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土石坝设计开题汇报.doc

土石坝设计开题汇报.doc

土石坝设计开题报告是我们写的时候需要写的,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土石坝设计,大家一起阅读吧!土石坝设计开题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一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坝坡(或边坡)稳定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

2.熟悉坝坡(或边坡)稳定分析步骤,判断坝坡(或边坡)的稳定性,并得出其稳定安全系数。

3.掌握各种参数对坝坡(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便于今后的设计或施工工作中更好地进行稳定控制,保证坝坡(或边坡)的安全。

二、实验内容或设计思想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面板堆石坝或土石坝相关工程资料,应用理正边坡软件对坝坡进行稳定分析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环境与工具实验平台:Windows 系统操作平台。

软件:理正、AutoCAD。

四、实验过程或实验数据1.工程名称:湖北小溪口工程坝体下游边坡稳定分析。

2.坝型:面板堆石坝3.坝体标准剖面图(经镜像处理后)4.坝体分区简述根据坝体标准剖面,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分为混凝土面板、垫层、过渡层、堆石区、下游护坡、堆石排水棱体等。

垫层料位于混凝土面板下面,根据面板坝对垫层料的要求:半透水性、高渗透稳定(并有自愈功能)、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及对细砂起反滤作用,设计垫层料水平宽度为3m。

垫层料应为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为75mm,小于5mm含量占30%~40%。

垫层料是经过两种方式获得的:其一,由河床天然砂砾石掺20%人工砂所得;其二,料场石料经加工,并适当掺配而得。

现场试验证明,这两种方式所得到的垫层料其压实干容重23kn/m ,孔隙率15%,渗透系数0.001cm/s。

过渡料水平宽为3m,垫层料与过渡料以相同厚度平起并同时碾压。

为保证过渡料的反滤作用,确保各接触面的施工质量,必须按先铺粗料,清理合格后再铺细料的顺序施工。

垫层料和过渡料接触界面上大于300mm颗粒必须清除。

主堆石对面板起支撑作用,因此要求具有足够的密度和必要的变形模量,以减少其变形量。

铺层厚度0.8~1.0m,最大粒径600mm,5mm含量10%~15%,填筑干密度21.5kn/m ,孔隙率23%。

水利工程规划(土石坝)设计报告(三稿)

