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 社会救济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导致新贫困的原因:
• 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是形成新贫困 人口的重要原因; • 部分企业效益不好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 因; •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
22
根据上述学者的分析和贫困实例分析 ,可以把贫困定义理解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一种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生活状况 第二、是一种社会上普遍公认的社会评价 第三、是一种由社会政策造成的社会后果 用图表示:
32
第二节 社会救助与反贫困
• 一、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 • 1、贫困发生率 • 2、贫困深度
33
1、贫困发生率
• 贫困发生率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处于 某个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例,又称贫困人口比例、贫困人 口调查指数、贫困率等。
34
2、贫困深度
• 贫困深度是指穷人的人均消费低于 贫困线的比例(%)。这一指标可以 用来估测穷人的消费或收入位于贫 困线以下的程度,或曰平均差距。
1 、定义: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中 得到立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是指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 ,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 准向其提供保证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 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涉及最低生活水平确定问题。
6
然而,什么是贫困?
7
关于贫困的定义:
第一、将“贫困”定义为“缺乏说”:其代表人物 有:美国的雷诺兹、英国的汤森和奥本海墨等。 他们认为贫困是由于“收入不足”、“资源不足 ”或“匮乏”等。 第二、将贫困定义为“机会说”或“排斥说。”其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奥本海墨和欧共体委员会 。他们认为贫困是“机会被剥夺”和“社会排斥 ”。认为“贫困应该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 资源(物资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 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 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 受身体因素所限制的工作能力 • 受教育程度所限制的工作能力 • 受自然环境所限制的工作能力
11
对贫困的解释:社会排斥说
• • • • • • 政治代表性的低下 偏见与社会的歧视 医疗服务机会缺乏 享受教育机会缺乏 权益保护程度低下 谋生机遇严重缺乏
12
对贫困的解释:贫困文化说
• • • • • • 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家庭机制开始解体 无望悲观心情心态 社区文化生活改变 高危行为群体出现 依赖心理依赖行为
39
第三节 社会救助体系
一、社会救助体系的分类 • 社会救助制度的体系分类较为繁杂。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常用的分类方法 有三种:
4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社会救助体系的分类:
• 按救助主体与救助对象相结合 公共援助和低收入家庭补助 • 按照社会救济项目支付方式的不同 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 • 按照社会救助项目和措施的性质与 用途相结合的标准 救助类项目和预防性项目
8
第三、将贫困定义为“能力说 ”
• 这也是在“缺乏说”基础上的深入 探讨。世界银行曾将贫困定义为“ 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这一界定比较偏向致贫原因的内在 性、主观性和主动性,贫困是由于 自身缺乏能力造成的。
9
贫困的定义用图表示:


资源缺乏(汤森)
收入不足(雷诺兹) 全面匮乏(奥本海墨) 缺乏能力
(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政府对贫困人口按其最低 生活需要保障标准给予现金资助的社会救助 制度。 • 特点: • 1、一种日常生活费用补贴。 • 2、最低生活保障是为贫困人口提供的救济。 • 3、这种救济具有临时性 • 1999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 2007年《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37
三、反贫困的重要意义与实现途径
(一)反贫困的重要意义 • 首先,消除贫困会使整个社会原来 处于闲置状态的劳动力变成创造财 富、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 • 其次,消除贫困有利于缓和社会矛 盾,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 的社会、政治环境。
38
(二)消除贫困的途径
• 贫困的消除必须借助于政府明智而适 当的社会经济政策,以影响经济增长 和收入分配的格局。 • 获得赚钱的机会和提高对机会的反应 能力。 • 从产业政策角度实施的反贫困战略。 • 劳动力流动与反贫困
(二)贫困的恶性循环
• 贫困是社会的一种病态,导致贫困的诸因素 经常是相互叠加、相互联动和互为因果的, 往往使得贫困者处于一种越陷越深的境地, 即贫困的恶性循环。 • 贫困的恶性循环模式表现为: • 低教育水平、较弱的竞争力,自然导致他们 只能进入低收入职业,处于低的社会地位上 • 低收入的职业和低社会地位使他们更为贫困
3
本章重点、难点:
• 重点:社会救助的功能及对象,社 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 难点: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
4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中国的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 助制度,Scheme of Social Assistance) 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将成为一项基 本的国家制度。
5
一、社会救助及其涵盖的内容
例数
巴中
成都
达州
德阳
广安
广元
乐山
凉山
泸州
眉山
地区
绵阳
内江
南充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宜宾
资阳
自贡
其他省
不详
17
女性性工作者的社会背景
• • • • • • 农村户口 贫困家境 教育程度低下 心理创伤经历 爱情婚姻危机 缺乏正式就业机会
18
卖淫妇女中25岁以下青少年所占比例
25岁以下青少年在卖淫妇女中的比例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0% 64% 43%
25
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的 仅仅是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或实物, 目的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适度。
它既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它不 问致贫原因,只看受助者是否真实贫 困;也没有别的什么资格限定。它是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极力使每一个公民不至于在生活困难 时处于无助的困境。
26
二、社会救助的特点、功能与原则
贵州(1989)
浙江(1990)
