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
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
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朱崇明本讲解是根据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及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并结合现代种植业的实际情况,参照笔者过去的有关著作加以整理的。
本讲解从简便实用出发,除必要概念等外,不多描述关于意义、重要性和理论性的问题,直接讲解具体的实际操作办法。
下面具体介绍企业的《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
一、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1。
种植业范围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狭义的农业主要指种植业。
种植业包括大田作物栽培和蔬菜栽培,还有其他特殊的园艺栽培等。
大田作物栽培有: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他麦类、水稻(早稻和晚稻)、大豆、杂豆、玉米、其他谷物、薯类作物、棉花、花生、油菜籽、其他油料作物、糖料、烟叶、剑麻、其他纤维作物、香料作物、人参、啤酒花、牧草等。
蔬菜栽培分露天栽培和保护地(温床和温室)栽培两种:大白菜、菠菜、番茄、茄子、菜豆、茴香、金针菜、木耳、蘑菇等.此外还有特种园艺栽培.如:灵芝、花卉等。
特种园艺栽培的灵芝、花卉等也可以视同种植业栽培作物范围对待。
需要说明的是,作蔬菜用木耳和蘑菇等食用菌视同蔬菜类别。
实际上“生物”不仅包括动物和植物,还包括微生物。
而“生物资产”定义则不包括“微生物”。
灵活应用吧。
2. 种植业生物资产以上说的“小麦......大白菜......花卉”等,都是种植业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种植业生物资产,是指种植业活动所涉及的有生命的植物,是将收获为农产品或为出售而持有的种植业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企业农业活动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管理。
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繁殖的过程。
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是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长和收获农产品的过程,例如种植业作物的生长和收获.3。
新会计准则-生物资产实务解读(案例:中药材种植成本核算)
新会计准则-生物资产-中药材种植成本核算案例一、核算分类中药材种植核算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的范畴。
中药材属于生物资产,根据其具体的收获方式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
1、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
如人参,天麻一旦成熟收获,母体便不复存在,生物资产完全转为农产品(中药材产品),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2、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
如银杏,金银花,属树木及灌木类,其叶和核可入药,一次种植母体可多年存活,可以多年采收农产品,所以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
二、会计核算科目1、直接材料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实际耗用的自产或外购的种子、种苗、肥料、地膜、农药等,发生时直接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产成本。
2、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中药材种植的生产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费、社保等,包括机械作业人员的人工费用。
3、机械作业费是指中药材种植过程中进行耕、耙、播种、施肥、中耕、除草、喷药等机械作业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包括燃料和润滑油、修理用零部件,农机具折旧费、农机具修理费等。
4、其他直接费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机械作业费以外的其他直接费用,如灌溉费、抽水机灌溉作业费、运输费等。
发生时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5、制造费用。
是指应摊销、分配计入各种中药材产品的间接费用,核算不能直接归属到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各种间接成本费用,最终应按一定的分配原则分配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农产品成本。
实务中,常用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通常以直接费用或直接人工为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生产工时等为基础进行分配制造费用包括:种植业生产中所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晾晒费用、场院照明费用、晒场维修费、清选费用、烘干费等。
可以比照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和分配方式。
6、农业生产成本核算内容包括:(1)应摊销、分配计入各种中药材产品的其他直接费用。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农业企业生物资产是指农业企业拥有的以生长为主要特征、具有自然生长能力和未来经济利益的生物资产,包括种植作物、林木、果树、牛、羊、猪等。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产,其价值与数量的变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十分显著。
因此,如何对农业企业的生物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是农业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1. 生物资产的特点和核算方法(1)不可分割性。
生物资产比较特殊,它是以生长为主要特征、可以自然生长的资产,不能像其他资产那样分开核算。
(2)不同阶段价值变动巨大。
生物资产经历了不同的生长阶段,在不同生长阶段,其价值变动程度不同。
如农作物,在种植、生长、收割三个阶段,其价值变化巨大。
(3)难以确定财务报表价值。
由于其生长过程、数量巨大,并且受到自然条件、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很难准确地测定其价值,直接反映于财务报表上。
(4)折旧计提困难。
生物资产虽然在生长和利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不是固定资产,不像房屋、车辆等可以按照固定比例计提折旧,其折旧计提困难。
(5)科学地核算方法。
在生物资产的核算中,可采用生产成本法、市场价值法、实际估价法、收益分析法等方法。
(1)生产成本法生产成本是指完成一定量生产的产品所需的全部成本,具体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这部分成本是不可消失的。
生产成本法针对农作物、畜禽等不可分割的生物资产进行核算。
生产成本法核算时,应将采购优良的种子、肥料、农药、人工劳动和间接开支全部计入主生产成本中,然后在规定的结算期内按销售量分摊到生产成本中。
(2)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是指以最近交易价格为基础来确定资产价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反映当前资产的实际价值,并能考虑市场竞争情况。
