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代码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自制恶意程序实验总结

自制恶意程序实验总结

自制恶意程序实验总结1.实践内容一、恶意代码文件类型标识、脱壳与字符串提取对提供的rada恶意代码样本,进行文件类型识别,脱壳与字符串提取,以获得rada恶意代码的编写作者,具体操作如下:使用文件格式和类型识别工具,给出rada恶意代码样本的文件格式、运行平台和加壳工具;使用超级巡警脱壳机等脱壳软件,对rada恶意代码样本进行脱壳处理;使用字符串提取工具,对脱壳后的rada恶意代码样本进行分析,从中发现rada恶意代码的编写作者是谁?二、使用IDA Pro静态或动态分析crackme1.exe与crakeme2.exe,寻找特定输入,使其能够输出成功信息。

三、分析一个自制恶意代码样本rada,并撰写报告,回答以下问题:提供对这个二进制文件的摘要,包括可以帮助识别同一样本的基本信息;找出并解释这个二进制文件的目的;识别并说明这个二进制文件所具有的不同特性;识别并解释这个二进制文件中所采用的防止被分析或逆向工程的技术;对这个恶意代码样本进行分类(病毒、蠕虫等),并给出你的理由;给出过去已有的具有相似功能的其他工具;可能调查处这个二进制文件的开发作者吗?如果可以,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限定条件下?四、取证分析实践Windows 2000系统被攻破并加入僵尸网络问题:数据源是Snort收集的蜜罐主机5天的网络数据源,并去除了一些不相关的流量,同时IP地址和其他敏感信息被混淆。

回答下列问题:IRC是什么?当IRC客户端申请加入一个IRC网络时将发送那个消息?IRC一般使用那些TCP端口?僵尸网络是什么?僵尸网络通常用于什么?蜜罐主机(IP地址:172.16.134.191)与那些IRC服务器进行了通信?在这段观察期间,多少不同的主机访问了以209.196.44.172为服务器的僵尸网络?哪些IP地址被用于攻击蜜罐主机?攻击者尝试攻击了那些安全漏洞?那些攻击成功了?是如何成功的?2.实践过程一、恶意代码文件类型标识、脱壳与字符串提取对提供的rada恶意代码样本,进行文件类型识别,脱壳与字符串提取,以获得rada恶意代码的编写作者,具体操作如下:使用文件格式和类型识别工具,给出rada恶意代码样本的文件格式、运行平台和加壳工具;使用超级巡警脱壳机等脱壳软件,对rada恶意代码样本进行脱壳处理;使用字符串提取工具,对脱壳后的rada恶意代码样本进行分析,从中发现rada恶意代码的编写作者是谁?首先将实验需要用到的文件复制到kali攻击机中去,并在终端中进入桌面所在的文件夹,使用file RaDa.exe指令来查看此文件文件类型。

实验六_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六_网络攻击与防范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2)单击“下一步”按钮·进人如图 4-2 所示的“禁止功能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例如。

如果选中“禁止右键菜单”复选框.当运行了该病毒后.右击时将无法弹出快捷菜单。

图 4-2 设置“禁止功能选项”(3)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3 所示的“病毒提示对话框”设定界面时。

根据需要设置有关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

当选中“设置开机提示对话框”复选框.并设置了提示框标题和内容等后,相关信息将以对话框方式在开机时自动显示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4)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4 所示的“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当选中“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自动传播(蠕虫)”复选框时.病毒可以向指定数量的用户发送垃圾邮件。

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下一步夏上一步图4-4“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IE 修改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注意.当选中“设置默认主页”复选框后,会弹出“设置主页”对话框,需要读者输人要修改的IE 浏览器主页地址(即每次打开IE 浏览器时默认打开的主页地址).如图 4-5 所示图4-5设置IE浏览器修改选项(6)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如图 4-6 所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单击“开始制造”按钮,生成病毒文件。

图4-6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此时,可看到相应路径下,已经生成了脚本病毒文件3.2感染病毒并观察感染后的系统变化情况(1)将生成的脚本病毒文件置于虚拟机中,在其上双击使之运行。

为保证完整准确地查看病毒的感染效果.可重启已经感染了病毒的虚拟机系统。

然后,根据病毒文件生成时的设置,观察系统感染了病毒后的表现情况。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2)观察系统文件夹下的异常变化,可以发现,在 C:\ Windows,C:\Windows\system32下多了不明来源的脚本文件。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研究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研究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

然而,计算机和互联网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恶意代码的威胁。

恶意代码可以在用户无意中接触到的情况下入侵计算机系统,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破坏数据安全,危害计算机安全。

因此,恶意代码的检测和清理成为计算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恶意代码(malware)是指一种与正常应用软件功能相反或者存在安全漏洞的程序,它通常会通过病毒、木马、蠕虫等各种形式潜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传统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主要采用特征分析法和行为分析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特征分析法主要是基于恶意代码的特征,从中找到与正常应用软件较大区别的节点。

