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
项目名称:四川省安全生产预警及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技术
![项目名称:四川省安全生产预警及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f575841f18583d0496459b5.png)
项目名称:四川省安全生产预警及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技术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HHYC2015036
供应商资格条件、产品的资格条件
(一)《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
1.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得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 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 参加本次采购活动的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二)采购项目要求的特殊资格性条件
评审办法:
附件:
采购项目的技术需求:。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建设及试运行要求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建设及试运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f58852f33687e21af45a985.png)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1/7/2019
28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介绍及试运行相关要求
应急响应平台的功能特点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1/7/2019
29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介绍及试运行相关要求
应急响应平台的功能特点
3、可多角度、多视角观察对象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1/7/2019
万全镇(平阳县) 练市镇(南浔区) 濮院镇(桐乡市) 柯岩街道(柯桥区) 福田街道(义乌市) 航埠镇(柯城区) 环南街道(定海区)
钱库镇(苍南县) 夹浦镇(长兴县) 魏塘镇(嘉善县) 大唐镇(诸暨市) 南马镇(东阳市) 贺村镇(江山市)
范潭工业园区(安吉县) 城南街道(经济开发区) 城北工业区(嵊州市) 经济开发区(兰溪市)
信息发布
预案管理 应急物资管理
应急专家 救援力量管理
救援队伍 培训与演练
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政务公开
公众互动
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系统
应急值守 风险管理 预警预测 救援指挥 辅助决策 通讯调度
门户网站
移动指挥 图像传输 信息发布 应急协作 地理信息 智能方案
企业信息库 法律法规库
重大危险源数据库 危险化学品库
1、跨平台、多终端
2、简洁、友好的界面
3、可多角度、多视角观察对象
4、强大的搜索功能
5、可实现应急以外的其他功能需求
6、移动应急值守
7、网上事故第一时间抓取
8、实现相关数据的结构化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1/7/2019
25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介绍及试运行相关要求
数据库
事故信息库
安全生产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f94d5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c.png)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评估指标:如事故率、事故损失、应 急响应时间等。 • 评估方法:如数据分析、专家评估、 问卷调查等。
持续改进: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对应急 预案管理系统进行持续改进,提高系统
应用效果。
• 改进措施:如优化数据改进方法:如迭代开发、敏捷开发、 用户反馈等。
04
安全生产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应用
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数据采集与传输: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实时性和稳定性,实现数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传输。 • 准确性: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设备,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 实时性:通过高速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 • 稳定性:保证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 应急响应: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对应急预案的快速、准确和有效应急响应。 • 快速:通过对应急预案的智能检索、智能推荐和智能匹配,实现应急响应的快速启动。 • 准确:通过对应急预案的智能分析、智能评估和智能决策,实现应急响应的准确执行。 • 有效:通过对应急预案的智能调整、智能优化和智能更新,实现应急响应的有效实施。
• 全面:实现对应急预案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要素管理。 • 深入:实现对应急预案的深度、广度和精度管理。 • 高效:实现对应急预案的高效、便捷和实用管理。
02
安全生产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构成
数据采集与信息传输模块
•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检测设备和数据采集终端等设备,实时采集安全生产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 传感器:用于监测安全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参数。 • 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安全生产现场的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等危险因素。 • 数据采集终端: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和上传。
三峡总公司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平台规划及关键技术分析
![三峡总公司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平台规划及关键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41c1cd89eb172ded63b770.png)
三峡总公司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平台规划及关键技术分析1. 引言为了预防风险、避免事故、发展生产、发展经济,解决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电力生产和枢纽运行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提高施工和运行期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效率和科学性,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双零——质量零隐患,安全零故障”管理目标;满足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及资源调度的需要,为重大危险源动态辨识、监控和风险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提供技术支撑,应建立统一的、一体化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平台(简称平台),保证特大型梯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
本文的平台以三峡工程、金沙江下游流域复杂业务环境为背景,建立支持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安全业务开展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对危险源、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的应急管理平台。
2. 平台构架和功能2.1 总体构架平台的总体框架包括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基础支撑系统、应急指挥场所等硬、软件基础设施,以及平台与外部业务系统的集成,其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图中,应用软件系统以开发总公司、工程建设、电力生产、枢纽运行以及专业化经营的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软件系统为主,部分模块和数据与已有的工程建设TGPMS、电力生产EPMS等信息系统集成,同时,应用软件系统应与总公司其它外部业务系统数据共享,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例如,水文系统为防汛的决策提供数据依据等,因此,应设计系统间数据的接口。
