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
形意拳入门桩功三体式
1.周身放松. 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掌自然靠于腿外侧;头正自然拔起眼, 下颏回收;平视;齿扣,舌顶上腭;前脚尖朝前,脚跟靠于后脚的里踝骨;后脚尖外展,与前脚成45 度左右夹角(图l~1)。
要点: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姿势正确,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两前臂贴身向胸前抬起;手心朝下(图1~^)。
要点抬前臂时既要贴身, 又要使掌根的拇指侧贴于“心口”旁。
这就是“肘不离肋, 手不离心”、“摩经”、“手摩内五行”的技法要领。
不得耸肩、亮肘,更不要提气, 用拙力。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 停于小腹前;两腿同时屈膝下蹲(图1~③ )。
要点下按时, 上体自然正直、头顶、项直、沉肩、坠肘;呼气时, 两手下按, 边下按边塌掌根,使掌指保持水平, 气亦随之下沉入丹田。
两肘抱于两胁,拇指横平靠于丹田。
两腿下蹲要跪膝、压踝, 前膝向前, 后膝紧靠于前膝里侧成半蹲姿势。
提肛, 不得突臀, 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拳,心朝上(图1~④〉•要点握拳时要先从小指依次卷握,成实心拳,自然, 不用拙力。
向上翻转两拳要有拧拉之意,使两拳停于脐之两侧,两肘,必须仍抱贴于两肋(图1~@、附1~@正面)5.左拳及左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处(图1~5)。
要点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坠肘,又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这就是拳经所指的“先打顾法后打人”的“虎抱头” ,是“亦顾亦打蓄力待发”的技法窍要。
6.上动不停。
左拳及左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钻出,拳心朝上,高不过眉;同时左脚进步,形成前三、七的夹剪步(图1期、附1~⑥正面)。
要点左拳贴身从频下、嘴前钻出,即“虎抱头”的具体运用,亦即拳经云“出洞入洞紧随身”,“洞”是指人嘴。
钻出的拳要向外拧,有横劲却不见横形,眼看小指窝。
出拳时要肩催肘,肘催手,顺腰拔背,上体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出脚时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尽管不是向远进步, 也要一动步就要有“三催' , 之意与劲, 并要于脚齐到,也是为给动作打基础。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前言从网上阅读李仲轩老人的一系列文章后。
不禁拍案叫绝。
李老绝对可以称得上形意拳新说的“开山祖师”,他用通俗易懂的聊斋笔法一脚踢开了二十年来那些又臭又长的武术八股文,他把拳经中许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生动、流畅、睿智、准确的文字,绘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规范释义,让人借鉴参考。
他所有的文字。
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获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当他的武学思想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形意拳修炼者的视野时,多少困惑而不得门径的形意拳传人茅塞顿开,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解读。
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练,这样用……把李老比作孙禄堂不妥,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再妙,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距离,而李老的一番“将死之语”与读者贴心。
如果说汉书能下酒,那么李老说拳的系列文章,不但可以饮如长鲸吸百川,还可以醍醐灌顶使人清醒,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百读不厌就像吃重庆火锅一样过瘾。
我的一位练习二十多年形意拳的武友被感动了,他愿意让更多的形意拳传人走近李老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不辞辛苦。
用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将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浓缩成精华。
经过剪辑后的李老说拳,放弃了原文一些人们熟悉的武林旧事和无益的是是非非。
而更趋向于学术本身,比之现在形意拳方面所有的杰作,更高一步。
以此来告慰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李老。
不存门户之见,真正有志全面了解形意拳文化精神的武友,舍此以外,大概别无捷径了。
一、站桩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
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第 1 页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
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
站桩有无穷益处,是练功。
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
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尚派三体式详述
尚派三体式详述大国崛起民风尚武练武人的修行手札形意拳先贤有句名言:“万法皆出于三体式。
“说明三体式是形意拳至关重要的人道之门,故称为“形意母式”。
由于傅播年久,就其外形已有不同之处,究其实质更有较大差异。
为了追求体用实效,‘不能不深人地做些比较和选择。
对这个似乎简单而又枯燥的桩功,前辈们却说:“桩功是个宝,得它才能好。
”特别强调必须坚持练它,而且必须练好它。
这究竟为什么?是该弄个明白。
尚派形意拳认为三体式和鹰捉,一个是母式,一个是母拳,是开启形意奥秘之门的钥匙。
我们会不会用它?又该怎样地去用它?也该弄个明白。
尚云祥先生对它作过精微的剖析,对我们会很有启迪意义。
现扼要择述如下。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形意拳就是以这种朴素唯物的阴阳五行之说为依据,以《内经》作为它理论的指导,沿用“一气” “两仪”(阴阳)、“三才”(三体)、“四象” “五行” “六合”等生生之理,作为它技击锻炼的规范和掌握它奥秘技法的阶梯。
所说的“一气”则为后天呼吸之息与先天体内真气交融于丹田而成的浑元一气。
所说的“阴阳”,就武术来讲,泛指人体相对的部位和动作的变化,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进退、向背、俯仰、收放、起落、出入、伸缩、动静、刚柔、虚实等等,无不以阴阳论之。
在技法上两者既相反相成,又相称相撑。
所说的“三体”也就是“三才”,指的是天、地、人。
而把人体也比作一个小天地,故人体亦有三体之说。
而在形意拳中所说的“三体”,就是泛指上、中、下三盘,也就是头、上肢和下肢。
实际上它概括了人体的上下与内外。
如果通过锻炼能够阴阳相合,内外一气,三体合一,则会不有中有,无可无不可,故云:“三体重生万物张。
”祖国医学是用阴阳五行推演客观事物的正常或异常变化的机理来辨证治病的。
而形意拳也是利用这个机理来祛病健身、锻炼技术和实践应用的。
说来道理是妥切的,内涵是深邃的。
我们可以从《内经》的经义中得到启发。
形意拳入门(二)
8.三体左式(母式)。
①上式不停。眼看前臂肘窝;使肘窝不变,将手前臂向下、向内翻转于掌和前臂,变为掌心朝下,掌高与“心”齐;
②同时后手前臂亦向里翻转,掌心朝下,掌根靠脐,拇指侧贴腹。这就是“三体式”的定式。
要点 掌在翻转时要沉肩、坠肘,掌要边沉坠、边向前神拔,但臂肘不能直,上体不能前俯,肩、肘、手在一条线上;鼻尖、手尖、脚尖要“三尖相对”;后臂后翻转时,边拧扣边略前抻,手贴胁侧;两掌五指自然分开,要做到手心圆(掌心有撑力),手背圆(力贯指尖),虎口圆(拇指与四指间既有撑力又有扣握之力。
10.上式不停。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回身;收回右脚,脚跟靠于左脚里踝骨;右膝微前顶,左膝紧靠于右膝里侧(
要点 重心左移时不得突臀,也不可长身,要保持原有高度。
11.右拳及右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
要点 要贴身起钻,并要沉肩、坠肘与5.同。
12.上动不停。右拳及右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嘴前钻出,拳心向上,高不过眉同时右脚进步,成前三后七的夹剪步
5.十二形拳 龙、虎、猴、马、鮀、鸡、鹞、燕、蛇、鸟台、鹰、熊。
三、筑基功夫一一桩功三体式
1.周身放松.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掌自然靠于腿外侧;头正自然拔起,下颏回收;眼平视;齿扣,舌顶上腭;前脚尖朝前,脚跟靠于后脚的里踝骨;后脚尖外展,与前脚成45度左右夹角(图l~1)。
要点: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姿势正确,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16.收式
①两掌同时握拳
要点 形意拳的起式必须是左手、左脚在前,而收式亦必须如是。
②前拳(左)向上翻转,抬至眉高,拳心朝上,同时后拳以肘作轴向下、向外、再向上翻转,亦抬至眉高。拳心上,两臂前后成弧形相对
尚派形意拳入门(一)
尚派形意拳入门(一)形意拳是一种传播年久,习者较多的优秀拳种之一。
它具有体用兼优、老幼咸宜、内外兼修、刚柔兼长的优点.并有形简意赅、拳械同功的特色;加之它动作简朴无华,故深为人们所喜爱。
只要持之以恒,就可达到怯病、强身的目的。
一、拳法渊源此拳的创始人以及前几代的传人虽有过争议,但就谱、史和今人考证,此拳系明末清初姬际可所创;姬际可传曹继武,传戴龙邦,传李洛能,传郭云深、刘奇兰等及山西宋世荣、车般斋等的说法,是得到多数人承认的。