这种方法易于实现,但往往存在漏报和误报问题,因为恶意代码往往采用变异技术,使自己难以被识别,而且特征分析法可能会造成误报,即将正常应用软件误判为恶意代码。

行为分析法是通过对恶意代码运行时的行为进行分析,来判断它是否是恶意代码。

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检测已知的恶意代码,但对于新的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法一般不能很好地检测出来。

基于此,新兴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突破了这两种方法的限制,通过结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恶意代码检测。

机器学习技术在恶意代码检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恶意代码和正常软件的特征,建立模型进行分类,更好地区分恶意代码和正常软件。

机器学习技术有多种应用方法,其中包括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规模选择适当的算法进行预测和分类。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成为恶意代码检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等技术。

这些技术都有着相当高的准确性和计算复杂度。

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其在物体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的准确性非常高,在恶意代码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指通过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数据的信息和关系,并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建模,以实现对恶意代码的检测和预测。

实验报告-网络常用的dos命令、恶意代码实验

实验报告-网络常用的dos命令、恶意代码实验

一、查看计算机的端口在命令提示窗口中输入:netstat –a –n可以看到如下内容:Proto:代表协议类型,上图为TCP和UDP两种协议。

Local Address:代表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和连接正在使用的端口号。

Foreign Address:代表连接本地计算机短裤的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如果正和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显示的就是对方计算机的地址。

State:代表运行状态,显示“listening”表示处于监听状态,说明该端口是开放的,正在等待连接,但是还没有被连接。

只有TCP的服务端口才能处于“listening”状态。

显示为“SYS_SENT”状态,表示本机正在向其他计算机发出连接请求,一般这个状态存在的时间很短,当用户要访问其他计算机的服务时首先要发送一个同步信号给该计算机的服务端口,此时就为“SYS_SENT”状态。

如果连接成功就变为“ESTABLISHED”状态,因此,“SYS_SENT”状态非常短暂,但是如果发现“SYS_SENT”状态非常多而且在向多个不同的地址发送信号,那么用户的计算机很可能中了冲击波或者震荡波之类的病毒。

这类病毒为了感染别的计算机,就会不停的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对每个要扫描的计算机都会发出同步请求,这就是同时出现很多“SYS_SENT”状态的原因。

ESTABLISHED:表示两个地址已经建立了连接,正在进行通信。

如果用户访问的网站中又许多内容,就会发现一个地址对应多个“ESTABLISHED”状态,这是正常的,英文网站中得每个内容,比如图片、FLASH等都要单独建立一个连接,如果用户关闭了所以访问的网页及其连接程序,然后多次在命令窗口中运行“netstat -a -n ”命令,始终有访问同一个网络IP地址的连接处于ESTABLISHED状态,则可能中了木马。

TIMA_W AIT:表示结束本次连接,说明端口曾经有过访问。

CLOSE_W AIT:表示结束等待。

恶意代码检测报告

恶意代码检测报告

恶意代码检测报告摘要本文档旨在对恶意代码检测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定义恶意代码,并讨论其危害和常见类型。

接着,我们将介绍恶意代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最后,我们将探讨当前恶意代码检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恶意代码是指具有恶意目的而编写的计算机程序。

这些程序通常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某些危害性操作,例如窃取个人信息、破坏系统稳定性、传播自身等。

恶意代码的出现给个人用户、企业网络以及整个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2. 恶意代码的危害和常见类型恶意代码的危害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恶意代码类型及其危害:- 病毒:病毒是一种可以在感染其他文件后进行自我复制的恶意代码。

它们可以通过邮件附件、可移动存储介质等途径传播,并可能破坏被感染系统的文件或系统。

- 木马:木马是指通过伪装成正常程序或文件隐藏在系统中,以便攻击者通过远程控制操作被感染的系统。

攻击者可以利用木马程序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执行其他恶意操作。

- 蠕虫:蠕虫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自动传播的恶意代码。

它们可以在无需用户干预的情况下自我复制和传播,造成大规模网络拥塞和系统负载过重。

- 间谍软件:间谍软件通过在用户计算机上记录和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浏览习惯、登录凭证、银行信息等。

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非法活动或者出售给有意图的第三方。

- 勒索软件:勒索软件会加密用户文件或限制用户访问计算机系统,并要求用户支付赎金以解锁。

这种恶意代码已经成为现代网络威胁的主要组成部分。

3.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恶意代码检测技术是保护用户和企业免受恶意代码攻击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 - 签名检测:签名检测是一种基于已知恶意代码样本的检测方法。

它将恶意代码样本的特征(即签名)与目标文件进行比对,如果存在匹配,则判定为恶意代码。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无法检测未知的恶意代码。

- 行为分析:行为分析是一种动态监视程序行为的技术。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御研究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御研究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御研究在当今数字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恶意代码作为网络攻击的重要手段之一,给互联网用户的隐私和财产造成了巨大风险。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御技术,成为了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迫切任务。

一、恶意代码的定义与分类恶意代码(Malicious Code)是指一类具有恶意目的,通过植入到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中进行危害的代码。

