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前景
形势迷离 出路清晰——东北亚形势的变化与前景
近来东北亚形势出现了既往罕见的紧张升级与对抗加剧。
但与此同时,停滞许久的对话与合作也呈现探路重启迹象。
形势发展走向扑朔迷离,但能使各方均避损获益的出路仍是和解合作。
美韩新政府先后上台,将给东北亚大国博弈和朝韩关系带来何种契机,取决于域内各国的互动方向。
焦点问题的升级与转机并现多年来,半岛无核化问题一直是东北亚形势的导向性焦点。
特别是2006年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后,地区形势一直围绕朝鲜核试和导弹试射问题,呈现出周期性的紧张与缓和的交替。
但近一年多来地区形势持续紧张,时间长度和危机严峻度均超过以往。
一方面,朝鲜在2016年年中进行两次核试验和二十多次导弹试射,不断搅扰地区稳定。
进入2017年,美国等国家监测显示朝鲜进行新一轮核试验的准备工作时断时续,虽然第六次核试未在舆论猜测的时间节点进形势迷离 出路清晰——东北亚形势的变化与前景东北亚形势正处在空前复杂节点,多种动向并现,走势又多不确定。
围绕朝核导计划的武力解决舆论和军事准备均超出历史强度。
虽然形势的变化方向扑朔迷离,但解决问题的出路清晰,本地区现有的矛盾和问题,都应该最终通过协商谈判解决。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对抗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虞少华/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6.005行,但在2月12日和5月14日,朝鲜又先后成功发射“北极星-2”中程弹道导弹和“火星-12”远程弹道导弹,按外界分析和朝鲜自称,前者表明朝鲜已具备“攻击驻冲绳和关岛美军基地的能力”,而后者标志朝鲜“已有能力攻击美国本土”。
与此同时,朝鲜不断强调将拥核确定为“永久战略路线”,致使其同有关国家在无核化问题上的分歧对抗性加大。
特别令外界不安的是,在承受史上最严厉联合国制裁同时,朝鲜“以超强硬对强硬”的举措言辞亦有增无减。
另一方面,美、日、韩等国以朝鲜核导威胁为由不断升级相关军事部署和应对准备,也使东北亚火药桶离燃点越来越近。
3月13日起,“关键决断”和“鹞鹰”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先后启动,规模和烈度均为史上之最。
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探析
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探析【摘要】东北亚作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区,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变化。
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中日韩三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关系对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趋势,探讨了当前东北亚地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形势下,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将会发生更多变化,各国需要在地缘政治竞争中找到平衡,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展望未来,东北亚地区有望实现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关键词】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关系、经济发展、趋势、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东北亚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地缘政治节点,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复杂化,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中美关系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各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和竞争也在影响着整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
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探索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选取东北亚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中日韩三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关系对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新变化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对未来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深入分析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揭示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力变化;2. 探讨中日韩三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分析其背后的动因和趋势;3. 研究中美关系对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分析两国在该地区的角色和利益冲突;4. 调查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评估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5. 探讨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趋势,分析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和影响因素。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
摘要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内部的各个成员国逐渐成长壮大、爱益匪浅。
而随之,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所推动。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在20年前已提上议程,并将在21世纪获得重大发展。
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 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并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东北地区无疑又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 东北地区应该抓住机遇, 认清面临的挑战,率先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 建立开放型的东北经济体系, 并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提升东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振兴东北经济。
【关键词】东北地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生产要素跨国流动AbstractNowadays, the region economy cooperation carries on wonderfully like the fire spreading; each member nation also has benefit vulgarly from the developing 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But along with it, the 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phase, especially European Union, the 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s success impels. The Northeast Asia 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also proposes the agenda. In fact, it has been discussed before twenty years, and now, it is a wish for the Northeast Asian people.