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函数高级用法示例
Excel的SUM函数9种公式设置范例
Excel的SUM函数9种公式设置范例1、数组求和:{=SUM((G12:G21>100)*G12:G21)}[公式说明]:本公式为数组公式,可以对G12:G21区域中大于100的数据进行求和,而排除小于等于100的数据。
输入公式时必须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结束,否则无法得到正确结果。
[使用注意]:1、公式中"G12:G21>100"部分表示求和条件,后跟实际求和区域"G12:G21"。
如果有多个条件,可一并罗列出来。
例如求大于100且小于115的数据之和,公式如下:=SUM(G12:G21>100)*(G12:G21<115)*G12:G21)。
2、此数组公式只适用于单个区域求和,如果有多个区域,只能用多个SUM求和,然后相加。
例如对G12:G21和H12:H21区域中大于100的数汇总,公式如下:=SUM(SUM((G12:G21>100)*G12:G21),SUM((H12:H21>100)* H12:H21))。
3、对于SUM函数的数组公式,可以用SUMPRODUCT 函数来代替,从而将数组公式转换成普通公式。
例如本案例的公式用SUMPRODUCT函数后,普通公式如下:=SUMPRODUCT((G12:G21>100)*G12:G21)。
2、数据类型转换求和:=SUM(VALUE(H5),H6:H10,J5:J10,L5:L10);=SUM(--(H5),H6:H10,J5:J10,L5:L10);=SUM((H5)*1,H6:H10,J5:J10,L5:L10);=SUM((H5)/1,H6:H10,J5:J10,L5:L10)[公式说明]:SUM函数用于对单元格区域的数据或者逻辑值、表达式进行求和,它有1-255个参数。
鉴于本题的特殊性,公式也可以改为"=SUM(区域1)",函数会忽略区域中的文本。
Excel的SUM函数9种公式设置范例
Excel的SUM函数9种公式设置范例1 、数组求和: {=SUM((G12:G21>100)*G12:G21)}[公式说明]:本公式为数组公式,可以对 G12:G21 区域中大于 100 的数据进行求和,而排除小于等于 100 的数据。
输入公式时必须按【 Ctrl+Shift+Enter 】组合键结束,否则无法得到正确结果。
[使用注意]:1、公式中 "G12:G21>100" 部分表示求和条件,后跟实际求和区域"G12:G21" 。
如果有多个条件,可一并罗列出来。
例如求大于 100 且小于 115 的数据之和,公式如下:=SUM(G12:G21>100)*(G12:G21<115)*G12:G21)。
2、此数组公式只适用于单个区域求和,如果有多个区域,只能用多个 SUM 求和,然后相加。
例如对 G12:G21 和 H12:H21 区域中大于100 的数汇总,公式如下:=SUM(SUM((G12:G21>100)*G12:G21),SUM((H12:H21>100)*H12:H21))。
3、对于 SUM 函数的数组公式,可以用 SUMPRODUCT函数来代替,从而将数组公式转换成普通公式。
例如本案例的公式用SUMPRODUCT 函数后,普通公式如下:=SUMPRODUCT((G12:G21>100)*G12:G21。
2 、数据类型转换求和: =SUM(VALUE(H5),H6:H10,J5:J10,L5:L10); =SUM(--(H5),H6:H10,J5:J10,L5:L10) ;=SUM((H5)*1,H6:H10,J5:J10,L5:L10) ;=SUM((H5)/1,H6:H10,J5:J10,L5:L10)[公式说明]:SUM 函数用于对单元格区域的数据或者逻辑值、表达式进行求和,它有1-255 个参数。
excel中sum的用法
在Microsoft Excel 中,SUM 函数用于对一系列数值进行求和操作。
它可以接受多个参数,每个参数可以是单个数字、单元格引用、数值范围(一系列单元格的引用)或者其他具有数值的函数。
以下是SUM 函数的用法示例:对单个范围内的数值进行求和:假设您有一个包含在单元格A1 到A5 中的数值范围,您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对它们进行求和:=SUM(A1:A5)对多个范围的数值进行求和:您可以在SUM 函数中同时引用多个范围,将它们的数值相加:=SUM(A1:A5, B1:B5)对单个单元格或数字进行求和:SUM 函数也可以用于对单个单元格或数字进行求和:=SUM(A1, B1, C1)对带有条件的范围进行求和:您可以使用SUMIF 函数来对带有条件的范围进行求和。
例如,如果您要对某一列中满足特定条件的数值进行求和:=SUMIF(D1:D10, ">50")上述示例将对D1 到D10 单元格中数值大于50 的单元格进行求和。
对多个条件的范围进行求和:SUMIFS 函数允许您对满足多个条件的范围进行求和。
例如:=SUMIFS(D1:D10, A1:A10, "Apples", B1:B10, "Oranges")上述示例将对D1 到D10 范围中满足条件"Apples" 在A1 到A10 范围中,并且条件"Oranges" 在B1 到B10 范围中的单元格进行求和。
对多个工作表中的数值进行求和:如果您在多个工作表中进行求和操作,可以使用SUM 函数的工作表引用。
例如,如果您要对Sheet1 和Sheet2 中的A1 单元格中的数值进行求和:=SUM(Sheet1!A1, Sheet2!A1)这些示例展示了SUM 函数在Excel 中的基本用法。
您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来使用SUM 函数以执行不同的求和操作。
matlab的sum函数
matlab的sum函数一、介绍MATLAB是一种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和数值计算。
在MATLAB中,sum函数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函数之一,它可以计算向量或矩阵的元素和。