此法适用于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市场交易量较大的农业产品,如猪、牛等。
(3)实际估价法实际估价法是指在生物资产作废时,按照实际取得的资产价值估计对应的资产价值。
种植业成本核算方法
种植业成本核算方法种植业成本核算方法是指通过对种植业的各项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对种植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和决策的一种方法。
种植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正确应用,对于农业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种植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方法和重要性。
一、种植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种植业成本核算是指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具体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种子、化肥、农药、劳动力等费用。
间接成本是指与具体产品间接相关的成本,如土地租金、水电费、机械折旧费等费用。
通过对这些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可以了解种植业生产的真实成本情况,为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种植业成本核算的方法1. 全面成本法:全面成本法是指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所有费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能够提供最全面、最真实的成本信息。
全面成本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经营较复杂的种植业经营者。
2. 可变成本法:可变成本法是指只对与产品产量有直接关系的可变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只计算直接成本,不计算间接成本,适用于规模较小、经营较简单的种植业经营者。
3.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以一定的标准作为基准,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设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可以评估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经济性。
三、种植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种植业成本核算对于农业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真实成本:通过成本核算,农业经营者可以了解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的真实成本,避免对成本的估计和推测。
只有了解真实成本,才能制定合理的生产和经营策略。
2. 分析经营状况:成本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经营者分析经营状况,了解每个环节的成本占比和利润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农作物或不同种植方式的成本,可以找出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和改进的空间。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这些活动所形成的生物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财产,也是企业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
因此,对于农业企业来说,科学、准确地核算生物资产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呢?下面就来探究一下。
一、农业生物资产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农业生物资产指的是农业企业种植、养殖、捕捞等生产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具有生长、增值、繁殖能力的生物资源。
常见的农业生物资产包括种植作物、果树、林木以及畜禽等。
2. 分类按照经济用途分类,农业生物资产可以分为两类:(1) 经济作物类指的是农业生产中以生产经济作物为主要活动,例如种植的小麦、水稻、玉米等。
(1) 永生性生物资产也称为固定生物资产,指的是生长周期较长,多年生长的生物资产。
例如果树、林木等。
1. 计量方法农业生产繁琐复杂,生物资产的经营活动具有时间跨度较长、数据量大、价值变动大的特点,不适宜采用传统的采购成本计算的计量方法,因此,国内外主要使用以下三种计量方法:(1) 成本法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确定生物资产的计量基础,按照生产成本确定资产价值,根据生物资产的特点,按照经济生命周期进行摊销。
这种方法适用于永生性生物资产。
(2) 市场价值法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确定生物资产的计量基础,即以市场价值为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难以确定生物资产的精确价值。
(3) 收益法2. 会计处理农业生物资产具有生长增值的特点,因此在会计处理中应对其价值变动作出合理的规定。
(1) 可以采用纳入资产减值测试,以市值低于账面价值的20%为界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 对于生长周期较长的永生性生物资产,可以按照推算净残值的方法确定每年的准确摊销额。
(3) 对于生长周期较短的流动性生物资产,应当在每一个生长周期结束时,记录其当前市值,并计算其收益及相关成本。
三、结语综上所述,农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是农业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是指对农业企业所拥有的生长期较长的生物资产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
生物资产是指农业企业所拥有的具有生长能力的生物性质的资产,包括农作物、果树、森林、鱼类等。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需要确定生物资产的成本。
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公共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生物资产相关的成本,比如种子、饲料、化肥等。
间接成本是指间接与生物资产相关的成本,比如农田使用费、农机使用费等。
公共直接成本是指与多种生物资产相关的成本,比如灌溉系统费用、农业科研费用等。
将这些成本加总,就可以得到生物资产的总成本。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需要确定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
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包括生物资产的增值和减值。
增值是指生物资产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增加,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成熟以及果树的结果等。
减值是指生物资产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减少,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减少以及果树的凋谢等。