水利工程规划(土石坝)设计报告(三稿)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漾濞县小春菁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划设计学生丁思源指导教师郑捷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层次专升本批次 082学号 W150101082020学习中心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单位华能大理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八月目录【摘要】......................................... - 1 -【关键词】........................................ - 1 -1综合说明........................................ - 3 -1.1序言 ............................................................................................................................ - 3 -1.1.1工程概况 ................................................................................................................ - 3 -1.1.2大坝现状 ................................................................................................................ - 3 -1.2目前地质状况 ............................................................................................................ - 4 -1.2.1坝址区 .................................................................................................................... - 4 -1.2.2溢洪道 .................................................................................................................... - 5 -1.3工程任务和作用 ........................................................................................................ - 5 -1.4除险加固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 ................................................................................ - 5 -2水文............................................ - 6 -2.1流域概况 .................................................................................................................... - 6 -2.1.1地理位置 ................................................................................................................ - 6 -2.1.2流域特征 ................................................................................................................ - 6 -2.1.3气象 ........................................................................................................................ - 6 -2.1.4基本资料 ................................................................................................................ - 6 -2.1.5基本资料综合评价 ................................................................................................ - 7 -2.2历史洪水和暴雨的调查、考证与应用 .................................................................... - 9 -2.3设计暴雨推求 ............................................................................................................ - 9 -2.3.1设计洪水推求 ........................................................................................................ - 9 -2.3.2成果合理性检查 .................................................................................................. - 12 -2.4水库现有泄洪能力复核 .......................................................................................... - 13 -2.4.1 水库正常蓄水位 ................................................................................................. - 13 -2.4.2防洪标准 .............................................................................................................. - 13 -2.4.3调洪演算及结果 .................................................................................................. - 13 -3工程地质....................................... - 21 -3.1区域地质概况 .......................................................................................................... - 21 -3.1.1地形地貌特征 ...................................................................................................... - 21 -3.1.2地层岩性 .............................................................................................................. - 21 -3.1.3地质构造 .............................................................................................................. - 21 -3.1.4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 22 -3.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 22 -3.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 - 22 -3.3.1库区渗漏 .............................................................................................................. - 22 -3.3.2库岸稳定 .............................................................................................................. - 23 -3.3.3水库淤积及浸没 .................................................................................................. - 23 -3.4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 23 -3.5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 - 23 -3.6天然建筑材料 .......................................................................................................... - 23 -3.7结论 .......................................................................................................................... - 24 -3.7.1区域稳定及地震基本烈度 .................................................................................. - 24 -3.7.2库区 ...................................................................................................................... - 24 -3.7.3坝址区 .................................................................................................................. - 24 -3.7.4天然建筑材料 ...................................................................................................... - 25 -4工程任务和规模.................................. - 25 -4.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 25 -4.2水库特征水位 .......................................................................................................... - 25 -4.3工程规模 .................................................................................................................. - 25 -4.4工程任务 .................................................................................................................. - 26 -4.5水库运行方式 .......................................................................................................... - 26 -5工程设计....................................... - 26 -5.1设计依据 .................................................................................................................. - 26 -5.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和标准 .......................................................................... - 26 -5.1.2设计基本资料 ...................................................................................................... - 26 -5.2工程总体布置(现状) .............................................................................................. - 27 -5.3坝顶高程 .................................................................................................................. - 27 -5.3.1基本资料 .............................................................................................................. - 27 -5.3.4结论 ...................................................................................................................... - 28 -5.4除险加固设计 .......................................................................................................... - 28 -5.4.1拦河坝除险加固设计 .......................................................................................... - 28 -5.4.1.1病害分析 .......................................................................................................... - 28 -5.4.1.2坝体加固设计 .................................................................................................. - 30 -5.4.1.3防渗设计 .......................................................................................................... - 30 -5.4.1.4坝体渗透稳定计算 .......................................................................................... - 31 -5.4.2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 - 31 -5.4.2.1病害分析 .......................................................................................................... - 31 -5.4.2.2溢洪道设计 ...................................................................................................... - 31 -5.4.2.3泄流能力计算 .................................................................................................. - 32 -5.4.3低涵除险加固设计 .............................................................................................. - 32 -5.4.3.1病害分析 .......................................................................................................... - 32 -5.4.3.2除险加固措施 .................................................................................................. - 33 -5.5金属结构 .................................................................................................................. - 33 -6施工组织设计.................................... - 33 -6.1施工条件 .................................................................................................................. - 33 -6.2料场选择与开采 ...................................................................................................... - 33 -6.3主体工程施工 .......................................................................................................... - 34 -6.3.1施工方案 .............................................................................................................. - 34 -6.3.2施工程序 .............................................................................................................. - 34 -6.3.3施工工期 .............................................................................................................. - 34 -6.3.4施工方法 .............................................................................................................. - 34 -6.4施工交通运输 .......................................................................................................... - 35 -6.4.1交通运输 .............................................................................................................. - 35 -6.4.2材料供应 .............................................................................................................. - 36 -6.4.3施工辅助设施 ...................................................................................................... - 36 -6.5施工总布置 .............................................................................................................. - 36 -6.5.1施工布置原则 ...................................................................................................... - 36 -6.5.2施工布置方案 ...................................................................................................... - 36 -6.5.3工程占地及施工临时占地 .................................................................................. - 36 -6.6施工总进度 .............................................................................................................. - 36 -6.6.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及依据 .................................................................................. - 36 -6.6.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 - 37 -6.6.3施工组织机构 ...................................................................................................... - 37 -7环境保护及库区淹没............................... - 37 -7.1水库淹没处理 .......................................................................................................... - 37 -7.2工程永久占地 .......................................................................................................... - 38 -7.3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 - 38 -8工程管理....................................... - 39 -8.1管理机构 .................................................................................................................. - 39 -8.2工程运行管理 .......................................................................................................... - 39 -8.3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 - 39 -8.4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 ...................................................................................... - 39 -【摘要】总结目前小型土石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采用的主要技术,结合云南大理地区的南水库、玉华、海西等水库安全鉴定、除险加固设计情况,阐述大理地区小型土石坝病险水库的主要特点和采取的主要加固措施,为漾濞县小春菁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病险水库加固后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土石坝设计汇报

土石坝设计汇报
指导老师:
汇报:
一、坝型选择与剖面设计


1、坝型选择:
1.1、本工程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塔群紫红色凝灰质长石砂岩,按岩石风 化程度,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厚1.1~4.0m,属于 中等透水性,弱风化带厚1.2~4.8m,属于弱透水性。如果修建混凝土 重力坝,需大量开挖,并相应增加材料用量,且施工时排水困难,故 首先选用均质坝。优点:(①材料单一,工序简单,各工序间干扰少; ②与坝基、岸坡及混凝土建筑物的接触渗径比较长,可简化防渗处 理。) 1.2、为了保证地基渗透稳定,在坝底设一 截水槽 。(即:灌浆帷幕) 设置于坝基或防渗体中的隔墙。用于加长渗径、控制渗流。优点: (控制污染,稳定挖土的边坡,即能防止坍方和滑坡)
(1)施工期; (2)校核洪水位下可能形成稳定渗流时的下游坝坡; (3)水库水位的非常降落,如自校核、降落至死水位以下、大流量快速泄空。
本设计只针对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设计水位进行验算。
3、土石坝坝坡稳定安全系数选取


4、稳定分析方法:土石坝稳定分析方法与坝体结构形式和坝体填筑材料
有关,而本工程为均质坝,故采用圆弧滑动法。 计算公式:(按总应力法计算)

