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蚂蚁》教案 (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蚂蚁》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蚂蚁》教学设计
(二)归纳蚂蚁的共同特征。
1. PPT 出示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蚂蚁,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师生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
活动三:哪些动物能与蚂蚁归为一类?
1.PPT 出示各种动物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蚂蚁类似呢?
学生将这些特征与蚂蚁的特征进行比较,找出可以与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并做好记录。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昆虫的共同特征
小组讨论制作哪种昆虫以及注意事项,并动手制作
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总结认识昆虫的特点,形成共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环节三:课外探究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课后观察校园里的动物,说一说哪些动物属于昆虫。
学生活动
生:蚂蚁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教师活动
活动一: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蚂蚁的资料
1.PPT 出示搜集的资料,教师提出问题: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让大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教师适时评价。
活动二: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
4.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谜语导入
教师活动
PPT 出示关于蚂蚁的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教师引出课题: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个谜语主要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课《蚂蚁》,板书课题.

(整理)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

(整理)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精品教案教材分析:《蚂蚁》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动物王国”教学单元里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

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就是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

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找朋友。

(渗透共同特征)。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吗?要成为老师的朋友可不容易,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才行,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要求:第一条:和我一样(穿没穿)的同学。

第二条:和我一样是(短长)头发的同学。

第三条:和我一样是(男生女生)的同学。

师:你们想来试一下吗?学生游戏:多组。

第一条:和我一样(戴没戴红领巾)的同学。

第二条:和我一样(穿没穿校服)的同学。

第三条:和我一样是(单眼皮双眼皮)的同学。

第一条:和我一样(穿没穿运动鞋)的同学。

第二条:和我一样是(男生女生)的同学。

第三条:和我一样(戴不戴手表)的同学。

第一条:和我一样是(短长)头发的同学。

第二条:和我一样同桌(是不是男生)的同学。

第三条:和我一样(扎不扎头发)的同学。

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这只是一个游戏,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全班同学都应该互相是好朋友,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大象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认识小动物 第3课《蚂蚁》教案

大象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认识小动物 第3课《蚂蚁》教案

《蚂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

2.认识常见的昆虫类型---昆虫,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3.制作简单昆虫模型。

4.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总结蚂蚁和昆虫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认识常见的昆虫。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师:出示PPT猜谜语: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打一小动物)学生自由回答。

师: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

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二)引导探究1.交流信息师:如果让你去捕捉蚂蚁,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呢?生:我用饼干来引诱。

生:用糖块来引诱.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

课前老师安排同学们去观察蚂蚁和查阅相关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上集体交流。

2.观察蚂蚁。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蚂蚁很小,而且还会爬来爬去,把它们就这么随便放着不便于我们观察,那么我们大家动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小组讨论讨论.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有这里有几个昆虫盒,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但是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放大镜)师: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

②观察要仔细。

③要有目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讨论: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通过观察蚂蚁身体每部份各有哪些特点?观察完后请填写观察结果.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昆虫盒和放大镜,如有需要可以到到前面来取。

《蚂蚁》教案

《蚂蚁》教案

《蚂蚁》教案教案:《蚂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蚂蚁》。

本节课主要学习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蚂蚁的触角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难点:蚂蚁的触角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蚂蚁标本。

学具:观察日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段关于蚂蚁的纪录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2. 观察蚂蚁标本教师分发蚂蚁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外部形态,记录观察到的特点。

3. 学习蚂蚁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蚂蚁的形态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蚂蚁的头、胸、腹三部分,以及触角、足、翅等器官。

4. 探究蚂蚁的触角功能5.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观察蚂蚁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填写观察日记。

6. 成果分享与交流7.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蚂蚁生活习性:群居、善于搬运、适应能力强形态结构特点:头、胸、腹三部分;触角、足、翅等器官触角功能:嗅觉、触觉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 画一画蚂蚁的形态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标本、学习蚂蚁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触角功能,使学生对蚂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合作意识。

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蚂蚁,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蚂蚁搬家、蚂蚁寻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蚂蚁的生活,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象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认识小动物 3 蚂蚁 教案

大象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认识小动物 3 蚂蚁 教案

蚂蚁◆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蚂蚁身体的特征;2.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了解蚂蚁的身体形态和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了解蚂蚁的身体形态和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教材上的谜语。

【学生】猜谜语。

【教师】播放视频:【科学博览】蚂蚁,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蚂蚁喜欢吃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蚂蚁。

