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2024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3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2024/3/26
18
05
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培养
2024/3/26
19
数据处理基本方法介绍
气化法
气化原理及影响因素,气化条 件选择及应用实例
电解法
电解原理及影响因素,电解条 件选择及应用实例
10
03
仪器分析技术
2024/3/26
11
电化学分析法技术及应用
电位分析法
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确定待测物质的 含量,如pH计测量酸碱度。
电导分析法
利用溶液的电导性质与待测物质的浓 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如电导率仪 测量离子浓度。
02
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 、医疗卫生、材料科学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对于推动科学技术 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课程目标及要求
2024/3/26
01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 分析化学研究和应用的能力。
0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3/26
库仑分析法
通过测量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 进行分析,如库仑计测量电量。
极谱法和伏安法
通过电解过程中得到的电流-电压曲 线进行分析,如极谱仪和伏安仪测量 痕量物质。
12
光谱法技术及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 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 射的特征光谱进行分析,如原子 发射光谱仪测量金属元素。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英文):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码:08S1116B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化学课程学时:36课程学分:1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分析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配合。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分析化学实验课既注意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又注意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
主要设置3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典型的定量分析实验--综合设计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加深巩固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理解。
熟练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学会正确选择滴定类型及滴定操作。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2.确立“量”、“误差”、“偏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8反思研究】3.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以及绿色化学的理念。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工作习惯,并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
【毕业要求7综合育人】【毕业要求9交流合作】(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实验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实验类型】基本操作练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学习移液管的使用。
3、学习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用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细致的拟定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技术和仪器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础1.1 分析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精密天平的使用和误差分析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2.1 样品制备和前处理2.2 化学平衡与反应动力学2.3 分离与富集技术3. 分析方法与仪器3.1 光谱分析技术3.1.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1.2 红外光谱分析3.1.3 质谱分析技术3.2 色谱分析技术3.2.1 气相色谱法3.2.2 液相色谱法3.2.3 离子色谱法3.3 电化学分析技术3.3.1 电解池和电解过程 3.3.2 电极和电流分析法3.3.3 电位滴定法4.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4.1 实验设计和指导原则4.2 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4.3 分析报告撰写要点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与学习1.1 讲授分析化学基础理论1.2 示例分析过程和实例分析1.3 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目2. 实验教学2.1 实验操作的演示与指导2.2 学生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2.3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评定3. 课堂讨论与互动3.1 学生发表课上或课后作业的讲解与探讨 3.2 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3.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六、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参与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50%。
2.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3. 成绩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学术报告撰写能力等。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0010,适用专业:化工工艺、石油炼制、有色冶炼、工业分析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化工分析是化工专业学生的主要方向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化工专业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学化工、生物、地质、环境等学科工作的基础。
通过化工分析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深人学习化工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并初步具有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工分析教学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化工分析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技能:理论知识:1.掌握化工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误差的来源以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4.熟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实践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分析天平、滴定仪器、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常用分析仪器和分析设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职业素养:学生领悟6S的管理,营造规范、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追求实是求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坚持安全、节约、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学生通过对《化工分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对工业产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试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仪器分析测试技术所必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水平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能达到化学分析初级工的学业水平,应具备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和职业技术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从试样处理到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结果验证的整个过程,准确表述分析结果,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分析故障的可能原因,并排除仪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简单故障。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定位《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卫生职业教育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药物分析的一门重要技术,是培养学生有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课程,在前、后续课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修完该课程,学生再修完相关专业课程即可参加“高级分析工”的执业资格考试,对学生的入岗工作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职业分析和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构建由实践情境构成,工作过程为中心,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各环节的评价和调控;以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牢固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出学生利用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试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分析测试技术所必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当今世界各类化学分析方法及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其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等知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样品性质、分析对象选择最为合适的化学分析方法或仪器分析方法。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物质含量测定的方法。
(2)熟悉各类误差的来源、性质、规律性及减小方法。
(3)掌握各种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条件及其具体应用。
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属性1、课程的性质《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实验课。
