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某水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人工生态湿地施工方案

人工生态湿地施工方案

人工生态湿地施工方案介绍人工生态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来处理废水和污染物的人工建筑。

它是一种绿色、生态友好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档将介绍人工生态湿地的施工方案,包括选址、设计、施工流程等内容。

选址人工生态湿地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水质:选择水质较差的河道、湖泊、水库等地点,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土地条件:优先选择土地沉积物稳定、地下水位较低、土壤透水性好的地方。

3.生态环境:尽量选择距离人口密集区较远、生态环境较好的地点,以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设计在设计人工生态湿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种类:根据处理废水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包括人工流态湿地、沉水植物湿地、浮游生态湿地等。

2.规模:根据处理水量和空间条件,确定人工生态湿地的面积和深度。

通常情况下,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处理效果越好。

3.植被选择:选择适合湿地环境的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

这些植物可以发挥吸收污染物和增加氧气的作用。

4.处理单元:根据需要,设计湿地内的处理单元,包括预处理单元、沉淀单元、过滤单元等。

施工流程人工生态湿地的施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地形整理:根据设计要求,对选址地的地形进行整理,包括平整土壤、清除障碍物等。

2.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系统,包括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回流管道等,以确保水的流动畅通。

3.建设人工湿地:按照设计要求,依次建设湿地的各个处理单元。

可以选择用预制构件、生态箱等形式进行建设。

4.植被种植:在湿地内种植适合的湿地植物,以促进水质净化和生态恢复。

5.监测与调试:完成施工后,进行运行启动和调试,确保人工生态湿地能够正常运行。

维护管理人工生态湿地的维护管理是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的关键。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定期监测水质:每隔一段时间对进水和出水的水质进行监测,以评估处理效果,并及时调整运行策略。

2.植物管理:定期修剪和疏浚湿地的植物,以保持湿地的通透性和良好的水流动。

清理人工湿地工程方案

清理人工湿地工程方案

清理人工湿地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及概况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来净化水质的生态工程。

人工湿地工程在水环境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扩大和工业化的加剧,人工湿地也逐渐遭受了各种污染,影响其正常的生态功能。

因此,对于人工湿地的清理工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清理人工湿地所需的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清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恢复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水体环境。

二、清理目标1. 恢复生态功能:清理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和恢复人工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其能够正常运行,并实现水质净化的功能。

2. 减少和防止污染:通过清理工程,清除湿地中的污染物,减少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

3.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清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湿地生物的影响,保护湿地内的植物和动物,维护其生态平衡。

三、清理工程方案1. 现场调查和评估:首先应对人工湿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包括湿地的类型、规模、水质情况、植被分布等。

同时对湿地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废水排放源等进行调查,为后续清理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污染源控制:根据调查评估结果,确定湿地中的主要污染源,如化工厂、城市污水排放口等,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3. 废水处理设备维护和更新:对湿地中的废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处理效率。

同时可以考虑引入新的废水处理技术,提升湿地的净化能力。

4. 植被修复:对湿地中的植被进行修复和更新,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湿地植物进行种植,促进植被的恢复,增加湿地的生态功能。

5. 污泥处理:清理湿地中的污泥,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固化处理、填埋或生物处理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6. 监测和评估:清理工程结束后,应对湿地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评估清理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措施,确保湿地的生态功能能够持续正常。

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

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

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人工湿地,即由人工构建的可以模拟自然湿地功能的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主要包括规模确定、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操作管理等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于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的1200字以上的示例:一、规模确定人工湿地的规模主要根据处理水量和所需处理水质来确定。

根据项目的需求,初步确定该人工湿地项目规模为每天处理500立方米废水。

考虑到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厌氧和好氧处理两个阶段,初步确定人工湿地的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

二、工艺流程1.预处理:将原水进行初步过滤和去除大颗粒杂质。

采用格栅、细砂过滤和沉淀池等工艺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后续的处理负担。

2.厌氧处理:通过将预处理后的水进入厌氧区域,通过厌氧发酵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沼气可以回收利用。

在厌氧处理过程中,要根据水质情况调整混合比例和水力停留时间。

3.好氧处理:在厌氧处理后的水进入好氧区域进行二次处理。

通过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进一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使废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得到去除。

在好氧处理过程中,可以加入氧气来提高处理效果。

4.澄清:在好氧处理之后,水体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因此,需要进行澄清处理,通常采用沉淀池和过滤器等工艺来完成澄清过程,使水质更加清澈。

5.排放或回用:经过上述处理流程处理后,废水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消毒工艺进行消毒后进行排放,另一路水可用于灌溉或冲洗等非人体接触的用途。

三、设备选型根据规模确定,可以选用适当的设备来实现人工湿地项目的处理要求。

主要设备包括格栅、细砂过滤器、沉淀池、好氧区和厌氧区等。

设备的选型要根据处理水量、水质特征、工艺要求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

四、操作管理为了保证人工湿地项目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合理的操作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监测:定期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COD、氨氮、悬浮物和水质透明度等指标,以确保其达到排放或回用要求。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标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标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标准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处理效率和良好生态效益的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为了规范人工湿地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本标准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进行了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场所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三、术语和定义1. 人工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共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工程设施。

2. 水质净化效果: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包括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

四、设计原则1. 人工湿地的设计应根据污水处理规模、水质特点、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选择湿地类型、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

