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教学设计.doc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122e9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7.png)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他的其他作品。
2. 简述《俗世奇人》的编写背景及特点。
3. 分析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其作品。
2. 学生分享对本书的初步了解和阅读兴趣。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背景及特点。
4. 学生讨论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分析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探讨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梳理本书的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梳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概括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探讨本书的主题思想。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本书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本书的文学手法,如夸张、讽刺等。
2. 探讨文学手法在本书中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文学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学手法的运用。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具体实例,探讨文学手法在本书中的作用。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成果。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共3篇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e3ef3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3.png)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共3篇《俗世奇人》教学设计1《俗世奇人》教学设计《俗世奇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既具有现实主义描写生活的特点,又具有传奇、神话的色彩,因此在文学、历史、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设计一套完整有效的《俗世奇人》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俗世奇人》是由明代作家凌濛初所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计八十章,描写了明朝中期苏州城乡的社会风俗、文化特点,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百态。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自寻、包待制、陆夫人、彩霞等,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形象生动,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小说结构紧凑,情节曲折,令人读来底细纷繁,不乏惊险刺激之处。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俗世奇人》,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明代苏州的社会文化背景,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掌握叙事技巧和文学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明代苏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2.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对小说主题有深刻理解和思考。
3.加强文学鉴赏和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开放思维。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俗世奇人》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代苏州社会文化的历史背景介绍,如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
2.小说情节结构的分析,如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变化等。
3.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刻画,如自寻的聪明机智、包待制的假仁假义、陆夫人的家族优越感、彩霞的痴情执着等。
4.小说语言和文学鉴赏,如描写细致生动的叙事手法、鲜明的意象和比喻、曲折多变的结构特点等。
四、教学方法《俗世奇人》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1.讲授法。
由教师以讲授为主,主要介绍小说的情节、人物、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641cc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b.png)
俗世奇人教案俗世奇人教案15篇俗世奇人教案1教学目标1、能赏析作品语言特色,品味简单而曲折的情节,评价作品人物及思想内容。
2、能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考怎样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方法品读法。
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课后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想挑战吗”,你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请举出一个例子。
(如用铲车开啤酒的司机。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天津卫的有奇特本领的平常人。
2、介绍作者冯骥才。
3、《俗世奇人》介绍,举例刷子李。
4、推出重点人物“泥人张”。
(泥人张:真名张长林,自幼练成一手绝活,只需和人对面坐谈,拈土在手。
不动声色,瞬息可成。
作品形神毕肖,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都用重金来购买,把它放入博物馆供人欣赏。
泥人张彩塑推动了国际文化艺术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它有的取材于舞台,有的取材于生活,有的取材于历史,有的取材于现实,有正面形象,也有反面形象。
)二、解析课题“泥人张”泥人确实不同凡响,课文作者为什么称这批艺人为“俗世奇人”呢?三、探究文本请一同学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儿。
思考:(一)说奇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现“泥人张”是个“俗世奇人”呢?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
*海张五是什么人?人怎样?用文中的话回答。
——海大人义子。
狂妄、嚣张、骄横、飞扬跋扈的暴发户。
外形、别人对他的称呼(又恨又怕)、语言、神态等看出。
*泥人张为什么敢和他斗?用文中的话回答。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观点?你的看法呢?明确: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俗世奇人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俗世奇人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6d494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c.png)
俗世奇人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俗世奇人这部作品,以及作者冯骥才。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这部作品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内容介绍俗世奇人的故事背景,以及主要人物。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3 教学内容分析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探讨其背后的意义。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分析俗世奇人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文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手法。
4.3 教学内容分析俗世奇人的文学手法,探讨其艺术特点。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俗世奇人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5.3 教学内容第六章:俗世奇人中的天津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中所体现的天津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6.2 教学方法采用文化体验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天津文化。
6.3 教学内容分析俗世奇人中的天津文化元素,如方言、习俗、美食等,并进行实地考察。
第七章:俗世奇人与现代社会让学生思考俗世奇人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7.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7.3 教学内容探讨俗世奇人中的故事和人物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第八章:创意写作:编写自己的俗世奇人故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和创作技巧,编写自己的俗世奇人故事。
8.2 教学方法采用创作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八年级语文 俗世奇人教案(3) 八年级语文 俗世奇人教案[整理三套] 八年级语文 俗世奇人教案[整理
![八年级语文 俗世奇人教案(3) 八年级语文 俗世奇人教案[整理三套] 八年级语文 俗世奇人教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005e9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9.png)
俗世奇人(3)一、教材分析《俗世奇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应该是民间艺术之海中一朵晶莹的浪花。
本文写得生动有趣,融方言幽默于一炉,叙事一波三析,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
本单元可以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
在本单元教学中应以语言教学为立足点,引导学生揣摩品味重要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据此我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了解作家与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情感目标:感悟作品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寻找与作者情感的共鸣点3、能力目标: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同时,又将情节分析确定为教学重点,将语言的品味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思路和方法:新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淡化教师的作用,教师只能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所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尤其重要。
