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
论正当防卫(电大)
论正当防卫(电大)论正当防卫根据刑法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行为虽然表面上具有侵害性,但实质上不具备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这类行为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统称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在西方刑法理论中被称为阻却违法性的事由。
正当防卫是这类行为中的一种,它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萌生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它是正义不必屈服与非正义这一古典法思想在刑事领域中的逻辑展开和经典演绎。
它的含义是指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人适时地进行反击,以避免不法侵害所可能带来的侵害。
它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同时,它也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正义与邪恶的集中体现。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作出了明文规定,极大的提高了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且有利于树立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但由于某些方面立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使得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围绕着防卫权的范围、正当防卫的要件和防卫限度的把握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分歧。
有些争论是直接针对着现行立法的,而更多的则是在司法个案的实际判定中逐步展开的。
因此,围绕立法和司法中的主要问题,从学理角度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探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紧迫的。
正当防卫的限度是正当防卫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正当防卫正当性的重要条件,也成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分界线。
虽然刑法对此作了重大修改,但这种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由于人们已经面临或者即将面临的不法侵害行为的类型手段及其强度千差万别,加之防卫人遭受侵害时所处环境及其精神状态、心理感受各不相同,使得对“有限性”问题的探讨变得“无限性”。
一、对正当防卫本质的理解在今天,正当防卫不仅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而且具有其他法律权利的共性特征。
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行为的界定资料
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行为的界定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里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但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侵害在刑法里却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与界定,造成了实践中有关于此的争论。
为此,本文从不法侵害的含义及特征入手,以求对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作一个科学的界定。
(一)侵害性所谓侵害,从词的意义上讲,就是“侵入而损害”。
由此可见,侵害是指不正常、不正当或不应该受到的损害,具有积极的攻击性、并有可会造成损害的行为。
侵害应是人实施的,且对于没有达到责任年龄、不具责任能力的人的侵害,应当认为作为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的违法行为应该区别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违法性。
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
如果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是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行为人主观有过失的,且构成过失犯罪的,按照过失犯罪处理。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的,按照意外事件处理。
而故意针对合法行为进行所谓“防卫”的,则是故意违法犯罪行为。
而就防卫的基础条件而言,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行为存在的情况下实施。
没有不法侵害就没有防卫。
不法侵害不限于作为的不法侵害,对于不作为的不法侵害也可做出正当防卫。
且对于过失乃至没有过失的不法侵害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二)违法性关于侵害行为的性质应该是“不法”,它指没有法律依据的,或者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
并且鉴于客观的考虑,此等行为亦会造成对我或他人的不利。
不法侵害即因犯罪行为或其他违法行为侵犯法益的行为。
即人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反之,如果主观上不存在违法的故意或过失, 而是完全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 客观上却危害了社会, 就不能视为不法侵害。
而主观上虽有违法的故意或过失, 但客观上不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也不构成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行为之不法主要表现在行为结果的不法上。
法学正当防卫毕业论文范文
法学正当防卫毕业论文范文摘要:正当防卫是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构成要件、适用范围以及限制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正当防卫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为正当防卫制度的准确适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正当防卫;构成要件;适用范围;限制条件一、引言在现代社会,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工具,其中的正当防卫制度更是备受关注。
正当防卫作为一种合法的行为,允许公民在特定情况下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以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
然而,正当防卫的认定和适用在实践中往往存在诸多争议和困惑,因此,对正当防卫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与历史沿革(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二)正当防卫的历史沿革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以直报怨”到现代刑法中的明确规定,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正当防卫的规定和适用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体现了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正义的追求。