二、讲授新课1.观察:蚂蚁长什么样【教师】出示蚂蚁实物,引导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蚂蚁,了解蚂蚁身体的结构,认识各部分名称。

【学生】仔细、安静地观察蚂蚁,对照教材插图,认识各部分名称。

【教师】小结蚂蚁身体的结构。

(建议播放视频:【知识解析】观察蚂蚁)【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认识蚂蚁身体的结构。

2.观察:探访蚂蚁【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关于蚂蚁的问题,为探访蚂蚁的家做准备。

【学生】提出问题,如,蚂蚁住在哪里?蚂蚁喜欢吃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一起去探访蚂蚁。

提问:在找蚂蚁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蚂蚁可能生活在哪里?我们到哪里才会找到蚂蚁?【学生】探讨得出寻找蚂蚁的地点。

【教师】我们找蚂蚁,用什么办法把蚂蚁引出来呢?【学生】讨论、交流,知道蚂蚁喜欢糖和面包屑,因此可以通过食物把蚂蚁引出来。

【教师】强调在寻找蚂蚁过程中的注意点:找到蚂蚁的时候,不要用手去触摸,要用刷子。

同小组的同学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寻找、观察蚂蚁的任务。

【学生】明确寻找蚂蚁过程中的注意点。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带上工具,如容器、小毛刷子、吸管、一些糖或者面包渣,到校园里去寻找蚂蚁。

【学生】跟随老师到校园里去寻找蚂蚁。

【教师】学生找蚂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寻找、观察蚂蚁的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方法。

【学生】寻找、观察蚂蚁之后,回到教师继续上课。

【教师】指导学生分享、交流探访蚂蚁时发现、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分享、交流。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教学⽬标: 1、科学情感⽬标:热爱⼤⾃然中的各种⼩动物。

2、科学探究⽬标:搜集资料和初步整理资料的能⼒。

3、科学知识⽬标: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

教学重点: 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搜集资料和初步整理资料的能⼒。

教学准备: 1.教具:《蚂蚁》课件 2.学具: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激发兴趣 师:我知道同学们⾮常喜欢探索⼤⾃然的奥秘,尤其是喜欢研究⼤⾃然中各种各样的⼩动物。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起来研究⼀种⼩动物──蚂蚁,好不好? 别看这⼩⼩的蚂蚁,它们的⽣存历史竟然⽐我们⼈类的历史还要漫长,⽽且它们的种类繁多。

到⽬前为⽌,就已经发现了15000多种。

关于它们的秘密那就更多了。

⼆、⽣⽣互动,交流展⽰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搜集资料⼀定对蚂蚁有了⼀些了解吧,愿意把你们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同学们吗?这样吧,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同学介绍好不好?(⼩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 师:哪些同学愿意把⾃⼰搜集的资料汇报给全班同学呢?(结合学⽣的汇报,穿插演⽰多媒体课件。

) ⽣:我从《⼉童知识宝典》这本书中了解到蚂蚁的家很⼤,⽽且分为很多⼩室。

师:⽼师也搜集了⼀段关于蚂蚁家的资料⽚,让我们⼀同去参观⼀下蚂蚁的家。

(演⽰多媒体课件──蚁巢的⽚段) 师:通过参观蚂蚁的家,你们对蚂蚁的家有哪些了解呢? ⽣:我知道了蚂蚁的家建在树上、⼟中、⽯头下。

⽣:我知道了蚂蚁是集体⽣活的。

师:成千上万只蚂蚁组成⼀个⼤家庭,在这个⼤家庭⾥,每只蚂蚁都有专门的任务,它们共同劳动来维系这个⼤家庭。

⽣:我观察过蚂蚁搬运⾷物,你们看蚂蚁就是这样搬运⾷物的。

(学⽣在实物投影前展⽰⾃⼰的画) 师:在有些⼈看来,⼩⼩的蚂蚁是那么的不起眼,可这位同学却认真仔细地观察了它们,并把他观察到的现象画成画展⽰给⼤家,这⼀点很值得表扬。

其他同学是不是也观察过蚂蚁呢?你在观察蚂蚁时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能说⼀说吗? ⽣:我在观察蚂蚁时,看到两只蚂蚁见⾯后相互碰⼀碰触⾓,好像在说⽼兄我发现⾷物了,快告诉其它伙伴我们⼀起去搬运。