农业企业需要根据生物资产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价值的变动情况,并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需要确定生物资产的摊销。
摊销是指将生物资产的成本在生长期内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过程。
农业企业需要根据生物资产的预计寿命以及生长期的情况,确定其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常用的摊销方法有产量法和线性摊销法。
产量法是指根据生物资产的预计产量来确定摊销金额,即根据产量来分摊成本。
线性摊销法是指将生物资产的成本平均分摊到生长期的每个会计期间。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确定生物资产的成本、价值变动以及摊销情况。
准确的会计核算能够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对生物资产的价值和情况的了解,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农业生物资产生产成本核算
农业生物资产生产成本核算摘要:本文从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生产成本核算的背景出发,分析研究当前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应用实践构建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生产成本核算体系。
最后给出体系的保障措施,希望能为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生产成本一、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生产成本核算的背景生物资产是我国农业企业的核心生产资料,对其进行准确、高效的核算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综合生产效益。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相对一般企业来说周期较长,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活动内容也更复杂。
而且目前农业生产市场体系不健全,还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方面质量不高,在我国农业发展前期进行核算管理时也未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使农业企业在生物资产的生产成本核算产生了大量的问题矛盾。
二、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首先,农业企业管理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成本管理水平不高,没有严格按照成本核算制度执行相关措施,加上制度本身又不完善,员工的工作行为缺乏监管,使企业的生物资产成本管理乏力,无法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1];其次,会计核算框架设计有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我国相关的会计政策法规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在实行新法期间,企业的生产资料信息又未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操作与承包企业之间的业务行为相互融合,使成本计量难度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制度是参照行业内标杆企业而制定和完善的,对于制度是否符合企业的客观管理需求缺乏考量,而且制度的覆盖范围较窄,只涉及到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
再加上农业企业生物资产成本核算对象复杂、核算科目类别较多,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要求较高,而企业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又缺乏重视,导致成本核算流程混乱,核算水平不高。
最后,农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信息化程度不足,虽然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成效却并不显著。
新会计准则-生物资产实务解读(案例:中药材种植成本核算)
新会计准则-生物资产实务解读(案例:中药材种植成本核算)新会计准则-生物资产-中药材种植成本核算案例一、核算分类中药材种植核算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的范畴。
中药材属于生物资产,根据其具体的收获方式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
1、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
如人参,天麻一旦成熟收获,母体便不复存在,生物资产完全转为农产品(中药材产品),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2、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
如银杏,金银花,属树木及灌木类,其叶和核可入药,一次种植母体可多年存活,可以多年采收农产品,所以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
二、会计核算科目1、直接材料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实际耗用的自产或外购的种子、种苗、肥料、地膜、农药等,发生时直接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产成本。
2、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中药材种植的生产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费、社保等,包括机械作业人员的人工费用。
3、机械作业费是指中药材种植过程中进行耕、耙、播种、施肥、中耕、除草、喷药等机械作业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包括燃料和润滑油、修理用零部件,农机具折旧费、农机具修理费等。
4、其他直接费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机械作业费以外的其他直接费用,如灌溉费、抽水机灌溉作业费、运输费等。
发生时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5、制造费用。
是指应摊销、分配计入各种中药材产品的间接费用,核算不能直接归属到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各种间接成本费用,最终应按一定的分配原则分配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农产品成本。
实务中,常用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通常以直接费用或直接人工为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生产工时等为基础进行分配制造费用包括:种植业生产中所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晾晒费用、场院照明费用、晒场维修费、清选费用、烘干费等。
可以比照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和分配方式。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农业企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其生产资产主要由生物资产和非生物资产两部分组成。