人的认知规律认为:听了的容易忘记,看了的容易记住,做了的容易学会,这充分说明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还得要“把戏过手”。
据此,我确定了以“知——演——悟——练”为主线完成本课教学,并以此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贯穿的“悟精华、巧点拔、重创造”的原则,提高课堂实效。
“悟精华”需要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学法,品味优美句段,透析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巧点拔”是我在本课中主要使用的教学法,我设计了三种点拔方式,即“问中点拔”、“演中点拔”、“示X中点拔”;重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演人物。
另外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趣法”“示X法等”。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8951e6ee06eff9aff80725.png)
《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冯骥才《俗世奇人》故事内容;2.体会精湛的手艺要靠辛勤劳动获得;3.了解身边的奇人轶事。
教学重点:1.了解冯骥才《俗世奇人》故事内容;2.体会精湛的手艺要靠辛勤劳动获得;教学难点:1.了解身边的奇人轶事。
教学准备:1.课件2.课余收集身边的奇人轶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近段时间,新闻中天天在关注马航失联飞机。
我知道,与此同时,你们还在关注一本书——《俗世奇人》2.和以往我们看过的书相比,对于这本书,你有什么发现?3.师小结4.本书讲了18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还记得这些人物吗?二、内容检测1.猜猜猜游戏环节(1)活动规则:①猜对的小组可以加分;②答案公布后,正确的回答,请掌声通过。
(2)看图片猜人物(3)看词语猜人物三、阅读交流1.再次浏览某个人物的故事。
2.出示温馨提示。
3. 完成表格(统整的阅读策略)4.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交流结果在黑板上呈现出来)《俗世奇人》6.师引导观察表格:(比较的阅读策略)(1)你有什么发现?(2)他们都是普通老百姓。
(3)他们的技艺离我们很近。
7.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了普通人也有高超的技艺。
四、了解身边的奇人1.(出示图片)猜猜看,他的绝技是什么?2.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绝技,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感兴趣。
浙江电视台的记者就专门赶过来采访了他。
想不想去看看啊?3.出示采访视频(连结的阅读策略:连结生活)4.在这段视频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5.师小结:其实,不管学习什么,都需要认真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
五、说说你收集到的奇人轶事1.不仅在我们江山,其实古今中外都有这样的奇人轶事。
谁先来分享一下你们收集到的奇人轶事?汇报交流六、推荐阅读叶兆言《五异人传》、余秋雨《酒公墓》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6cfca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8.png)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冯骥才先生的文学风格,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俗世奇人》中的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奇人”,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故事中的奇人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奇人”,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俗世奇人》。
(2)谁知道“俗世”和“奇人”分别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3)很好,那么请大家猜猜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回答)2.作者介绍(1)作者冯骥才,是我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善于描绘生活中的平凡人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大师吧。
(2)简要介绍冯骥才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3.故事梗概(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
4.分析奇人形象(1)请同学们找出故事中的“奇人”,并简要介绍他们的特点。
第二课时1.分析创作意图(1)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他想表达什么主题?2.生活中的奇人(1)同学们,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呢?他们可能有哪些特点?3.小组讨论①你如何看待故事中的奇人?②你身边是否有类似的人物?你如何看待他们?(1)今天我们学习了《俗世奇人》,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关注生活中的奇人,学会观察和思考。
(2)作业:写一篇关于身边奇人的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俗世奇人》这部作品,让学生了解了冯骥才先生的文学风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奇人,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俗世奇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7308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d.png)
《俗世奇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俗世奇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培养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
(3)将小说中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俗世奇人?他们有何特点?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第一至第五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做好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感悟。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2)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探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设计1. 完成阅读:继续阅读《俗世奇人》后续章节,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探究性作业: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如小说中的俗世奇人现象、传统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430bf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1.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相关背景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对俗世奇人的赞美之情,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以貌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
(3)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冯骥才及《俗世奇人》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俗世奇人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幽默与讽刺,提高审美情趣。
(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积累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 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
2. 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情况,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奇人形象的分析及其特点的把握。
4. 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的能力。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ffa47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7.png)
俗世奇人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俗世奇人”的描绘和赞美。
2.分析人物形象,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人物的描绘和赞美。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背后的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人物描写文章,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及其原因。
2.提问:你们听说过“俗世奇人”吗?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精彩之处。
三、人物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如:天津卫的海大爷、刷子李、苏三等。
2.学生分组讨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人物特点。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共同完善人物形象。
四、细节描写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海大爷的茶馆、刷子李的刷子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共同探讨细节描写的魅力。
五、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人物描写题目,如:“我的同桌”。
2.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运用细节描写,进行人物描写。
3.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品,全班分享,共同评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发现身边的“俗世奇人”。
3.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俗世奇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身边有没有一些特别的人,他们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二、课文阅读1.教师引导学生:“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奇人’有哪些特别之处?”2.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你对‘奇人’的理解?”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很好,‘奇人’不仅是指他们有独特的技能,更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