二、语法sum(X):对向量X的所有元素求和。
sum(X,dim):对矩阵X沿着指定维度dim的元素求和。
sum(X,'all'):对矩阵X所有元素求和。
三、参数解释1. X:要进行计算的向量或矩阵。
2. dim:指定要进行计算的维度,如果不指定则默认为第一个非单例维度。
四、使用示例1. 对向量进行求和:x = [1 2 3 4 5];res = sum(x);结果为:152. 对矩阵沿着某个维度进行求和:A = [1 2;3 4;5 6];res = sum(A,1); % 沿着列进行求和res = sum(A,2); % 沿着行进行求和结果为:res =9 12res =37113. 对矩阵所有元素进行求和:A = [1 2;3 4;5 6];res = sum(A,'all');结果为:21五、注意事项1. 如果X是一个复数向量或矩阵,则sum函数会对其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求和。
2. 如果X中包含NaN(Not a Number)或Inf(Infinity)的值,则sum函数会返回NaN或Inf。
3. 在使用sum函数时,要注意维度的选择,否则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六、总结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MATLAB中的sum函数具有很多灵活的用法,可以对向量和矩阵进行不同维度的求和操作。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计算。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出现NaN或Inf等异常值,并且要注意维度选择以避免出现错误结果。
sum函数的使用方法
sum函数的使用方法
1、单行求和
(1)、假设一个班共有5名学生,要求每位同学的总分,每位同学的各科成绩如下。
(2)、先求张三同学的成绩,可在单元格E2输入=SUM(B2:D2),按回车Enter 键就可以得出张三同学的总分了。
(3)、同理算出其他同学的总分,把鼠标放在E2单元格右下方,待出现十字符号后往下拉,即可复制E2的公式到下面的单元格,算出其他同学的成绩了。
2、单列求和
要求该班同学的语文总成绩,那么我们可以用SUM函数的单列求和功能,在单元格B7输入=SUM(B2:B6),即可得出该列结果。
3、区域求和
要求该班全部同学的总成绩,那么我们可以用SUM函数的区域求和功能,在单元格E2输入=SUM(B2:D6),即可得出该区域的结果。
4、单个单元格与其他区域的集合
如要去张三的语文成绩和李明、陈莉的语文成绩之和,那么可在E2单元格直接输入=SUM(B2,B5:B6),即可实现个单元格与其他区域的集合。
5、数字与其他参数的集合
如要求100与张三的成绩之和,那么可在E2单元格直接输入=SUM(100,B2:D2),即可实现数字与其他参数的集合。
SUM函数高级用法示例
SUM函数高级用法示例SUM函数是Excel中的一种基本函数,用于计算指定范围内数值的总和。
然而,SUM函数还有许多高级用法和功能,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数据处理和计算效率。
以下是一些SUM函数的常见高级用法示例。
1.忽略空值和文本值在默认情况下,SUM函数会计算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值,包括空值和文本值。
如果你希望在计算总和时忽略空值和文本值,可以使用以下方法:=SUM(IF(ISNUMBER(A1:A10), A1:A10))这个公式首先使用ISNUMBER函数检查A1到A10范围内的每个单元格是否为数字,如果是数字,则将其包括在总和中,否则忽略该单元格。
2.累计计算SUM函数可以用于累计计算,例如计算销售总额。
假设你有一个包含每笔销售的单元格范围,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累计销售额:=SUM(A1:A10)这将计算A1到A10范围内所有单元格的总和。
如果你想在每添加一笔销售后自动更新总和,可以将公式复制到另一个单元格中,然后使用自动填充功能将公式复制到其他行。
3.按条件计算总和SUM函数可以与其他函数结合使用,以按特定条件计算总和。
例如,你可以使用IF函数和一个SUM函数来计算特定类别的销售额总和:=SUM(IF(B1:B10="类别A", A1:A10))这个公式首先使用IF函数检查B1到B10范围内的每个单元格是否为"类别A",如果是,则将其对应单元格中的值包括在总和中。
4.数组运算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需要使用数组进行计算。
SUM函数可以与数组结合使用,以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例如,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数组中所有数的平方和:=SUM(ARRAYFORMULA(A1:A10 ^ 2))这个公式使用ARRAYFORMULA函数将A1到A10范围内的每个单元格的平方作为数组返回,然后使用SUM函数计算该数组中所有数的总和。
5.SUM与数组的结合如果你有很多数据需要处理,那么使用数组和SUM函数结合可以更加高效。
sum(sumifs)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实例
sum(sumifs)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实例正文:sumifs函数是Excel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它用于在满足多个条件的情况下,对指定范围的数据进行求和。