就拳技的历史情况看,姬际可所传的拳技与现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
从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心意把十二大势”,和河南马学礼所传的“心意擎十大形”等来看,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步型和步法上,他们所传的都是用侧身弓箭步。
在拳法上虽都着重单势的磨砺,精于技击,利于实战,但在动作、名称、内容和技法上,不仅实质不同,而且面貌不一样。
戴龙邦在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用的是侧身弓箭步,尚未形成现代形意拳所用的鸡腿和槐虫步。
但在技法上却强调了内外合一,开始着重内在的意识和呼吸,以及劲力和动作的内外相合。
以丹田为本,以意领气,手脚相合,攻防一体。
从这些技法要领来看,戴龙邦先生开始从动作、招法的传统中,突出对内意、内劲以及神、气的运用。
这一转变是技法上的升华,无疑是一个贡献。
为六合拳衍变成形意拳创建了技法前提。
李洛能学自戴龙邦,传入向北,曾叫意拳,后改名形意拳,他使此拳进一步发扬光大。
他用似斧、似闪(似电)、似箭、似炮、似弹之形来提炼,形成劈、钻、崩、炮、横这五行擎的形和意,利用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定顺序,治病、强身、增进功力。
又把戴龙邦的十大形、七小形,像形取意以精化成为十二形(这就是改名为形意擎的来由),丰富了拳法的内涵。
他对拳械套路也作了提炼和充实,改掉了侧身弓箭步,而代之以两腿弯屈、前三后七、具有夹剪劲的鸡腿和进身跟后脚的槐虫步,使形意拳打破武术以弓、马、仆、虚、歇为主要步型的惯例,形成独具一格的“行如槐虫“的独特步型和步法。
尚派形意拳秘传内功八桩
尚派形意拳秘传内功八桩各大拳种皆有桩法练习,不同拳种的桩法外形虽相似,但心法不同,所要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尚派形意拳站功八法由陈子江老先生秘传,是培补元气、疏通经络、祛病强身、掌握开阖呼吸,调节内气升降运行,外静而内动的功法。
深厚的内功是靠桩功的修练而获得的,这也是区分内家拳与外家拳的标准。
然而站桩非一朝一夕之功。
桩法掌握正确与否对功力的增长和身体的健康有直接影响。
八式站桩都是平步桩,即两足外侧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属于双重,每一势左右都是对称的,所以当出现左右不平衡时,便会产生气血的偏盛偏衰,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所以站桩时一定要注意身体保持中正,另外一方面,如果失去中正,就会出现向左或向右偏斜,或前俯后仰,这样机体的受力状况就不一样,如向左偏,则左侧承力大,久练成习惯后易造成肢体的畸形。
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呢?正如太极拳的口诀所述:“尾闾中正顶头悬”,形意拳桩功要求“百会”与“会阴”形成的人体中轴垂直于地面,且左右对称。
另外,还需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练功时要选择适当的地点,最好选择平整的地面,如地面倾斜或不平,也难以保持练功时身体的中正及姿势正确。
环境的选择也很重要,应尽力避开人多喧哗的地方,练功时静是必要的条件,同时空气也要清新,不可到污水河畔及空气污浊的地方去练习。
因为呼吸本身就是一个不自觉的吐故纳新的过程,要尽力避免吸入污浊的空气。
人们虽不可能远避尘嚣,隐于山林,但也应找一片净土,宜人的环境可使人内心清静自然,有利于内气的修炼。
站功八法也应归于气功一类,因为这里面也包含了培补元气,冲关通络等内容,古人讲:天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类所固有的三宝是与生俱来,由先天所获,人之初生,其元精、元气、元神秉受于父母,它们决定了人的生命。
由于人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地改变,空气、水源、食物的污染,精神的刺激,过度的劳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元精、元气、元神便因此而日渐耗损,于是人便由此而病。
形意拳入门 桩功三体式
1.周身放松.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掌自然靠于腿外侧;头正自然拔起,下颏回收;眼平视;齿扣,舌顶上腭;前脚尖朝前,脚跟靠于后脚的里踝骨;后脚尖外展,与前脚成45度左右夹角(图l~1)。
要点: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姿势正确,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两前臂贴身向胸前抬起;手心朝下(图1~②)。
要点抬前臂时既要贴身,又要使掌根的拇指侧贴于“心口”旁。
这就是“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摩经”、“手摩内五行”的技法要领。
不得耸肩、亮肘,更不要提气,用拙力。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停于小腹前;两腿同时屈膝下蹲(图1~③)。
要点下按时,上体自然正直、头顶、项直、沉肩、坠肘;呼气时,两手下按,边下按边塌掌根,使掌指保持水平,气亦随之下沉入丹田。
两肘抱于两胁,拇指横平靠于丹田。
两腿下蹲要跪膝、压踝,前膝向前,后膝紧靠于前膝里侧成半蹲姿势。
提肛,不得突臀,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拳,心朝上(图1~④〉.要点握拳时要先从小指依次卷握,成实心拳,自然,不用拙力。
向上翻转两拳要有拧拉之意,使两拳停于脐之两侧,两肘,必须仍抱贴于两肋(图1~④、附1~④正面)5.左拳及左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处(图1~5)。
要点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坠肘,又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这就是拳经所指的“先打顾法后打人”的“虎抱头”,是“亦顾亦打蓄力待发”的技法窍要。
6.上动不停。
左拳及左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钻出,拳心朝上,高不过眉;同时左脚进步,形成前三、七的夹剪步(图1~⑥、附1~⑥正面)。
要点左拳贴身从频下、嘴前钻出,即“虎抱头”的具体运用,亦即拳经云“出洞入洞紧随身”,“洞”是指人嘴。
钻出的拳要向外拧,有横劲却不见横形,眼看小指窝。
出拳时要肩催肘,肘催手,顺腰拔背,上体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出脚时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尽管不是向远进步,也要一动步就要有“三催’,之意与劲,并要于脚齐到,也是为给动作打基础。
乐陵尚派形意拳
乐陵尚派形意拳武坛巨擘尚派形意拳创始人,尚公讳云祥,字霁亭,山东乐陵人。
生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民国廿六年,公元1937年10月初10日逝于北京,享年74岁。
先生幼时随父进京经商,经营马蹬铺。
他自幼慧颖强识,一边向帐房先生学文习字,一边向少林名家冯大义学功力拳。
由于他酷爱武术,嗜武成性,整日里不是二起蹦子旋风脚、勾掛铲踹前后扫,就是古树盘根大扫蹚、打拳踢腿武刀枪。
历经六载,拳棒娴熟,一时自视功高。
但在一次比试中,败於形意拳名家李志和之手,故生转学形意拳之念。
他遍访形意名师,历经三年耗资奔走,终于见到了威震武坛的李存义先生。
但李先生嫌他个小“像个小糖瓜“,不肯收纳,幸得周明泰先生说情,才同意收下。
因身矮体弱,别人常以“小糖瓜”相戏,激得他发誓说:“糖瓜虽小,却要让它崩牙”。
他下定决心,不计寒暑,汗洗朝夕,功夫技艺很快在同门师兄弟中出类拔萃。
老师甚喜,倾囊教授。
先生练功亦愈加痴迷刻苦,却疏忽了马蹬铺的经营,造成生活拮据,买双鞋都很困难,他赤脚练功,日久足掌坚硬如铁,砖地被脚人赠雅号“铁脚佛”。
李存义与程延华都是深圳人,皆为董海川门下弟子,二人既有同门同乡之谊,又是金兰兄弟,故先生兼得二位前辈八卦掌之精要。
他所传八卦掌练法,绕圆旋转、摆扣蹚泥步与众不同,起落钻翻、发劲迅猛刚实别具特色。
孙录堂在《八卦掌学》一书曾赞曰:“吾友尚云祥劲力之刚猛无人能击其右。
”先生喜结武林豪侠,以武会友,广收博取,增益武技,以手试技,以骄证武功,从应用实战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他与闻明京津诸多名家高手交往甚密,如人称“木马”的八卦名家马贵,人称“京东大侠”的通臂名家“臂圣”张策,有“南吴北王”之称的吴式太极名家“北王”王茂斋等。
他以武会友,少有败绩,且从不伤辱对方。
如鹰爪功神手徐某、铁砂掌名家冯某、铁罗汉李某、具“神力千斤鼎”之谓的王某等均手输而心亦折服。
他“习武”的一生,未与人结下任何冤仇。
先生曾独自一人在北京鼓楼专心练功十年,后为清朝大总管李莲英护院十年。
李应埙老师口传形意拳要诀
李应埙老师口传形意拳要诀一、拳法1 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腰有旋转之妙,足有行程之功。
2 六合: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
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3 形意拳八势:顶、提、扣、圆、抱、垂、横、顺。
顶者,起躜落翻,顶在头顶,舌顶,手往外顶。
提者,尾间上提即塌腰,谷道内提,使阳气上升,督脉是也。
扣者,胸脯要扣,开胸顺气,使阴气下降,任脉是也:手面要扣:脚面要扣。
圆者,脊背要圆,虎口要圆,胳膊要月牙形,手腕外顶要月牙形。
抱者,丹田要抱,心中要抱,胳膊要抱。
垂者,气垂丹田,膀尖下垂,肘下垂。
横顺者,横者起也,顺者落也。
起者躜也,落者翻也。
起为横之始,躜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
手起而躜,手落而翻,足起而躜,足落而翻,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
无论如何,起躜落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此形意拳必须注意之姿势也。
4 腿法:提、趟、锁、顶、踩。
5 手足身法:手:起躜落翻,起横落顺,起如虎之捕食,落如鹰之抓物,筋稍发力为起手,筋稍不发力为领手,以肘能护肋、手能护心为妙。
足:起躜落翻,动脚如虎行之无声,龙行之无踪;起脚如手之撩阴,其劲上翻;落脚如巨石入水,其劲下扎。
身:敛如伏虎,纵如攫食,即收放也。
变通在心,机关在腰,直进直退,劲断意不断,钻进去打。
