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册海洋教育备课
2.你能说说关于海洋环境、资源受到破坏的所见所闻吗?
(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海洋资源被过度开发,海洋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海洋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海洋环保组织应运而生,它们是海洋的忠实卫士。
二、初识海洋环保卫士
1.教师提问:你了解哪些与海洋保护有关的组织呢?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的原因了解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对鱼类生长繁殖的危害对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海洋的思想感情有深远意义
学科
海洋教育
年级
三
教学
课题
《海上名山》
教学
目标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沿海的名山,了解其地理位置及美丽的风景。
2.感受海上名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板书
设计
情系海洋:海洋环保卫士
海洋保护组织
保护海洋,人人有责
教
学
札
记
让学生感受到海洋目前面临的危机,了解海洋保护组织的基本情况,从而产生保护海洋的情感。为了使这一知识点不生硬呆板,采用制作名片、展示名片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形式活泼,学生喜闻乐见。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力所能及的投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动中。并通过设计标语这种方式,做保护海洋的小小宣传员。
不同的海域海水的咸度是不同的,河流入海口的海水较其他海域的海水咸度小;无河流入海、蒸发强的海域较有河流入海、蒸发弱的海域,海水咸度大。
五、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总结。
板书
设计
4.神奇的海水
苦、咸盐咸度是不同
教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如海洋的定义、特点和分布。
(2)掌握海洋的分类,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
(3)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鱼类、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4)认识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如渔业、石油、旅游等。
2. 技能目标:(1)培养观察和描述海洋生物的能力。
(2)提高搜集和处理海洋信息的能力。
(3)学会制作简单的海洋生物标本。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3)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 教学难点:(1)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洋生物。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4. 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海洋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具。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观察和记录海洋生物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海洋。
(2)提问:“你们对海洋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讲解海洋的分类,如太平洋、大西洋等。
(3)讲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举例说明。
3. 课堂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洋生物的观察和描述。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海洋信息,互相交流。
4.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1)绘制一幅海洋生物图画。
(2)写一篇关于海洋生物的小短文。
6. 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前往海洋公园或海滩,观察海洋生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富饶的大海 青岛版
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备课一、教材解读1、素材的选取。
突显两点:一是大海的富饶,素材的选取以大海为背景,着力体现大海的富饶,物产的丰富。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也可勾起学生大海产生无限的向往。
二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快乐。
情境所呈现的都是大海边人们劳动的场景,5个信息窗的素材都呈现出劳动的欢乐、丰收的喜悦.亲情的融洽。
2、本单元有5个信息窗。
依次是:出海归来——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产品销售——海产工艺品二、单元知识分析1、知识基础。
有三个:一是表内乘法;二是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三是倍数概念的理解。
2、教材的地位。
有四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学习和完成阶段;一位数笔算乘法的开始和完成阶段;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基础;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三、知识构成这是一个大单元,共设有5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信息窗1: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信息窗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信息窗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信息窗4: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信息窗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乘、乘加及有括号的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信息窗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设计思想: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抓住新旧知识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发现规律从而掌握口算一位同整十、整百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大海里有什么?对,大海的物产丰富多样,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富饶的大海带给我们的知识,好吗?二、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19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3.教师课件播放:河流和湖泊的视频。
4. 教师总结:河流是陆地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
湖泊是被陆地围着的大片集聚起来的水。
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水体是水的集合体。
5.教师提问:我国著名的河流和湖泊有哪些?
6.教师课件展示:我国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区别,知道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有哪些。
环节三:陆地上还有那些水体?
