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朦胧诗赏析
舒婷朦胧诗赏析
舒婷朦胧诗赏析第一篇:舒婷朦胧诗赏析舒婷《双桅船》赏析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1979年8月[赏析]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
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
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地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
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
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
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
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
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
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
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
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舒婷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注释】[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
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
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
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赏析】《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舒婷诗歌《神女峰》赏析
舒婷诗歌《神女峰》赏析神女峰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沿着江峰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着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赏析:《神女峰》是在长江上看到神女峰美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写了诗人看到神女峰的一系列动作,第二段写了诗人的情感,第三段则进一步抒发了澎湃的情感。
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它的命名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代女性坚贞忠诚的化身。
这座巫峡挺立的山峰,在一般游客眼里,只是一片美丽的风景,而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中对女性贞洁的观念,而突然收回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心中的惊醒与悸痛。
从“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能看出诗人为神女说代表的手封建思想桎梏的古代女性伤心落泪。
在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的同时,诗人仿佛体会但当事人心中的凄苦和无奈。
,“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一句,拨开了覆盖在神女峰传说中表面的虚化,揭示了女性内心不为人所知的悲凉。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
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从一个女性的眼光,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出了复杂细致的情感,体现了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诗歌反应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做为牺牲品的旧道德。
在男权主义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男性按自己的道德标准把女性定格在贤妻良母的位置上,以妇德来约束女性的行为。
长期以往,女性不得不认同这些规范,并慢慢化为自身道德律令。
虽然被人赞誉为贞洁的典范,受后人膜拜,但却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这种荣誉是虚伪的。
舒婷诗歌《会唱歌的鸢尾花》原文及赏析
舒婷诗歌《会唱歌的鸢尾花》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舒婷诗歌《会唱歌的鸢尾花》原文及赏析【导语】:会唱歌的鸢尾花我的忧伤因为你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题记一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在一片叮当响的月光下用你宽宽的手掌暂时覆盖我吧二现在会唱歌的鸢尾花我的忧伤因为你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题记一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在一片叮当响的月光下用你宽宽的手掌暂时覆盖我吧二现在我可以做梦了吗雪地。
舒婷
《我愿意是急流》是裴多菲 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爱情诗。 尤丽娅是一位匈牙利伯爵的 女儿,貌美端庄,裴多菲在 一次乡村舞会上与其相识, 狂热地追求她,但遭到尤利 娅父亲的极力反对。尤丽娅 钦佩裴多菲的诗才与革命意 志,冲破家庭樊篱,与裴多菲 结为伴侣。
我愿意是急流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做窠,鸣叫。
ǎi云气 lán 山中的雾气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解 析
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是互 相爱着的,女性热烈的爱应该 得到男性积极的响应。它既不 该是女性的一厢情愿,如鸟儿 之对橡树;也不该是女性对男 性单向、忘我的爱的奉献,而 男性只是心安理得、无动于衷 地享有,如泉源、险峰、日光、 春雨之对橡树。