6 一身之总法:勾拦棚架不为能,顾开截追是英雄,上法手为妙,进法步占先,工顺勇急并狠真,内外一气紧相连,三性调养多妙用,遇敌取胜不为难。
(三性――眼为见性,耳为录性,心为警醒性。
)7 神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耀如三光。
则尽乎其志,毕乎其勇,全乎其知,以此而较,则神乎其技矣。
8 不偏不倚者中正也。
忽隐忽显者,若有若无也。
变化千端令人莫测之谓也。
9 五争:领顶垂臀,指顶背靠,双肘横撑,坠膝提胯,足实腰挺。
10 拳去不空回,空回非奇拳。
二、练法1 练拳要知练法与养法,将功夫练到身上,再习顾法与打法,至练到纯熟,内外贯穿一致,即能随机应变而无穷,神机奥妙俱在其中矣!2 脚趾抓地,脚心悬空。
一马三箭似奔雷
二、符合拳理
形意拳的精髓就是“六合”,即内三合与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是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是外三合。李老先生传授的一马三箭要求迅疾,但六合之劲必须贯穿始终,两掌一拳和三大步,每一个动作都发劲,每一个动作都要达到“手脚齐到方为真”的高超境地。拳经云:“打要远、气要催、拳是炮、龙折身。”一马三箭的第一个撑掌动作和左腿向前趟一大步是和谐完整一致的,而接下来的上步右手的钻拳仍是左脚在前的拗步左折腰,打出了龙折身的劲,并且劲要一催到底。虽是钻拳但犹如炮弹一样从炮膛中射出,劲猛而刚实。接下来的狸猫上树是上右脚向上蹬踩并暗含截、挂、踢和左掌前翻下落,同时右掌回收必须借左脚后蹬和腰向右拧转,要上下完整一力,这是拳经要求达到“龙折身”的又一处体现。
形意拳资料尚派形意之虎形全解
尚派形意之虎形全解虎形八法,又名“全虎形”,为尚云祥先生秘不外传的手法之一。
这一组散手,技击性强,其中某一式练熟,即能御敌自卫,如能将此八法完全练习纯熟,必要时,即可应付自如,本功法并没有高难动作,因此男女老少皆可练习。
一、虎扑把:对方如用右手直攻我胸部时,我右手由其右腕外下方反手刁拿其右腕,同时左足向左外方垫半步左手拿住其右肘,双手捋抻,进右步,两手变掌用力扑其华盖穴(上胸),对方即仰跌(图一)。
对方左手攻我中部时,方法同前,唯手足动作相反。
要点:垫步拿腕、肘动作要同时进行,进步扑上胸也要同时动作,而且要快《拳经》云:“心如火药拳如子,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见神奇。
”都说明动作要快的意思。
二、虎托:前式我方以虎扑把扑出时,对方如用两手由外下方往上托我两肘时,我借其上托之力,两掌往左右外翻,往上托其腮下部,并往后力推,对方仍然仰面跌出,但须改换左足进步,右足跟步,以助冲劲。
要点:翻掌改托掌时,动作要迅速,连往上托带前推,进步跟步要猛。
三、虎撑子:对方如用双手扑我胸部时,我退左步或右步闪躲,如不及闪身时,两手分别由左右外上方,并齐十指下插,分开其推束之双手,急用两侧掌(掌沿平向上,两中指尖相对)推撞其胸上部,左足或右足随撞胸时进步,另一足跟步助力。
要点:两臂往外撑圆;两“掌沿”平向上,撞胸、进步、跟步要同时进行。
四、虎抓:对方用右手打我头顶、左面时,我右手由对方右手外下方往上反刁其右腕,向下方捋抻,同时垫右步(少半步),进左步于其右脚外方,左掌劈其右面,或抓其头部。
对方如用左手攻我上部时,破解进招法同—前,唯左右手足动作互换,右手打来时,左手打来时。
要点:刁腕垫右步动作要同时进行,进左步于对方脚外方劈右面或抓头也要同时,形意手法讲究动作协调,方能奏效;五、虎抱头,假如对方进右步,用右手击我左面时,我左手往左外拦格其右手,随将两手握阳拳(拳心向上)用拳轮(掌沿)和腕侧夹斩其脖项,并屈两肘,肘尖下沉,搓撞其上胸,同时进右步于其中门(裆中),左足跟步助力。
李文彬先生形意文集篇2
李文彬先生形意文集篇(二)_(转)形意拳术2010-07-02 16:39:41 阅读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李文彬先生形意文集篇(二)2009-07-23 23:00李文彬先生形意文集第五章谈尚云祥先生的崩拳“崩拳”,是形意五行拳之一。
它简单朴实,动作无华。
然而郭云深先生却以这“半步崩拳”获得“打遍天下”之盛誉。
尚云样先生深得其传,也以“半步崩拳”名贯武林。
先生的“半步崩拳”究竟妙在何处?(1)几种误传有的说:先生的崩拳“拳到壁穿,没法抵挡”;有的说:“势如连珠炮,猛不可挡”;也有的说:“手脚齐到,劲整功纯”,等等。
实际这些说法只是比喻先生“手疾快”、“力迅猛”。
如果仅是这样,没有什么别具内涵的技艺,就谈不上是什么绝技高招了。
日人松田隆智在他所著的《中国武术史略》中所引述尚先生的崩拳较为确切:“他和对方接近稍一动手,对方就得倒下。
”这说明先生的崩拳还是别具窍要的。
(2)艺功有别先生常说:“技艺是技艺,功夫是功夫,技艺和功夫是两码事。
功夫大不等于技艺高”,“功夫大是有实力,技艺高是方法妙。
技法妙才能高人一头……。
”经云:“武艺虽精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
”这就说明技艺高在于决窍真。
先生还说:“技艺在于传授(指老师教的水平),功夫在于实练(指掌握技术实质和实际苦练)。
”所以才要投明师,访高友。
目的就是在追求高的技艺来充实自己。
当然“技艺高又必须通过勤学苦练,下到功夫,才能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功夫下在平时,技艺用于瞬间。
外精拳脚,内蕴意气,还必须以‘神’贯之”。
说明先生不仅要求勤学苦练,下实功夫,还特别强调追求技艺和精神。
虽然我们也朝夕苦练,磨砺寒暑地去钻研崩拳,但总没有先生崩拳的实用效果,原因就在这里! 一句话;“武艺虽精窍不真”未能求入精微响!先生说:“‘千招会不如一招熟’,熟能生巧,.沾手就来。
这是事实。
可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人们用的是招,我们用的是‘劲’。
崩拳是直出直入,道既近,手就快:‘脚踏中门’不仅捷近,而且力猛,对方难避:特别是正前直进,峭劲得发,拔根进远,威力怎能不大!“你要打他,他不会不管。
可在线传送的电子书目录 各类武术书
分类心意心意拳马琳璋pdf格式文件大小:11.10MB)心意六合拳艺传真pdf格式文件大小:4.10MB)清晰度不很好心意六合拳陶子鸿pdf格式文件大小:2.75MB姬龙峰祖师原传心意六合古拳法成元昭pdf格式文件大小:7.49MB范氏心意拳谱pdf格式文件大小:(3.47MB)心意拳练功窍要马琳璋pdf格式文件大小:29.50MB陈守孚老师心意拳初修法要辑录pdf格式文件大小:886.00KB内家拳功与心意六合拳顾凤宾pdf格式文件大小:(17.70MB)心意六合拳真传实战教程训练目标实施手册(马胜利).pdf”(38.30MB)戴氏心意拳郭瑾刚pdf格式文件大小:(51.40MB)戴氏心意拳霍永利pdf格式文件大小:(5.09MB) 本书全部为照片心意六合拳李洳波pdf格式文件大小:(38.50MB)华岳心意:三盤十二式-心意六合八法拳陈亦人pdf格式文件大小:(2.81MB)心意六合拳发力与技击王安宝魏峰pdf格式文件大小:(4.62MB)山西六合心意拳张友林pdf格式文件大小:(1.17MB)纯文字无图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单操与技击闫无为pdf格式文件大小:(13.30MB)心意门秘籍李新民pdf格式文件大小:(5.17MB)洛阳心意拳孙友恒(不清晰)pdf格式文件大小:(42.30MB)心意六合拳徐谷鸣pdf格式文件大小:(46.00MB)少林心意拳贾召宣pdf格式文件大小:(6.84MB)心意太极拳马琳璋马天巧pdf格式文件大小:(6.41MB)心意六合拳秘传(陶景和).pdf”(6.27MB)形意孙禄堂武学录孙禄堂著孙剑云编pdf格式文件大小:(6.79MB)拳意述真孙禄堂中华书店影印版pdf格式文件大小:21.10MB形意拳真传图谱李金波pdf格式文件大小:(7.30MB)形意拳术体用全书技法篇孙绪pdf格式文件大小:(88.20MB)形意拳术抉微刘殿琛pdf格式文件大小:(7.76MB)形意拳术大全(第二版) 吴殿科pdf格式文件大小:(252.00MB)形意拳入门讲座李文彬(杂志文章精选)pdf格式文件大小:(8.80MB)古拳谱形意拳秘法高降衡(杂志文章精选)pdf格式文件大小:(8.28MB)形意拳练法用法与功法曹志清pdf格式文件大小:(5.66MB)形意母拳姜容樵pdf格式文件大小:( (18.30MB)形意六合拳撮要朱国福pdf格式文件大小:(12.80MB)宝鼎形意拳与内功十三段pdf格式文件大小:5.56MB宝鼎形意拳谱pdf格式文件大小:(995.00KB)形意拳快速入门不求人王建华pdf格式文件大小:2.01MB中国形意拳周永祥pdf格式文件大小:3.13MB国术新教本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图说)靳云亭凌善清pdf格式文件大小:8.74MB 形意拳术讲义薛颠pdf格式文件大小:(9.30MB)象形拳法真诠薛颠pdf格式文件大小:(9.70MB)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pdf格式文件大小:21.94MB逝去的武林李仲轩pdf格式文件大小:15.22MB逝去的武林2——高术莫用_纯文字版.pdf”(1.23MB)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戏)-薛颠.pdf.pdf”(2.75MB)薛颠象形术-五法八象_年明亮编着.pdf”(1.77MB)李氏形意太极拳(清晰全本) 李春苓pdf格式文件大小:(52.20MB)宋氏形意拳续编下篇宋光华pdf格式文件大小:(10.90MB)宋氏形意拳续编上篇宋光华pdf格式文件大小:(8.64MB)形意五行拳术(关永年).pdf”(1.20MB)形意拳攻防技击(刘彦培).pdf”(7.55MB)形意拳(孙豹隐).pdf”(2.39MB)形意朴刀++形意方便铲(邱万春).pdf”(1.17MB)形意剑术(刘玉增).pdf”(3.62MB)形意大成拳(陈云开).pdf”(7.88MB)洗髓经(布华轩).pdf”(698.00KB)山西车派形意拳阎耀武演述杨映光杜世秀整理pdf格式文件大小:(1.99MB) 形意拳术体用全书五行功法篇孙绪编著pdf格式文件大小:(59.10MB)形意拳术李天骥pdf格式文件大小:(5.62MB)带网址广告,不清楚形意拳孙汝贤pdf格式文件大小:(4.35MB)中国尚氏形意拳(苏立志)pdf格式文件大小:(34.20MB)形意拳实战技法张桐pdf格式文件大小:(1.79MB)形意拳杂式捶姜容樵pdf格式文件大小:(11.40MB)形意拳术李剑秋pdf格式文件大小:(1.12MB)形意拳谱刘纬祥pdf格式文件大小:(1.62MB)形意大连环沙国政审定pdf格式文件大小:(40.70MB)宋氏形意拳续编上篇宋光华pdf格式文件大小:(9.08MB)形意八卦掌-徐连生杂志连载共22页pdf格式文件大小:(1.38MB)形意拳: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pdf格式文件大小:(3.57MB)形意拳器械技击功法(第三集) 房丹才pdf格式文件大小:(23.00MB)形意拳器械技击功法(第二集) 房丹才pdf格式文件大小:(26.20MB)形意拳器械技击功法(第一集) 