小学科学蚂蚁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蚂蚁 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一、活动设计背景: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小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一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三年级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选择了行动有序、外形可爱、容易饲养、便于进入课堂的蚂蚁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蚂蚁的系列活动,把常识、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本课题虽然综合性不是很强,活动相对比较独立,分科痕迹仍较重,但能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以探究性活动为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试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作逐步的探索。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外形、用自己的语言及图画等进行描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6、初步培养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成果形式:1、学生的日记、小论文等。

2、有关活动和蚂蚁的图片。

3、有关蚂蚁知识的小报或网页。

四、活动组织形式:根据活动内容,在课里,由语文、常识、计算机教师相互合作分别指导学生的活动,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五、活动设计:活动一:哪里有蚂蚁?活动目的:通过捉蚂蚁的活动,培养学生对蚂蚁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蚂蚁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捉几只蚂蚁,准备一些饲养蚂蚁用的昆虫盒或一次性塑料杯。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蚂蚁,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蚂蚁》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以及蚂蚁与人类关系。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蚂蚁生态特点,认识到小小蚂蚁背后蕴藏着大大智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蚂蚁基本身体结构,解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蚂蚁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特点及其与人类关系。

2. 教学重点: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观察和分析蚂蚁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放大镜、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蚂蚁搬运食物视频,让学生初步解蚂蚁生活习性和合作精神。

2. 新课导入:a. 展示蚂蚁模型,让学生观察蚂蚁身体结构。

3. 例题讲解:a.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b. 分析蚂蚁与人类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蚂蚁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观察蚂蚁,记录蚂蚁行为特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及与人类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蚂蚁身体结构a. 头部:触角、眼睛、口器b. 胸部:三对足、一对翅膀c. 腹部:生殖器官、消化器官2. 蚂蚁生活习性a. 社会行为:分工合作、信息传递b. 食物来源:杂食性,喜欢甜食3. 蚂蚁与人类关系a. 生态系统中分解者b. 人类生活中益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蚂蚁,记录它们行为特点。

b. 思考蚂蚁为什能搬运比它们身体还重食物?2. 答案:a. 学生观察到蚂蚁行为特点可能包括:觅食、建巢、保卫、繁殖等。

b. 蚂蚁能搬运比它们身体还重食物,得益于它们身体结构、合作精神和信息传递能力。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蚂蚁的触角作用。

(3)学生能够运用动词描述蚂蚁的行为。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蚂蚁的特点。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蚂蚁的触角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蚂蚁的触角作用。

2. 动词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实物:蚂蚁。

2. 实验材料:放大镜、纸巾、食物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谜语导入:小小black 军,走路挺辛苦,合作力量大,搬粮运家具。

(打一动物)(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出本课主题——蚂蚁。

2. 观察蚂蚁:(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结构、颜色等。

(2)学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教师点评。

3.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1)学生分享自己对蚂蚁生活习性的了解。

(2)教师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如群居、触角作用等。

4.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蚂蚁的触角作用。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5. 动词运用:(1)学生观察蚂蚁的行为,用动词描述蚂蚁的动作。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7. 作业布置:(1)观察其他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2)写一篇关于蚂蚁的小作文。

8. 板书设计:蚂蚁外形特征:身体结构、颜色等生活习性:群居、触角作用等触角作用:实验探究动词运用:描述蚂蚁动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针对反思结果,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蚂蚁教学设计5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蚂蚁教学设计5

蚂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蚂蚁》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的第五课教学内容。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特征,介绍了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特征。

是继《蜗牛》和《蚯蚓》两课后观察小动物的又一课。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和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学情分析喜爱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

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学生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很多学生还真没有认真观察过,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清楚的观察蚂蚁的外表特征也有一定的难度。

蚂蚁的身体小,到处乱爬是学生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

而且平常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好,但在学习了《蜗牛》和《蚯蚓》两课后,学生的各项能力都有所提高。

学习本课应该要容易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和活动规律.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使学生享受到探究活动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和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

)2.老师:下面请大家每人画一只蚂蚁,然后给大家展示,好吗?3.比较: 展示画的比较好的蚂蚁,为什么有的学生会画错?二 1.播放有关蚂蚁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蚂蚁。