1、目的:分析坝体及坝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稳定破坏形
式,通过必要的力学计算,校核坝剖面的安全度,经过反复修改定出经济剖 面。确定土坝稳定性,主要指边坡的抗滑稳定。

2、荷载组合(土石坝应对以下几种荷载组合情况下的坝坡进行 稳定计算。)
正常运行情况下: (1)水库上游水位处于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的 稳定渗流期; (2)水库水位正常降落时的上游坝坡。 非常运用情况包括:
2.3、上下游边坡:土石坝边坡的大小取决于坝型,坝高,筑坝材料、荷载、 坝基性质等因素,且直接影响到坝体的稳定和工程量大小。

土石坝毕业设计(全)

土石坝毕业设计(全)

前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毕业前必须完成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我在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独立承担专业工程技术任务重要。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加深、扩大我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培养我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培养我们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及使用规范、手册等技能;培养我们对土石坝设计计算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国内外该行业的发展水平。

这次我的设计任务是E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土石坝),本设计采用斜心墙坝。

该斜心墙土石坝设计大致分为:洪水调节计算、坝型选择与枢纽布置、大坝设计、泄水建筑物的选择与设计等部分。

1 工程提要E 江水利枢纽系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该水利枢纽工程由土石坝、泄洪隧洞、冲沙放空洞、引水隧洞、发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该工程建成以后,可减轻洪水对下游城镇、厂矿和农村的威胁,根据下游防洪要求,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流量限制为900s m /3,本次经调洪计算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下泄洪峰流量为672.6s m /3。

原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680s m /3,水库消减洪峰流量1007.4s m /3;其发电站装机为3×8000kw ,共2.4×104kw ;建成水库增加保灌面积10万亩,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为15.16km 2,为发展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该工程建成后发挥效益显著。

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根据SDJ12-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之规定,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分为五类,综合考虑水库的总库容、防洪库容、灌溉面积、电站的装机容量等,工程规模由库容决定,由于该工程正常蓄水位为2821.4m ,库容约为 3.85亿m 3,估计校核情况下的库容不会超过10亿m 3,故根据标准(SDJ12-1978),该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属于大(2)型,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4级。

2021年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2021年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1.通过实验,掌握一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坝坡(或边坡)稳定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

2.熟悉坝坡(或边坡)稳定分析步骤,判断坝坡(或边坡)的稳定性,并得出其稳定安全系数。

3.掌握各种参数对坝坡(或边坡)稳定性 ___,以便于今后的设计或施工工作中更好地进行稳定控制,保证坝坡(或边坡)的安全。

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面板堆石坝或土石坝相关工程资料,应用理正边坡软件对坝坡进行稳定分析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平台:Windows 系统操作平台。

软件:理正、AutoCAD。

1.工程名称:湖北小溪口工程坝体下游边坡稳定分析。

2.坝型:面板堆石坝3.坝体标准剖面图(经镜像处理后)4.坝体分区简述根据坝体标准剖面,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分为混凝土面板、垫层、过渡层、堆石区、下游护坡、堆石排水棱体等。

垫层料位于混凝土面板下面,根据面板坝对垫层料的要求:半透水性、高渗透稳定(并有自愈功能)、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及对细砂起反滤作用,设计垫层料水平宽度为3m。

垫层料应为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为75mm,小于5mm含量占30%~40%。

垫层料是经过两种方式获得的:其一,由河床天然砂砾石掺20%人工砂所得;其二,料场石料经加工,并适当掺配而得。

现场试验证明,这两种方式所得到的垫层料其压实干容重23kn/m^3,孔隙率15%,渗透系数0.001cm/s。

过渡料水平宽为3m,垫层料与过渡料以相同厚度平起并同时碾压。

为保证过渡料的反滤作用,确保各接触面的施工质量,必须按先铺粗料,清理合格后再铺细料的顺序施工。

垫层料和过渡料接触界面上大于300mm颗粒必须清除。

主堆石对面板起支撑作用,因此要求具有足够的密度和必要的变形模量,以减少其变形量。

铺层厚度0.8~1.0m,最大粒径600mm,5.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内容,以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软件安装。

安装了xx版AutoCAD和理正岩土计算软件。

土石坝工程实验报告

土石坝工程实验报告

土石坝工程实验报告1. 引言土石坝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形式,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土石坝的性质和工程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次土石坝工程实验。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土石坝的性能,包括其抗压性和承载能力,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为土石坝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用的土石材料主要包括黏土、河沙和石块,选用的黏土应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和塑性,河沙应具有良好的填充性。

同时,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压力计、测量工具等。

2.2 实验步骤1. 选择合适的试验区域,清理表面杂物。

2. 在试验区域选定合适位置,挖掘基坑。

3. 在基坑底部进行铺垫,铺设一层砂石,压实。

4. 按照设计要求,在基坑内依次填充黏土、河沙和石块,每层均需进行压实。

5. 在填充过程中,不断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包括压力计的读数和压实层数等。

6.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区域进行整理,并回填挖掘的土壤。

2.3 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下了每层填充材料的厚度、压力计的读数等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获得土石坝在不同层次下的承载能力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土石坝的抗压性能。

