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之《晨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之《晨景》
学生姓名张良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晋中市 030619
指导教师陈楠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晋中市 030619
摘要:《晨景》这个作品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歌剧《培尔金特》做的配乐的第一组曲,田园风的快板,描写摩洛哥海岸清晨气氛的音乐,色彩明亮清新。本文主要分析作品的和声特色、曲式结构、写作手法、配器技巧、写作背景。重点在于作品的和声特色和配器技巧。而难点也在于这两点,需要对作品很了解,做大量的分析才能明白整首曲子的内涵。
关键词:培尔·金特晨景和声曲式配器
1. 作曲家介绍与组曲创作背景
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是挪威人,是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挪威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培尔金特》写的是挪威民间的民族传说,培尔金特是个农民,写了他一生的很多事。格里格遴选了八首作品改编成为管弦乐作品,分为两部组曲。本文主要分析组曲的第一首《晨景》,分析《晨景》的乐器分配,和声应用等。
2. 曲式分析
由谱例1可以看出《晨景》的曲式结构是再现单三部曲式,结尾较长,所以是使用了减缩再现的手法。整首曲子简洁规范。A段主题是三度调关系,E大调—#G大调—B大调,主题旋律的不断模进重复,就像刚升起的太阳,色彩渐亮的画面。B段采用了发展对比的手法,在A段主旋律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动机,B段总体是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器乐层次的加厚,音量的不断加强,就像是一个冲破黑暗,走向光明的过程,最后到达“ff”的最强力度,爆发力有一个质的突破。随后一个简单的过渡连接,把整首曲子带回到之间的调性,首尾呼应,调性回归。尾声填补了B段的减缩,在属和弦上不断的重复,主题加入装饰音,不断的分裂,不断的扣人心弦。直到主题旋律在原调上出现,放慢了速度,在非常有意境,有画面感的情境中结束了全曲。【见谱例1】
谱例1
3. 调式与和声色彩分析
格里格对于首曲子的和声运用还是比较传统的,主题运用五声音阶,淳朴自然,体现出一片宁
静祥和的晨景。
曲子开头第一部分(1-20小节):由谱例2可以看出1-4小节主旋律用长笛在E大调的属音上悠扬的从远方传来。5-8小节旋律由长笛转换到了双簧管,与长笛相呼应,结尾转到#G大调上。9-16小节旋律又用上五度模进的手法在#G大调的五级音上用长笛和双簧管交替的形式演奏出来,两种乐器相互交替,形成音色上的鲜明对比。在此之后,弦乐组加了进来,弦乐组的演奏给木管的演奏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17-20小节也是用同样的手法衬托出主题所要表达的形象,只是主题旋律在这一部分共出现了三次,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调上展示,体现了主与属的呼应。【见谱例2】
谱例2
第二部分(第21-49小节):21-25小节调性由B大调回到E大调,在谱例3中,主题旋律在E 大调的属音上用弦乐齐奏奏出,音色上有了变化。25-31小节主题旋律在#F大调上展现出来,而且重复好多次,一次比一次加强,音色的变化让我们耳目一新,就像刚刚升起的太阳,温暖人心,给人以希望。格里格运用的这些主题旋律在不同的调上不断模进,音色,力度强弱的对比都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尤其是在不断的重复之后,弦乐组在高声部的更加强调主题的演奏,使人眼前一亮,仿佛看见了光明,看见了希望。32-39小节又回到原调E大调上强调从属到主的稳定性,长笛弦乐交替出现,交替形式多样,主题旋律更加新颖。40-49小节曲子又从E大调转到了降D大调,而且还和上面一样不断重复模进,强调属到主,加上“ff”的力度标记和主题旋律的加厚,使第二部分更加具有爆发力。50-55小节旋律转入F大调上,音量较之前减弱,进入过度连接段,为之后主题旋律的出现做了铺垫。【见谱例3】
谱例3
第三部分(56-63小节):由谱例4可以看出调性回到原来的E大调上,用双簧管和大提琴演奏主题旋律,加上装饰音和加花变奏,就仿佛置身于挪威森林的早晨,非常具有画面感。
尾声(64-87小节):和声不断强调属和弦,给人不稳定和期待的感觉,忽强忽弱,揪人心悬,知道主题旋律在E大调上交替出现,其他乐器作为背景烘托主旋律,在主和弦上安静的结束了全曲,体现出了调性回归。【见谱例4】
谱例4
4. 配器分析
《晨景》的乐队编制采用圆号、小号、弦乐和打击乐组。旋律由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层次随着时间加强,声部之间相互呼应。强弱对比,明暗对比,都让整首曲子变的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在E大调上悠然的从远方传来主旋律,悠然自得,加上装饰音,使得曲子刚开始就吸引人。此时其他的乐器运用统一的音色和和声编配,使整首曲子凸显出安逸和安详。然后是双簧管演奏主旋律,弦乐铺底,双簧管声音犹为明显,层次分明,略显闷闷的声音使主旋律充满神秘感。随后长笛再一次出现,但是是在上大三度的#G大调上出现,之后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出现,为随后即将演奏的弦乐小高潮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1小节之后,曲子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小高潮。提琴组和木管乐器和声铺底,作为和声伴奏,而铜管组负责整体音色加厚,使得音频效果丰满,突显主旋律。曲子A段快结束的时候,铜管组和木管组用最强音的力度奏出延绵不绝的音,而弦乐组用分解和弦做伴奏背景,就这样结束了A段。
曲子进入B段。力度比之间减弱了很多,大提琴在#c小调上奏出一个绵长的音,此时,一个新的动机出现了,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演奏,大管也在填充声部。过两小节,铜管和木管在#C大调上演奏出和弦,为主题做伴奏,力度增强。38小节为了使得曲子的音响效果变的更加丰富,体现强弱力度和转调的对比,曲子又在降D大调重复演奏一遍,在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了B段。
尾声部分调性回到原来的E大调上,用双簧管和中提琴演奏主题旋律,加上装饰音和加花变奏,就仿佛置身于挪威森林的早晨,非常具有画面感。64小节之后铜管和木管交替演奏不断强调属和弦,弦乐铺底给人不稳定和期待的感觉,忽强忽弱,揪人心悬,直到长笛演奏的主题旋律在E大调上交替出现,其他乐器作为背景烘托主旋律,在主和弦上安静的结束了全曲。【见谱例5】
5. 结语
格里格是二十世纪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曲家,他的组曲也是经典中的经典,这首《晨景》用简单的和弦和配器表达出无中生景,以景抒情的效果。和声方面用了简单而且传统的的五声音。阶乐队编制也和其他的组曲不一样,有个人风格。整首曲子简洁规范,通过反复的演奏主题旋律,一次比一次加强,音色的变化让我们耳目一新,这样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