三、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一)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不法侵害不仅包括犯罪行为,还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但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紧迫性的行为。
(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
如果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就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三)防卫目的的正当性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而不是出于报复、泄愤等不正当目的。
(四)防卫手段的必要性和相当性防卫手段应当是必要的,即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其他更温和的手段可以避免不法侵害。
同时,防卫手段的强度应当与不法侵害的强度相当,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法学正当防卫毕业论文范文
法学正当防卫毕业论文范文标题:法学正当防卫的适用与界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例摘要:正当防卫是保护自身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合法行为,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正当防卫的适用与界限。
文章首先对正当防卫的涵义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正当防卫的条件与要素,并分别从过度正当防卫和累计正当防卫两个角度讨论了适用和限制。
最后,本文总结了正当防卫的重要性,指出了相关的研究问题和展望。
关键词:正当防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适用与界限一、引言正当防卫作为一种合法行为,是每个人在面对他人的非法侵害时保护自身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正当防卫进行了规范和限制。
本文旨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角度,探讨正当防卫的适用与界限,以增强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遵守。
二、正当防卫的涵义正当防卫是指在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抵抗或防御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关键要素包括:非法侵害、危害不等级、损害处于危险状态、必要性、无其他办法可行等。
三、正当防卫的条件与要素1. 非法侵害:正当防卫行为的前提是受到非法侵害。
非法侵害是指他人或社会成员非法地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的实际威胁或实际侵害。
2. 危害不等级:正当防卫行为的后果应当在一定限度内与受到的非法侵害进行对应,即要求危害不等级性,即不适用于轻微的非法侵害。
3. 损害处于危险状态:正当防卫行为应当发生在受到非法侵害时或即将受到非法侵害的关键时刻,即要求损害处于危险状态。
4. 必要性:正当防卫行为应当是保护受到侵害人的最后手段,即没有其他更安全的方法可以采取。
5. 无其他办法可行:正当防卫行为应当排除他人的合法权益,即没有其他办法可行。
四、过度正当防卫与累计正当防卫1. 过度正当防卫:过度正当防卫是指在正当防卫行为中使用的手段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或者危险。
过度正当防卫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学本科《关于对防卫限度问题的理解和研究》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律学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对防卫限度问题的理解和研究作者:学校:专业:年级学号指导老师:答辩日期:成绩: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而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防卫过当。
基于此,对我国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人以一法学本科毕业生的角色,浅谈对防卫限度问题的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限度防卫过当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一、防卫限度的定义 (4)二、刑法学界对于该问题的不同学说 (4)(一)................................................. 各国具有代表性的观点51.意大利的防卫限度 (5)2.法国的防卫限度 (5)3.英美法系的防卫限度 (5)4.我国刑法对防卫限度的相关规定 (6)(二)........................................................ 各学说的利弊61.必需说 (7)2.基本相适应说 (7)3.相当说 (7)三、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提出自己观点并就其合理性进行论证 (7)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关于对防卫限度问题的理解和研究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而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防卫过当。
基于此,对我国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人以一法学本科毕业生的角色,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对防卫限度问题的理解和研究。
一、防卫限度的定义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没有统一的定义,大体是指刑法所规定的,为保证正当防卫的合法性质而要求防卫损害之轻重应遵守的界限。
虽然学者们对必要限度概念定义不同,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种界定标准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要限度的法定性,即什么是“必要限度”应是刑法所明文规定的。
浅析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行为
法学专业(开放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专业法本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完成日期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刑法和民法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法律权利和手段,起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人身、财产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之目的。
本文着重于阐述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