教师活动
1.教师提问: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陆地上还有那些水体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
2教师总结:陆地上的水体包括江、河、湖、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
5.教师图片介绍陆地上的水体。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了解陆地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
环节四::课后拓展
教师活动
提出活动指向:在家长的陪同下实地考察家乡的水体,了解其对当地的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在家长陪同下考察。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家乡水体的认识。
6.板书设计
5.1河流和湖泊
河流:流动的
陆地上的水体。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的定义、海洋的面积和深度。
2. 海洋的特点:海洋的气候、海洋的资源。
3. 海洋的作用: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的特点和作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料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海洋。
2. 教学海洋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或问答方式,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定义、面积和深度。
3. 教学海洋的特点:讲解海洋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等;介绍海洋的资源,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4. 教学海洋的作用:讲解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如调节气温、降水等;介绍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提供食物、药物等。
5. 教学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如鱼类、贝类、珊瑚等;讲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如捕食、繁殖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作业题目。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海洋生物的观察活动,如参观水族馆或海洋公园。
2.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如海滩清洁活动。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三上第二单元《富饶的大海》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二单元富饶的大海一、素材解读1、素材的选取。
突显两点:一是大海的富饶,素材的选取以大海为背景,着力体现大海的富饶,物产的丰富。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也可勾起学生大海产生无限的向往。
二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快乐。
情境所呈现的都是大海边人们劳动的场景,5个信息窗的素材都呈现出劳动的欢乐、丰收的喜悦。
2、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5个信息窗。
依次是:出海归来——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购买海产品——制作贝壳画二、单元知识分析1、知识基础。
有三个:一是表内乘法;二是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三是倍数概念的理解。
2、教材的地位。
有四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学习和完成阶段;●一位数笔算乘法的开始和完成阶段;●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基础;●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3、知识构成。
这是一个大单元,共设有5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信息窗1: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信息窗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信息窗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信息窗4: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信息窗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乘、乘加及有括号的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的口算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设计思想: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抓住新旧知识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发现规律从而掌握口算一位同整十、整百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口算:6×4 8×5 2×9 3×9 3×8 9×7 7×6 4×82.填空:(1)6个十是(),12个十是(),12个百是()。
三年级科学上册《海洋》教学设计
《海洋》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对海洋的已有认识出发,逐步深入地安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区别海洋与其他水体的不同。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找到海水发苦发咸的真正原因。
第三部分是动手活动,制作海水淡化装置,将不可直接使用的海水经过装置转化为可用的淡水资源。
第四分部是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整个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海洋的认识都非常直观和浅显,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和探究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及其海水为什么是苦的,咸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有一点的难度和深度。
三、学习目标●明确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
●知道海水发苦发咸的主要原因●会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了解到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宝贵性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难点:制作海水淡化装置五、教学准备海洋照片或视频,滴管、小铁勺子、酒精灯、火柴、烧杯、海水(盐水)、淡水、石块、保鲜膜、塑料盆等。
六、教学过程(一)海洋的特点1、提供海洋和照片或视频,请学生观看。
2、请学生讨论并汇报海洋不同于湖泊之处。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发现海洋这一水体与其它水体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与之前学过的河流/湖泊相比较,找出各自水体的特点。
(二)海水为什么这么咸?1、组织学生猜测海水咸的原因。
2、提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和制定实验方案。
3、发放材料,动手实验,教师加强指导4、讨论和汇报【意图解析】: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去发现和探寻海水苦咸的原因,激发学生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并透过现象找寻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三)制作海水淡化装置1、既然淡水资源非常有限,那该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呢?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2、利用这些材料,你能制作一个海水淡化装置吗?小组讨论和交流制作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3、分发材料,制作海水淡水装置4、汇报与交流(1)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分享小组内制作的成功经验【意图解析】:淡水资源非常紧缺,而海水资源却非常丰富,因此海水淡化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让学生围绕海水淡化装置进行思考、设计、制作、讨论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是未来水资源问题解决的发展趋势。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海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 海洋的重要性3.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
3. 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提供食物、原料等。
4. 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的了解和感受。
5. 总结并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第二章:海洋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2. 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3. 海洋生物的保护意义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讲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
3. 讨论海洋生物的保护意义,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4. 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观察。
5. 总结并强调保护海洋生物的重要性。
第三章:海洋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的特点和现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环境的特点2. 海洋环境的现状3.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环境的美丽和现状。
2. 讲解海洋环境的特点和现状,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讨论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 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环境的了解和感受。
5. 总结并强调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海洋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2.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3.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资源的丰富性。
2. 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海洋生物的意义。
3. 提高学生对海洋资源的认知,知道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的定义、海洋的特点。
2.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的种类、特点、生活习性。
3. 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种类、利用和保护。
4. 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和解决办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海洋环境保护。
2. 教学难点: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 准备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 准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六、教学进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介绍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
3.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
4. 案例分析:分析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案例,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讨论如何减少海洋污染和保护海洋生物。