男性有橡树的刚勇、果敢、锐利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 剑/也像戟”),女性便应该具有 木棉的热烈、柔韧、厚重(“我有 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只有双方具 备了相匹配的能力,才能互为支持, 分担苦难,共享人生(“我们分担 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 雾蔼、流岚、虹霓”)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 《始祖鸟》等。
yuān 老鹰
致 橡 舒 树 婷
致 橡 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jiè安慰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浅谈舒婷朦胧诗的语言美
逻辑。 她多数 诗的手法采用隐喻、 局部或整体象征 , 很
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 , 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 陛。
一
、
一
趣所涵盖 ,这 时,对词语 的选择和组合 ,就摆脱了约 定 俗成的概 念和规 范 ,使诗语 言成为主 体与客体 紧
密溶合 的产物 。例如 : “ 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 /在一 片丁当响的月光下” , “ 丁当响的月光”是一个感觉 形象 ,其中中心词与修饰语的搭配是超越常规的 ,但
重 障壁 。 “ 对于诗人 ,语言是净化和积累文化 传统
诚 然 ,诗人 为克服 目常语 言的 有限性 而对它 进
华 北 电业
l j Rj ¨ ㈡ { { N、 } W
后 ,她笔锋一转 ,把人们 的眼光 引向波涛和星光 。这 里有一 种欲 扬先抑 的效 果 ,是虚 和实 的有机 搭配 。 舒 婷诗 中的 感情不 是直线 到达终 点 的 ,而 是通过 疏 密 适度 的意 象组合 ,跌 宕回环 的句式 标 出诗 情运 动 的优美 曲线 。在 标出这 种思 想情 绪的运 行 曲线时 。 舒 婷充分利用了现代 口语的连词 ,使 “ 但是”、 “ 然 而 ”、 “ 虽然 ”、 “ 即使”等这 些转折性修辞发挥神 奇力量 。如 “ 想这 样安慰你 /然而我不敢” ; “ 即使 像眼汩一样跌碎 ”; “ 虽然黎明并不遥远 ”,舒婷非 常善 于用这 样 的转折性 修辞 来构成 情绪 的落差 ,并 把这种情绪推向一个更高层次 。 舒婷 诗 中的 语言 ,虽然 那 样通 俗 、口语 化 ,却 有一 定的张 力和 诗情 的浓度 。 “ 但 愿灯像 今夜 一样 亮着 吧 /即 使冰雪 封住 了 /每一 条道 路 /仍有 向远 方 出发 的人 ”表面上 看 ,舒婷 使用 的语言 是那 样平
舒婷《神女峰》原文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原文及赏析《神女峰》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无论在诗歌艺术性方面还是在主题意义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以下是跟大家分享舒婷《神女峰》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赏析1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
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
分析舒婷诗歌的情感
分析舒婷诗歌的情感分析舒婷诗歌的情感作为朦胧诗派和当代诗坛的代表性人物,舒婷敏感而鲜明地记录了处于文化转型期中国大陆女性最内在的精神流向,从关心个人命运、个体的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完成了一个现代女性从自身解读、两性之爱到对祖国之情、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探索。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析舒婷诗歌的情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真挚而坚定的爱情态度爱情是每个女人出于天性本能的追求,更是作为一个女人的自我肯定,自我完成的一种生命实现方式。
舒婷在诗歌中就写下了她们在这一过程中独特的生命体验。
《无题》有初恋的甜蜜和心跳:“我探出阳台,日光/ 我急急跑下,在你面前停住/你怕吗?/是的,我怕/ 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是的,我快乐/ 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是的,爱着/但我不告诉你他是谁”。
[1]初恋少女的青涩与娇羞像是拨开了乌云密布的天空,一米阳光轻柔地洒落下来,使人顿觉温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舒婷也写离别的无奈和忧伤,如《雨别》写到:“我真想摔开车门,向你奔去/ 在你的宽肩上失声痛哭/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我真想拉起你的手,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不畏缩也不回顾/我真想集全部柔情/以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 使你终于醒悟/ 我真想,真想。
”[2]我的忧伤此时此刻想不够,说不出。
多么深切的离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欲说还休。
在《惠安女子》中人们只看到惠安女“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的身影,而忽略了她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3]诗人透过表象看到了美丽后面的忧伤和苦涩的命运,揭示了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女性真实生存状态。
她是如此关注女性的个体生命和价值,以一颗女人心体贴着天下所有的女人,为她们唤回一个个生动丰富的灵魂,独立不羁的生命。
舒婷诗歌也表达了女性强烈的对爱情的意识和独特的思维。
女性和男性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而一味的认同男性所付出的,无视女性与男性分工的差异,忽略女性的努力,这是违反人性的.不合人情的。
舒婷的《致橡树》赏析0
舒婷的《致橡树》的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浅析舒婷诗歌的朦胧美及情感美
摘 要 :舒婷是 2 1 世 纪中国杰出的女诗人 ,“ 朦胧”是她诗歌永远 的本 色,“ 爱情”是她诗歌永恒的主题。她是 一位 颇 有 天赋 的女诗人 ,她 用真诚的感情体验世界 ,然后 用心思考 ,进发 出创作的火花 ,使诗歌充 满了灵 气。她 的诗歌 塑造
了独立、 自由、平等的新型女性形 象,她们 充满 了专一、真挚、母性的美 ,为女性点 亮 了人 生的灯塔 ,给 文坛带来 了
开始走上诗坛 , 舒婷理所 当然就成为 “ 朦胧诗派”的领军人物 。 朦 胧 的意 象
一
的,爱情 的领域非常狭小 ,他狭小到只能容下 能称作爱情 ,它只是感情 上的游 戏 。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精彩 ,爱情必须是 “ 专一 ”的,它只是
单行道 ,否则就会 引起很多交通事故 。 这让我想起 蒲松林 《 聊斋志异 》中所 描写 的女子 ,虽然身 为鬼妖 ,与凡间男子相爱又不得不舍弃 ,有些甚至为了成全另 份感 睛而选择主动退出。她们不是凡人 ,但却能做 出这样 的