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特别防卫权等法律问题进行剖析,并阐述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由此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操作运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进一步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不法侵害特别防卫权必要限度目录一、正当防卫的概念、目的与特征------------------------------1二、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2 (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2 (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3 (三)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3 (四)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4 (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4三、关于防卫过当-------------------------------------------5四、特别防卫权---------------------------------------------6五、现行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效应和社会效应-------------------7六、刑法对正当防卫规定的不足之处及其完善的意见------------7(一)我国现行正当防卫制度存在的问题-----------------------7 (二)对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9 参考文献-------------------------------------------------11引言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威慑犯罪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正当防卫限度的司法认定问题及对策
浅析正当防卫限度的司法认定问题及对策摘要正当防卫制度的设立于普通大众而言,是其在遭受不法侵害时能够合法实施的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手段,是其判断司法是否公正的一尺标杆。
虽然我国刑法学界对正当防卫的讨论从未停止,但于司法实践中关于正当防卫限度的认定,依旧难以把握,从而导致众多案件被认定为是过当防卫。
在司法实践中,案件事实相似,认定结果却不一致的情形也是非常普遍,这也使得“是否成立正当防卫”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基于全国 2017 年至 2020 年间关于正当防卫的判决书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一些二审中改判的样本案例,归纳、剖析司法实务中正当防卫限度认定的标准,在对正当防卫限度在司法认定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解读的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态度。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限定;司法认定;问题;对策目录绪论 (3)一、正当防卫相关概述 (3)二、防卫限度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 (4)(一)防卫限度认定规则的不完善 (4)1.防卫限度界定标准模糊 (4)2.防卫行为认定过于理性 (4)(二)防卫限度司法认定的额外限制 (5)1.防卫人躲避义务限制 (5)2.防卫行为紧迫性要件限制 (5)(三)判定特殊防卫过于严苛 (6)1.将特殊防卫认定为防卫过当 (6)2.忽视特殊防卫的环境影响 (6)三、对防卫限度司法认定的建议 (7)(一)明确防卫限度的认定标准 (7)1.明确防卫限度的判断思路 (7)2.保护防卫人法益 (7)(二)整体把握防卫行为 (8)1.把握持续性侵害的层次性 (8)2.明晰不法侵害的范围 (8)(三)通过指导性案例明确防卫的界限 (9)1.完善案例指导制度 (9)2.加大指导性案例发布 (9)四、结论 (10)参考文献 (10)绪论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期间,司法实践中各种暴力案件有增无已,再加上法治思维日渐深入人心,我国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已习惯用法律武器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面对暴力事件,正当防卫出现的频率大大提升,正当防卫案件的认定与否成为司法界与社会大众时刻关注的焦点。
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
进行决策的时候,才不会犯“外行指挥内行”的简单错误。才能 帮助企业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乔世震.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陆正飞.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隋静.财务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不再额外指明),因为股份公司尤其是卜市公司.可以公开对 外发行股票。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购买哪个公司发行的股票 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公司的每股收益率(等于税后净利润
一般违法行为.也就是说.并不要求违法行为达到或将要达到 犯罪的程度,防卫人才可以实施正当防卫。因为一般违法与犯
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认定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
个复杂的综合判断过程.要求正当防卫人在精神紧张、时间紧
迫的环境下准确判断不法侵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没有必要
误区二:企业如果缺钱。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能筹多少.
无法预见到侵害者为无责任能力人.则应按意外事件处理。不 负刑事责任。
(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是实施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1.不法侵害行为的开始。如何认定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开
种正当行为.是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积极手 段,是法律赋予公民在一定条件下对不法侵害人直接实施反 击的权利。《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宗旨就是为了即时保 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且使公民懂得正当防卫乃法律赋了自
在认定行为不法时,是否应当结合行为人主观方面的意思综合
认定。即不法侵害中的“不法”系指主观的不法还是客观的不
法;一个是对于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性质的认识,是否应当 根据防卫人确信的事实来判断,即对。不法侵害”的认识系指主
观的认识还是客观的认识。相比较而言,我们发现其实这两个
另外.司法机关在不法侵害行为发生后决定是否对不法 侵害人追究法律责任时.才应当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将 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结合起来考虑,这叫法律制裁;而正当防 卫并不是制裁行为,不是追究侵害人法律责任的行为.防卫人 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认定不法侵害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 任。对不法侵害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必须经过专f J的鉴定机
论正当防卫毕业论文
论正当防卫毕业论文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法行为。
在法律上,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自卫行为,被视为一种合理的反击手段。
然而,正当防卫的概念和适用条件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社会、文化、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正当防卫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首先,正当防卫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和界定可能存在差异。
