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附答案及解析)
真题精研·引领航向—《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真题精研·引领航向1.(2021·全国卷Ⅱ·T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命题人揭秘】本题以饮食习惯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认识,培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解析】选C。
材料叙述了发生在唐代中期的一种社会现象,设问是“据此可知,唐中期”应该回答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饮茶习惯的变化与国家统一与否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饮茶只是饮食习惯的一部分,两者不能等同,故B不正确;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地位上升,与之有关的饮食等习俗影响力上升,北方逐渐接受,故选C。
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D不正确。
2.(2021·全国卷Ⅲ·T26)表1土地规模(亩) 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 %20-130 103 %131-300 10 %300以上 2 %小计139 100%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命题人揭秘】本题通过对中国古代自耕农的剖析,考查学生对疑难概念的理解,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解析】选A。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拥有20—130亩土地的户数比例达到%,说明当时该地区自耕农经济的盛行,故A正确;材料中300亩以上的户数是2,且自耕农比例较大,所以土地集中现象并不突出,B不正确;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此时是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并且材料中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C不正确;通过户数及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不正确。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一二则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养育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慈爱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情景导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天仙配”都反映了人民理想中的一种什么生产生活状态?【学习过程】课前自主预习一.课前探究:通过课前预习,思考: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二.知识清单(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民众(“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
许多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2、农业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和。
中国古代的重大成就,都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生产力)1、演进过程:①中国农业经历了“”的原始阶段。
②在时期,中国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火耕水耨nòu)。
“以牛田”(即牛耕)和铁器的使用:(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③在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秦国“以牛田”,所以国富民强。
④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便于中耕的和便于收割的的出现,说明农具已经改进。
⑤时,耦犁(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已经被取代。
——这种先进的耕作方式便于的普及,也有利于的开垦。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达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是石斧和骨镰,耧车在西汉时才开始出现,曲柄锄属于铁制生产工具,原始社会没有使用铁器,所以①③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A项。
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析:选A。
从关于“家”的解释“豕居之圈曰家”,而“豕”是指猪,故材料体现出了家畜饲养业的有关信息,再结合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史实可知其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选B。
该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 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解析:选A。
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高转筒车出现于宋朝、耦犁技术出现于汉朝时期、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
5.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解析:选B。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一【跟踪训练】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带解析)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堂跟踪训练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 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
这一记载A.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B.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C.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D.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2. 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3. 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年间,尽管冀鲁像三省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垦,但三省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30%,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4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12亩降至仅3亩。
“冀鲁豫三省”的这一状况A.促使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B.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C.导致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D.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4. 宋代土地所有权转换加速农民的地位也有了些变化,不再世代依附于某地主,隶属关系相对松弛。
宋代社会关系的这变化A.是土地兼并的根源B.影响坊市制度的崩溃C.使拜金逐利风气盛行D.有利于工商业发展5. 表:概述了唐代相关制度。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C.政策简单划一,忽视地方差异D.为民制产,构建农业社会的理想蓝图6.班固在《汉书·食货志》说:“辟土殖谷为农。
”中原人又因此被称为“粒食之民”。
这种现象说明A.农业耕作以人力为主要的动力B.古代中国农业即种植业C.农民主要是开荒种植谷物的人D.粮食种植在农业中有特殊地位7. 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
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
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
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8.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
(优秀经典)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成功实践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实践。
答案:C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最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解析: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故A项错误;耜耕是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故B 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集体耕作不是一种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3.下列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特征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③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
①是纺织技术,不属于“农业生产”范畴;②是唐代灌溉用的筒车;③是东汉时二牛一人的耕作法,时间与题干要求不符;④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
故符合唐朝农业生产特征的只有②④,选B项。
答案:B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这得益于水利工程()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灵渠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由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关中,现今陕西一带,故B项错误;漕渠是汉武帝时开凿的沿秦岭北麓的人工运河,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故C项错误;灵渠是战国时期修建,位于广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5.《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按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B.广大自耕农希望获得土地C.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D.土地私有权实际上被承认解析:材料中“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的信息实质上是局部实行按亩收税的做法,这种做法是建立在对土地私有权承认的基础之上的。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训练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达标]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点2.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
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千耦其耘3.右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
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4.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此田亩最有可能是()A.天子赐予的井田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C.租种的诸侯土地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5.观察下图所反映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对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精彩描写B.表明封建统治者无情地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C.说明地主对农民无情的盘剥D.体现当时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发展[能力提升]6.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7.下图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这种经济形式()①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指出:“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2020版高考历史 12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实验中学期中)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遗址、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 350件铁农具中,犁铧、铧冠、鐾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鐾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 204件。