它与无机、有机、物化实验并驾齐驱,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化学教育及相关专业人才的所需,本课程力图使学生在接受严格的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在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探索和开拓意识、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踏实有序而又讲求效率的工作作风等诸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为了注重教学效果,应力争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设计实验”或开放实验,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定位《分析化学实验》在第三学期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同时开设且单独设课,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在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应用化学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导课程为《无机化学实验》,一般与《有机化学实验》同时开设,后续课程有《物理化学实验》及《仪器分析实验》等。
只有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才能转变学生定性思维并向定量过渡,逐渐形成以量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才能在后续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课程任务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较系统地学习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树立“量”的概念,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实验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可靠;通过自拟方案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基础分析化学技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投身并从事化学事业的兴趣。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时安排:136教时课程性质和任务: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研究物质化学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重要课程,担负着鉴定物质组成成分、测定其相对含量的两个任务。
一.设计思路及目标:以掌握分析基本类型及操作为目标,以分析操作过程的学习为主线。
1.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准确树立“量”的概念。
3.学会对各种物质的测定方法。
4.正确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序号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理论参考课时实验参考课时1 绪论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分析化学的分类3.分析化学的进展概况4.分析化学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简介1.了解分析化学的对象、任务及它所包括的重要分支,明确其重要性。
2.了解分析化学的分类、联系和区别3.对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有概括性的了解理论:2教时2 定量分析概述1.误差及其表示方法2.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3.减少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分析数据的处理1.了解误差的概念、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2.运用误差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3.明确有效数字的定义及运算规则理论:6教时实验:4教时1.天平的使用2教时2.移液管、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4.掌握天平的使用滴定管校正。
2学时3 滴定分析概述1.滴定分析的过程2.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4.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5.滴定分析计算1.了解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分类2.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的各种方法及有关计算3.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方法理论:8教时实验:6学时标淮溶液的配制1.直接法22.间接法23.标定24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1.温度和湿度系数的概念2.酸碱质子理论3.酸碱平衡有关浓度的计算4.缓冲溶液1.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概念2.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PH值的计算方法3.通过实验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方法及其应用理论:8教时实验:6学时1.缓冲液配制。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B0302216, B0302319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8.5 142.5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化学检验必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2.课程的作用:化学分析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法的误差来源和消除方法,分析数据记录、处理与评价;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称量分析定量分析方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和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化学分析的学习,能针对不同的化学分析方法要求进行样品预处理,能根据具体方法正确地对样品进行分析检验和分析处理测定数据,准确表述和评价分析结果,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化学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备选择和拟定常用化学分析方法的能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组成简单的试样进行化学分析的岗位操作技能的目的。
使学生开始树立“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记录和处理数据、完成检验报告,正确评价分析结果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职业素质。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后,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工业分析技术、药物分析技术、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和理论基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化学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原因及消除方法;(2)掌握有效数字进行数据记录、处理和评价实验结果的方法;(3)掌握各种典型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4)正确理解相关分析检验标准并制定适合的实验方案;(5)掌握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的原则;(6)掌握解决化学分析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2.能力目标(1)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2)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3)能正确、规范、熟练使用化学分析中所使用的各种仪器的能力;(4)能根据分析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的能力;(5)能正确配制化学分析中所用的各种标准溶液和辅助试剂的能力;(6)能选择合理的方法消除化学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干扰的能力;(7)能独立完成对简单试样的化学分析并给出报告的能力;(8)能撰写报告和解释所得结果和信息的能力。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化学分析》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
该课程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课程有机整合,打破了化学类课程原有的各自为政的格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化学分析为后续《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作支撑,也是企业分析检验岗位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就业岗位定位在以下几方面:(1)化学产品的分析、检测与管理人员;(2)化学产品生产与管理人员;(3)生产技术人员等。
同时,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岗位有:《化学分析工》、《化学检验工》、《水环境监测工》、《食品检验工》、《药品检验工》等。
学生在校完成学业后除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之外,还可以拿到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各相关工作岗位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
该课程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应用性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见表1)课程目标通过对课程合理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立足于中学化学基础,按照“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使环境类专业的学生适应由高中到大学的化学学习模式的转变,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形成初步实践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的专业发展铺路搭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分析在环境学科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成为岗位适应性较强的专门人材。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工应用技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环境管理与监测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医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基础.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被称为生产科研的眼睛,后续课有《仪器分析》、《精细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环境监测》、《生物工业分析》等课程。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分析化验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分析检验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面向济宁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企业,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综合性,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产品分析所需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分析检验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在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上,打破以前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践作为理论的验证,实训项目与工作过程脱节的学科化体系,代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整合,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3)在学习顺序上,摈弃先学习知识再进行能力的训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岗位能力训练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4)在教学效果上,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真正实现学习的知识技能能直接与所在工作岗位零对接。