2. 人工湿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生态安全、经济可行性和运行管理要求。

3. 人工湿地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五、设计参数1. 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应根据污水处理规模、水质特点和湿地类型等因素确定。

2. 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应根据湿地类型、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等因素确定。

3. 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应根据污水处理规模、水质特点和湿地类型等因素确定。

4. 人工湿地的填料厚度应根据湿地类型、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等因素确定。

六、施工与验收1. 人工湿地的施工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2. 人工湿地的施工应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湿地各组成部分的正常运行。

3. 人工湿地的验收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七、运行与管理1. 人工湿地的运行应保证水质净化效果,确保出水达到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2. 人工湿地的运行应定期对湿地各组成部分进行检查、维护和修复,确保湿地的正常运行。

3. 人工湿地的运行应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流程1. 概述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构造,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水平流湿地、垂直流湿地和后处理等步骤。

2. 预处理预处理是为了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2.1 进水调节根据进水水质变化和处理要求,通过调节阀门控制进水流量和浓度。

2.2 格栅除渣将进水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如塑料袋、树叶等。

2.3 砂沉池将经过格栅除渣后的水通过砂沉池,使较小颗粒的悬浮物沉淀到底部。

3. 水平流湿地水平流湿地是指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均匀地流经湿地表面,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水平流湿地包括以下步骤:3.1 原水分配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通过管道均匀分配到湿地表面。

3.2 植物栽培在湿地表面种植适应性强、生长快、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湿地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3.3 水质净化污水在湿地表面缓慢流动,经过植物根系和湿地底部的沉积层,被植物吸收和降解,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3.4 水体收集经过水平流湿地处理后的水体收集到下方的集水井中,用于后续处理或回用。

4. 垂直流湿地垂直流湿地是指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从上方向下方垂直渗透过滤,通过填料层和湿地植物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垂直流湿地包括以下步骤:4.1 污水进水经过预处理的污水从上方进入垂直流湿地。

4.2 填料层处理污水经过填料层,填料层由粗颗粒、中颗粒和细颗粒依次排列,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4.3 湿地植物栽培在填料层上栽培适应性强的湿地植物,增加植物根系对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降解。

4.4 水体收集经过垂直流湿地处理后的水体收集到下方的集水井中,用于后续处理或回用。

5. 后处理后处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出水质量,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水库水质达标治理工程方案

水库水质达标治理工程方案

水库水质达标治理工程方案一、前言水库是国家重要的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和供水等多种功能。

然而,由于水库区域的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水库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对水库周边的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水库水质达标治理工程方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水库水质达标治理工程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为水库水质修复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二、水库水质现状分析1.水库水质污染现状:(1)工农业生产和城市人口密集区的污水排放,导致水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剩,致使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

(2)水库周边工业污水的排放,使得水库水体中出现了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2.水库水质问题的影响:(1)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爆发,严重威胁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水库的生态平衡。

(2)水库水质恶化影响了水库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3)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对水库周边地区的农田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了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三、水库水质达标治理工程方案1.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工程(1)建立水库流域和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区,严格控制工农业废水的排放,加强农田的土地保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加强水库周边植被的恢复与保护,推广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工程,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2.水库污水处理工程(1)建立水库周边的污水处理厂,对周边城镇和工业区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污水排放对水库的影响。

(2)应用生物降解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水库周边的工农业污水进行有效的治理,减少营养物质和污染物的排放。

3.水库水质监测和管理工程(1)建立水库水质监测站点,定期对水库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建立水库水质管理系统,加强对水库水质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完善的水污染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机制。

清淤人工湿地工程方案

清淤人工湿地工程方案

清淤人工湿地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人工湿地是指人工建造的湿地生态系统,通常用来模拟自然湿地的功能,以处理城市污水和河流污染物。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污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许多地区的湿地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建设人工湿地成为了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应用人工湿地技术,旨在解决某市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和河道淤积等问题,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清淤人工湿地工程方案。

二、调研分析1.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该市区域内的水体存在着显著的富营养化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浑浊、水质恶化,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2. 河道淤积问题由于长期的污水排放和不良的河道治理措施,导致了该市区域内河流淤积的问题较为严重,河道通航受阻,导致水患风险增大,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威胁。

3. 人工湿地建设的优势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调研发现,人工湿地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优势,同样适用于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和河道淤积等问题。

三、工程方案基于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综合评估,制定了下述的清淤人工湿地工程方案:1. 工程总体设计(1) 选址:选择在某市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和河道淤积问题严重的区域进行人工湿地建设;(2) 设计规模:根据该区域水体的面积和淤积程度,确定相应的人工湿地面积和处理能力;(3) 工程布局:合理安排人工湿地的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保证湿地的处理效果。

2. 湿地建设工程(1) 建设步骤:首先进行淤泥清淤工程,清除河床上的淤泥和杂物,恢复河道的自然深度;其次,在河道内部利用沉水植物等建设人工湿地;(2) 材料选用:选用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生物降解功能的芦苇、莲藕等湿地植物,用以吸附和分解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3) 建设周期:根据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建设周期,保证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降到最低。

3. 运行与维护(1) 运行管理:确保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定期监测和调整湿地的水质和生态环境;(2) 维护管理:加强对人工湿地的日常维护工作,保持湿地植被的健康生长,保障湿地的处理效果;(3) 收益回馈:利用处理后的水资源,开展适度的水产养殖等产业,增加湿地的经济效益。