3. 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在土石坝的填充过程中,每层填充材料的压实程度对土石坝的承载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压实程度越高,土石坝的承载能力越强。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需要加强对土石坝填充过程的控制,确保各层填充均能充分压实。

2. 不同材料的填充层对土石坝的性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黏土填充层具有较好的黏结性和塑性,可以增强土石坝的整体稳定性。

河沙填充层具有良好的填充性,可以使土石坝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密。

而石块填充层则能够增加土石坝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实验结果显示,土石坝的承载能力随着填充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这说明土石坝在一定填充层数后,其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土石坝设计一、引言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主要用于堵塞和固定水流,形成水库和蓄水池。

土石坝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包括土力学、水力学、结构力学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土石坝设计的学习与实践,提升我们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1. 坝体结构土石坝主要由坝基、坝体和坝顶三部分组成。

其中坝基是承受来自坝体重力和水压力的主要承载结构;坝体是由多层土石堆积而成的,通过重力作用和摩擦力来抵抗水压力;坝顶是用来封堵水流的部分,可以采用混凝土或土石块进行封堵。

2. 水流与渗流水流是土石坝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确定设计洪水位、汛期水位、死水位等。

同时,水流还会引起土石坝体的渗流,需要进行渗流计算和控制,以保证坝体的稳定性。

3. 土力学参数土力学参数是土石坝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黏塑性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土的重度等。

通过对土力学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土石坝体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能。

三、设计过程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确定设计参数土石坝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水库的规模和功能要求、设计洪水位、渗流计算参数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到水库的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和土质情况等。

2. 确定坝型土石坝的坝型有多种类型,包括重力坝、拱坝、填料坝等。

在选择坝型时需要考虑到坝体的稳定性、施工难度和经济性等因素。

3. 计算坝体稳定性根据土力学参数和水压力计算出土石坝体的稳定性。

主要包括计算坝体的抗滑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等。

4. 计算渗流量根据水力学和渗流理论,计算出坝体的渗流量。

主要包括计算渗流线的方程和渗流通量等。

5. 设计护坡和排水系统为了保证土石坝体的稳定性和排水效果,需要设计合适的护坡和排水系统。

护坡可以采用混凝土、砂石和草皮等材料进行加固,排水系统则主要包括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土石坝设计1. 实训目的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具有承载重力和阻止水流的功能。

本实训旨在通过学习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土石坝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

2.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土石坝的类型和分类:包括堆石坝、土心墙坝、心墙填筑坝等。

- 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土石坝的设计要求和基本原理。

- 土石坝的设计流程:包括确定坝址、设计洪水、计算上游侧和下游侧稳定性等。

- 土石坝的设计计算:包括计算坝身和坝基的稳定性,以及滑动、翻转、渗流等方面的计算。

3. 实训步骤本次实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确定土石坝的类型和分类,了解各种类型的土石坝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 步骤二:了解土石坝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包括稳定性、渗流和决策等方面。

- 步骤三:确定土石坝的坝址,考虑土石坝的基本要求和实际情况。

- 步骤四:设计洪水,确定土石坝的设计洪水位和洪水量。

- 步骤五:计算土石坝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稳定性,包括滑动、翻转和渗流的计算。

- 步骤六: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土石坝的设计优化和稳定性验证。

4. 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能够熟悉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土石坝设计的流程和计算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土石坝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 掌握土石坝的类型和分类;- 熟悉土石坝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 能够进行土石坝设计的基本计算和优化。

5.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了解了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土石坝设计的流程和计算方法。

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训使我们对土石坝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土石坝毕业设计

土石坝毕业设计

土石坝毕业设计1. 引言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用于水库的蓄水和防洪。

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将研究土石坝的设计原理、施工过程和监测方法,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土石坝的相关内容,并提供设计和建设土石坝的指导。

2. 土石坝的基本原理土石坝是一种以土石材料为主要构造材料的大坝,主要由堤体、坝基和坝顶组成。

堤体由多种土石材料堆积而成,形成防洪和蓄水的屏障。

坝基是土石坝的基础,承受来自水体和土壤的力。

坝顶则是坝体的上部,用于堵塞水流并支撑堤体。

3. 土石坝的设计3.1 坝型选择在设计土石坝时,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坝型。

常见的土石坝坝型包括碾压土石坝、心墙土石坝和重力土石坝。

不同的坝型适用于不同的地质和水力条件。

本文将介绍各种坝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供设计参考。

3.2 坝体稳定性分析为了确保土石坝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坝体稳定性分析。

这项分析用于确定坝体在正常和极端载荷条件下的稳定性,并评估任何可能的破坏机制。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切片法、有限元法和稳定性计算软件的应用。