根据其传播方式和攻击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恶意代码分为病毒(Virus)、蠕虫(Worm)、木马(Trojan Horse)、间谍软件(Spyware)等多种类型。

二、恶意代码的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的恶意代码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1. 签名检测(Signature-based Detection)签名检测是使用已知的恶意代码的特征进行检测的方法。

通过对恶意代码进行特征提取,并建立相应的特征库,当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与特征库中的恶意代码特征匹配时,即可判断存在恶意代码。

然而,签名检测只能对已经被发现的恶意代码进行检测,无法应对新型恶意代码的威胁。

2. 行为检测(Behavior-based Detection)行为检测是对程序运行中的异常行为进行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不依赖于已知的恶意代码特征,而是通过监控程序的执行行为,判断是否存在恶意行为,如文件的修改、网络连接等。

由于恶意代码通常具有明显的异常行为,行为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并防范未知的恶意代码。

3. 启发式检测(Heuristic Detection)启发式检测是通过对潜在的恶意代码行为进行模拟和分析,来判断是否存在恶意代码。

根据恶意代码的特点和行为规律,设计相应的启发规则,对可疑文件进行分析和判断。

启发式检测可以有效应对变种的恶意代码,但也容易产生误报情况。

三、恶意代码的防御对策1. 安装杀毒软件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是防范恶意代码的首要措施。

实验四 恶意代码实验

实验四 恶意代码实验

实验四恶意代码攻防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初步了解远程控制软件的编写方法,了解黑客利用流行的木马软件进行远程监控和攻击的方法,掌握常见工具的基本应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掌握基于Socket的网络编程。

✓了解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基本实现方法。

✓了解恶意脚本攻击的基本实现方法。

✓了解网络病毒的基本特性。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并回答相关思考题,填写到实验报告中。

【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实验内容】以下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课时安排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实验内容中的思考题以书面形式解答并附在实验报告的后面。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和要求操作,且小组成员应紧密配合,以保证实验过程能够顺利完成。

本次实验的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溢出攻击模拟程序的编写、调试;☑跨站恶意脚本的运用;☑网页脚本攻击。

具体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下:【实验环境】实验设备:Windows XP系统,VMWare系统,Windows 2000/XP虚拟机。

一、缓冲区溢出攻击编写简单的溢出攻击程序,编译后分别在实验主机和虚拟机中运行。

1.简单原理示例VC环境下编译以下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char name[]="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int main() {char buffer[8];strcpy(buffer,name);return 0;}运行编译后的程序,会出现系统下图警告,点击“调试”按钮,根据返回的偏移值可推断出溢出的部位。

2.溢出攻击模拟示例实验需要使用以下工具:●OllyDB●Uedit首先写一个C++程序2.c,源码:#include "iostream.h"int main ( ){char name[8];cout<<"Please type your name: ";cin>>name;cout<<"Hello, ";cout<< name;cout<<"\n";return 0;}赋值一个名为name的字符类型数组(字符串),其内容空间为8个字节,运行程序时首先提示使用者输入你的名字,当输入后将该值吸入给name,然后以“Hello,你的名字\n”的方式输出。

恶意代码实验报告

恶意代码实验报告

恶意代码实验报告班级:10网工三班学生姓名:谢昊天学号:1215134046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恶意代码的实现机理;2、了解常见恶意代码的编写原理;3、掌握常见恶意代码运行机制;实验内容与分析设计:1.通过Java Script、Applet、ActiveX(三者选一)编辑的脚本程序修改IE浏览器:(1)默认主页被修改;(2)IE标题栏被添加非法信息;2、编写一个脚本病毒,扫描是否存在U盘,如果存在,将自己写到U盘上,同时写一个调用自己的AutoRun.inf文件到U盘。

实验步骤与调试过程:1.U盘病毒:(1)U盘病毒是借助windows自动播放的特性,让用户双击盘符时就可以立即激活制定的病毒。

病毒首先将u盘写入病毒程序,然后更改病毒文件。

如果病毒文件指向了病毒程序,那么windows就会运行这个程序引发病毒。

一般病毒还会检测插入的u盘,并对其实行上述操作。

编写一个脚本病毒,扫描是否存在U盘,如果存在,将自己写到U盘上,同时写一个调用自己的AutoRun.inf文件到U盘。

(2)编写好的程序,如果发现U盘就复制自己,如果U盘上呗激活了,就把自己复制到系统文件夹。

(3)编写代码实现如下功能:①.得到盘符类型;②.判断是否是可移动存储设备;③.得到自身文件路径;④.比较是否和U盘的盘符相同;⑤.如果相同说明在U盘上执行,复制到系统中去;⑥.得到系统目录;⑦.把自身文件复制到系统目录;⑧.如果不是则U盘上执行,则感染U盘;⑨.还原U盘上的文件属性;⑩.删除原有文件;○11.写AutoRun.inf到U盘;○12.拷贝自身文件到U盘;○13.把这两个文件设置成系统,隐藏属性;○14.休眠60秒,60检测一次。