在某些社会中,正当防卫可能被视为一种个人权利的体现,而在其他社会中,它可能被视为一种对社会秩序的保护。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对正当防卫的界定存在争议。
其次,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被侵害人必须面临非法侵害的现实威胁。
这意味着正当防卫不能是主观臆断或预防性的,而是针对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非法侵害。
其次,被侵害人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
这意味着被侵害人在采取防卫行为时,应尽量选择最小限度的手段,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最后,被侵害人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合理的。
这意味着被侵害人的防卫行为不应超出正当防卫的范围,例如使用过度的武力或采取过度的手段。
然而,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并非一成不变。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可能会对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进行一定的调整。
例如,在面临严重威胁或暴力袭击时,被侵害人可能会被允许采取更为激烈的防卫手段。
这种调整可能是出于对被侵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可能是出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然而,这种调整也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以避免滥用正当防卫的权利。
正当防卫的概念和适用条件的讨论也与社会正义的观念密切相关。
在某些社会中,正当防卫被视为一种对不公正行为的回应,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自卫手段。
然而,在其他社会中,正当防卫可能被视为一种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被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种观念的差异可能导致对正当防卫的法律界定存在争议。
综上所述,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自卫行为,但其概念和适用条件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试述对正当防卫问题的研究》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试述对正当防卫问题的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试述对正当防卫问题的研究姓名:学校: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日期:论文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力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发侵害。
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以及防卫过当等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并阐述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不法侵害;特殊防卫、目录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4)二、正当防卫的历史沿革和立法取向 (4)三、正方防卫构成的条件 (4)正方防卫必须具有防卫意图 (4)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有不发侵害行为发生 (5)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5)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本人实施 (5)正当防卫具有合适的防卫限度 (5)四、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6)五、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7)六、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8)七、结束语 (8)试述对正当防卫问题的研究正当防卫是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对震慑犯罪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属于正当行为的一种,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法律规定的必要限度。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
比较困难; 二是防卫限度的问题。本文拟从认定不法侵害方面着手,从理论上来界定不法侵害,从而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侵害正当权
益的行为做出理论指导,更好地维护正当防卫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4379 - ( 2019) 16 - 0132 - 02
一、不法侵害的概念界定 ( 一) 正当防卫的立法精神 现实生活中,侵害法益的不法行为形形色色,权利 人之正当权利遭受不法行为侵害未能得到及时救助的 情况,也比比皆是。那么如何才能正当而及时的维护 权利人之权利呢? 这就是正当防卫之所以会存在的理 由了; 公安司法机关的功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对现实 生活中的不法行为的打击面面俱到; 也即存在权利人 之正当权利遭到损害后,公权力救济不及时的情况; 为 了弥补这一缺陷,设立正当防卫制度是必要的。其次, 任何人在面对不法行为时,都有避险求安的本能,不能 要求任何一个正常人其正当权益遭受不法侵害而无动 于衷,作路人状① 。换言之,面对不法侵 害 而 予 以 反 击 是人之本能,不能苛求任何人在面对不法侵害时,还能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而且,不法侵害是一种对正 当权益进行 侵 害 的 行 为,即“不 义 对 义 的 侵 犯 ”,那 么 对不法侵害予以反击,就是不能被剥夺的权利。如果 剥夺了这一权利,就等于是义向不义低头,那么以后不 义之行将大行其道而无所顾忌。因此,正当防卫制度 的设立,不仅是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更是为了维护社会 秩序的正常运行。 法律赋予了个人对不法行为的正当防卫权,意即 否定了不法侵害这一行为; 然而究竟什么是不法侵害, 什么样的不法侵害才会让我们予以防卫? 不法侵害行 为包括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吗? 为了说明不法侵害之性 质,学者们用两种方式来理解: 其一是,对不法和侵害 分别进行理解; ②其二是,把不法侵害作为一个整体来 理解。③ 笔者认为,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是 合 适 的。不 法 行为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所有不法行为都是侵害。只 有触犯权利人正当权力的不法行为才是侵害,其次侵 害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但并不是一切侵害都是不法的,
学位论文-—论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
前言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与手段,其目的是在国家公权力不能及时对公民予以救济时给予其自力救济的权利,以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公平正义的立法初衷。