3.3 坝体渗流分析土石坝的渗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坝体破坏。

因此,在设计土石坝时,需要进行渗流分析,以确定坝体内部的渗流路径和渗流通量。

本文将介绍渗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渗流试验和数值模拟。

3.4 坝体材料选择土石坝的堤体材料是其结构的基础,对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土石坝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定其物理和力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土石材料和其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和测试合适的材料。

4. 土石坝的施工4.1 坝基处理坝基是土石坝的基础,其处理对于坝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施工土石坝之前,需要对坝基进行处理,包括地质勘察、坑底平整和加固措施的设计。

本文将介绍坝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以保证坝体在施工和运营中的稳定性。

4.2 堤体填筑堤体填筑是土石坝施工的核心环节,涉及大量的土石材料运输和堆积。

土石坝设计实训报告

土石坝设计实训报告

土石坝设计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及目的本次实训主要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土石坝的设计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深入了解土石坝的结构特点、施工要求和安全措施。

通过实践,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及步骤1. 土石坝的基本概念土石坝是一种由土石材料堆砌而成的坝体,用于阻挡水流、蓄水和调节水流的工程设施。

它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库、水渠和治理工程等。

2. 土石坝的结构特点土石坝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坝基、坝体和坝面。

坝基是土石坝的基础,承受坝体的荷载并传递到地基上。

坝体是由土石材料垒砌而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坝面是水面与坝体的接触面,需要做好防渗和防渗漏的工作。

3. 土石坝的设计步骤土石坝的设计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坝型选择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坝型。

有常见的重力坝、拱坝和土石堆石坝等。

3.2 抗滑稳定性分析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分析。

主要考虑坝体的自重、水压力和地震力等因素,进行坝体的稳定性计算和验证。

3.3 抗渗稳定性分析土石坝在蓄水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水压力,需要进行抗渗稳定性分析。

计算坝体的渗流压力和渗流速度,并进行抗渗稳定性验证。

3.4 施工工艺设计设计土石坝的施工工艺,包括坝体的垒砌方式、填筑层次和填筑厚度等。

保证坝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工程质量。

3.5 安全检查和监测在土石坝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坝体的安全隐患和变形情况,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三、实训结果及收获通过本次土石坝设计实训,我们学习到了土石坝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了解了土石坝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我们增加了实际工程设计的经验,提高了我们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也明确了土石坝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要求,如地质水文条件、抗滑稳定性和抗渗稳定性等。

我们也学会了利用一些专业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实用文_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实用文_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篇一:水工建筑物实验报告本学期初,学院安排了认知实习,我们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南湾水库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认知实习,在带队老师和南湾水库一些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大坝,泄洪洞,溢洪道,水电站,水文站,为以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次认知实习,我了解到水利枢纽是为开发利用河流水力资源,在河道上采取工程措施,按照国家相关规范,修筑的控制和支配水流的水工建筑物,同时将其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上,互相配合与协调工作,从而实现水力水利任务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体,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等。

大坝——挡水建筑物的代表形式就叫坝,可分为:土坝,重力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拱坝等。

大坝是堤坝式水电站中的主要壅水建筑物,又称拦河坝,其作用是抬高河流水位,形成上游调节水库。

坝的高度取决于枢纽地形、地质条件,淹没范围,人口迁移,上、下游梯级水电站的关系以及动能指标等。

截至,中国大陆水电站最高的大坝的高度为294.5米,世界上最高的大坝的高度为 325米(土石坝)。

大坝的安全极其重要,所以应加强对大坝安全的监测。

建坝过程中及建坝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应充分考虑。

大坝可分为混凝土坝和土石坝两大类。

大坝的类型根据坝址的自然条件、建筑材料、施工场地、导流、工期、造价等综合比较选定。

泄洪洞是排泄洪水的隧洞。

溢洪道是为宣泄超过水库调蓄能力的洪水或降低库水位,保证工程安全而设置的泄水建筑物。

溢洪道是具有开敞式或带胸墙的进口和泄槽的泄洪建筑物。

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

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出水渠。

溢洪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分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

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

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溢洪道和岸边溢洪道。

河床式溢洪道经由坝身溢洪。

岸边溢洪道按结构形式可分为:①正槽溢洪道。

土石坝毕业设计完成稿

土石坝毕业设计完成稿

ZF水库土石坝枢纽毕业设计学生姓名: 朱秀娟学校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指导教师: 王雅伟完成日期: 2012.6.8前言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

也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土石坝按坝高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

按其施工方法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

碾压式土石坝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坝型。

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均质坝:坝体断面分防渗体和坝壳,基本上是由均一的黏性土料(壤土、砂壤土)筑成。

2、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即用透水性较大的土料作坝的主体,用透水性极小的黏土作防渗体的坝,包括黏土心墙坝和黏土斜墙坝。

防渗体设在坝体中央的或稍向上游且略为倾斜的称为黏土心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上游部位且倾斜的称为黏土斜墙坝,是高、中坝中最常用的坝型。