2、课程设计思路(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2)、课程的学习以典型案例(实际分析检验项目)为载体,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3)、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大三选修实验课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大三选修实验课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针对大三化学专业学生的选修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分析化学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实验方法。
本大纲将详细介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计划和执行实验并准确分析实验结果;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其能够扩展和应用所学的分析化学实验知识;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验课程中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三、教学内容1.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学习处理实验中常见的安全事故。
2. 基本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和技术,如重量法、容量法、光度法、电位滴定法等。
3. 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学习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如天平、分光光度计、电位滴定仪等。
4. 无机分析实验:进行一些基本的无机分析实验,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沉淀分离等。
5. 有机分析实验:进行一些基本的有机分析实验,如有机物的定性分析、无水乙醇的测定等。
6. 仪器分析实验:掌握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如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7.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设计实验方案并准确分析实验数据。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在理论课上引入相关的实验案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2. 实验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实验结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数据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代码: 31020202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英文名称:Analitical chemistry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 0学分:3适用对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定量分析基本知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分光光度法、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整个课程分为5 大模块。
《分析化学》课程作为理论课,是紧紧围绕《分析化学实验》实践课的模块开展,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学习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可作为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勤加思考,对将来在岗位上职业能力的提高及方法上的创新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关于2023年新版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关于2023年新版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在2023年,教育部门发布了新版的化学课程标准,这一标准对化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新标准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课程目标新版化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一目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 基础理论知识:强调对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包括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等。
基础理论知识:强调对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包括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等。
2. 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和数据处理等,同时强调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
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和数据处理等,同时强调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
3.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课程内容新版化学课程标准将化学知识进行了模块化的整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基础化学:包括化学物质的构成、化学反应、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基础化学知识。
基础化学:包括化学物质的构成、化学反应、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基础化学知识。
2. 无机化学:包括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反应等。
无机化学:包括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反应等。
3. 有机化学:包括碳的全键、碳的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合成等。
有机化学:包括碳的全键、碳的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合成等。
4. 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质量分析、体积分析等。
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质量分析、体积分析等。
5. 环境化学:包括环境污染的原因、影响和防治等。
环境化学:包括环境污染的原因、影响和防治等。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中专版)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理论﹢实践)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检验授课单位:化学教研室学时:72 学分:编写执笔人:陆昆审定负责人:徐萍编写日期:2016年2月审定日期:2016年2月一、课程定位《分析化学》是我院中专药学、检验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内容借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专门的仪器去测量物质的理化性质,从而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测定和结构分析,主要运用的技术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化学分析技术、光学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及各方法的联用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能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待测组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以及相关临床检验仪器的基本操作、维护保养和对检验结果作出初步判断,为有关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岗位奠定一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在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上,打破以前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践作为理论的验证,实训项目与工作过程脱节的学科化体系,代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整合,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3)在学习顺序上,摈弃先学习知识再进行能力的训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岗位能力训练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4)在教学效果上,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真正实现学习的知识技能能直接与所在工作岗位零对接。
2、课程设计思路(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2)课程的学习以典型案例(实际分析检验项目)为载体,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3)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代码120012课程类型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代码:120012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药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药学、检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医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以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
分析化学与药学专业其他基础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可提高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并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程基本理念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药学各专业有关的的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重点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在药学中的应用,为后续药物分析、药理学和药物制剂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培养新时期为军、民服务的药学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