水质净化湿地施工方案设计

水质净化湿地施工方案设计

水质净化湿地施工方案设计引言水质净化湿地是一种生态工程方法,通过运用湿地中的植物和微生物,以及湿地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质净化湿地的施工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设计步骤1. 地点选择首先要选择适合建设水质净化湿地的地点。

选择地点要考虑水源的污染程度、流量、土质等因素。

同时要符合环保要求,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湿地类型选择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

常见的湿地类型包括自然湿地、人工湿地、人工修复湿地等。

每种湿地类型的净化效果和适用场景都有所不同,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类型。

3. 设计湿地规模根据实际需要和地点条件,确定湿地的规模。

湿地规模的大小与处理水量和净化效果直接相关。

要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容量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4. 确定湿地布局确定湿地的布局是施工方案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多个湿地单元并进行串联,以提高净化效果。

同时还要考虑湿地的进水口、出水口、水流动方式等因素。

5. 确定植被配置湿地的植被配置是影响湿地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

根据施工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密度。

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对水质净化起到积极作用。

6. 设计渗透层和滤料层渗透层和滤料层的设计对于湿地净化效果至关重要。

渗透层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够使水快速渗透到滤料层。

滤料层应具有良好的除污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

7. 设计进水系统和出水系统设计进水系统和出水系统是确保湿地正常运行的关键。

进水系统要能够稳定地将污水引入湿地并均匀分布。

出水系统要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排放净化后的水。

此外,还需考虑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维护和清理问题。

8. 考虑污泥处理湿地运行一段时间后,湿地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

设计方案中要考虑对污泥的处理和利用。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厌氧发酵、土壤堆肥等。

9. 安全考虑在设计施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问题。

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例如围栏、安全标识等。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方案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方案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应运而生。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利用湿地土壤、植物和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降解和转化的一种天然生态工程。

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净化污水,改善水质,保护地下水资源,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稳定。

二、目标本次工程的目标是利用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降低COD、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含量,提高水质达标排放,减轻环境压力,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三、工程原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的工程原理主要包括植物吸附、微生物降解和土壤过滤等过程。

植物根系可以吸附和富集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同时植物本身和根际微生物可以进行污染物的吸附、分解和转化。

湿地土壤可以起到过滤和转化污染物的作用,有效降解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水质。

四、工程设计1. 选址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选址应尽量选择城市污水排放口附近,以达到减少输送成本、方便管线布设和运维管理的目的。

2. 工程规模根据当地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和水质净化需求,确定人工湿地的规模和设计处理能力,一般按照单位面积处理能力来设计。

一般可按照每平方米处理5-10吨水的规模设计。

3. 工程构建人工湿地由水文土壤环境、植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组成。

水文土壤环境包括水体、湿地土壤和植被层,应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壤环境情况进行合理构建。

植物群落主要选择适合水质净化的湿地植物进行植被配置,不同层次的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应进行合理配置。

微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来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

4. 工程运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运维管理包括植被养护和土壤保护。

应定期对植被进行修剪和除草,保持湿地水体通畅。

对湿地土壤进行合理施肥和保水,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和生物活性,以保证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发布 20××-××-××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I目次目次 (Ⅰ)前言 (Ⅱ)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水量和水质 (5)5 总体设计 (6)6 工程工艺及人工湿地设计 (9)7 主要设备及材料 (14)8 检测与过程控制 (15)9 辅助工程 (16)10 施工与环境保护验收 (17)11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9)12 运行与管理 (19)附录 A(规范性附录)符号 (22)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污水、雨水处理及河流、湖泊水质改善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尾水人工湿地工程施工方案

尾水人工湿地工程施工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我国大力推广尾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本文以某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为例,阐述工程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某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2. 项目地点:某市某区某生活污水处理厂附近3. 项目规模: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4. 工程总投资:XXX万元5. 施工周期:XX个月三、施工组织机构1. 施工项目经理部2. 技术组3. 质量安全组4. 材料设备组5. 财务组四、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3)备齐施工所需材料、设备、工具。

2. 施工工艺(1)平整场地:将施工现场的土方进行平整,确保湿地基底平整。

(2)基础处理:对基底进行压实、平整,确保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防渗层铺设:采用HDPE防渗膜进行防渗处理,确保湿地底部不发生渗漏。

(4)植物种植: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种植。

(5)填料层铺设: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填料层,确保填料层厚度和均匀度。

(6)水力系统施工:包括提升泵站、输配水管线、溢流口等。

3. 施工质量控制(1)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2)加强材料、设备、工具的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4. 施工安全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3)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XX天2. 施工阶段:XX个月3. 竣工验收阶段:XX天六、施工成本控制1. 严格控制材料、设备、人工等成本。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确保工程成本合理。

3. 定期对施工成本进行核算,及时调整成本控制措施。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 引言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来处理污水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人工湿地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环保等优点,因此在城市和农村地区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和处理效果等方面。

2. 系统结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污水收集系统、预处理单元、湿地单元和后处理单元组成。

2.1 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收集系统主要由管道和收集井组成,用于将来自不同生活和工业排放源的污水集中到处理系统。

收集井设有格栅和沉砂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沉淀物。

2.2 预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主要包括沉砂槽和调节池。

沉砂槽用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沉积物,以防止对后续处理单元产生不利影响。

调节池用于平均污水流量和水质,确保湿地单元能够稳定运行。

2.3 湿地单元湿地单元是整个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水平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组成。