这些信息说明秦汉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A [据材料“秦汉墓葬遗址、村落遗址、冶铁遗址”“犁铧、铧冠、鐾土”“锸、锄、铲、镢”可知,在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大量使用,且功能细化,不同作用的铁制农具的出现反映的是农耕活动日益精细化,故A项正确.]2.(2019·安徽蚌埠模拟)《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测()A.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B.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D.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C [东汉地主田庄式经营,生产生活资料基本自给自足,可以闭门为市,不需要外界供给,这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特征,C项正确。
]3.(2018·江西抚州期中)汉承秦制,私有土地的买卖并不受法律限制,贫民一旦无法正常经营土地便只能将其出售,地主的势力便越来越大.这一做法( )A.加快了土地的流转和兼并B.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C.推动国有土地制度的瓦解D.培植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A [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土地买卖,加快了土地兼并,故A 项正确;土地买卖与农业技术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私有土地的买卖,与国有土地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材料“贫民一旦无法正常经营土地便只能将其出售"说明小农经济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2019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的传说1.中国农业的起源(1)区域: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3)传说:神农氏殖嘉谷,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的农耕实践.2.农业的地位和影响(1)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2)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
发展历程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
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演变(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周王所有.(2)封建社会:①主要土地制度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②在北魏至唐前期,曾实行均田制,最终遭到破坏.2。
土地兼并现象(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占有大量土地,土地高度集中。
(3)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4)解决途径:①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②农民阶级:提出“平均”的要求,包含平均地权的内容。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
(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
(3)形式: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2】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含答案)
第2讲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相辅的特征。
2.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
3.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4.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5.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排查纠错1.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牛耕技术推广到珠江流域。
(×)点拨铁农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2.唐代已发明灌溉工具筒车,由人力、畜力到风力、水力是灌溉提水动力的发展趋势。
(√)3.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之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典型特征,它存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存在。
(√)4.春秋时期井田制度下的私田并不归周王所有,归私田主人控制,鲁国“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而商鞅变法则从制度上废除了井田制。
(√)5.标志着中国传统农耕技术成熟的是牛耕的出现,而不是曲辕犁的发明。
(×)点拨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才是农耕技术成熟的标志。
6.历代农民起义多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而王安石变法“理财”的措施则集中体现了封建国家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7.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战国晚期已掌握炼钢淬火工艺,东汉初发明了筒车等鼓风设备。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二专题一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必修二专题一: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开封模拟24题)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答案】B2.(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27题)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答案】D3.(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6题)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 D.郑国【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的水利工程,春秋时期孙叔敖在楚国主持兴修了芍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本题材料所指的水利工程是李冰兴修的都江堰。
4.(2011年9月盐城摸底1题)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答案】C【点拨】由材料“千耦其耘”可判断是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5.(2012年1月南通市期末3题)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人民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必修二原创资料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本专题小结专题一综合检测题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本专题小结专题二综合检测题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本专题小结专题三综合检测题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本专题小结专题四综合检测题模块中期测试题(1—4单元)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三“蒸汽”的力量四走向整体的世界本专题小结专题五综合检测题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二罗斯福新政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专题小结专题六综合检测题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本专题小结专题七综合检测题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本专题小结专题八综合检测题模块结业测试题(1—8单元)参考答案与提示课本习题答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高度繁荣的农耕文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历史变化;以及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
知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特点和中国古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同时还要掌握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2、过程与方法建议同学们注意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重视历代水利设施的遗迹以及历代农具文物遗存。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附答案及解析)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答案及解释一、选择题1.(2019·南充高一检测)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 ( )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 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 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答案】D【解析】据材料“公元前16世纪前后”“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D项正确。
2.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二牛三人二牛二人二牛一人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 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 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C项正确。
3.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诗》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诗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可以看出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选A。
4.(2018·临沂高一检测)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
”该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规定保护耕牛,体现了保护农业生产,反映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5.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综合分析这种做法的目的,B项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赋役的特点。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2019年10月)
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其历史地位 1.起源 (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 流 域和 长江 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并最早培植 了粟和 水稻 等作物。
