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一)
演化经济学:现代流派与创造性综合
演化经济学:现代流派与创造性综合第一部分:关于演化经济学1. 演化经济学简介演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领域与生物进化相结合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经济行为的演化过程,以及企业、市场等经济组织的进化机制。
演化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涉及多种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
2. 现代流派的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的现代流派主要包括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
其中,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类行为与心理学的关系,它主张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应该考虑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制度经济学更加强调了制度在经济演化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经济体系的演化是由制度的变化而导致的。
3. 创造性综合的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的创新综合出现在新兴研究方向中,主要包括行为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复杂性经济学。
其中,行为制度经济学将两者的研究相结合,强调制度在人类行为方面的影响,同时,这种结合有助于深入理解从制度和个人行为方面影响市场和企业的演化过程。
生态经济学则是将经济研究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态领域,强调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复杂性经济学强调在经济组织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复杂性。
4. 演化经济学的价值体现演化经济学是一个应用价值非常广泛的学科。
它帮助解释经济制度与组织结构的演化过程,以及市场和企业的演化机制,甚至包括科技发展演化的过程。
演化经济学不仅是在学术研究上有所贡献,还在企业战略制定及国家和政府政策制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5. 演化经济学的思考与未来演化经济学的未来是光明的。
如今,在技术、人类社会、政治上的不断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演化经济学的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
未来的演化经济学需要探索更为复杂和动态的演变过程,建议注重长期发展和适应性,反映现实世界的动态变化,积极拓展与其他领域的互动。
第二部分:演化经济学的案例分析1. 汽车产业的演化经济学在汽车的演化历程中,在技术、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不断变化影响了汽车市场和企业的发展。
从汽车的诞生到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史,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汽车制造、销售和消费等方面的演化过程。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演化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系统演化过程的研究领域,它将达尔文的生物学演化理论引入到经济学领域,试图通过探索经济体系中的进化机制来解释经济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在演化经济学领域,研究者们通过对经济系统中的个体行为和制度演化的研究来揭示经济体系的内在机制,并寻求在此基础上为经济政策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制度演化、技术演化、企业演化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梳理。
1. 制度演化理论制度演化理论是演化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经济制度的演化规律以及这种演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制度演化理论认为,经济制度的演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变革,经济制度会逐渐变得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制度演化的理论框架下,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制度变迁的机制、制度的路径依赖性以及制度的变革和重构等问题。
道格拉斯·诺思等学者提出了“路径依赖”理论,认为现有的制度结构会对未来的制度演化产生影响,因为新的制度变迁需要克服既有制度的惯性和阻力,这就导致了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性”。
制度演化理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推动相应的制度变革和重构。
在技术演化的理论框架下,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的机制、技术变革的传播和扩散以及技术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等问题。
克里斯蒂娜·菲格赖尔等学者提出了“技术扩散”理论,认为技术的演化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的推动,还依赖于技术的传播和扩散,这种传播和扩散会促进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学习,从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技术演化。
在企业演化的理论框架下,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企业行为的演化机制、企业战略的变革和调整以及企业演化对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的影响等问题。
理查德·尼尔森等学者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经历创业、成长、成熟和衰退等不同阶段,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战略和结构,以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学的演进的读后感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学的演进的读后感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由一系列的学派、理论和历史背景演进而来。
演化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经济学理论,旨在揭示经济演化的本质规律,给经济学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视角。
本文将就经济学的演进和演化经济学的思想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就其进行一些思考总结。
一、经济学的演进经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由亚当史密斯主导的古典经济学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领导着一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政府介入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等一系列新理论。
20世纪后半期,新经济学派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将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因素纳入经济学范畴,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如游戏论、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这些理论为经济学的多元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二、演化经济学的兴起演化经济学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由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弗朗西斯·克里克、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与凯文·卡罗等人发起,其思想可以表述为:“经济系统是一个演化的生态系统”。