3、非土料防渗体坝:防渗体由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人工材料建成的坝,按其位置也可分为心墙坝和面板坝。

本次设计为ZF水库土坝枢纽工程;ZF水库建成后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解决工业用水和人畜吃水等多方面的效益,是一座综合利用的水库。

水库土坝枢纽工程设计任务书、水文地质资料及其他相关原始资料是坝体设计的依据,必须全面了解设计任务,熟悉该河流的一般自然地理条件、坝址附近的水文和气象特性、枢纽及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对外交通及有关规划设计的基本数据,只有在熟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类型,进行枢纽布置、建筑物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通过对资料的了解和分析,初步掌握原始资料中对设计和施工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为以后设计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石坝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参考)

土石坝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参考)

开题报告1 研究目的和意义土石坝是修建历史最悠久、世界上建设最多而且也是建得最高的一种坝型。

公元前2900年,在埃及首都孟非司城(M emphis)附近尼罗河上修建的一座高15m,顶长240m的挡水坝是世界上第一坝,它就是土石坝。

我国已建的8.6万座水坝绝大多数是土石坝。

前苏联修建的罗贡土石坝坝高325m。

土石坝如此长久而广泛地被采用,与它对基础的广泛适应性、筑坝材料可当地采取、施工速度快、经济等主要优点有关。

选择土石坝坝型进行设计研究,目的是:①了解土石坝枢纽各建筑物组成、建筑物的工作特点以及在枢纽中的布置;②了解和掌握调洪演算的方法和水库各种特征水位的确定;③在对土石坝枢纽中各建筑物的设计中,了解各建筑物的选型比较方法以及所选定建筑物的设计难点和重点,并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④掌握计算机绘图和程序计算方法,培养设计报告撰写能力;⑤通过设计研究,培养文献资料查阅、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土石坝水利枢纽的设计研究,掌握一个水利枢纽的设计步骤程序和方法,学习和发展土石坝设计理论,促进土石坝建设。

2.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1)水利电力部,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2)华东水利学院主编,水工设计手册,土石坝分册和结构计算分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3)水利电力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1997),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4)华东水利学院译,土石坝工程,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

5)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工建筑物基本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6)水利电力部,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21-78),水利电力出版社,198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D134-84),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土石坝设计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与意义理论与理论结合:通过实训,将土力学、水工构造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土石坝设计中。

技能掌握:掌握土石坝设计的根本流程和方法,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才能。

创新思维培养:在实训过程中,鼓励创新思维,探究更优的设计方案。

二、实训内容坝型选择: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选择适宜的坝型。

坝体构造设计:设计坝体的剖面形状、材料分区和防渗体构造。

稳定性分析:进展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和应力分析。

渗流分析:分析坝体的渗流情况,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措施。

三、实训过程资料搜集:搜集地形图、地质报告、水文资料等根底数据。

方案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设计初步的坝体构造方案。

计算分析:运用相关软件,进展坝体的稳定性和渗流计算分析。

方案优化:根据计算结果,对设计方案进展优化。

施工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法、进度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

成果整理:整理设计文档,准备实训报告。

四、实训成果设计方案:完成了一个土石坝的设计方案,包括坝型选择、坝体构造、稳定性分析和渗流分析。

计算分析报告:撰写了详细的计算分析报告,包括计算方法、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了一套完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实训报告:撰写了实训报告,总结了实训过程、成果和心得体会。

五、存在问题与改良措施问题一:设计经历缺乏改良措施: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积累设计经历。

问题二:软件应用才能有待进步改良措施:加强相关设计软件的学习和应用,进步软件应用才能。

问题三:创新思维不够改良措施:培养创新思维,敢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六、个人收获与反思专业知识应用:通过实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土石坝设计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才能提升:在实训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步了自己的理论才能和问题解决才能。

团队协作才能增强: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有效沟通和协作,提升了团队协作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前言 (3)1、综述 (4)1.1、基本资料 (4)1.2 、综合说明 (14)2.坝型坝址选择 (15)2.1坝型选择 (15)2.2工程等别确定 (15)3.坝体布置 (16)3.1溢流坝段布置 (16)3.2泄水孔坝段布置 (16)4.非溢流坝设计 (17)4.1、剖面尺寸拟定 (17)4.2、荷载极其组合 (19)4.3、坝体抗滑稳定计算 (22)4.4 、坝体应力计算(选做) (22)5.溢流坝设计 (24)5.1、溢流坝剖面确定 (24)5.3消能防冲设计 (30)6.坝身泄水孔设计(略) (32)7.坝体构造 (32)7.1坝顶 (32)7.2坝内廊道 (33)7.3坝体分缝 (34)7.4坝体止水与排水 (36)7.5、大坝混凝土材料及分区 (36)8.地基处理设计 (38)8.1一般规定 (38)8.2 坝基开挖 (38)8.3 坝基固结灌浆 (39)8.4 坝基防渗与排水 (39)总结 (41)参考文献 (42)前言本次水闸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能熟悉水闸设计的基本步骤、方法。