2.浏览器恶意代码:(1).在运行中输入regedit,可以进入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 Explorer中有相关配置。

要重新设置浏览器的默认页在Main下的Default_Page_URL中修改即可。

恶意代码分析报告

恶意代码分析报告

恶意代码分析报告引言恶意代码(Malware)是指那些被设计用来获取未授权访问、损坏计算机系统或者对其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的恶意软件。

恶意代码的出现给用户的计算机安全和隐私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一步步的思路分析恶意代码的特征和行为,并提供一些防范和应对的方法。

分析步骤第一步:获取恶意代码首先,需要获取一份恶意代码的样本。

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例如在研究机构的恶意代码库中获取、从病毒信息共享平台下载或通过钓鱼邮件等方式收集。

第二步:静态分析在开始动态分析之前,静态分析可以提供关于恶意代码的一些基本信息。

以下是一些静态分析的步骤:•代码签名分析:检查恶意代码是否有已知的签名,以便识别它是否与已知的恶意软件有关。

•文件元数据分析:检查文件的元数据,例如文件大小、创建时间和修改时间等信息,有时这些信息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反编译:将恶意代码进行反编译,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静态代码分析:检查代码中的漏洞、恶意函数调用、不寻常的代码结构等。

第三步: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通过执行恶意代码并监视其行为来获得更多信息。

以下是一些动态分析的步骤:•沙箱环境:在一个安全的沙箱环境中执行恶意代码,以防止其对真实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

•网络行为分析:监视恶意代码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识别其是否下载其他恶意文件、上传敏感数据等。

•系统调用监视:监视恶意代码对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例如文件操作、进程启动等,以了解其对系统的影响。

•注册表和文件系统监视:监视恶意代码对注册表和文件系统的修改,以发现其是否在系统中创建了后门、修改了关键系统文件等。

第四步:结果分析在完成动态分析后,需要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结果分析的步骤:•扫描恶意代码:使用反病毒软件扫描恶意代码,以了解其是否已被广泛识别和防护。

•提取恶意行为:从动态分析的结果中提取恶意代码的行为特征,例如是否存在数据窃取、远程控制等。

计算机专业论文:恶意代码分析

计算机专业论文:恶意代码分析

恶意代码分析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1.概要介绍 (4)2.恶意代码综述 (5)2.1 恶意代码的特征 (5)2.2 恶意代码的传播 (6)2.2.1 恶意代码的传播手法 (6)2.2.2 恶意代码的趋势 (6)2.3 恶意代码的类型 (8)2.4 恶意代码的发展 (12)2.5 恶意代码攻击机制 (17)3. 恶意代码实例 (19)4. 恶意代码分析实验操作 (23)5. 恶意代码侦测 (30)5.1 现行恶意代码侦测情况 (30)5.2 应有恶意代码侦测机制 (33)5.2.1 恶意代码传播的不易控性 (33)5.2.2 路径跟踪的新方法:沾染图 (35)5.2.3 沾染图的基础 (37)5.2.4 Panorama (41)6. 小组感想 (46)7. 小组分工 (50)8. 参考文献 (53)摘要:恶意代码(Malicious Code)是指没有作用却会带来危险的代码,其最主要特征是目的的恶意性、程序的执行性与执行的传播性。

在探索了恶意代码的基本属性与特征后,我组进而对一个真实的恶意代码实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为,并在真实代码旁均作了详实的批注。

除此,为了进一步跟踪恶意代码的破坏途径,我组在我们的笔记本电脑中装入了VWare虚拟机,并试图运行TEMU软件,进行此方面研究。

最后,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我们产生了这样的观点,即:仅仅了解恶意代码的实质与恶性并不足以产生对现实生活有益的效果,为了能学有所用,我们更应了解的是如何对恶意代码进行侦测和防治。

因而,我组最后的研究内容是与探索一条侦测途径,即:Panorama系统,以遍更有效地抵消恶意代码的进攻。

关键词:恶意代码(恶意软件),TEMU,恶意代码侦测,Panorama1.概要介绍生活质量的提高、信息的海量增加、科技的日益普及等无一不使电脑的泛化与网络的兴荣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随着这种趋势的日益明显,人们愈发地离不开电脑的应用与网络所呈现出的便利与快捷。

恶意代码分析报告

恶意代码分析报告

恶意代码分析报告概述:恶意代码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恶意行为的代码,其目的是损害系统、窃取敏感信息或进行其他非法活动。

本报告通过对一种恶意代码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工作原理、目的和传播方式,从而提供对恶意代码的更深入了解和有效应对方法。

报告内容:1.恶意代码名称和描述:-恶意代码被命名为"XYZ恶意代码",类型属于一种蠕虫病毒。

-该恶意代码通过电子邮件附件的方式传播,诱使用户点击打开并感染计算机。

2.传播方式:-钓鱼邮件常常伪装成用户熟悉的机构、公司或个人发送,并使用社会工程学手法引发用户兴趣或恐慌,诱导用户主动打开附件。

3.功能和目的:-一旦用户打开附件,XYZ恶意代码开始悄悄地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