但同时,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防卫权的行使不是任意的、无约束的,相反防卫权的行使必须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超过法律规定的尺度就属于防卫过当,需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正因为如此,关于如何正确界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是当前司法审判实践中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现实生活中防卫案件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很难通过简单套用法律条文便解决争议;另一方面是因为刑法对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的规定较为原则,难于通用于具体案件中。
问题虽然存在,困难也很巨大,但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界限,是正确认定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关键所在,对司法机关正确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保证案件审理的公平正义,以及有效地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依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正当防卫概述 (1)2.中国关于正当防卫限度的学说及规定 (2)2.1.我国79年刑法关于正当防卫限度的学说及规定 (2)2.1.1刑法学界关于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学说 (2)2.1.2刑法学界关于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规定 (3)2.2我国97年刑法关于正当防卫限度的学说及规定 (3)2.2.1刑法学界关于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学说 (3)2.2.2如何判断防卫行为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4)2.2.3如何理解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4)2.2.4如何理解“明显超过”和“重大损害” (5)3.对特殊防卫权限度的解析 (6)3.1 一般防卫和特殊防卫的关系 (6)3.2 对特殊防卫权的限度的理解 (7)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论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摘要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
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
政治法律《如庚乡氏乡報》2020年第1期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蒋涛涛(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对正当防卫的成立具有重大影响。
不法侵害是一种对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危害或者具有现实危险的行为。
不法侵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现实的紧迫危险性以及可制止性几个特征,对不作为犯罪和过失侵害等特殊行为的反击也能成立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也是衡量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的重要尺度。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限度;防卫过当中图分类号:D92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47(2020)01-0071-006一、不法侵害的概念不法侵害是指施害人实施的,对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行为,对于不法侵害的概念,可以从“不法”和“侵害”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关于“不法”从“不法”的字面含义说,不法就是“违法”,是指行为人实施了为法律所禁止的并给他人合法权益带来损害的行为〔1】。
刑法理论界对“不法”的理解有三种观点,分别为主观说、客观说和主客观相统一说。
主观说坚持不法侵害具有主观违法性,认为不法侵害的成立不仅需要客观的社会危害性,还要求行为人具有主观罪过和刑事责任能力。
一个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的情况下造成的危害结果才能成为不法侵害。
主观说认为没有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意外事件不能构成不法侵害以及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也不能造成不法侵害。
客观说坚持不法侵害具有客观违法性,认为不法侵害的成立只需要行为人造成了客观的危害结果或者具有现实的紧迫危险性即可,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
客观说认为自然力所造成的不法侵害也具有违法性⑵。
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刑法论文(1)
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刑法论文(1)[内容提要]:《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但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侵害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本文从不法侵害的含义及特征入手,以求对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并从主体上把不法侵害的主体分作个人主体与单位主体,并对二类主体的不法侵害的持征作出描述,明确指出了对二类主体的防卫行为应当加以区别对待。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主体刑法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里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含义,由于立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造成了在正当防卫理论上的争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为此,对何谓“不法侵害”,笔者拟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完善正当防卫的理论与实践。
对不法侵害的含义,在新旧刑法中都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从新旧刑法的有关条文看,在刑法的立法技术上涉及“不法侵害”一词时,可以看出并不只是限指触犯了刑事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也包括与犯罪手段基本相同,但尚未触犯刑法的一般违法行为和虽然触犯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
结合我国79年刑法以及新刑法的规定,众多的法律工作者都认为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而不法侵害行为,既包括一般的违法行为,也包括犯罪行为①。
如依照新旧刑法的规定,对盗窃、诈骗与抢夺罪可以实施正当防卫;而对一般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虽尚未构成犯罪,但这种行为也是一种不法侵害,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行为。
但是是否对所有的不法侵害的行为都可以实施正当防卫?也就是说,是否如理论界一致认为的,只要存在违法行为,且行为具有侵害性就可以防卫呢?对此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笔者认为构成正当防卫前提的不法侵害其含义应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并且这四个特征相互,缺一不可。