七、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海洋生物的图画,展示自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2. 写一篇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小短文,表达对海洋环境保护的看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海洋和陆地教学设计
学生交流、汇报。
1、学生观察、分析、交流。
2、完成地球海洋和陆地信息表的填写。
3、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科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预测,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环节三:拓展活动 环节三:课堂小结
4.学习重点难点
对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观察海洋和陆地的位置,了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状况。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谈话:同学们,从太空看地球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来观看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上主要是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它们分别代表地球上的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0、海洋和陆地
1.教学内容分析
《海洋和陆地》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以海洋和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观察海洋和陆地的位置,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地球上的水的分布情况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从认识地球仪开始,通过观察地球仪,比较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再通过观察海陆的位置和大小,并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详细特点: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制作海洋陆地分布模型的活动,巩固海陆分布情况的认识。
地球上的陆地有6 个大陆,亚欧大陆最大,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海洋是地球表面连成一体的海和洋的统称。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地球上有四大海洋,最大的是太平洋。
(三)海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
19海洋和陆地(教案)-科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
提供与海洋和陆地科学研究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海洋科学研究、陆地科学研究、海洋科学研究方法、陆地科学研究方法等,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现状和挑战,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10. 海洋和陆地的教育与普及
提供与海洋和陆地教育与普及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海洋教育、陆地教育、海洋教育与普及现状、陆地教育与普及现状等,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普及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洋和陆地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海洋和陆地对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海洋和陆地。
7. 海洋和陆地的旅游资源
提供与海洋和陆地旅游资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海洋旅游景点、陆地旅游景点、海洋旅游资源开发、陆地旅游资源开发等,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旅游意识。
8. 海洋和陆地的灾害防治
提供与海洋和陆地灾害防治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海洋灾害、陆地灾害、海洋灾害防治措施、陆地灾害防治措施等,让学生了解灾害防治的现状和挑战,提高他们的灾害意识。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海洋和陆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在线资源,让他们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7.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表现和习惯,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包括海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认识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
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道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利用图表、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海洋的基本概念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分享对海洋的了解。
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如海洋的面积、深度、盐度等。
3.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的特点,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分享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如鱼类、哺乳动物、贝类等。
3. 活动: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图片,识别不同的海洋生物,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三课时: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分享对海洋资源的了解。
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如渔业、石油、旅游等。
3.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
第四课时:海洋环境问题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环境问题,让学生分享对海洋环境问题的了解。
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3. 活动:学生调查身边的海洋环境问题,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第五课时:保护海洋的重要性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让学生分享对保护海洋的了解。
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如保护海洋生物、维持生态平衡等。
3.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保护海洋的方法,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富饶的大海
第三单元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
2.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课前预习1、阅读教材P23。
2、观察情境图,其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400×2=800,你是怎样理解的?4、尝试做自主练习1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渔民朋友出海归来了,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收获吧。
1.出示情景图2.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1.解决问题:(1)买2筐蟹,需要多少钱?(2)生列算式:400×2= (元)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计数的方法角度去理解算理。
(4)小练习:自主练习3100——×4——(400)——×8——(3200)200——×2——()——×6——()300——×3——()——×7——()(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三、巩固练习1.比一比,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200×3= 300×5= 500×4= 400×2=2×300= 300×5= 5×400= 4×200=2、自主练习13、自主练习2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板书:第2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教学目标:1.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三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海洋生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海洋生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教材以海洋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为重点。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学习了前三课及三年级上学期“探访生物王国〞的根底上,学习更广一些的生物知识,了解生物分类的一些简单方法,本课将动植物合在一起,从一个群落的角度认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
由于海洋离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很多学生对海底都不大了解,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渐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
因此,我采纳观察比拟的方法,设计有关海洋生物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让他们在观察、比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海洋生物的特征,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本节课采纳相互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查找资料和交流的时机,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方法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生存本事,从而获得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前应做好相应的教学打算)1、教师打算: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事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师生、生生之间自主互动地学习。
海带实物便于观察实验。
2、学生打算:了解和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事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有关海洋及海洋生物的信息。
2、能通过交流与观察、分析、探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适应性。
〔二〕科学知识1、了解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2、了解更多的海洋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3、了解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观赏各种漂亮的海洋生物,感受海洋世界的多样性。
2、通过交流分析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事,体验大自然的微妙,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兴趣。
3、培养合作与交流、特长倾听别人的意见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漂亮的海底世界)多媒体课件。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海洋和陆地》教案
谈话:大家还记得刚才我们说地球其实是一颗水球,为什么称它“水球”呢?