房丹才pdf格式文件大小:(20.60MB)形意拳散手炮沙国政pdf格式文件大小:(1.26MB)河南正宗形意拳裴锡荣pdf格式文件大小:(41.60MB)形意拳理论研究曹志清pdf格式文件大小:(6.89MB)形意拳械精解上册邸国勇pdf格式文件大小:(23.30MB)形意拳械精解下册邸国勇pdf格式文件大小:(35.10MB)形意拳图解苗树林pdf格式文件大小:(1.70MB形意拳技击术尚济pdf格式文件大小:(15.90MB)形意拳博击的理与法买正虎pdf格式文件大小:(12.60MB)形意拳述真杨遵利pdf格式文件大小:(70.00MB)尚派形意拳械抉微第1辑李文彬pdf格式文件大小:”(11.10MB)尚派形意拳械抉微第2辑李宏pdf格式文件大小:(10.30MB)尚派形意拳械抉微第3辑李宏pdf格式文件大小:8.20MB)形意拳内劲蓄发的刚攻快技苏耘pdf格式文件大小:(5.12MB)形意拳技击珍传详解pdf格式文件大小:(1.35MB)形意拳械教范黄柏年pdf格式文件大小:(6.01MB)形意拳拳谱李洛能pdf格式文件大小:(2.44MB)神功形意拳王连义pdf格式文件大小:(3.33MB)行意拳谱-刘纬祥.pdf.pdf”(1.62MB)岳氏意拳五行精义.pdf”(14.20MB)岳氏意拳十二形精义.pdf”(13.90MB)五法八象(年明亮).pdf”(1.77MB)大成拳(意拳)意拳-中国现代实战拳学(香港版)姚宗勋pdf格式文件大小:28.30MB 意拳-中国功夫之精髓(香港版)韩星桥pdf格式文件大小:36.20M姚承光中国意拳标准教程意拳功法pdf格式文件大小:14.60MB大成拳实用学说秘静克(照片版)pdf格式文件大小:(8.18MB)意拳站桩王玉芳pdf格式文件大小:697.00KB意拳心法(谢永广).pdf”(7.71MB)大成拳实战速成+王忠海编著.pdf.pdf”(38.90MB)意拳拳学(王芗斋创++刘涛++李全有整理).pdf”(9.62MB)意拳:中国最新实战拳学(薄家骢).pdf”(23.40MB)意拳(薄家骢).pdf”(13.20MB)真正大成拳(李康).pdf”(7.75MB)怎样练大成(赵祯永).pdf”(1.93MB)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pdf格式文件大小:(5.85MB)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pdf格式文件大小:(1.84MB)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格式文件大小:(17.20MB)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格式文件大小:(17.30MB)世传陈氏太极拳陈小旺pdf格式文件大小:(53.40MB)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格式文件大小:(26.70MB)中国陈氏太极(陈正雷).pdf”(14.30MB)陈式太极拳养生功陈正雷pdf格式文件大小:(1.07MB)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格式文件大小:(9.90MB)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马虹pdf格式文件大小:30.20MB)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马虹pdf格式文件大小:7.60MB)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格式文件大小:21.20MB)陈式太极拳劲道释秘:拆拳讲劲-陈照奎秘传马虹pdf格式文件大小:14.90MB)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格式文件大小:(12.00MB)陈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馨pdf格式文件大小:(18.40MB)陈式太极拳入门冯志强pdf格式文件大小:(2.98MB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pdf”(8.11MB)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及单刀单剑(王西安著).pdf.pdf”(14.00MB)陈式太极长拳与短拳都文才著.pdf”(9.86MB)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pdf”(2.36MB)陈式太极拳养生功(陈正雷).pdf.pdf”(907.00KB)陈式太极拳五功八法十三势(阚桂香).pdf.pdf”(7.72MB)陈氏太极拳拳法与套路教程-吴自立编著.pdf.pdf”(19.90MB)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pdf.pdf”(7.77MB)陈式太极拳精义-张茂珍.pdf.pdf”(36.90MB)陈式太极剑(田秀臣演述++周佩芳++林伯原编著).pdf.pdf”(1.06MB)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pdf”(14.30MB)陈氏三十八式太极拳(陈小旺).pdf.pdf”(1.83MB)陈式简化太极拳入门(阚桂香).pdf.pdf”(1.70MB)陈照奎老师一路拳口述(手抄本)作者不详.pdf”(15.90MB)陈氏二路太极拳(刘鹏).pdf.pdf”(5.68MB)松田隆智《陈家太极拳》.pdf.pdf”(10.50MB)陈小旺编著-中国陈氏太极拳.pdf.pdf”(3.13MB)精功陈式太极拳(乔熛).pdf.pdf”(2.06MB)精编陈式太极拳拳剑刀(武世俊编著).pdf.pdf”(6.17MB)陈式太极拳精选++(修订本)【冯志强】.pdf”(9.35MB)图解心意混元太极拳内功(冯志强).pdf”(593.00KB)冯志强图解心意混元太极拳内功.pdf”(7.90MB)陈式太极拳入门十二说要【冯志强】.pdf”(228.00KB)杨式太极拳述真汪永泉pdf格式文件大小:(16.20MB)《杨式太极拳:小架及其技击应用》于志钧编著.pdf”(12.40MB)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手绘图)pdf格式文件大小:(1.71MB)杨式太极拳傅钟文1963pdf格式文件大小:(4.44MB)杨氏太极拳、剑、刀杨振铎pdf格式文件大小:(22.40MB)杨式太极拳诠释-理论篇王志远pdf格式文件大小:(4.06MB)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王志远pdf格式文件大小:(28.30MB)杨氏太极拳刀剑杆推手合编陈炎林pdf格式文件大小:(35.80MB)杨氏太极拳诠真(陈龙骧).pdf”(31.40MB)杨式太极长拳(孙南馨).pdf”(2.26MB)杨氏太极拳法精解(陈龙骧).pdf”(6.32MB)杨氏太极刀枪精解+陈龙骧+李敏弟著.pdf.pdf”(9.27MB)三才武当对剑(陈龙骧).pdf.pdf”(2.30MB)三才剑法精解(陈龙骧).pdf.pdf”(5.52MB)杨式太极拳技击(杨慎华).pdf”(42.40MB)杨家太极拳各艺要义(黄文叔着).pdf”(23.50MB)杨式太极剑诠释(王志远).pdf”(37.00MB)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28.10MB)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崔毅士亲传__崔仲三编著).pdf”(14.00MB)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杨礼儒).pdf”(33.10MB)杨氏太极拳真传(赵斌).pdf”(6.70MB)杨式太极拳用法解要(庞大明).pdf”(5.93MB)杨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张勇涛).pdf”(14.10MB)杨式太极拳阐秘(庞大明).pdf”(19.10MB)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2.80MB)杨家太极拳各艺要义(黄文叔着).pdf”(23.50MB)汪永泉授太极拳语录与拳照-刘金印.pdf”(12.90MB)汪传杨氏太极拳修整实录-汪仲明.pdf”(10.20MB)杨氏太极拳、剑、刀高难套路及秘传九诀(李鸿义).pdf”(4.00MB)杨氏太极剑法精解——附李雅轩43式太极拳(陈龙骧).pdf”(1.67MB) 杨式太极刀(崔仲三).pdf”(1.34MB)杨式十八式圆形行功太极拳剑(张楚全).pdf”(2.30MB)杨式秘传一二九式太极长拳(张楚全).pdf”(4.03MB)杨式二十四式太极剑(张楚全).pdf”(1.36MB)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李琏).pdf”(7.28MB)杨班侯活步大架太极拳++(64势)【乌汝森】.pdf”(5.41MB)武当赵堡太极拳大全(原宝山).pdf”(5.99MB)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李秉慈+翁福麒).pdf”(4.65MB)杨式左右架太极拳(邱兆恒).pdf”(3.32MB)杨式太极扇73式(杨丽).pdf”(5.54MB)杨式太极扇36式(杨丽).pdf”(6.00MB)杨式太极拳术述真(魏树人).pdf”(10.20MB)杨式太极拳拳照图谱(傅清泉).pdf”(8.82MB)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pdf”(9.63MB)杨式太极拳架详解(林炳尧).pdf”(4.82MB)杨式太极六十六式弓林拳(张楚全).pdf”(4.07MB)杨式太极刀入门++崔毅士太极刀真传(张勇涛).pdf”(12.60MB)杨式太极刀(王志远).pdf”(2.35MB)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曼青).pdf”(1.60MB)武式太极十三连环剑(翟维传).pdf”武式太极拳桩功(翟维传).pdf”(7.73MB)武式太极拳小架(翟维传).pdf”(8.62MB)武式太极拳推手(翟维传).pdf”(11.30MB)武式太极拳术(翟维传).pdf”(43.60MB)武式太极拳老架(翟维传).pdf”(19.20MB)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10.10MB)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10.00MB)武式太极拳拳解与论述(翟维传).pdf”(28.80MB)翟维传著《武式太极大杆》.pdf.pdf”(54.50MB)武式太极拳阐秘(庞大明).pdf”(36.20MB)武派太极技击术(高连成).pdf”(30.90MB)武式太极拳正宗(薛乃印).pdf”(2.15MB)武式太极拳十三式(乔松茂).pdf”(2.27MB)武式太极拳诠真(乔松茂+).pdf”(18.80MB)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pdf”(14.10MB)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洪丽).pdf”(1.83MB)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pdf”(901.00KB)武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陈建云).pdf”(3.53MB)武式太极拳(郝少如).pdf”(1.45MB)武氏太极拳图解及太极论·诀(李鸿义)图不清楚.pdf”(1.85MB)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吴文翰).pdf”(15.50MB)沈阳武派太极拳直讲(王善德).pdf”(13.50MB)赵堡太极秘传兵器解读(王海洲).pdf”(19.90MB)中国赵堡太极(赵增福).pdf”(6.02MB)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郑悟清传郑瑞编pdf格式文件大小:(4.49MB) 赵堡太极拳十三式(王海洲).pdf”(2.64MB)赵堡太极拳诠真(王海洲).pdf”(26.80MB)武当赵堡大架太极拳(赵增福+).pdf”(9.97MB)[和式太极拳谱].