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Asia, China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will pay an important role. The northeastern area in China is beyond doubt the frontline for China to take part i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Asia and play a major rol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vitalizing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the northeast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realize the challenges; take lead in joining the northeast Asian regional economy cooperation, then realize the transnational flow of production factors, make full use of international marital and markets, and build up the open system of northeastern economy. Therefore, we can rais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northeastern area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o vitalize its economy.【Key Words】Northeastern area; Northeastern Asia; Regional economy cooperation; Production factors; transnational flow目录1 东北地区经济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4)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给东北地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2.1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给东北地区经济带来的机遇 (5)2.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带来的挑战 (8)3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对策 (11)3.1加强东北地区的经济联合,提升竞争优势 (11)3.2 提高东北地区制造业竞争能力 (12)3.3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构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13)4小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变成各国努力发展的重点。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与出路
一
、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的基 本现状
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一般理论 , 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取决于两大条件: 是区域 内主要 经济体之间具有较高 一 程度 的开放性 ;二是在高度开放条件 下形成 区域 内经济运行与 发展 的足够 内聚力 。从东亚地 区经济发展 情况来 看, 由于多数东亚经济体 长期实行 出 口导 向型发展 战略 , 对外贸易 的迅速增长带动外贸依存度 的迅速提高 , 东亚
从 2 0 年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 投资情况来看 ,区 内投资 占中国吸引外商直接 投资总额 的 6 .%,中国香港投 资最 03 1 4
多 ,为 3 .8 3 %,排在第二 、第三位 的是东亚 区内的 日本和 韩国 ,美国排在 第四位。 0 东亚区 内相互 贸易和投资 占的比重有相 当的规模 , 应该说 为东亚区域 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但是为什 么没有在东亚区域内形成足够的 内聚力 , 建立类似欧洲联盟和或北 美 自由贸易区那样 的区域一体化组 织昵?那么 ,
经济体对 区域外美 国市 场的依赖程度很 高 ,区域 内难 以形成足够 的内聚力。通过东亚 区域 内部经济整合 实现经济 转型 , 扩大 区域 内消费 需求和投资合作 ,有效发挥 中国和 日本在 区域经济合作 中的核心 作用 ,建立 区域 内统一 的内需市 场,方能解决 当
前东亚 区域经济合作面 临的难题 。 [ 键 词 】 经济依存 贸易格局 投资合作 区域经济合 作 关 中图分类 号 :F I .6 I4 4 文献标 识码 :A 共助体 系
增加 了 2 个百分点 。以2 0 年为例 ,东亚 1 个经济体相互之间的贸易 占其对外贸易总量的 4 - 其 中新加坡 0 02 0 73 %,
最高 ,达到 5 .%,印度尼西亚为 5 . 6 0 57 %、马来 西亚为 5 .%、中国为 4 .%、韩 国为 4 .%、 日本为 4 . 43 61 46 1 %。东 3 盟成员新加坡 、 国、马来西亚 、印度 尼西亚、菲律宾对东亚 区域 内贸易依存关系高于东北亚 的中国、韩国和 日 泰 本。 这显示东亚各 经济体 的贸易普遍 依存情 况 , 而且也反 映了东 南亚地 区区域 经济合 作快于 东北 亚地 区的现实。 东亚区域 内的经济依 存关系也体现在对 外资本的依存度上 ,目前东亚 区内投资 占东亚经济体 引资总额的近 23 /。
后危机时代辽宁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后危机时代辽宁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摘要: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北亚各经济体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东北亚各国在努力寻求应对危机冲击的同时,积极筹划东北亚经济合作新格局。
在后危机时代,辽宁省对外经贸合作面临新的形势。
本文对辽宁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加快辽宁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辽宁省;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北亚区域的战略调整给地处东北亚关键地带和作为中国向东北亚开放窗口的辽宁省提供了发展契机。
后危机时代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未来东北亚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
探讨新时期辽宁省全面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路径,对加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以及东北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后危机时代辽宁省对外经贸合作面临的新形势(一)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当前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再平衡”过程。
“再平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增长模式的调整。
发达经济体将逐步改变高负债下的过度消费驱动增长模式,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则逐步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二是市场份额的调整,新兴市场不仅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增加并超越了发达经济体,而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亦大幅提升,日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此外,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陷入衰退,部分发达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过于强调自身经济利益而不是互惠互利,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全球贸易将会因此受到巨大冲击,世界经济复苏亦会面临不利影响。
受此影响,辽宁省出口外需增长动力不足。
(二)融资难度增大加剧外需萎缩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比较脆弱,进而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
各家银行纷纷收缩业务范围降低风险,造成信贷银根紧张、融资输血功能受阻,贸易融资深受影响,加大了外需萎缩进程。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
其中,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内部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就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是中国经济的先行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能源工业和钢铁工业等,一度占据了全国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份额。
然而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尤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经济结构单一、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缺乏动力等问题日益突出。
由此,东北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经济发展滞缓。
然而,随着国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府的产业调整政策出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逐渐走向积极稳定的方向。
