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2章 章末归纳整合
物理必修一1、2章知识归纳总结(精品!)
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
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
aT
n m x x x n m -=-=∆
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s=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
2
1234569T
x x x x x x a ++-++=。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课件:第二章末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该不等式与二次函数和对数函数有关,无法 直接求解,可作出两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观察两 函数的大小关系.特别注意当对数函数的底数不确定时,要 对 a 分 a>1 和 0<a<1 两种情况讨论.
2.分类讨论思想
本章常见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如下表:
高中数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成才之路·数学
人教A版·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专题一 指数、对数的运算 题型探究: 指数与指数运算,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两个重要的知识 点,不仅是本章考查的重要题型,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指数式的运算首先要注意化简顺序,一般负指数先转化 成正指数,根式化为指数;其次若出现分式,则要注意把分 子、分母因式分解以达到约分的目的.对数运算首先要注意 公式应用过程中范围的变化,前后要等价;其次要熟练地运 用对数的三个运算性质,并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利用对数恒等 式和换底公式等.换底公式是对数计算、化简、证明常用的 公式,一定要掌握并灵活运用.
2x-1>0 (2)由题意得2x-1≠1,
3x-2>0
x>12 即x≠1,
x>23
从而原函数的
定义域为(23,1)∪(1,+∞). [答案] (1)(-∞,0] (2)(23,1)∪(1,+∞)
2.单调性问题
[例 3] (2012~2013 浙江省高一期中试题)若 0<x<y<1,
[例 5] 已知函数 f(x)对任意实数 x,y 均有 f(x+y)=f(x) +f(y),且当 x>0 时有 f(x)>0,f(-1)=-2,求 f(x)在[-2,1]上 的值域.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
2.特点: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
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①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②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③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①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
②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③影响: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3.作用特点(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1.过程体现(1)三大类岩石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
(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2.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
(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
3.物质循环过程(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岩浆、B喷出岩、C沉积岩。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与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c.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2.应激性(生理学)/适应性(生态学)→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需要依靠反射弧完成。
反射弧: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骨骼肌,腺体)缩手反应:皮肤的感觉细胞→传入神经纤维细胞→脊髓反射中枢的神经细胞→传出神经纤维细胞→骨骼肌细胞3.HIV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造成其他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感染。
4.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特点:层次性,多样性,复杂性,严密性。
①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②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起来,称为组织。
植物组织:③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④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系统。
(人体有九大系统,植物没有系统)⑤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例如池塘的所有鲫鱼。
⑥群落: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例如池塘的所有生物(虾,鱼,水草)。
高中物理必修1-2章末
G FN = OA OB
F ,故FN不变.缓慢上移时 AB 减小,F减小,故C对. 不变. 减小, 减小, 对 减小 AB
答案: 答案: C
工具
必修1 必考部分 必修 第二章 相互作用
栏目导引
五、正弦定理法 三力平衡时,三力的合力为0,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 三力平衡时,三力的合力为 ,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 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一盏电灯重力为G,悬于天花板上A点 在电线O处系一细线 处系一细线OB, 一盏电灯重力为 ,悬于天花板上 点,在电线 处系一细线 , 使电线OA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 ° 如图所示.现保持β角不变 角不变, 使电线 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30°,如图所示.现保持 角不变, 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缓慢调整OB方向至 线上拉力最小为止 此时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 缓慢调整 方向至OB线上拉力最小为止,此时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方向至 线上拉力最小为止, 等于多少?最小拉力是多少? 等于多少?最小拉力是多少?
A.F不变,FN增大 . 不变 不变, B.F不变,FN减小 . 不变 不变, C.F减小,FN不变 . 减小 减小, D.F增大,FN减小 . 增大 增大,
工具
必修1 必考部分 必修 第二章 相互作用
栏目导引
解析: 解析: =
由长度三角形AOB与力三角形 ND相似,知 由长度三角形 与力三角形BF 相似, 与力三角形 相似
正确. 可得:球对挡板的压力 = ,所以B正确 可得:球对挡板的压力FN1′=FN1=mgtan α,所以 正确.
工具
必修1 必考部分 必修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高一生物必修一 1-2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3、种群:一个区域中,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如:一片草地中全部的车前草。
注意:鱼、鸟、羊、杂草这些不是一种生物而是一类生物。
4、群落:一个区域中全部种群或全部生物的集合。
群落应该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微生物。
如:一块枯木上全部的生物。
5、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高中数学第2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章末核心素养整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典型例题6】已知圆C:(x+2)2+y2=1,P(x,y)为圆C上任一点.
= ,
= ,
联立③④,解得
或
= -
= .
= ,
= ,
经检验此时的 l1 与 l2 不重合.故
或
= -
= .
【跟踪训练2】已知直线l1:ax+2y+6=0,直线l2:x+(a-1)y+a21=0,当l1∥l2时,a=
;当l1⊥l2时,a=
.