2.2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的逻辑上,应区分为总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以及其它二级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应用系统,业务领域涉及安全事故、危险源管理、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安全文件、安全会议、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管理、安全性评价、设备管理、劳保用品管理等功能模块。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部分数据,例如安全检查的详细记录,应与已有的TGPMS 三峡工程管理系统以及EPMS管理信息系统接口;同时,为实现统一的危险源监控和应急管理平台,应实现平台对工程安全监测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地震监测系统、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等专业监测系统及相关数据的集成,研究分布、异构、异质海量数据快速及安全访问、传输和存储的系列技术标准与保障接口。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范文(4篇)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9cb44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f.png)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风险,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的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工作。
第三条煤矿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应当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衔接,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五条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识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六条煤矿企业应当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具体操作细则。
第二章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范围和内容第七条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范围涵盖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和其他安全风险情况的报告和传递。
第八条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内容包括:(一)报告的时机:煤矿企业应当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和其他安全风险情况;(二)报告的内容:煤矿企业应当清楚、详细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和其他安全风险情况的基本情况、影响范围、原因分析、处置措施和后续处理情况;(三)报告的方式:煤矿企业应当采用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和其他安全风险情况。
第三章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流程和责任第九条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流程分为报告、接收、审核、回复和传达五个环节。
第十条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责任划分如下:(一)报告责任:煤矿企业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应急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二)接收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接收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并组织审核;(三)审核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对煤矿应急信息报告进行审核,核实情况后反馈处理意见;(四)回复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对煤矿应急信息报告进行回复,明确处理意见和要求;(五)传达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将煤矿应急信息报告的处理意见和要求传达给煤矿企业,并监督检查煤矿企业的整改落实情况。
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
![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5b5cca76a20029bd642df7.png)
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基本信息、监管执法、隐患排查、 应急管理等数据不全、不准、不规范,安全监管监察对象底 数不清、安全状况不明。二是数据采集机制和手段不健全, 时效性差,多头采集和重复报送现象较为严重,口径不一致, 数据质量差。三是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对信息资源的使用
(一)信息化建设缺少统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散乱现 象严重,与安全生产业务融合不深入。
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司局和地方各级 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根据业务需求自行开展信息化建设,系统 设计方案论证不充分,多数系统小而散,相互独立,缺少开 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等特性。二是总局和地方安全监管监 察机构信息化建设职责和边界不清晰,建设思路不统一,技 术架构不一致,系统部署复杂,可靠性难以保证,重复建设 现象突出。三是信息系统配置不灵活,使用不方便,不能适 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变化,不能完全满足基层监管执法
图 1 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技术架构图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系统运行最基础的软硬件支撑环境。 基础支撑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数据库系统和中 间件等;基础环境包括数据中心、应急指挥场所、数据备份 中心和运维呼叫中心等基础场所,移动通信网络、宽带数据 网络、集群通信网和物联网等网络设施,服务器、存储设备
(一)指导思想 ...................................................................................... 3 (二)基本原则 ...................................................................................... 3 (三)建设目标 ...................................................................................... 4 三、总体架构 ............................................................................................. 5 (一)总体技术架构 .............................................................................. 5 (二)系统部署方式 ............................................................................ 10 四、建设任务 ........................................................................................... 13 (一)完善全国信息网络支撑体系.................................................... 13 (二)健全信息基础环境保障体系.................................................... 17 (三)建立安全生产大数据支撑体系................................................ 21 (四)建设安全生产应用服务体系.................................................... 28 (五)构建信息安全与系统运维保障体系........................................ 31 (六)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 35 五、总体建设方案实施 ........................................................................... 38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信息化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信息化](https://img.taocdn.com/s3/m/b6aee4a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d.png)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和优化信息系统、数据库、网络平台等手段,将传统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对生产安全的实时监控、动态预警、高效决策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这一转变旨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能,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可能包括:
1.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收录企业基本信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排查记录、事故统计分析数据等。
2. 开发和应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在线监测、远程监控、智能预警等功能,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 实现各级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安全生产数据的交换共享,提升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水平。