《俗世奇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f886a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7.png)
《俗世奇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人物。
2. 分析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和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小说所传达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4. 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小说的背景及作者简介a. 了解作者冯骥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b. 了解《俗世奇人》的成书过程c.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章节划分2. 第二章:叙事手法分析a. 学习小说中的叙事手法,如顺序、倒叙、插叙等b. 分析不同叙事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效果c. 举例说明叙事手法如何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题3.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a.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b.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c.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4. 第四章:语言特色鉴赏b. 分析语言特色如何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c. 举例说明语言特色在描绘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的作用5. 第五章:社会观念与价值观探讨a. 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如诚信、友情、爱情等b. 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c.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小说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学生对小说细节的把握和思考。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俗世奇人》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深入阅读。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f2398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d.png)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教材:《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短篇小说《俗世奇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2. 让学生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短篇小说《俗世奇人》的主旨和故事情节;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小说中领悟到现实主义文学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对人性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主义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阅读理解1. 分段阅读故事,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每一段并回答问题。
2. 全班讨论答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Step 3:探究主题1.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主题或主旨。
2. 让学生就主题或主旨进行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Step 4:展开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示社会问题的手法。
2. 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自己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观点。
Step 5: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言观点。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思考。
拓展训练:1. 让学生阅读其他具有类似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
2. 让学生写作一篇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的读后感或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2. 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综合考察;3. 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_2.doc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_2.doc](https://img.taocdn.com/s3/m/d5a3f1e3c850ad02de8041a9.png)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入建议:学生交流搜集的冯骥才的资料;或讲《俗世奇人》里的其他故事2、教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
3、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⑴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⑵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抓住刷子李一波三折的情节; 泥人张故事的悬念。
学生小组交流时明确。
4、刷子李行事奇、做派奇; 泥人张个性内敛,应对从容,一招制敌。
5、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要点。
引导学生阅读时,围绕题目俗世奇人的奇字探究。
二、精读品味1、教师导学: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
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语气、语调、重音。
2、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一下有什么独到之处?(学生思考片刻,班级交流)3、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言的韵味,提高文学的素养。
三、拓展反思1、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刷子李和泥人张的行事、做人方式能行得通吗?(学生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联系生活现实,联系自身阅读,加深理解,提高阅读质量。
四、延伸练习学习本文的写法,为你身边有绝活的人写一篇人物速写。
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和绝。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2b8f9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4.png)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他的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小说的主题和结构。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1.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主题和结构。
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和理解。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2.4 教学步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的理解和观点。
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人物分析的结果。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梳理小说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点。
探讨情节安排的意义和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情节。
利用图表和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情节。
3.4 教学步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转折点。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梳理情节并制作思维导图。
分组讨论,分享情节梳理的结果和理解。
第四章:主题探讨让学生通过探讨小说的主题,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内涵。
探讨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启示。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观点分享。
4.4 教学步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内涵。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51251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2.png)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是一部介绍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发明过程的小说。
本课教学以本书为基础,主要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历史和发明过程以及学习袁隆平的精神为主要目的。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历史和发明过程。
2. 学习与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精神,提高自身素质。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国四大发明的概念、特点、重要性。
2.指南针的起源、发展、应用于航海的历史背景、意义。
3. 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刻体会他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 阅读和分析《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体验文学艺术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1.指南针的历史和发明过程,对于学生来讲较为陌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2.袁隆平先生的精神,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其实践精神和实践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发明历史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俗世奇人》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实践法:以袁隆平先生的精神为例,让学生制定实践计划并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2.学前探究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探究:什么是指南针?有什么作用?3.讲授教师通过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发明历史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起源、发展、应用于航海的历史背景、意义。