该函数的语法如下:sumifs(sum_range, 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其中,- sum_range是需要求和的数据范围;- criteria_range1是第一个条件所在的数据范围;- criteria1是与第一个条件进行比较的值;- criteria_range2和criteria2是第二个条件所在的数据范围和对应的条件值,以此类推。
下面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sumifs函数的使用方法:假设我们有一个销售表格,包含了销售员、产品类型和销售额三列数据。
现在我们想要计算某个销售员在某个产品类型上的总销售额。
首先,我们需要在表格中创建一个求和公式的单元格。
假设我们将公式放在D2单元格中。
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的sumifs函数来计算:=sumifs(C2:C10,A2:A10,'John',B2:B10,'Electronics')在这个例子中,sum_range是C2:C10,即销售额所在的列;criteria_range1是A2:A10,即销售员所在的列;criteria1是'John',即我们要计算的销售员;criteria_range2是B2:B10,即产品类型所在的列;criteria2是'Electronics',即我们要计算的产品类型。
当我们在D2单元格中输入这个公式后,Excel会根据指定的条件范围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显示在D2单元格中。
值得注意的是,sumifs函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条件,只需在函数的参数列表中添加相应的条件范围和条件值即可。
总结起来,sumifs函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特别适用于需要在满足多个条件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求和的场景。
在excel中sum的用法
在excel中sum的用法在Excel中SUM函数是经常用到的函数之一,它是一种非常常见和实用的函数,用于计算一系列数字的总和。
下面将从其语法结构、应用方式、高级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用法的介绍。
1、语法结构=SUM(number1, [number2], ...)number1, number2, ...: 要求和的数字、单元格引用、范围或数组。
2、常用方式●单个范围求和:=SUM(A1:A10) 将会计算A1到A10单元格中的所有数字之和。
●多个范围求和:=SUM(A1:A10, B1:B10) 将会计算A1到A10和B1到B10单元格中的所有数字之和。
●混合数字和单元格引用求和:=SUM(A1:A5, 10, B1:B5) 将会计算A1到A5和B1到B5单元格中的所有数字以及数字10的总和3、高级使用方式●条件求和:结合IF函数进行条件求和。
例如,SUM(IF(A1:A10>5, A1:A10, 0)) 将会计算A1到A10中大于5的数字之和。
●使用数组常量:除了单元格引用,还可以直接使用数组常量。
例如,SUM({1, 2, 3, 4, 5}) 将会计算这个数组中所有数字的总和。
使用引用的动态范围:结合INDIRECT函数使用动态范围。
例如,SUM(INDIRECT("A1:A"&B1)) 将会计算A1到A(B1中的值)单元格中的所有数字之和。
4、注意事项1.空单元格:空单元格将被视为0。
2.错误值:包含错误值的单元格将会导致整个公式返回错误值。
3.非数字值:文本值或者错误值不会被计入求和。
5、样例以下列数据为例求和A列:=SUM(A1:A3) 结果为15。
求和B列:=SUM(B1:B3) 结果为12。
求和A列和B列:=SUM(A1:A3, B1:B3) 结果为27。
Sum函数的4个巧妙用法
Sum函数的4个巧妙用法
1、小计求和
对小计行求和,一般是=小计1+小计2+小计3...有多少小计行加多少次。
换一种思路,总计行=(所有明细行+小计行)/2,所以公式可以简化为:
=SUM(C2:C11)/2
2、多表求和
多个工作表如果格式完全相同,可以用sum函数的多表求和功能。
如下图所示,要求在汇总表里设置合计公式,汇总前19个工作表B列的和。
公式:
=SUM(Sheet1:Sheet19!B2)
3、合并单元格求和
合并单元格求和,用常规的方法真的不容易处理,但用倒减法即变得超级简单。
公式:
=SUM(C2:C9)-SUM(D3:D9)
(D列公式输入方法:选取D2:D9,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按ctrl+enter完成输入。
)
4、累计求和
用sum求累计数,借用n函数后,只面要一个公式就可以了。
否则第1个单元格需要单独设置公式。
公式:
=SUM(B$1:B2)
兰色说:本来想分享更多sum函数的高级用法,如多条件求和等。
但考虑到实用性不强,还是挑几个比较常用的小技巧吧!。
SUM函数高级用法示例
SUM功能这个函数创建一个数字列表的总和它可以加总水平或垂直方向数字这个数字可以是单个单元格或单元格范围或其它公式语法SUM (number1,number2, ...)Number1, number2, ... 为 1 到 30 个需要求和的参数。
格式没有专门的格式注意好多初学者使用=SUM()函数容易犯的错误.下面的示例指出了在SUM 函数中使用加号的错误,尽管运算结果正确,但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函数做了许多况外的工作正确的输入应该是 =C48+C49+C50 或 =SUM(C48:C50).600错误!600正确 =C46+C47+C48600正确说明直接键入到参数表中的数字、逻辑值及数字的文本表达式将被计算。
如果参数为数组或引用,只有其中的数字将被计算。
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本或错.如果参数为错误值或为不能转换成数字的文本,将会导致错误。