教师:刚才大家在视频上看了蚂蚁的生活,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能够看到蚂蚁呢? 教师:到外面观察蚂蚁应该带什么材料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提出探究活动的目的及要求①观察蚂蚁的构成②了解蚂蚁的活动规律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笔录。

小学科学19《蚂蚁》教案

小学科学19《蚂蚁》教案

19 蚂蚁教材分析:《蚂蚁》是“动物王国”教学单元里的第一课。

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材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构建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

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对动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蚂蚁》属于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

让孩子们通过亲历观察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这样构成他们对动物、生物、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探究和事物的能力,能够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科学观察。

并且能够将观察到的结果加以描述,能和同伴进行有效的交流。

蚂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对蚂蚁也比较感兴趣,并乐于参与探究,但是近距离、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蚂蚁大部分同学基本上没有尝试过,所以,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亲历整个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及外表特征;2.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用归纳地方法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能对某种昆虫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4.懂得关注、亲近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探究、讨论、对比等活动,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昆虫观察盒、活蚂蚁、放大镜、羽毛等。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搜集蚂蚁有关资料,观察蚂蚁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猜猜它是谁: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谜底:蚂蚁)揭示课题并板书。

蚂蚁科学教案

蚂蚁科学教案

蚂蚁科学教案
学习目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1. 蚂蚁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
3. 蚂蚁的食性和食物获取方式;
4. 蚂蚁的防御机制;
5. 蚂蚁的重要经济价值。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蚂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蚂蚁的探究欲望。

2. 提问:提问学生关于蚂蚁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交流。

3. 观察实验:提供一群活体蚂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事实。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蚂蚁的食性和食物获取方式,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5.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然后总结出蚂蚁的食性和食物获取方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 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设计一个蚂蚁防御机制的实验,并进行实施和记录结果。

7. 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8. 课堂延伸:教师讲解蚂蚁的重要经济价值,并进行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对蚂蚁的认识和理解。

9. 总结与作业: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一份关于蚂蚁的思考题作业。

教学资源:
1. 蚂蚁图片;
2. 活体蚂蚁;
3. 观察记录表;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5. 实验记录表;
6. 延伸问题思考题。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质量;
3. 作业完成情况及思考题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蚂蚁》+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蚂蚁》+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蚂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物通讯》的第一课时《蚂蚁》。

本节课主要学习蚂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蚂蚁的通讯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会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通讯方式。

难点:蚂蚁的通讯方式和观察蚂蚁的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观察箱、放大镜。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形态特征,询问学生对蚂蚁的了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和实物模型,了解蚂蚁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行为,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讲解演示:教师讲解蚂蚁的通讯方式,演示如何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蚂蚁的形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和三对足蚂蚁的生活习性群居生活善于寻找食物通讯方式蚂蚁的通讯方式气味触角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行为,并画出蚂蚁的形态特征。

2. 调查蚂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蚂蚁搬运食物、蚂蚁建造巢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蚂蚁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了解,但在观察蚂蚁的行为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应增加观察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动物行为的能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蚂蚁,了解蚂蚁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特点,并尝试分析蚂蚁的通讯方式。

同时,可以进行蚂蚁与其它昆虫的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小班科学蚂蚁教案设计

小班科学蚂蚁教案设计

小班科学蚂蚁教案设计引言:蚂蚁是一个生活在我们周围但常常被忽略的昆虫。

它们拥有强大的社会结构和组织能力,对于小班的科学教育而言,蚂蚁是一个理想的学习主题。

通过学习蚂蚁,孩子们将能够探索昆虫世界并了解社会动物的行为模式。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小班科学蚂蚁教案设计,帮助您在教学中引入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蚂蚁学习。

一. 教学目标:1. 引发孩子对蚂蚁的兴趣,并观察和描述蚂蚁的外貌特征。

2.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3. 观察蚂蚁的行为,学习蚂蚁的社会结构和分工合作。

4.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 教学准备:1. 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关于蚂蚁的绘本故事和图片。

2. 小型显微镜和放大镜。

3. 活体或模型蚂蚁。

4.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5. 水果、糖、面包屑等蚂蚁喜欢的食物。

三.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15分钟)介绍蚂蚁的主题,并展示一些关于蚂蚁的图片和绘本故事。

通过简单的讨论,引导孩子们对蚂蚁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产生兴趣。

2. 观察活动(20分钟)用放大镜观察活体或模型蚂蚁,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貌。

