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2.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为什么?二、学习《咏鹅》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背诵默写: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并默写《咏鹅》。

三、学习《静夜思》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背诵默写: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并默写《静夜思》。

四、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3.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咏鹅》和《静夜思》。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加强背诵和默写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两首古诗。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时,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咏鹅》中的“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时,通过趣味性的记忆方法,如编故事、画图记忆等,帮助学生记忆。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二年级上册古诗1咏柳【作者】: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文解释】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

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2夏日田园杂兴(其一)【作者】: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文解释】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

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3 偶成【作者】:朱熹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文解释】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一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学习,就晚了。

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都不要轻视,春天刚刚来临,还没有发觉到春草绿了,展眼间,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发黄了。

4 雪【作者】:南宋尤袤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诗文解释】睡梦中,不知道天下雪了,只是很惊奇窗户怎么会变的这么明。

纷纷飘落的雪花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和着月光,把三更天照的通明。

5 江雪【作者】: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文解释】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
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两首古诗,下面我将给出这两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太阳依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壮阔景象,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寓言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高的哲理。

《望庐山瀑布》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魅力。

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产生的紫色烟雾和远处的瀑布景象,意境幽远。

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生动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用语生动,想象丰富。

两首诗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人生启示。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二年级语文上册 必背古诗+名言

二年级语文上册  必背古诗+名言

编辑:科目:教师:时间:二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名言梅花作者: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作者: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作者: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作者: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作者: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作者: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名言0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0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0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04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05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06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0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08桂林山水甲天下09上有天堂下有苏杭10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11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12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13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使用说明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贴近实战,注重品质。

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

本文档为word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

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

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夜雪】【作者】白居易【朝代】唐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重:大的意思,指雪下的很大。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创作背景: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

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

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中秋节古诗二年级上册简单的

中秋节古诗二年级上册简单的

中秋节古诗二年级上册简单的
1、《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中秋》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4、《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引言】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在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中,我们选取了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旨在让同学们初步接触到古人的文学创作,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古诗一解析】
古诗一《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名篇。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光洒在床前,地上的霜如同珍珠般的美丽景象。

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

【古诗二解析】
古诗二《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

诗人借此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见长。

【古诗学习方法分享】
学习古诗不仅要有兴趣,还要有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
1.朗读:大声朗读古诗,感受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2.背诵:熟记古诗,达到背诵的程度,加强对古诗的记忆;
3.解析:学习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生平,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4.赏析: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主旨,提升审美能力;
5.运用:将所学古诗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结语】
学习古诗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启发想象,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1、喜欢背诵古诗2、激发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采取范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熟读成诵。

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与学法师:创设情境、示范朗读、参与讨论。

生:自读、讨论、想象、诵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读懂第一首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3、朗读背诵《赠刘景文》。

一、导入第一首古诗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又叫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奥,苏轼可欣赏他了。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板书试题:赠刘景文)二、师配乐泛读古诗,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自学古诗1、自由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指名朗读。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指名朗读。

刘菊残君橙橘4、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荷尽:荷花凋谢。

擎雨盖:指荷叶。

(课件展现画面)犹:还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挺立在寒风中。

(课件展现画面)四、再读感悟,启发想象1、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并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的菊花的花枝还傲霜斗寒冷。

一年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深秋时节。

2、师再次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基础知识点+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基础知识点+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两首》基础知识点+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危wēi(危险、危楼、危难)敢gǎn(勇敢、不敢、敢作敢当)惊jīng(惊动、惊奇、惊吓)阴yīn(阴天、阴雨、阴晴)似sì(相似、类似、似乎)野yě(田野、野菜、野外)苍cāng(苍白、苍天、苍老)茫máng(白茫茫、茫然、渺茫)二、我会认宿sù(住宿、宿舍、宿营)寺sì(山寺、寺庙、寺院)辰chén(星辰、时辰、辰光)恐kǒng(恐怕、惊恐、恐龙)庐lú(庐山、庐江、茅庐)笼lǒng(笼罩、笼络、笼统)盖gài(盖住、盖房、掩盖)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ù(星宿)似sì(相似)shì(似的)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四、近义词危——险惊——吓五、反义词阴——阳低——高六、理解词语危楼:高耸的楼房。

星辰:星的总称。

敕勒川:敕勒族祖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古一带。

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七、古诗译文1.《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2.《刺勒歌》: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八、问题归纳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

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⑴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⑴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⑴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⑴笑问:笑着询问。

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译文: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李白李百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词句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⑴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⑴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⑴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⑴不及:不如。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这么美的景假如能把它读好就更美了。(范读——个别读——配乐朗读)
3、学生背诵——配乐朗诵
六、课外拓展
1、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除了用诗歌来赞美秋天之外还用什么语言来赞美秋天的美景呢?
2、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出示文章,师生共读。[出示课外资料]
七、书写练习
1、书写生字“于、枫。”
2、完成“我会填”
作业
多积累一些歌颂秋季的古诗
课后反思
组员:佟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组员:
组员:
组员:
课题
4.古诗两首
教学进度
第二周
主备课人
复备课人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出示两幅插图]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出示诗句]。
学生课前准备
语文书,田字本
教学准备
课件
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和经典诵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古诗,读也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读美。
2.秋有秋的丰满,春有春的华丽,夏有夏的激情,冬有冬的神韵,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还喜欢哪个季节呢?知道这个季节有哪些诗句吗?[出示春、夏、冬诗](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五、书写巩固
1、出示要写的字“枝”、“记”,学生认读。[出示田字格]
2、观察字形,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三、读通诗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山行》,把古诗读通,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出示《山行》]
2、小老师教生字
3、比赛读
4、齐读诗句
四、师生研读
1、边读诗边想象,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是什么?在书本上找出个词来(爱)
2、他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石径,他最爱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爱这里的霜叶?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坐”。
3、老师示范
4、学生练写。
六、作业
1、收集有关秋天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挑战小老师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陶醉于宋朝苏轼所赞美的秋色里,领略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秋天,看看唐朝著名诗[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人杜牧是怎样描写秋天的。一起来学习《山行》。《山行》是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上行走时看到深秋的美景而即兴写下的一首赞美了秋天的诗。Biblioteka 板书设计《山行》《赠刘景文》
参考资料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一片枫叶是火红的,那一树的枫叶像什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一棵的枫叶让你感觉到美,那满山的枫叶让你感觉到什么?我们再来把诗的最后两句读一读。
3、学习第一句。
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个人家看起来怎么样的?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仿佛听到人们的欢歌笑语。把我们的感觉溶入进去读一读。
五、诵读激情
1、整首诗哪一处的景色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出示生字]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出示诗句]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这么美好的秋天,假如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诵读。
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自由练读。——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悟意、生情。)
四、升华情景
1.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神秘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出示《赠刘景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