-XYZ恶意代码通过远程控制服务器,获取用户计算机的控制权,实现从远程执行命令,并进一步利用用户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

-XYZ恶意代码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窃取用户隐私信息(如登录凭证、信用卡信息等)、发起网络攻击、滥发垃圾邮件等。

4.工作原理与分析:-XYZ恶意代码利用了漏洞(如操作系统漏洞或应用程序漏洞)来获取系统权限,并将自己添加到系统启动项或注册表中以实现自启动。

-XYZ恶意代码采用了加密通讯和假装合法流量等方式,使其行为更隐秘,并减少被检测和拦截的可能性。

5.恶意代码挖掘和应对措施:-更新和维护系统: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以阻断恶意代码利用已知漏洞入侵系统的可能。

-杀毒软件和反恶意代码工具:安装和更新专业的杀毒软件和反恶意代码工具,可以实时监测和阻止恶意代码的传播和感染。

-教育与培训: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警惕不明邮件、可疑附件和链接,避免点击风险邮件。

-网络隔离和防火墙:设置网络防火墙,划定安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边界,限制可能潜藏的恶意代码入侵范围。

结论:XYZ恶意代码是一种通过电子邮件附件传播的蠕虫病毒,具有潜在的危害。

了解其传播方式、目的和工作原理,以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木马网站实验报告

木马网站实验报告

木马网站实验报告木马网站实验报告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木马网站作为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对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通过实验的方式,探讨木马网站的原理、危害以及防范措施,以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的认识。

一、木马网站的原理木马网站是指在外观看似正常的网站背后隐藏着恶意代码,通过欺骗用户点击或下载,将恶意软件植入用户设备。

木马网站通常利用网络安全漏洞、社会工程学等手段,使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暴露个人信息,甚至掌控用户设备。

二、木马网站的危害1. 盗取个人信息:木马网站可以窃取用户的个人账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数据,导致财产损失和个人隐私泄露。

2. 控制用户设备:木马网站可以远程控制用户设备,监控用户的行为、窃取文件、操控摄像头等,对用户造成极大侵犯。

3. 传播其他恶意软件:木马网站还可以作为传播其他恶意软件的渠道,进一步危害网络安全。

三、木马网站的实验为了更好地了解木马网站的运作方式,我们进行了一次实验。

首先,我们在一台虚拟机上搭建了一个看似正常的网站,并在其后台嵌入了木马代码。

接下来,我们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通过伪装链接和诱导用户点击,将用户引导至该网站。

一旦用户点击,木马代码便会悄无声息地植入用户设备,开始窃取信息或控制设备。

四、木马网站的防范措施1. 更新软件和系统:及时安装软件和系统的更新补丁,以修复已知漏洞,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2. 谨慎点击链接:不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特别是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平台上,以免误入木马网站陷阱。

3. 安装杀毒软件:选择可信赖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以及时发现和清除潜在的木马威胁。

4. 加强密码管理: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或弱密码,以防止被猜测和破解。

5. 教育用户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用户对木马网站和其他网络威胁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

结论木马网站作为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对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恶意代码作为网络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威胁着我们的网络安全,不仅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带来了严重的风险,还对企业和组织的运营造成了巨大损失。

因此,恶意代码的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变得异常重要。

恶意代码指的是通过编程手段实现的恶意目的而产生的恶意程序,例如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广告软件等。

这些恶意代码主要通过植入、传播、控制等方式,对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进行攻击,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破坏数据完整性和机密性,甚至对系统进行瘫痪性攻击。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恶意代码样本的获取、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等环节。

首先,获取恶意代码样本是进行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的基础。

样本的获取方式可以通过实时采集、主动捕获和被动收集等多种途径。

其中,实时采集是指利用特定的监控机制来捕获新出现的恶意代码样本;主动捕获是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和监测,主动发现可疑的恶意代码活动;被动收集是从各种来源,如病毒信息网站、黑客论坛和样本分享渠道等获取已经存在的恶意代码。

其次,静态分析是对恶意代码样本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静态分析中,可以使用反汇编、调试、代码审查等技术手段,对恶意代码的结构、特征、行为进行分析。

通过对恶意代码进行代码逆向工程,可以深入了解它的行为逻辑、攻击手段和传播途径等,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检测方法和防御策略。

动态分析是对恶意代码样本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

动态分析主要通过虚拟化、沙箱技术和深度行为分析等手段来模拟运行环境,并监测恶意代码与系统的交互行为。

通过动态分析,可以发现恶意代码的隐藏行为,包括对文件的删除、修改、加密等操作,对系统调用的篡改,以及网络通信的行为等。

动态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检测恶意代码的变种,还能够提供实时的安全警报和恶意代码样本的特征提取。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对于维护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变形恶意代码实验

变形恶意代码实验

《变形恶意代码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日期: 2016年 6 月 6 日目录1. 实验目的 (2)2. 实验过程 (2)3. 实现结果 (5)4. 遇到的问题及感想收获 (6)1. 实验目的理解变形的原理,学会实现方法。