可以让孩子们画出他们观察到的蚂蚁的形状和颜色。

3. 实践活动(30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蚂蚁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例如工蚁、兵蚁、女王蚁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了解蚂蚁的分工合作和社会结构。

让孩子们模拟蚂蚁寻找食物、堆积食物和筑巢等行为。

4. 创作活动(30分钟)让孩子们利用纸、泥土或其他材料,设计并制作自己的蚂蚁家园。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并让他们分享自己设计的蚂蚁家园。

5. 总结活动(15分钟)请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分享他们对蚂蚁学习的感受和观察结果。

可以帮助他们总结蚂蚁的特征、习性以及社会结构。

四. 巩固与延伸:1. 延伸活动:可以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蚂蚁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活。

鼓励孩子们用绘画、讲故事或写作等方式,表达他们对蚂蚁的新的发现和理解。

2. 巩固活动:通过教室角落的小蚂蚁展示柜或房间墙上的蚂蚁画布,让孩子们每天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改变。

《蚂蚁》教案通用

《蚂蚁》教案通用

《蚂蚁》教案通用教案:《蚂蚁》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中的第三节《蚂蚁》。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分类特征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蚂蚁的生活习性,如:群居、觅食、搬运等。

2. 学生能够描述蚂蚁的分类特征,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足等。

3. 学生能够理解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促进生态循环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分类特征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蚂蚁的分类特征的细节,如:触角的种类、足的数目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蚂蚁模型、实物蚂蚁、放大镜、纸牌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PPT,展示蚂蚁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蚂蚁模型和实物蚂蚁,向学生讲解蚂蚁的分类特征,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足等。

同时,教师通过PPT展示蚂蚁的触角种类和足的数目,帮助学生理解蚂蚁的分类特征。

3. 实践操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并记录蚂蚁的特征。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纸牌制作蚂蚁模型,加深学生对蚂蚁特征的理解。

4. 课堂互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蚂蚁知识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回答蚂蚁的分类特征和作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蚂蚁的特征:1.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 有触角和足蚂蚁的作用:1. 分解有机物2. 促进生态循环七、作业设计1. 题目:蚂蚁的特征和作用答案:蚂蚁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足。

蚂蚁的作用:分解有机物,促进生态循环。

2. 题目:观察蚂蚁答案:通过观察蚂蚁,我发现了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足。

11蚂蚁(教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11蚂蚁(教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1.1蚂蚁教学设计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展示资料
1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自主展示。

2 .蚂一蚁知识科普。

课件.展示视频资料。

生认真观看蚂蚁的视频,进一步认识蚂蚁。

活动二:观察蚂蚁
1 .有什么好办法观察蚂蚁。

蚂蚁太小,并且爬来爬去,有没有好的办法?
小组讨论。

可以借用观察工具:昆虫盒、放大镜.的帮助。

2 .同学们每3人为--组,利用教学准备的蚂蚁进行仔细地观察.
注意事项:
①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②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中。

3 .汇报: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
活动三:归类
1 .课件展示几种动物。

2 .观察图中动物的外形特征。

.
对比多.种动物特征与蚂蚁特征,进行分类,总结昆虫的
共同特征。

3 .总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活动四:制作昆虫模型
新课讲解 触角。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 《蚂蚁》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 《蚂蚁》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第五课《蚂蚁》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

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

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本课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二、教学背景:学生对蚂蚁的喜爱程度很高,小小的蚂蚁,常能吸引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驻足观察,观察它们如何寻找食物,如何搬运食物,因此,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

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难以细致观察,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不是很清楚。

本课教学,既要发掘学生已有的对蚂蚁行为的认知基础,又要通过细致观察,进一步了解它的身体特征。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科学词汇:蚂蚁,昆虫,信息素,触角(二)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科学方法:实地考察,画图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核心价值观:爱护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教学重难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课前在校园里找蚂蚁,要求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只观察。

一、如何寻找蚂蚁。

1、谈话:课前,在校园里,你有发现蚂蚁了吗?你是在哪里发现蚂蚁的?2、学生交流。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动物的一生》中的第2节《蚂蚁》。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认识蚂蚁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社会行为。

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的观察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蚂蚁工坊、放大镜、白纸、糖果等。

学生准备:观察日记、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蚂蚁工坊,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吗?它们有哪些特点?”2. 例题讲解(1)讲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2)通过观察蚂蚁工坊,讲解蚂蚁的社会行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蚂蚁工坊,记录蚂蚁的行为。