这篇文章将探讨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一、生物资产定义生物资产是指由动植物产生的、可供进一步生产或销售的物质实体。
包括成熟植物、养殖动物、种植土地等。
在农业企业中,生物资产是主要的生产资产,它们的量和质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
1.生物资产起始价值的核算农业企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需要施用肥料、药物、饲料等物资。
在生物资产投入前要计算资产的起始价值,这包括土地的投入价值,种子、肥料、农药的采购价值、动物的购买价值等。
起始价值的核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些生物资产是从外面购买的,其价值要按照企业购买时的实际支付价值进行核算,而不是采购时市场价格。
2.定价模型的选择生物资产的质量和数量会影响其市场价值,而不同的生物资产可能具有不同的市场价值模型。
农业企业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选择不同的定价模型。
定价模型可依据动植物生产周期、惯例市场价、成本投入等情况进行确定。
因为生物资产的质量和产量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成本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生物资产的周期性产出是独特的,企业开展定价计算和财务核算时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使这些资产的价值能够得到准确地反映。
由于农业企业生产周期长,投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收益,因此生物资产的期末价值核算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生物资产的期末价值通常根据其成熟的程度进行测量。
对于成熟的生物资产,如预计可以收获的农作物,可以按照预计产量、早期收购价格等因素对其价值进行预估。
对于尚未成熟的生物资产,如未成熟的果树、养殖动物,可以按照其现行市场价、农业保险的评估价格等因素计算其价值。
在核算期末价值时,如果该生物资产在自用或持有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售价和成本的差值计算期末价值。
尽管上述会计核算方式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实际价值,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财务报表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
农业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一)
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朱崇明本讲解是根据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及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并结合现代种植业的实际情况,参照笔者过去的有关著作加以整理的。
本讲解从简便实用出发,除必要概念等外,不多描述关于意义、重要性和理论性的问题,直接讲解具体的实际操作办法。
下面具体介绍企业的《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
一、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1. 种植业范围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狭义的农业主要指种植业。
种植业包括大田作物栽培和蔬菜栽培,还有其他特殊的园艺栽培等。
大田作物栽培有: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他麦类、水稻(早稻和晚稻)、大豆、杂豆、玉米、其他谷物、薯类作物、棉花、花生、油菜籽、其他油料作物、糖料、烟叶、剑麻、其他纤维作物、香料作物、人参、啤酒花、牧草等。
蔬菜栽培分露天栽培和保护地(温床和温室)栽培两种:大白菜、菠菜、番茄、茄子、菜豆、茴香、金针菜、木耳、蘑菇等。
此外还有特种园艺栽培。
如:灵芝、花卉等。
特种园艺栽培的灵芝、花卉等也可以视同种植业栽培作物范围对待。
需要说明的是,作蔬菜用木耳和蘑菇等食用菌视同蔬菜类别。
实际上“生物”不仅包括动物和植物,还包括微生物。
而“生物资产”定义则不包括“微生物”。
灵活应用吧。
2. 种植业生物资产以上说的“小麦......大白菜......花卉”等,都是种植业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是指种植业活动所涉及的有生命的植物,是将收获为农产品或为出售而持有的种植业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企业农业活动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管理。
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繁殖的过程。
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是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长和收获农产品的过程,例如种植业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是指对农业企业所拥有的生物资产进行会计上的处理和记录,以便于管理者了解和评估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
这其中包括对种植作物、园林植物、林木、养殖动物等生物资产进行计量、评估和确认,并记录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计量主要依据是成本和公允价值。
在初始阶段,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包括购买成本、生产成本和实施农药、肥料、饲料等直接与生物资产密切相关的成本。
对于成本难以确定的生物资产,应参考市场价值或者可取得的市场报价进行计量。
而在后续的阶段,生物资产的计量应根据其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更新,包括对生物资产的生长阶段、生长周期、生长参数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更新生物资产的计量基础。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确认应满足一定的条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必须是企业实际拥有和控制的。
对于种植作物、园林植物等需要经过一定时期才能够达到可用状态的生物资产,应满足生物资产的可预期产出和可计量性的要求。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确认还需要满足计量和可辨认性的要求,即能够明确和确定生物资产的计量基础和价值,并能够清晰地进行识别和分辨。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需要注重信息披露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企业应编制并披露相关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生物资产的计量基础、评估方法、更新依据以及相关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等信息,以便于相关利益相关方了解并评估企业的生物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是一项复杂且具有特殊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科学合理的计量方法和评估手段,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生物资产的理解和决策能力,为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企业的成本如何核算看这篇就够了!