水平流湿地通过设置一系列有机和无机介质,如砂石和植物根系,来构建污水流动的通道。

污水在湿地单元中通过水平流动的方式,经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处理过程,包括颗粒物的拦截、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等。

垂直流湿地通过设置砂石床和湿地植物根系来构建污水流动的垂直通道。

污水从上至下通过垂直流湿地时,进行类似水平流湿地的处理过程,但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条件和更好的氧化还原作用。

2.4 后处理单元后处理单元主要包括沉淀池和消毒装置。

沉淀池用于进一步去除湿地单元出流中的悬浮颗粒,并使水质更清澈。

消毒装置用于消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以确保出水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 工艺流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如下:1.污水收集:将来自不同排放源的污水集中到处理系统。

2.预处理:通过沉砂槽和调节池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和沉淀物,并平均流量和水质。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技术。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指通过人工建设的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项目。

以下是一种1200字以上的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一、工程规模和建设位置本工程计划建设一个日处理生活污水量为XX立方米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建设位置选择在离住宅区远离1公里以外、土壤透水性好的区域。

二、工程技术流程1.生活污水收集和预处理:将生活污水通过管网输送至污水收集井中,进行初步加强预处理,去除较大的杂质和固体颗粒物。

2.人工湿地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生活污水通过分流器分流入不同功能区的人工湿地进行处理:(1)过滤区:设置一段宽约XX米,长度约XX米的过滤区,覆盖鹅卵石,过滤区为浅水区,水深约为0.3-0.5米。

过滤区用于去除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物和部分有机物质。

(2)水生植被区:设置一段宽约XX米,长度约XX米的水生植被区,植物主要选择具有较好吸附性、生物降解性和适应性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

水生植被区的作用是进一步降解有机物质,吸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

(3)微生物区:设置一段宽约XX米,长度约XX米的微生物区,通过增加人工填料增加微生物生长的表面积,提高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降解效果。

微生物区主要由沫状生物膜滤料构成,滤料上有大量的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物质。

(4)净化区:设置一段宽约XX米,长度约XX米的净化区,该区域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残余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在该区域底部铺设砂石与沃土(深度约为0.8-1米),种植具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菖蒲、香蒲等。

三、设备与投资估算1.设备:主要包括生活污水收集井、管网、分流器等,投资估算约为XX万元。

2.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规划、土地征用、土建工程、植物配置等,投资估算约为XX万元。

3.运营费用:包括电力费用、人工费用、维护费用等,年度运营费用约为XX万元。

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1.环境效益: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物、有机物质和部分营养物质,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减少了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人工湿地项目实施方案

人工湿地项目实施方案

人工湿地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人工湿地项目应运而生。

本项目旨在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

二、项目目标1. 建设具有生态功能的人工湿地,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净化和生态修复。

2. 提高水体的水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3. 探索人工湿地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模式,为类似项目的推广提供经验和借鉴。

三、项目内容1. 地点选择:选择污染水体附近适宜建设人工湿地的地块,考虑土地利用、水源供应等因素。

2. 设计方案:根据水体污染情况和周边环境特点,确定人工湿地的规划布局、植被配置和水体流动方式。

3. 施工工艺: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包括地形整理、植物种植、水体导流等,确保人工湿地的建设质量。

4. 运行管理: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水质监测、植被养护、定期清淤等,确保人工湿地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调研:对污染水体周边环境进行调研,确定人工湿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规划设计:委托专业设计院所进行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确定建设方案和施工图纸。

3. 施工建设: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组织施工队伍进行人工湿地的建设。

4. 运行管理:建成后,进行运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植被养护,确保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

五、项目预期效果1. 水质改善:通过人工湿地的净化作用,污染水体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2. 生态修复: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群得到恢复和增加。

3. 应用推广: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类似项目的推广提供经验和借鉴,促进人工湿地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六、项目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确保项目资金的充足投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2. 技术支持:与相关科研院所和专业团队合作,获取人工湿地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工艺方法——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

工艺方法——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

工艺方法——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
工艺简介
1、工艺原理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是一种生态工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2、方法特点
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非常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还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具有占地面积较大的缺点。

3、适用范围
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深度处理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饮用水源和景观用水保护,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排入饮用水源或景观用水的湖泊、水库或河流中。

因此特别适合处理饮用水源或景观用水区附近的生活污水或直接对受污染水体的水进行处理,或者为这些水体提供清洁的水源补充。

4、基建与运行费用
基建费用与很多因素有关:地形特征、地层结构、选用的前处理方法、进水水质情况、出水水质要求、外观要求等等因素有关。

因而根据情况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但比二级污水处理厂低很多。

人工湿地
系统运行费用特别低,如果仅以电费计,通常不会超过0.05元/吨/天(主要用于提高进水水位,如果水位不需提升则没有此项费用),另外需要工人进行简单的操作和维护管理。

5、处理效果
出水水质可以因进水水质或停留时间的不同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GB3838-88)II至V类标准。