让我们对以前所学的水工建筑物课程中水闸做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能将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本设计作者水平有限,所以设计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请老师指出以便纠正和改进。

编者2011-10-281、综述1.1、基本资料1.1.1、工程概况C重力坝是规划中某江中下游河段梯级电站的第11级,也是某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推荐的首期开发的4个骨干工程之一。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约113987km2,多年平均流量1720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42亿m3。

水库正常蓄水位732.00m,相应库容2.412亿m3,死水位727.00m,相应库容1.914亿m3,调节库容0.498亿m3,为日调节水库。

电站共装5台220MW 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100MW。

1.1.2、地形坝址处于河道S形拐弯下游出口处,正常蓄水位732m处河谷宽约412m。

右岸山坡坡度约60°左右,左岸高程710m以上为山坡,坡角为25~36°,以下为河流阶地,阶面宽约74m。

左岸河漫滩宽约126m,河漫滩在坝址上游长约240m,下游长约300m。

主河床位于右岸,枯水位河床宽约100m,水深约10m,水流湍急。

坝基右岸为玄武岩,左岸为白云岩,右河床与左岸漫滩之间为基岩凸起小岛。

地形条件有利于布置厂坝导墙兼施工导流纵向混凝土围堰。

1.1.3、工程地质:1、库区地质:德山水库、库区属于中高山区,河谷大都为峡谷地形,只西城峪至北台子一带较为宽阔沿河两岸阶地狭窄,断续出现且不对称,区域内无严重的坍岸及渗漏问题。

2、坝址地质:ⅰ地貌:坝址位于扬查子村南300m处,为低谷丘陵地区,两岸相对高差不大,河谷开阔,宽约300~400m上下游两公里范围内,河道S 形拐弯,主河槽位于右岸。

枯水期河床宽约100m,由于受河流侧向侵蚀两岸地形不对称。

右岸坡度较陡约60°左右,左岸较缓坡角为25~36°,河床中除漫滩外,左岸还有三级阶地发育,一、二级阶地高程自700~710m。

三级阶地与缓坡相接直达山顶。

覆盖层厚度为7~12m的砂砾卵石冲积层。

ⅱ岩性:坝区主要岩性为太古界拉马沟片麻岩,其次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以及不同时期的侵入岩脉,坝区范围内片麻岩依其岩性变化情况可分为六大层,其中第一、四、六层岩性较好,但第一、六层因受地形限制建坝工程很大。

第四大岩层(Ar I 4)为角闪斜长片麻岩。

具粗粒至中间细粒纤状花岗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及角闪石,本层岩体呈厚层块状、质地均一、岩性坚硬、抗风化力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总厚度185m左右。

3、构造:坝址处虽然断层、裂隙较多,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对工程影响不大,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1.1.4、水文分析:1、年径流:上游E测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4.5亿m3,占全流域的53%,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汛期七、八月份。

丰水年时占全年5060%,枯水年占30~40%,而且年际变化也很大。

2、洪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有峰高量大涨落迅速的特点,据调查近一百年来有六次大水。

其中1883年最大,由洪痕估算洪峰流量约为24400~27400m3/s,实测的45年资料中最大洪峰流量发生在1962年为18800m3/s。

洪峰历时三天左右,由频率分析法求得。

表1 重现期所对应的洪峰流量、洪量值表2 枯水期洪水过程线(时段:9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频率:5%)表3 设计洪水过程线表流量:m3/s表4 水位一库容关系表1.1.5、泥沙本流域泥沙颗粒较粗,中值粒径0.0375mm,全年泥沙大部分来自汛期七、八月份,主要产于一次或几次洪峰内且年际变化很大,由计算得,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825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7.45Kg/ m3。

推移质缺乏观测资料。

可计入前者的10%,这样总入库沙量为2010万吨。

厂房坝段淤沙高程以695.0m计,其余坝段以710.00m计,淤沙浮容重:9.5kN/m3,淤沙内摩擦角18°。

1.1.6、气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一月份最低月平均产气温为零下6.8℃,绝对最低气温达零下21.7℃(1969年),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5℃,绝对最高达39℃(1955年),多年平均气温见表5。

表5 多年平均气温见下表本流域无霜期较短(90~180天)冰冻期较长(120~200天),坝址附近河道一般12月封冻,次年3月上旬解冻,封冻期约70~100天,冰厚0.4~0.6m,岸边可达1m,流域内冬季盛行偏北风,风速可达七、八级,有时更大些,春秋两季风向变化较大夏季常为东南风,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1.5m/s,水库吹程D=3公里。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400~700mm,多年平均降水天数及降水量见表6。

表6 多年月平均降水天数及降水量表1.1.7、水文地质坝基的透水性总的看来不大,但不均一,主要决定断裂发育程度和性质,在平面上,一级阶地基岩透水性大于其它地貌单元。