和有禄.扫描版.pdf”(7.07MB)自然太极拳(祝大彤).pdf”(16.00MB)王培生内功心法太极拳(张耀忠).pdf”(32.90MB)太极拳术顾留馨pdf格式文件大小:(11.60MB)太极拳全书(修订本)人民体育出版社pdf格式文件大小:(26.60MB) 太极拳动力的科学戴君强pdf格式文件大小:(2.42MB)太极八卦气功与眼病治疗张琼芳pdf格式文件大小:(1.32MB)武当三丰太极拳刘嗣传pdf格式文件大小:(9.47MB)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图解.pdf”(165.00KB)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剑(梁超群).pdf”(10.50MB)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张奇).pdf”(5.49MB)张三丰太极太极拳及内功理论.pdf”(497.00KB)武当太极拳(万簌平).pdf”(2.52MB)武当气功太极拳(马杰).pdf”(2.75MB)武当浑圆太极拳(下册)【胡转运】.pdf”(8.31MB)武当浑圆太极拳(上册)【胡转运】.pdf”(12.50MB)《太极拳学》第一版孙禄堂pdf格式文件大小:12.30MB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余功保.扫描版.pdf”(74.50MB)太极长拳108式揭秘熊征著.pdf”(4.80MB)太极养生技击秘要(李务公).pdf”(21.20MB)太极推手绝技(安在峰).pdf.pdf”(5.60MB)太极拳对练_沙国政.pdf.pdf”(3.42MB)太极球龙形十三式++太极剑三十二式++太极推手.pdf.pdf”(6.92MB)太极内功养生术(关永年).pdf.pdf”(15.10MB)太极内功养生法(祝大彤).pdf”(15.70MB)太极内功心法全书++(下卷)【钱惕明】.pdf.pdf”(65.60MB)太极棍(陈固安).pdf.pdf”(1.15MB)双人太极球.pdf”(27.60MB)养生太极推手(黄康辉).pdf”(21.00MB)太极十三剑(李文贞).pdf.pdf”(1.52MB)太极解秘十三篇(祝大彤).pdf”(5.42MB)三十九式太极拳劲意直指(张耀忠).pdf”(18.60MB)42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安在峰编者).pdf.pdf”(2.16MB)武当顾式太极拳-刘登信著.pdf.pdf”(9.19MB)宋书铭手抄本太极功.pdf”(2.55MB)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三(李兆生).pdf”(33.30MB)中国唐代三世七太极拳与剑术(王知刚).pdf”(6.55MB)国术太极拳(吴图南).pdf”(2.42MB)老三本《太极拳谱》(郝和珍藏本).pdf”(1.47MB)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李兆生).pdf”(4.62MB)42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安在峰编者).pdf”(2.16MB)太极拳之研究(太极泰斗吴图南讲授·马有清编著).pdf”(7.65MB)太极内功解秘(祝大彤).pdf”(13.00MB)怎样练习太极拳(顾留馨).pdf”(1.78MB)中国传统太极108式.pdf”(49.40MB)怎样打太极拳.pdf”(2.06MB)中国八卦太极拳(赵增福).pdf”(44.50MB)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8.17MB)养生太极拳(孟庆念).pdf”(1.74MB)养生太极:内功外拳的身心运动(刘长修).pdf”(14.40MB)怎样教好练好简化太极拳(张其华).pdf”(2.23MB)少林功夫“少林三绝.pdf”(8.74MB)少林武术精华(王长青__郑忠孝编着).pdf“少林罗汉十八手.全套路醉拳.pdf”(764.00KB)“少林罗汉拳绝技(拳功卷).高翔主编.pdf”(18.00MB)少林金狮拳.pdf”(2.09MB)“少林金刚硬气功.pdf”(6.59MB)金警钟——少林七十二艺练法.Jin.Jing.Zhong.-.Training.Methods.of.Shaolin.pdf”(6.08MB) 福建少林狗拳(周金伙).pdf”(3.05MB)《泉州少林古拳谱注译》郑连来藏谱郑昆明注译.pdf”(6.09MB)[少林罗汉拳绝技(实战卷)].pdf”(24.20MB)[少林绝命腿].李飞.王信得.扫描版.pdf”(5.53MB)[少林护身暗器秘传].素法.德虔.德炎.德皎.扫描版.pdf”(4.90MB)[少林兵器总谱秘本].素法.扫描版.pdf”(1.01MB)[少林八极拳].素法.扫描版.pdf”(15.70MB)[三路华拳].蔡龙云.扫描版.pdf”(24.40MB)[少林三绝].德虔.扫描版.pdf”(5.19MB)少林内劲一指禅].李培海.扫描版.pdf”(1.78MB)[少林内功绝技].悟真.扫描版.pdf”(2.40MB)[少林秘宗拳术-小虎燕].王佐秋.贺春林.扫描版.pdf”(2.31MB)[少林十大武艺].吴景川.扫描版.pdf”(4.76MB)[童子功].张仲葛.何绍奇.扫描版.pdf”(2.63MB)[通背拳术].郑剑锋.扫描版.pdf”(2.69MB)[通背拳连环秘技].任刚.扫描版.pdf”(3.41MB)少林六合门+第一集+(孙崇雄胡金焕黄秀玉高建清整理).pdf.pdf”(4.68MB)少林六合门++第二集(孙崇雄++胡金焕++黄秀玉++高建清整理).pdf.pdf”(2.68MB) 少林金狮拳-胡金焕+翁冶兴+孙崇雄编著.pdf.pdf”(2.19MB)少林金刚拳(素法).pdf.pdf”(2.80MB)少林疯魔棍法禅宗.pdf.pdf”(3.41MB)内家拳功法揭秘(左致强).pdf”(22.70MB)南少林鱼拳-胡金焕+涂基清+胡晓虹著.pdf.pdf”(964.00KB)南拳拳术(曾昭胜).pdf.pdf”(1.98MB)南拳汇宗(下册)【胡金焕】.pdf.pdf”(3.84MB)南拳汇宗(上册)【胡金焕】.pdf.pdf”(3.48MB)参禅日记.pdf”(17.40MB)少林燕青拳中英文本(耿军).pdf.pdf”(6.01MB)少林实用防身醉拳(李健新).pdf”(1.51MB)李派拳法 1 务真派少林内廊秘法拳(张绍堂).pdf”(41.50MB)罗汉拳图影(朱霞天).pdf”(1.63MB)南拳(朱瑞琪).pdf”(1.14MB)洪拳(曾广锷).pdf”(2.82MB)雄拳百式(刘法孟).pdf”(25.70MB)武当功夫《武当拳之研究》作者:江百龙主编.pdf”(8.02MB)《武当剑法大要》黄元秀编.pdf”(1.00MB)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关亨九).pdf”(34.10MB)武当中和功(到134页).pdf”(1.87MB)武当玄功太极掌.pdf.pdf”(1.74MB)武当剑术.pdf”(4.29MB)武当洪拳十大盘功_安在峰.pdf.pdf”(556.00KB)武当纯阳拳炼养全书完整版.pdf”(67.20MB)武当犹龙派太极拳(网络版).pdf”(1.69MB)武当武术系列丛书:软硬功集粹(严章荣).pdf”(1.78MB)武当太乙五行拳.pdf”(3.30MB)武当太极拳与盘手20法(裴锡荣).pdf”(2.44MB)武当太极剑:演练教程(裴敬珍).pdf”(840.00KB)武当松溪派内壮基本功法(王维慎).pdf”(2.73MB)武当拳术秘诀(金一明着).pdf”(1.43MB)武当拳法实用制敌术(贺春林).pdf”(4.82MB)武当内家特技太乙五行拳实战精解(金子弢).pdf”(2.01MB)武当秘门技击术+入门篇(高翔).pdf”(3.93MB)武当秘传松溪内家拳++(下册)(游明生).pdf”(14.00MB)武当秘传松溪内家拳++(上册)(游明生).pdf”(21.70MB)武当秘传短打绝技(游明生++赵蓉编着).pdf”(6.42MB)武当秘传短兵绝技(游明生++赵蓉编着).pdf”(5.55MB)武当绝技:秘本珍本汇编(续集)(李天骥主编).pdf”(5.24MB)武当绝技:秘本珍本汇编(李天骥主编).pdf”(10.50MB)武当九宫拳宗阐秘(王炳生).pdf”(2.04MB)武当剑—单练暨对剑(朱廉方审定+张金普编着).pdf”(2.63MB)武当剑(陈湘陵).pdf”(3.05MB)八卦掌阴阳八卦掌蟒形掌田迴pdf格式文件大小:(10.90MB)阴阳八卦掌:狮形掌(田克延)pdf格式文件大小:6.65MB无极八卦掌(王靖岳)pdf格式文件大小:13.50MB宋式八卦掌与器械pdf格式文件大小:38.70MB释练尹式八卦掌(王亭)pdf格式文件大小:16.90MB史式八卦连环腿与指路拳(史乃健)pdf格式文件大小:18.00MB)梁氏八卦掌老八掌(张全亮)pdf格式文件大小:19.40MB)李子鸣传梁式直趟八卦六十四散手掌(张全亮)pdf格式文件大小:(2.83MB) 行八卦运太极解玄机张全亮新解内家拳秘要pdf格式文件大小:(20.90MB) 董海川八卦掌转掌技击术(李功成) pdf格式文件大小:(3.32MB)董海川八卦掌神功秘诀(李功成)pdf格式文件大小:(2.42MB)董海川八卦掌72擒拿法-王尚智pdf格式文件大小:(1.49MB)传统八卦掌第一册(朱宝珍)pdf格式文件大小:(8.22MB)传统八卦掌第四册(朱宝珍)pdf格式文件大小:(26.30MB)传统八卦掌第三册(朱宝珍)pdf格式文件大小:(12.40MB)传统八卦掌第二册(朱宝珍)pdf格式文件大小:(8.09MB)程氏八卦掌(刘敬儒)pdf格式文件大小:(20.80MB)八卦掌正宗真传(刘敬儒)pdf格式文件大小:(6.53MB)八卦掌习练窍要(张茂华)pdf格式文件大小:(10.70MB)八卦掌述真图谱(刘敬儒)pdf格式文件大小:(3.45MB)八卦掌入门(贾树森)pdf格式文件大小:(9.98MB)八卦掌秘传拳谱拳法高银鹤pdf格式文件大小:(4.70MB)八卦掌精要(张全亮)pdf格式文件大小:(7.22MB)八卦掌答疑(张全亮)pdf格式文件大小:(8.19MB)八卦掌按摩疗法(解佩启)pdf格式文件大小:(7.93MB)八卦掌(刘敬儒)pdf格式文件大小:(8.90MB)八卦三合功张全亮pdf格式文件大小:(1.89MB)八卦内丹桩功(解佩启)pdf格式文件大小:(3.22MB)八卦龙凤换手剑pdf格式文件大小:(1.95MB)阴阳八盘掌(清代原传八卦掌)卢正文任文柱pdf格式文件大小:(89.60MB)《八卦洗髓功》张全亮pdf格式文件大小:(449.00KB) 杂志精选中华武术大观沙国政专辑:八卦狮形掌形意鸡形拳武当八仙剑pdf格式文件大小:(38.30MB中国武术经典撷英+八卦掌pdf格式文件大小:(9.13MB)游身八卦連環掌-杜召棠.pdf.pdf”(6.36MB)孙禄堂《八卦拳学》第一版.pdf”(8.29MB)程派高式八卦掌谱-八卦柔身连环掌].