系统可以根据进水水质状况和出水水质要求进行设计。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介绍
地 ; 人 污水 处理 ; 市景 观 ; 城 生态 系统
和反硝化作用 、 植物的吸收 、 氨的挥发 以及基质 的不 同有很 大差异 ,但比二级污水处理厂低很 人工湿地 技术净 化污水 起源 于 15 93年德 的吸附和过滤等过程而去除。 废水中的氮以无机 多。人工湿地系统运行费用特别低 , 如果仅 以电 无机氮可 以被人工湿 费计 , 通常不会超过 0 5元, . 0 吨厌 ( 主要用 于提 国的 Ma ln k xPa e 研究所用芦苇去除污水 中的污 氮和有机氮两种形式存在 , 染物 , 2 世纪 7 年代末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 地中的植物吸收 , 到 0 0 合成植物蛋白质 , 最后通过植 高进水水位 ,如果水位不需提升则没有此项 费 但这一部分氮 用 ) ,另 外需要工人进行简单 的操作和维护管 独具特色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 是人为地在有一 物的收割形式从湿地系统中去除。 定长宽 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 E 用土壤和g l-如 仅 占总氮量的 8 -6 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 理 。 il ( %' %。 - 1 砾 石等) 混合组成填料 床 , 使污水在床体 的填 料 作用在氮 的去除中起着重要作用。吴振斌 等叼 f 6处理效果 缝隙 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 , 并在床体表面种 究发现 , 湿地土壤的脲酶活性与 T N的去除率有 出水水质可以因进水水质或停留时间的不 植 具有性能好 , 成活率高 , 抗水性 强 , 生长周期 较明显 的正相关性, 所以认为可以把人工湿地根 同达到地面水水质标 准 ( B 88 8 ) G 33 _ 8 Ⅱ至 v类 系统可 以根据进水水质状况和出水水质要 长, 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如芦苇 , 蒲 区土壤中脲酶的活性作为人工湿地去除污水 中 标准。 草等 ) 形成—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体 系。B 1 含氮污染物效果的—个评价指标 。 国内外学者的 求进 行设计。 人 工湿地去除 的污染物 范围非 常广 泛 , 包 研究表明 ,利用人工湿地治理各种类型的污水 , 结束语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个综合 括 N、 、S有机物 、 PS、 微量元素 、 病原体等。 有关研 其 " I N的去除率达 6 暖 9 柏;人工湿地系统 的生态系统 , 4 8 具有如下优点 :1建造和运行 费用 () 究结果表 明, 在进水浓度较低 的条 件下 , 人工湿 中氮去除效率取决 于湿地植物根区附近土壤 的 便宜 ; ) ( 易于维护 , 2 技术含量低 ;3可进行有效 () 地 对 B D 的去 除率 可 达 8%~ 5 , C D 的 氧化还原状况 , Os 5 9% 对 O 因为硝化作用要求在好氧的条 件 可靠 的废水处理 ;4 ( )可缓 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 去除率 可 达 8% ,处 理 出水 B s的浓度 在 下进行 ,而反 硝化作用要求在厌氧的条件下进 的冲击 ; ) 0 OD ( 可提供和间接提供效益 , 5 如水产 、 畜 1mgL 左右 ,s小于 2 mg 口 , 0 ・4 S 0 ・ . 废水 中大部 行。目前人工湿地 系统 T 翦 N去除率不高的主要原 产、 造纸原料、 建材、 绿化、 野生动物栖息、 娱乐和 反硝化途径不畅通 , 由于系统缺氧, 不 教育 。 但也有不足 :1 占地面积大 ;2 易受病虫 () () 分有机物作为异样 微生物 的有机养分 , 最终被转 因是硝化一 化为微生物体及 C 2 0 0, 。 H2 能提供 良好的硝化作用环境条件 , 因而不能产生 害影响 ;3 ( )生物和水力复杂性加大了对其处理 大量的反硝化作用底物——硝酸盐 , 为反硝化作 机制、 2分类 工艺 动力学 和影响因素的认识理解 , 设计 根据 湿地 中主要植 物 形式人 工湿 地可 分 用打下基础 。要使硝化一反硝化途径畅通 , 提高 运行参数不精确 , 因此常由于设计不当使出水达 有 为 : 1g游 植物系统 ;2 挺水植物系统 ;3 沉 氮 的去除率最重要的是提高湿地系统 中的硝化 不到设计要求或不能达标排放 , 的人工湿地反 ( )g () () 水植物系统 。 中C, ̄ 其 ah植物系统还处 于实验室研 作用强度。其措施包括 : 对进入湿地 的污水进行 而成 了污染源。 另外 , 据已有数据 , 当上下表 面植 究阶段 , 其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 暴 气 , 以增加水 中的 D 或使污水 中的氮素物 物密度增大时,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率提高 , O; 在 理 后 的 精处 理 。浮 游 植 物 主 要 用 于 N, 除 和 质 在进人人 工 湿地前 作预 处理 ,使 之转 化成 达到其最优效率时 , 2 3个生长周期 , 以需 P去 需 - 所 N; 或采用间 建成几年后才达到完全稳定的运行 。因此, 目前 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 前一般所指人工湿地 系 NO一 也可 以增加湿 地植物 的密 度 , 目 统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 。 挺水植物系统根据废水 歇进水方法 , 提高系统 中的氧浓度。还有研究发 人 工 湿 地 技 术 最 大 问 题 在 于缺 乏 长 期 运 行 系 统 流经 的方式 , 分为表面流湿地 (r 、 可 s w)潜流湿 现 , 为 提 高 湿 地 中 B D:O 人 O N rN之 比 ( 添 加 的详细资料 。 如 地 ( s w )立式 流 湿 地 ( w )表 面 流 湿地 和 立 秸秆或甲醇 ) sF 、 VF 。 ,氮的去除率会大幅度提高,能从 总 得 来说 , 工湿 地 污水 处 理 系统 是一 种 较 人 式流湿地 因环境条件差 ( 易孳生蚊虫 )处理效果 3 %左 右 上 升 至 8 %~ 0 , 因 是 B , O 0 9% 原 OD:O- 好的废水处理方式, N 3N 特别是它充分发挥资源的生 受气温影响较大以及对基建要求较高 , 现多不再 比值太低时不利于反硝化作用的进行 , f _ 产潜力 , 当比f k t 防止环境的再污染 , 获得污水处理与资 采用。故人工湿地大部分采用潜流式湿地系统。 升到 23时 , . 反硝化率达到最大值。也有人提出 源化的最佳效益 ,因此具有较高 的环境效益、 经 可直接用 C: N比来表示 N - O ̄N的去除率 , c: 济 效 益 及社 会 效 益 , 比较适 合 于处 理 水量 不 大 、 当 3方法特点 人 工 湿 地 能 够 利用 基 质— 微 生物 — 植 物 这 N 5 1时, >: 反硝化效率最高 ; 在人工湿地 中磷主 水质变化不很大、管理水平不很高的城镇污水 , 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 、 " -  ̄和生物的三重协调 要 是通 过 基 质 的 吸 附 、络 合 及 与 C 、 、 e 土 如我国农村 中、 f g aAlF 和 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人工湿地作 有 作用 , 通过过滤、 吸附 、 沉淀、 离子交换 、 植物吸收 壤颗粒 的沉淀反应及泥炭累积 , 植物的吸收 , 微 为一种处理污水的新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 良, 人工湿地 必要更细致地研究不同地区特征和运行数据 , 以 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 , 具有处 生物去除等作用 而去除。据资料显示 , 理效果好 、 水水质稳定 、 、 去除能力强 、 出 氮 磷 对 对 各种类 型 污水 中 的 T P的去 除率 为 4 . 便在将来 的建设中提供更合理的参数。 7 %~ O 负 荷 变化 适 应 能力 强 、 于处 理 间歇 排放 的污 水 97. 。 适 2 参 考 文献 f1 1白晓 慧 , 宝 贞等 人 工 湿地 污水 处理 技 术及 其 王 等 主要 特点 。同 时 , 过 营 养 物 质和 水 分 的生 物 通 5 基建 与 运 行 费用 地球 化学 循 环 ,促 进 绿 色 植 物生 长 并 使其 增 产 , 人 工 湿 地 面 积 可 视 情况 而 言 ,可 在 市 郊 结 应 用  ̄g J. 尔滨工 业 大 学学报 ,26 :9 9. q] 哈 3 ( )8 - 0 也 2崔理华 , 朱夕珍 , 骆世明等媒 渣一 草炭基质 实现废水 的资源化与无害化 , 对保护野生动物和 合 部 , 可 在 污水 处 理 厂 出水 的 附近 建造 。 一 些 [】 提高局部地 区景观的美学价值也有益处。 人工湿地属预处理型 , 在那些 目前还不具备建造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叨. 污水处理厂的城 乡结合部建造人工湿地 , 将生活 应 用生 态 学报 ,03 1( )5 7 6 0 2 0 ,44 :9 - 0 . 4 适 用范 围 利用所 种植物对其进行处理 , 再 f 廖新 悌 , 然后 3 1 骆世明. 人工湿地对猪场废水有机物 经过人工湿地 系统 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 污水排人 , 应用生态学报 ,0 2 1 ( ) 2 0 ,3 1 : 可 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 , 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 排人 自然水系 , 护水体 ; 保 还有些湿地属于加 强 处理效果的研究阴. 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建造人工湿地 , 将污水处 1 3 1 . 1 -1 7 深度处理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饮用水源和景观用 型 , 再经 4吴 植 水保护 , 处理后的水可 以直接排人饮用水源或景 理 厂处 理 过 的水 引入 , 过 人工 湿 地 的加 强 处 Il 振 斌 . 物根 区土 壤 酶 活性 与 污 水净 化 效 果 J .环 2 0 ,15 : 观用 水 的湖 泊 、 或 河 流 中 。 因此 特别 适 合 处 理 , 水库 提高其水质 , 然后排 入自然水系 , 为其补充 极 其 相 关分 析 If 境科 学 学报 ,0 12 ( ) 作 6 2 62 . 2 - 4 理饮 用水源或景观用水 医附近的生滔污水或直 水 源 。 5夏 人 J生 . 接埘受污染水体的水进行处理, 或者为这些水体 基建费用与很 多因素有关 : 地形特征 、 地层 『1 汉 平 . 工 湿地 处理 污 水 的机 理 与 效 率『1 结 杜 、 用 的前 处 理 方 法 、 水水 质 情况 、 水水 态学 杂 志 , 0 2 2 ( )5 - 9 J选 进 出 2 0 ,14 : 15 . 提 供 清 洁 的水 源 补充 。 责 任编 辑 : 丽 荣 杨 在人工湿地中氮主要是通过微生物 的硝化 质要求 、 外观要求等等阂素有关 。因而根据情况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工艺设计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工艺设计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工艺设计刘全中 提要 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多层过滤,使水质得到净化,可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着重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工艺原理、流程、特点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生态工程 工艺原理 设计要点0 前言通常的污水处理方法技术要求高,管理复杂,运行费用、能耗高。