在中国产业调整政策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步回升。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新兴产业为主,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技术等。
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在通过创新升级和改造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二、展望1.发挥地利人和优势,重点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地处中国边疆,地跨华北和东北,是中国距离世界经济中心相对较近的区域之一。
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工业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重大机遇,有效提升各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实现从速度变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跃升。
2.加强创新引领,提高科技含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实现由大而精、由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高新技术的研发,再到传统实体产业的升级改造,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撑。
因此,东北地区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的竞争优势。
中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_慕丽杰
中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①◎慕丽杰 张微微作者简介:慕丽杰,辽宁大学副教授;张微微,辽宁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①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JY049)和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WJQ2012003)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趋势,二者相互交织、并行演进。
其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又更为引人瞩目。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东北亚国家随着生产、贸易以及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朗,各国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趋紧密。
一、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1.东北亚国家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渐趋明显从1981至2010年中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四国的GDP 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韩、俄四国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经济周期特征,特别是在90年代后期,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见图1)。
这至少表明,这四国的经济所面临的外部冲击因素是相同的,东北亚各国的贸易增长和经济关系往往与这种外部冲击因素的作用紧密相关。
2.东北亚区域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贸易和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贸易方面,东北亚区域内贸易交易额的增长十分显著。
2007年的数据显示,区域内的韩国、日本和中国在亚洲区域内的出口额占其本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31.4%、24.4%和15.5%;而开放程度不高的蒙古和朝鲜两国,由于国际贸易受到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区域内的出口额占其国内出口总额的比例更高,分别是80.2%和84.8%(见图2-1)。
进口方面,区域内交易额占比也很高,日本、韩国和中国同年的区域内进口额分别占到其国内进口总额的26.6%、35.4%和27.1%(见图2-2)。
数据显示,2007年相对于1998年的数据,除中国以外,几乎所有的东北亚国家在区域内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幅度都高于其在亚洲区域外的贸易增长速度。
东亚区域内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非常可观,尤其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长最为显著。
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展望
于处于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 ,无论在经济上还是 在政治上部处 于比较敏感 的地位 。在一个 只有6 个国家 的区域 ,就充 盈着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制度和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和生产 力发展 水 平 ,无形中构建起了彼此制肘又彼此依存 、且彼此也都较难以逾越和 打破的政治经济均衡格 局。
关 键词 东北亚 经济一体化 现状 展 望
东北 亚主 要是指 东亚 的北 部地 区 ,涉 及中国 、日本 、韩国 、 朝 鲜 、蒙古 、 罗斯等六个 国! 俄 彖。其中 ,对中 、俄两国来说 ,处于东北 亚这一地理范 围的主要是 中国的东北地 区和俄国斯的远东地区 。东北 亚地 区总 面积 为3 11 4l万平方 公里 , 占世 界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 的2 %,人 口约68 ( 6 . 亿 ,占世 界人口的3 %,国 内生产总值( P 约5 1 GD ) 兆亿 美元 ,占世界国 内生 产总 值 的3 %。 目前 ,东北 亚是全球 经济 中举足 轻重 、发展 最 0 快、 最具发展潜 力的区域之 一。由于历史的 、政治的和经济的诸多原 因 ,至今仍是 区域经济 一体化之 “ 白地带 ”。 东北 亚各国 为了 自 空 身的发展 ,均 有意愿 加强区域合作 ,顺应 区域形势 ,以提高区域经济 的协调发展 ,提高区域的经济竞争能力 。
( 1)区域 内部 各地区之 间互 补性强 。东北 亚各国 ( 区 )在资 地 源 ( 包括 自 资源 、人力资源 、资金 、技术等 ) 然 禀赋方面存在显著的 差异性 。这种情况使 各国具 有很好 的合作动力和前景。此外 ,经济发 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具有 明显的层 次性 ,形成了一种被学者称之为 “ 雁 行模式 ”的国际分工关系。 日本 、韩国的产业结构以资本和技术密集
东北亚区域产业与金融合作:现状与前景
色是什 么 。
构 建一 个本 土 化 的消 费者 不道 德行 为 的概 念模 型 。 而来 自香 港大 学的邱晨 介绍 了情 绪和 比较性 评价 之 情 绪 为什么 会影响 消费者 的评价 。
北 京大 学光华 管理 学 院的苏蒙教 授介绍 了其 开 品采 用 的影 响研 究 。研 究 发现产 品的不 同属性特 征 表现 出不 同的升 级 模 式 ; 一 些特 定 的属性 ( 对 比如
蓝牙技术 )来说其在 wI P上的变化会对消费者采 取决策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 , wI 而 P改变 的整体净
影响会决定消费者的采用决策。 武汉 大学 的曾伏娥 教授 介绍 了她所开 展 的有关 圣 消费者不道德行为的形成研究 , f I 探索了消费者不道
悠 德行为的概念和关键机制。采用了 定性研究的方法 复到 事件前 状态 。
维普资讯
学 术 前
论坛 过程 中 ,与会 的各 国学者 就该 领 域 的热 点 问题 进 行 了深 入 的沟通 与交 流 。 学术 观 点 的碰撞 , 时撞 不
击 出思想的火花 ; 学术观点之间的互相体认 , 博得 了
与会学 者 的好评 。本 次论 坛确 立 了研讨 中韩 和东 北 亚 地 区经济 问题 的定 期 学术 交 流机制 ,并 就 中韩 和
一
办。论坛邀请到了来 自 国全南 国立大学的 5 韩 名教
授 , 自日本东京大学、 本 中央大学、 本立命馆 来 日 日 大 学 、 日本 关西 学 院大 学 与 日本 和歌 山大 学 的 1 2 名教授 , 以及来 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南开大学、 岛 青
大学 和吉林大 学 的 1 教授 。与会 的各 国专家 、 8名 学 者共 提交 了 3 篇 学 术论 文 ,其 中国 内学者 1 、 1 7篇 日本 学者 1 、 国学者 4篇 , 已编撰 成 册并 将 0篇 韩 现
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前景
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前景近年来,亚洲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亚洲各国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加强经济联系,旨在实现更紧密的经济关系与更深入的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对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前景进行探讨。