简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
简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简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论文摘要正当防卫是刑法里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公民抗击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权利。
正当防卫的定义是我国公民为了防止国家利益、本人财产、他人财产、本人人身、他人人身、公共利益遭受不法侵害,对侵害人可能造成损害或者造成损害的制止方法。
由此可见正当防卫本质是为了制止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保护应有的权益。
本文先是讲解了正当防卫里不法侵害的范围,然后讲解了正当防卫里不法侵害的特征,最后讲解了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开始和结束。
论文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分析说明正当防卫在我国刑法里根据正义不需屈服于非正义演绎而来,在现代社会,正当防卫成了国家为保护公民权益而给予公民的权利。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其他权利和人身免受进行中的侵害,对侵害人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是正当的防卫。
下面先讲一讲正当防卫里不法侵害的范围。
一、正当防卫里不法侵害的范围分析(一)不法侵害同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法侵害属于违法法律的行为,有人认为不法侵害含有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还有人认为不法侵害含有犯罪行为,而不包括违法行为。
其实,不法侵害既有犯罪行为,也有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同犯罪行为一样,都侵害了公民原有的受法律保护的权益,禁止公民进行正当防卫说不通。
现实生活里公民也不能轻易分辨不法侵害属于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
当不法侵害划分到犯罪行为中时,就不利于公民的正当防卫;在我国刑法规定里的词语“不法”,也没有词语“犯罪”的概念,说明公民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并不针对所有的违法犯罪行为,它只针对那些具有紧迫性、破坏性、进攻性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的正当防卫可以避免或者减轻损害程度时,公民才能采用正当防卫。
(二)正当防卫和假想防卫不法侵害需要实际存在,当实际里没有不法侵害,但公民误认为有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就属于假想防卫。
正当防卫不包含假想防卫,对于假想防卫的处理,要根据公民是否在主观上有过失,按照意外事件或者过失犯罪进行处理;公民故意对合法行为采用的“反击”行为,也不属于假想防卫,而是属于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
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1000字
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1000字正当防卫是指当一个人被不法侵害时,其他人可以采��必要而合理的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免受这种不法侵害。
在中国,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体现在刑法、民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5修订)第79条中规定,当一个人面临“明显的危及生命、身体的严重危险时”,他可以采取“合理的防卫措施”来保护自己;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修订)第354条中规定,“当遭受攻击者的攻击,使物的损失或者人身伤害的可能性即将发生时,受攻击者可以采取必要的正当防卫措施”。
因此,一般来说,正当防卫涉及一个人当面临不法侵害时采取必要而合理的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免受这种不法侵害。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对于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存在一定的争议,例如,采取防卫措施是否需要侵害者真正造成了损害才能被认定为不法侵害?侵害者是否必须“直接”造成损害才能称之为不法侵害?防卫措施是否能达到停止侵害的目的?等等。
其中,最关键在于对侵害的定义,以及采取什么样的防卫措施才能称之为正当防卫。
一般来说,不法侵害是指以暴力、威胁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影响、侵犯或者妨碍他人的身心、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
而采取防卫措施是指根据侵害现状,采取必要而合理的手段,以防止不法侵害不断发生,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采取的防御措施必须是“必要的”,也就是说,采取的防御措施必须能够有效地阻止侵害的继续发生,而不能有过当或过分的行为;防御措施必须是“合理的”,也就是说,防御措施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要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而不能违反公共利益。
总而言之,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是指,当一个人被以暴力、威胁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其身心、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时,可以采取必要而合理的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免受这种不法侵害。
论正当防卫中“不法”和不法侵害行为性质的认定
论正当防卫中“不法”和不法侵害行为性质的认定[摘要]自1997年新刑法实施以来,关于正当防卫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然而,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性质的探讨却为数不多。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目前学术理论界的各主要观点,对正当防卫制度中不法侵害中的“不法”的认定及其行为性质等要素阐述几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以求对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性质的界定作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不法侵害;不法;行为性质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但对其中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确切含义却由于立法过于简略,没有具体的司法解释可以运用,从而造成了正当防卫理论上的争论和实践中的困惑。
从文义解释出发,通常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才存在正当防卫问题。
1不法侵害中“不法”的认定“不法”是法律对侵害行为的性质所作出的否定性评价。
防卫行为“合法”的前提是侵害行为的“不法”。
侵害行为被认定为不法即意味着它是对法律所不允许的对某种权益的侵害,被害人及其他公民对这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行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但是,“不法”究竟如何认定,其中是否应当纳入行为人的主观意思,抑或是有其客观行为即可?刑法理论界对此莫衷一是,主要存在主观说与客观说之争。
