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要有理想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06-19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A22 | 時事評論 | 教育評論 | By 程介明

青年人要有理想嗎?

政改大事當前,像本欄與政改沒有直接關係的文章,寫來並不完全舒暢。絕非怕政治攻擊(《信報》網上版的「欺凌」不絕,這已經是經過編者對濫攻的阻擋),更絕非自我審查(香港直到現在,完全感覺不到有自我審查的壓力,隨便哪一方面的不滿與攻擊,都奈我不何)。

反而是我覺得也許讀者不會有興趣,又也許佔了一些更加「應景」的熱門文章的篇幅,讓編者難做。為文時,政改剛有結果,幾乎想擲筆脫稿。

轉念一想,政改如何,香港人還是要生活下去。要是經濟版不必變成政治版,電台的廚藝節目不必改為政治論壇,教育文章更加是平常生活。

但是今天這個題目又很容易被敵對的政治陣營同時夾攻。如果真箇發生,倒也說明文章應該寫。因為還有很多生活中的事情,不是可以用政治鬥爭的角度可以理解的。

有個問題一直憋在心裏,不吐不快,不過也自覺不太成熟。心中有一個問號:今天的青年人,是否應該有理想?

目前的問題,只是「是否應該?」跟着下來的兩個問題是:一、他們今天的青年人是否有理想?二、他們有些什麼理想?連起來就是三個問題:是否應該?是否有?有什麼?

「是否應該」與「應該怎樣」

也許有些讀者覺得這些問題問得不對,應該是:今天的青年應該有怎樣的理想?也許認為這才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提出的問題。可惜,這不是筆者心中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已經假設了(一)他們應該是有理想的;(二)他們應該有「正確」的理想的。筆者認為,這裏第一個假設是存疑的,而第二個假設在香港是沒有答案的。題目的冒上心頭,有幾個來源。

1月在古巴,卻完全沒有半點政治氣氛;不像河內,完全沒有政治標語,也沒有卡斯特羅或者他弟弟(現任領袖)的掛像,除了早上買菜、銀行提款,看到人們排隊以外,根本感覺不到是社會主義社會。但是,沒到一處,即使是窮鄉僻壤,都會看到哲古華拉(Che Guevara)的頭像,而且看得出是民間自己畫在牆上的,不是政府的宣傳。

古巴保持着比較簡陋的社會面貌,彷彿是在1970年代凝固了,沒有任何在發展中國家常見的大興土木建設的現象。但是近年最大的建築物,就是哲古華拉的紀念館。紀念館裏面不大,展品不算大量,不過的確是難得地展示了哲古華拉的一生。但是紀念館佔地卻是不成比例地大,前面那個豎像更是很有震撼性的氣派。

哲古華拉1928年生於阿根廷。富家子弟,醫科畢業,年紀輕輕,就騎着電單車周遊拉丁美洲各國,目擊和親歷各國農民的赤貧境況,認定這是美國資本主義剝削的結果,因此奉馬克思主義為指針,立志要「解放」拉丁美洲。參加了危地馬拉的社會改革以後,協助卡斯特羅完成了古巴的革命。他的徹底的革命思想,充滿熱情的著作,再加上他的軍事天才,英俊的形象馬上在游擊戰爭遍地開花的拉丁美洲,成為了各地游擊隊崇拜的偶像。在社會主義的古巴初期,擔任過許多重要的職務,包括國家銀行行長,也代表古巴在聯合國作過出色的演講。但是不甘當官的他,不久就到非洲剛果參加了一次不成功的革命。又回到拉丁美洲,參加了玻利維亞的游擊隊,終於被CIA獵捕而處決。死時只有39歲。哲古華拉從此成為全世界激進革命的代表,他的頭像更是遍布全球的T恤。1997年,30年以後,玻利維亞才把哲古華拉的屍骨認出並送回古巴,並建成了上述的紀念館。

宏大理想英年早逝

上面不厭其詳地介紹哲古華拉,不旨在宣傳他的革命思想,畢竟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革命思想了。但是大概沒有人會否認,這是一位有宏大理想的人。回來問問我的拉丁美洲學生,莫不豎起大拇指。他們說在小學的期間,老師就會講哲古華拉的英雄事蹟。

筆者就想:這些現代的年輕人,是純粹地崇拜英雄,還是崇拜哲古華拉的理想?他們的理想又是什麼?他們是否也有理想?又想:哲古華拉若是今天在世,看到古巴的今天,看到拉丁美洲的今天,會有怎樣的感想?

這是我想起去年末在重慶旅遊,必到的景點是渣滓洞。少時看過內地小說《紅岩》的朋友,都知道那是國民黨關禁高級共產黨員的地方。國民黨在大陸退卻以前都處決了,不少還很年輕。周圍的遊人,都是年輕人;他們大概沒有看過小說,但卻都在竊竊私語說江姐;臉上的神情,周圍的氣氛,還是非常肅穆的。

筆者也在想:這些年輕人,他們對於江姐這樣的人物,是怎樣的一種情感?他們會覺得,江姐與他們自己,是怎樣的一種聯繫。筆者沒有答案,因為筆者不生活在內地,更不熟悉內地的年輕人。只是有一個問號:這裏面,牽涉到一個理想的元素嗎?

另外一個經歷,是年初途徑阿姆斯特丹的時候,抽空參觀了梵高的紀念館。才知道梵高初期不想跟隨當時的畫風,擺脫傳統的桎梏,熱中於描繪農村平民的生活。結果難以立足。終於輾轉創出了後印象派的畫風。但是他一生潦倒,最後進入精神病院,最後吞槍自殺。精神病院期間,反而到達了他藝術的高峰。要不是他弟婦的熱心籌劃,他的許多畫作也許就永遠不見天日。梵高去世的時候,才37歲。

以上好像都是悲觀的故事。那不是筆者的原意。只不過想:後人尊敬的理想,並不一定在世的時候就能實現。

有無理想有何分別?

在古巴的時候,剛好看到馬雲為香港的青年設立創業的獎金。最近又看到大學裏面請來了幾位在商界非常成功的人士,講述實現夢想之途;座無虛席,反應踴躍。這倒是在世的時候能夠實現的理想。

我們現在知道,人的思想是各各不一樣的。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統一思想」,事實證明是難以實現的,因為即使是用盡方法,強制灌輸,不同的人,仍然會有不同的想法。要年輕人都有同樣的理想,已經成為了歷史。

那麼,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年輕人是否應該有理想?現實一點,有理想與沒有理想,那個人是否會不一樣?於是有朋友又會問:「那你要他有什麼樣的理想?」理想不是我們給的,也不是我們可以為年輕人製造的。這是筆者暫時唯一比較成熟的看法。

其他,是真正的還沒有答案,並非賣關子。提出問題而沒有答案,也算是評論吧!

#程介明 #時事評論 #教育評論 - 青年人要有理想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