2. 实验过程●任意编写一个程序,用VC或者masm32都可以●用OD打开该EXE程序,改变开始部分的代码如下:首先,在exe文件寻找空白区(一段00代码),可用C32查找该空白区域,用lord PE变换该空白区域在内存区的起始VA。

假设空白区VA为0x00402000编写指令实现对EXE的加密,假设原始EXE文件大小30字节,那么就对这30字节按字节做异或操作。

假设原始exe开始字节地址为0x00400100Mov eax,0x33333333;(密码)Mov edx,0x00401000Mov ecx,30;10进制,30次Xor[edx],eax;加密过程Inc edxLoop S1;事实上在OD上没有S1这个值的,直接敲相应的地址才对Jmp00401000在原EXE文件的结尾相邻处,添加指令 jmp 0x00401cc3最后,利用LordPE修改文件的入口点为0x00401cc33. 实现结果程序已经不能正常运行。

4. 遇到的问题及感想收获本次实验,我通过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了实验的原理和各个过程,也去各个网站下载到了所需要的实验工具,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通过网上查询知识,以及询问同学,重复了多次才成功的完成的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积累了OD调试程序的经验,明确对病毒的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

恶意代码分析实验报告

恶意代码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我们用ollydbg打开rada.exe 后发现入口处的 汇编代码是典型的UPX加壳后程序的入口代 码。
实验过程
通过脱壳,并用IDA对脱壳后的二进制文件 进行反汇编,发现了该程序的运行参数
实验过程
我们运行其中一个参数“--gui”
查看,发现RaDa.exe还使用 cgiget和cgiput等参数,而且,通过FileMon 和RegMon发现RaDa除读取注册表和文件信 息外,没有更多改写文件和注册表等行为。 综合判断,该程序不大可能是病毒和蠕虫, 而更有可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主动反弹型木 马或者后门程序。
实验过程
运行wireshark、Filemon、Regmon ,执行 RaDa.exe。我们发现RaDa.exe在C盘根目录 下生成了两个子目录:bin和tmp。
实验过程
Filemon监控发现RaDa.exe文件激活,并将 木马文件释放到了bin中。
实验过程
注册表监控发现rada.exe在注册表的启动项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 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建立 了RaDa的键值,并将C:\RaDa\bin\ RaDa.exe 路径添加了进去。
恶意代码分析实验报告
基础综述 实验过程
心得体会
基础概述
恶意代码(malicious code)是一种程序, 它通过把代码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镶嵌到 另一段程序中,从而达到破坏被感染电脑 数据、运行具有入侵性或破坏性的程序、 破坏被感染电脑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 目的。恶意软件的传染的结果包括浪费资 源、破坏系统、破坏一致性,数据丢失和 被窃并能让客户端的用户失去信心。
基础概述

恶意代码实验报告

恶意代码实验报告

恶意代码实验报告班级:10网工三班学生姓名:谢昊天学号:1215134046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恶意代码的实现机理;2、了解常见恶意代码的编写原理;3、掌握常见恶意代码运行机制;实验内容与分析设计:1.通过Java Script、Applet、ActiveX(三者选一)编辑的脚本程序修改IE浏览器:(1)默认主页被修改;(2)IE标题栏被添加非法信息;2、编写一个脚本病毒,扫描是否存在U盘,如果存在,将自己写到U盘上,同时写一个调用自己的AutoRun.inf文件到U盘。

实验步骤与调试过程:1.U盘病毒:(1)U盘病毒是借助windows自动播放的特性,让用户双击盘符时就可以立即激活制定的病毒。

病毒首先将u盘写入病毒程序,然后更改病毒文件。

如果病毒文件指向了病毒程序,那么windows就会运行这个程序引发病毒。

一般病毒还会检测插入的u盘,并对其实行上述操作。

编写一个脚本病毒,扫描是否存在U盘,如果存在,将自己写到U盘上,同时写一个调用自己的AutoRun.inf文件到U盘。

(2)编写好的程序,如果发现U盘就复制自己,如果U盘上呗激活了,就把自己复制到系统文件夹。

(3)编写代码实现如下功能:①.得到盘符类型;②.判断是否是可移动存储设备;③.得到自身文件路径;④.比较是否和U盘的盘符相同;⑤.如果相同说明在U盘上执行,复制到系统中去;⑥.得到系统目录;⑦.把自身文件复制到系统目录;⑧.如果不是则U盘上执行,则感染U盘;⑨.还原U盘上的文件属性;⑩.删除原有文件;○11.写AutoRun.inf到U盘;○12.拷贝自身文件到U盘;○13.把这两个文件设置成系统,隐藏属性;○14.休眠60秒,60检测一次。

2.浏览器恶意代码:(1).在运行中输入regedit,可以进入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 Explorer中有相关配置。