答案:-1
解:(1)因为AC⊥BH,所以设边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
2x+y+t=0.把点A(5,1)代入直线方程2x+y+t=0中,解得t=-11.
所以边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2x+y-11=0.
(2)设点 B(x0,y0),则边 AB 的中点为
联立得方程组
+ +
,
.
- - = ,
为(A1x+B1y+C1)+λ(A2x+B2y+C2)=0.
【典型例题1】 已知△ABC的顶点A(5,1),AB边上的中线
CM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x-y-5=0,AC边上的高BH所在的直线
方程为x-2y-5=0.求:
(1)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2)点B的坐标;
(3)AC边上的中位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 ·=12,其中 O 为坐标原点,求|MN|.
解:(1)由题设,可知直线l的方程为y=kx+1.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生物的知识点虽然多,但是比较有条理性,只要做好了知识点的整理复习起来就简单多了。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2、组成细胞的元素微量元素:Zn 、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无机盐脂质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糖类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氨基酸及其种类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高一生物必修1第1、2单元课件:章末归纳整合1
第一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 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 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答案:D
第一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及特征。原 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部分物种含有氧呼吸酶,可进行有氧 呼吸,如硝化细菌,A项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可以进行有丝 分裂、无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无丝分 裂,而是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B项错误;细胞生物都是以 DNA为遗传物质,因此C项错误。
第一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高 考 直 击
第一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1.(2011· 山东高考,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 行无丝分裂
第一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2.(2009· 上海-9)存在于盐湖和热泉中的两类细菌都具 有的特征是( )
A.在极端环境下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 B.对利福平敏感 C.在极端环境下都不进行分裂生殖 D.都没有细胞壁
答案:A
第一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章
走近细胞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一、指数函数(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1,且n∈N*.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n00。
当n是奇数时,anna,当n是偶数时,ann(a0)a|a|a(a0)2.分数指数幂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maanmnna(a0,m,nN,n1)1mnm*,*1na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0,m,nN,n1)(1)a〃aa(a0,r,sR);(2)(3)(a)arrsrsrrrs(a0,r,sR);(ab)aars(a0,r,sR).(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a>10(2)若x0,则f(x)1;f(x)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xR;(3)对于指数函数f(x)ax(a0且a1),总有f(1)a;二、对数函数(一)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xN(a0,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数,logxaN(a底数,N真aN对数式)说明:○1注意底数的限制a0,且a1;2aNlogNx;○3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alogaN两个重要对数: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lgN;○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的对数lnN○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幂值真数a=NlogaN=bb.底数指数对数(二)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且a1,M0,N0,那么:1loga(M〃N)logaM+logaN;○2log○3log○MaNMnlogaM-logaaN;anlogM(nR).注意:换底公式logcblogab(a0,且a1;c0,且c1;b0).logca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logambnnmloga(2)logb;ab1logba.(二)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高一生物必修1第1、2单元课件:章末归纳整合2
)
答案:A
第二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解析:染色体复制:包括 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有蛋白质的合成和水解就有肽键数量的变化。B 为多糖水解; C 为主动运输,D 盐析,蛋白质没有被破坏。
第二章
章末归纳整合
第二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知识回顾
第二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第二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高 考 直 击
第二章
章末归纳整合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2011· 全国新课标,6)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 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观察根尖分生组 A 织细胞的有丝分 裂 检测植物组织中 B 的脂肪 双缩脲试 剂 醋酸洋红 试剂 ) 预期的实验结果 染色体被染成紫 红色 脂肪颗粒被染成 红色
Hale Waihona Puk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实验。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选用苏丹Ⅲ或苏丹Ⅳ,颜色反应分 别为橘黄色或红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选用斐林 试剂,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可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 淀;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甲基绿对 DNA 的亲和力强,能将 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对 RNA 的亲 和力较强,可将 RNA 染成红色。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高一生物 必修一 第1——2章 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1——2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第1——2章学问点总结高一生物第1~2章学问总结高一生物第1~2章学问总结1、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4、科学家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这也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的区分)。
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含有细胞壁(原核细胞有,真核细胞中的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无)、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
6、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球、杆、螺旋、弧菌)、蓝藻(主要有:蓝球菌、颤藻、念珠藻等);真核生物主要有:动物、植物、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大型真菌)。
7、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留意:不含叶绿体)。
8、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C、H、O、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H、O、N、P、S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9、占人体细胞鲜重前四位的元素:O、C、H、N;占人体细胞干重前四位的元素:C、O、N、H。
10、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11、细胞中常见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12、鉴别还原糖常用的试剂: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的CuSO4的溶液组成)。
用法: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呈蓝色);60℃水浴加热后,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
13、还原糖鉴定试验常选用的试验材料:含还原糖丰富,颜色浅的植物材料。
14、鉴别脂肪常用的试剂:苏丹Ⅲ溶液或苏丹Ⅳ染液,呈现的颜色:橘黄色或红色。
15、鉴别蛋白质常用的试剂:双缩脲试剂(由A液:0.1g/ml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组成)。
用法:先加A液,再加B液,不需水浴加热,颜色反应:紫色。
第二章 章末整合-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教学课件
1)x-1=0有两个实数根.