演化经济学的观点是,经济系统的演化类似于动物生态系统的演化,它们都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规律。
三、演化经济学的主要思想1)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源于进化思想和生物学,认为经济系统具有类似于生物系统的演化思维模式,是以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适应性进化为核心的演化过程。
2)演化经济学主张从方法论上将经济系统看作一个自然态势,拒绝逻辑演绎、静态均衡等传统观念,强调经济系统的演变过程。
3)演化经济学关注的是复杂的经济系统的演化,以及演化规律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重视金融市场、创新、社会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探究复杂经济系统的基本演化规律。
四、我对演化经济学的思考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是一种新的研究经济的思考方式,其理论构造和方法论正如一个全新维度的开拓。
我认为,演化经济学对于揭示现代市场经济中大量的问题和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解释经济危机、泡沫破裂等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演化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它涉及社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多种理论。
它旨在用进化的观点来研究经济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新的经济分析和政策。
它探讨的相关问题包括经济行为的演化历史,市场竞争的演化机制,以及各种经济景气度的演化过程。
1、演化经济学的概念演化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问题和政策的新兴学科,它结合了进化论和经济学,旨在使用进化和遗传学的观点来研究经济问题。
它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涉及社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等不同领域的多种理论。
它的发展受到科学家们的持续关注,并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以研究经济问题和政策为目标的学科。
2、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演化过程为基础的经济理论。
它借鉴了进化生物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关注经济行为的演化历史,以及经济行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趋势。
它的研究表明,经济行为的演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受到人们的决策影响。
3、演化经济学的应用演化经济学已经被用于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如市场竞争、投资决策、社会结构和行为等问题。
此外,它还被用于研究经济景气度的演化过程,以及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受到不同领域的学者们的持续关注,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的经济分析和政策建议。
它的理论框架也被用于研究和改善商业决策、市场竞争、投资策略、社会结构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4、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前景演化经济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的理论框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但仍有很多有待探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如何更好地模拟经济行为的演化历史,以及如何应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改善商业决策和投资策略。
此外,演化经济学也可以用于研究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从而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在未来,演化经济学将继续发展,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多有效的经济分析和政策建议。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演化经济学是一门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它将进化生物学的思想引入到经济学领域,通过对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是对演化经济学相关理论和观点的整理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框架。
本文将从演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核心观点和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演化经济学理论概述。
一、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二、演化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演化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复杂系统,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都是在不断演化变化的。
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漱膜选择理论、路径依赖理论和演化动力学等概念,解释了经济系统的非均衡性和历史依赖性。
演化经济学强调了不确定性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经济主体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演化经济学还强调了制度环境对经济演化的影响,认为制度是影响经济行为和市场结构演化的重要因素。
三、演化经济学的相关概念1. 演化动力学演化动力学是演化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它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演化规律。
演化动力学认为,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演化是在动态环境中不断发生的,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非均衡状态和历史依赖性。
演化动力学的核心概念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规划算法等,通过这些概念来解释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演化过程。
2. 经济漱膜选择理论经济漱膜选择理论是演化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经济系统中的漱膜选择机制和漱膜选择过程。
经济漱膜选择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漱膜选择的机制,即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通过这一机制,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不断演化变化,最终会形成适应性更强的经济系统。
3. 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依赖理论是演化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研究经济系统中历史依赖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浅谈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超越及其理论框架的形成