by:chengxiangz示例1示例2:条件求和下表中同时满足:种类为"一",是否收回为"是",求数量的和。
解答:一")*(C76:C83="是")*(D76:D83))DSUM 函数示例4:条件求和下表是某商店某产品2003年各月份出货记录,现在要统计指定月份的出货量,可以用数组公式完成。
示例3:条件统计下表是部分2004年河南省南阳市九中部分毕业生在中招考试中的成绩,要求统计达到本市一中录取分示例4:条件统计6和8的号码出现次数示例5:高级综合应用下表是河南南阳地方两家报社三年上半年刊登广告单位数据的一部分,为了考察广告黄金月份的分布情况,1、这只是数据库的一部分,实际应用时,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修改公式;2、公式中的第一部分只直到一个获得自然序列数的方法,因数据存放位置的不同,所减的数字应相应改变;比如:数据如果是从第2行开始的,则应减1。
至于引用第几列数据,可随便。
程香宙:chengxiangzhou@eta二○○四年七angzhou4,E13)25),MAX(E23:E25))使得函数做了许多况外的工作本或错误值将被忽略.一")*(C76:C83="是")*(D76:D83))可以使用DSUM函数G83)数组公式完成。
flink 开窗函数 sum
Flink开窗函数Sum的使用Flink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流处理框架,它提供了许多窗口函数来处理数据流。
Sum函数是其中的一个窗口函数,它可以用来计算数据流中某个字段的总和。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Flink 中使用Sum函数。
一、Sum函数的基本用法Sum函数可以用于DataStream和KeyedStream,它可以计算指定字段的总和。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DataStream> dataStream = ...;dataStream.keyBy(0).window(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of(Time.seconds(5))).sum(1);```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对数据流进行了keyBy操作,然后使用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 ows窗口函数将数据流分成了5秒的窗口。
最后,我们使用Sum函数计算了第二个字段的总和。
二、Sum函数的高级用法除了基本用法外,Sum函数还有一些高级用法,例如:1. 支持多个字段的计算```DataStream> dataStream = ...;dataStream.keyBy(0).window(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of(Time.seconds(5))).sum(1, 2);```上述代码中,我们对一个包含三个字段的数据流进行了keyBy操作,然后使用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窗口函数将数据流分成了5秒的窗口。
最后,我们使用Sum函数计算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段的总和。
2. 支持自定义计算函数Sum函数还支持自定义计算函数,例如:```public class CustomSumFunction extends SumFunction {@Overridepublic Integer add(Integer value1, Integer value2) {return value1 + value2;}}DataStream> dataStream = ...;dataStream.keyBy(0).window(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of(Time.seconds(5))).apply(new CustomSumFunction());```上述代码中,我们自定义了一个计算函数CustomSumFunction,它继承了SumFunction类,并重写了add方法。
sum公式使用方法
sum公式使用方法
SUM公式是Excel中最常用的函数之一,用于计算一系列数字的总和。
SUM函数可用于单个单元格中输入数字,也可用于多个单元格以及多个工作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SUM公式的使用方法,包括基本语法和高级用法。
一、SUM公式基本语法
SUM函数的基本语法如下:
SUM(number1, [number2], [number3], …)
其中number1为必填项,表示需要相加的第一个数字,[number2]、[number3]等为可选项,表示需要相加的其他数字。
例如:对于单元格A1到A4中的数值进行求和,公式如下:
=SUM(A1,A2,A3,A4)
或者
=SUM(A1:A4)
其中,冒号表示范围,表示对A1到A4这个范围内的所有单元格进行求和。
二、SUM公式高级用法
除了基本的SUM函数用法之外,Excel还提供了一些高级的SUM公式用法,以满足更复杂的求和需求。
1. 条件求和
SUMIF函数用于根据指定条件对特定单元格区域进行求和。
其基本语法如下:
SUMIF(range, criteria, [sum_range])
其中:
range:需要进行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用于筛选要相加的单元格的条件。
sum_range:需要相加的单元格区域。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销售表中产品A的所有销售额。
假设销售表中,产品名称在A列,销售额在B列。