左岸坝头地下水位埋深大于75.96m,高程低于700.18m,右岸坝头地下水位相对稳定,高程为700.49~700.85m。

相对隔水层(q≤3Lu)埋深:左岸25.7~72.2m(高程614.03~724.69m),右岸20.60~45.65m(高程662.79~664.07m),河床17.35~59.30m(高程626.86~654.97m)。

1.1.8、建筑材料:坝址附近主要砂石料场有七处,储量足以建坝,各料场的物理性质、试验指标,基本满足技术要求,可作大坝混凝土骨料使用。

且无大量的粘性土及砂壤土料,可供围堰防渗材料之用。

1、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根据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同时类比其它工程,提出坝基岩(土)体力学参数建议值如下:(1)结构面抗剪断强度建议值钙质、铁锰质充填结构面:f’=0.55~0.60,c’=0.10~0.15Mpa;夹岩屑结构面:f’=0.45~0.50,c’=0.10~0.15Mpa;岩屑夹泥结构面:f’=0.35~0.40,c’=0.05~0.10MPa (如f1、f2、f4、f8、f9、f11、f15、J1、J2等)(2)岩体承载力、抗剪断强度及变形模量建议值见表7表7 岩体承载力、变形模量及抗剪断强度建议值(3)岩体冲刷系数建议值根据不同岩(土)体抗冲刷能力,冲刷系数建议值见表8。

表8 基岩冲刷系数建议值2、混凝土材料参数(1)大坝混凝土强度标准值见表9表9 坝体混凝土强度标准值(2) 混凝土容重:除厂房上部结构取2500kg/m3外,其余取2400kg/m3。

(3) 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常态混凝土取0.85×10-4,碾压混凝土取0.70×10-4。

1.1.9、交通条件:对外交通在右岸,公路、铁路均距坝址较近,略加修改或扩建即可直通坝址,坝顶无重要交通要求。

1.1.10、施工作业天数,根据本地区气温及降雨等自然条件统计如表10。

表10 全年有效施工天数统计1.1.11、工程总工期为6年。

1.1.12、其它:施工期下游无供水要求,无须考虑通航、过木问题。

十三、主要建筑物特征水位及流量表表11 主要建筑物特征水位及流量见表1.2 、综合说明2.坝型坝址选择2.1坝型选择由项目实训基本资料可得出此次设计的为混凝土重力坝。

2.2工程等别确定由项目实训基本资料可得总装机容量为110万KW,由水位库容关系表可得出最大库容为3.015亿立方米由下表可得次重力坝为Ⅱ等工程,大(2)型,同时也能查出主要建筑物为2级建筑物。

3.坝体布置3.1溢流坝段布置溢流重力坝简称溢流坝,既是挡水建筑物,又是泄水建筑物,已布置在主河槽内。

溢流面要求有较高流量系数,同时不产生空蚀。

坝下要设置消能工,应考虑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和水流条件,比较选定其形式和尺寸。

一般溢流坝与电站坝分列布置,当河谷狭窄时,也可布置电站厂房顶溢流。

3.2泄水孔坝段布置在进行坝体布置时,首先要考虑溢流坝和泄水孔口的位置,要满足泄洪与放水的需要,并与下游平顺连接,不致淘刷坝基、岸坡和相邻建筑物基础。

泄水孔口高程和尺寸应根据水库调洪计算和水力计算,结合闸门和启闭机条件确定非溢流坝段布置3.3非溢流坝段布置非溢流坝段布置在主河槽两侧紧接溢流坝段。

4.非溢流坝设计 4.1、剖面尺寸拟定 4.1.1、坝基面高程确定由附图可得出河谷最低高程为690.00m ,由于覆盖层厚度为7—12m 的砂砾卵石冲击层,且其下岩层呈厚层块状,质地均一,岩性坚硬,抗风化力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所以只需开挖7—12m 的覆盖层,此次平均开挖10m ,所以坝基面高程为680.00m 。

4.1.2、坝顶高程确定为了交通和运用管理的安全,非溢流重力坝的坝顶高于校核洪水位,坝顶上游的防浪墙顶的高程应高于波浪高程,其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Δh 由下式确定:Δh=h 1%+h z +h c ((1—1)式中Δh —防浪墙顶至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 h 1%—超值积累频率为1%时波浪高度,m ;h z —波浪中心线高出正常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度,m ; h c —安全超高,m ,可查规范得 官厅公式如下:3120121020l V gD V 0076.0V gh )(-= (m ) (1—2) 75.312015.21020V gD V 331.0V gL )(-= (m ) (1—3) 式中V 0—计算风速;D —风区长度(有效吹程),m 。

LH2cthLh h 2l z ππ=(1—4) 式中H —坝前水深,m 。

式中χχχχχ---+=ee e e cth 官厅公式所得波高h l 累计概率为5%,适用于V 0<20m/s ,D <20km,且gD/V02=20—250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