刘凤彩.扫描版.pdf”(2.54MB)龙形八卦掌黄柏年.影印版.pdf”(2.48MB)八卦龙凤换手剑.pdf.pdf”(1.95MB)[阴阳八盘掌].任致诚.扫描版.pdf”(5.85MB)王培生教范八卦散手掌+(张耀忠).pdf”(15.30MB)实战八卦64散手掌(王培生).pdf”(12.60MB)正宗八卦掌(林燧).pdf”(3.63MB)孙锡堃著《武道秘诀·八卦拳真传》完整版(11.70MB)尹式八卦掌(张烈).pdf”(3.08MB)尹式八卦掌释秘(刘永椿).pdf”(2.05MB)形意八卦掌:健身与技击(宋狄雷).pdf”(12.40MB)游身连环八卦掌(温仲石).pdf”(1.40MB)游身八卦连环掌——健身篇(刘兴汉主编).pdf”(3.03MB)游身八卦连环掌(孙志君).pdf”(19.80MB)杨氏八卦掌秘法(杨维).pdf”(14.60MB)中华武术大观沙国政专辑:八卦狮形掌、形意鸡形拳、武当八仙剑pdf格式文件大小:(40.20MB)咏春拳李小龙校正咏春拳-缺页补充].Wing_Chun_Kung_fu_missing_pages.pdf”(1.93MB)咏春拳速成搏击术训练].魏峰.扫描版.pdf”(7.40MB)咏春拳高级功力训练].魏峰.扫描版.pdf”(90.90MB)咏春拳高级格斗训练].魏峰.扫描版.pdf”(30.90MB)[詠春拳顶尖高手必修].魏峰.扫描版.pdf”(52.20MB)[梁挻咏春拳英文高清版](463.00MB)[李小龙校正咏春拳](13.50MB)咏春拳(韩广玖).pdf.pdf”(2.08MB)咏春拳(续一)(韩广玖).pdf.pdf”(6.02MB)咏春拳(续二)(韩广玖).pdf.pdf”(4.16MB)咏春拳(续三)(韩广玖).pdf.pdf”(5.10MB)咏春拳(曾昭胜).pdf.pdf”(6.95MB)咏春拳梁光满.pdf.pdf”(73.90MB)咏春拳术经典函授.pdf.pdf”(2.93MB)咏春拳.梁挺(下).pdf.pdf”(27.40MB)咏春拳.梁挺(上).pdf.pdf”(11.10MB)李小龙截拳道醒思录:李小龙的生活智慧(精简版).pdf”(988.00KB)李小龙无敌寸拳函授教程.pdf”(14.20MB)[李小龙:截拳道之道].Tao.of.Jeet.Kune.Do.-.Bruce.Lee.pdf”(22.10MB)截拳道之道-李小龙].Tao.of.Jeet.Kune.Do.-.Bruce.Lee.pdf”(38.20MB)[截拳道之道].李小龙.扫描版.pdf”(7.94MB)截拳道之道-李小龙原著-TAO.OF.JEET.KUNE.DO.中译本.pdf”(684.00KB)[李小龙全书].魏峰.扫描版.pdf”(19.60MB)[李小龙:肢体表达艺术].The_Art_Of_Expressing_The_Human_Body.pdf”(13.80MB)李小龙技击法.pdf”(26.00MB)振藩截拳道入门].陈琦平.扫描版.pdf”(16.60MB)亚洲搏击术精选截拳道李小龙战功夫精萃魏峰编著.pdf.pdf”(4.77MB)图解截拳道技击全书.pdf.pdf”(4.47MB)神功绝技+李小龙短棍技击法.pdf.pdf”(5.58MB)李小龙制敌绝技与防身术秘诀:李小龙技击全集(下册)【王红辉】.pdf.pdf”(16.00MB) 李小龙威猛双节棍(郝钢).pdf.pdf”(27.30MB)李小龙克敌绝技+王红辉编著.pdf.pdf”(3.05MB)李小龙抗暴防身术(尚武).pdf.pdf”(8.15MB)李小龙截拳道基本技术与训练:李小龙技击全集(上册)【王红辉】.pdf.pdf”(4.98MB) 李小龙技击术——擒拿技击术(黄明贵).pdf.pdf”(4.22MB)李小龙功夫教程.pdf.pdf”(12.30MB)李小龙传世绝技截拳道腿法功夫(魏峰).pdf.pdf”(2.80MB)李小龙-魏峰着.pdf”(20.40MB)截拳道连环技法(舒建臣).pdf”(7.37MB)截拳道攻防技法(舒建臣).pdf”(9.00MB)抗暴绝技李小龙制暴自卫术(李涛).pdf.pdf”(3.30MB)截拳道—李小龙原著(38.20MB)菲律宾魔杖:李小龙短棍鼻祖(闫无为).pdf.pdf”(11.20MB)振藩截拳道:李小龙生平、拳理和格斗技艺魏峰(6.27MB)一代武星李小龙.pdf.pdf”(2.32MB)图解截拳道技击全书(戴相国).pdf”(4.84MB)全图解李小龙腿法(温戈).pdf”(10.40MB)神功绝技:李小龙二节棍攻击法].董子红.扫描版.pdf”(2.00MB)截拳道两节棍技法汇宗(李向伟).pdf.pdf”(6.71MB)全图解李小龙二节棍(温弋).pdf.pdf”(20.80MB)二节棍(吴志勇).pdf.pdf”(5.67MB)一代武星李小龙(沉理然).pdf”(3.05MB)海外武技:泰国拳:精解泰拳绝命技.pdf”(3.96MB)帕亚泰拳.pdf”(37.30MB)[图解泰拳实战技法].曹建泉.周共培.扫描版.pdf”(11.60MB)[泰拳技巧图解].武兵.扫描版.pdf”(6.19MB)泰拳腿法秘技-前胫猛踢马胜利(清晰度不佳).pdf”(9.64MB)泰国拳:最具实战威力的泰拳技法.pdf”(1.42MB)泰拳基础训练读本(舒建臣).pdf”(20.90MB)[巴西柔术降服技抓把技术扫描版.pdf”(37.80MB)[巴西柔术].魏峰.&.席连正.扫描版.pdf”(14.60MB)[柔道的戒律].(Canon.of.Judo).三船久藏.扫描版.pdf”(20.20MB)图解柔道:摔的技巧(工藤一三).pdf”(28.10MB)柔道入门(李其彪).pdf”(2.19MB)柔道教程(日本)醍醐敏郎.pdf”(23.70MB)柔道:以柔克刚的日本国技(李贤英).pdf”(3.08MB)五轮书(日本)宫本武藏pdf”(6.75MB)综合格斗.技术手册].(Mixed.Martial.Arts.The.Book.of.Knowledge).BJ.Penn.pdf”(47.00MB) 短棍术Inosanto,.Dan.-.The.Filipino.Martial.Arts.pdf”(11.10MB)“Hine,John.Y ang.Tai.Chi.Chuan.1992.OCR.6.0.pdf”(43.20MB)《美军生存手册》(美国陆军司令部)英文- 文字版[PDF].pdf”(7.03MB)前苏联克格勃夺命利器—桑搏擒摔术.pdf”(2.79MB)42天空手道训练速成教室.pdf.pdf”(4.43MB)图解空手道技击全书(彦红).pdf”(4.03MB)空手道摔技(尹伟).pdf”(1.10MB)空手道(刘同为).pdf”(3.66MB)日本空手道入门[日]藤本贞治.pdf”(3.06MB)全接触空手道(朱建华).pdf”(11.50MB)跆拳道八段名师话踢法(刘少海).pdf”(20.60MB)跆拳道(刘宏伟).pdf”(2.02MB)中国跆拳道实战100例(岳维传).pdf”(15.30MB现代跆拳道运动教学与训练(王智慧).pdf”(29.70MB)搏击:明星技术(英)戴维·米切尔.pdf”(7.07MB)[藏传密宗气功那若六成就法].玛尔巴译师.扫描版.pdf”(8.59MB)军警格斗2001年版美陆军格斗教材U.S.Marine.Corps 英文文字版pdf格式[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格斗教材].U.S.Marine.Corps.英文文字版.pdf”(5.35MB)国际特种部队—一击必杀格斗术.pdf”(8.02MB)[特种部队制敌绝技].吴巍.盛钧.扫描版.pdf”(12.90MB)[特警擒敌格斗术].魏峰.扫描版.pdf”(5.14MB)[世界特种部队高级格斗术与功力训练].魏峰.扫描版.pdf”(20.40MB)各国特种部队格斗术.pdf”(13.60MB)格斗-军警训练.pdf”(5.32MB)武警部队擒敌术实用训练指导教程(袁明杰).pdf”(3.52MB)暴力犯罪对策研究_减少缉捕暴力犯罪分子时警员伤亡的对策.pdf”(509.00KB)江湖打斗、格斗、防身术[大镖师:抗打神功].邵发明.扫描版.pdf”(3.06MB)[大镖师:镖师必读].邵发明.扫描版.pdf”(5.38MB)[怪招奇杀].居山.扫描版.pdf”(5.02MB)[古传实战秘技:峨嵋拳述真].董如军.扫描版.pdf”(2.64MB)[护身绝招400法].陈文彪.影印版.pdf”(3.43MB)江湖杀手秘技].邵发明.扫描版.pdf”(2.13MB)[江湖杀手怪招].戈盾.扫描版.pdf”(5.87MB)江湖打斗杀手拳].邵发明.扫描版.pdf”(1.72MB)江湖打斗三十六毒手].邵发明.扫描版.pdf”(1.54MB)江湖打斗绝命腿].邵发明.扫描版.pdf”(4.45MB)江湖打斗攻杀术].邵发明.扫描版.pdf”(3.87MB)[飞镖速成秘技].邵发明.扫描版.pdf”(10.10MB)[飞刀宝典].佚名.文字版.pdf”(658.00KB)剑法图说].宋赓平.扫描版.pdf”(3.46MB)[军事格斗技术].陈伟.扫描版.pdf”(19.50MB)[男女防身自卫术].(日)柘植久庆.影印版.pdf”(5.92MB)[实战摔法招招绝].吴信良.扫描版.pdf”(2.20MB)[实战拿法招招绝].吴信良.扫描版.pdf”(1.39MB)[实战绝技-三晃膀秘解].胡光锋.扫描版.pdf”(7.05MB)[实战打法招招绝].万汉奎.扫描版.pdf”(2.37MB)[说剑丛稿(增订本)].马明达.扫描版.pdf”(36.60MB)[实战踢法招招绝].吴飞龙.扫描版.pdf”(11.20MB)[潭腿图说].胡键.何光铣.扫描版.pdf”(2.11MB)武术硬功速成].王红辉.扫描版.pdf”(7.37MB)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侯介华.扫描版.pdf”(4.59MB)武术汇宗].万簌声.扫描版.pdf”(11.90MB)膝法大擂台].安在峰.扫描版.pdf”(3.17MB)中华民族真气养生健身法(罗汉功)].张玉林.扫描版.pdf”(6.04MB)中国武术史略].松田隆智.扫描版.pdf”(16.30MB)。
尚派形意拳之入门诀窍
尚派形意拳之入门诀窍尚式形意拳简介尚云祥先生是形意学第四代(从李洛能算起)传人,为北京独撑心意门户的技击大师。
尚派形意为形意巨子尚云祥所传,因其练法独特,与世间流行的形意拳多有不同之处,故被称为尚派形意拳。