农业企业的成本如何核算看这篇就够了!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多是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可能会有很多疑问:农业企业也需要核算成本吗?当然啦!每个不同的企业都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一起来看看农业企业的成本如何核算吧!一、生物优质资产与农产品农产品在收获之前附着于生物资产,从收获时开始离开生物资产这一母体。
生物资产节肢动物是有生命的动物或真菌。
狭义的农业生产对象是苔藓有生命的植物。
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点是将植物的生命体自然再生产过程与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整个过程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人类现如今的人类文明粮食、油料、蔬菜等基本特征生活资料。
二、生物资产的类别(一)消耗性生物资产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股权,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特点:通常是乔尔纳产出农产品,在收获农产品后该资产就不复存在。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劳动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特点:1.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要生长到一定第二阶段才开始哺乳动物具备生产能力。
2.根据其是否符合生产能力,可以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未成熟金融资产和成熟两类。
3.生产性生物资产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在产出农产品后该中药材资产仍然保留,并可以在接下去期间继续产出农产品。
三、农业生产的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期1.成本计算对象农业企业生产主要以每种作物为成本计算对象,对次要作物可以每类作物为成本计算对象。
对不同收获期的同这种作物必须这类分别核算。
2.成本计算期成本农业企业一般一年计算一次费用,以适应农业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收获期比较集中、在年度中各项费用的中所频发不均匀等生产特点。
四、农作物的成本项目1.直接材料指农业生产中直接耗用的自产或外购的种子、种苗、肥料、农药。
2.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职工薪酬费用。
3.其他直接费用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直接支出,包括机械作业费、灌溉费、田间运输费等。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企业的生物资产是一个独特的资产种类,其在会计核算中涉及到许多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1.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特点农业企业的生物资产主要包括农作物、果树、林木、牲畜等。
与其他资产相比,生物资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长周期长:农作物、果树、林木的生长周期通常较长,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护理才能达到成熟并产生价值;2)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生物资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如干旱、水灾、病虫害等的影响,生长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3)价值难以准确评估:由于生物资产的生长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价值难以准确评估,对会计核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问题由于生物资产的特殊性,其会计核算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难以确认:生物资产的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在生长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对其价值的确认存在一定困难;2)成本的确定:农业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种植和养殖的成本、保护成本等,如何对这些成本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确认是一个难点;3)折旧的核算:生物资产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自然的老化和衰退,如何对其进行折旧核算也是一个问题;4)风险的处理:生物资产容易受到多种风险的影响,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合理的处理和会计核算也是一个挑战。
针对生物资产的特点和会计核算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成本法:按照成本法对生物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即按照其获取成本进行资产确认和折旧核算。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难以反映生物资产的实际价值;2)市场价值法:按照市场价值法对生物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即按照其市场价值进行资产确认和折旧核算。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生物资产的实际价值,但市场价值难以准确获取;3)收益法:按照收益法对生物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即按照其预期收益进行资产确认和折旧核算。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企业的生物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也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生物资产是指农业企业所拥有的动植物等生物资源,包括种子、种苗、农作物、果树、家畜禽类等。
如何正确地核算和管理这些生物资产,对于实现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进行探究,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生物资产的特点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生物资产与一般资产在会计核算上有一些特殊的地方。
生物资产有生长周期长、价值波动大、损耗率高等特点,这使得它在会计核算中难度较大。
比如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长阶段,其价值不断变化,而且易受自然灾害、疫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价值波动较大。
生物资产的损耗率较高,比如果树在长期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虫害、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量减少甚至死亡。