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销售额总和:
=SUMIF(A2:A10,\。
sum函数求和的几种方法
sum函数求和的几种方法在Python编程中,sum函数是非常常用的一个函数。
它的作用是对一个序列进行求和操作。
但是,sum函数的使用方法却不止一种。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sum函数的几种不同的使用方法,包括使用for循环、使用map函数、使用reduce函数等等。
1. 使用for循环最基本的使用sum函数的方法就是使用for循环。
下面是一个例子:```a = [1, 2, 3, 4, 5]total = 0for i in a:total += iprint(total)```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列表a,然后使用for循环遍历这个列表,将所有元素相加,最后输出结果。
这个方法虽然简单易懂,但是代码量比较大,而且不够简洁。
2. 使用map函数map函数是Python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它可以对一个序列中的所有元素执行同一个操作。
下面是一个使用map函数的例子:```a = [1, 2, 3, 4, 5]total = sum(map(lambda x: x, a))print(total)```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使用lambda表达式定义了一个简单的函数,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返回输入的值。
然后我们使用map函数将这个函数应用到列表a中的每个元素上,得到一个新的列表。
最后使用sum函数对这个新的列表进行求和操作。
3. 使用reduce函数reduce函数是Python中另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它可以对一个序列中的所有元素进行累积操作。
下面是一个使用reduce函数的例子:```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a = [1, 2, 3, 4, 5]total = reduce(lambda x, y: x + y, a)print(total)```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从functools模块中导入reduce函数。
然后我们使用lambda表达式定义了一个函数,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将两个输入的值相加。
函数sum的用法
函数sum的用法
SUM函数是求和函数,用法是:输入=SUM(),在括号内选中数据,按回车,拖动公式就可以了。
1.区域求和。
首先输入=SUM(),在括号内选中数据,按回车,拖动公式即可。
也可以框选中数据区域,按Alt+Enter。
2.不同区域的求和。
首先输入=SUM(),在括号内选取第一个数据区域,输入逗号,选取第二个数据区域,逗号,选取第三个数据区域,逗号……以此循环,选完之后,按回车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SUM最多只支持255个区域求和。
3.利用名称框求和。
选中数据→在名称框中定义名称(求和区域)→=SUM(求和区域)→回车。
或许在输入=SUM 时按F3,选择求和区域→确定。
也可以利用名称框对带颜色的区域进行求和:选中所有数据区域→按Ctrl+F,调取出查找对话框→格式→填充→颜色→确定→查找全部→Ctrl+A→定义名称(颜色区域)→输入=SUM(颜色)按回车即可。
4.累积求和。
输入=SUM公式,选中数量和单价区域,按Shift+Ctrl+Enter。
SUM函数 SUMIF函数用法
SUM函数使用
SUM函数
SUM函数用于返回某一单元格区域中数字、逻辑值及数字的文本表达式之和。 语法:SUM(number1,number2,...) 用法举例: SUM(A1:A4) 计算A1到A4总共4个单元格中数据的和 SUM(A1,A4) 计算A1和A4供2个单元格中数据的和 SUM(3,A4) 计算数字3和A4单元格是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区域或引用求和。 格式: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SUMIF(条件区域, “求和”,求和区域)
(第三个条件可以省略,当省略第三个参数时,则条件区域就是实际求和区域)
使用SUMIF函数计算“职员登记表”中的山东、江西、山西的工资总额,结果放在 J3到J5单元格。
SUM函数具体使用
使用SUM函数计算每位同学的总分
操作步骤:
① 单击H3单元格 ② 输入“=SUM(B3:G3)”,按Enter
键/单击编辑栏中的“fx”(插入函数) 按钮,打开对话框,选择“SUM”,输 入区域“B3:G3”,单击“确定”按钮/ 在“公式”功能区单击“自动求和”按钮, 确定求和区域“B3:G3”,按Enter键 ③ 再次单击H3单元格,拖曳填充柄至 H18单元格,释放鼠标即可。
使用SUMIF函数计算“职员登记表”中的山东、江西、山西的工资总额,结果放在 J3到J5单元格。 操作步骤: (1)单击J3单元格 (2)输入函数“=SUMIF(E3:E18,“山东”,G3:G18)” (3)按Enter键确认结果 (4)再重复上述操作分别在J4和J5单元格输入 “=SUMIF(E3:E18,“江西”,G3:G18)”、“=SUMIF(E3:E18,“山西”,G3:G18)”计 算出其余工资即可。
python中sum函数用法
python中sum函数用法Python中的sum函数是一个内置函数,在处理数值型数据时非常实用。
它可以接收一个可迭代对象(例如列表、元组、字典等),并对其中的元素进行求和操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sum函数的用法。