浅谈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超越及其理论框架的形成一、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超越二、演化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及其原因三、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四、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五、演化经济学对经济政策的启示一、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超越演化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通过对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学习的研究,强调了经济行为和制度的演化过程。
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相比,演化经济学更强调经济体系中的动态元素,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路径依赖的影响。
演化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达维德.科尔曼、约翰.杰尼斯、布莱恩.阿瑟、乔治.A.阿克洛夫等人创立和发展。
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经济体系就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自适应系统。
二、演化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及其原因演化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新古典经济学视经济体系为一个静态平衡状态,多将经济体系比作市场机器,忽略了经济体系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而演化经济学强调,经济体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系统,经济体系与其中的个体、组织、制度之间存在着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这种相互作用过程被看作是经济演化的主要推动力。
(2)动态凝聚力的不同: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和均衡性,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动协调各种经济行为,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而演化经济学则强调了动态的凝聚力,指经济体系内个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适应的过程,这种学习和适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进发展的。
(3)模型设定的不同:新古典经济学在分析经济问题时,主要采用适用数学分析方法,通过优化行为模型或等价交换模型来描述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而演化经济学则采用了更加符合经济体系特点的模型,力图从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角度对经济体系进行描述,比如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代理人模型、演化博弈模型等。
三、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一个演化主体和两个演化维度。
浅析演化经济学
这就是在经济社会中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企业要在竞 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将创新(也即变异)作为经济 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不断创新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
。传统经典经济理论中,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经济主体, 我们都只能把它们进行同质化处理,以利于各经济体进 行简单直接加总。不仅如此,在经典理论中,我们
都假设理性经济主体按照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 经济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借用物理学或数学的方法进行 逻辑推演,将复杂的人类活动简化在一套公理化体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复杂化程度的提升, 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经济学不能有力地解释现实世界 中动态复杂的经济现象。于是,一些有创新思想
的经济学家便试图通过学科融合建立一些超越传统经济 学且能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的新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与 生物学结合形成的演化经济学,就是其中之一。演
化经济学是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拉马克的获得性遗 传理论为基本思想,将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加以类比和 研究,从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学理论。该理论框架借
用生物学基因遗传机制、变异(创新)机制、选择机制的运 作,为解释经济系统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动态变化的研 究框架。例如我们都知道,在生物学中由于基
因的作用,物种遗传机制使得后代虽有所不同,但会在 某些方面与前代类似,那么在经济系统中,是否也存在 这种“一脉相承”的现象呢?此时基因的类比物是
什么?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经济主体如 个人,他的某些特性诸如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工作意 向等会受家庭成员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
态演化方法去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已经得到越来越 多的经济学家的认可。但是,演化经济学目前尚处于发 展初期,由于各演化经济学家的观点及分析范式往
往不一致,因此系统的演化经济学理论框架至今仍没有 成形,演化经济学尚未进入范式统一的成熟阶段。也因此, 到目前为止演化经济学仍是一种非主流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在经济学领域中,演化经济学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理论方法,它试图解释和描述经济体系中的现象和行为。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旨在剖析和解释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方法论特点以及对实际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经济学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指南。
一、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演化经济学是一种基于生物学演化理论的经济学理论方法,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的制度、技术和组织结构的演化过程。
演化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体系中的种种现象和行为都是经过长期演化而来的结果,而这种演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竞争、适应和选择的影响。
演化经济学理论还强调了路径依赖、不确定性和制度变迁等概念,认为这些因素对经济体系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在演化经济学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需要特别强调。