主观说为德国学者迈克尔(Merkel)、日本学者宫本英修等所倡导。
这些学者认为,行为是否不法,不能只看行为本身,而应结合行为人主观方面的意思综合认定,亦即某一行为如果客观上危害社会且具有现实的紧迫性,还不能认为是不法侵害,只有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过失且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这时的行为才构成不法侵害。
而持客观说的学者则主张,不法侵害不应以行为人是否具备责任能力和主观意思为要件,只要行为不法且具有危害社会的现实紧迫性,即应成为正当防卫对抗的目标,如前苏联学者基里钦科认为:“……遇袭者的侵犯是由于故意,还是由于可以原谅的错误,是没有区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
姓名:
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2014-2-28
目录
引言 (5)
一、正当防卫 (5)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5)
(二)正当防卫的目的 (5)
(三)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6)
(四)正当防卫的防卫对象 (7)
(五)正当防卫的防卫时间 (7)
(六)案例分析 (7)
二、防卫过当 (9)
(一)防卫过当的表现 (9)
(二)防卫过当的构成 (9)
(三)防卫过当的制裁 (10)
(四)案例分析 (10)
三、排除于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行为 (11)
(一)防卫挑拨 (11)
(二)互相斗殴行为 (11)
(三)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 (11)
参考文献 (12)
[内容提要]
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但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侵害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本文试从不法侵害的含义及特征入手,以求对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并从主体上把不法侵害的主体分作个人主体与单位主体,并对二类主体的不法侵害的持征作出描述,明确指出了对二类主体的防卫行为应当加以区别对待。
[1]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刑法防卫特性
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
引言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道义上的义务。
正确实施正当防卫不仅有利于制止和预防不法侵害,维护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弘扬正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然而,认识正当防卫的条件必须以法律的规定为根据,脱离刑法的具体规定,正当防卫的条件便无从谈起。
当然,刑法的规定是简练概括的,并不能确切的指明正当防卫成立的全部条件,这要求我们以刑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在刑法理论上加以补充和完善。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才能全面理解正当防卫制度:
首先,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
其次,有助于实现刑法的任务,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合法权益;
再次,有助于划清正当防卫和非正当防卫的界限;
最后,有助于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
总言之,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不法侵害做斗争的一项权利,是正当的合法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公民,应彻底理解正当防卫这一刑法理论,掌握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以便更好的利用正当防卫这一武器,积极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保护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一、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首先,正确认识正当防卫是正确实施正当防卫的前提,因而正确认识正当防卫十分必要。
根据我国刑法解释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二)正当防卫的目的
从正当防卫的法定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的目的在正当防卫的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它对于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的本质以及确定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的正当性表明正当防卫不是违法侵害,更不是对不法侵害人的惩罚,它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是一种有限度的防卫行为。
它充分说明了正当防卫行为仅仅是在合法权利被正在侵害或威胁之中的一种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紧急救济措施,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有利的反击。
因此,正当防卫行为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在形式。
但是,正当防卫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在性质上有着内在本质的区别。
我们只有明确正当防卫的目的,才能知晓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三)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结合上文,依据法律所赋予的定义,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看它是否具备正当防卫的五个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和限度条件。
1.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有实际的不法侵害存在。
不法侵害行为是指违反法律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既包括构成犯罪的严重不法行为,也包括尚未构成犯罪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之类的不法行为,而且这种不法侵害是客观的、现实的。
如果实际上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自以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行为的,不是正当防卫,而是属于假想防卫。
对于那些有合法依据的损害行为,受侵害人或者他人都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例如,公安机关正在捉拿犯罪嫌疑人,这时犯罪嫌疑人不能以正当防卫伤害公安机关捉拿人员,因为公安机关的行为是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
这个条件解决的是不法侵害的真实性和适时性问题。
如果不符合这个时间条件的防卫,称为防卫不适时。
防卫不适时,有两种:不法侵害尚未开始就实施防卫,叫事前防卫;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实施的防卫,叫事后防卫。
防卫不适时,属于故意犯罪。
例如:甲某拿匕首抢劫乙某,乙某夺下甲某的匕首,并将甲某推倒在水泥地上,甲某当即昏迷。
乙某随后用匕首将甲某杀死。
乙某在甲某昏迷已经丧失侵害能力的情况下继而将甲某杀死,就属于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