就像在雨 中呐喊却被雨声淹没 的无助 , 想 急切地放声 呼唤却无 法表述 的内心挣扎 ,使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苦闷。
将心理活动刻画得如此细腻的还有《 无题 》 : “ 我探出 阳台, 目送脉 走过繁花密枝的小路 / 等等 !你要去很远 的地方 吗?俄
匆匆跑下 ,在你 面前停住/“ 你 怕吗?” “ 你弯身在我书桌上/ 看 见几 行蹩脚的诗俄 满脸通红地收起稿纸脉 又庄重又 亲切 地 向我祝福/“ 你在爱着”/ 我悄悄地叹了 口气/ 是 的,爱着/ 但我不 告诉 你他是谁 。 ”在 《 无题 》这 首诗 中 ,舒婷通过 动作 和不易 觉察的表情 ,表达了深沉的情 感 ,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被表现的 淋漓尽致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位处于热恋 中典雅 、大方而 又矜持的女孩。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致橡树》是一首绝美的爱情诗,其作者舒婷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女诗人,她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
它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而深沉的爱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缘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
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
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
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橡树根本是北方的,木棉根本是南方的,这两棵树永远不可能在一块,以下是我们收拾的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欢迎大伙阅读。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着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生活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让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使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着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空间,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我假如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假如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部分都还不够!我需要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块。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大家都互相致意,但无人听懂大家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大家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大家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离别,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只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地方,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舒婷《致橡树》赏析_写作技巧
舒婷《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舒婷《致橡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致橡树》赏析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本诗选自《诗刊》1979年第4期。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1],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2],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3],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注释】[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
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
舒婷最经典的爱情诗《致橡树》原诗及赏析
舒婷最经典的爱情诗《致橡树》原诗及赏析舒婷《致橡树》【原诗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枝炫耀⾃⼰;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像险峰,增加你的⾼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光。
甚⾄春⾬。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株⽊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
每⼀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听懂我们的⾔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像⼑、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像英勇的⽕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终⾝相依。
这才是伟⼤的爱情,坚贞就在这⾥: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下的⼟地。
【作者简介】舒婷,别名龚佩瑜,福建泉州⼈。
中学毕业后,到上杭县农村劳动。
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1972年调到厦门进⼊⼯⼚、做过泥⽔⼯、浆沙场、挡车⼯、统计员、焊锡⼯等。
1979年发表处⼥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引起注⽬,获1970—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优秀新诗奖。