地球上水(海洋)多。
1、既然有同学猜想地球上海洋要比陆地面积更大,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手中的地球仪,这次我们以刚才介绍的赤道为界限,看一看南北半球陆地海洋的分布情况一样吗?
2、既然我们目测的结果是的确海洋面积更大,下面老师将地球上七大洲五大洋的面积数据提供给大家,同学们计算一下,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约差多少?另外,在拿出你的田字格本,想想能不能通过涂方格,把海陆面积差距体现出来?
3、增强学生对地球的了解,形成爱护地球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认识地球上海陆分布情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地球仪探究发现、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地球仪、课件
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2019、11、28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新课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陆地上的水体包括湖泊、江河等,那么同学们,地球上除了陆地上有水,还有哪里有水呢?
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海洋)
我们的地球上除了陆地上有水,还有广阔的海洋,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2、探究活动
(1)认识地球仪
我们常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怎么分布的呢?显然我们无法飞到太空中去观察地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种模型来更直观地了解它,(地球仪)
(2)认识海洋和陆地
地球仪上面有陆地和海洋,它们是怎样区分表示的?
蓝色的表示了海洋,其他的是陆地。
陆地、海洋分布的比较分散,除了大片的陆地,其中海洋里还有一些岛屿。表示海洋的蓝色部分有的地方颜色较深,有的较浅。
青岛版三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重视环境保护。
2. 完成《地球是我们的家》小练笔3. 了解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以及它们相对位置的概念。
4. 学会运用图例阅读地图,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图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相对位置概念。
2. 运用图例阅读地图。
三、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1. 游戏:环游地球。
活动要求:角色花名册上共有六个角色,他们分别是——冰川小蚂蚁、沙漠小绵羊、森林小鹿、草原小骆驼、山区小猴、海滨小螃蟹。
教师将六个角色分别放在地球六个不同区域,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知识来猜测他们所在的大洲(或大洋),再正确标出它们的位置,最后将六个角色的图片都放到大洲(或大洋)的名称下面。
2. 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相对位置概念。
3. 了解各大洲的基本景观特点,并通过听取教师讲解、图画介绍的方式,对大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印象,并能基本回答一些有关大洲的问题。
4. 学会运用图例阅读地图,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图例。
四、教学方法:游戏、教学讲解、会话式互动五、教学过程:1. 游戏:环游地球。
2. 认识大洲和大洋。
3. 了解各大洲的基本景观特点。
4. 运用图例阅读地图。
5. 小思考:在地球上为什么需要互相合作?(人类需要资源的互换,从而更好地生存)六、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通过游戏环游地球的活动来激发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爱护。
2. 学生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和疑虑并经过自我思考后得到了解决。
3. 学生是否全程参与,课堂秩序是否良好。
4. 学生是否掌握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相对位置概念并能简单解释。
5. 学生是否会认识图例,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图例。
7. 翻转课堂内容(选做):1. 观看《地球与你我》等有关自然环境的小视频,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2. 收集干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图片,并用两两对比的形式向家人及周边朋友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海洋教育教案
1.沿海风景线【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沿海地区风景的特点,感受沿海地区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呈现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我国沿海地区风景的特点,感受沿海地区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海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青岛是一个依山傍海,碧海蓝天的沿海城市,你们都知道青岛哪些美丽的景点?【同学们知道的景点真不少啊!】2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青岛美丽的风景吧!(播放视频)【随机补充:青岛通常会用绿树红瓦来形容,每年五一期间美丽的樱花便会绽放,吸引了不少的市民和游客。
】3我们的青岛如此之美,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布置学生提前准备自己在青岛景点照的照片)4补充资料(设计意图:学生说不到这几方面再做补充,让内容深一点,有点高度)(1)栈桥:栈桥是青岛的象征。