(2)讨论蚂蚁的社会行为特点。

4. 讲解蚂蚁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蚂蚁的基本特征外形:有头、胸、腹三部分,六条腿生活习性:群居、杂食性2. 蚂蚁的社会行为组织结构:有工蚁、兵蚁、蚁后等合作行为:共同搬运食物、照顾幼虫等3. 蚂蚁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行为。

2. 画一幅蚂蚁的画,标注出蚂蚁的基本特征。

作业答案:1. 观察记录: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蚂蚁行为,完成观察记录。

2. 画作:学生完成蚂蚁画作,标注出蚂蚁的基本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蚂蚁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蚂蚁的社会行为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蚂蚁的其他特点和有趣的行为,提高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小学三年级科学《蚂蚁》

小学三年级科学《蚂蚁》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
1. 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与蚂蚁的共同特征进行比较、分类。(观察教科书16页图片)
(1)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探究,通过观察,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2)学生表达交流
2. 探究昆虫的共同特征
(1) 分组研讨,让学生根据蚂蚁的共同特征,和刚才给常见的动物分类的方法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2) 让学生在教科书17页上填上昆虫的共同特征。
放有蚂蚁的杯子,放大镜、昆虫观察盒,小木块,小塑料泡沫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说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生:(蚂蚁)
2.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
生:捉到了。
3. 谈话:今天我们研究蚂蚁,探究蚂蚁的特征。
四、大显身手
1. 谈话:刚才我们研究讨了论昆虫的共同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昆虫模型。
2. 制定设计方案。
3. 开始制作
4. 展示昆虫模型。
五、拓展活动:回家后,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昆虫的特征。




蚂蚁
蚂蚁的特征:1
2
3
昆虫:
还有哪些昆虫?





教学时重点抓住了蚂蚁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相对照,得出其他昆虫共同具有的特征。不过还要和学生交代清楚,某些昆虫存在着变异行为,要灵活掌握知案序
1
(三个维度)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特征,从而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
一导入
1 同学们,老师让大家课前观察蚂蚁,你看到的蚂蚁什么样?来看看老师这里的蚂蚁。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细细观看。

2看到这里,你觉得蚂蚁怎样?下面就跟随老师进入奇妙的蚂蚁世界吧。

《关节》讲授
讲解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以及六大关节及运动方式。


上节课学习了骨骼,那么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呢?(引出“骨连接”)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边想

1 介绍骨连接的两种方式
教师讲解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其中活动的骨连接叫做关节。

2 介绍人体重要的六大关节。

学生知道位置和名称,在自己的身体上活动关节,体验。

(1) 小组活动-----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
出来。

(2) 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3) 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
吗?
(4) 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
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3简介关节的结构和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
(1) 增强骨质,引起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和重力作用,使骨骼不仅在形态方面产生了变化,而且使骨骼的机械性能也得到提高。

(2) 提高肌肉力量,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

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表现在肌肉反应速度,准确性和协调性都有提高
(3)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增加关节面软骨和骨密度的厚度,增强关节的抗负荷能力。

总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活动能力,促进运动系统机能提高。

三关节各不相同的运动方式
1活动方式多,范围大——内收外伸旋转环转
关节有: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髋关节
2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2)推开门;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4 )大幅度甩手;5)转动你的头;(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3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六种常见关节类型。

4 视频播放——髋关节的运动
小组活动:活动髋关节
5活动方式较局限——屈伸运动
关节有:肘关节膝关节
小组讨论:肘关节和膝关节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不能做哪些运动?
6视频播放——膝关节的运动
四保护关节
1简介关节炎
病因——关节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炎症、自身免疫反应、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观看图片,学生思考:关节炎对人体的危害。

2脱臼和脱臼的急救
3图片展示:脱臼后的光片
联系生活实际:你或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脱臼过?当时怎样做的?
4 图片:脱臼后立即固定
实践体验: 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木板和绳子,如果要固定肘关节,你觉得这个木板应该放在哪里呢?放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呢?最大限度限制它的什么?(活动)然后用绳子把它绑起来,绑的时候要绑结实,不能让它松动。

五拓展园地
1骨与骨的铰链——关节
2关节炎的预防
3为什么有时候关节会发出响声
六评价
1小组合作,看图辨别哪个不属于昆虫。

2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区别与昆虫相似的动物,指出其不同点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