首先是“路径依赖”概念,即过去的决策和事件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一旦某种制度、技术或组织结构在经济体系中形成,它们就会对后续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未来的选择。
其次是“不确定性”概念,即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所面临的信息和预期不完全,导致他们往往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
最后是“制度变迁”概念,意味着经济体系中的制度会因为内外部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迁,从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演化轨迹。
二、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演化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此期间,包括斯坦利.萨洛等学者开始尝试将生物学的演化理论应用到经济学领域中来。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市场、企业和技术等方面的演化过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并逐渐形成了演化经济学理论框架。
1990年代以后,演化经济学理论开始迅速发展,并在学术界和实际经济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时期,演化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到了创新、产业组织、经济增长和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一些经济学大师如亚瑟·彭罗斯,布莱恩·阿瑟等也开始将演化经济学理论引入到他们的研究中,从而为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演化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一、简答1、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是什么?制度经济学对它做了哪些改进?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革命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
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
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
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预期革命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演化经济学理论是一种将进化理论与经济学方法相结合的理论体系,主要研究经济系统在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如何适应和演化,并探讨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演化经济学理论将生物进化的概念引入经济领域,强调市场经济体系中个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经济现象和市场结构的生成和演化规律。
本文将从演化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分支理论和相关研究领域等几个方面对演化经济学理论进行梳理。
一、基本观点1. 复杂性和多样性:演化经济学理论强调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为市场经济是由大量个体行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个体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行为模式和策略选择。
这种多样性导致了市场的动态演化和结构变化,形成了市场上的竞争、协作和演化。
2. 适应性和竞争:演化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个体能力和策略的不同将导致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竞争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适应性强的个体将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而适应性弱的个体将被淘汰或被市场边缘化。
3. 演化与均衡:演化经济学理论强调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演化的系统,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和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和演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演化经济学理论对传统的均衡理论提出了挑战,认为市场经济并不一定达到长期均衡状态,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演化的状态之中。
二、主要分支理论1. 演化博弈理论:演化博弈理论是演化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在不断演化的经济环境中,个体之间的博弈行为和策略选择。
演化博弈理论将进化理论和博弈理论相结合,研究市场经济中的博弈策略如何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化,并探讨博弈行为在市场演化中的影响和作用。
三、相关研究领域1. 演化经济学与产业演化:演化经济学理论与产业演化研究领域密切相关,关注产业结构和产业演化规律。
演化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结构是由大量的企业行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演化是由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创新行为所驱动的。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
山西农经//2020年3期DOI :10.16675/14-1065/f.2020.03.006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刘云摘要:“演化经济学”概念最早在1989年由凡勃伦提出,随着经济学不断发展演化,演化经济学研究纲领、研究范式及研究理论也得到不断深化。
以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为切入点展开阐述,从演化经济学的研究纲领和研究范式层面梳理演化经济学理论,进而剖析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
关键词:演化;制度;演化经济学;创新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3-0018-03中国图书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杰弗里·M ·霍奇逊(Geoffrey.My Hodgson )是世界著名制度经济学家和演化经济学家,是旧制度经济学的当代传人,在其对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的探讨之下给人们创造了一个更新的演化经济学视角。
主要通过梳理霍奇逊著作《演化与制度:论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演化》的主要观点,借以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1演化经济学理论1.1..演化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第一,“演化经济学”概念。
凡勃伦最早于1898年提出了“演化经济学”概念。
老制度主义者认为,制度经济学相当于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只是制度经济学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由此,为演化经济学深层次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新熊彼特”学派。
熊彼特是接纳新事物并使用还原论的学者,他反对生物学方法,更注重非均衡与质变,高度重视企业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新熊彼特”学派主要探讨创新、竞争、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等因素,提出了技术、制度及产业结构的演化增长理论,发展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科学、技术、知识经济以及创新体系方面。