1980年调到福建省⽂联从事专业创作。
【经典赏析】朦胧诗产⽣于七⼗年代末、⼋⼗年代初,⼀改新诗''明⽩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它强调诗⼈的⾃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喻、错觉、幻觉等⼿法,变诗的单⼀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蒙上了⼀层朦胧的⾊彩,给⼈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诗⼈有北岛、舒婷、顾城等。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运⽤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爱情诗⽐它更优秀。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九七七年三⽉,是⽂⾰后最早的爱情诗。
语⾔和意象鲜活感⼈,所歌唱的那种不卑不亢⾄纯⾄美的爱情,可谓理想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曾令⽆数的年轻⼈向往和憧憬。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彩;语⾔精美,具有鲜明的个⼈风格。
舒婷诗歌赏析
那 么 ,双桅 船 ” 的是 什 么 , “ 暴 ” “ ” 具 体 形 象 表 达 出 “ 指 风 、灯 等 “ 岸 ” 代 表着 什 么 呢 ?诗 人 到 来 的 。这 些 形 象 通 过 链 接 组 合 , 海 又
底 想 以此 表 达 一 种 怎 样 的情 感 ? 形 成 了 一 幅 幅 完 整 而 流 动 的 画 你 也 许 会 认 为 这 是 一 首 爱 情 诗 。 面 。而在 画面 之下 跳 动 着 的是 诗
l 甄萼 | 臻鏊赣 穗§ 强 | §懿稻8 罄溪 鏊 穗蠢蛰鬣琵l s 强蕊毒 罄器巍 醮誊 | I . sl 鼗强 t | 基 l 麓毫 一 嚣
责任 编辑 : 冬 江
纛
舒 婷 诗 歌 赏 析
O/ 男 男
舒 婷 ( 9 2 ) 原 名 龚佩 瑜 , 于 福 建 龙 海 市 , 15 一 , 生 朦 胧诗 派 的代 表 诗人 之 一。她 17 年 开 始 发表 诗 歌 作 品 , 99
表达 的意义 较 为含 蓄 隐晦 , 些还 具 有 多义 性 。 有
【 文】 原
情 鹄
雾打 湿 了我 的双 翼 可风 却 不容 我 再迟 疑
是 一场风 暴 , 一盏 灯
把 我们 联 系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起
是 另 一场 风暴 , 一盏 灯 另
岸 啊 , 爱 的岸 心
昨天 刚
今 天你
明天我
是的,这首诗很好地表现了 爱人 人那颗诚挚的心。
l
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
。
i § 0|
矗0
。j 0奠 毫 囊 纛建 羹
囊0
_ g誊强蠹 0 . 一 §
【 原文】
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
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本文是关于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致橡树》赏析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诗人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真正的爱情应该热爱双方的人品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诗歌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诗歌中有肯定与否定,对偶与排比,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使语言灵活多变有两行相对,隔行相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使诗歌错落有致,显出对称美同时也使诗歌的语言凝练鲜明优美和谐自然富有节奏感诗歌的形式美恰好与内质美相结合,使致橡树闪烁着迷人的艺术光彩。
舒婷《思念》一诗赏析
去 , 我们爱用平面 剖析 的 方式 , 把 作品 的 内容分为题 材和 主题 , 对 于朦胧诗来 说 , 理解其意蕴 自然有
局 限。 既 然我 们常说思 想蕴藏在 作 品内部深 处 , 我们不 妨把朦胧诗进行立 体的层次结构分析 , 把 它的
呵 ’
,
在心的远景里 ,
/ 在灵魂的深处 ,
, 是全
诗的诗眼 , 它 指 出以上 全部情 感都出 自心灵深处 的思念 , 它 又是一只 凸透镜 , 吸 收 以上全部光源 , 聚
— 集成一个亮度 、 温度足 以点燃千万 颗思念者 的心 的光点 思 念 , 投落在作品 的深层形 式 上。 诗 人有意避开对思 念之情 的 直接描摹 , 有意拉长表层形式与深 层 的距 离 , 却 句句都 落在这一 深 层 形 式 上 , 达 到 “ 不 著一 字 , 尽 得风 流 , 语不 涉难 , 巳不 堪 忧 . 在中国古典美学 里 也 是 最 高 的 艺 术意
舒婷 《 思 念 》 一诗赏析
辰雨
收 集在 《 双桅 船》里 的 《 思念 》 是一 首典 型的 朦胧诗。 它的创 作是现 代青年诗 群的 代表舒 婷七七
年后 , 和 北京青年诗人 进行 艺术交在中 , 有 意识地追求诗的朦脆 , 含蓄 , 把 笔端 伸入 人的内心 , 用意
一 象的 技 巧 来表达 内心难 以 描摹 的情 绪的一 次尝试 (见 刘登 翰 《 通往心灵的歌 记 诗人舒婷 》 , 《 文
憧 憬 , 从 脑 际 升 起 , 连 绵不 断 , 构 成一 幕一 幕纷 纭 万 状的 表 象. ’ 一 题 清纯 然而 无解的 代数 . , 写 思
舒婷诗歌《初春》原文及赏析
舒婷诗歌《初春》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舒婷诗歌《初春》原文及赏析【导语】:初春朋友,是春天了驱散忧愁,揩去泪水向着太阳微笑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酊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飞溅起万千银珠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初春朋友,是春天了驱散忧愁,揩去泪水向着太阳微笑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酊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飞溅起万千银珠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但等着吧一旦惊雷起乌云便仓皇而逃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是还有寒意还有霜似的烦恼如果你侧耳倾听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战栗的山谷呵仿佛一起嚎啕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如吹不灭的火苗使天地温暖连云儿也不再他飘友人,让我们说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舒婷初春赏析舒婷诗歌既充满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又兼具古诗韵味和现代主义神采。