4.观看影片观看有关指南针的影片,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意义。
5.复述让学生复述所学的内容,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6.阅读让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7.评价学生针对袁隆平先生的精神进行评价,了解袁隆平先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俗世奇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74fc2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1.png)
《俗世奇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俗世奇人》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俗世奇人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不同群体的包容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引言与第一章《泥人张》(1)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和背景。
(2)阅读并讨论第一章《泥人张》的内容和主题。
2. 第二课时:第二章《刷子李》(1)阅读并理解第二章《刷子李》的故事情节。
(2)分析并讨论主人公李的个性特点和社会背景。
3. 第三课时:第三章《结巴周》(1)阅读并理解第三章《结巴周》的故事情节。
(2)探讨结巴周的语言障碍对他生活的影响和社会对待结巴的态度。
4. 第四课时:第四章《麻刀魏》(1)阅读并理解第四章《麻刀魏》的故事情节。
(2)分析并讨论魏的社会地位和他对社会的贡献。
5. 第五课时:第五章《鼓掌李》(1)阅读并理解第五章《鼓掌李》的故事情节。
(2)探讨鼓掌李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和他对社会的贡献。
三、教学资源1. 《俗世奇人》原著或学生用书。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俗世奇人》中各章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和批判能力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方面的能力。
3. 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评估: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义。
3. 在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俗世奇人课程设计
![俗世奇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75c6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a.png)
俗世奇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俗世奇人”这一章节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成语;2. 学生能概述“俗世奇人”中的故事梗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及寓意;3. 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奇人异事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升理解、表达和评价的能力;2. 学生学会运用描写、叙述等手法,创作一篇以“俗世奇人”为主题的短文;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奇人异事进行客观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2. 学生通过学习“俗世奇人”的故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努力、勇敢、正义等品质的重要性;3. 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修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本节课选自《语文》五年级下册“俗世奇人”章节。
a. 故事梗概:讲解《俗世奇人》的故事内容,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b. 词汇与成语:学习本章节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成语,如:机智、勇敢、侠肝义胆等;c. 写作手法:分析文章中的描写、叙述等手法,并学会运用。
2. 教学大纲:a.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阅读《俗世奇人》,了解故事梗概,讨论主人公形象特点;b. 第二课时:学习重要词汇和成语,分析文章写作手法,进行课堂讨论;c. 第三课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俗世奇人”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d. 第四课时: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3.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第一周:完成第一、第二课时教学;b. 第二周:完成第三课时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短文创作;c. 第三周:完成第四课时教学,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_8.doc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_8.doc](https://img.taocdn.com/s3/m/57f520b0e009581b6ad9eb08.png)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知道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联系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拔法: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联系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
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二、课前口头演讲,徽剧奇人绝技多媒体播放话剧《俗世奇人》片断。
学生讲述课前搜集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也可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任务,如: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牙医华大夫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循声低和,初步感知问意。
2、学生联系表情朗读,要求读出声调、预期,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貌,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3、学生自荐,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示范朗读文章片断,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者。
顺势作朗读知道: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可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
4、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表现最佳水平。
四、课堂小结《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
做派奇的刷子李,行事奇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虚实的高潮技艺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
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值得人深思的是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五、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大家共同明确1、如何理解题目中的俗事奇人?2、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都是奇人,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3、本文在清洁结构有什么特点?4、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六、体验与反思1、学生推选班里有绝活的小能人上台展示才艺。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精品3篇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10fa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4.png)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文章人物之奇、情节之奇和语言之奇。
2、品味语言,欣赏本文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并培养学生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3、练习写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扫清生字词障碍。
2、查阅冯骥才的资料。
3、搜集其他奇人高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学生介绍作者资料,并讲述搜集到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介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等。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
2、学生速读课文,思考:⑴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抓住一人一事,一波三折的情节。
⑵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明确: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
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
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行。
他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
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泥人张之奇就在手艺奇、行事奇。
他技艺高妙,无人能比;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致敌。
这是一位内敛从容的奇人,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品读课文,鉴赏课文1、教师导学: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简洁富有情趣,举例揣摩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⑵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学习抓住一事,神韵毕现地写人的技巧。
⑶探究思考。
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德育目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智慧。
教读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励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2、练习写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绝。