第三,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将研究目的聚焦于制度结构,霍奇逊把门格尔看成是经济演化思想的先驱,奥地利学派的思想于20世纪40年代在米塞斯、哈耶克的著作中才得到复现。
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和学科基础
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和学科基础演化经济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经济学分支,旨在研究经济系统中的演化过程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和学科基础,包括其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一、理论基础1.达尔文进化论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物种的进化是由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应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经济领域中,这些因素也可以解释企业、市场和产业等经济主体的变革和发展。
2.奥地利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也是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奥地利经济学强调市场竞争、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对于市场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性。
这些因素也与演化经济学中关注的企业、产业和技术创新等问题密切相关。
二、方法论1.复杂性科学复杂性科学是演化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的系统,这些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系统整体的行为和演化。
在经济领域中,企业、市场和产业等经济主体也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系统,复杂性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经济主体的行为和演化。
2.计算模拟计算模拟也是演化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研究经济系统中的演化过程和机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等问题。
三、研究对象1.企业企业是演化经济学中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演化经济学认为,企业不仅受到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还受到内部因素如组织结构、文化和管理方式等影响。
通过研究企业内部因素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变革和创新等问题。
2.市场市场也是演化经济学中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演化经济学认为,市场竞争是推动市场演化和变革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市场竞争和市场结构等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发展和变革。
3.产业产业是演化经济学中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
演化经济学认为,产业发展是由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演化经济学理论是一种新的经济学派别,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
其主要思想是将生物进化理论的思想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研究经济主体(企业、个人等)的行为和经济制度的演化过程。
本文将梳理演化经济学理论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1. 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演化经济学提出,经济系统和生物系统一样,都是一个自组织的复杂系统。
在这个复杂系统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是一个“生物”,它们不断地适应环境、创新,而这些行为将推动整个经济系统的进化。
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经济系统中的演化过程,而不是所谓的“均衡状态”。
2. 演化经济学的主要贡献(1)演化经济学对传统的均衡理论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均衡理论认为,在市场条件下,资源会自由流动并达到均衡状态,但演化经济学认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很难达到完全的均衡状态。
因此,演化经济学提出了如何研究非均衡状态下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
(2)演化经济学研究了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的行为演化过程。
在市场中,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模式会不断地发生演化和变化,由此促进了市场的进化。
(3)演化经济学探讨了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
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是单纯地通过传统的生产函数来分析,而是将其视为经济体系的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4)演化经济学提出了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竞争和选择机制。
在演化经济学的视角中,不同的制度在与一段时间的演化过程中会有适应消逝或者逐渐成为更为适应的制度,这种制度的选择机制有利于有效的经济演化。
3. 演化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演化经济学理论在解释规模和复杂性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应在一些领域应用,如金融市场、环境保护或者全球化等。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演化经济学理论也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这将带来截然不同的经济演化模式,这些模式需要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得到解释。
演化经济学概述
演化经济学概述演化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新领域,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相比,演化经济学注重对“变化”的研究,强调时间与历史在经济演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制度变迁。
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潮流中,因此,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倾注了高度的热情。
马克思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前驱,此后广义的演化经济学(具有演化思想的经济学)源于凡勃伦,狭义的现代演化经济学源于熊彼特和西蒙。
熊彼特对创新过程的研究使演化经济学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西蒙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演化经济学藉此概念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并将之视为自身理论框架的重要基点之一。
演化经济学就是要了解经济组织的内部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技术进步以及行业和产品的变迁,理解创新发生的过程,更好地了解经济的演化过程。
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于19世纪下半叶德国历史学派,后来的马克思、马歇尔、凡勃伦和熊彼特等大师也贡献了丰富的经济演化思想。