基本用法:sum函数的基本用法非常简单,只需要传入一个可迭代对象,就可以返回它的所有元素的和。
下面是基本用法的示例代码:```pythonnumbers = [1, 2, 3, 4, 5]total = sum(numbers)print(total) # 1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包含5个整数的列表,然后将它作为sum函数的参数传入。
函数返回了所有元素的和,并将这个和打印到了屏幕上。
可以看到,当我们传入一个包含数值型数据的列表时,sum函数就可以根据元素进行求和操作。
除了列表,我们还可以传入元组、集合等其他可迭代对象。
除了基本用法之外,sum函数还有一些高级用法,可以进一步拓展它的功能。
高级用法1:指定求和的起始值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在求和时指定一个起始值,我们要计算从1加到5的和,就需要指定起始值为1。
需要注意的是,起始值必须是数据类型相容的,且必须和序列中的元素能够进行运算。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可以在sum函数的参数中传入第二个参数,它将作为求和的起始值。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pythonnumbers = [1, 2, 3, 4, 5]total = sum(numbers, 10)print(total) # 2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10作为第二个参数传入sum函数,它将作为求和的起始值。
可以看到,函数返回的结果是15加上起始值10,等于25。
高级用法2:指定求和的取值范围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只对序列中的一部分元素进行求和操作。
在处理某个数据集合时,我们可能只需要计算其中前五个元素的和而不是全部元素。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切片来指定求和的取值范围。
sum函数进阶用法
sum函数进阶用法
sum函数的进阶用法包括:
1. 指定初始值:sum(iterable, start),可以指定一个初始值start,将其与可迭代对象iterable中的元素进行累加。
例如:sum([1, 2, 3], 10) 返回 16,初始值10加上可迭代对象[1, 2, 3]中的元素之和。
2. 使用lambda函数:sum(iterable, key),可以指定一个函数
key作为元素的转换函数,将可迭代对象iterable中的元素通
过转换函数转换后再进行累加。
例如:sum([(1, 2), (3, 4), (5, 6)], key=lambda x: x[0]) 返回 9,
元素经过转换函数lambda x: x[0]后,变成[1, 3, 5],再进行累加。
3. 使用生成器表达式:sum(expression for item in iterable),可
以使用生成器表达式生成一个可迭代对象,对其进行累加。
例如:sum(i**2 for i in range(5)) 返回 30,生成器表达式生成了一个包含0、1、4、9、16的可迭代对象,再进行累加。
4. 使用map函数:sum(map(function, iterable)),可以使用map
函数将可迭代对象iterable中的元素经过函数function转换后
再进行累加。
例如:sum(map(lambda x: x**2, [1, 2, 3])) 返回 14,将可迭代
对象[1, 2, 3]中的元素经过平方函数转换后再进行累加。
这些进阶用法能够灵活地处理不同的累加需求,并且可以结合其他函数和表达式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Sum函数的另外一种用法
Sum函数的另外一种用法如图在表格中展示的是学生姓名以及六门学科成绩。
下面使用SUM函数分别来统计对应条件下的数值。
1.单个条件计数语文不及格的人数,公式:=SUM(--(C5:H13<60))注意公式前面加两个连字符。
输入完成以后,按快捷键Ctrl+Shift+Enter,返回结果。
第二种公式为:=SUM((C5:H13<60)*1)输入完成以后,按快捷键Ctrl+Shift+Enter,返回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时,选中这个单元格,编辑栏里面公式最外面多了两个大括号,这就是数组公式。
同理,要知道数学80分及以上的人数,稍微修改一下公式把<60改为>80就行。
2.多个条件计数(并且)这里的并且关系,是统计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数量。
政治和语文同时不及格的人数,这时公式为:=SUM((C5:C13<60)*( D5:D13<60))将两个条件用*符号进行连接,输入完成以后使用快捷键Ctrl+Shift+Enter,得到结果。
由此也可以演变为三门、四门均不合格的人数有多少。
3.多个条件计数(或者)这里的或者关系,是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或第二个条件),就会进行统计。
政治小于30分或大于80分的人数,公式:=SUM((C5:C13<30)+( C5:C13>80))使用快捷键Ctrl+Shift+Enter,得到结果。
4.扩展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格,得到不同科目满足什么分数时有多少人数。
科目下面可以加一个科目的选项,分数根据需要进行填写,人数这里输入对应的公式,条件都引用前面两个单元格,在这里设置某科目大于或等于一个分数线的人数,那么公式为:=SUM((C5:C13>=J3)*( C5:C13=I3))这样一来,当条件一变,公式自动更新,就会给出结果。