这些特点给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针对生物资产的特点,会计核算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一般来说,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分为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两种。
1.成本法成本法是指采用历史成本作为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基础。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生长周期较长、价值波动较大的生物资产。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将生物资产的购置成本、生产成本以及相关的直接费用加总,形成其历史成本。
然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折旧和摊销规定,计提相应的折旧费用,最终反映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2.公允价值法公允价值法是指根据市场价格或其他可观察的市场数据,确定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并据此进行会计核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价值难以确定、波动较大的生物资产。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市场价格对生物资产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其账面价值,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变动。
三、生物资产的损耗及补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物资产可能会出现各种损耗,如自然灾害、疫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些损耗,农业企业需要及时进行损失的确认和补偿。
浅析农业类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2019.10上12理论探索浅析农业类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文/严丽红摘 要:就生物资产的核算分类以及计量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当前农业类企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类企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1 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方式1.1 消耗性生物资产一般情况下,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所持有的用于出售的或者在将来能够收获为农产品的,诸如处于生长过程中的蔬菜、大田作用以及待售的牲畜等。
消耗性生物资产一般通过消耗来将其服务能力或者未来的经济利益终止,因而具备一定的存活特征,应将其作物存活列报于资产负债表当中。
1.2 生产性生物资产一般情况下,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用于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用于提供出租的各种生物资产。
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长期并且反复使用,因而具备固定资产的特征。
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只有达到一定生长阶段以后才具备生产能力,因而可以结合其是否具备生产能力而将其分为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以及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1.3 公益性生物资产一般情况下,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以及水土保持林等主要用于保护环境或者起到防护作用的生物资产。
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但是并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具备一定的服务潜能,可以帮助企业通过相关资产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因而也将其确认为生物资产,同时必须对其进行单独核算。
2 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2.1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在对生物资产进行初始计量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
不同获取方式的生物资产其成本确定以及会计处理时所采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2.1.1 外购生物资产外购生物资产的成本可以分为实际所消耗的购买费用、所产生的各种税费、花费的运输费用、所需保险费用以及能够直接归属于购买资产的其他各项支出。
2.1.2 自行栽植或者自行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自行栽培的作物或者蔬菜,其成本一般包括其在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各种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应当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各种必要支出。
种植业资产建账结账会计处理讲解
种植业资产建账结账会计处理讲解种植业资产建账结账会计处理讲解种植业生物资产有关的基本概念应了解:1. 种植业范围;2. 种植业生物资产;3. 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的特性等方面的几个基本概念,如种植业生物资产,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有当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特点。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种植业生物资产的会计账务处理,如会计科目的设置等。
为更好了解这些基本概念,请参考有关资料和我的博文《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
种植业生物资产的会计账务处理只讲种植业生物资产本身业务的账务处理,即设置会计科目、建账、业务分录、记账、结账几个环节的业务,不讲报表和决算,也不讲固定资产、往来结算等其他业务的账务处理。
1. 设置会计科目种植业生物资产会计科目设置2个: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种植业即“小麦、大白菜、花卉”等的实际成本。
本科目可按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等进行明细核算,如进行“消耗性生物资产—小麦”、“消耗性生物资产—大白菜”、“消耗性生物资产—花卉”等明细核算。
也可以根据责任制管理的要求,按所属责任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
设置种植业成本核算科目。
为方便讲解,设置“种植业生产成本”一级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种植业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小麦、大白菜、花卉”等承担的各项生产成本。