(2)解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x1+x2=
由题意知x1+x2=0,∴k=1.
−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3)解 当 k>0 时,x1=1,x2=- <0,不符合题意;
1
- > 2,
1
1
当-1≤k<0 时,x1=- ,x2=1,2< <3,得 1
解得-2<k<-3;当 k<-1
4 ≠ 0,
2
= (-4) -4 × 4( + 1) = -16 ≥ 0,
解得 k<0.又 x1,x2 是一元二次方程 4kx2-4kx+k+1=0 的两个实数根,∴
1 + 2 = 1,
1 2 =
+1
4
.
∴(2x1-x2)(x1-2x2)=2(12
+
+9 3
9
2
2
2 )-5x1x2=2(x1+x2) -9x1x2=- 4 =-2.∴k=5.又
式,可分a>0和a<0两类,借助(1)(2)两种情况进行解答.
变式训练3设函数y=ax2+(b-2)x+3(a≠0).
(1)若不等式y>0的解集为{x|-3<x<1},求a,b的值;
(2)若b=-a,求不等式y≤1的解集.
解 (1)由不等式 y>0 的解集为{x|-3<x<1},可知方程 ax2+(b-2)x+3=0 的两
3
(1)是否存在实数 k,使(2x1-x2)(x1-2x2)=-2成立?若存在,求出 k 的值;若不存
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章末总结
2
3
5
7
(CO2 )
11.63
13.68
15.93
18.71
(CH3 OH)/%
3.04
4.12
5.26
6.93
结合上述数据,从提高 CO2 的转化率和甲醇的产率角度分析,你能得到什么
结论?
[答案] 增大氢气的比例可以提高 CO2 的转化率和甲醇的产率。
5. 下图分别是压强和温度对甲醇产率的影响。
[答案] 0.080 mol/(L ⋅ min) 。
[解析] 300 ℃ 时反应开始10分钟内,甲醇浓度为 0.40 mol/L ,其反应速率
0.40 mol/L
为
10 min
= 0.040 mol/(L ⋅ min) ,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氢
气的反应速率为 0.040 mol/(L ⋅ min) × 2 = 0.080 mol/(L ⋅ min) 。
本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解析] T0 ℃ 时,升高温度,甲醇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
(CH OH)⋅
(H O)
3
2
平
平
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为
3
(H2 )⋅ (CO2 )
平
减小
(CH3 OH)
[解析]
1
300 ℃ 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 ,压强增大,体积缩
2
小, (H2 ) 增大,故a错误;压强增大,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
快,故b错误;平衡正向移动,则 CH3 OH 的物质的量增加,故c正确;平衡
生物必修一1,2两章归纳整合课件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浙科生物
易错易 误辨析
二、细胞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科学家 胡克 贡献 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不足 观察的是死细胞 未上升到理论 未用细胞来描述 未与动物界联系 未搞清细胞来源的过程 未上升到理论
由图知,2分子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3分子以 上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就叫多肽。多肽通常 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一条或多条肽链。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浙科生物
易错易 误辨析
3.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检测试剂的使用与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实验材料的选择 ①在显色的物质检测实验中最好选择无色或颜色浅的材料。 ②本尼迪特试剂只可检测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 糖等,因此选择实验材料时注意不能选用甘蔗、甜菜等,因为甘 蔗、甜菜中主要含有非还原糖——蔗糖。 ③在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蛋白液的浓度不可过大,否则反应后 会粘固在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浙科生物
易错易 误辨析
(2)实验检测试剂的使用与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先加A液2 mL(0.1 g/mL的NaOH),再加B 液(0.01 g/mL的CuSO4)5滴,注意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时,要少量 (5滴),否则过量的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 盖生成的紫色。 ②在还原糖的检测实验中,需要热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4-2015学年《成才之路》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件:第2章章末归纳整合
3.(2013·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
确的是( )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
失 [答案] C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第一章 §1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 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 ·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 生物 ·数学 · 必修 ·必修 1 1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第一章 §1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 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 ·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 生物 ·数学 · 必修 ·必修 1 1
3.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
果正确的是(
)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细胞的有丝分裂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 双缩脲 B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脂肪 试剂
[解析]
贮藏的种子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A错误;水分
通过导管由根系向地上部分运输 ,而导管是死细胞的细胞 壁,B错误;高渗溶液中,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能通过排出体 内多余的盐分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缺水时,动物体 的负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分的散失,维持水盐平衡,D
错误。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第一章 §1
淀粉和还原性糖。据表可以推测,甲含有蛋白质,乙含有淀 粉,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性糖,证明甲中含有淀粉酶, 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性糖。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第一章 §1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 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 ·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 生物 ·数学 · 必修 ·必修 1 1
选择性必修一1-2章背诵知识点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血液≠血浆)2.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或血浆3.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又叫组织间隙液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约占三分之一)构成的液体叫作内环境5.内环境不存在的成分:①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胞内才有的酶等)②细胞膜上的成分(载体、受体等)③与外界相通的液体成分(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④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纤维素、麦芽糖等)6.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7.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8.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9.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内环境的两个缓冲对:HCO3-/H2CO3、HPO42-/H2PO4-)10.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状态1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3.组织液和淋巴液与血浆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14.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15.内环境的作用:①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②绝大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16.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17.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18.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19.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20.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21.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22.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如果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
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发生突变.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例1] 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 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 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F1,则木 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A.10 N,方向向左 C.2 N,方向向右 ) B.6 N,方向向右 D.0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力Ff的方向是斜向右上方,所以摩擦力Ff的一个分力与水平拉力F相等,
即F<μmg,故选C项.