要重新设置浏览器的默认页在Main下的Default_Page_URL中修改即可。

实验二: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

实验二: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

实验二: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实验目的】练习木马程序安装和攻击过程,了解木马攻击原理,掌握手工查杀木马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实验内容】安装木马程序NetBus,通过冰刃iceberg、autoruns.exe了解木马的加载及隐藏技术【实验步骤】1、木马安装和使用2.5木马工作原理木马的工作原理一般的木马程序都包括客户端和服务端两个程序,其申客户端是用于攻击者远程控制植入木马的机器,服务器端程序即是木马程序。

攻击者要通过木马攻击你的系统,他所做的第一步是要把木马的服务器端程序植人到你的电脑里面。

目前木马入侵的主要途径还是先通过一定的方法把木马执行文件弄到被攻击者的电脑系统里,利用的途径有邮件附件、下载软件中等,然后通过一定的提示故意误导被攻击者打开执行文件,比如故意谎称这个木马执行文件,是你朋友送给你贺卡,可能你打开这个文件后,确实有贺卡的画面出现,但这时可能木马已经悄悄在你的后台运行了。

一般的木马执行文件非常小,大部分都是几K到几十K,如果把木马捆绑到其他正常文件上,你很难发现,所以,有一些网站提供的软件下载往往是捆绑了木马文件的,你执行这些下载的文件,也同时运行了木马。

木马也可以通过Script、ActiveX及Asp.CGI交互脚本的方式植入,由于微软的浏览器在执行Senipt脚本存在一些漏洞。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传播病毒和木马,甚至直接对浏览者电脑进行文件操作等控制。

前不久献出现一个利用微软Scripts脚本漏洞对浏览者硬盘进行格式化的HTML页面。

如果攻击者有办法把木马执行文件下载到攻击主机的一个可执行WWW目录夹里面,他可以通过编制CGI程序在攻击主机上执行木马目录。

此外,木马还可以利用系统的一些漏洞进行植人,如微软著名的US服务器溢出漏洞,通过一个IISHACK攻击程序即可使IIS服务器崩溃,并且同时攻击服务器,执行远程木马执行文件。

当服务端程序在被感染的机器上成功运行以后,攻击者就可以使用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并进一步控制被感染的机器。

软件安全实验三恶意代码特征提取

软件安全实验三恶意代码特征提取

软件安全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三实验三恶意代码特征提取一、实验内容1)理解基于最长公共子序列的协议特征提取方法(1)掌握网络恶意代码特征的提取流程(2)学习最长公共子序列的提取2)实现字符串最长公共子序列的提取算法(1)利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实现字符串最长公共子序列的提取(2)依据输入的字符串构建L(m,n)数组,利用L(m,n)数组查找两个字符串直接的最长公共子序列二、实验要求1.实验数据准备。

利用ASCII字符集作为输入集,不考虑多字节编码的中文、英文字符集。

2.程序的输入部分:2个字符串。

输出部分:这2个字符串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如有多个一同给出。

3.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一起给出。

三、实验结果1. 设计的算法流程图2. 算法说明由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最优子结构性质可知,要找出X=<x1, x2, …, xm>和Y=<y1, y2, …, yn>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可按以下方式递归地进行:当xm=yn 时,找出Xm-1和Y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然后在其尾部加上xm(=yn)即可得X 和Y的一个最长公共子序列。

当xm≠yn时,必须解两个子问题,即找出Xm-1和Y的一个最长公共子序列及X和Yn-1的一个最长公共子序列。

这两个公共子序列中较长者即为X和Y的一个最长公共子序列。

实现思路:(1)用动态规划思想实现(2)回溯输出所有的LCS。

3. 关键的数据结构存放回溯二维数组,也就是动态规划的数组。

4. 实验结果5. 程序源码# coding=utf-8class LCS():def input(self, x, y):#读入待匹配的两个字符串if type(x) != str or type(y) != str:print 'input error'return Noneself.x = xself.y = ydef Compute_LCS(self):xlength = len(self.x)ylength = len(self.y)self.direction_list = [None] * xlength #这个二维列表存着回溯方向for i in xrange(xlength):self.direction_list[i] = [None] * ylengthself.lcslength_list = [None] * (xlength + 1)#这个二维列表存着当前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for j in xrange(xlength + 1):self.lcslength_list[j] = [None] * (ylength + 1)for i in xrange(0, xlength + 1):self.lcslength_list[i][0] = 0for j in xrange(0, ylength + 1):self.lcslength_list[0][j] = 0#下面是进行回溯方向和长度表的赋值for i in xrange(1, xlength + 1):for j in xrange(1, ylength + 1):if self.x[i - 1] == self.y[j - 1]:self.lcslength_list[i][j] =self.lcslength_list[i - 1][j - 1] + 1self.direction_list[i - 1][j - 1] = 0 # 左上elif self.lcslength_list[i - 1][j] >self.lcslength_list[i][j - 1]:self.lcslength_list[i][j] =self.lcslength_list[i - 1][j]self.direction_list[i - 1][j - 1] = 1 # 上elif self.lcslength_list[i - 1][j] <self.lcslength_list[i][j - 1]:self.lcslength_list[i][j] =self.lcslength_list[i][j - 1]self.direction_list[i - 1][j - 1] = -1 # 左else:self.lcslength_list[i][j] =self.lcslength_list[i - 1][j]self.direction_list[i - 1][j - 1] = 2 # 左或上self.lcslength = self.lcslength_list[-1][-1]return self.direction_list, self.lcslength_listdef printLCS(self, curlen, i, j, s):if i == 0 or j == 0:return Noneif self.direction_list[i - 1][j - 1] == 0:if curlen == self.lcslength:s += self.x[i - 1]for i in range(len(s)-1,-1,-1):print s[i],print '\n'elif curlen < self.lcslength:s += self.x[i-1]self.printLCS(curlen + 1, i - 1, j - 1, s) elif self.direction_list[i - 1][j - 1] == 1:self.printLCS(curlen,i - 1, j,s)elif self.direction_list[i - 1][j - 1] == -1:self.printLCS(curlen,i, j - 1,s)else:self.printLCS(curlen,i - 1, j,s)self.printLCS(curlen,i, j - 1,s)def returnLCS(self):#回溯的入口self.printLCS(1,len(self.x), len(self.y),'')if __name__ == '__main__':p = LCS()p.input('abcbdab', 'bdcaba')pute_LCS()p.returnLCS()。