本科目分别种植业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为了便于汇集种植业及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种植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可在“种植业生产成本”账户下设置“小麦、大白菜、花卉”等二级账户,并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户。
成本明细账采用多栏式,按照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发生或通过分配转来各项费用时,记入“种植业生产成本——小麦”等所属有关明细账户的借方。
种植业成本项目一般可设置以下5项:直接材料。
实际耗用的自产或外购的种子、种苗、肥料、地膜、农药等,发生时直接计入种植业的生产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2013-04-23 21:46:28 来源:企业无忧商务网浏览:2179次朱崇明本讲解是根据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及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并结合现代种植业的实际情况,参照笔者过去的有关著作加以整理的。
本讲解从简便实用出发,除必要概念等外,不多描述关于意义、重要性和理论性的问题,直接讲解具体的实际操作办法。
下面具体介绍企业的《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
一、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1. 种植业范围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狭义的农业主要指种植业。
种植业包括大田作物栽培和蔬菜栽培,还有其他特殊的园艺栽培等。
大田作物栽培有: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他麦类、水稻(早稻和晚稻)、大豆、杂豆、玉米、其他谷物、薯类作物、棉花、花生、油菜籽、其他油料作物、糖料、烟叶、剑麻、其他纤维作物、香料作物、人参、啤酒花、牧草等。
蔬菜栽培分露天栽培和保护地(温床和温室)栽培两种:大白菜、菠菜、番茄、茄子、菜豆、茴香、金针菜、木耳、蘑菇等。
此外还有特种园艺栽培。
如:灵芝、花卉等。
特种园艺栽培的灵芝、花卉等也可以视同种植业栽培作物范围对待。
需要说明的是,作蔬菜用木耳和蘑菇等食用菌视同蔬菜类别。
实际上“生物”不仅包括动物和植物,还包括微生物。
而“生物资产”定义则不包括“微生物”。
2. 种植业生物资产以上说的“小麦((((((大白菜((((((花卉”等,都是种植业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是指种植业活动所涉及的有生命的植物,是将收获为农产品或为出售而持有的种植业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企业农业活动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管理。
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繁殖的过程。
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是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长和收获农产品的过程,例如种植业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3. 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的特性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是指上述的“小麦((((((大白菜((((((花卉”等的核算。
种植业生物资产,有当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特点。
种植业生物资产,除有资产共有的特性外,因“有生命”而决定其自身独有的特性。
这种独有的特性表现为具有生物转化的能力而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通常表现为生长、蜕化、生产等。
种植业生物资产的形态、价值以及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随其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自然规律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会计核算应考虑种植业生物资产自身独有的特性开展核算。
4. 种植业生物资产价值的核算会计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而划分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即会计时间。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也特别明显地体现会计时间价值。
从持续经营前提考虑,会计时间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构成的,是连绵不断的。
被核算计量的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其价值总量可分二部分:按静态计量的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先期价值和按动态计量的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后续价值(后续成本转化)。
通常,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原值)在“生产性生物资产” 科目中核算,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先期价值在“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中核算,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后续价值(后续成本)在“农业生产成本”科目中核算。
先说按静态计量的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先期价值。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具有“出生”的特性,随着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出生,先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成本(会计时间价值)凝结在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上而形成了先期价值。
也就是种植业的栽培费用转化而来。
如南方冬小麦,年末的栽培费用全部结转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冬小麦”的先期价值。
东北的春小麦,上年的秋整地、秋施有机肥等费用,上年末全部结转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春小麦”的先期价值。
多年生的人参,分年全部结转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人参”的先期价值。
再说按动态计量的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后续价值(后续成本)。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具有“成长”的特性,随着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长,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处于运动之中,后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成本(会计时间价值)凝结在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上而形成了后续价值。
如南方冬小麦,第二年的栽培费用凝结在“消耗性生物资—冬小麦”上而形成了后续价值,加上上年末的栽培费用结转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冬小麦”的全部价值(全部成本)。