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建成之时,只是供海军运送军用物资的简易铁木结构的码头,到了1931年青岛港,由当时的青岛政府出资,假德国信利洋行之手,对栈桥进行了重建尽头建有三角形防波堤,呈“个”形,以减弱风浪的冲击。
并且在桥的南端建了一座名为“回澜阁”亭子。
(2)五四广场:五四广场因青岛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五四运动导火索而得名,意在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3)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史书各有解释,说法不一。
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
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
5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沿海城市,是我国众多沿海城市之一.而我国东南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有14座城市处在沿海一线上,你们知道有哪些城市吗?(出示地图)【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城市?6它们像一串美丽的珍珠,组成沿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沿海风景线,去欣赏沿海城市那美丽的风景。
三上海洋教育备课
探索无极限:
教材呈现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不同场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上网、参观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海洋鱼类繁殖相关信息。教学中,教师可出示资料、图片等,使学生了解更多鱼类繁殖趣闻,比如翻车鱼一次产卵数量最多;比目鱼的卵产在海面上,孵化出的幼鱼在形态变化后才到海底生活;有的鲨鱼卵个头很大,数量较少;有的鲨鱼卵在母体内孵化很长时间后产出小鲨鱼,是独特的卵胎生……从中发现海洋鱼类的主要繁殖方式是卵生,且产卵量极大。
自主发展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鱼类的产卵数量与它们的种群数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鱼卵数量很多,但成鱼数量的却很少呢?使学生体会到鱼类繁殖的数量与方式是其对生存环境适应的表现。
知识拓展
(有机体现课程二次开发)
了解鱼类的繁殖方式,感知鱼类繁殖的方式与数量与其生存有关。
作业设计
向父母说说你的学习收获。
教学札记
第三部分:景点荟萃这部分有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景点介绍卡。教材呈现出几张空白的景点介绍卡,在卡上呈现了几项介绍的内容——名称、特点、图片,并设计了“推荐指数”的五星级,以此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防止无从下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不必局限于表中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或设计内容。通过此活动,使学生能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也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2、能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合理的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和创新设计的能力:3、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海上名山照片:
(1)欣赏这些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你知道图片中的名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
2.谈话导入:这些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山都矗立在我国的海岸线上,被称为 “海上名山”。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这些名山。
二、海上名山之旅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3.学生汇报交流
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展示,我们了解了北戴河鸽子窝公园的来历以及有关它的故事。它拉近了我们与鸽子的距离,愿象征和平的鸽子在这里快乐的繁衍生息。
(五)海外沿海景点
我们刚才领略了祖国美丽的沿海风景线,现在让我们走出国门,开阔视野,去看看国外的海边美景。
活动过程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教与学活动
活动反思
调整措施
青岛美景
走进三亚
深入了解青岛沿海景点的历史与文化,走近青岛、了解青岛
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感受不同沿海景点的风格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三、景点采撷
(一)青岛美景
我们的家乡——美丽的青岛可以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来形容,每年“五一”期间,美丽的樱花便会绽放,吸引着大批的市民和游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青岛美丽的风景吧!
1.谈话:在刚才展示的图片中,你们都去过哪些沿海景点呢?
2.学生交流。
3.展示教师在沿海景点拍摄的照片并解说。
4.谈话:我国东南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大约有14座城市处在沿海一线上,你们知道有哪些城市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出示中国海岸线地图。
6.师生交流。
小结过渡: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沿海景点像一个个珍珠一样璀璨迷人,让我们赶紧去看一看。