江苏(1996)
19
25岁以下的吸毒者
(根据四个省1998年的调查)
云南省昆明市 四川省美姑县 广东保安地区 四川省凉山州
80% 75% 90% 50%
20
卖血人群与农村贫困问题
两个调查数据: 根据一个对1995年以前卖血的人群调查,其 中HIV感染率为12.5%。这个调查包括了10个 县,总人口为7千万。这些县的单采浆活动发 生于1992-1995年。另外一个在 1999所做的 一个县内210名卖血者调查发现其感染率为 25.9% . 中国第二次申请全球基金报告数字 在全国局部卖血者中,河北省卖血人群中的 HIV流行率为 18-40% 湖北是4-10%,湖南 是2-6%, 安徽是15%, 陕西是1.6-3.9%, 山西 是1-5.5%
43
2、救灾的对象与内容
• 自然灾害的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遭受自然灾 害侵袭而遭受损害的灾区及其灾民。 • 救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救灾包括报灾、核灾、灾后救助等 全过程及其内容; • 狭义上的救灾仅指对灾民的生活与生产中 的困难给予救助。
44
(二)农村扶贫
• 1、扶贫的对象 • 扶贫主要是对那些贫穷落后,特别是温饱问题还没 有解决的地区给予资金、物资、人力和技术上的帮 助,扶持其经济开发,增强其自身经济实力,促使 其尽早脱贫。 • 2、扶贫战略与途径 • 从1981年起,国家就有计划地开展了“反贫困”的 工作。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出了《关 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94年又 制定和实施了《国家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 》 • 扶贫的途径,可分为救助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两大 45 类。
13
对贫困的解释:贫困陷阱说
教育程度 社会保护网络 工作技能 身心健康 公共物品的获得 社会权益
14
中国弱势群体分析:
1、下岗工人(七千万) 2、残疾人(4千8百万) 3、慢重病人(115万) 4、农村绝对贫困人(3000万) 5、老年贫困(按国际标准计算=4800万)
15
其他类别:以艾滋病问题为例


缺乏机会
注:整个大圆表示的是贫困群体。白色部分表示对贫困的狭义表示(如雷诺兹的 定义);白色和浅灰色是中性定义(如汤森的定义);整个白色、浅灰色和深灰色是 10 广义的解释(如奥本海墨的定义)。竖线把大圆分为两个部分,右边丧失劳动能力的 那一部分贫困群体,左边表示缺乏机会的那部分贫困群体。
对贫困的解释:能力与素质说
41
二、中国社会救助体系
•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包括: • 贫困救济 • 救灾 • 扶贫等
42
(一)救灾
• 针对自然灾害的社会救助又称“救灾”。 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生存危 机的社会成员进行抢救与援助,以维持其 最低生活水平并使其脱离灾难和危险境地 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1、自然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气象灾害;(2)地质灾害;(3)地 貌灾害;(4)水文灾害,;(5)生物灾 害,如病虫害、鼠疫等;此外,还有森林 火灾等。
• 边区的少数民族 • 贫困地区的农民 • 非正式就业妇女 主要感染原因:吸毒 主要感染原因:卖血 主要感染原因:卖淫
• 民族 - 吸毒、文化生存、权益问题 • 农民工 - 性问题、身份、卫生问题 • 非正式就业者 -就业、身体保护、权益
16
四川省HIV感染者地区分布图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第九章 社会救济法律制度
1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社会救助的特点与功能以及社 会救助的对象 • 了解我国社会救助体系 • 理解社会救助对反贫困的意义 • 掌握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 了解社会救助管理。
2
本章主要内容:
• • • • • • 社会救助概述 社会救助与反贫困 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 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社会救助管理
35
二、贫困的成因与贫困的恶性循环
(一)贫困的成因 家庭实际收入与贫困程度高度相关,而实 际收入的多少又受下列因素影响: • 家庭获得就业和生产资料; • 就业机会少和就业能力低; • 抚养负担和赡养负担重; • 抗风险能力低,突发事件造成收入下降; • 社会地位低; • 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劣。
36
28
(三)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应遵循的原则
①保障最低生活需求的原则; ②普遍性原则; ③法制化原则; ④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29
三、社会救助的对象
• 社会救助的对象可划分为: • 无依无靠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公民。 • 突发性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公 民。 • 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相当 于国家法定最低生活标准的公民。
(一)社会救助的特点: • 社会救助对象的选择性。 • 资金来源和给付的单向性。 • 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 • 救助时限的短期性。 • 贫困线划定的相对性。
27
(二)社会救助的功能
• 社会救助可以有效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 生活; • 防止两极分化,维持效率与公平的基本 协调,从而避免因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的 社会动荡; • 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 境,这不仅是发展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 社会政策,也是社会走向共同富裕和不 断进步的重要标志。
23
一种社会评价
社会普遍公认
贫困
一种生活状况
一种政策后果
社会客观存在
社会政策后果
落后 困难 最低 起码
综上所述,在中国克服贫困的关键是建 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贫困人口以扶 助与必要的手段、能力和机会,以帮助 其铲除贫困的根源。
24
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
• 一般会有一套称为“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法 定工作程序,用于审核申请救助的公民的收入 状况,其中包括:个人申请、机构受理、立案 调查、社区证明、政府批准。 • 在社会保障理论界,社会救助也常常被称为“ 须经家庭经济调查的保障制度(Means-tested Programs)”。
30
依据具体的公民群体,社会救 助的对象可划分为:
• • • • • • 儿童救助; 老人救助; 残疾人救助; 失业者救助; 病患者救助; 遭受灾难者救助。
31
社会救助还可按地区划分对象:
• 按人口平均的收入低于某一基本生 活水平的地区,往往被列为贫困地 区。 • 我国人均纯收入全年不到200元的 县,被列为扶贫县,国家给予社会 救助。
(三)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 农村五保工作是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内 容之一,它保障的是农村最需要国家和社会 给予帮助的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 成年人 • 1、 “五保”指的是:保吃、保穿、保住、 保医、保葬。此外,对孤儿还有保教育的内 容。 • 2、享受五保的条件。享受五保的人,必须是 无法定抚养人、无正常的劳动能力、无正常 生活经济来源的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的孤 儿。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