尚云祥的崩拳驰名武林,与郭云深一样,被时人称为“半步崩拳打天下”。
尚云祥先生门人弟子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较著名的有靳云亭、许笑羽、吴湛禅、陈子江、辛健侯、张定一、李文彬等人。
尚派形意拳之入门诀窍实质:尚派形意拳体用兼备,健身与技击并重,实质为技击之学。
此拳自始至终以桩功为基,以内劲为用,以步法胜人。
以本能应变,以无形无意为最高境界,皆为实学。
它无五形八卦之说,无无极太极之论,更无点穴神功、发气秘旨。
尚派拳法在对神秘,认为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在是实战。
时至今日、尚门弟子仍然奉此论为金科玉律。
简言之,尚派形意拳是“以形取义,以意求形,形由意转,意自形生”。
筑基:尚派形意拳套路有五行、十二行、连环、出入洞、四把、安身炮等多种。
本拳桩功计有十二种,但若能精于一桩,则其它各式均能触类旁通。
本文只介绍五种基本桩法。
一、抱丹田,又称混元桩。
此桩为诸桩之基础,初学者如不先致力此桩,其它各桩难以习成。
这是因为此桩中正、均衡,身体各部均能得到滋养、锻炼、修复,无偏废之病。
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此,而戴龙邦师祖更是由此入门,洗净“二驴”之拙力,换得内家之纯功。
其它各桩均依此桩为原则,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稍有变化。
其法主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诚养生秘诀,修身至要。
而拳中之自然整体力,自不难由微而著,不求自至。
此桩以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应注意饱练伤胃,饿练伤气,冬防冷风吹,夏忌烈日晒。
练功时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
练功过程应如汽车之行驶,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
概述如下:1、入门阶段双足分开同肩宽,平行而立,膝稍弯曲。
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腋下半虚,将双手抬起,十指分开稍弯置腹前,手与自身之距为三拳,意念中双手如抱一大气球,浑身肌肉群有松散下坠之意,目似垂帘,似菖蒲低眉,于远方收神,耳边如闻细雨风声。
【经典】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
经典】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本文作者李文彬先生是尚云祥关门弟子,“中国武术十大名师” 之一。
五行拳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为前提,以培养技术,加深功底为目的。
所以要按内经所指诸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之理和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练,以求加功进益,增进健康。
尚云祥先生所传五行拳之劈拳与钻拳不同一般。
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和似斧之劲。
所以劈拳,既握拳又用拳与肘的中节发劲,明显不同于一般技法, 用关节突出处打人、发劲的惯例,在技法上别具特殊效用。
钻拳,既有实战击法,又有健身效果。
它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其健身、练功的效益显著。
步法上突出的是“夹剪腿”和“槐虫步” 。
它的前趟和后蹬劲,进也打,退也打,步步体现出“脚打七分” 、“去意好似卷地风”的技法特色。
五行拳,应突出练功、找劲和发挥内在的五行精神作用,少讲招法的施用。
经云:“五行五精即是五虎” ,“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 。
“四梢但齐,五行乱” ,“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等等。
尚先生曾说“内要提。
”就是要把内在的精神提起来,把内五行发动起来。
“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肺功成雷声,脾动肾加功。
”这样发动内在的精神作用,自然会倍增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
尚先生所传的形意拳动作和发劲,迅猛、刚实。
正如经云:“ 起如风,落如箭,打到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 追风赶月不放松。
” 它的动作是从不努气,不用拙力,从轻松自然中求得。
先要“松得开”,再要“打得长,放得远,落得实,发得快,从而把刚劲练好。
只有掌握好刚劲的“爆发劲” 才算有了真正发人的本钱。
这就是练形意要先练好“疾用骤发,迅猛刚实”的刚(明)劲,再求“缓动遂发”的柔(暗)劲,最后再求“不意而发”的化劲, 进而掌握形意进阶之路的真谛。
五行拳中,钻、横之拳要尽量外拧如图 3 一①;劈、崩、炮之拳要抻出腕星如图3-2。
《李文彬 尚芝蓉专辑 尚氏形意拳械抉微 中华武术大观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一 形意拳技藝源流索遺
二 尚氏形意拳的特點
三 築基功夫
樁功——三體 式
母拳——鷹捉
四 五行拳
1
劈拳
2
鑽拳
3
崩拳
4
炮拳
5
横拳
五 進退連環拳
套路拳中連環 拳的意義和作
用
進退連環拳動 作説明
六 形意傳統器械(連環刀、劍、 棍、槍)
01
概論形意傳 統器械和特 點
02
形意傳統器 械的内容
03
形意連環刀
04
形意連環劍
06
形意連環槍
05
形意連環棍
谢谢观看
04 三 築基功夫
目录
05 四 五行拳
07 六 形意傳統器械(連 環刀、劍、棍、槍)
06 五 進退連環拳
本书内容包括了“三体式”椿功、“鹰捉”母拳、五行拳和进退连环拳,而传统器械套路,则有形意连环刀、 剑、棍和枪,这些拳械套路的演练示范,都是过去难以得见的,实乃本书弥足珍贵之处。
《中華武術大觀》編輯委員會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李文彬 尚芝蓉专辑 尚 氏形意拳械抉微 中华武
术大观 》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拳械
體式
器械内容李文彬序 功夫拳形意
刀
特點
中華武術大觀 編輯委員會
套路
傳統
信息
拳鷹 劍
插图
版权
目录
01 《中華武術大觀》編 輯委員會
03 二 尚氏形意拳的特點
02
一 形意拳技藝源流索 遺
李文彬:去秘务实法自然--形意拳释疑
去秘务实法自然——形意拳释疑---李文彬形意拳名称多,让人难解;形意拳好,但非神仙术;”六合“是形意拳之本,内劲之源;只有刻苦精微者,学有所成。
形意拳有益身心,且别具技击特色,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它流传久远,且过于保守,因之对它的认识产生误解,讹传实在不少。
兹一辨析,避免产生疑虑。
(一)形意拳的名称多样,亦让人难解。
实际因其技法内容不断衍变,名称也就几经变更。
最初叫心意拳,又叫六合拳,又叫意拳,后经李洛能先生的发展和创新,才定名为形意拳。
正因为近代人们多未见过心意拳和心意把,也没有把《心意拳谱》、《心意六合拳谱》、和《形意拳谱》作过实质性的比较和分析,致对心意拳和形意拳从名称到技法,都产生一些疑问。
实际心意拳是形意拳的前身,形意拳是心意拳的衍变和创新,两者从理论到动作已然大不相同,各具特色了。
形意拳的名称的含义,说它象形取意,是对的。
不仅十二形是动物特能之形,取其技巧实用之意,就是五行拳也如是。
比如劈拳之形似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等等,也都是象其特点于外形,取其实用于内意,以提高形意拳的体用实效。
实际还有更深邃的含义,就是外练形、内练意,以求形意一体、内外合一,构成形神俱渺,周身通灵的高超境地。
故形意这个名称改得好、改得对,不是什么笔误。
(二)形意拳好,但也不是什么神仙术,也不是说得那样复杂而神秘。
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是武艺;养灵根而静心者,是修道。
”这两者有不同的内涵,也不该混淆。
在《拳意述真》一书中,孙禄堂先生把道家炼内丹的内容和形意拳的三步练法交错阐述,因之使人们神秘莫解,实际这是两码事。
形意拳本身就是内外兼修的,只要按它的技法、要旨去做,是可以达到强身延年和技法实用效果的。
若单从修身养性的爱好出发,另外练练内功,当然也好。
可是现在有一些人吹胡的神秘感深深地干扰着形意拳的爱好者。
如“是不是先做到‘五气朝元’,才能练好形意拳?”“是不是打通周天才能气沛周身?”“是否练形意拳必须先练好内功,才能会发内劲?”还有的人受经络学的影响,问:“练发形意拳的真劲,是否都得按经络以行气?”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本文作者李文彬先生是尚云祥关门弟子,“中国武术十大名师”之一。
五行拳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为前提,以培养技术,加深功底为目的。
所以要按内经所指诸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之理和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练,以求加功进益,增进健康。
尚云祥先生所传五行拳之劈拳与钻拳不同一般。
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和似斧之劲。
所以劈拳,既握拳又用拳与肘的中节发劲,明显不同于一般技法,用关节突出处打人、发劲的惯例,在技法上别具特殊效用。
钻拳,既有实战击法,又有健身效果。
它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其健身、练功的效益显著。
步法上突出的是“夹剪腿”和“槐虫步”。
它的前趟和后蹬劲,进也打,退也打,步步体现出“脚打七分”、“去意好似卷地风”的技法特色。
五行拳,应突出练功、找劲和发挥内在的五行精神作用,少讲招法的施用。
经云:“五行五精即是五虎”,“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
“四梢但齐,五行乱”,“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等等。
尚先生曾说“内要提。
”就是要把内在的精神提起来,把内五行发动起来。
“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肺功成雷声,脾动肾加功。