一、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1. 亚洲自贸区的建设亚洲各国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目标,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的进程。
2002年,东盟+3(中国、日本、韩国)在中国杭州提出东亚自贸区(FTAAP)的构想,旨在实现东亚地区贸易区的建设。
此后,东盟还与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为区域贸易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2.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亚洲各国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推动经济一体化。
其中,东盟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通过早期收获计划以及东盟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倡议,进一步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此外,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SCO)等机制也为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平台。
3. 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推进亚洲各国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促进跨国贸易和人员往来。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引擎,各国共同参与,推动了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合作,为亚洲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前景1. 市场潜力巨大亚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亚洲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将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一代科技的普及也为亚洲市场的开放和创新提供了更多机遇。
2. 经济互补性明显亚洲各国在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上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东盟国家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有着较强竞争优势,中国则在工程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享有较高声誉。
这种互补性将促进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与产业协同发展。
3. 区域合作的推动亚洲国家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
尽管亚洲各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尽相同,但通过加强政策协调与交流,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竞争力。
俄远东地区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 键 词 卫 俄 罗斯
远 东 东北 亚
经 济合 作
中图分类号卫F 1、 51 2
文献标识号卫A
文章编号卫10 - 0 2 20 )3 02 — 4 0 0 6 5 (0 2 0 — 0 3 0
但 该 区对 外 经 济联 系的 特 点是 对 外 经济 合 作 项 目中 以开发 自然 资源 为 主 , 出 口商 品结 构 中以初 级产 品为 主 。 俄远 东地 区发展 走 势 必然 要受 到 全俄 经济 走 势 的影 响 。 19 年 俄 金 融危 机 后 ,卢布 汇 率 大 幅度 贬值 ,迫 使 俄进 口 8 9 大 量 减少 ,同 时 出 口增 加 。进 入 19 年 以来 ,国 际市场 石 99 油 等 能源 价 格 大 幅上 涨 ,使 俄 因能 源价 格上 涨 而额 外增 加 了大量 外 汇 收入 。在这 有 利 因素 的 作 用下 ,从 19 年下 半 99 年 起 ,俄 经 济 出现 了转折 性 的 增 长 。在 全俄 罗斯 济 复苏 的 大 形 势下 , 俄 远东 地 区 经济 也 出 现经 济 改革 以来 的 首次 增 长 , 而且 这种 增 长 势 头一 直保 持 到 今 天 。
维普资讯
・ 合 经济 作・223互 任 晴 ■ — ■ 0. 0 ■ ■
俄远东地区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的 现 状 及 制 约 凰 素
● 胡仁 霞
( 吉林 大 学 东北 亚研 究 院 )
内容 摘 要卫 俄远 东地 区 自然 资源 丰 富 ,是 俄 经 济 发展 及加 入 亚 太地 区经 济 一体 化 的重 要一 环 。 目前 俄远 东地 区与 东北 亚 区域 在 自然资 源 、过 境 运输 、人 才劳 务合 作 和科 技 方 面积 极 开展 合 作 。但 由于投 资环 境 差 、基 础 设施 不 完 善 、经 济结 构畸 形 以及社 会 心理 因 素 的制 约 ,合 作 不尽 人 意 。从 长远 来看 ,随着 俄 经 济环境 的 改善 ,远 东在 东北 亚 区 域 合作 的地 位和 作 用将会 加 强 , 其 在 区域合 作 中 以 自然 资源 开 发 为主和 进 出 口结 但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前景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前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从两个方面向前推进㊂一是乌拉圭回合协议的签署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使得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加强;二是经济的区域化和集团化进程正在加快,欧洲统一大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形成,经过西雅图和茂物两次首脑会议,APEC也制定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计划㊂我们应当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这些重要变化的背景下,来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㊂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一)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 冷战 时代的结束,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得到明显改善㊂其中一些国家相互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开始以谈判的方式解决边界领土争端代替了原来的军事对抗,各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寻求建立能够适合其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体制,发展经济已经成为所有国家的主要着眼点㊂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推进本国经济发展,东北亚地区各国努力发展双边贸易,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成果㊂例如,1994年中日贸易额达478.9亿美元,日本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日本第三大贸易伙伴;1994年中韩贸易额近100亿美元,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俄㊁中蒙之间的边境贸易也曾出现了连续几年的繁荣局面㊂1994年朝鲜㊁韩国双边贸易额达到2.5亿美元,是1988年103万美元的200倍㊂在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或者为了突破现有的贸易障碍,一些国家正在探索三角贸易等多边贸易形式㊂例如,中国㊁朝鲜和韩国之间的三角贸易,使得参与交易各方都获得了利益㊂(二)在东北亚地区出现了几个经济合作较为活跃的地区中国的北京㊁天津㊁河北沿海地区㊁辽东半岛㊁山东半岛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由于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已成为吸收日本和韩国投资较为集中的地区㊂日本的北九州㊁福冈㊁长崎及韩国的西海岸是两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日韩两国近年来也开始注重发展这些地区的经济㊂这样,在环渤海㊁黄海地区正在出现投资㊁贸易活动频繁,经济日渐活跃,地区之间相互促进的局面㊂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积极推动下,以图们江口为中心,包括日本西海岸㊁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㊁朝鲜北部在内的经济合作开发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而且已就联合开发图们江地区达成了一致协议㊂近年来,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㊁边境贸易和小范围内的经济合作都得到了较快发展㊂中俄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边境地区,在发展边境贸易的基础上,围绕农业㊁资源开发㊁加工业等方面的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双方正在探索在满洲里㊁黑河㊁绥芬河等地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巩固已有的合作关系㊂这些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活跃地区的形成将为整个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㊂(三)东北亚地区开始成为日本㊁韩国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日本㊁韩国是东北亚地区中生产㊁技术和资金实力较强的国家,也是对该地区资金和技术的主要输出国㊂在前几年的以资源开发和中小企业投资为主的基础上,日韩企业开始投资于包括汽车㊁电子㊁化工等资金㊁技术密集程度较度高的产业㊂据不完全统计,513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前景。