4. 利用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增强安全生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5. 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利用信息化工具对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标准化等级、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进行线上审核和动态监管。
6.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通过信息化平台公示企业的安全生产信用信息,强化社会监督和市场约束力。
通过以上措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可以显著提升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智慧应急平台建设方案(四)
![智慧应急平台建设方案(四)](https://img.taocdn.com/s3/m/1bddb9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8.png)
智慧应急平台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应急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应急需求。
因此,建设智慧应急平台成为当务之急。
智慧应急平台能够将各类应急资源整合起来,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工作原理智慧应急平台主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
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各类应急资源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同时,平台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应急资源进行智能化调度和优化,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调研:对应急管理的需求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各类应急资源的特点和需求。
2.平台设计:根据需求调研结果,设计智慧应急平台的功能模块和技术架构。
3.系统开发:进行平台的软件开发和硬件配置,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资源整合:将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整合和标准化,建立资源数据库。
5.信息交换: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各类应急资源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6.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应急资源进行智能化调度和优化。
7.测试运行:对平台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功能完善。
8.推广应用:将智慧应急平台推广到各个地区和部门,提高应急管理的水平。
四、适用范围智慧应急平台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平台可以整合和调度各类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创新要点1.整合资源:将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整合和标准化,建立统一的资源数据库。
2.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各类应急资源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3.智能调度: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应急资源进行智能化调度和优化。
六、预期效果1.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通过整合和调度各类应急资源,减少应急响应的时间和成本。
2.提高应急响应的准确性:通过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应急响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浙江省安全生产急应响应平台建设及试运行要求-文档资料
![浙江省安全生产急应响应平台建设及试运行要求-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4ebab68762caaedd33d4f2.png)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介绍及试运行相关要求
一、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
研发软件。
Evaluation only.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选购配套硬件设施。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介绍 及试运行相关要求 Evaluation only.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处 2016年4月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辅助决策 通讯调度 地理信息 智能方案 培训与演练
数据库
企业信息库 法律法规库
Evaluation only. 2.应急响应 6.工作部署 10.统计分析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3.事故管理 7.资源管理 11.按需查询 4.灾害预警 8.预案管理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4/1/2019 4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介绍及试运行相关要求
四、应急响急平台的总体构架
Evaluation only.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9818c982e3f5727a4e9628e.png)
DB32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DB 32/ XXXXX —XXXX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Tech ni cal Specificati ons for Data Excha nge and Shar ing of Work Safety In formatio nSystem(报批稿)XXXX XX- XX 发布 ICS 13.200 C65XXXX XX- XX 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及定义 (1)4数据交换与共享体系 (2)5数据接口规范 (10)6交换过程 (20)7文档规范 (21)附录A (资料性附录)关系型数据交换文档规范 (23)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了GB/T 2106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并与其各部分标准相衔接,结合江苏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爱信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市玄武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南京集华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国章、吴春虎、朱忠良、郭建军、李坚明、杨健、吴军、赵刚、刘忠祥、惠云云。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提出了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体系架构、 技术要求、数据接口规范和数据交换共享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信息系统的规划、 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 (即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 设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P规范中文版2.2
![GP规范中文版2.2](https://img.taocdn.com/s3/m/a2b3ab2fe2bd960590c67767.png)
版本2.2
2006年5月
目录
1 介绍 ........................................................................................................................................................ 7 1.1 受众 .............................................................................................................................................. 8 1.2 标准参考规范 ................................................................................................................................ 8 1.3 术语及定义.................................................................................................................................. 10 1.4 缩写和符号.................................................................................................................................. 13