(2)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 耒耜 ,教导民众耕作。 (3)许多新石器 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 耕创造的实践。 2.地位:农耕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 中国古代的社会 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 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 1.耕作方式的演进 (1)古代农业最初经历了“刀耕火种 ”的原始阶段,直 至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这种耕作方式。
(2)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牛
耕技术和铁制农具。如《战国策》记载的秦国
“以牛田 ”,就是用牛耕种。
②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
大超过前代,农具有所改进;东汉时,一牛挽犁
逐渐取代 耦犁 。
③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
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评价:农耕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
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长期以来
以
小农户个体经为营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
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沙盘保险 沙盘保险怎么样 沙盘保险 沙盘保险怎么样
;
宁遂罢西川节度使 "将更前进 郓王荣 景命不融 天惨惨而苦雾 太子曰 简册攸记兮德音无穷 内有玄宗铸金真容及乘舆侍卫图画 涤虑祈真 "蠡寻为华州刺史 尔其懋哉 可以理众靖人 改葬于顺陵 素重之 心怀怏怏 间 抚军也 当出外徐图之 代宗第三子 既收长安 元和四年三月卒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 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西北坎儿井出现于西汉时期,利用地势坡 降变化,蓄积引用山脉冰雪融水,是西北人民的独 特创造。我国古代灌溉农业发展较早,春秋战国时 期就已出现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水利灌溉工程, ②表述错误。
2.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
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
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
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
有关( )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千耦其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 “鞭牛”这一信息可知与铁犁牛耕有密切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注重精耕细作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 图片反映出农民使用较为先进的铁制农具 认真地进行耕作,说明当时农民注重精耕细作,故 B项正确。中国开始使用铁器是在春秋战国时代, 故A项错误。汉代中国铁犁牛耕已经推广到全国, 故C项错误。图片不能体现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1.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 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 )
(3)赋税的名目繁多,_田__亩__税____和人头税是主要 形式,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 征收。
(4)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__财__政__收__入__的 主要来源。
2.力役
(1)作用: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__土__木__工__程__ 得以成功营造。
(2)范围: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 _城__市___建__设___工程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 者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和陵墓工程等。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三大土地制度变迁
2、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奴隶社会:井田制。①演变:起源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瓦解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②性质: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可以世代享用,无权转让和买卖,需要向周王交纳贡赋。③瓦解过程: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私田被大量开垦出来。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加之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鲁国实行“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井田制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特别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改变了“田里不鬻”的传统,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确认。秦始皇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诏书,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3)封建社会: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①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的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个体小土地所有制三种。②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居支配地位。国有土地所有制是补充形式,农民小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附庸。秦汉以后,总的趋势是国有土地日益减少,私有土地日益增长。③影响: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往往要租种地主的土地,并将收获物的大半交给给地主。农民受到国家和地主的双重剥削,过着贫困的生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B)。
【附答案解析】岳麓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资料精讲
【附答案解析】岳麓历史必修⼆第⼀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资料精讲第⼀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的汉代画像⽯拓⽚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活的祥和富⾜ B.⾼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织的⾃然经济 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2、《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和铁耙在乡村⾥成为⽇常⽤具。
与这⼀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庶⼈⾷⼒,⼯商⾷官”B.“除井⽥,民得卖买”C.“⼀⼈治之,⼗⼈⾷之”D.“富者⽥连阡陌,贫者⽆⽴锥之地”3、下列是从古诗“⼆⽉卖新丝,五⽉粜新⾕。
医得眼前疮,剜却⼼头⾁”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活艰⾟ B.农副产品进⼊流通领域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 D.⽣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地之神,“稷”指主管五⾕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国之本C.农业与⼟地的关系D.⼩农经济的突出特点5、欧洲中世纪⾕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
从云梦⽵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物的收获量就⾄少为播种量的⼗倍或⼗⼏倍。
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地私有制度的确⽴ B.基于⼩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与推⼴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6、⼀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稻花⽩霏霏”来证明⾃⼰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种说明更为合理()A.诗⾥提到麦作、稻作,⾜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以清楚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同⼀块⼟地,不⾜为据D.诗⼈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在历史的讨论7、北⽅⼀些地区曾流⾏“⼈⽣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产⼒落后8、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农经济⾃给⾃⾜特点的是( )A.庄稼⼀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过河各顾各C.苗⼉出得齐,丰收不⽤提D.⼩满芝⿇芒种⾕9、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亡⽴锥之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农作物:粟和水稻。
(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的农耕实践。
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3)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②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耧车出现。
③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2.土地兼并(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农耕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
(3)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历史】高中历史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过关训练 +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过关训练: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一二则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养育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慈爱情怀。
课标回顾1.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依次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在___________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采用铁犁牛耕技术,这是我国___________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______________经营为主。