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亚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比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研究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创建合作机制及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标签:东北亚欧洲联盟区域经济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东北亚地区面临着如何巩固和深化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挑战。
本文将结合研究对象自身的经济特点,通过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借鉴欧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科学依据,研究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途径。
一、发展背景及条件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虽然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但该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日趋频繁,区域内相互依存程度较高,要素资源等经济条件的互补性很强。
而且东北亚的经济富有活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
因此,东北亚进行区域合作和实行经济一体化的优越条件十分显著。
1.地理界定广义的东北亚(按国家划分)指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狭义的东北亚(按地区划分)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
在地区经济合作领域中,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范围不是以各主权国家的整体为单位,而是以各国实际的参与地区构成,包括俄罗斯东部地区,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日本的北部、西北部地区,韩国,朝鲜,蒙古,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其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亿,占亚洲总人口的20%。
2.历史进程近20多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酝酿于初步发展阶段,此时出现的是双边合作和非制度化形式的合作;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实质性合作开发阶段。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了东北亚多边经济贸易合作,并开发和建设了很多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例如珲春依据独特的区位优势,由原来封闭寂静的边境小城,迅速变成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
东北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东北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东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几十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对东北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第一部分:东北发展现状东北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早期,东北地区曾是我国的经济发动机,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重工业闻名世界。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东北地区的地位相对下降。
现在,东北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难度大、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等。
由于过度依赖重工业,东北地区的发展发展模式与时代不符,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
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劳动力资源减少,这也给东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然而,东北地区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
政府推动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在逐渐改变东北地区的经济模式。
例如,辽宁省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吉林省加大对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黑龙江省发展冰雪产业和农业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望为东北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部分:东北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东北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北地区位于我国通往俄罗斯、朝鲜等国家的桥头堡位置,将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俄罗斯远东和东北亚各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将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次,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仍然存在,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是东北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此外,东北地区的人才储备较为丰富,尤其是在工程技术、农业科技和冰雪运动等领域。
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环境,为东北地区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东北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及前景展望
[ 作者简介 ] 晓光, 辽宁沈阳人 , 谢 男, 辽宁大学 国际关 系学院国际政 治 系副教授 , 主要研 究方向为 国际政 治。 [ 基金项 目]辽 宁 省 教 育 厅 20 0 9年 度 高 等 学 校 科 研 项 目 ( 0 9 2 5) 辽 宁 大 学 2 0 20A 8 、 0 8年 度 预 申 报 基 金 项 目 (0 8 D Y 7 、 20 L G 0 ) 辽宁大学亚洲研 究 中心 2 0 0 9年度 亚洲问题研 究项 目(0 99 。 20 0 )
1 8
取得了切实效果, 因而成为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的主要 标上也已达成基本共识, 即东北亚地区能源与环境合作必须 话,
合作机制。东北亚地区无论在地理上还是生态上都是一个 念 , 更愿意在致力于东北亚环境保护, 乃至全球的环境治理 整体 , 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 各国在空气、 水流、 海洋、 森林等
环境资源方面具有充分共享性。东北亚各国在享受经济成 长带来的繁荣的同时, 严峻的环境污染成为困扰该地区的新 问题, 导致跨界环境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先发展、 后治理” 的发展模式给整个东北亚地区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公害
1东北亚地区环境状况的恶化、 . 跨界环境危机事件的经 常发生, 迫使东北亚各国感觉到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区域环境
中国改革开放 3 0多年, 国内经济有较大的发展, 经济实力有 了较大的提高, 并提出“ 可持续发展” 和构建和谐世界的理 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导致东北亚各国重新审视 .