《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与应急平台系统建设基本经验》
![《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与应急平台系统建设基本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6611e8ea6294dd88d0d26bc6.png)
附件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与应急平台系统建设基本经验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建设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与应急平台系统,提高防范和应对安全生产事故能力,加强日常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对保证大连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创建中国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具有重大意义。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与应急平台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牵涉内容较多,投入资金较大。
大连市安全监管局以慎思慎行、先谋后事的态度,展开了系统建设如何规划、项目资金如何筹集、系统建成后如何良好运行、本地区实际工作特点如何体现等一系列的调研论证。
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与应急平台系统的整体规划(一)项目建设的三大服务内涵和三大建设目标建设方案以“扩大监督视野、提高监管水平,增强应急能力、减少事故损失,强化行政效能、节约行政成本,突出隐患整改、预防事故发生”为总体目标,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职责明晰,并与大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安全监管需求相适应为总体要求,规划了项目建设的三大服务内涵和三大建设目标:1.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服务,建设应急管理平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是应对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的现实需要。
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应达到功能齐全、全面覆盖,以实现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的有效管理,做到平时能监测、能分析、能管理,战时看得到、听得见、讲得出。
2.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服务,建设监管监察管理平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运用行政力量,通过审核、检查、监督等手段,实现消除隐患、防范事故、落实安全责任的一种管理活动。
监管监察管理平台以安全生产监管业务为切入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各相关部门应用协同为目标,建立一个覆盖市、区(县)、乡(镇)以及企业各层次,涵盖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监管监察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监管。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范文(3篇)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85cc8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3.png)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范文(一)为规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建立快速反应、运行有序的信息处置工作机制,根据《煤矿安全规程》(____)第672条“煤矿企业应当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现场处置、应急投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等规章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建立应急信息员队伍。
信息员由副队级及以上领导、群监员、安全员、青安岗员和现场跟班人员组成。
(三)信息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
(四)信息员要认真对所分管责任区域深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督促解决。
当问题严重时,有权责令其返工或停产整改。
(五)信息员要向煤矿应急值班人员准确描述存在的问题或事件情况,对煤矿应急值班人员下达的指令严格执行,将处理过程与结果及时汇报。
(六)如发生停风、停电、瓦斯超限等重大安全隐患,威胁现场人员安全时,及时汇报并做好人员撤离、监督安全隐患整改等工作。
(七)当现场发生事故时,要及时、详细、准确地汇报,任何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信息处置应当遵循快速、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八)调度室为事故信息调度机构,实行____小时不间断调度值班,在收到事故信息报告后立即汇报煤矿值班领导。
(九)事故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已经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
较大涉险事故是指:1.涉险____人以上的事故;2.造成____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3.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十)信息的接收及通报发生事故或灾情时,现场人员(或信息员)应立即向调度室(应急值守人员)汇报并积极展开救助行动,调度室(应急值守人员)接到各单位事故或灾情报告,应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请示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通知顺序通知相关人员(应急值守电话:(十一)信息传递1.调度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向应急总指挥或者矿值班领导汇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提升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的预警能力
![提升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的预警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b0ca6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9.png)
提升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的预警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安全生产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关注领域。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的预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手段、信息共享和应急响应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手段在提升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的预警能力中,技术手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来监测和预警各类安全生产风险。
首先,传感器技术是提升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预警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安装在生产设备和场所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监测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和比对,能够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其次,无人机技术在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无人机配备高精度摄像设备和红外热像仪等传感器,可以对生产设备和场所进行全方位、高空俯瞰的监测。
同时,无人机还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难以接近的区域数据,为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再次,人工智能技术也可用于提升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的预警能力。
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模型,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建立预警模型。
当新的监测数据进入系统时,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预警。
二、信息共享提升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的预警能力不仅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还需要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可以促进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首先,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应加强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监测机构等应建立起健全的信息交换机制,及时将与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共享,形成合力。