舒婷诗《赠别》与《墙》赏析
舒婷诗《赠别》与《墙》赏析舒婷作品鉴赏赠别人的一生应当有许多停靠站我但愿每一个站台都有一盏雾中的灯虽然再没有人用肩膀挡住呼啸的风以冻僵的手指为我掖好白色的围巾但愿灯象今夜一样亮着吧即使冰雪封住了每一条道路仍有向远方出发的人我们注定还要失落无数白天和黑夜我只请求留给我一个宁静的早晨皱巴巴的手帕铺在潮湿的长凳你翻开蓝色的笔记芒果树下有隔夜的雨声写下两行诗你就走吧我记住了写在湖边的小路上你的足印和身影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要是不敢承担欢愉与悲痛灵魂有什么意义还叫什么人生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这首《赠别》虽然是一首爱情诗,但是最后一节也写出了一些人生哲理。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
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赏析舒婷的朦胧诗《墙》原文: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
我是什么?它是什么?很可能它是我渐渐老化的皮肤,既感觉不到雨寒风霜,也接受不了米兰的芬芳。
还有可能我只是株车前草,装饰性地寄生在它的泥缝里,我偶然,它必然。
夜晚,墙活动起来,伸出柔软的伪足,挤压我,勒索我,人我适应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惊恐地逃到大街上,发现相同的恶梦,挂在每一个人的脚后跟。
一道道畏缩的目光一堵堵冰冷的墙。
呵,我明白了,我首先必须反抗的是:我对墙的妥协,和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
赏析舒婷的朦胧诗《墙》:意象诗往往具有哲理美,因为象征手法能加强诗的理性力量。
化抽象为具象,正是抽象诗大显神通的地方。
“墙”是僵化了的艺术传统的象征。
舒婷《双桅船》及赏析
【导语】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于福建厦门⽯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与北岛、顾城齐名。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集《⼼烟》、《秋天的情绪》、《硬⾻凌霄》、《露珠⾥的“诗想”》、《舒婷⽂集》等。
下⾯是为⼤家带来的舒婷《双桅船》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在这⾥。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个纬度相遇。
是⼀场风暴,⼀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起。
是⼀场风暴,另⼀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 岂在朝朝⼣⼣。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
诗作赏析:双重的⼼态与复杂的情感 《双桅船》是诗⼈运⽤朦胧诗的写法,采⽤象征、意象来表达⼈的主观情绪,从⽽伸张⼈性的佳作。
全诗表现了诗⼈双重的⼼态与复杂的情感。
⼀⽅⾯,是理想追求的“灯”;另⼀⽅⾯,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与岸相遇,⼜时⽽与岸别离,相和谐⼜相⽭盾。
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时⽽感到前⾏的艰难与沉重,⼜时⽽感到⼀种时代的紧迫感⽽不让⾃⼰停息。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态,既是诗⼈⾃我的、个性的东西。
同时,⼜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难以⾔表的东西。
诗⼈以她细腻的⼼,运⽤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脍炙⼈⼝的佳作。
本诗的⼀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
简⾔之,就是⽤具象来表达抽象。
诗题“双桅船”,就是⼀种象征。
全诗的⽬的不在于描写⼀只客观的双桅船,⽽是借⽤双桅船这⼀具体形象来表现诗⼈⾃⼰,表现诗⼈双重的⼼态与复杂的情感。
或者说,诗⼈觉得,我就像⼀只双桅船。
双桅船中的“双桅”⼜暗⽰着某种深层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婷《双桅船》赏析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赏析]
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
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
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地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
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
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
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
的、个性的东西。
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
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
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
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
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
“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
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
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
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
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
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
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
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
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
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地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