பைடு நூலகம்
[ 摘要 ] 东北亚地 区环境状 况的恶化 、 跨界 环境 危机 事件 的经常发 生, 国际金 融危机 和能 源危机 , 促使 东北 亚各 国认识
到 区域 环 境 合 作 的 重要 性 。 东北 亚 区 域环 境 合 作 项 目 中 , 边 合 作 效 果 显 著 , 多 边 层 面 的 环 境 合 作 虽 然 形 式 众 多 , 由 于 双 而 但
东北三省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东北三省未来发展前景展望》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东北三省的历史发展脉络、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区域合作、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东北三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东北三省;未来发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区域合作一、引言东北三省,即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
在历史上,东北三省曾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东北三省在近年来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外流等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东北三省的未来发展前景,对于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北三省的历史与现状(一)历史发展东北三省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重要边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近代,东北三省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三省的重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经济现状目前,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相对较小,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较慢。
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包括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
同时,农业和服务业也在东北三省的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
(三)社会现状东北三省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但近年来面临着人口外流的问题。
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较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四)生态现状东北三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
三、东北三省未来发展的机遇(一)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东北三省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等。
这些政策为东北三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产业升级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
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是指包括中国东北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内的地区。
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和重塑。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探讨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所处的地缘格局。
一、政治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地缘格局主要由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三国的关系构成。
中国作为地区最大的国家,在地缘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日关系长期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矛盾点。
尽管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较为密切,但地缘政治问题限制了两国间的深度合作。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备受关注,半岛的稳定关系到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
然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以及朝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复杂因素,使得半岛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二、经济地缘格局经济合作是东北亚地区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作为区域内最大的经济体,其发展对整个东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也对东北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中日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以及其他一些历史和政治问题,限制了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朝鲜由于制度和外交限制,经济格局相对较为封闭。
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模式、贸易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相对较慢。
三、安全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牵动着各国的神经。
半岛核问题是地区安全的最大挑战之一。
朝鲜频繁进行核试验和导弹发射,给地区安全稳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同时,东北亚地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安全问题,如领土争端、历史问题以及军备竞赛等。
这些问题增加了地区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和对抗。
综上所述,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充满挑战与机遇。
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矛盾与合作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地区国家需要通过积极对话与合作,以构建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地区格局。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未来研究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未来研究亚洲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洲,近年来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
不同国家间互相依存的贸易关系以及共同面对的挑战,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挑战和机遇,并探讨未来前景。
一、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1.1 区域贸易亚洲区域贸易的规模巨大,2019年亚洲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署,开启了区域贸易的新时代。
亚洲的经济快速发展,诸多亚洲国家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各国间的贸易关系更趋密切。
据统计,自主贸易协定成员国的整体贸易总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1.2 投资合作亚洲国家间的投资合作也在逐步加强。
201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实施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成功签署,为服务贸易打造更便利的环境。
此外,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区域内各国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新的机遇。
1.3 汇率协调汇率协调是亚洲国家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
亚洲地区大量的贸易往来以及资本流动,使得各国间汇率的协调已成为必要。
亚洲各国间开展的一系列协调措施和互信机制,为区域内的汇率稳定提供了条件。
二、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挑战和机遇2.1 挑战2.1.1 所处的国家环境和政治环境不同区域内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制度差异较大,这也会导致一些合作难以实现。
如同中国与印度长期存在不和谐的关系,加剧了两国间经济合作的困难。