_______________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3.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____________;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_____________,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
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基础自评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所示的农业工具主要用于 A.犁地 B.播种 C.除草 D.松土2.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是A.石斧、石锛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B.放火烧荒技未的发明C.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D.青铜工具的出现3.中国古代农业最基本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石器锄耕 D.个体经营4.我国开始使用铁犁牛耕是在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5.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器时代的到来 B.开始用牛耕地 C.灌溉事业的发展 D.铁雄的推广应用6.右图所示的耕犁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唐朝7.“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能够说明西周的土地主要归A.受封诸侯所有 B.受封卿大夫所有C.国家(周王)所有 D.个体经营者所有8.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起来是在A.春秋 B.战圆 C.秦汉 D.两宋9.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精耕细作 B.粗放经营 C.工商食官 D.千耦其耘10.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农具的改进 B.技术的提高 C.小农经济的发展 D.国家政策的推动能力拔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三、水利事业的进步 1.水利地位: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2.水利工程: (1)上古传说:大禹治水,既平息了洪水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 建设。 (2)战国:李冰主持兴修 都江堰 (四川成都)、郑国主持兴修郑国渠(关 中地区),以上两个水利工程均为秦国修建。 (3)汉朝: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 的干旱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3.(2015·浙江10月学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
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
A.耦犁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
解析:C 耦犁出现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曲柄锄出现 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 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C项正 确;翻车是灌溉工具,而非耕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故D项错误。
4.(2019·浙江1月学考)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 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舂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 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 ) A.中国北方常受饥馑的威胁 B.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C.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重视水利建设,精耕细作,形成 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基本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地位: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6.政策: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史料及解析】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
【史料及解析】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汉朝的农田水利灌溉汉朝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采纳大司农郑当时建议,“数万人穿漕渠”,“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
历经三年,漕渠成,“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随后,又采纳其后河东守番系建议,发卒数万人,“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后因为黄河移徙,功亏一篑。
其后,又采纳庄熊罴建议,“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
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井渠之生自此始”。
此渠称龙首渠。
龙首渠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由于发明了“井渠”法(即后世之坎儿井),仍有重大意义。
太始二年(前95年),汉武帝又采纳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复奏穿渠。
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
民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白渠修成后,白渠与郑国渠成为郑白灌区的南北两条干渠,使泾水资源的分配与用水方式发生了变化。
建白渠前,泾水自谷口入郑国渠;建白渠后,泾水自谷口分入郑国渠与白渠。
建白渠前,主要是引洪淤灌(漫灌),以肥田压碱为主要目的;建白渠后,主要是引水灌溉禾、黍等农作物。
汉朝提水工具主要仍是桔槔。
但已出现新的提水工具──辘轳。
辘轳的出现未见于文献记载,但汉代不少遗址已出土有辘轳的模型或画像,说明汉代已开始使用辘轳。
不过汉代辘轳的构造还很简单,还未见手摇的曲柄,直接用手拉。
东汉末,毕岚“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翻车为机械提水工具,渴乌以气引水,当系虹吸管一类工具。
时翻车、渴乌用于喷洒道路,还未见用于灌溉。
筒车各种水车广泛用于农田灌溉,是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杜甫在四川写的《春水》诗说:“连筒灌小园。
”李实解释这句话说:“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答案及解释
一、选择题
1.(2019·南充高一检测)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 ( )
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 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
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 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公元前16世纪前后”“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D项正确。
2.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二牛三人二牛二人二牛一人
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 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 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
【答案】C
【解析】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C项正确。
3.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诗》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诗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C.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可以看出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选A。
4.(2018·临沂高一检测)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
”该规定反映了 ( )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规定保护耕牛,体现了保护农业生产,反映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5.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综合分析这种做法的目的,B项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赋役的特点。
6.(2018·厦门质检)如图中的人物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 )
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答案】D
【解析】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故选D项。
7.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县制的出现B.铁农具的使用
C.都江堰的修建D.一牛挽犁的出现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故B项正确。
8.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因此选C项。
9.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
该“耕作农具”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使耕作更自如、更轻便,标志着我国犁耕技术的成熟。
10.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封建王权的强化B.土地数量的减少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C
【解析】A项封建王权的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
11.(2019·桂林高一期末)《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该水利工程是( )
A.灵渠B.郑国渠
C.都江堰D.京杭大运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穿二江成都之中”可知此水利工程位于成都,灵渠位于广西,故A项错误;郑国渠位于陕西,故B项错误;都江堰位于成都,故C项正确;京杭大运河不经过成都,故D项错误。
12.(2019·南宁联考)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
这表明先秦时期( )
A.农业走向衰退B.外来作物引进
C.作物历经选择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C
【解析】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表明长期农业实践中存在培优选优,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以赵过为搜粟都尉。
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
岁代处,故曰代田。
……用耦犁,二牛三人。
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
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
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
其勤极矣。
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
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
下机,已非己有矣。
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
……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
……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使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
……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
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
(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
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
特点:精耕细作。
(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
(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
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
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解析】第(1)问,第一、二小问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精耕细作的特点。
第(2)问据材料二进行概括即可。
第(3)问,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在材料中直接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