在很长时间内演化经济学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演化经济学获得了较大发展,在当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流派中有重要影响,有可能在解决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难题的基础上成为新世纪的新主流经济学思想。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的存在论机械世界观不同,演化经济学的科学基础是动态的演化的有机世界观。
演化经济学采用整体分析法,关注多样性,用复杂系统的观点看待经济体系;关注经济动态过程,认为系统按照特定种类的过程变化,把经济系统看成演化过程的产物。
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表明,新古典范式形成于边际革命时期对牛顿主义经典物理学的类比和模仿。
而演化经济学主要采用的是生物学的类比和隐喻。
作为科学的一种新范式,演化和多样性的思想是在19世纪下半叶的生物学革命中诞生的。
2O世纪初的量子力学革命、2O世纪下半叶的复杂科学本质上也与达尔文革命具有一致性。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演化经济学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进化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市场和经济体系是一个不断演化和适应的系统,各种经济行为和结构都是在不断地演化和适应中形成的。
演化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系统的进化过程以及进化的动力机制,它与传统经济学相比更加关注经济体系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遗传算法、进化博弈论、复杂系统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等,这些理论框架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经济现象的演化过程。
下面将对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梳理进行详细介绍。
遗传算法是演化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工具之一。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达尔文进化论的计算模型,它通过模拟生物进化的过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经济学中,遗传算法可以被用来解决资源配置、市场行为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经济现象的模拟和计算,可以揭示出一些隐藏在复杂经济系统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遗传算法在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来研究经济体系的动态演化过程,还可以用来优化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
进化博弈论是另一个重要的演化经济学理论框架。
进化博弈论是一种研究博弈行为在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和演化规律的理论。
在演化经济学中,进化博弈论被用来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竞争行为和合作行为。
通过分析不同策略和行为的演化路径,可以揭示出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经济行为和结构的形成过程。
进化博弈论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复杂系统理论是演化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复杂系统理论试图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模拟来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演化规律。
在经济学中,复杂系统理论可以被用来研究市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经济结构的形成机制。
通过对市场行为和经济结构的模拟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无法解释的现象和规律。
复杂系统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经济体系的管理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演化经济学是一种基于生物学进化理论的经济学理论,它试图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动态演化过程的研究,揭示经济体系的演化规律和动力机制。
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何以为演化经济学的元理论
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何以为演化经济学的元理论2013年09月03日09:38 来源:《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杭州)2012年第1辑期第33~44页作者:王焕祥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5 内容提要:霍奇逊与克努德森提出的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具备广义达尔文主义的“通论”特征与演化经济学的元理论特征,对生物(学)与社会经济(学)两大领域的高度抽象概括导致其与建立特定经济现象理论间存在着逻辑断裂,虽然该理论强调额外的辅助性假设可以弥合这一问题,但却未明确给出如何形成所需的辅助性假设;对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的主要质疑偏离了其元理论乃至哲学特征,主要批评对其具有启示而非否定意义;作为元理论,在不同的逻辑层面上,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能够兼容主要批评及其他主要演化经济学理论。
因而,这种元理论“自上而下”与其他主要演化经济学理论“自下而上”间逻辑连接的建立,是形成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所需的辅助性原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元理论/互动者/复制者/选择作者简介:王焕祥,男,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嘉兴学院-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发展、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关于演化经济学本体论基础的讨论,即使没有廓清一个真正的面向特殊经济现象的中层理论框架,也已在科学哲学的层面上给出了一个范式意义上的演化经济学框架。
因此,对演化经济学本体论基础的讨论,有必要从对演化理论普遍原理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演化的一般解释的发展上来。
然而,考虑到目前演化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的发展程度,从演化的普遍原理直接转向具体的经济理论构建,无疑是不现实的。
可行的是,从演化的普遍原理出发,综合现有关于演化普遍原理的研究成果,探寻一种可作为演化经济学元理论的解释性框架。
就此而言,声称或被视为演化经济学元理论的解释性框架屈指可数,霍奇逊与克努德森(Hodgson and Knudsen,2010)所提出的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思想(简称H-K理论)是迄今为止最受关注的一个。
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一)
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一)演化经济学在系统处理方法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导向的演化建模分析方法,而另一种则强调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并对复杂系统建模持抵制态度,尽管在反对主流经济学微观还原论这一点上两者取得了一致,但建立在相似性理论基础上的复杂系统建模更适合对复杂性存在的描述,而强调比较的、历史的和阐释的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的系统分析方法则更接近经验事实。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涌现;演化;批判实在论演化经济学一直反对正统经济学的系统观,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从根本上无法包容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新奇创生及其扩散现象,但就如何包含经济系统的演化与开放特征,演化经济学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以复杂系统建模为导向的演化分析方法,而另一种则是强调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主张研究不能脱离经验事实。