5.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动态计量的特点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按动态计量的后续价值的情况说明,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在动态计量上有不同的特点,一个是变动,一个是不变的。
形成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即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有相对固定性,正常情况下没有后续价值(后续成本),原价一般是不变的,除非资产评估、公允价值变动很大等因素而调整,或者淘汰转产,转变其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而改变价值。
6. 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科目的设置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种植业即上述的“小麦((((((大白菜((((((花卉”等的实际成本。
本科目可按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等进行明细核算,如进行“消耗性生物资产—小麦”、“消耗性生物资产—大白菜”、“消耗性生物资产—花卉”等明细核算。
也可以根据责任制管理的要求,按所属责任单位(人)等进行明细核算。
二、种植业成本核算1(种植业成本核算的组织种植业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三种组织方式,主要是料、工、费三项账内、账外及其结合的核算组织方式。
账内核算。
要求在总账内设置相关的成本计算账户,并在明细账内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户。
所有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都必须通过总账和明细账记录反映,期末根据有关账户的记录计算生产成本。
账内、账外相结合核算。
要求在分类账中核算物料费用,人工费用则是根据账外专设的用工登记簿所登记的用工数量和另外确定的工资率进行计算,然后分别成本计算对象,将其账内核算的物料费用与账外核算的人工费用加总,并结合其他分配费用计算生产成本。
账外核算。
就是不在账内设置成本计算账户,一切费用都是根据登记簿记录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进而计算生产成本。
此外,企业还应根据管理的要求和具体的情况,确定种植业生产成本核算是采用集中核算的形式还是采用分散核算的形式。
集中核算形式是把全部的成本核算工作都集中在企业会计部门进行,各基层生产单位只是为企业提供种植业生产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分散核算形式是指大部分成本核算工作分布在基层生产单位进行,企业会计部门只是定期进行生产成本的汇总计算。
本讲解采用账内核算的组织形式,计算种植业生产成本。
2(种植业成本核算的对象应根据种植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的重点和对象,按照“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的原则,组织种植业的成本核算。
“主要从细,次要从简”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对主要作物的成本核算实行重点而详细的核算,这些作物在种植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播种面积大、产量高,而且播种范围广。
而对于一些次要作物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实行非重点和简化的核算。
由于这些作物播种面积少、产量低、地位相对次要,没必要按农产品品种单独组织成本核算,可合并核算其生产成本,这样便大大简化了会计核算手续,从而大大减轻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大田作物栽培,根据企业种植业生产的特点,国家会计制度将种植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主要产品)确定为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糖料、烟叶、草、剑麻、纤维等。
蔬菜等种植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主要产品)由企业自行确定。
3(种植业成本计算期确定种植业成本计算期的原则,应因种植业成本计算的截止时间的农产品的特点而异,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相一致。
种植业生产企业具有季节性强、生长周期长、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特点。
在确定种植业各成本计算期时,应与其生产周期一致,在产品产出的月份计算成本。
粮豆的成本算至入库或在场上能够销售;棉花算至皮棉;纤维作物、香料作物、人参、啤酒花等算至初级产品;牧草成本算至干草;不入库的鲜活产品算至销售,入库的鲜活产品算至入库;年底尚未脱粒的作物,其产品成本应算至预提脱粒费用。
下年度实际发生的脱粒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由下年同一产品负担。
任何作物从播种、栽培、成熟发生生产成本到形成入库或可以对外出售的农产品,便成了确定农产品成本计算期的根据。
4(种植业成本计算(1)大田作物生产成本的计算。
需要计算其生产总成本、单位面积成本和主产品单位产量成本。
某种作物的生产总成本,就是该种大田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这一成本指标由农业生产成本明细账直接提供。
某种大田作物的单位面积成本,即公顷成本,就是种植1公顷大田农作物的平均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作物单位面积(公顷)成本=该种作物生产总成本?该种作物播种面积某种大田作物的主产品单位产量成本,也叫每千克成本。
大田作物在完成生产过程后,可以收获主、副两种产品。
为了计算主产品单位成本,需从全部生产费用中扣除副产品价值。
每千克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作物产品单位产量(千克)成本=(该种作物生产总成本-副产品价值)?该种作物主产品产量。
公式中的副产品价值,又称副产品成本,可采用估价法或比例分配法予以确定。
牧草成本计算:草场单位面积(公顷)成本=种草生产总成本?种草总面积干草单位产量(KG)成本=种草生产成本?干草总产量(,)蔬菜生产成本的计算露天栽培蔬菜的成本计算。
对大宗的各主要的露天栽培蔬菜,应按每种蔬菜设置明细账,单独核算每种蔬菜的生产成本,其费用汇集、成本计算指标和计算方法与大田作物相同。
对于小量的和次要的露天栽培蔬菜,可合并计算其生产成本。
保护地栽培蔬菜的生产成本计算。
就是利用温床和温室进行蔬菜栽培。
一般是先用温床育苗,然后移栽至温室。
保护地栽培蔬菜的生产总成本,包括直接计入蔬菜生产成本的费用,需要分配的温床和温室费用以及其他间接费用。
一是直接计入蔬菜生产成本的费用,是指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等;二是温床、温室的费用,是指温床、温室的发热材料费、燃料费、供水费、管理温床和温室的工人工资及福利费、温床和温室的折旧费、修理费等;三是其他间接费用,是指保护地栽培蔬菜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
温床和温室费用应按照各种蔬菜占用的温床格日数或温室平方米日数,分配计入各种蔬菜的生产成本。
温床格日数,是指某种蔬菜占用温床格数和在温床生长日数的乘积。
温室平方米日数,是指某种蔬菜占用温室的平方米数和在温室生长日数的乘积。
按格日数或平方米日数分配温床、温室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某种蔬菜应分配的温床(温室)费用=温床(温室)费用总额?,实际使用的格日(平方米日)总数×该种蔬菜占用的格日(平方米日)数,(3)特种园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