其次,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步骤。
通过建设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的信息平台,各个相关单位能够及时发布和获取有关安全生产的数据和预警信息,提高监测和预警的效能。
另外,还需鼓励公众参与并共享信息。
通过向公众提供相关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的信息,引导公众了解和关注安全生产问题,提高自我预警意识和能力。
2024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方案(2篇)
![2024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方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60224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c.png)
2024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方案2024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趋势。
网络化管理可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操作和事故发生。
本文将提出一个2024年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方案,详细阐述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方案背景和目标2024年,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主流趋势。
传统的手工记录和纸质文件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管理的需求。
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多地点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此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网络化管理来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2. 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操作和事故发生;3. 实现各级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4. 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二、方案内容1. 建立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和集中管理。
该系统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安全生产数据管理模块:用于收集和存储安全生产相关的数据,包括安全事故记录、生产设备信息、操作记录等;- 安全生产计划管理模块:用于编制和管理安全生产计划,包括定期检查计划、培训计划、应急预案等;-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安全生产培训的相关信息,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时间等;- 安全生产督查管理模块:用于安全生产督查的记录和管理,包括督查计划、督察记录、整改情况等;- 安全生产报表管理模块:用于生成各类安全生产报表,包括事故报表、隐患报表、整改报表等。
2.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级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该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信息共享: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共享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包括事故信息、隐患信息、整改信息等;- 信息查询: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查询业务所需的安全生产信息,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协同办公:不同部门之间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协同办公,共同完成安全生产管理任务;- 数据统计:平台可以对各类安全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5-1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
![5-1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e0e7be40b4c2e3f572763e1.png)
应指技装〔2012〕24号附件5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试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二◦一二年八月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试行)1范围本技术规范提出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架构、 技术实现方 式、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的技术要求、数据接口规范和数据交换共享内容。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规划设计和建设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急平 台之间,以及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 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408-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3术语及定义3.1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信息交换是指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 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 提供统一接口规范,实现安全生产 应急平台与不同部门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
3.2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指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或与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 位应急GB/T 18793-2002 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GB/T 21062.1-2007GB/T 21062.2-2007GB/T 21062.3-2007GB/T 21062.4-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XML )1.0 第1部分:总体框架 第2部分:技术要求 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范 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平台、企业应急平台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应急平台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
3.3前置机前置机是一种以数据交换为基础的中间交易设备,它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网络通信、数据认证、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流水记录、数据预处理、数据监控和数据统计等。
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验收指南(试行)
![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验收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982cae6b910ef12d2bf9e741.png)
附件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验收指南(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指南用于指导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验收步骤、要求和验收指标评估。
本指南适用于化工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经营带储存设施企业。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应急管理部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号)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的通知(应急〔2019〕78号)《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苏办〔2019〕96号)《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苏应急〔2019〕88号)《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指南(试行)》(苏应急〔2019〕105号)《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规范(试行)》(苏应急办〔2019〕29号)三、验收目标以全面实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全要素数字化管理为目标,加强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质量及使用效果,规范平台验收步骤、内容和要求等环节的管理,推动企业建成实用、好用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省、设区市、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和化工园(集中)区可通过与建成的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接相关信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时动态监测预警,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监管的信息化、网格化和数字化监管能力。