这两种系统分析方法的关键差异何在?是否完全对立?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微观还原论与综合微观分析——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按照复杂系统理论的观点,一个复杂系统分析涉及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定义组分(组成部分)?如何刻画组分?如何描述组分之间的关系?在保持系统完整性和其组分的个体性的同时,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述一个大系统的组合?面对无数个人及其组合,在效用不可比、偏好有差异这些障碍面前,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做法是:赋予个体的同质性,所有家庭均具有一个效用函数,所有企业均具有一个生产函数,通过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家庭和企业的大小同样是无差别的,个体尽管具有多样品味,但其偏好顺序被假定为同样的线性形式。
在对组分进行描述时,家庭和企业面临的行为集合被定义为可能性集合(系统论称之为态空间,其旨在描述个体可能产生的行为集合)。
在同质前提下,经济学家假设组分以同一模式行动,那就是最优化,经过这样假定之后,只需要数量和价格这两个变量就可以描述组分特征。
在解释不同层次上组分聚合现象这一问题上,系统论存在两种区分方法:一种是微观还原论,即将聚合现象理解为组分的加总,这可以凭借数学和计算能力推出组分构成的一切;另一种则是综合微观分析,它认为在组分的结构化过程中存在涌现现象,而涌现往往产生组分不具备的特征。
理解演化经济学
理解演化经济学X贾根良XX#学术述评#X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西方经济学(制度与演化经济学基础理论)最新发展研究6(02B JL038)。
XX 作者贾根良,1962年生,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天津 300720)。
¹ 钱颖一先生的5理解现代经济学6对这种/现代经济学0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完整和准确的理解,但该文完全忽视了现代经济学的另一半)))演化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受钱颖一先生的某种启发,本文尝试对演化经济学进行较全面的评述。
º 多西和纳尔逊1994年对演化经济学的评述基本上就是针对/新熊彼特0学派所做的。
参看G.Dosi and R.Nels on,An Introducti on to Evolutionary Theories i n Economics,J ournalo f EvolutionaryEc onom ic s ,4.1994。
» 钱颖一:5理解现代经济学6,5经济社会体制比较62002年第2期。
¼ U.Wi tt,Evol utionary Economics:An Interpre tativeS urvey.InK.Dopfer (ed.),EvolutionaryEconom ic s :Program and Sc ope ,Kluwer Academ ic Publishers,2001,p.49.自纳尔逊和温特1982年出版5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6以来,/演化0一词在西方经济学界越来越成为时髦的术语。
在过去的20年中,演化经济学的各种研究传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霍奇逊指出,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已成为20世纪末国际学术界主要的事件之一。
但在这种多样化繁荣的背后,演化经济学是否存在着一个统一的研究纲领?本文第一节将首先讨论这个问题,并概要地分析它与新古典/现代经济学0¹的基本差异。
其次,演化经济学的诞生可以回溯到凡勃伦1898年的经典论文,以纳尔逊、温特和多西º(G.Do si)等为代表的学者只是演化经济学中的/新熊彼特0学派,那么,演化经济学应包括哪些不同的研究传统呢?第二节将简要地介绍和评价这些研究传统的起源和现代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一)演化经济学在系统处理方法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导向的演化建模分析方法,而另一种则强调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并对复杂系统建模持抵制态度,尽管在反对主流经济学微观还原论这一点上两者取得了一致,但建立在相似性理论基础上的复杂系统建模更适合对复杂性存在的描述,而强调比较的、历史的和阐释的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的系统分析方法则更接近经验事实。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涌现;演化;批判实在论演化经济学一直反对正统经济学的系统观,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从根本上无法包容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新奇创生及其扩散现象,但就如何包含经济系统的演化与开放特征,演化经济学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以复杂系统建模为导向的演化分析方法,而另一种则是强调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主张研究不能脱离经验事实。
这两种系统分析方法的关键差异何在?是否完全对立?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微观还原论与综合微观分析——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按照复杂系统理论的观点,一个复杂系统分析涉及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定义组分(组成部分)?如何刻画组分?如何描述组分之间的关系?在保持系统完整性和其组分的个体性的同时,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述一个大系统的组合?面对无数个人及其组合,在效用不可比、偏好有差异这些障碍面前,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做法是:赋予个体的同质性,所有家庭均具有一个效用函数,所有企业均具有一个生产函数,通过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家庭和企业的大小同样是无差别的,个体尽管具有多样品味,但其偏好顺序被假定为同样的线性形式。
在对组分进行描述时,家庭和企业面临的行为集合被定义为可能性集合(系统论称之为态空间,其旨在描述个体可能产生的行为集合)。
在同质前提下,经济学家假设组分以同一模式行动,那就是最优化,经过这样假定之后,只需要数量和价格这两个变量就可以描述组分特征。
在解释不同层次上组分聚合现象这一问题上,系统论存在两种区分方法:一种是微观还原论,即将聚合现象理解为组分的加总,这可以凭借数学和计算能力推出组分构成的一切;另一种则是综合微观分析,它认为在组分的结构化过程中存在涌现现象,而涌现往往产生组分不具备的特征。
在这两种途径中,新古典经济学选择了前者,在个体同质前提下,宏观经济关系就是个体行为的外推,托宾指出,“宏观经济学的神话就是,集总之间的关系是在个体家庭、企业工厂市场的对应变量关系的扩大类比。
”这样形成的宏观经济学无须依赖微观组分的行为,只需关注宏观变量中的因果关系,外推加总使经济学在形式和逻辑上取得了高度统一,但也导致了整个经济学体系中最大的合成谬误现象。
就系统组分是否可以划分为同质,组分要素是否具有统一的可能性集合以及系统层级是否可以直接加总外推这些问题的分歧,最终构成了主流经济学与异端经济学的分界线。
针对托尼-劳森对正统经济学封闭系统观的批判,霍奇逊指出,用封闭或开放作为标准并不准确,因为封闭和开放都是相对而言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同质性假设,尤其是偏好的同质。
他指出,一般均衡理论也意识到部分间的相互依赖性,但真正的系统论者会走得更远,因为部分的特征和功能会受到整体之影响,整体也受到部分之影响。
从演化的角度看,主流经济学的系统方法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一是同质假设,这陷入了本质论的泥沼;二是还原论,这否定了不同层级间的结构关系。