sum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实例
sum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实例`sum(`函数是一个内置的Python函数,它用于计算可迭代对象(例如列表、元组等)中元素的总和。
对于数字类型的元素,可以直接使用`sum(`函数进行求和,并返回结果。
对于其他类型的元素,可以通过传递一个可选参数`start`来指定一个初始值,然后将元素与初始值相加。
下面是`sum(`函数的使用方法及一些实例。
##语法`sum(iterable, start)`- `iterable`:需要计算总和的可迭代对象,例如列表、元组等。
- `start`(可选):指定一个初始值,用于与元素相加。
默认值为0。
##实例1:计算数字列表的总和```pythonnumbers = [1, 2, 3, 4, 5]total = sum(numbers)print(total) # 输出1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数字列表`numbers`,然后通过调用`sum(`函数计算了这个列表中元素的总和。
##实例2:计算元组中所有数字的总和```pythont=(1,2,3,4,5)total = sum(t)print(total) # 输出1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元组`t`,然后通过调用`sum(`函数计算了这个元组中所有数字的总和。
## 实例3:使用`start`参数计算列表中元素的总和```pythonnumbers = [1, 2, 3, 4, 5]total = sum(numbers, 10)print(total) # 输出2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数字列表`numbers`,然后通过调用`sum(`函数计算了这个列表中元素的总和,并指定了一个初始值10。
`sum(`函数将初始值和列表中的元素相加,最后返回结果。
##实例4:计算列表中的浮点数总和```pythonnumbers = [1.5, 2.5, 3.5, 4.5, 5.5]total = sum(numbers)print(total) # 输出17.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浮点数列表`numbers`,然后通过调用`sum(`函数计算了这个列表中元素的总和。
sum函数里很多连续单元格
sum函数里很多连续单元格在Excel中,使用SUM函数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操作之一。
SUM函数用于计算一系列连续单元格的和。
它可以接受一组单元格作为参数,然后将这些单元格中的数值相加。
SUM函数的语法如下:```=SUM(单元格1,单元格2,单元格3, ...)```其中,单元格1,单元格2,单元格3等表示要相加的单元格的范围。
可以使用逗号分隔每个单元格,也可以使用冒号表示连续的单元格范围。
使用SUM函数的例子如下:例1:```=SUM(A1, A2, A3)```这个例子将会计算A1, A2和A3三个单元格的值,并返回它们的和。
例2:```=SUM(A1:A5)```这个例子将计算A1到A5这个范围内的所有单元格的值,并返回它们的和。
除了显示结果之外,SUM函数还可以与其他函数一起使用,以满足更复杂的计算需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法示例:例3:将SUM函数与IF函数结合使用```=SUM(IF(A1:A5>10, A1:A5, 0))```这个例子中,IF函数用于判断A1到A5这个范围内的值是否大于10。
如果大于10,则将相应的值相加,否则将其排除在计算之外。
最后返回计算结果。
例4:将SUM函数与COUNTIF函数结合使用```=SUM(COUNTIF(A1:A5, ">5"), COUNTIF(B1:B5, "<10"))```这个例子中,COUNTIF函数用于计算A1到A5范围内大于5的值的个数,以及B1到B5范围内小于10的值的个数。
然后将这两个计数结果相加,并返回计算结果。
例5:将SUM函数与VLOOKUP函数结合使用```=SUM(VLOOKUP(A1:A5, B1:C10, 2, FALSE))```这个例子中,VLOOKUP函数用于在B1到C10范围内查找A1到A5范围内的值,并返回对应的第2列的值。
然后将这些返回的数值相加,并返回计算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其它函数
达到人数
3
3
=COUNTIF(C109:C116,"
录取分数线
532
>="&C118)
=SUM(IF(C1 09:C116>= C118,1,0))
示例4:条
件统计 下面是一组中奖号码
期数
中奖号码
1
105628
2
203446
3
304886
4
406552
5
607325
6
706995
正在要统计
本市一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人 条件格式。)
41&D140:D157,MONTH(B140:B1 ,,MATCH(F140&F141&D140:D1 C157&D140:D157,0)))*1)
ngxiangzhou@ 二○○四年七月九日
语法 SUM(num ber1,numbe r2, ...) Number1, number2, ... 为 1 到 30 个 需要求和的 参数。
格式 没有专门的 格式
注意 好多初学者 使用=SUM() 函数容易犯 的错误. 下面的示例 指出了在 SUM函数中 使用加号的 错误,尽管 运算结果正 确,但这样 做的结果使 得函数做了 许多况外的 工作
正确的输入 应该是 =C48+C49+C5 0或 =SUM(C48:C5 0).
100 200 300
说明
=SUM(C46+C46+C4
600
8)
=SUM(C46:C48)
=C46+C47+C48
600 错误 !