而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管理费用低,能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处理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市政污水,经过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可应用于饮用水源或景观用水的湖泊、水库或河流中。

因此特别适合处理饮用水源或景观用水区附近的污水,或者为这些水体提供清洁的水量补充。

1 工艺原理图1 人工湿地系统工艺原理示意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生态系统,系统建有一系列水平高差由高到低的植物池,池内填有特殊的填料,在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当污水在重力作用下依次通过阶梯式植物池,污染物质和营养被植物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见图1)。

特殊填料是由两部分组成。

网状隔膜下是用不同级配的砾石滤料,网状隔膜上部是特殊土壤,是采用一定材料配比制成的生物载体,既适宜湿地植物的生长,又有一定的孔隙。

污水中的有机物在特殊土壤中被吸附、凝集并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同时污水中的氮、磷、钾等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被湿地植物根系吸收利用。

经过土壤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吸附降解作用,以及填料的渗滤作用和植物的吸收作用,最终使进入湿地系统的污水得到有效净化。

2 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211 工艺流程人工湿地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收集和预处理系统。

由污水集水管网、污水集水池、格栅和沉淀池等组成。

如果取水于被污染的河流,可取消污水集水管网和污水集水池。

(2)配水和集水系统。

由配水井、配水槽、配水管网、布水管、集水管和集水池组成。

(3)植物池。

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可设计一级或多级植物池,污水经过滤池多次正向逆向反复过滤。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
指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1.04.14
•【文号】环办水体函〔2021〕173号
•【施行日期】2021.04.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关于印发《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的通知
环办水体函〔2021〕1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指导各地做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相关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供工作中参考使用。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1年4月14日附件: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

湿地景观净化水质工程方案

湿地景观净化水质工程方案

湿地景观净化水质工程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质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湿地景观净化水质工程就是利用湿地的生物、化学、物理过程来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湿地景观净化水质工程通过对湿地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管理,促进湿地内的自然生态过程,达到水质净化与生态保护的目的。

本文将从湿地景观净化水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设计方案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湿地景观净化水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1.1 湿地净化水质的原理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能够通过生物、化学、物理过程有效地净化水质。

在湿地中,水体与植被、土壤等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之间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无机污染物、沉淀重金属等方式,最终实现水质的净化。

此外,湿地中的植被还能够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有害物质,从而减少它们对水体的污染。

1.2 湿地景观净化水质的方法湿地景观净化水质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和生物滤池两种形式。

人工湿地是指人工建造或修复的湿地,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生物滤池是将水体通过特定的生物过滤介质,使其中的废水得到过滤和净化的系统。

这些方法可以使湿地成为一个高效的水质净化系统,为城市及近郊地区的水体提供保护。

二、湿地景观净化水质工程的设计方案2.1 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在确定湿地景观净化水质工程的设计方案时,首先需要根据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湿地环境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

根据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和生态景观效果,通常选择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和生物滤池等形式。

2.2 设计湿地景观的形态结构湿地景观净化水质工程需要通过设计来优化湿地景观的形态结构,包括湿地的布局、景观植物的配置、景观道路的设置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为湿地景观提供最大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满足不同水质需求。

2.3 确定湿地景观的水质处理方式根据水体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确定湿地景观的水质处理方式。

采用适当的湿地生态过程、植被配置和水位控制措施,以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案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二零一零年十月前言浊漳河分为南、北、西三源,南源发源于长子县发鸠山,长80km,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河村,河长78km,浊漳河南源流域面积3477km2。

北源发源于榆社县柳树沟,河长109km。

浊漳南源与浊漳西源在襄垣县甘村汇合,流至合口村又与浊漳北源汇合,始称浊漳河。

浊漳河在平顺县出省境成为河北省与河南省的界河。

省境内全长237km(以浊漳北源为主流),流域面积11688km2。

浊漳河出省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6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36.8m3/s,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3.15m3/(s·km2)。

浊漳南源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如同我国北方大多数小流域河流,除一年汛期的几场洪水外,其它时间基本以污、废水为主。

近年来,由于浊漳南源沿线各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面源污染排入浊漳南源中,加上雨水较少,河水污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流域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破坏。

浊漳南源河水污染治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和省、市环保要求,浊漳南源河水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为确保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长治市在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计划建设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浊漳南源的污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工程的顺利实施,可有效改善浊漳南源入湖水质。

针对浊漳南源河道和入湖口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浊漳南源河水水质、水量现状,综合考虑技术的生态安全性、效果持久性、经济可行性和自然生态性,基于经济可行、技术稳定、管理简便的原则,确定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对浊漳南源污染河水进行治理,具体工艺方案为:橡胶坝+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

