标?
路径N
教学起点
路径2
教学目标
路径1
教学即评价 (将评价与学习活动嵌为一体)
第四部分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行为程度+行为动词+ (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
☆ 一种解决办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内容标准:辨认四边形
①在什么条 件下辩认?
②如何 辩认?
③辩认到什么 程度?
显然,内容标准不能直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所以,将内容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习体验:怎么样?
学习机会:如何获得?
知识与 技能
学习核心:是什么? 怎么做?
• 知识与技能是每个孩子都必需达成的目标。 •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注教学的公平性与实效性就应关注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