2.1.2 区域内发展水平不均衡,市场依赖度不足亚洲各国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的国家处于新兴市场,有的处于成熟市场。
加之亚洲缺乏一个完整的自由贸易体系,各国市场之间缺乏相互依赖与互补,这也影响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
2.2 机遇2.2.1 互联互通的推进亚洲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工程的不断推进,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例如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项目,将亚洲各国物流的便捷度、市场的依赖度进行了大幅提升。
2.2.2 新技术的运用亚洲地区拥有大量的互联网用户,各国也在不断推进新技术的运用,这使得区域内企业有更充分地机会进行数字化转型。
东北亚经济研究
东北亚经济研究东北亚,是指位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地缘经济区域。
近几十年来,东北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文将从东北亚三个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区域合作与前景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东北亚三个主要经济体——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作为地区最大的经济体,通过改革开放政策迅速崛起,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韩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并充分利用其制造业优势在世界市场上崭露头角。
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东北亚各国之间的区域合作日益加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东北亚国家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的“远东发展计划”相结合,为全区域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新的机遇。
此外,韩国也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推动区域内合作项目的实施。
这些合作举措为东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后,东北亚经济前景广阔。
东北亚地区汇聚了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并且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交通网络。
例如,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可以为整个区域提供能源支持。
此外,东北亚地区还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日本和韩国拥有超过15亿人口,消费能力巨大。
因此,东北亚地区具有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总之,东北亚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各国在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方面的不断努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前景将更加广阔,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东北亚劳动力产业结构及其区域合作
东北亚劳动力产业结构及其区域合作东北亚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在劳动力产业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东北亚劳动力产业的结构特点,以及该地区在劳动力产业方面的潜在合作机会。
一、东北亚劳动力产业结构特点1.1 人口规模巨大东北亚地区拥有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总人口超过15亿,其中中国人口占据绝大部分。
这样的庞大人口规模为劳动力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1.2 产业多样化东北亚地区的劳动力产业非常多样化,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中国的制造业引领着全球产业链,而日本和韩国则在高科技和创新领域具有竞争力。
这种产业多样化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1.3 技术水平较高东北亚国家在教育和技术方面投入巨大,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因此,该地区的劳动力在技术水平上相对较高,为各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东北亚劳动力产业区域合作机会2.1 产业链协同发展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在劳动力领域有着各自的优势。
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利用。
例如,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庞大的市场需求,而日本和韩国则在高科技制造和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合作可以使得东北亚地区的产业链更加完善和强大。
2.2 人才交流与培训东北亚国家可以通过人才交流和培训的方式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举办跨国培训项目、赴外国交流学习以及在东北亚地区设立联合大学等举措都可以促进劳动力的互动与合作,从而加强东北亚整体劳动力产业的竞争力。
2.3 共同研发与创新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实力和潜力。
通过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可以进一步提升劳动力产业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领先,而日本和韩国则在机器人和电子技术方面拥有优势。
共同研发和创新能够推动整个东北亚地区劳动力产业的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3.1 语言和文化差异东北亚地区的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这给区域合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前景方华[内容提要]近几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图们江经济开发区”、“环黄渤海经济区”的建设加速推进,区域内各国间双边经贸合作也大幅提升。
但是,由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再加上美国因素牵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仍然有限。
从长远看,随着东北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次区域经济合作日趋多元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开发区[作者介绍]方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组织、区域一体化研究。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开发区建设不断推进,各类双边经济合作日益加强,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持续发展。
但是,东北亚区域合作也遇到诸多限制因素,如地区安全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美国的牵制等。
从长远看,东北亚只有充分挖掘潜力、下大力气化解各种制约因素,才能使区域经济合作再上新台阶,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东北亚地区在地理上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很旺。
一是东北亚各国的双边合作进一步加强。
“伙伴关系”在区域内蔚然成风。
俄中、俄日、俄韩、俄朝、俄蒙近年来分别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有前途的伙伴关系以及友好互助伙伴关系;[1]中蒙、日蒙、韩蒙、中日、日韩也分别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综合伙伴关系、睦邻友好伙伴关系、战略互惠关系、成熟的伙伴关系;中韩、俄韩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日俄关系朝着“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朝韩关系在《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框架下发展。
随着双边政治关系的推进,东北亚区域内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如,1999-2007年,蒙古从中国的进口占其GDP比重从15%上升到32%,从俄罗斯的进口占其GDP比重从28%上升到35%。
[2]俄是蒙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7年,俄远东地区与中、日、韩三国的贸易额占俄远东地区贸易总额的70% -80%,而中国在其中占比例又最大。
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蒙古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中蒙进出口总额至2007年达到20.3亿美元,占蒙古对外贸易总额的51.9%。