四、验收方式企业完成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后,试运行2个月,并将相关数据接入江苏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后,由企业自行组织验收,并邀请相关专家(至少有2名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专家库的专家,其中1名化工安全专家、1名信息化专家)参加。
1113安全生产信息沟通管理工作标准
![1113安全生产信息沟通管理工作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29484387c24028905fc323.png)
1113安全生产信息沟通管理工作标准QB 黔西供电局企业标准Q/QXW 1 1113-2011 安全生产信息沟通管理工作标准2011-04-29发布 2011-05-03实施黔西供电局发布目次前言 (2)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应用文件 (4)3术语与定义 (6)4职责与权限 (6)4.1分管局领导 (6)4.2安全监督部负责人 (6)4.3生产技术部负责人 (6)4.4局办公室负责人 (6)4.5局办公室企业法规专责 (7)4.6保卫科 (7)4.7市场营销部负责人 (7)4.8规划建设部 (7)4.9各部门负责人 (7)5内容与方法 (7)5.1沟通渠道建立 (7)5.2沟通方式 (8)5.3内部沟通 (9)15.4外部沟通 (10)5.5信息的处理 (11)5.6回顾 (11)6报告和记录 (11)附录A(规范性附录)信息沟通管理流程图 (12)前言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本标准依据“一2切事故都可以预防”安全理念,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理论,规范了安全工器具与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本标准的目的:确保黔西供电局信息交换、传递快捷、有效。
本标准由黔西供电局提出。
本标准由黔西供电局企业管理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黔西供电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游洁。
本标准审核人:游洁、雷应燕、蒲荣剑、安越。
本标准由黔西供电局标准化委员会批准3安全生产信息沟通管理工作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生产信息交换、传递、处理、回顾等管理工作。
本标准适用于黔西供电局。
2规范性引用文件/应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4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1 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一条、第十九条、第三十六条、第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六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二十九条、第五十八条——《电力企业信息披露规定》第七条、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百八十条、第一百八十一条——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2.3、4.8、6.8、7.4、7.6、7.10、7.11、8.4.2——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监督规定》2.7.2、2.8、3.7、3.8、3.9、4.2、4.5——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1.9——贵州电网公司《供电局安全生产信息沟通5管理标准》全文——毕节供电局《安全生产信息沟通管理工作标准》全文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指技装〔2012〕24号附件5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试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二〇一二年八月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试行)1围本技术规提出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架构、技术实现式、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的技术要求、数据接口规和数据交换共享容。
本技术规适用于规划设计和建设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急平台之间,以及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系统。
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408-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18793-2002 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1.0GB/T 21062.1-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 21062.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GB/T 21062.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GB/T 21062.4-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3术语及定义3.1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信息交换是指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提供统一接口规,实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不同部门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
3.2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指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或与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企业应急平台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应急平台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
3.3 前置机前置机是一种以数据交换为基础的中间交易设备,它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网络通信、数据认证、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流水记录、数据预处理、数据监控和数据统计等。
3.4 服务接口服务接口是指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以及与其他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应急平台系统或人之间的共享边界。
4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4.1概述信息交换与共享在整个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本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抽取及共享下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提供的数据并进行存储,以及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向上级平台提供其所需的数据,此外,本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还应满足本级政府应急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交换要求,同时可支持与本级安委会成员单位、本级专业应急救援基地(队伍)、本级各类企业等相关单位应急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
从而形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体系,实现安全生产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共享。
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外部数据源的交换与共享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逻辑关系图4.2技术实现式为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及与其他应急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应急平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利用五种式综合多种技术手段解决信息交换与共享问题。