恶意代码检测报告

恶意代码检测报告

xxxxxxx管理平台恶意代码检测报告xxxxxxx中心2021年1月>文档信息A分发控制>版本控制第一章总体描述1第二章测试的目标1第三章测试的范围2第四章测试的时间和方式2第五章测试的实施步骤35.1主要步骤3第六章测试的结果36.1恶意代码检测测试结果3第七章后续工作建议3第一章总体描述恶意代码是以某种方式对用户,计算机或网络造成破坏的软件,包括木马,计算机病毒,蠕虫,内核套间,勒索软件,间谍软件等。

恶意代码分析主要有两种:静态分析(不运行程序)和动态分析(运行程序)。

通过恶意代码检测,对目标系统的安全性做深入的探测,发现系统最脆弱的环节,从而为组织单位提供真实可信的安全风险描述。

恶意代码检测测试一方面可以从攻击者的角度,检验业务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效,各项安全策略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可以将潜在的安全风险以真实事件的方式凸现出来,从而有助于提高相关人员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认识水平。

第二章测试的目标本次恶意代码测试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充分了解信息系统的当前安全状况(安全隐患),对其进行恶意代码测试,采用可控制、非破坏性质的方法和手段发现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测试发现的安全问题,从而有效地防止真实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三章测试的范围恶意代码检测测试的范围限制于经过信息化办公室授权的信息系统:XXXXXXX管理平台,使用的手段也经过信息化办公室及对应分管领导同意。

测试人员承诺不会对授权范围之外的网络主机设备和数据进行测试、模拟攻击。

经信息化办公室授权确认,单位内部工程师对以下信息系统进行恶意代码测试,如表3.1-1所示:3.1-1第四章测试的时间和方式4.1-1第五章测试的实施步骤5.1主要步骤◊针对网站系统进行的安全匿名评估,首先利用网站安全评估软件、主机安全扫描工具等在网络中的一个接入点进行匿名的安全扫描,整理并分析扫描报告;◊根据扫描分析结果,由测试工程师在远程进行人工恶意代码检测测试和模拟攻击,排除误报情况,查找扫描软件没有找到的安全漏洞;◊根据扫描攻击软件程序和手工攻击测试的结果写出这次测试的报告书,真实反映XXXXXXX管理平台当前的安全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网络攻击与防范
学院:
姓名:
学号:130624021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13级
题目:第六章“恶意代码”2015年6月19日
实验一:
1.实验题目:恶意代码设计,修改IE首页
2.实验目的:学习恶意代码用法以及注册表更改
3.实验时间:2015年6月19日星期五
4.实验地点:J-C-201
5.实验人员:
6.实验步骤:
一:恶意代码对注册表攻击,修改IE首页
方法1:使用网页JavaScript代码,利用Active控件:(1)首先,制作一个网页,在其中写入代码。

如图1
图1
(2)查看注册表中state page,发现首页已更改为。

如图2
图2
方法2:直接更改注册表中的state page值:如图3-5
图3
通过internet选项查看IE首页更改成功
图5
二:完成网页恶意代码设计
(1)禁止关闭网页window.close
如图所示,制作网页并在网页中写入相应关闭网页的代码
打开网页,点击“关闭”按钮或者“下载试卷”,发现弹出图8关闭框,无论点击“是”与“否”都不能关闭,但经过反复确认,我发现这个确认框并不是我所设计的,因此我又经过反复测试,发现电脑有病毒存在,因此阻止了我的行为,经过修改之后,出现了如图9所示的弹出框,实验成功。

图7
图8
图9
(2)循环弹出页面windows.open
在网页中输入循环弹出网页代码,执行网页,带到循环效果,如图11-12
图3
图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