[正解] C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解析] 当物体受F1、F2及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 由平 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8 N,可知最大静摩擦力fmax≥8 N.当撤去力F1后,F2=2 N<fmax,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 可知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发生突变,且与作用在物体上的 F2等大反向.C正确. [答案] C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二、摩擦力的常见误区 1.认为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 擦力 [例4] 在下图甲中,箱子放在汽车上,汽车起动时,箱子随汽车一 起从静止到运动.在图乙中,A在拉力F的作用下运动,B静止不动, 试分别分析车中的箱子及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性质与方向.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到滑动摩擦力,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在图甲中,虽然箱子是运动的,
但是却受到了汽车对它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在图乙中,虽然B是静止
的,但是却受到了A对它的向左滑动摩擦力作用. [正解] 见剖析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2.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例5] 如图所示,M、N为两块平行水平固定的光滑夹板,其下方 有一木板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为使放在木板上方、两夹板间的小木块 水平匀速抽出,已知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小木块质量为m, 则所需的水平拉力F为( )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又因为FN=F1+G,
所以Ff=μFN=μ(F1+G).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错解] 车中的箱子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物体B受到向左的
静摩擦力的作用.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剖析] 判断物体具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不是以地面 为参考系,而是以相互作用的另外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因此静止的
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可能受
3.在利用公式Ff=μFN时,易将FN当成重力大小 [例6] 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 压力F1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已知物体与地面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错解]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μG.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正弦函数增加;当α≥θ时,滑动摩擦力随α角增大按余弦规律减小,所
以正确选项为C.
[答案] C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3.动静“突变” 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滑行时, 物体将不受摩擦力作用,或滑动摩擦力“突变”成静摩擦力. [例3] 如图所示,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方向的 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 墙上,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t的变化关系是 下图中的( )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剖析] 此题易错解认为Ff=μG,FN的大小被错认为是重力G的大小 . 实际上, 正压力FN的大小在此处大于G; 如果物体在斜面上下滑 ,正压力FN小于重力G;物体在水平面上自由滑动时,正压力FN等于 重力G.总之正压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有时正压力大小与重 力大小没有任何关系,例如压在墙上的砖受到墙的压力. [正解] 物体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所以Ff=μFN,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一、摩擦力的“突变”问题
1.静静“突变”
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2.静动“突变”
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其他力变化时,如
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将“突变”成滑动 摩擦力. [例2] 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板 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解析]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G和摩擦力Ff的作用.由于Ff从
零开始均匀增大,开始一段时间Ff<G,物体加速下滑;当Ff=G时,物 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Ff>G,物体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减速为 零.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f=μFN=μF =μkt,即Ff与t成正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当物体速度减为零后,滑动摩擦突变为静摩擦,其大小Ff=G,所以 物体静止后的图线为平行于t轴的线段.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变大),另一端不动,如图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
Ff随角度α的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下图中的(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 动摩擦力)( )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物理
[解析] 设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增大到θ时,铁块开始滑动,显然
当α<θ时,铁块与木板相对静止.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铁块受到的静 摩擦力的大小为Ff=mgsin α;当a≥θ时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 擦力,设动摩擦因数为μ,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得,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 力为Ff=μmgcos θ.通过上述分析知道:α<θ时,静摩擦力随α角增大按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隐 藏
A.F=μmg
B.F>μmg C.F<μmg D.无法判断错解] 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小木块相对木板的运动是沿力F的方向, 即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所以错选A项.其实小木块相对木板的运
动方向是斜向左下方,根据摩擦力方向总是阻碍相对运动可知: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