”这样发动内在的精神作用,自然会倍增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
尚先生所传的形意拳动作和发劲,迅猛、刚实。
正如经云:“起如风,落如箭,打到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它的动作是从不努气,不用拙力,从轻松自然中求得。
先要“松得开”,再要“打得长,放得远,落得实,发得快,从而把刚劲练好。
只有掌握好刚劲的“爆发劲”才算有了真正发人的本钱。
这就是练形意要先练好“疾用骤发,迅猛刚实”的刚(明)劲,再求“缓动遂发”的柔(暗)劲,最后再求“不意而发”的化劲,进而掌握形意进阶之路的真谛。
五行拳中,钻、横之拳要尽量外拧如图3一①;劈、崩、炮之拳要抻出腕星如图3-2。
为便于记忆五行各拳的技法要领,将近代人编的五行拳歌,作了改编,分别列于各拳动作说明之前,供参考。
l.劈拳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内通于肺,外窍于鼻,在体为皮毛',居五行拳之首。
它以前臂的拳和前臂作为发劲的着意点,即视之为似斧的“斧刃”。
故有劈拳肘打之说,具有不用关节处发劲打人的特点,向为前人所珍视。
若以鹰捉代之,则实为大谬也。
劈拳歌诀“劈拳似斧性属金,生钻克崩妙绝伦;体为皮毛鼻通肺,前臂发劲劲乃神。
”练法(l)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动作及要领详见上一讲鹰捉节(图2一1~8),故图3-③~⑨从略,图解由3一⑩开始。
(2)进步右劈拳①撇半步回收由鹰捉开始,左手抓握变拳,坠肘贴肋回拉,边回拉左前臂,边外旋,使拳心向上停于脐之左侧;同时,右掌变拳外旋微回拉,停于脐之右侧;当拳旋转回拉时,左脚同时回收,紧靠于右脚里踝骨,脚尖、膝尖向前,右膝紧靠左膝里侧;目视前方(图3-11)。
要领 a.两手变拳不要用拙力,回拉时拳及前臂要拧转并用腰劲,如撕物状。
b.左脚回撒与两拳拧转回拉,动作和劲力要协调一致,同时完成,但不要长身。
(2)提步左钻左拳向里拧转贴身上钻至胸、额下(图3一12);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向前跟进提靠于左脚里侧,即右提步;与左脚趟进的同时,左拳由额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向上;右拳在原处沉劲以配合左拳紧靠于脐右侧;目视左拳(图3-13)。
要领 a.左拳贴身上钻时要贴紧,不可憋气。
b.左拳前钻与左脚前蹬要同时进行,身体拧转45度,保持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沉肩坠肘要用腰劲钻出左拳,做到“三催”的技法要求。
c.右脚提步要靠紧;重心要稳。
③上步右劈拳右拳贴身上钻至左臂肘窝上部(图3-14);动作不停,左脚后蹬,右脚向前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半步成桩步;同时,右拳沿左臂向前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两拳同时拧转,右拳由上向前、向上劈落,拳眼向上,高与心口齐;左拳由上向下、向里贴胁回拉,靠在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3-15)。
要领 a.右拳劈落时要沉肩坠肘,发腰劲.做到“三尖”相对。
要利用“三催”之劲并抻出“三星”(肩窝、肘窝、腕窝),力达前臂;右拳回拉与出右拳的动作、劲力要协调一致。
b.左脚后蹬,右脚前趟、踩落要与右脚齐到才为真'的技法要求;动作、劲力要从自然、和谐中逐步求得迅猛刚实,以求打好刚劲,在行进中身体不要有起伏。
(3)进步左劈拳①撒步半回收左拳不动:右拳向下、向外拧转贴胁腹回拉,边拉边向外拧转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同时,右脚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16)。
要领同(2)一①,唯动作左右相反。
②提步右钻动作与要领同(2)之1,唯动作左右相反(图3-17、18)上步左劈拳动作与要领同(2)一②唯动作左在相反(图3-19、20)。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动作多少视场地大小、路线长短而定。
现以练完左劈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劈擎回身式①扣脚收拳重心不变,左脚以脚眼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图3-21)。
②转身收脚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22)。
要领 a.左拳回收要借腰劲,用肘拉手,边拉边拧并回捋。
b.重心转移时,要注意保持身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不要长身,亦不要突臀。
c.右脚回收,右膝朝前,左膝里如贴于右膝窝里侧,两腿要靠紧,右脚尖朝前。
(5)进步左劈拳动作及要领与(3)同,唯方向相反(图3-23、24、25、26)。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劈拳(图3-27)即可收式。
如中途欲收式,亦必须在练完左式后。
(6)劈拳收式动作及要领与三体式之收式同(图3一27),下略。
2.钻拳经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内通于肾,外窍于耳,在体为骨”。
居五行拳之二。
拳经所说的似电、似闪不是指速度,而是指象物之形。
即说“似闪,内通于。
”就得有似闪之形,又得有助肾之功,才合经义。
而尚先生所传的钻拳在出拳之前,先是发“捋劲',往回、往里勾挂,接着往外、往前、往里发搂拨的“包裹劲”。
这一连贯动作就是明显的“似闪”之形。
正由于这一回刁和往前搂拨,使腰部发挥回环摆抖之劲,达到良好的锻炼和强壮肾腰的作用。
因之此法无论是外形、内意,还是实际作用.都符合经义。
另外,从技法来讲,这一似闪的连续动作,有刁挂、前臂发劲和里含搂拨三种实用发劲击法,合而为一就形成了形意拳的“包裹劲”,也体现出经云:“如包裹之不露”的技法。
尚先生所传形意的钻拳多一个“似闪之形',所以它的手型亦增加了变化;前手往回、往里刁挂时的手型叫“刁手”,(图4~①、4~①正)。
前手往前搂拨时的掌型叫“搂掌',(图4~②〉。
钻拳歌诀“钻拳似电性属水.生崩克炮若闪雷;在体为骨耳通肾,搂臂抖腕腰劲催。
”练法(1)预备式即原地鹰捉左式。
动作与要领详见鹰捉(图4~③~⑨),从略。
自图4~⑩开始。
(2)进步右钻拳①撤半步左刁挂左前臂向外拧转,掌心向上,右手变拳向外拧转,拉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动作不停。
腰微左转,左脚贴地回收,脚跟靠于右脚里踝,脚尖向前;同时,左臂屈肘,掌变刁手,向右、向里刁挂回收至左胸前,四指尖向下;前臂平屈于胸前,但不得贴身,与身体有一拳之隔;目视左前臂之刁手(图4~11、4~11正)。
②提步左搂掌左臂边向里拧转,边向左下挂,至体侧将刁手变掌,向前、向上变立掌向里搂拨,停于头前,虎口高与眼平;同时,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前趟踩落,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前掌,(图4~12、4~12正)。
要领 a.左掌向前、向里搂拨.要将虎口完全撑开,着意于虎口;要用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并要发抖腕、甩掌之劲,动作要一气呵成。
b.上步要与搂拨、甩掌动作上下一力;身体不可左右摇晃;上体要顺腰拔背,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右拳靠身沉劲辅之。
③上步右钻拳右拳内外拧转贴身上钻至肘窝里侧(图4~13)。
动作不停。
左脚屈膝后蹬,右脚向前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进半步成桩步;同时,右拳贴左臂向前上方钻出,高不过眉,当右拳前钻与左掌上下相遇时,左掌则抓握变拳,向下、向后贴肋回收至脐之左侧,掌心向上;目视前拳(图4~14)。
要领a、右拳前钻、左掌变拳扣收与趟进步,要协调一致。
b、前拳、前脚与鼻尖要“三尖”相对。
c、腰为主宰,两手相撑,要同时起作用,右拳打出要有钻锉劲。
(3)进步右钻拳动作与要领与(2)之①同,唯左右相反(图4~15、16)。
②提步右搂掌动作与要领与(2)之②同,唯左右相反(图4~17)。
③上步左钻拳动作与要领与(2)之③同,唯左右相反(图4~18、19)。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多少、路线长短,视场地而定。
左右皆可回身,现以练完左钻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钻拳回身式①扣脚收拳重心不变。
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图4~20)。
②撤步刁挂上体右转,重心转移至左脚,右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脚尖向前;同时右拳变刁手,四指尖向下,前臂上提平屈置于右胸前,前臂与身有一拳之隔;目视右臂之刁手(图4~21)。
要领a.左拳回收要以肘拉手,借腰力拧掳。
b.右脚尖里扣和重心转移时,身体保持正直,不得长身,更不得突臀。
c.转身、收脚、刁挂等要上下协调。
(5)进步左钻拳动作及要领与(3)之2、③同(图4~22、23、24)。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钻拳即可收式(图4~25)。
(6)钻拳收式动作及要领与三体式之收式同,从略。
3.崩拳经云:“崩拳之形似箭属木”,“内通于肝,外窍于目,在体为筋”居五行拳之三。
其形似箭,说明它的劲是直而疾,拳是直出直入,道既近,手又快。
经云:“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
”说明它的技法是步踏中门,不仅径捷而且力猛;再加上有“沾身纵力”的击法,则不论是近击、重伤、还是远摔、轻放,用崩拳都能得心应手。
因之在人们心中崩拳利害,便成为形意门的特长。
尤其形意前辈郭云深和尚云祥皆“以“半步崩拳”扬名武坛,更增加了崩拳的威力。
崩拳以前脚垫进发劲、打人,故称“半步崩拳”仅从这进半步来看,该说是缺点。
可是正因半步才显出它的特点。
崩拳形式上是进步,事实上这半步却有一步之远,虽是只先垫前脚,却比后脚上步的冲力还大。
这就是它具有“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脚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风”等技法特长而显示其威力。
只有掌握这些技法特长,崩拳的半步才成为它可贵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