600 正确 600 正确
直接键入到 参数表中的 数字、逻辑 值及数字的 文本表达式 将被计算。 如果参数为 数组或引 用,只有其 中的数字将 被计算。数 组或引用中 的空白单元 格、逻辑值 、文本或错 误值将被忽 略. 如果参数为 错误值或为 不能转换成 数字的文 本,将会导 致错误。
刊登日期 02/1/1
02/2/1 02/3/1 02/4/1 02/5/1 02/6/1 03/1/1 03/2/1 03/3/1 03/4/1 03/5/1 03/6/1 04/1/1 04/2/1 04/3/1 04/4/1 04/5/1 04/6/1 备注: 1、这只是 数据库的一 部分,实际 应用时,你 可以根据具 体情况修改 公式;
各期中奖号
码中同时包
含数字6和8
的号码出现
次数 正确答案应
该为:
=SUM(ISNUMBER(FI
ND("6",C125:C130))*I
SNUMBER(FIND("8",C
2
125:C130)))
请注意,这 是一个数组 公式。
示例5:高 级综合应用
下表是河南 南阳地方两 家报社三年 上半年刊登 广告单位数 据的一部 分,为了考 察广告黄金 月份的分布 情况, 现在要求对 不同月份广 告刊登单位 数量进行统 计。这要用 到一个复杂 的数组公 式:
S U M
水平方向
100
垂直方向 100 200 300 600
200
=SUM(C7:C9) 单个单元格
100
100 200 3000
200 复合范围
函数 100 200 300
功能 这个函数创 建一个数字 列表的总和 它可以加总 水平或垂直 方向数字
by:chengxiangzhou
=SUM(C
300
示例3:条
件统计
下表是部分2004年河南省南阳市九中部分毕业生在中招考试中的成绩,要求统计达到本市一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人
数,这时可以使用条件求和(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函数,参见本例。注意表格中使用了条件格式。)
姓名
成绩
程香宙
389
刘冰
498
程坤
509
程龙
537
张三
533
刘路
488
张杰
532Leabharlann 黄奇超426示例1
数据 -5 15 30 '5
TRUE 公式
5
21 40 55
2
说明(结果) 将 3 和 2 相加 (5)
将5、15 和 1 相加, 因为文本值被转换为 数字,逻辑值 TRUE 被转换成数字 1 (21) 在上列中添加前三个 数 (40) 在上列中添加前三个 数与 15 (55)
在上面最后两行中添 加数值与 2。因为引 用非数值的值不被转 换,故忽略上列中的 数值 (2)
种类 一
是否收 回 是
数量 23
=DSUM( B75:D83 ,3,F82:G 83)
中旬 15 17 28 38 98 62 75 82 83 84
下旬 77 78 98 69 63 64 85 95 92 72
十一月 十二月
统计的月份 五月出货:
78 65
五月 249
89
76
99
77
=SUM(IF(B89 :B100=C102, C89:E100))
600 4:E4)
=SUM(C
13,D14,
300
600 E13)
400 500 600
4800
=SUM(C 17:C19, E17:E19 )
400 500 600
=SUM(A VERAG E(C23:C 25),MAX (E23:E2 800 5))
这个数字可 以是单个单 元格或单元 格范围或其 它公式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上旬 12 13 25 36 88 95 66 42 32 65
数量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答: 可以使用 如下数组 公式:
23
=SUM((B 76:B83=" 一 ")*(C76:C 83="是 ")*(D76:D 83)) 如果不 想使用 数组公 式,可 以使用 DSUM函数
2、公式中 的第一部分 只直到一个 获得自然序 列数的方 法,因数据 存放位置的 不同,所减 的数字应相 应改变; 比如:数据 如果是从第 2行开始 的,则应减 1。至于引 用第几列数 据,可随便 。
程香宙:chengxiangzhou@ 二○○四年七月九日
hengxiangzhou
月份
1
媒体
南阳晚 报
刊登单位数 2
=SUM((ROW(D140:D157)139=IF(ISNA(MATCH(F140&F141&D140:D157,MONTH(B140:B1 57)&C140:C157&D140:D157,0)),,MATCH(F140&F141&D140:D1 57,MONTH(B140:B157)&C140:C157&D140:D157,0)))*1)
示例2:条 件求和 下表中同时 满足:种类 为"一",是 否收回为" 是",求数 量的和。
注意公式中 "*"号的用 法技巧。
种类 一 三
二 一
是否收回 是 是
否 是
三
否
四
是
一
否
三
是
示例4:条 件求和 下表是某商 店某产品 2003年各月 份出货记 录,现在要 统计指定月 份的出货 量,可以用 数组公式完 成。
媒体 南阳晚报
南阳日报 南阳日报 南阳日报 南阳晚报 南阳晚报 南阳晚报 南阳晚报 南阳晚报 南阳日报 南阳日报 南阳晚报 南阳日报 南阳晚报 南阳晚报 南阳晚报 南阳晚报 南阳晚报
刊登单位 正大
科龙 科龙 科龙 科龙 志高 科龙 春兰 海尔 TCL 春兰 春兰 海信 志高 海尔 春兰 春兰 春兰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