本质论和原子式还原主义所导致的结果,是湮灭了经济现象中的新奇和创生,而新奇和创生不仅在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而且其本身就是系统运行中结构性力量导致的部分质变。
阿罗指出:“同质性假设在我看来是非常危险的,它否定了经济的基本假设,而这是建立在从个体差异中出现的交易的收获之上的,更进一步,它离开了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来考虑问题,即收入分布和其他个体特征对于经济运行的影响,同质性假设还排除了经济的涌现结构出现的可能性。
”同质性假设以及宏观是微观的简单加总使经济系统被描述为一种单一性,而在现实中,多样性不仅是常态,而且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主流经济学的系统观还隐含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抽象,那就是无视于组分能动性和适应性的存在,这也是演化分析所无法容忍的。
在牛顿力学的世界中,机械决定论、还原论以及封闭系统假设仍然在有限的程度上解释现象并做出预测,但这不等于在经济社会世界中也可以同样采用,因为物理世界中没有智能、没有能动性、没有学习,也没有历史,而在经济社会这样的复杂系统中,系统组分的特征及系统变化必须通过适应性和创造性来加以描述,企业显然无法等同于分子和原子,不同的制度环境、历史进程、企业起点和技术特征都会影响企业行为,通过企业主体的行为调节,主体在增强自身复杂性并促进系统和环境之间更为异质性的联系的同时,也会改变系统各组分之间的均衡和内在联系。
经济学家并非不清楚,微观还原论的处理是对现实世界的极大抽象,但在没有合适的替代品之前,似乎没有比这种处理更好的办法,它至少可以求得逻辑的一致性和形式上的科学化。
当我们回顾过去数十年间经济学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学家其实并不打算止步于此。
经济学家后期的种种创新,都可以视为是对系统观的修改,唐斯、科斯和贝克尔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原有组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刻画,从而在增加组分层级的同时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同时,通过博弈论,组分单元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体现,而经济系统的动态性和非规则性特征也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只不过,在保留决定论倾向和同质性假设的基础上,这种动态变化仍可以归结为线性函数,即使承认扰动因素的存在,也可以通过概率方法将其滤除。
然而,这毕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异端经济学对微观还原论的抵制和对更为复杂的经济学系统观的诉求是有其理论与现实依据的,随着自然科学中非线性、混沌理论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这一进程大大加快了。
二、复杂适应系统与层级本体论——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分析进路混沌理论与非线性经济学可以视为是演化系统分析的前奏。
它认为经济系统所呈现的短期不规则涨落并非外部随机冲击的结果,而是系统内部的自组织过程所引起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并非唯一的、单向的、确定的,而是一种循环因果关系。
混沌理论与非线性经济学的核心命题是“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同时认为吸引子的出现和系统混沌方向(扭转点)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
但混沌理论与非线性经济学只完成了对系统混沌特征的描述,尚未真正对复杂性进行理论化,尤其是异质性和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正如马恩格等人指出的那样:“非均衡行为尚不足与赋予模型演化特征,变异和选择的交互作用是必需的,变异在微观层面上意味着新奇和异质,选择则必须在异质性的基础上展开,无异质性则无选择对象也无进化空间,异质性如何产生的问题本身已经包含了经济演化的实质。
”当前演化经济学中大量使用的复杂性模型都可以追溯到桑塔费学派的霍兰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简称CAS)。
该理论的核心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它修改了传统系统论对元素、部分或子系统这样的划分,而是采取有适应能力的个体概念。
所谓具有适应性,就是指主体能在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持续交互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累积经验,通过学习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而具有适应性的主体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系统演化的动力所在,多样性的出现,新的聚合和新主体的出现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产生的。
CAS的这种观点,既不同于传统的复杂性理论将复杂性归结为外部力量干扰的观点,也不同于自组织理论中将系统组分要素视为缺乏自身目的性和主动性的做法(这也是自组织理论难以用于经济社会领域的主要原因),当它应用于经济学时,就改变了同质假设,系统可以调节控制每个人工适应主体的属性,如效用、信息、预期、学习等,可以分析人工适应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CAS理论的应用开创了条件,在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automata,CA)、遗传算法、分类器系统(classifiersystems)、蚂蚁算法(antcolonyoptimization,ACO)、神经元网络等多种算法技术也在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应用,如人工股票市场模型、宏观经济的SWARM建模、A—SPEN模型、自组织临界态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形象地模拟现实世界中复杂的经济主体互动,因而引起了演化经济学家极大的兴趣,他们甚至为此召开过专题会议,以探讨哪一种复杂性模型更适合分析经济演化问题:其中,科曼(AlanKirman)曾主张使用完全互动和局部互动的阶段转换模型(phasetransitionmodels),梅特卡菲(StanMetcalfe)倡导使用基因算法(geneticalgorithms),戴勒(Jean—MichelDalle)则提出用Gibbs随机场作为重要的手段等。
对于复杂系统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也有一部分演化经济学家持谨慎甚至抵制的态度。
霍奇逊、罗斯比和劳森等人的理论代表了另一种演化系统观,与复杂性理论建模相比,他们的系统观更强调本体论和认识论。
霍奇逊认为,演化经济学家在使用自组织模型和复杂性科学的相关工具来探索经济演化方面并不成功,在复杂性方向上进行探索的主要价值在于能激发方法论层次上的思考,他指出:“对于社会科学中根深蒂固的笛卡尔主义而言,系统论的意义不在于提供一种完整的可替代理论,而是一种思考模式,它最关键的意义在于替代主流原子式思考,寻求坚实的精确的微观基础。
”在巴斯卡、科斯特勒和怀特海等人的理论基础上,霍奇逊将本体论上的“层级观”(layeredontology)扩展到社会制度以及个体心理领域。
按照分层本体论,现实由多水平的谱系所组成。
层级本体论是一种本体多元论的反应,它意味着多元或多层级的实体的存在,而且没有一个层级可以还原为另一个层级,在每一水平上都存在涌现特性,对一层级的解释不能完全归约到较低水平的现象上。
然而一个层面上的现象以其下层的现象为基础,并受其上层的现象影响,但是每一层上作为整体运转的系统(就像是一个同质的实体)具有不能还原为其组成部分属性的新特征,更不可能将所有层级还原到原子式个人这种单一层级。
在这种层级结构中,由于每一层级具有双重特征,这就产生了并存的向上和向下的因果关系,并且在不同层级之间存在着反馈关系。
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涌现。
涌现意味着还原论、极端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集体主义的不可行,意味着“当一个实体或者一种事象产生于某一‘较低的’水平,并且受着该水平的特性的制约和决定,却又不能从后者中预知。
我们能够对层次加以划分从而使用‘微观’和‘宏观’等术语以界定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基于这样的理由,即突现的特性即便是由前者产生的,却是关于后者而非前者的。
”按照分层本体论和涌现思想,分析复杂的经济社会体系的演化过程,组织、制度、社会结构乃至宏观经济现象可以被看作个体行为的突现特征,但是,却不可以还原为个体行为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