2、创新教学思路,精选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内容取材上既体现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又要与医学、药学紧密结合。
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启发式教学方式始终贯穿在实验课堂中,又避免受到纯化学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学到尽量多而实用的东西。
实验内容的选材,每个实验的承上启下作用,应不只从本门课程出发,而是从整个药学专业学科系统全局出发。
在实验教材中适当补充本学科仪器分析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先进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取材上即强调科学性又注意新颖性,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且加强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
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红外分光光谱仪的使用以及全自动分析天平、Mettler 320-S pH计,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滴定仪等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学分析技术》
适用专业:工业分析技术
学时数:70学时
学分: 4分
20xx年02 月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化学分析技术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
掌握定量分析操作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有分析化学检验常规技能和现代仪器检测新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能进行工业生产分析、产品质量检验、环保分析、食品分析、商品检验等分析检验工作,又具有化工产品质量管理技能,适用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为职业能力课,后续课程有《仪器分析技术》、《化妆品和涂料分析》、《工业分析分析方法设计》。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分析化验工作项目设置的。
从化工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以基础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原则,构建了合理的教学体系。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体系由化学分析理论课程、基本实验、综合实训三部分组成。
其中理论课程54学时、基本实验16学时,综合实训两周。
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选取定量分析方法和相关实践技能训练。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三大模块:
1.定量化学分析概论
2. 滴定分析法
3.重量分析法
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课内实验
2.基本操作训练
3.综合实验技术实训(实训周另外安排)
课内实验是常用仪器使用练习,包括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基础训练包括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应用各种定量分析方法针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综合实验技术实训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内容包括:食用醋乙酸含量的测定、工业碳酸钠总碱度的测定、水总硬度的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KMnO4法)、水中氯离子含量
的测定、蛋白质微量凯氏定氮法,同时组织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创新工程项目、参与教师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就业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既保证知识的必需、够用,又注重和后续专业课程如仪器分析技术、精细化学品分析、工业分析技术、环境监测等的衔接,避免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
课程设计体现了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目标
化学分析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对工业分析与检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
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课程知识目标
1、了解分析实验室基本知识
2、理解四大平衡理论及四种滴定分析方法、原理。
3、理解重量分析法方法、原理。
4、掌握有关误差的基本理论,熟悉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
5、掌握常见物质的测定方法、方法选择和分析结果的计算。
课程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利用分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滴定分析仪器对工业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2、能够熟练进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3、能够正确采集、制样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4、能够规范记录测定过程中的数据,正确计算分析结果,并对分析结果的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
5、能够根据分析检测任务,通过查阅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资料设计分析方案,得到分析结果。
课程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自觉爱护仪器、规范操作。
3、具有化工环境保护意识和化工安全意识。
4、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与人交往、具备奉献精神。
5、自我学习能力: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6、自我展示能力:良好的表达、应变、沟通。
7、信息处理能力:查阅资料收集信息。
8、通过真实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培养诚信和规范意识.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取得化学分析工(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两部分。
包括分析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等经典化学分析的内容。
根据专业要求,本课程着重围绕定量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滴定分析与重量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方法,为专业课学习、生产实习及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理论课程(含课内实践)
五、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与编写
在教材建设方面,能够以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精选与自编相结合,公开出版与校内讲义相结合,配合课程的整合和综合课程的开发,精心组织,抓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材建设;做好多媒体课件制作工作,大力推广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自编实践课程教材,加强实验实训课教材建设;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所选教材和参考书均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选所用教材要求是近3年出版或修订再版,所有选用教材均为获国家级、省(部)级奖优秀奖、面向21世纪、“十五”规划、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系列等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目前使用教材如下:
(1)教材:《化学分析技术》主编:高军林柳滢春王安群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1174-6
主参《定量分析化学》,黄一石、乔子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2)实验教材:《化学分析实训》高军林 ISBN:978-7-122-11601-7
主参《定量分析化学实验》,胡伟光、张文英,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3)参考书:
《分析化学》,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2版)
《化学检验实训》,吴赛苏、丁邦琴,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4)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化学防真软件
(5)实验(训)室利用:分析化学实验室.
2、教学方法建议
(1)化学分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基础课,另有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以达到掌握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强化应用的目的。
(2)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课堂讨论、演示、设疑、练习、自学、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合理配合,扬长避短、相辅相成。
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讲课时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讲透;语言流畅,感染力强;适时启发,气氛活跃;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4)实训教学内容以教学培养目标要求为依据,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举行分析化学技能大比武。
组织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创新工程项目、参与教师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考核评价
以突出专业技能的掌握为度,大力进行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均有考核标准,课程考核方法与课程范型相适应。
以突出专业技能的掌握为度,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如笔试、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
(1)课程成绩形成方式:平时成绩占50%,理论考试成绩50%。
(2)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3)教学过程评价:平时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及考勤占20%及实验操作考核30%。
实验操作考核方案:
考核分三大块:一是实际操作;二是实验报告质量;三是实验结果。
每项以100分计分法记分,三方面综合,按平均权重决定总成绩。
实验课中实验操作技能检查与测评占30%;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检验占30%。
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40%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是公开编写教材一部,自编实训指导手册、建立了分析化学实验室与实训室,同时结合本地正在拟建中山市化妆品检验中心,同时建产有关仿真软件实验室等。
5、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网站。
(2)一个行政班分2人一组约30组同时平行实训的实训室。
(3)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等分析仪器装置。
(4)高温电炉、水浴、加热等装置。
六、编制说明
1. 本课程标准由工业分析教研室老师编制。
2. 执笔人:
3.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