两个层面主要是指在数据库层面和应用系统层面,五种式主要是指:ETL实现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消息和Web Services 服务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消息和共享文件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数据文件导入应用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数据文件导入数据库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应根据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各应用系统之间的环境条件来选择其技术实现式。
4.2.1 ETL 实现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ETL 实现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式是指两个业务系统数据库之间通过数据工具(ETL )实现数据的抽取,转换,清洗和装载,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a) 使用环境:两个业务系统数据库的网络互通,属于同一局域网,主要应用于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本级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b) 技术选择: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工具ETL 。
c) 数据同步:对数据同步的实时性要求不高,增量数据大,可以按月/季度进行数据交换。
d) 用户操作:系统管理员通过在“ETL 数据抽取工具”中进行配置,可以自动执行。
e) 数据流向:数据流向支持双向同步。
f) 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值守数据库预案数据库资源数据库ETL 数据抽取工具交换引擎(捕获,抽取,转换,加载)交换任务监控交换任务调度交换任务配置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库值守数据库预案数据库资源数据库…………图 2 ETL 实现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业务流程注释说明:1)在ETL数据抽取工具中进行配置两个数据库中参与数据交换的表,配置数据映射,配置交换任务,配置任务调度。
2)ETL数据抽取工具按照调度时间执行数据交换配置,利用交换引擎完成数据的捕获、抽取、转换和加载,达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和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
4.2.2数据文件导入应用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是指从某系统的数据库中导出的数据文件,通过数据导入功能,将数据文件导入目标应用系统中,然后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使用的过程,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a)使用环境:两个应用系统之间的网络存在防火墙或者物理隔绝,导致两个应用系统之间不能相互访问,必须通过人工传输数据文件。
b)技术选择:基于组装和解析数据文件XML和Excel等技术。
c)用户操作:下级用户登录(特殊账户)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系统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下载需要上传数据的模板文件(如Excel),按照格式填写数据,然后上传导入。
d)数据流向:通过数据文件实现数据导入导出,支持数据双向流动。
e)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图如图3所示。
上级下级图 3 利用数据文件导入应用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业务流程注释说明:1) 下级用户登录上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下载数据模板文件,填充数据然后再上传到数据库管理系统。
2) 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导入的数据解析到对应的应用系统数据库中。
4.2.3 数据文件导入数据库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是指从某系统的数据库中导出的数据文件,然后通过数据导入功能,将数据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中,然后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使用的过程,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a) 使用环境:两个应用系统数据库之间的网络存在防火墙或者物理隔绝,导致两个系统数据库之间不能相互访问,必须通过人工传输数据文件。
b) 技术选择:基于组装和解析数据文件XML 和Excel 等技术。
c) 数据同步:对数据交换的实时性要求不高,增量数据大,可以按季/年度进行数据交换。
d) 用户操作:系统管理员登录ETL 数据抽取工具,根据数据配置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的对应关系,然后执行数据交换。
e) 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利用数据文件导入数据库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业务流程注释说明:1)外部应用系统或者数据库工具将数据导出形成数据文件。
2)在ETL数据抽取工具中进行配置数据文件与数据库映射,配置数据映射,配置交换任务,配置任务调度。
3)ETL数据抽取工具按照调度时间执行数据交换配置,利用交换引擎完成数据的捕获、抽取、转换和加载,达到与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和外部系统的数据文件之间数据交换。
4.2.4消息和Web Services服务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是指两个应用系之间通过系统接口实现数据访问,数据传输,数据解析和数据使用,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a)使用环境:两个应用系统可以直接相互访问,或者两个应用系统之间通过如前置机等网络中转设备间接相互访问。
b)技术选择: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SOA的web services技术。
c)数据同步:对数据交换的实时性要求高,每次进行数据交换的增量数据较小。
d)用户操作:没有单独的用户操作,数据同步触发嵌套在应用系统中。
e)数据流向:数据流向支持双向同步。
f)数据质量:对数据的交换质量有要求,一旦数据交换失败,系统能自动识别并及时再次进行数据交换行为。
在此利用消息驱动来保障数据交换异常处理。
g)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消息和Web Services服务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业务流程注释说明:1)其他信息系统每次“(1)调用服务上传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给对一个数据处理结果(利用“(2)回执消息”)。
如果处理异常,回执消息告知其他信息系统再次调用服务上传数据。
2)参与数据交换的格式采用Web Services接口标准,通知和异常信息采用标准消息格式。
4.2.5消息和共享文件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是指两个应用系统之间通过共享文件实现数据组装、数据传输、数据解析和数据使用,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a)使用环境:两个应用系统都能访问网络上的某个共享目录,或者两个应用系统都能访问同一个FTP服务器。
b)技术选择:基于XML文件和FTP服务器技术。
c)数据同步:两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增量数据大,可以按月/季度进行数据交换。
d)用户操作:系统有单独的操作界面,手工触发完成数据交换。
e)数据流向:数据流向支持双向同步。
f)数据质量:对数据的交换质量有要求,一旦数据交换失败,系统通过消息报告,提醒用户手工重新操作。
利用消息驱动来保障数据交换异常处理。
g)技术要求:参与数据交换的数据文件存放“前置机”上,应用系统完成数据交换文件的自动上传,自动下载,数据文件的数据交换。
h)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 消息和共享文件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业务流程注释说明:1)前置机上部署消息服务器和FTP服务器,负责消息转发和文件共享。
2)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将需要共享的数据文件通过FTP客户端上传到前置机上的FTP服务器共享目录中,消息通知其他信息系统,其他信息系统请求FTP服务器的共享目录,下载共享数据文件,然后按照数据格式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使用。
3)业务流程向也可以从其他信息系统到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异常通知采用消息机制。
4.3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架构4.3.1体系组成按照网络环境和技术实现原理的不同,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由ETL数据抽取系统、数据导入导出系统和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组成。
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构成如图7所示。
图7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构成4.3.2ETL数据抽取系统ETL数据抽取工具系统由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加载和数据更新组成。
数据抽取是指从源数据库中按照条件抽取符合条件的数据。
数据转换是指按照配置的数据转换条件对数据进行加工转换处理。
数据加载是指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加载到缓存中进行预处理。
数据更新是指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写入目标数据库中,完成数据的更新。
4.3.3数据导入导出系统数据导入导出系统由数据文件导入和数据导出功能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