[3]2008年8月,中国银联与蒙古可汗银行合作开通银联卡在蒙古的受理业务。
[4]又如,中国、韩国分别是朝鲜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两国对朝贸易额占朝鲜贸易总额的70%以上。
[5]中日贸易2007年突破2400亿美元;[6]中韩贸易达15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1%;[7]中俄贸易达481.85亿美元。
[8]二是各国深化经济开放,加快建设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
一方面,各国深化经济开放,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
俄罗斯继提出《1996-2005年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联邦专项纲要》后,于2002年再次批准了《俄远东和后贝加尔:国际经济合作计划》,就2010年前的国际合作进行筹划。
中国在2003年制定了东北振兴战略,2007年又出台《东北地区振兴计划》。
日本于2002年发表《东亚的发展和日本的前进方向》的通商白皮书,在2005年的通商白皮书中又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想法。
同一时期,韩国出台了《21世纪经济远景构想报告》,提出在东北亚发展“物流贸易中心”的构想。
蒙古制定了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远景规划。
朝鲜也提出优先推进粮食、电力、煤炭、金属和铁路五大产业正常化战略;[9]另一方面,各国加快了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建设。
中、俄、日、韩、蒙等国拓展各自的经济开发区。
日本制定合作计划,将环日本海的新泻、鸟取、鸟根等县作为交流基地,改善招商环境;韩国将釜山、光阳、仁川、江原道定为经济特区,加强特区的物流建设;朝鲜将罗津-先锋辟为自由港,在开城、金刚山设立工业园区和旅游区;蒙古将扎门乌德、阿拉坦布拉格确立为自由贸易区。
俄2005年在远东地区设立了2个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4个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和7个旅游休闲型经济特区,在各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10]三是次区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几大次区域合作区发展成熟。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东北亚地区逐步形成的几大次区域经济合作区都有了较快发展。
首先,“图们江经济开发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展,成果较为突出。
图们江开发区包括中国的珲春市、俄罗斯的哈桑镇、朝鲜的先锋郡三个行政区,极具开发潜力,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1年提供为期25年、总额300亿美元的开发资金。
在此推动下,1995年中、朝、俄签署了“3国协定”,中、俄、朝、韩、蒙签署了“5国协定”和一个备忘录。
2005年在UNDP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第八次政府间会议上,中、俄、朝、韩、蒙再次将“5国协定”和备忘录的时效延长十年,并签署《大图们江行动计划》,将合作区域扩大到包括中国东北三省、朝鲜罗津贸易区、蒙古东部省份、韩国东部沿海城市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
[11]近年来,中、俄、日、朝、韩联合开辟了4条海上运输线,开通了中俄、中朝光缆电话线路、旅游线路,设立了“中朝元汀里互市贸易区”、“中俄珲春互市贸易区”等。
其次,“环黄渤海经济区”加强了投资和贸易互动。
环黄渤海经济区包括日本九州北部地区、山口地区和韩国东南部地区构成的“日韩海峡经济区”,以及朝鲜半岛西海岸地区和中国的黄渤海地区。
近年来,中、日、韩经济发展的重点均不同程度地向该地区迁移,同时各国权力机构在中央和地方间进行了调整,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也在不断扩大。
2006年,来自环渤海地区32个城市的市长签署了《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天津倡议》,推动区域合作。
中、日、韩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劳务等合作也进一步发展,韩国在环黄渤海地区的投资占其在华投资的80%,辽东半岛成了日本对华投资的重心。
环黄渤海地区越来越向一个紧密型次经济合作区的方向发展。
[12]第三,“环日本海经济区”进一步发展。
环日本海经济区包括“日韩海峡经济区”以及朝鲜半岛东海岸、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和日本的日本海沿岸地区。
[13]中、俄、韩、日、蒙五国在2002年就制定了“东北亚运送走廊构想”,准备开设日本海航线,即新泻-束草-珲春的东北亚渡轮航线。
在经过几年的具体商议后,2007年2月中、日、韩、俄召开国际渡轮5城市高峰会,并签署了协议,在2008年10月进行试航。
[14]四是区域合作呈现多层次发展势头,区域内多边交流机制增多。
2003年中日韩在巴厘岛签署《中日韩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决定在贸易、投资、能源等9个经济领域和5个非经济领域进行合作。
2004年在青岛举行三国外长会议,并成立“中日韩三方委员会”,共同制定合作战略。
[15]这种以政府协议形式开展的合作,突破了以往次区域合作的地方性模式,对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意义重大。
东北亚区域合作方式灵活,包容性强,且呈多层次发展态势,区域内不同层面的多边机制不断增多,主要有研究机制、国际论坛、功能性组织等,其中研究机构有东北亚教授联合协会、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推进机构、大连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中心、日本立命馆大学东北亚地域研究中心等;国际会议及论坛有环日本海地方政府首脑会议、东北亚经济论坛、东北亚经贸合作高官论坛等;功能性组织有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下设经济通商、环境、文化交流、防灾、一般交流、边疆合作、科学技术等7个专门委员会,成员有70个。
[16]此外,还成立了东北亚物流协会、中日韩国际物流论坛、图们江秘书处、中国图们江开发领导小组、中日韩货币互换协定、东北亚网站、东北亚博览会等地区合作组织。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多处于功能性合作阶段,制度性合作还很有限,其发展仍受诸多因素限制。
首先,区域内社会和政治制度等软环境差异很大。
从社会文化方面看,东北亚地区的软环境差异较大,给各国间沟通和交往造成不便。
除韩朝外,东北亚各国语言各不相同,语言交流上的不便妨碍了区域合作的顺利发展。
另外,由于发展道路不同,中、蒙、朝均在不同程度地向市场经济转轨,俄罗斯是转型国家,日本是发达国家,韩国也挤入了OECD,这使该地区长期缺乏共有理念,各国难以形成区域意识。
从政治制度看,东北亚各国的政治制度差别较大,不利于东北亚共同价值观、内聚力的形成与信任建设,从而使区域合作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东北亚各国长期以来就存在各种政治分歧,包括历史恩怨、领土纠纷、价值观差异等,严重妨碍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顺利推进。
二战期间日本的侵略战争曾给亚洲各国留下了创伤,由于日本反省历史的态度时有反复,使各国很难对日本有较强的信任感,任何由日本主导或参与的区域合作都易引起他国的忧虑。
再者,朝鲜半岛问题复杂、涉及面广,长期以来一直是东北亚乃至世界的焦点和热点。
2008年以来朝核问题已转到朝鲜弃核与美朝接触轨道,但因长期不信任和猜疑,履约状况反复不定。
朝核问题的不明朗前景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此外,以钓鱼岛、竹(独)岛主权之争为代表的诸多东北亚国家领土、领海纷争也极易导致良好合作愿望落空。
[17]东北亚国家历来在维护主权问题上态度十分鲜明,合作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很容易上升到政治高度,与国家尊严联系起来。
以往东北亚的相关合作只能采取非正式的合作形式,今后的地区合作也难免出现类似障碍。
其次,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体制各不相同。
按世界银行2007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中国为3.25万亿美元,日本为4.35万亿美元,俄罗斯为1.29万亿美元,韩国为0.98万亿美元,朝鲜为22.2亿美元,蒙古为39.05亿美元,差距最大者达上千倍之多,[18]而欧盟中差距较大的德国与葡萄牙相差不过16.5倍,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美国与墨西哥的差距也仅为27.8倍。
[19]国际上通常认为,建立一个高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应具备四个条件,其中一条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相近(其他三个条件是:贸易体制相同或一致;地理位置邻近;对地区经济承担义务)。
东北亚各国实力和人均产值水平相差悬殊,这为协调各国关系,探寻一个既符合各国利益又有利于逐步缩小各国差距的有效合作途径增加了难度。
区域内国家在经济体制和市场化程度上也有明显差异。
日、韩属于市场经济国家,中、俄、蒙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朝鲜则基本属于计划经济国家。
整个区域内的市场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
这种市场经济秩序的缺乏,使得各国经济活动不能按照市场秩序和国际惯例运行,而且原有不同的经济秩序又使相互间的经济活动很难顺利对接。
另外,各国对外经济政策和依赖区外市场的程度也存在差别。
日、韩早就融入了国际市场,处在改革转轨时期的中、俄、蒙、朝分别实行了全方位的、部分的或极有限的开放战略,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