受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委托,我单位在资料分析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方案进行了科学规划,完成了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在技术方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长治市人民政府、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建设局、长治湿地公园管理处等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目录第1章概述 (1)1.1 项目概述 (1)1.2 编制依据与原则 (2)1.2.1 编制依据 (2)1.2.2 编制原则 (3)1.3 编制范围 (3)1.4 项目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4)第2章项目背景 (5)2.1自然概况 (5)2.1.1 地理位置 (5)2.1.2 地形地貌 (5)2.1.3 气候特征 (5)2.1.4 水文水系 (6)2.1.5 水生植被 (6)2.2 水体污染情况 (7)2.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9)2.3.2 漳河流域严峻的水污染防治形势 (10)2.3.3 符合漳泽水库人工湿地建设规划 (11)2.3.4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12)2.4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2)2.4.2 漳河流域综合治理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14)2.4.3 本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14)第3章建设规模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15)3.1 工程选址 (15)3.2 工程现场特征 (15)3.3 处理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16)3.4 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学原理 (16)3.5 工艺方案论证与选择 (17)3.5.1 拦水设施 (21)3.5.2 生态滞留塘 (24)3.5.3 人工湿地系统 (25)3.5.4工艺方案的确定 (27)第4章湿地修复与水质净化系统设计 (29)4.1 总平面布置和高程设计 (29)4.1.1 总平面布置 (29)4.1.2 人工湿地高程设计 (29)4.2 设计负荷 (29)4.3 单体设计 (30)4.3.1 橡胶坝 (30)4.3.2 生态滞留塘 (32)4.3.3 河道走廊人工湿地 (34)4.3.4 入湖口表流湿地修复区 (35)4.4 配套设施 (36)4.4.1 便携式检测仪器 (36)4.4.2管理用房 (36)4.4.3 场内道路设计 (37)4.5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7)4.5.1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7)4.6.2 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 (43)4.6.3 材料要求 (44)4.6.4 抗震设防 (44)4.7电气设计 (45)4.7.1 设计依据 (45)4.7.2 设计范围 (45)4.7.3 负荷等级及电源电压 (45)4.7.4 负荷计算 (46)4.7.5 接地设计 (46)4.7.6 电缆敷设 (46)4.8自控、仪表设计 (46)4.8.1 在线监测系统介绍 (46)4.8.2 在线监测设备 (47)4.9工程量统计 (48)第5章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 (51)5.1评价依据和规范 (51)5.2防洪安全影响 (52)5.3防洪工程措施 (52)5.4 工程建设环境影响 (52)5.5环境保护措施 (53)5.5.1 环境影响预测 (53)5.5.2 环境保护措施设计 (55)5.5.3 环境管理 (56)第6章安全与节能 (57)6.1安全措施 (57)6.2节能 (57)6.2.1 设计依据 (57)6.2.2 能源供应分析 (58)6.2.3 能源消耗分析 (58)6.2.4 节能措施 (59)第7章工程的实施与管理 (60)7.2 项目管理机构及定员 (60)7.3 工程的管理 (62)7.4 进度计划安排 (66)第8章招投标方案 (67)8.1招投标依据 (67)8.2发包方式 (67)8.4招标组织形式 (68)8.6招标基本情况 (71)第9章投资估算 (73)9.1.1 建设规模与工程内容 (73)9.1.3 投资估算的组成 (76)第10章成本分析及效益分析 (77)10.1成本分析 (77)10.1.1 基础数据 (77)10.1.2 总成本费用计算 (77)10.1.3 损益表 (78)10.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8)10.3评价结论 (78)11.3社会与经济效益 (82)第12章结论与建议 (84)12.1结论 (84)12.2建议 (85)附图:附图一: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第1章概述1.1 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项目建设单位长治市环境保护局3、方案编制单位单位名称: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设计规模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规模为3061.5亩,污水处理规模为2.4×105m3/d(3-10 月)、1.2×105m3/d(11-12 月、翌年2月)(一月份结冰期湿地不进水)。

5、设计水质设计进水为浊漳南源污染河水,湿地工程设计进水水质为:COD Cr≤40mg/L NH4+-N≤3.0mg/L TN≤3.0mg/L TP≤0.3mg/L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处理出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要求,相应的出水水质控制指标为:COD Cr≤30mg/L NH4+-N≤1.5mg/L TN≤1.5mg/L TP≤0.1mg/L6、污水处理工艺1人工湿地系统主体工艺采用橡胶坝+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入湖口表流湿地修复的组合工艺。

7、总投资估算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总投资估算为3596.84万元。

1.2 编制依据与原则1.2.1 编制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199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2009)《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CJJ/T 54-93)《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aquatic plant systems for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EPA ,1988)《Constructed Wetlands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s 》(EPA,1999)《Stream Corridor Restoration: Principles, Processes, and Practices》(the Federal Interagency Stream Restoration Working Group,200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水电水利工程围堰设计导则》(DL/T5087-1999)《橡胶坝技术规范》(SL 227-98)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规范》(GBJ108-87)1.2.2 编制原则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生态工程。

鉴于本工程的实际特点,切合漳河流域治污现状及规划情况,提出本工程技术方案的编制原则。

(1)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与山西省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长治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紧密衔接,明确工程目标,确保削减污染负荷、改善河流水质与生态系统;(2)兼顾工艺先进、技术稳定、经济可行、管理简便和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保证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实用、经济,并具有可操作性;(3)水质净化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4)人工湿地建设和城市规划协调统一,充分考虑与城镇的建设及相关的市政、水利、湿地公园管理处等各部门的项目建设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1.3 编制范围依据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水污染治理目标,就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技术方案,并对工程进行完整的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主要是利用漳3河南源河道和入湖口的滩地建设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净化入漳泽水库的漳河南源来水。

设计范围包括:橡胶坝、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入湖口湿地修复及湿地配套工程等设计。

1.4 项目的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浊漳南源河水污染情况及浊漳南源河道及入湖口的土地利用现状,确定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采用橡胶坝+河道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入湖口湿地修复的串联组合的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