【教学方法】1、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练习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拨法: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采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讲述民间奇人绝技,创设课堂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品读课文,赏析课文的人物奇、情节奇、语言奇,提高品评鉴赏能力;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并展开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与反思,练习写人物速写。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
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二、课前口头演讲,汇聚奇人绝技多媒体播放话剧《俗世奇人》片断。
学生讲述课前搜集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也可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牙医华大夫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循声低和,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练习表情朗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3、学生自荐,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示范朗读文章片断,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顺势作朗读指导: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应该重读,要读得响亮,有底气,读出得意风光的味道;对于吃素,发蔫,靠边站着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可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
4、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表现最佳水平。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体味文章的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1、学生交流阅读课文的感受:生1:文中的刷子李和泥人张很神奇,那奇招绝活,让人称奇!生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浓郁的天津风味,读着真让人陶醉,让人过瘾!生3:作者会讲故事,善讲故事,就一件事也能生出万丈波澜,让人佩服!2、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发言,为鉴赏定向:教师总结并提示:美是眩目的,美是立体的。
今天我们着重鉴赏本文的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
⑴见识人物之奇。
提问:刷子李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推选一人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
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
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行,使自己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
刷子李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
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干云;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泥人张之奇就在手艺奇、行事奇。
他技艺高妙,无人能比,独行天下;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胸有成算,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
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付从容的奇人,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⑵领略情节之奇。
提问: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
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品味。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 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是在对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接着,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以小徒弟的心理活动为主,从半信半疑到佩服得五体投地再到灰心失望,最后还是刷子李自己揭开了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烘托。
写泥人张,则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大比拼。
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
于是,故事有了悬念。
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
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上小杂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
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奇招制敌。
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⑶品味语言之奇。
教师提示:本文语言本色朴素,津味十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请选一二例揣摩评析。
学生思考并交流。
活动成果展示:浓郁的天津风味。
如要哪没哪屋子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吸取了方言中的精华,津味十足。
单口相声的风味。
全文语句短小精悍,活泼幽默,如您别说不好,这一来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别不信!他还给立下一个规矩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天津已是做买卖的地界,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等等。
用词凝练。
如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如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地地道道一词强调的是强者存弱者亡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不通融,毫无回旋的余地。
如海张五那边还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两个找字用得实在奇绝,特别是加粗的找字,更是绝妙。
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
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
如果换成捏、揉、做等词,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如写刷子李刷墙的一段文字: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晃来,悠然晃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赛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几句简单的白描,人物立刻活在纸上。
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如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五、学生自由活动,质疑、解疑、存疑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以指名请同学回答,也可向全班同学请教,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1、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徒弟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2、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3、刷子李、泥人张、王叔远等民间高人,他们的高超技艺流传下来了吗?该如何看待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学生集体讨论,教师酌情点拨。
明确:1、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
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做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
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秀。
曹小三的态度也属正常,既然刷子李有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别人自然会注重这一点的。
2、这两句话从两个方面旗帜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态度:一、手艺人必须有本领;二、有了本领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
但有一点应该明确,那就是:能够达到以上两点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能够保障这种人生的社会是合理的社会。
3、通过讨论,应该认识到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应当得到保护,它们有巨大的文化价值。
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是对世界文化做贡献。
六、课堂小结《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
做派奇的刷子李,行事奇的泥人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
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值得人深思的是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七、体验与反思1、学生推选班里有绝活的小能人上台展示才艺。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一篇人物速写。
3、学生读自己的文章,然后集体评议。
八、布置作业1、整理课上的人物速写片断,把它收藏在《成长的足迹》中。
2、课外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篇章。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一、综合性活动设计1、编写《家乡人物志》:你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请查阅地方志或者向身边的亲友(特别是年长者)进行调查,然后对材料进行整理,编写《家乡人物志》,在班上交流。
2、认识方言,编写词条:汉语方言有七大类,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请查阅有关资料,看看你的家乡的方言属于哪一种,在你所属的县市,主要说哪几种方言。
走出学校,去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人们的谈话,注意他们使用的方言,搜集广泛流传的当地民歌、民谣、笑话(要求内容健康),在班上与同学交流;然后选几个你认为有代表性的方言词语,依照《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注释的体例,编写几个方言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